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降臨演的什麼意思
《降臨》這個電影不太像正統好萊塢科幻片,他有點科普性質,就是介紹語言學,其實是它的一個分支,叫做社會語言學,再分支叫做社會心理語言學,再分支叫做跨文化交際。這個學科曾經幫助印歐語系的歐美人去了解亞非拉各族群的文化和社會心理,化解政治糾紛。想必在今後對外星人的溝通中也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影片花了很多篇幅講女主如何一步一步和外星人溝通,從態度到思路到技術,展現的是跨文化交際的一種工作方式。現在也有一些語言學家和人類學家去邊遠部落采風、記錄文字文化,使用的也是類似的方法。
最後捋下主線劇情。1. 女主有一個女兒,死去了。一開始以為是她曾經的記憶,後來發現並不是,在正片女主和男主的對話中我們知道她是single而不是divorced。
2. 女主和外星人溝通,率先學會了外星語言,漸漸領會了外星人的思維方式。比如外星人的文字是循環的,非線性的,那麼外星人的時間觀也是非線性的(沒有先後差別),是整體性的。這里有個偷換概念,按照薩丕爾-沃爾夫假說,通曉新的語言可以改變你的思維方式,但是不能讓你知道更多事情。但是女主開了掛,直接能夠知曉未來。
3. 在這個過程中,女主漸漸認識了自己未來的女兒。她就像回憶一樣出現在女主的腦海中。女主愛上了自己未來的女兒。即使知道生下女兒後會失去她和丈夫,這情景歷歷在目,女主也願意迎接這命運。這種坦然和專注,大概是由於時間觀念的改變給她帶來了思維方式的改變。
《降臨》根據姜峯楠的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改編,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傑瑞米·雷納、艾米·亞當斯、福里斯特·惠特克、邁克爾·斯圖巴聯合主演的科幻片。
影片講述了12個神秘的外星飛船降臨在地球上時所發生的故事 。
該片於2016年11月11日在美國上映。2017年2月,該片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獎。
外星人的飛船降臨地球之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語言學家劇照(艾米·亞當斯飾),被政府派遣,前去與外星人進行溝通。但在這一過程中,她的眼前浮現出了她從出生到死亡的景象,即便是未知的未來竟然也盡收眼底。物理教授(傑瑞米·雷納飾)與語言學家是工作搭檔,兩人在探索外星人秘密的過程中,形成了強大的友誼。
2. 電影《降臨》影評
電影《降臨》影評
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艾米·亞當斯、傑里米·倫納聯袂主演的好萊塢燒腦科幻神作《降臨》正在全國熱映,上映4天便獲得近5000萬票房,日票房、上座率等均位列第一。下面就一起看看這部電影的影評吧!
改編自這本小說的電影《降臨》已經在國內上映,促使我去看這部電影的純粹是一種好奇心——因為就我對這個故事的印象來看,這是個不適合改編成電影的故事,所以可想而知改編難度很大。我很想知道它最終會以一個什麼樣的形式展現在熒幕上。為了更客觀地評價電影,我又拉上了沒看過原著《你一生的故事》的媽媽,期待看完電影以後結合我倆的意見,給個更中肯客觀的評價。
最終的評價在短評中提到了,四星。給分的話,我傾向於8.0分。
