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音樂電影影評

音樂電影影評

發布時間:2021-07-05 13:27:30

1. 跪求400字關於音樂電影的觀後感

香港導演張經緯執導的紀錄片的《音樂人生》,帶給觀眾天才的喜悅,卻也不忘帶給觀眾青春的迷惑。
《音樂人生》的男主角香港的音樂天才黃家正,黃家正11歲 那年就拿下香港校際鋼琴大獎,獲得前往歐洲巡迴演出,更與捷克布拉格的樂團灌錄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唱片,故事就從他睡眼惺忪,賴在爸爸身旁,不敢就位彈琴的時段開始,正因為黃家正是小天才,所以即使只是黃口孺子,即使只是理個小平頭,但是古靈精怪的模樣,彈起琴來就雙目烱然的模樣,就是極為吸引人。
因為,崇拜天才,舉凡天才的傳奇都能吸引目光,況且只要坐在鋼琴般人似乎就活了起來,音樂在他的身上燃燒,音樂的光芒在他的手指和軀體間流動,骨碌碌的眼神轉動,豎尖尖的敏銳聽覺,以及行雲流水的彈琴指法,他的錄音演出,真的就有如杜甫形容公孫大娘舞劍時所用的最高級形容詞:「瀖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人是活的,音樂是有生命的,少年彈琴能有如此光采,除了天才,你找不到更貼切的形容了。
音樂紀錄片紀錄了傳奇音樂家的傳奇人生,不論是他是11歲的黃家正或是88歲的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 首要的是音樂,其次才是人,《音樂人生》的脈動掌握深諳觀眾心理,因此能夠先以傲世傳奇捉住的眼睛,繼而再以黃家正的恩師羅老師教他如何用肢體去教釋貝多芬的音樂,他也確能記住細節,再逐一實踐在自己的錄音表演上,精準,不但是音樂演奏家追的極致標竿,也同樣是剪輯律動上的至高准繩,《音樂人生》能夠在金馬獎賽會上打敗劇情片的如雲高手,奪下剪接和音效獎,關鍵就在於導演張經緯本身是提琴手,嫻熟音樂,知道音樂高妙所在,又有足夠的影片細節足以左證教學和表演時的互動場景,因此得能建構極具說服力的音樂奇觀。
《音樂人生》華麗的是音樂,復雜的則是人生。古今天才都難以避免的挑剔、孤僻、驕傲等生命個性,他兼而有之,兄妹嫌他難搞,同學嫌他挑剔,面對著這位鋒芒畢露,又愛露才揚已的早熟學生,老師的心理負擔也很重,畢竟在音樂的世界中他早已跳過了「准不準,懂不懂」的入門境界,登堂入室到了「能不能,好不好」的層級了,但是他還是得接受傳統教育,接受以競賽為職志的音樂養成訓練,於是他難免嘮叨,難免質疑,特別是來到「彷徨少年時」的叛逆青春期,天才有了叛逃之心,天才遇上了迷航,《音樂人生》的後半段因而在添加人味的同時,也加進了辛辣佐料。
黃家正悠遊在音樂的世界中,不管是獨奏、指揮或者伴奏,他都儼然有神,那時的他不需要言語,音樂、肢體和神情早就完成了神聖詩篇,聽著他用不同的速度和指法詮釋肖邦的《別離曲》時,你會好奇他的早熟心靈到底有多縱寬?何以容得下這么細致多變的可能;看著他故意挑戰時間限制,精準要來詮釋室內樂的真正理念時,你肯定贊成他的音樂魅力。
但是回到真實人生時,年紀輕輕的黃家正卻也善於大發鴻論,他對人生的理解與信心,一如他解讀音樂時那麼精練有神,他的態度固然有雄辯辯滔滔之姿,卻也讓人覺得理不直而氣壯,太早的結論,太必然的邏輯跳躍,反而突顯了他的心虛與寂寞。
黃家正的才情與熱情,讓《音樂人生》有了起飛的跳板,黃家正的迷惑與迷失,卻也足以讓更多的人去感受他的忐忑,替他尋覓良葯處方,但是他的音樂人生才正要起步,《音樂人生》只能算是第一樂章,張經緯還得用更長的時空跨幅和創作企圖,來補充後續的第二樂章、第三樂章…和終曲

2. <<音樂之聲>>的影評怎麼寫

百老匯音樂劇《音樂之聲》是根據自傳《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編的,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麗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坡,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打動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其中,表達瑪麗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我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該劇於1959年在美國紐約首演,已上演1443場,獲得6項托尼戲劇大獎。1965年又被搬上銀幕,1979年該劇獲得勞倫斯·米格納獎。
2004年9月10日—16日,在寧波大劇院再一次上演了《音樂之聲》。票房竟火暴突破了200萬!

