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5億播放量,《興安嶺獵人傳說》憑什麼成了國產恐怖片的天花板
其實我的小時候,電影種類還是挺多的。
林正英的僵屍片、成龍的功夫喜劇、李連傑的新武俠,還有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
可以說無論是誰,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一款電影類型。
但是這些年,我們肉眼可見電影市場上只剩下一款電影了,那就是喜劇!
看看這幾年電影院里爆火的電影,無一不是喜劇風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電影大師的隕落,比如林正英的去世,直接就導致了僵屍片這個經典類目的凋零。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么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電影確實限制太多了,特別是在恐怖片,鬼怪片上,更是直接提出了「不準出現鬼怪」這種劇情設計。
所以僵屍片,不準出現僵屍,鬼怪片,不準出現鬼怪?
就算林正英在世,也無法再拍出經典的恐怖片了!
但是剛剛上映沒幾天的恐怖片《興安嶺獵人傳說》,確實為中國恐怖片走出了一條新路。
用《走近科學》的態度,拍出了一部經典的恐怖片!
1,《走近科學》的恐怖渲染方式!
央視科教頻道的《走近科學》絕對是玩懸念,玩氣氛的經典欄目。
一般情況下,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事件,到了《走近科學》欄目組手中,立馬就會變得撲朔迷離不說,甚至還會給人一種後脊背發涼的感覺。
而這部網大《興安嶺獵人傳說》的開場也是如此!
開場,首先就講了一個極其恐怖的故事:
說村裡有一個郎中,之前是窮的都揭不開鍋了。
後來有一天晚上,匆匆來了一個人,請這位郎中去山裡接生。
本來這位郎中是不想去的,可是確實太窮了,而且對方也答應了多給點錢,於是這位郎中就跟著去了。
等順利接完生,那郎中等著主家給錢的時候,誰曾想對方卻掏了一把豆子到他手中。
半道上,這位郎中,正在納悶,怎麼會有人給一袋黃豆給他, 可就在他再次把黃豆掏出來看的瞬間,那包黃豆,居然瞬間就變成了金豆子。
郎中嚇了一大跳,趕緊跑出來一瞧,卻發現剛剛還抬著他的幾個轎夫,全變成了紙人。
說真的,就這個開頭,我覺得就應該給滿分。
懸念十足,讓人後怕。
但是這還只是開始,真正的懸念,真正的大戲,還是在正式進入正片以後。
五年以後,郎中一家四口,五天的時間死了三個。
而且一個個死的那叫一個慘啊,村裡所有人都以為是鬼怪乾的,所有人都是一副惶惶不可終人的樣子。
特別是當披麻戴孝的人走出來的時候,這部電影的恐怖氣氛,這部電影的節奏確實完全被帶了起來。
2,一環扣一環的劇本邏輯!
恐怖片的氣氛有了,但是導演又考慮到恐怖片里不準出現妖魔鬼怪。
所以接下來就該玩《走近科學》那一套了。
而獵人這個角色的選定,確實巧妙。
因為如果出現的又是道士,那這部電影肯定就在「鬼怪片」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了。
選擇獵人,而且通過獵人的嘴巴告訴村裡人,殺人的其實是老林子里的馬猴,這個細節的設計,確實又兼顧了恐怖效果,又滿足了電影的大方針。
特別是獵人要求村長請全村的人都過來聽場戲,請全村的人都過來湊熱鬧,吸引馬猴出場的那場戲。
確實有一種鬼片的恐怖效果,又有怪獸片的緊張氣氛。
特別是當我看到村長身後就是巨大的馬猴在走來走去的時候,這個場面是真的讓人腎上腺素上升。
當然如果有熟悉僵屍片的人,應該也見過這種場景,那就是通過聲音把僵屍吸引過來以後,所有的人都不動,任由僵屍在眼前走來走去。
其實這里的馬猴換成僵屍,就是一樣一樣的。
