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音樂歷史

電影音樂歷史

發布時間:2021-07-01 23:47:55

『壹』 影視劇音樂的歷史

1.最早在影片上發聲的電影音樂 早期的有聲電影是用放映機和留聲機同時工作來發聲的。放映電影時,工作人員必須手持唱機磁頭、眼望銀幕,在需要配樂時立即把唱機磁頭放在唱片上。中國最早的發聲電影,是1930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該片由邵醉翁導演,宜景琳主演。1933年,聯華影片公司攝制了《母性之光》,該片由田漢編劇,聶耳作曲。插曲《開礦歌》的曲調清新、剛健。同時二部合唱形式也第一次出現在電影音樂中。
2.世界上最早的電影音樂 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轉變過程。20世紀初,人們逐漸領悟到無聲電影需要用音樂來渲染劇情,也可以以此掩蓋放映機的噪音,於是就嘗試在電影中加入音樂。1900年9月13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市政廳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配樂紀錄影片《基督教的士兵》。這部紀錄片長50分鍾,由救世軍巴依奧斯克普公司拍攝,為影片配樂作曲的是澳大利亞音樂家R·N·馬卡諾里。1908年11月17日,法國巴黎公開放映的《基斯大公的暗殺》,是世界上最早配樂的故事片。這部影片由卡米尤·桑薩恩斯作曲。
3.最早的立體聲電影音樂 1932年,巴的電影製片人阿貝爾·甘斯和安德雷·戴布利最早在電影中配上立體音響,從而獲得專利。這是根據甘斯的無聲電影巨作《拿破崙》改編的,該片於1935年在巴黎的帕拉馬溫特影劇院首次放映。
1941年,迪斯尼製片廠拍攝的動畫片《幻想曲》,首先使用了美國無線電公司和沃爾特·迪斯尼製片廠合作製成的立體聲音樂。影片的音樂由費城交響樂團演奏,雷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揮。
4..最早的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從1934年開始,奧斯卡最佳音樂獎設最佳作曲、最佳配樂和最佳歌曲三項獎。作曲獎授予為大型故事片創作一系列音樂的作曲家,配樂獎不是單純選配現成的樂曲,而是創造性地使用與主題有關的音樂素材;最佳歌曲獎授予為大型故事片創作主題歌的對象。在1942年第15屆奧斯卡頒獎儀式上,美國著名音樂家歐文·伯林擔任了最佳歌曲獎的授獎人。他打開密封名單後,驚愕了一下,隨即笑逐顏開地說:「我很高興能把這個獎頒給這個我久已熟識的傢伙。」原來獲獎的正是他為影片《假日旅店》所作的歌曲《白色的聖誕節》,歐文·伯林成了第一位給自已頒獎的人。
5.中國第一部配音電影 1929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該片由洪琛(化名庄正本)編輯,張石川導演,董克毅攝影,胡蝶主演。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首次放映時,不僅轟動了全國各大城市,而且名揚東南亞各地,上海遠東公司的代表菲律賓影片商,花了18000元才買下了這部影片的上映權。
6.中國最早的電影主題歌 1929年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電影《野花閑草》中的《尋兄詞》。在電影里穿插歌曲,或者根據電影的主題思想寫成主題歌,對增加氣氛和闡發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尋兄詞》由《野花閑草》的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兩人主唱。盡管《尋兄詞》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微不足道,但由於它是中國第一首電影主題歌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音樂進入電影以後,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部分,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經過錄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同時,隨著錄音技術和器樂、配器技術和發展,已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貳』 經典電影:音樂之聲的歷史背景

《音樂之聲》是根據百老匯一出上演四年而盛況不衰的歌舞劇改編的。該片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5項獎,。

該劇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薩爾茨堡地方有個馮·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個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師的妻子,在納粹德國吞並奧地利以後,組成了家庭合唱團,到處演唱奧地利的民歌和愛國歌曲。

這部影片成為最經典的音樂片之一。廣為流傳的經典音樂有:《音樂之聲》《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多來咪》《晚安,再見》等。

(2)電影音樂歷史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22歲的瑪麗亞(朱莉·安德魯斯飾)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院長大的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煩。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長(佩吉·伍德飾)覺得她這樣活潑的性格不適合修女生活。

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家尋求看護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叄』 電影原聲帶的歷史