音樂之聲無疑是一部成功的音樂片,故事改編自真實的經歷,奧地利軍官為了逃避德國納粹的統治,棄官封印逃到了瑞士,由於一家人喜歡音樂,便以次為生,表演大受歡迎。後來百老匯根據他們家的故事改編了音樂劇---音樂之聲,大受歡迎。這一家人也曾親臨百老匯欣賞音樂劇。後來,20世紀福克斯公司根據百老匯的音樂劇拍攝電影,親赴奧地利小城,把奧地利美麗的風光介紹給了世界,讓原本無名的小城變成了游覽勝地。

音樂之聲 (1965)故事梗概
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馮·特拉普家族的故事由1910年,年輕優秀的皇家海軍上校格瑞格·馮·特拉普(Georg von Trapp)與 Agathe Whitehead 在一場舞會上一見鍾情開始。在當時,馮·特拉普上校作為海軍指揮官的聲望,可以和二戰時期的艾森豪維爾相比。而後來成為他妻子的 Whitehead 家也是十分富有的貴族,事實上,Agathe 的祖父就是水雷(torpedo)的發明者。他們結婚之後繼承了 Whitehead 家的財產,即使以利息過活也綽綽有餘。
可惜的是,他們婚後的愉快生活被一戰後奧匈帝國的毀滅打斷了。奧地利和匈牙利分開之後,奧地利不再擁有海岸線(原奧匈帝國包括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有在地中海的海岸線),保留海軍完全沒有意義,於是馮·特拉普上校不得不被迫退役。而就在同一時間,他的妻子 Agathe 又去世了。馮·特拉普上校的女兒喬漢娜斯(Johannes)回憶說,那是她父親一生里最灰暗最沮喪的時間,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海軍,而離開海軍他什麼也做不慣,就像是他迷失了自己。
他們的母親死後,孩子們換了無數個看護,他們曾經同時僱傭三個看護,一個照顧大孩子,一個照顧年幼的孩子,還有一個照顧全家。但是孩子們更喜歡只要一個看護,於是他們找到了修道院,瑪麗亞被派到馮·特拉普家。與電影里不同的是,在瑪麗亞到來之前,上校就一直鼓勵孩子們演唱和演奏音樂。當孩子們唱歌的時候,他也會用吉他,曼陀林琴,或是小提琴為他們伴奏。瑪麗亞來了之後,她更有條理地教習孩子們的演唱各種不同風格的歌曲。據喬漢娜斯說,他們後來的演唱生涯的其實是藉助了馮·特拉普上校的名氣,他在奧地利的知名度使他們家的合唱團十分受大眾的注意。
好景不長的是,1932年奧地利銀行的倒閉使得馮·特拉普一家的積蓄一洗而空,他們把部份房子租了出去,而孩子們不得不學習洗衣,和其他家務。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都新奇有趣,但是對他們的父親而言,這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這時候他已經和瑪麗亞結婚並且又添了兩個孩子,要撫養九個孩子,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到外面去演唱。於是,作為家長,上校在每場演出前都最先上台介紹他的妻子和孩子們,然後大家上場演出幾首歌曲,最後上校再次上台和大家一起謝幕。這個時候,他們也認識了一個住在附近的年輕牧師,Franz Wasner。Wasner 曾經是個律師,對音樂也相當有研究,他不但教授給孩子更廣泛深入的歌唱方法和演奏各種樂器,也幫他們編寫歌曲,後來馮·特拉普一家離開奧地利到美國,他也一直和他們在一起。
他們這樣的生活在1938年因希特勒佔領奧地利而終止。馮·特拉普一家接到三個召書,上校需要到德國海軍指揮潛水艇,他的長子當時剛剛從醫學院畢業,也接到命令要去領導維也納的一家大醫院,而他們的家庭合唱團則被邀請去希特勒的生日會上唱歌。據說,上校把一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們現在就站在已經為奧地利挖好的墳墓旁邊」。他問他們是要留在奧地利還是離開,雖然大家都知道離開奧地利的生活會很困難,而且當時瑪麗亞已經懷了第十個孩子,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離開。當他們離開家時幾乎是兩手空空,而更讓他們無法忍受的,是他們離開以後,希特勒本人占據了他們的房子。
和電影裡面不同的是,上校一家並不是直接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奧地利的。事實上,薩爾茲堡地處奧地利北端國境線上,正是和德國接壤的一邊。所以真正的馮·特拉普一家是裝做去義大利旅行,坐火車然後徒步越過阿爾卑斯山離開奧地利的。
1938年上校一家人到達了美國。從此之後的十八年間,他們全家馬不停蹄地在各地舉行巡迴演出,為了以家庭為重,漸漸長大的孩子們不得不把自己的生活暫停。瑪麗亞堅持全家人無論何時都要在一起,即使是已經成家的孩子們也不例外。而每當到達一個新地方時,瑪麗亞總要讓全家至少訪問一個修道院。她似乎總是在上帝給予她的執意和她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之間無法做出選擇,這也使她常常對孩子們發火。
1947年5月30日,馮·特拉普上校去世了。孩子們再不想四處奔波,他們逐漸地離開了演唱團,在1956年,馮·特拉普家庭演唱團終於解體了。他們在 Vermont 州的 Stowe 鎮買下一個舊農場,合力建造了住房,一起照顧農場。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樣的收入不夠養活全家人,所以當家人外出演出的時候,他們就把農場租給到當地滑雪的人。後來,他們索性把農場改成了旅館。
在一次表演中,因為少了一件樂器,在等待拿來樂器的時候,為了不空場瑪麗亞給觀眾講述了馮·特拉普一家的故事。當那場音樂會結束的時候,一個人到後台告訴瑪麗亞她應該把這么精彩的故事寫成書。瑪麗亞覺得她還是比較適合講故事,於是那個人便提出由瑪麗亞講述,他執筆寫馮·特拉普家的故事。這就是《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一書的由來。這本書於1949年出版了。
1956年,一個德國電影製片人找到了瑪麗亞,他要以一萬美元的價格買下書的版權。瑪麗亞問了她的律師,律師告訴她她應該抽成而不是一次性賣掉。可是,德國製片人告訴瑪麗亞,德國法律不允許德國公司向外國人付抽成,而當時,瑪麗亞已經是美國公民。瑪麗亞相信了他的話,於是她賣掉了《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一書的版權。
那個德國製片人不光是以末須有的法律欺騙了她,幾星期之後,他又打電話給瑪麗亞,說如果瑪麗亞肯接受九千美元,他可以馬上把錢給她。因為急需用錢,瑪麗亞答應了。