外星人突然降臨地球,十二艘不明飛行物毫無規律地降落在地球的十二個地區。它們降落的國家各自派出科學家與它們進行交流,期望探知它們降臨的目的。女主角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語言學家,與另一名物理學家一起被派前往人類靠近不明飛行物的營地,多次進入不明飛行物與外星客人“七腳怪”交流,破譯它們的語言文字。曾經有種科學猜測——“語言決定思維方式”,而女主角在學習、破譯“七腳怪”文字的過程中,也習得了它們非線性時空的思維。簡單來說,女主角不知不覺中擁有了外星人預言未來的能力,而她自己在混亂的、發生在未來的記憶碎片里迷迷糊糊,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了這種預知未來的能力。同時,由於人類的語言就和人類的文明一樣混亂,女主角得出了外星人來地球的目的是“提供武器”,但她並不確定它們所謂的“武器(亦或是工具)”究竟是不是人類理解當中的用於自相殘殺的工具。不過其他國家也幾乎同時通過破譯“七腳怪”語言文字而得到了這個訊息,其中幾個國家拉響警報,決定脅迫“七腳怪”離開地球,否則將率先開啟攻擊。
戰爭一觸即發,女主角為了避免這一切,獨自進入了不明飛行物,與“七腳怪”交流。在這場交流中她得知“七腳怪”來到地球是為了“提供武器”、“幫助人類”,因為它們“三千年後將需要人類的幫助”。女主角詢問“你們如何知曉未來”?“武器”究竟是什麼?突然恍悟“武器”指的實際上是“七腳怪”給人類的禮物:它們的“語言文字”。習得這種“語言文字”則可習得它們的思維方式,從而獲得預知未來的能力……
最終女主角通過她預見的未來阻止了這次即將爆發的戰爭,並且也得知那個反復出現在自己記憶中的小女孩就是她未來的女兒。女主角已經預知她的丈夫就是那個同她一起進入不明飛行物與外星人交流的物理學家,他們會結婚,會擁有一個女兒,然後離婚……女主角陪伴女兒長大,而女兒將在一次意外中身亡。女主角預見了未來,預見了所有的悲傷,卻選擇順其自然,沒有阻止這一切。
“它們是無法阻擋的。”正如她曾在未來對小小的女兒所說,“就像你。你也是無法阻擋的。”
故事結束,她似乎走到了結局,又僅僅是站在了開端。
總體來說,電影已經將原著所要表達的立意展現了出來。通過這種外星人降臨的方式,通過這類沒有時間束縛的語言文字……因為形式奇妙神秘,所以即便是個不那麼新的立意,也依舊讓人感動震撼。
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只感覺影片改編的手法類似於另一部電影《記憶碎片》,時空倒錯,生死交織,當下與未來如碎片般浮現腦海。影片最開頭就在未來揭示了女主角女兒的死亡,然後一切回到起點,故事剛剛開始。(這個部分我確信與原著安排的順序是一致的)
電影改編在後半部分添加了一些看過這類有關時空作品的觀影者都熟知的“套路”,我想也是為了讓沒能明白女主角能力的觀眾進一步理解。這樣的選擇似乎無功無過。電影將原著的“故事性”比較完整地展現在了觀眾的眼前,但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原著的“科學性”:女主角破譯這些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運用的理論,她是如何通過破譯這些語言文字而獲得預知未來的能力的……這些在影片中都被削弱或者省略了。當然,這或許也是僅有文字才能展現的,影片無法做到。因此最開始,我好奇影片會如何改編,也是正是基於這個原因。
除此之外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改編過程中有些強化“中國危脅論”,影片里展現的中國形象也有些扭曲和愚昧了,感覺這是為了製造劇情沖突矛盾或者基於一些別的什麼民族原因而特意改編的,觀影過程中難免讓身為中國人的我感到不適。
最後還要贊嘆的是影片中的配樂,尤其是片尾的《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與這個故事的立意當中那種擁抱已知的未來、接受一切歡喜與悲傷的勇氣相契合。
我們何曾預見不到死亡?然而我們仍舊勇敢前行。
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艾米·亞當斯、傑瑞米·雷納等主演的科幻電影《降臨》於今日(1月20日)在國內上映。