我們回顧最早於1937年發行的電影音樂唱片,迪斯尼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會發現當年並沒有電影原聲帶,甚至接下來發行的幾張電影音樂唱片如《綠野仙蹤》、《森林王子》等,也都沒有。若依當年最原始的定義,這些音樂商品的確都不是Soundtrack。
最早的電影原聲帶指的是電影放映時的音樂軌,電影中主要的聲音包括了對白,音效與音樂,各自錄制在不同的音軌上,在播映時再同步播放混音,而Soundtrack指的便是當中的音樂軌,這些音樂軌的內容,也就是電影中實實在在可以聽得到的每一段音樂。早期的電影音樂唱片,並不是把這些放映帶上的Soundtrack直接拿來轉錄到唱片上,而是根據作曲家的原譜,重新演奏灌錄到唱片上的,因此,當年這些專輯並沒有被稱做Soundtrack,如《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綠野仙蹤》、《格列佛游記》等最早發行的電影音樂唱片,收錄的內容都以電影中的歌曲為主,而且是為唱片重新演唱錄制,並不是電影中原音的Soundtrack,接下來於1942年發行的《森林王子》,算是最早以唱片型式發行的純音樂電影配樂,它是由Miklos Rozsa將自己的配樂改寫成組曲,重新演出灌錄的唱片,也不是直接取自電影的Soundtrack,而且這張唱片中還加上念故事的口白,聽起來像一張加了配樂的兒童說故事錄音帶,不過由於這張專輯的成功,帶動了後來純音樂電影配樂做唱片錄音與市發行的風氣,當年這些電影配樂唱片都不是直接取自電影中的Soundtrack,而是為錄制唱片而重新選曲,表演和錄音的音樂專輯。直到1949年,米高梅電影公司推出由Miklos Rozsa擔任配樂的《包法利夫人》,這張唱片成為第一張直接將電影中的Soundtrack發行上市劇情片電影配樂專輯。
實際上,米高梅是最早將電影音樂唱片定名為Original Soundtrack(電影原聲帶)的公司,米高梅所發行的第一張Original Soundtrack,是1947年《Till The Clouds Roll By》,這是一部描寫音樂家Jerome Kern(作品有音樂劇《畫舫璇宮》等)的傳紀式音樂電影,自此之後,Original Soundtrack Album的發行,成為電影公司與唱片公司眼中一塊耀眼的新大陸,包括米高梅、派拉蒙、Decca Records等公司都陸續開始將旗下的電影配樂整理成專輯唱片做市發行。1968年派拉蒙發行Nino Rota的電影配樂原聲帶《殉情記》,創下三百萬美元以上的利潤,緊接著電影歌曲原聲帶《畢業生》也創下出色的銷售成績,電影原聲帶成為唱片市中一項實力不容小覷的新品種,日後寫下歷史新頁的電影原聲帶還有將流行音樂與通俗管弦作品合而為一的《洛基》、帶動迪斯科熱潮的《周末狂熱》、重振大型管弦電影配樂聲勢的《星球大戰》,以及將電子音樂的內涵大幅提升的經典配樂作品《火戰車》等。
今日,我們統稱因電影而發行的音樂專輯為Soundtrack Albums或Soundtrack Records,這種音樂專輯的內容其實已經變得五花八門,有時甚至名不符實,除了收錄原著配樂(Original Score)、收錄電影歌曲(Songs),甚至還可以收錄各種根本沒有出現在電影中的音樂。不論是什麼內容,只要包裝和文案能和電影扯上一點點邊,就可以湊合一堆音樂發行電影原聲帶,許多樂迷已經越來越搞不清楚,買的原聲帶中倒底有沒有自己要的音樂?

『肆』 音樂影片的歷史

在1910年,亞歷山大·史克里亞賓為了歌劇和一種叫做「Light Organ」的音樂器材,寫了一首交響曲《普羅米修士-火焰之詩》。在1920年代,奧斯卡·費斯琴格(適當的定義了視覺音樂這個名詞)的動畫電影搭配了管弦樂團彈奏的配樂。費斯琴格也製作了短拼的動畫影片,為了宣傳Electrola唱片公司新發行的唱片,這些影片很有可能就是史上第一支音樂影片。
在1929年,俄羅斯電影的革命者狄齊卡·維托夫(Dziga Vertov)製作了一部片長40分鍾的影片,叫做《Man with the Movie Camera》。這部電影實驗了拍攝真實事件的手法,有別於喬治·梅里斯(Georges Méliès)誇張的戲劇性表現方式。整部電影都使用了音樂作為背景(在放映的戲院由管弦樂團現場伴奏),而且完全沒有對白。這部電影特別之處在於,它利用了快速剪接和快速畫面的技巧,將整部電影的節奏和音樂結合,並讓觀眾產生情緒。這部電影被認為設定了紀錄片的拍攝原則,也對所有電影製作方面產生重要影響。