3. 音樂之聲的影評

央視音樂《經典》最近正在回顧《音樂之聲》,昨天偶然調到,看了一會兒便忍不住又把蝶拿來重新溫顧一遍。對於我這種喜歡炒冷飯的習慣很多朋友認為屬於閑著沒事做,嗯,確實有道理。
《音樂之聲》,看過無數遍了,不曉得等我老了,它會不會成為我這一輩子看得最多次數的電影呢?哈哈~風景如畫的奧地利薩爾茨堡,莫扎特的故鄉,據說導演在考慮電影取景的時候來到此地,當時心中就只有一個念頭,在如此美妙的地方拍出的《音樂之聲》一定會成功。事實果不其然,它創造了歌舞片的奇跡,並挽救了這家瀕臨破產的電影公司。小莫的故鄉嘛!我最最心馳神往的地方。
電影一開始,音樂帶著我們掠過奧地利的山脈,河流,民居和草願,最後來到那片壯麗的阿爾卑斯山脈上,幽幽綠草地,修女瑪麗亞遠遠地奔來,展開雙臂唱出那首《THE SOUND OF MUSIC》,「我的心像小鳥一樣,從湖邊向森林中展翅飛翔,我像小雀日日夜夜在高聲歌唱,當寂寞時候我就來到山崗~」
「你一定要讓她幸福,要幸福得如同在山脈上高聲歌唱的瑪麗亞一般。」我突然想起電影《第六感》中,母親在女兒的婚禮上對那個許諾給其女兒一生幸福的男人的祝福。真的太美了,靈動的畫面,悅耳的歌聲,可愛純真的瑪麗亞。
看這部電影就不能不提到那七個活潑可愛的小孩,還有那個威嚴但卻不失慈祥的超帥上校。哈哈~我特別喜歡這樣的男人,有一顆敏感善良的心,可卻緊緊的包裹在冰冷的外表之下,他有著德奧民族典型的外表特徵——稜角分明,眼睛又深又藍,婉若一片靜靜的湖水,還有堅毅的嘴唇總是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呵呵~我對他描述過分祥細了吧?瑪麗亞就像一個前來拯救這個嚴肅地如同死灰一般的家庭的美麗天使,她溫柔而善解人意。最最重要的就是她帶來的音樂——這個家庭久久不曾擁有的東西。她用她的音樂,她的開朗打動了那七個孩子。我喜歡看著她帶著那七個人精兒樣的小孩,穿著用窗簾做成的娛樂服,背著吉它歡快地奔跑在一片片草地上。陽光照射下來,把那逼畫面給銳化了,幸福的光環染在每一個人四周。從帶頭的那個16歲花樣年華的麗莎再到最後那個小不點兒葛內特。哈哈~每一個都像是在天堂里的快樂天使。
電影從頭至尾,總是彌漫著無憂無慮的調子,除了瑪麗亞的離開,除了麗莎男友的背叛。前者是因為愛情而放手,後者是因為,因為初戀總是青澀而不成熟的。瑪麗亞和上校跳完那支奧地利民族舞蹈時,他們配合得天衣無逢,他們四目相接深情款款。瑪麗亞雙頰染得通紅,她這才知道原來她早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上校,可是,她卻選擇了逃避,又回到了修道院。但在睿智的大修女的指引下和她那份想念孩子的心的驅使下,終於她還是選擇了回去。但沒想到命運從此改變——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在其它地方為你打開一扇窗的。當她再次回到修道院的時候,是以新娘的身份。當身披潔白婚紗的瑪麗亞從大修女手中接過花環,緩緩走向上婚姻禮的殿堂時,你不得不承認,那樣的婚禮是人人都艷羨的。
最後的結局是完美的,在德國納粹即將到來的時候,上校帶著瑪麗亞和七個孩子,利用一次音樂會的機會順利逃脫了納炫粹的追捕。他們跨越了重重高山,遠離了戰爭的陰影。我想故事的結局應該就是童話式的:從此,王子和公主還有孩子過著幸福生活。