《降臨》根據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的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改編。作為2016年全球關注度最高的科幻電影之一,我被影片超凡的想像和創新吸引,原著表現得非常抽象,很難在視覺上表現,影片在視覺和氛圍方面的營造非常有特色,具有希臘悲劇的宿命感。原著小說的名字《你一生的故事》是從個人的角度來看的,而《降臨》有一個空間概念在裡面,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這種空間概念給電影帶來了縱深感。
這部電影講的故事再簡單不過——女主角學會了外星人不受時間維度控制的語言,於是用這門語言交流思考的時候自我意識就可以超越時間維度,從而能夠感知從過去到未來所有自己已有的和會有的記憶。
影片一開始就展現出與那些“大戰外星人”科幻片迥異的獨特氣質,也沒有好萊塢大片開場戲愛玩的“三分鍾精彩”,而是完全像一部文藝片的開場,通過緩慢的鏡頭移動,憂傷的配樂,片段的閃回、感性的旁白,展現了艾米·亞當斯扮演的女主角作為一個母親,看著女兒出生、成長,最終又眼睜睜地看著她得絕症去世的人生悲劇。影片中用了一個非常美的全景長鏡頭——明媚的陽光照耀著蒙大拿州的曠野,晨霧像河流一般在曠野中奔涌,神秘的貝殼飛船就靜靜地佇立在那裡,這種大自然的美景同神秘的外星飛船相結合,帶給觀眾的視覺享受和愉悅度,絲毫不亞於許多科幻大片里的火爆大場面。
外星人的形象符合小說中的描繪——“看上去就像七條交叉的肢支起的一個桶。呈中心對稱狀,任一條肢都可當作手臂或是腿。”;“它的肢沒有明顯的關節,解剖學者猜它們是由脊椎骨構成的。”;“每邊都有眼睛,每個方向都可稱為‘前方’”。——人類將之稱之為“七肢桶”,它們的形象超越了很多電影對於外星生物的想像,像站立行走的七爪章魚,和人類不同的是,它們沒有深喉系統。盡管也能發聲,但在七肢桶的體系中,文字是更有效、直接、迅速的“語言”。外星人的“八爪魚”形象、有如中國水墨畫和龍紋的文字呈現形式,以及艾米·亞當斯等人從語言學的角度同外星人進行“第三類接觸”的過程,也被營造得十分新鮮真實、生動細膩,充滿知識性與趣味性,同時帶給觀眾強烈的別開生面和身臨其境之感。
其實從頭到尾時間線只有一條:女主還沒有過孩子;學會外星語言之後知道了自己會有女兒,知道自己會和男主在一起,知道男主會離開,知道女兒會死;外星人離開後女主和男主在一起,然後生了女兒,然後女主告訴男主女兒會死,於是男主無法承受這個事實選擇離開,然後女主把女兒養大一直到她得病死掉。所有中途女主貌似穿越一樣的片段,其實都是發生在她腦海里的,和當下向前的時間線沒有任何沖突,她也不能隨意穿越到任何一個點上。
影片採用了這種獨特的敘事結構,全片可以視作露易絲寫給女兒漢娜的一封信,不過這封信是先講果再究因,這也是該片故事結構的獨到之處。編劇故意在電影伊始,就用極大的信息量和快速剪輯道出“你一生的故事”的結果,之後的正片才是起因,目的是為了完成“過程”。劇作上,故意模糊了起因與過程之間的界限,被打破的線性時間是編劇的伎倆,直到最後一刻,觀眾才明白首尾形成了一道環(漢娜'Hannah'的名字也是一道環),其中埋藏的包袱、因果關系都安排在精確的情節點上。
雖然這部片投資僅有4000萬美元,影片對於語言系統和貝殼飛船的描繪也是引人入勝,那鬼魅的音樂更是推波助瀾,甚至像是七肢桶語言的變奏。初登飛船時的引力戲,也打破了地平線構圖,甚至還極好地運用了Dolly Zoom的變焦拍法,來表現內部空間的縱深透視和炫目。整個美術設定和氣氛烘托極為出色,完美地將小說中的非線性文字用線性的影像表現了出來。
片中也有許多有關中國的彩蛋,甚至中國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外星飛船降落的地方還包括了中國上海,中國還發動了東海寧波艦隊,甚至還擁有了航空母艦,遠處的東方明珠也實力搶鏡,中國的商將軍推動了劇情發展,為故事畫上圓滿句號有重要影響。