『伍』 電影音樂的歷史 什麼是電影音樂

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 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電影音樂是在影片中體現影片藝術構思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

性質與特點
編輯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類型
編輯
現實性與功能性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陸』 中國電影音樂的發展歷史

1930年,從聯華公司的<野草閑花>首次啟用阮玲玉和金焰在電影院演唱插曲,從此開始有配樂演唱.到1930年後半年明星公司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電影音樂逐漸開始發展起來.

『柒』 背景音樂的發展歷史

背景音樂 英文名稱:Background music
1、 電影聲帶上,伴隨場景的音樂。可以是另外附加上去的配樂,也可以來自收音機等現場的音源,後者亦稱「現場音樂」(SOURCE MUSIC)。多種網際網路通訊都有。
2、 在公共場所連續放送的音樂,以不影響人們對話為放音的響度標准,可以調節人們的精神狀態,創造舒適、溫馨的環境。背景音樂通常不是立體聲系統,多採用音箱分散式放音,故聲音分布均勻,不良聲環境對聽音的影響小。
3、 背景音樂的簡稱是BGM
4、 曲目大多來源於經典名曲。
5、 其曲風多元化,大眾化。
Background Music,英文中意為背景音樂,指在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中,作為背景襯托的音樂,通常是無人聲的。真正意義上的BGM起源於歐洲的戲曲,自電影有聲化之後BGM得以迅速發展。以BGM指代此義,多出現在動畫行業。動畫界普遍認為,BGM是動畫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它不僅需要配合畫面的情節發展,還必須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是動畫的潤滑劑與推進器。因其重要性,幾乎每一部動畫都會把自己的BGM抽取出來,收錄進相應的原聲帶OST里,作為副產品發售。

在中國的發展幾乎沒啥可解釋的~就像別人發明了電影~咱國一樣可以拍~這叫「影響」而並不能解釋為模仿~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傳播而已~

『捌』 音樂在電影發展史上的重要性

現代電影中.電影音樂已經成為電影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給觀眾帶來聽覺上的享受.而且又高度概括了影片的主題思想,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而變化,使電影充滿生機與活力.對推動電影劇情的發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文將從電影音樂對增強電影劇情的表現力、推動電影故事情節的場景氣氛、深化電影劇情的主題思想等方面.闡述電影音樂在電影劇情發展中的作用。

當今社會,看電影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消遣方式之一。從早期的無聲電影,到1927年電影進入有聲時代,音樂也隨之進入了電影的大門。現在的電影不僅在故事情節上曲折動人、扣人心弦,而且在背景音樂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對人們心靈的震撼,在劇情發展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前蘇聯著名電影理論家列別捷夫曾說:「在一部影片中,必須把畫面和音樂結合起來的想法,幾乎是從無聲電影發明之日起就同時出現的,音樂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了人們覺得銀幕是啞巴的感覺,它以本身形象所具有的較高的感染力.使電影場面列入藝術現象之內。」美國著名電影作曲家赫爾曼也說過:「音樂實際上為觀眾提供了一系列無意識的支持。它不總是顯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它卻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玖』 音樂的發展史

第六章 浪漫主義音樂

一、音樂中的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這一詞的含義,原來是指用羅曼語(Roman)書寫的故事,進而專指長篇小說或騎士故事,後來也包括傳奇小說等。浪漫主義在藝術上的興起,首先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文學中。在作品裡,將一切個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現出來。就是說,作曲家強烈地表現出自己的癖好。這與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義在理論上相對立。古典主義的音樂是線條式的而且是鮮明的,浪漫主義的音樂富於色彩和感情,含有許多主觀、空想的因素。然而,這只是原則上的區別,實際上在古典主義音樂中,已含有浪漫主義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內容。

二、浪漫主義音樂的形成 : 初期浪漫主義音樂與其它姊妹藝術一樣,發自歐洲「啟蒙時代」的思想與同法國大革命有關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學中的浪漫主義約晚數十年。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為初期的浪漫主義的先驅,其後的作曲家們都可劃分為浪漫派。從時代上來說,十九世紀中葉是其全盛時期。