參考資料里還有些影評,供你參考。

4. 電影【音樂之聲】的觀後感

——看電影《音樂之聲》後的感觸 12月26日晚,明珠台放映了一部音樂劇老片《The sound of music》,觀影過程中我就按耐不住想把感想記下來,隨著影片情節的推進,這個想法越來越強烈。盡管眼皮一直在往下掉,中間又穿插多次廣告,我一直堅持著看到凌晨一點,寫完感想已經兩點,影片引起的人的思緒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入睡,一遍遍回憶著那些美麗的風景、歌聲、笑臉和畫面……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被德國吞並了的奧地利,講述的是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瑪利亞用智慧和愛心逐漸溫暖了上校的七個孩子,並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教會了孩子們許多歌曲。給孩子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一份久違的情愫在不苟言笑的上校和身份懸殊的家庭教師中萌生,上校被瑪利亞美妙、動人的歌聲和她帶給整個家庭的快樂所融化,它講述的故事是快樂地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快樂的重要方法是樂觀堅強的人生態度,還有藉助音樂來創造快樂的重要方法。它講述了愛情的故事、家庭的故事,它描繪了善良、愛心、智慧、自由、積極、熱情、尊嚴、尊重、氣度、原則、團結、忠誠、愛國和坦誠相見等等。我不知道電影敘述的故事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但這個故事的確給人帶來很多美好的回憶和思考,讓人精神愉悅,從內心裡也嚮往著故事中的歡樂,還有那美麗的阿爾卑斯山脈,翠綠的草地,潺潺的流水,夕陽中的背影……故事的最後講述的是上校和瑪利亞勇敢、智慧地帶領七個孩子在修女們的幫助下突出重圍,不屈服德國納勢力逃離家園,跋山涉水找尋心靈的寧靜和精神的自由的情景,緊張的逃離讓人鑿實為他們捏了把汗,也為上校作為一名故國將士、一位丈夫、一位父親所表現出的沉著擔當、不屈不撓之精神喝彩,而此時他善解人意的妻子一直勇敢站在他身邊,盡心保護著孩子,默契地配合著最終獲得勝利。電影中很多地方由歌聲代替敘述,每首歌都恰如其分地安排在劇情中,每句歌詞都彌足珍貴地向人們講述著人生路上要不斷堅信的道理。比如對初戀的珍藏,不要執迷於年輕時一時的感覺,要耐心等待「the star belong to you」;比如修女院院長告訴瑪利亞,修女院不是用來逃避現實的地方,對於人生路上遇到的迷茫、困惑和問題只有勇敢的面對並想辦法去解決才能獲得心靈的安靜、平和和精神上的舒暢;又比如本來不願孩子們參加民歌大賽的上校為解救全家不得不參加比賽,最後拿著吉他在台上獨唱《雪絨花》,唱道「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時,想起自己的祖國淪陷自己要被迫離開時哽咽著唱不下去,一個大丈夫平時埋藏在心的情感通過吉他聲和噙著的眼淚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一切被瑪利亞敏感地捕捉到,她迅速用歌聲接上,隨後孩子們加入,最後全場奧地利觀眾加入,影片達到一個高潮。一個好女人是一粒火種,是一本好書,是一首溫馨的音樂,是淡淡而持久的芳香,是得體溫柔的笑厴,是耐人尋味、引人追隨的一股力量。而瑪利亞正是這樣的一個女人,讓我敬佩、欣賞! 值得一提的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差點成為上校妻子的男爵夫人,她美麗、高貴、優雅、富有,也有聰明、善解人意的一面。電影先把男爵夫人以上校妻子最佳人選的方式帶進情節,他們地位相當,品味相同,在一起也能談得來,在一般人眼裡這是最完美的結合。男爵夫人也就此認為她即將要成為七個孩子的繼母,和上校開啟強強聯手的幸福婚姻。可瑪利亞與上校在舞會上的一段默契完美的奧地利民族舞蹈所流露出來的感情讓男爵夫人有了危機感,企圖說服瑪利亞離開讓這根還未發芽的感情之苗就此夭折未果,兩顆心靈深處火花的產生、激情的碰撞、情感的共鳴、靈魂的契合最終譜出真愛的篇章。