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岡仁波齊》導演是誰
《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的劇情片,該片主要講述了尼瑪扎堆等十一個藏民在2500公里朝聖之路上發生的故事。
2012年5月8日張揚執導老年人的「青春勵志片」《飛越老人院》上映。2014年張揚執導公益微電影《大山裡的聲音》。
張揚擅長以老百姓的家庭生活為主題,在電影中進行敘事和表達。
『貳』 電影《岡仁波齊》的導演是誰
近日,電影《岡仁波齊》在大陸上映,這部「偽紀錄片」風格的電影,讓很多觀眾感到震撼,「信仰」和「希望」,竟然能夠給予人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
張揚在他的電影中表現中國社會的變化,記錄了這一代人的心路歷程。
2015年10月20日,張揚擔任第六屆導演協會副會長。
『叄』 《岡仁波齊》這部電影對人物的刻畫有哪些細微之處
用朴實無華詮釋的美
文/夢里詩書
《岡仁波齊》偽紀錄片式的手法,對藏族匍匐叩拜朝聖之路的聚焦,在導演張揚的鏡頭下,所為人感受到的是一種淳樸的美,電影這種美的締結,卻又並不是單依靠西藏壯麗的景色,而是對朝聖者們一言一行的細膩捕捉,使這種美在不經意間便得以躍然光影。
「岡仁波齊」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許就是一座壯麗的山峰,但在無數藏傳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義卻遠不止於是一座山那麼簡單,在藏傳佛教里他們認為岡仁波齊是神的住所,代表了無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會獲得乘倍的功德,由此電影也拉開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婦、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於不動的期望,不遠千里的朝拜之路,構築了電影劇情的脈路。
磕頭前行,風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為前往神山朝拜,或許很多人都不解這種行為,會認為它是一種落後的愚昧,所以張揚在《岡仁波齊》的故事上選角其實非常巧妙,他並沒有糾結於宗教本身,而是讓所有觀眾都能在這樣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種被電影藝術所提煉的魂魄,這魂魄既源於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實,也更源於深植於這群信徒身上對信仰的虔誠。
在長達一年的朝聖之路上,這個由不同的年齡身份的人組成的隊伍,沒有人會去偷懶,在這條充滿了苦難和危險的道路上,也沒有人會去遲疑,影片中朝聖者們對信仰的虔誠無是讓人嘆服的,而電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態的去展現這種虔誠,沒有刻意的升華,也沒有對信仰的質疑,甚至沒有對西藏的景緻給予太多的鏡頭,在這個角度上,電影是如此的朴實,而劇情的植入,在讓這個故事變的更為飽滿充沛的同時,更還讓那信仰中善的光芒變的如此奪目。
關於信仰的宗教電影其實並不少,但卻鮮有一部國產電影能這樣真正客觀的去展現信仰,去在虔誠的信仰中朴實無華的詮釋真善之美,而《岡仁波齊》正是這樣的一部佳作。
『肆』 電影《岡仁波齊》在中國大陸的票房如何
電影《岡仁波齊》在中國大陸正式上映,有很多觀眾擔心這部電影的票房,一方面,這是一部「偽紀錄片」的文藝片,另一方面是一個講述信仰的電影,可能會讓很多觀眾感覺「悶」。
『伍』 《岡仁波齊》電影幕後製作是怎樣的
《岡仁波齊》電影幕後製作
「岡仁波齊」是一座神山的名字,它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不僅如此,它還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陸』 電影《岡仁波齊》的名稱有什麼含義
近日,電影《岡仁波齊》在中國大陸上映,作為一部以「信仰」和「宗教」為主題的電影, 電影名稱《岡仁波齊》,讓很多第一次聽到的人感到不理解。
『柒』 《岡仁波齊》電影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岡仁波齊》電影的主要角色
尼瑪扎堆
演員 尼瑪扎堆
48歲,是整個朝聖隊伍的掌舵人,歷練沉穩。他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三年前尼瑪扎堆家的三個兒子娶了鄰居家的二女兒斯朗卓嘎。尼瑪扎堆的父親在14年春節將至的時候去世了, 老人一生最大的心願是能夠去一次拉薩,卻總是未能如願。尼瑪扎堆時常悔恨,所以這次下定決心一定要帶上叔叔踏上朝聖之路。
演員 仁青晉美
32歲,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2012年仁青家擴建新房,在一次運送木料的途中出了車禍,致使兩死一傷,不但賣掉汽車和氂牛,還欠下了二十多萬的債務,為了還債使得全家人疲憊不堪,從此仁青晉美一蹶不振,賦閑在家。
扎西措姆
演員 扎西措姆
9歲,仁青晉美最小的女兒,很漂亮,也很有靈氣。因為父母平時比較繁忙,所以通常都是曾祖母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她和老人家感情非常好,聽說父母要去朝聖後選擇跟隨父母一起踏上朝聖之旅。
江措旺堆
演員江措旺堆
35歲,屠夫,腿有殘疾,而且血壓一直很高。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家境一貧如洗。江措平時會幫別人殺牛換些酒買醉,由於藏族人不殺生,所以在他那自卑的內心裡又添加了一抹罪惡,他想借這次朝聖洗刷心頭的罪惡。
『捌』 電影《岡仁波齊》主要講了什麼
近日,一個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過的電影,在中國大陸地區正式上映——電影《岡仁波齊》,一部關於「朝聖之路」的電影。
『玖』 熱門電影《岡仁波齊》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尼瑪扎堆飾)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里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5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拾』 電影岡仁波齊是真的走了2000多公里嗎
是的 不過電影不是紀錄片
用朴實無華詮釋的美
文/夢里詩書
《岡仁波齊》偽紀錄片式的手法,對藏族匍匐叩拜朝聖之路的聚焦,在導演張揚的鏡頭下,所為人感受到的是一種淳樸的美,電影這種美的締結,卻又並不是單依靠西藏壯麗的景色,而是對朝聖者們一言一行的細膩捕捉,使這種美在不經意間便得以躍然光影。
「岡仁波齊」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許就是一座壯麗的山峰,但在無數藏傳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義卻遠不止於是一座山那麼簡單,在藏傳佛教里他們認為岡仁波齊是神的住所,代表了無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會獲得乘倍的功德,由此電影也拉開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婦、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於不動的期望,不遠千里的朝拜之路,構築了電影劇情的脈路。
磕頭前行,風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為前往神山朝拜,或許很多人都不解這種行為,會認為它是一種落後的愚昧,所以張揚在《岡仁波齊》的故事上選角其實非常巧妙,他並沒有糾結於宗教本身,而是讓所有觀眾都能在這樣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種被電影藝術所提煉的魂魄,這魂魄既源於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實,也更源於深植於這群信徒身上對信仰的虔誠。
在長達一年的朝聖之路上,這個由不同的年齡身份的人組成的隊伍,沒有人會去偷懶,在這條充滿了苦難和危險的道路上,也沒有人會去遲疑,影片中朝聖者們對信仰的虔誠無是讓人嘆服的,而電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態的去展現這種虔誠,沒有刻意的升華,也沒有對信仰的質疑,甚至沒有對西藏的景緻給予太多的鏡頭,在這個角度上,電影是如此的朴實,而劇情的植入,在讓這個故事變的更為飽滿充沛的同時,更還讓那信仰中善的光芒變的如此奪目。
關於信仰的宗教電影其實並不少,但卻鮮有一部國產電影能這樣真正客觀的去展現信仰,去在虔誠的信仰中朴實無華的詮釋真善之美,而《岡仁波齊》正是這樣的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