三、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事實上,在古典派作曲家貝多芬、羅西尼和韋伯的後期作品中,就已經明顯地流露出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正是他們開創了浪漫派的先河。
1800年前後出生的作曲家們,形成了初期浪漫主義的中心。作為代表初期的浪漫派作曲家,可舉出舒伯特和柏遼茲這兩人。他們都是從格魯克、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傳統出發,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後來,浪漫主義音樂經過門德爾松、舒曼、肖邦和威爾第等人的進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納的時代達到了高峰,這一系列作曲家、鋼琴家構成了中期浪漫主義的中心。至於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和拉赫瑪尼諾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則在音樂史上歸於晚期浪漫主義音樂。

四、浪漫主義音樂的歷史地位 : 浪漫樂派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不但這一時期盛產偉大的音樂家,而且音樂體裁空前廣泛,出現了諸如無詞歌、夜曲、藝術歌曲、敘事曲、交響詩等新穎、別致的形式,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一個「寶庫」。
浪漫主義音樂也是一座橋梁:韋伯接受了格魯克和莫扎特的傳統,傳至近代的瓦格納;舒柏特在器樂方面是貝多芬的繼承人,但是他的浪漫主義藝術歌曲,經過舒曼和沃爾夫傳到現在;柏遼茲的標題音樂出自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後來又與近代法國的印象主義發生聯系。

第七章 民族樂派

一、民族樂派的形成 : 在十九世紀中葉,東歐、北歐和俄羅斯的許多音樂家雖然深受西歐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影響,但他們實際上更重視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樂創作,因而此間產生了一大批表現本民族的國民性格、願望和生活的優秀音樂作品。正是他們,建立和發展了這一相對獨立的音樂派別——民族樂派。這一樂派並不屬於某一時間范圍,而是由於這一樂派具有共同的美學准則,而在音樂史上劃歸為一個整體。
狹義上的民族樂派僅包括四位代表人物,即捷克音樂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和挪威音樂家格里格以及芬蘭音樂家西貝柳斯。廣義的民族樂派范圍稍大一些,除了上述四位音樂家之外,還包括俄羅斯音樂家格林卡和俄羅斯「強力五人集團」(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穆索爾斯基、鮑羅丁和居伊)。有的音樂理論家甚至認為俄羅斯音樂家柴科夫斯基、波蘭音樂家肖邦和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等人應兼屬浪漫樂派和民族樂派。
可以這樣說,只要一個作曲家把他的音樂建立在他本國的民間歌曲和舞蹈上,或者努力用各種音來表現它的傳奇或風景的時候,他就是在創作叫做民族主義音樂的東西。

二、俄羅斯民族樂派: 俄國是一個廣闊的國家,覆蓋著整個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在北方,亞麻色頭發的巨人們,唱著孤獨的歌曲,在冰海里打魚,並且在冰凍的海里獵貂來為世界上的名國王子做皮袍。在南方,深色皮膚的人們從亞細亞來到這些山裡,帶著他們那些古怪的、粗野的舞蹈。這一貧富分化、內戰連綿不斷的民族,古往今來都給人以「多災多難」的印象,正是這樣的命運,使這一民族具有了獨特的性格:深沉而憂郁的氣質、熱情奔放的民間文化、爭強好勝的民族精神。
從「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開始,經過「俄羅斯樂聖」柴科夫斯基,一直到本世紀不斷活躍在音樂界的不計其數的俄籍作曲家、演奏家、指揮家,他們創作或表達的音樂語言,無不滲透著俄羅斯民族的精華。

三、捷克民族樂派 : 捷克這一國家處於中歐和東歐交界之處,境內山川縱橫,景色優美,民族舞蹈也兼有中歐和東歐的特色。從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這兩位大音樂家的作品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對於自己祖國的無限熱愛和眷戀。他們的作品深受本民族舞蹈音樂的影響,用濃厚的色彩、深情的筆觸描繪了祖國的山川大地等自然景色。
除了兩位大師以外,捷克還產生了諸如菲比赫(1850-1900)、傑那克(1854-1928)、蘇克和德爾德拉等著名音樂家。