男爵夫人的退出姿態是讓我欣賞的,她始終是高貴且優雅的,在即將親耳聽到上校對她說出所愛非伊人之前,她選擇了保存自己的尊嚴,不讓自己面子盡失的方式,說出上校其實也不合適自己的理由,噙著眼淚、帶著微笑輕輕吻別愛人,優雅地轉身離去。沒有爭吵、沒有中傷、沒有憤怒、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嫉妒、沒有流言蜚語……這樣的退出其實很體面,即使最終沒有得到所愛,也沒有失去本身的尊嚴,有勇氣!總之,《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是很久以來再次深深感動我的一部外語片,它帶給人的思考和回味是永恆的,我將把它給我的所有美好感覺深深烙印在心裡。也希望自己能從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汲取到精神營養,學習到瑪利亞那些美麗的閃光點,讓自己變得更寬容、豁達、智慧,也贏得更多人的喜愛,用她告訴的精神指引自己找到生命中的真愛!

5. 音樂之聲的影片評價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相當經典的音樂片,取材於奧地利修女瑪利亞·奧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根據百老匯同名音樂劇改編而成。片中眾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電影觀眾沉醉不已,理查德·羅傑斯創作的優美動聽、流暢生動的音樂和百老匯製作人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撰寫的雅俗共賞、惹人喜愛的歌詞,無疑是影片取得空前成功的關鍵因素,負責編曲兼指揮的影片音樂總監歐文·柯斯堤爾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樂獎。自上映以來,《雪絨花》、《哆來咪》等多首歌曲被廣為傳唱,成為經典曲目,《音樂之聲》電影原聲帶更駐留唱片排行榜上長達233周之久。(新浪網評)
《音樂之聲》這部歡聲笑語的喜劇片反映的是嚴肅、深刻、崇高的人道主義內涵,也表達了奧地利人民反侵略的正義心聲和不畏強暴的必勝信念。影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利亞,迷人的阿爾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氣候、雅緻的別墅,七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積極的生活態度,深深打動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影片也被翻譯成了3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上映,至今仍然有電影院在上演,它的意義已經遠遠不是票房收入所能代表的了。該片被好萊塢的電影評論家、《時代周刊》以及民意投票一致選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十大電影之一」。(新華網 )

6. 音樂之聲 英語影評或者觀後感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與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風格是: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情節,而且有優美悅耳的歌聲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對白。與同類影片相比,其語言獨具特色:既有用詞精練、韻律整齊、節奏規范、藝術性強的高雅詩歌歌詞,又有大量朴實、自然而又頗具風趣的日常生活對話。由於主人公大都是受過教育或有身份的人,盡管對話是口語體,其中有許多省略句,但總體上對話語言比較標准,適合模仿和借鑒。聽者可在輕松愉快的娛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會受到地道英語聽說情景的熏陶