導演用一種安靜的美感和寫實的質感來營造影片的魅力。通過攝影、剪輯和節奏把控展現出的極具個性的藝術美感令人記憶深刻。影片對於觀眾最大的震撼,正是來自得知真相之後對這些情感戲的重新審視,內心所湧起的關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感慨與思考。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相當於通過本片做了一次“如何正確地燒腦”的演示,那就是當結尾揭示真相時,之前的所有劇情會在觀眾頭腦中重新排列組合,呈現出與此前的觀影感受完全不同的全新認知,從而使觀眾獲得“通過思考領悟影片妙處所在”的巨大快感,觀眾在影片結束之後,依然會充滿感慨、震撼與回味。女主角艾米·亞當斯的演技格外值得稱贊,不僅令人信服地塑造了語言學專家的這一專業形象,還將母親這一形象詮釋得格外感性與深情。同時,她在角色塑造和情感戲上的動人表演,也為影片染上了濃郁的情感色彩和動人魅力。
以外星人入侵地球作為主題的好萊塢電影已然走入墳墓,《降臨》的出現無疑於一次科幻電影的回歸本質。對於長篇大論的去描述地球文明與地外文明的碰撞和沖突的作品,已不再具備受觀眾寵溺的特點,雖然爆米花電影仍然盤踞著高額的票房比例,但久而久之,標准工業特效下形成的視覺疲勞足以使得類型片丟失大量觀眾。逢迎節假日還好,一旦沒有定額的觀影基數,最後恐怕老本都難以收回。
作為一部書改作品,影片在對小說的還原上令人眼前一亮,除了劇中沒有架構好復雜的世界格局之外,在對人物的塑造和主題的表達上都有著可圈可點的地方。就片名來看,《降臨》並不是如普通的科幻大片那般有著淺顯易懂的標題,表面上是指地外文明造訪地球所產生的“第一類接觸”,實則是未來降臨而人類是否做好了接納和“順從”的准備,單從這一點上來看,影片就如同詩和散文一樣,能給人帶來洗滌心靈和思緒的力量。
類型片有著文藝片的風格,文藝片卻有著類型片的視野。從視效上來講,無論是“蛋殼”的外部形態和內在結構,還是地外生命如八爪魚一樣的軀干樣貌,哪一點都算的上是當下好萊塢視覺工業的最高體現。而在敘事上,既定的未來和眼下生活之間的穿插閃進,在沒有連接成章的情況下,顯然讓影片具備了高智商燒腦的特點。不談英雄主義,不談人類中心論,只談反思,正如影片中所說的:溝通並不足以讓你脫單。
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是個不得不提的人,從《焦土之城》開始,影像風格便愈來愈趨向於個人化,《宿敵》、《囚徒》以及《邊境殺手》都是極具個人的頂峰作品,更是在審視和拷問人性的表達上做到了出神入化。《降臨》雖然沒有直接劍指人性層面,但卻以科幻的角度切入情感的表達,如此另類的做派,可謂是一種嘗鮮的方式,也是一種為科幻電影撐起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手段,甚少有人能與其媲美。
未來已至,過去不再。既不是IP產品,也不是有著世紀情懷的系列大作,新晉科幻電影一直死磕老本是沒有出路的,更不用說那些再三重啟的工業項目。總的來說,原著就是一部含金量較高的原創作品,加之風格化鮮明的導演接手劇本,保本和口碑是可以預先肯定的,若是想要榮登殿堂之座,還需在拍攝和執導上磨礪一番。《降臨》這次開辟分支,極有可能影響到後續獨立科幻片的發展,就算只有皮毛也好過愛國主義拯救全人類強。
3. 降臨這個電影是在講述什麼
《降臨》劇情介紹:地球的上空突然出現了十二架貝殼狀的不明飛行物,懸浮在十二個不同的國家的上空,外星人向人類發出了訊號,但人類卻並不能夠解讀。
美國軍方找到了語言學家路易斯(艾米·亞當斯 Amy Adams 飾)和物理學家伊恩(傑瑞米·雷納 Jeremy Renner 飾),希望兩人能夠合作破解外星人的語言之謎。
經過數次的接觸,路易斯發現外星人使用了一種極為特殊的圓環狀的文字,並逐漸了解了其中的奧妙。由於一直無法確定外星人來到地球的真正目的,中國、俄羅斯等四國決定對外星人發起進攻,美方亦決定放棄研究將全部人員撤離。
在這個節骨眼上,路易斯終於明白了外星人的意圖,利用外星人賦予她的特殊的「武器」,路易斯以一人之力改變了未來。