四、北歐民族樂派 : 這一樂派也稱為「斯堪第納維亞民族樂派」,其代表為格里格和西貝柳斯。
挪威的格里格深受浪漫主義音樂的影響,結合本民族音樂的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作品以描寫自然為主,雖然充滿民族音樂特色,卻從不照搬任何一首民歌的旋律,而是把激情融於創作,從真實的創作中體現出民族性格。
芬蘭的西貝柳斯則是一位充滿愛國激情的音樂家,他的重要作品大多反映出爭取民族獨立的傾向,具有強烈的號召力和鼓動性。他崇尚貝多芬,作品中常表露出類似貝多芬音樂性格的「斗爭性」。後人認為,西貝柳斯是繼貝多芬之後最重要的交響樂作曲家。

五、其他民族樂派: 每個國家的民間音樂中都有一些不同於世界上任何別的國家的曲調和節奏。例如:一旦我們逐漸熟悉了西班牙的音樂,以後再聽到那些以響板和腳跟舞的咔嗒聲為標志的令人興奮的節奏,我們就絕不會誤認它是任何別的音樂。西班牙是舞蹈的國土,像探戈舞、霍塔舞、波勒洛舞、阿拉岡涅茲舞、瑪拉歸納舞——似乎有一種魅力,而且這類音樂感染了許許多多的作曲家們。偉大的西班牙作曲家法雅、阿爾貝尼茲、格拉納多斯以及被後人譽為「吉它音樂史上的肖邦」的吉它演奏家泰雷加等人,都在創作中大量融入了西班牙民族音樂的特色,成為西班牙民族樂派的奠基人。
到本世紀上半葉,和西班牙民族樂派密切相關的拉丁美洲民族樂派也對世界音樂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代表人物為墨西哥作曲家龐塞、巴西作曲家魏拉-羅伯斯、委內瑞拉作曲家勞羅等人。

第八章 近代音樂 : 從十九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在音樂史上可稱為「近代音樂」時代。在這一時期,以印象主義音樂為代表的幾種音樂流派,實現了音樂史上從晚期浪漫主義向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過渡。

一、印象主義音樂的形成: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是受「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而出現的一種音樂流派。這一流派的音樂家與此前的浪漫主義音樂家有很大區別,他們並不通過音樂來直接描繪實際生活中的圖畫,而更多的是描寫那些圖畫給我們的感覺或印象,渲染出神秘朦朧、若隱若現的氣氛和色調。
集印象主義音樂之大成的兩位音樂家都是法國人,即德彪西和拉威爾。此外,法國作曲家杜卡和義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人物。

二、法國印象主義音樂 : 象別的法國作曲家的作品一樣,德彪西的音樂是標題音樂而不是絕對音樂。十九世紀末,在法國有一派叫做「印象主義者」的畫家和詩人,因此法國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力圖用音樂來達到「印象主義者」用繪畫所達到的同樣效果。這種印象主義藝術家所畫出的並不是生活的美,而是夢幻的美,象彩虹的終端的一大堆金子那樣的遠處的美。在使用新的和聲和音樂方面,德彪西是現代音樂的先驅。
德彪西建造他那古怪的、非塵世的音樂,主要採用的就是完全沒有半音關系的「全音階」和許多在空氣中根本聽不見其振動的「泛音」。他還在管弦樂隊里使用各種樂器的不同組合來發出柔和的帶有閃爍性的音響效果。起初人們還被他的音樂所困惑,並且不知道怎樣理解它,但是一旦他們聽慣了,就會非常喜歡它。
仿效德彪西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他的同族拉威爾了,但是拉威爾並沒有象德彪西那樣對全音音階和聽起來奇怪的和弦使用得那麼多。大概從來也沒有另一個作曲家象他那樣更懂得如何從管弦樂隊里抽取這么多音色的深淺明暗度的了。例如在《波列羅舞曲》中,那節奏從頭到尾都是一樣的,那旋律是重復一遍又一遍。在這首西班牙舞曲形式中的變化和趣味是來自拉威爾對力度的純熟使用(從輕到響或從響到輕的變化)和對音色的巧妙結合。

三、印象主義音樂的影響 : 印象主義音樂是浪漫主義音樂向現代音樂過渡的橋梁之一,雖然這一樂派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法國,但這種風格對於近現代音樂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後來的二十世紀音樂中的「表現主義」、「十二音體系」以及「序列音樂」等幾種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義音樂的影響。