你在線翻譯一下

7. 電影音樂之聲影評

我們常常會因為一首歌曲、一段音樂的精彩而感受出一部電影的經典。多年以後,也許我們對那些電影的情節、內容已不再持有清晰的記憶,但想起它們中一些出色的樂曲,總能使人產生往復的回味。
近似或完全等同於許多人的感受,電影《音樂之聲》最令我觀時興奮和過後難忘的,正是其中幾首韻調輕揚、詞句爛漫的歌曲,比如輕快跳躍的《The Lonely Goatherd》、可愛俏皮的《Good night,Good bye》,以及對祖國充滿深情和眷戀的《Edelweiss》,其中尤以機智詼諧的《DO RE MI》為最。影片中,瑪利亞抱著吉他、帶著七個孩子雀躍在藍天白雲綠地間,背後是寧靜和穆的阿爾卑斯山脈。單單是這樣一個場景就足以令人陶醉,況且還有那段饒富童真逸趣的歌曲,更把觀眾帶入了似曾遭逢的幻曼境遇:在早已遠去的某個時候,我們也在用自己的理解來闡釋一切,我們也在用自己的美麗心情感染周邊的人和事。《DO RE MI》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提供或者表達了一種認知世界的方式的同時,也告訴了人們描述事物實際上是一件簡單易行而又充滿了美麗和未知的事情。
從2008年4月開始,美國百老匯原版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開始在中國巡演,7月26日到31日來到它的第七站廣州。恰好這個時段在我暑期游歷廣東的半個月內,盡管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樂盲,但既有機緣躬逢盛會,當然欣然而往。我敢肯定,前來欣賞這場音樂劇的觀眾,絕大多數一定都看過它的同名電影。現在人們觀看影片通常都是在下載後的電腦的顯示屏前完成的,而與之相比,音樂劇的觀賞價值似乎更多地表現在演出現場。
在我以為,不論是從迫近的功利角度還是其他的一些根據出發,毋庸置疑的是,人類需要音樂的滋養和拯救。音樂能夠記載和描繪出任何一種情感,並直指人的內心,這正是藝術的突出的特質。而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特點,我們在何時何地都可以用音樂來抒發性情。不過,音樂最崇高的精神還不僅於此,具有引導人們追尋生活之美、探求人生希望的指示性才是它的更為精深之處。
《音樂之聲》的劇情並不復雜,也沒有所謂的宏大和壯觀,但卻更能走進人們的心靈。在現場聆聽觀賞,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被許許多多的愛所包圍。詩歌般的音樂、音樂般的語言,傾訴和展示著那些來自於七十年前一個遙遠國度的人們對愛的表達:長者對晚輩,孩子對父母,子民對祖國,人類對自然,這其中的一切言行思想,都包含了和諧的愛意。在劇中,施奈德夫人這樣慨述:愛情的經典,全在於共同面對困境時的無懼。實際上所有的愛無不如此,面臨危難的拼搏力量能夠輕易地顯示出愛的精神和生命的旨諦。其實,最讓我感動的,是瑪利亞剛一來到特拉普上校的家裡,就對七個孩子流露出了可貴也可敬的母愛。盡管他們喜歡惡作劇,而且各自有著不同程度的缺點,但心靈如音樂般美麗的瑪利亞卻用愛接納、包容、轉化了一切,並讓特拉普上校發現到自己孩子並非他印象中的不馴和頑皮。這使我很自然地想起泰戈爾在《法官》中寫到的:「你想說他什麼就盡情地說吧\但我了解我孩子的缺點\我不是因為他好才愛他\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寶貝……」
或許我們終究會淡忘那些曾經的驚心動魄,終究會遺棄那些曾有的屈辱榮光,但在每個人的記憶深處,總有一些不堪割捨的淺波微瀾,被我們時常撿出品味。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它們竟然都充滿了音樂的精神和品質。確然如此,音樂承載了我們的生命,音樂記錄了我們的人生。

8. 關於音樂電影的觀後感 急!!!