(3)電影降臨說到漢娜名字由來時的話擴展閱讀
《降臨》角色介紹:
1,露易絲·班克
演員:艾米·亞當斯
語言學家,外星人降臨地球後被政府徵召與外星人交流獲取外星人來地球的目的,在過程中學會了外星語言,獲得了預見未來的能力,並且與同事伊恩·唐納利相戀。
2,伊恩·唐納利
演員:傑瑞米·雷納
理論數學家,物理教授,他將與露易絲·班克一起為政府工作,帶領他們的團隊破譯飛船中的生物所發出的噪音。研究它們製造噪音時是否正在說話,更重要的是外星飛船來到地球有何意圖。
4. 《降臨》:盡管和原著很不一樣,它仍然是部好電影
我們的語言、文字,都與時間緊密聯系在一起。在《你一生的故事》中,Ted Chiang 將時間的概念抹去,讓外星人「七肢桶」的文字形成一個環,書寫和閱讀的時候都沒有先後順序。隨後,作者藉助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用這樣的語言改變了外星人的思維方式,進而改變了女主角的思維方式。
《降臨》的電影情節和原著《你一生的故事》有很大的差異。電影的拍攝和配樂、演員的演技都不錯,但是在原著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增加了一些好萊塢大片元素。如果你只打算看其中一個,那我推薦原著。
【劇透警報】以下內容有大量劇透,電影和原著都劇透。
電影和原著相比,最大的差異在於情緒的基調變了。原著的敘述中有一種很迷人的內心力量:洞悉一切卻坦然面對的力量。相比之下,電影更多地展示了女主角在窺見未來那一刻的茫然無措,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根據影片節奏作出的妥協。
原著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女主角班克斯在講述她的回憶。雖然作者可能刻意模糊了時間概念,但我們仍然能從字里行間讀出回憶的味道。原著開頭就有這么一段:
然而,影片沒有採取回顧的角度,而是直接從外星人的降臨開始敘述。作為一部電影,它更注重如何始終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有懸念,有沖突。它加入了典型的好萊塢大片元素「拯救世界」,將外星人的來訪升級為全球性的沖突,整體的節奏比原著要緊張許多。
影片的開頭花了大量篇幅營造出神秘的氛圍。我尤其喜歡兩個場景:一是班克斯在直升飛機上,盤旋著接近外星人的飛船,晃動的鏡頭既還原了女主角的視角,又給人緊張不安的感覺;二是男女主角第一次進入腔體的時候,構圖和配樂成功營造出奇異的氛圍,令人渾身起雞皮疙瘩。(有影評說後者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但我沒看過。)
隨著劇情的推進,全球性的沖突一觸即發,女主角為了化解危機而努力學習外星人的語言,卻從中看到了本屬於「將來」的一個個場景。關於未來的片段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晰,而每一次她的意識從未來回到現實,她都會出冷汗、眩暈。在給商將軍打電話的時候,這種緊張感達到了高潮。
因為看到未來而不知所措,這樣的改編更加貼合影片的劇情,卻難以讓人體會到那種「將自己的一生盡收眼底」的感覺,可謂有得必有失。只有在最後幾分鍾,我們才感覺到一點這樣的情緒。此時沖突已經化解,在搖曳的小提琴聲中,女主角走向男主角,擁抱自己的餘生,和女兒短暫的一生。
關於預見未來或時間旅行的故事總免不了要面對「祖父悖論」。《降臨》採取了一種獨特的處理方式,它不僅不試圖改變過去或未來,而是讓未來與當下並行發生,在劇情的處理上呼應了外星人語言的思維方式,這一點相當高明。給商將軍打電話的那場戲是全劇的亮點。當下與未來在這一瞬間交匯,時間的方向、事情的因果變得模糊起來:是因為她打了這個電話,才有了後來皆大歡喜的慶祝晚宴?若不是看到了未來的晚宴,現在的她怎麼知道要打電話?