第九章 二十世紀現代音樂

在歷史上,從來也沒有一個時期象二十世紀那樣,有這么多的迅速變化。兩次大戰改變了各國的邊界和人們的思想方法,科學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把我們推向一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未來。在反時代精神的策動下,各種藝術,如繪畫、雕刻、文學、戲劇和音樂,正在沖破著各種舊的形式,試圖表現新的生活方式。

一、現代音樂的特點 : 在每個國家,本世紀的作曲家們都在對音樂的諸要素——如節奏、旋律、和聲、曲式——進行著實驗。
本世紀傑出的前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曾經說過,他贊成這樣一種音樂,在其中,所有的主題都絕對不出現重復,每個小節都應當同前面所有的小節完全不同。
許多作曲家都對節奏進行實驗。有的作曲家寫出了既沒有小節線,也根本沒有節奏型的樂曲。其他現代作曲家們正在製造一種音樂,在其中,一個管弦樂隊或合唱隊的兩個部分有完全獨立的節奏。這些現代派也許沒有認識到:這種不同節奏的同時使用早在美國印第安人的音樂里就可以找到。
作曲家們也正在在旋律上,即各音的橫向安排上做出同樣令人驚訝的改變。有些作曲家回到了古希臘人和早年教堂神父們的調式上去,還有的作曲家從東方人的滑行音階那裡取得靈感,將「四分之一音」和比「四分之一音」更小的音程差別運用到了樂曲之中,有些人甚至發明了一架能彈出四分音而不是半音的鋼琴。雖然這種音樂並沒有得到發展,但它的確有助於使音樂家們更注意半音階音樂,即利用所有半音的音樂。這種對半音的運用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奧地利音樂家勛伯格的十二音音階。在形成一個旋律時,這種十二音音階(由鋼琴上的一個八度范圍內的所有白鍵和黑鍵組成)的每個音都必須逐個用過一次以後才能再用。當然,這種音樂沒有特定的調子,因此被叫做「無調性的音樂」。
至於和聲,即在不同的音同時發音這一方面,也有一些驚人的新發展。那些恢復古代調式的作曲家們往往也重新運用了古代的和聲,例如多少世紀以來,曾經被傳統和聲學認為「用起來太僵硬」和「聽起來太別扭」的平行四度和五度進行。
在現代音樂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叫做「多調性音樂」的東西——即同時用兩個調子寫的音樂。例如,一個旋律或主要的主題可能是C調的,而它的伴奏或助奏聲部卻可能是升F調的。

二、美國爵士音樂 : 可以這樣說,在本世紀所有基於民族和社會習俗的音樂中,沒有哪一種比美國爵士音樂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了。由於它那狂熱的節奏和古怪的不協和音,從某方面講,它似乎是新時代的一種表現。爵士音樂有許多對職業音樂家們產生吸引力的特色,例如其中帶有小三度和小七度的音階,以及基於小三度和小七度音階的七和弦等等。
可是,最具強烈感染力的爵士音樂特色,是它那獨具特色的節奏。在爵士音樂這里,有一種新的切分音——「多節奏性」,即同時有兩種很強烈的節奏型相互對立,例如一個三拍子節奏加在一個四拍子節奏上。這種錯綜復雜的多重節奏顯然是原始民族的音樂特點,因此爵士音樂的興起,無疑是人類對於自然的一種理性回歸,這是本世紀各種藝術形式的共同趨向之一。
職業的音樂家們也被那些不常使用樂譜的、甚至事實上常常不會讀譜的原始爵士音樂演員們所迷住。在一時的沖動之下,這些自發的爵士音樂演員可能在一個旋律上即興演奏出最復雜的變奏曲。
我們在本世紀初美國傑出的作曲家喬治·格什溫的代表作《藍色狂想曲》中,可以找到爵士音樂在節奏上、旋律上和和聲上最好的擴展運用。還有另一位美國當代作曲家格羅菲,也成功地借鑒了爵士音樂的特色,結合他那超凡的配器才能,描繪出一系列美國自然風景的音畫。他那《大峽谷組曲》就是用來表現大自然的色彩和情調感的一個令人目眩的樂器調色的展覽會。