音樂劇《音樂之聲》是作曲家理查德·羅傑斯與作家奧斯卡·哈默斯坦第二於1959年合作完成的。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 感人的故事。與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風格是: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情節,而且有優美悅耳的歌聲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對白。與同類影片相比,其語言獨具特色:既有用詞精練、韻律整齊、節奏規范、藝術性強的高雅詩歌歌詞,又有大量朴實、自然而又頗具風趣的日常生活對話。由於主人公大都是受過教育或有身份的 人,盡管對話是口語體,其中有許多省略句,但總體上對話語言比較標准,適合模仿和借鑒。聽者可在輕松愉快的娛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會受到地道英語聽說情景的熏陶。 1959年在美國紐約首演,並在1960年獲得第十四屆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項獎, 這是音樂劇大師理查德.羅傑斯(曲)和奧斯卡.翰墨斯坦(詞)的最後一次合作創作的作品。1965年的電影版也獲得過5項奧斯卡大獎。演出後大受觀眾歡迎。1965年改編成為同名影片,同年,該影片獲奧斯卡金像獎。它被認為是最傑出的永恆佳品。這部歷久常新的電影,永遠抓住小朋友的心,所有學音樂的,聽音樂的,都不約而同地被這部電影所感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過於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的一些雙重評價,說她有時很好笑,但有時會時常惹麻煩。最後,院長還是把她派到了一位名叫特拉普的海軍艦長家作一名家庭教師。女主角瑪莉婭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 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盡顯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 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愫,無不昭示了人類向善的意願;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樂之鄉薩爾茨堡(莫扎特的故鄉)的藝術氛圍,尤其是貫穿整部電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樂大師理查德·羅傑斯之手),經過近半個世紀,仍傳唱不衰,讓人充分體驗到藝術和自然之美。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 典音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著名《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自由與專制的斗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 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但專制與邪惡,總不願意見到人類沐浴在自由與愛的光明中,不願讓人們自由地愛,恐懼人們熱愛自由,總要千方百計將自由窒息,將愛毀滅!但自由與愛的偉大,正在於他們不懼任何壓迫,不懼任何威脅,不懼任何邪惡。因為愛與自由源自心靈,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賜與人類的無窮的力量,因此,愛與自由終將戰勝專制、戰勝邪惡、同時也戰勝自己達到新的輝煌。有史以來,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與邪惡,必須敢於與專制與邪惡說不! 自由地愛,熱愛自由,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9. 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讓我深受感動。它是作曲家查理德.羅傑斯與作家奧斯長.哈默斯塔第二於1959年完成的,而後1965年改編成為同名影片。 全篇文章中有音樂連貫而成,講述了一個熱愛音樂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過程,內容活潑生動,不少場景,都會讓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場景卻又讓我感動流淚。 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國語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雙重評價,後來她唄院長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軍艦隊長家做一名家庭教師。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剛開始她們都不喜歡她,孩子們用盡辦法捉弄這位新來老師,可是瑪麗亞卻沒有生氣,她帶孩子們做游戲,並教會了她們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後來孩子們的父親帶來了一個女子,也就是她們的新媽媽,瑪麗亞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們很不喜歡這位男爵夫人,可是艦長已經和她訂婚了,但不久後,艦長對她又不滿意了,她們解除了婚約。而瑪麗亞和艦長又漸漸發生了感情,他們就結婚了。當兩人在度蜜月時,受到了德國納的任命,但艦長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最後為了捍衛自己急停,他們在音樂會上逃走了。在這平凡中又演譯著不平凡的執著,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遇到許多的困難時總是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 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最令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Bless my home land forever.」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在現實中也有許多愛國的例子,如: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非常興奮,毅然決定拋開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國參加建設。雖然美方百般阻撓,但這並沒有讓錢學森放棄。當他回到祖國,他興奮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現在終於回來了!」