由於時間在感知上的錯位,因果關系也變得模糊起來。而原著直接繞開了這個問題,它讓女主角坦然接受一切,甚至不去思考改變的可能。或許她也認識到,刻意改變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命中註定。
我特別喜歡原著中這段:
《降臨》,或者說《你一生的故事》,它的構思相當高明。在這個故事中,有人看到了語言學,有人看到了物理學,有人看到了自由意志,甚至有人看到了佛教思想。總之,一個好故事經得起多個角度的解讀,能給人許多不一樣的啟發。所以,即使電影進行了很大的改動,讓原著黨頗為不滿,它的內核仍然是一個好故事。
最後,得批評一下電影的字幕翻譯。
影片開始時,路易斯想讓護士把孩子交給她,她說的是「Come back to me」。字幕翻譯成了「來,媽媽抱抱」,完全沒有體現出原文中那種復雜的情緒。同一句話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再次出現,但字幕好像給出了不一樣的翻譯。如統一翻譯成「回到媽媽這兒來」,雖然在對話語境中看有點生硬,但是會更切合整部影片的主題。
還有一段對話,女兒問為什麼她的名字叫漢娜(Hannah),路易斯告訴她這個名字正著讀和倒著讀都一樣,「It reads the same forward and backward」,字幕卻翻譯成了「因為這是媽媽用心為你取的」,直接弄丟了這么一個重要的線索。
當外星人離開的時候,旁白說的是「the day they departed」,而字幕翻譯成了「飛船解體的那一天」,這是個非常低級的錯誤了。
字幕的問題很可能不止這三處。不過我是去欣賞電影的,基本上直接聽原聲,所以沒發現更多的問題,也建議有能力的朋友直接聽原聲。
5. 電影《降臨》中有哪些值得回味的細節
商將軍也破解了外星人語言,所以改變了思維方式,有了看見未來提醒)的能力。因此,他才會跑到酒會,給女主「指路」。對女主說是她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接著循循善誘,告訴女主他的私人電話號碼,讓他合作的訣竅,和妻子的臨終遺言。這一臉運籌帷幄和苦心孤詣,反觀這時的女主倒摸不著頭腦,商將軍也是大boss好嗎!很值得回味的細節呢。
6. 對於電影《降臨》(Arrival)應該如何進行評價
工於畫面和音樂,一出場就是一個震撼BGM。不明覺厲的幾句話,帶著疑問繼續看劇情。
從女主角度關注這起不斷發酵的異常事件。渲染氛圍的效果很好。
哲學范的回答,Colonel(上校)代表的軍方選定女主作為特許專家。
"Well, the cornerstones of civilization isn't language, it's science."
文明的奠基石是科學而並非語言。」 對於這句話,實在不敢苟同。
感知時間,隨之而來的將會是無盡的喜怒哀樂。
7. 電影情節轉折是什麼
到達始於出發;漢娜的。
我們看到露易絲·班克斯(艾米·亞當斯飾)哀悼女兒的死亡。
在整部電影中,露易絲被她女兒的回憶所困擾,因為她調和了外星生物的到來。
到達並不是特別關注七足動物,這是乘坐12艘相同的飛船降落在地球上的7肢外星人。
相反,重點是人類和我們對這種情況的反應。
它是關於交流的——無論是發現一種與七足動物交流的方式,還是人們、社區和整個國家的交流,讓他們一起合作,共同應對這一前所未有的事件。
它是關於一個母親,一個女兒,一個丈夫——一個家庭。這個選擇將不可挽回的影響三個人的生活。
「漢娜」是個迴文名字。她的人生故事反映了她圓形的名字(和圓形的七足動物語言)——電影開頭的場景標志著她的離開,而電影的最後時刻則標志著她的到來。
「盡管我知道這是一段旅程,知道它通向何方,但我擁抱它,歡迎它的每一刻。」
露易絲選擇了漢娜,因為她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