三、樂器方面的變革 : 隨著本世紀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音樂藝術也受到很大沖擊,電聲樂器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對傳統樂器提出了挑戰。不過,那些至今已經得到廣泛使用的電子樂器,如電風琴、電鋼琴和電吉他,在音色上並不是新的樂器。頭兩種樂器只是模仿原有樂器的音色,而第三種樂器只是擴大了原來樂器的音量。後來由於電子合成器的出現,人類終於可以演奏出人聲、風雨聲等傳統樂器所不能實現的音色。
對新效果的最戲劇性的追求是在打擊樂器上進行的。從前,打擊樂器幾乎只是由定音鼓組成的,偶然由鼓和鈸加以加強。現在,打擊樂器組已經變成一個任何地方似乎都可以接受的東西——例如一個打字機、一個發電碼的鍵、一個錘子、一張鐵片、或一條沉重的鐵鏈。

四、紛繁復雜的現代音樂流派 : 正如二十世紀的其他藝術形式那樣,音樂藝術也趨向於多樣化,眾多的流派各成一體,都完全脫離了古典的美學傳統。比較典型的幾個音樂流派為:以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為代表的「原始主義」;以亨德密特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以勛伯格、韋伯恩為代表的「十二音主義」;以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為代表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本世紀中葉以後,還出現了「序列音樂」、「偶然音樂」、「具體音樂」等略顯「怪異」的全新流派。
無論文學、美術還是電影、音樂等各個藝術分支,許多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作品剛剛問世之時,總難免遭到非議,其原因或者是與傳統美學相悖,或者是難以理解。但是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作品經過時間的推移,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而成為現代藝術中的名作。

第十章 未來音樂展望

通過觀察當前音樂的某些傾向,我們就能在某種程度上預測未來的音樂。

一、電腦音樂的崛起 : 電腦音樂的出現大約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今天也不過十多年歷史,但其發展之迅猛,是以前任何一種音樂製作形式所無法匹敵的。
傳統的音樂製作過程大多較為復雜。以前的音樂家在作曲時,要先親自寫好樂曲的總譜,再由專門的抄譜人員按照各個樂器抄好分譜,其後還要請一個與樂曲體裁相應的樂隊來進行排練演奏,作曲家聽過演奏之後,再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反復修改,直到滿意為止。這樣復雜的作曲程序,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這顯然與日趨緊張的快節奏現代生活不相適應。
本世紀由於電子音樂的出現,終於使作曲家可以在同一個鍵盤上演奏出不同樂器的音色,而錄音技術的不斷提高,使各種音色的合成變得輕而易舉。有了這些工具,作曲家們不必再依賴樂隊了,在一間小小的錄音棚內就可以隨意作曲和編曲。
八十年代以後,電腦技術的日新月異使音樂製作者又多了一件「超級武器」,在電腦硬體方面,高品位、多功能的音效卡層出不窮,不但越來越逼真地模仿出各種樂器的音色,還能模仿出各種音響效果;在軟體方面,各種音樂製作軟體已成為當代音樂家們必不可少的作曲工具,其功能也日趨完全。
電腦音樂剛剛問世之時,即擁有人類所無法達到的「准確性」,這既是它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過於准確使電腦音樂不具有任何「感情」因素,平淡而機械。但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革新,作曲者已經可以隨意調整每一個音符的音量、力度以及樂曲播放過程中的整體速度變化,如今的電腦音樂,已日益具備生命力了。當然,電腦音樂真正走向輝煌的時代,還並未到來。

二、從當前音樂流行趨勢預測未來音樂
可能影響下一代的音樂的一些當前流行傾向是:
1.對旋律、節奏、和聲和樂器學的新形式的實驗反映出新的能源形式和各種新的機械發明對現在和未來生活的有力影響。
2.對音樂的民族性格的更大強調,伴隨著更廣闊的國際聽眾,導致所有國家的人民之間更深刻的了解。
3.通過運輸、交通和音樂復制工作手段的繼續進步而不斷成長著的潛在聽眾。
4.音樂教育的普及不僅協助那些在音樂上有天賦才能的人們達到最高的發展,而且也使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分享未來音樂的光榮奇遇。