這件事讓我深深的佩服錢學森爺爺的愛國之情。「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民族,為了祖國,為了國家的尊嚴。愛國是中華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不能因為被壓迫而放棄自己的祖國,放棄這流傳了幾千年的美德。正所謂「威武不能屈」 ,我們絕不能因為威脅而投靠侵略自己祖國的人。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要忠於祖國、熱愛祖國的道理,這個道理絕對能使我受益一生。 一個退役的上校,家裡連續換了14個家庭教師,你要是第15個,你敢去嗎? 可是一個修女去了,不但去了,而且成功了—————— 第一:修女找到了愛情,成為上校的太太。 可是,上校的前女友,一個有地位的、有金錢、美麗、高貴的女人,在用盡心思,卻沒有得到孩子們和上校的心之後,只好傷心而退。 而修女,之前只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修女而已,一生的命運從這樣的選擇開始發生了轉變。 第二:那7個孩子和上校都愛她; 第三:她可以永遠不再做修女。 你敢想嗎?她成功不是用心機,而是用的真誠的愛心: 當她第一次到來的時候,面對孩子們的種種惡作劇,她真誠的與她們溝通:「當一個人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要和完全不認識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時候,會怎樣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緊張,可是,我沒有感覺到,相反,對你們熱情的招待,我真是太感動了。。。。」孩子感動的哭了,當她得知孩子們的媽媽去世後,爸爸就再不許家裡有歌聲和笑聲後,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惡作劇後,她開始教孩子們唱歌,做游戲,她甚至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窗簾給孩子們自己做衣服,因為她說:她們漂亮的緊身衣不方便運動,她也害怕孩子們怕把衣服弄壞爸爸生氣,而玩的不開心。她帶孩子們一起到戶外郊遊,上樹、劃船。。。。同時,她隨時隨地的教孩子們知識,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會孩子們戰勝恐懼,和孩子一起快樂生活學習,正是由於,她出於一片真心,真正為了家裡帶來歌聲和笑聲,她甚至不同意上校用哨子喊孩子們,她說孩子有自己的名子,這樣不尊重人。。。。。 面對上校那張死板的臉,生硬的做法,她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並在上校反對的時候,她也敢於講清自己的想法,並說服上校。 相比之下,他的前女友,看上的是他的錢、地位還有大房子,雖然也喜歡他,可是,她不喜歡孩子,想要把孩子們送到寄宿學校去,和孩子在一起也是應付,強忍著。。。。。 和開朗、自然、大方、有愛心、愛唱、愛孩子的修女比起來,上校最後和前女友說:你走吧,我們不合適,不要互相欺騙了,這樣對你不公平。。。。 當你聽到你將是第15個被折磨的人的時候,你害怕嗎?你還會面對嗎?你有信心走到那樣的一個新環境嗎?她選擇了,她成功了,人生就是這樣,往往只看到失敗,卻看不到失敗後面的成功,每一個人的成功,實際上是建立在他人失敗的基礎之上的。那麼,面對你目前的失敗,你會怎樣呢? 當你擁有的時候,你感到幸福嗎?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感到痛苦嗎?在得與失之間你更多的想到了的是什麼呢?一個人是要算計著活著,還是要真誠的象修女這樣的生活呢?你有過助人的經歷和被助的幸福嗎?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的,助人是快樂之本,受助是幸福之源。 孩子們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們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愛好和理想。他們不願意過這種嚴加管束的生活,總設法捉弄歷屆的家庭教師,使他們呆不下去。對瑪麗亞自然也不例外:一會兒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裡;一會兒趁她不備將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瑪麗亞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於是這個家庭平添了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 音樂感動的不僅是孩子,上校,一個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著嚴格要求,又有些沉醉於以往的男人,聽到音樂後,激起了內心深處埋藏已久的情感,無法掩飾的忘我,輕輕的哼著。音樂不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上校,從此變得更有人情味。 自由與專制的斗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但專制與邪惡,總不願意見到人類沐浴在自由與愛的光明中,不願讓人們自由地愛,恐懼人們熱愛自由,總要千方百計將自由窒息,將愛毀滅!但自由與愛的偉大,正在於他們不懼任何壓迫,不懼任何威脅,不懼任何邪惡。因為愛與自由源自心靈,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賜與人類的無窮的力量,因此,愛與自由終將戰勝專制、戰勝邪惡、同時也戰勝自己達到新的輝煌。有史以來,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與邪惡,必須敢於與專制與邪惡說不! 自由地愛,熱愛自由,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閱讀全文

與音樂電影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軍在泰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5
泰國拍電影速度快 瀏覽:418
美國與法國的戰爭電影 瀏覽:33
日本不良少年愛情電影 瀏覽:499
日本版哥斯拉電影名字 瀏覽:481
一部食物相剋的電影 瀏覽:762
日本十大少兒不宜電影 瀏覽:486
微不足道電影結局 瀏覽:293
電影院的爆米花可以帶走嗎 瀏覽:411
王者榮耀大電影娜可露露 瀏覽:844
劉德華演阿豪的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0
x戰警電影英文介紹 瀏覽:26
吳君如的搞笑片大全電影 瀏覽:79
法國電影大道內容提要 瀏覽:542
微電影演員交錢 瀏覽:833
愛奇藝app可以買電影票嗎 瀏覽:364
電影大全免費動漫大全下載迅雷下載安裝 瀏覽:528
女奧特曼被虐電影大全圖片 瀏覽:188
達速電影網之類的網站 瀏覽:922
印度電影強權女人維語完整版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