『拾』 電影音樂的作用和發展

電影已有百年歷史,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已成為這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的彩色化、寬銀幕化以及立體聲音響的出現,杜比錄音系統、數字多軌錄音技術的運用等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電影音樂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想,各種新風格、新體裁的電影音樂不斷涌現。在電影中,影像與音樂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電影導演如何決定和使用音樂?導演與作曲家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一旦音樂以及音響與畫面相結合,那麼會給我們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整體印象呢?純音樂與電影音樂關系如何?作曲家是怎樣著手創作電影音樂的?一部電影音樂又是怎樣完成的?電影音樂是如何變遷的?等等,這些都是這門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通過《電影音樂》這門課程,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電影音樂,並讓學生以不同的專業立場來了解和掌握電影音樂,以達到日後獨立工作時自身所應具備的"背景"知識。授課方式:結合理論講授的同時,利用音響資料,盡可能讓學生多聽電影音 樂作品,在聽的過程中,具體講解和分析音樂本身。另外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再來觀看聽過的作品,以加強學生對電影音樂功能、作用的印象,求得完整的"電影音樂"知識與概念。授課為一學期。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但更准確地說,它是在導演統領下的一個群體的藝術。導演、編劇、錄音、攝影、音樂、美術六大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個電影就不存在。而音樂與電影更是骨肉相連。

「首先,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參考資料:http://www.ccmce.net/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
音樂進入電影以後,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部分,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經過錄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同時,隨著錄音技術和器樂、配器技術和發展,已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電影音樂按照在影片中出現的方式分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現實性音樂又叫客觀音樂,在影片畫面上看到聲音來源:如畫面音樂會表演的器樂、聲樂節目;劇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頭演唱以及畫面中的收音機、錄音機播放音樂等。功能性音樂又稱主觀音樂,在銀幕上看不到聲音來源而有作曲家為電影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氣氛等。好的電影音樂應當和影片畫面結合得天衣無縫,音樂本身也優秀,並能離開畫面作為一種新的音樂讓人欣賞。
電影音樂和畫面的結合關系通常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音畫同步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配合,視覺內容統一,並起到烘托、渲染畫面的作用。音畫對位則是讓音樂和畫面作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表現,使節奏、速度、情緒、和意境都表現不同,聲音和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對位"本是音樂術語,在這里來表現聲畫的結合目的在於更能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從而表達影片豐富的內涵。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需要,需要確定音樂的風格、主題音樂的性格特徵、音樂布局和高潮的設置、音樂和影片中語言音響等聲音的有機結合和安排、每段音樂的起止、情緒氣氛以及畫面的關系。電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樂資料加以剪輯來改編成電影音樂,這需要熟悉音樂資料、善用音樂資料。電影音樂作曲必須懂得樂隊、樂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時候考慮用什麼樣的樂隊、用什麼類型音樂、如何配器,另外電影樂團的作曲和指揮對音樂的長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為突出,在和畫面配音時這方面的適應能力也特別強。在音樂進入電子化時代後,對各種新穎樂器和電聲樂隊也必須駕輕就熟,掌握它的音響特點和表現特徵。
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分主題歌和插曲,對推動情節和揭示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
專業電影工作者最常用的辦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讓他為電影的不同場景作曲,但有時也啟用一些現成的音樂作品,可以是舊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獲得它的版權。電影音樂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畫面以後,所以有時間的緊迫性,作曲是後期製作的最後一個創作人員。通常電影音樂綜合了導演的作曲家的意見,一旦標定了音樂後便開始創作,作曲家還必須了解影片在音樂製作方面的預算,控制費用不超支。使用流行樂作為影片音樂需要辦理版權許可證,這是個花錢的過程。有雄厚資本的劇組才敢問津。
入行途徑:
先入音樂那行再入電影音樂這行。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哦,嚴肅音樂以外的一些地下音樂工作者也有可能為電影音樂作曲。

閱讀全文

與電影音樂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電影寄生蟲演員 瀏覽:907
2016年百花電影節 瀏覽:796
電影反擊為啥不在電影院上映 瀏覽:468
電影鳳歸梧桐大結局 瀏覽:395
霍思燕28屆電影節走紅毯 瀏覽:342
小說章節電影院里激情 瀏覽:365
韓國愛奇藝大尺度電影推薦 瀏覽:277
關於愛情的電影動漫 瀏覽:870
李東海泰國電影 瀏覽:760
人民的希望電影院 瀏覽:228
電影龍蝦在講什麼 瀏覽:991
剪輯高清電影素材網站 瀏覽:825
一部國產恐怖微電影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258
正如一個電影中所說英文 瀏覽:541
法國國內電影最高獎項 瀏覽:606
小電影名字大全 瀏覽:973
經典粵語電影對白 瀏覽:348
手機製作電視劇電影的軟體中文版 瀏覽:84
電影院監檢測陽性 瀏覽:292
消失的媽媽微電影導演謝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