但是這部電影讓我覺得最牛的地方就在於,導演不僅僅能把恐怖氣氛拍出來,還能讓所有的情節都能在科學的范圍內解釋清楚,最最牛的是,導演居然還能把所有的故事線都連起來。
比如上文我提到的第一個故事:
郎中是怎麼發財的?確實是當年進山給人接生了,人家為了感謝他,給了他一袋金豆子。
本來這事就完了,可是誰曾想後來郎中夥同他人一起去搶這戶山裡人的房產,把這一家三口都給殺了。
人是殺光了,但是唯獨這家還養了一隻馬猴。
這才有了5年之後,馬猴過來尋仇,逼得獵人出山的事情。
但是這也還只是這部《興安嶺獵人傳說》的第一層故事,他還有第二層故事,依然是這家山裡人,之前他們有一個女兒和村裡年輕人春生好了。
可是山裡人瞧不上春生,生生就把一對戀人給拆散了。
春生是發了誓,出去賺錢去了,可誰曾想他一走,女人卻懷孕了。
女人一直在山裡等著春生回來,可是去到花花世界的春生哪裡還記得有一個女人在等著他。
春生也知道山裡人守護著一座金礦,於是他夥同郎中,直接把山裡人給殺了。
也就是說,這里又出現了第二條線,馬猴不止要殺郎中一家人,還要把春生一行人給殺了。
所有的人物依次出場,所有的反轉都是合情合理的,甚至片中所有的仇恨和殺戮都是在正常理解范圍的。
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本事,這就是這部恐怖片最厲害的地方。
一環扣著一環,一個劇情追著一個劇情,層層推進,邏輯嚴謹。
3,人性的寓意!
雖然這部《興安嶺獵人傳說》名義上是一部恐怖片。
實際上卻更像是一部「人性片」。
獵人其實一開場就把這部電影的基調給定下來了,他說:「在老林子里,從來沒有什麼鬼怪,最可怕的往往是人性,最可怕的往往是人心」。
有這么幾個場景,就證明了這個觀點:
一個是盜墓的一組人,按照正常來講,這一群人出來應該也算兄弟。
可是在其中一人強暴了破廟里的女人以後,這一群人互相就起了猜忌。
最後在山裡,其他幾人居然一槍就把自己的同伴給殺死了,原因是太多嘴了。
這是什麼?
兄弟之間,可以因為相互猜忌,就大開殺戒,這確實讓人覺得人心險惡。
第二個場景是春生,他一開始是跟著另外一個年輕人准備下山的。
可是在休息的時候,他突然聽到了自己這位朋友居然是大老闆未曾蒙面的兒子。
想著取代這位朋友,他就能出去過上好日子以後,春生是二話沒說就把自己朋友給剁了。
講真的,就這兩個場景,確實讓我看到了最真實,最黑暗的人性。
大概也正是如此吧,這部既像恐怖片,又像「故事科教片」的《興安嶺獵人傳說》才能火出了圈,才能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內,就收獲了1.5億的播放量。
戴著鐐銬拍恐怖片,還能在豆瓣上拿下6.1分的好成績,難怪有人評價這部電影是國產恐怖片的天花板!
B. 你的名字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新海誠《你的名字》這部神作可算燒腦,其實99%的人並沒有真正看懂。(有點臭屁,你就當我激將法標題黨好了,但話說回來這部作品很有內涵的,新海誠不愧是大神級的動畫導演)
【原創,高能預警】前言:如果你把這作品當作一部動畫片或者言情劇去看,你覺得不應該把作品和現實世界混為一談,覺得一個人在一個世界被彗星砸得屍骨無存後還可以在這個世界復活並無不妥,那麼請你馬上離開謝謝。這段作品分析只是寫給這些人看的:童年時看動畫片,叮當貓有萬能的口袋,時間旅行變大變小無所不能,看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妖魔鬼怪各顯神通…你覺得都沒有任何異議,因為這些作品已經事先給我們定義了這是一個讓這些神通可以發生的世界,我們在當觀眾時便自覺將其和現實世界區分開,所以覺得並無不妥。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新海誠的作品《你的名字》,雖然是動畫電影,但故事背景時間定義在當代,題材也是屬於現實的非科幻非玄幻,那麼我在當觀眾的時候,就會將之和現實世界等同,不自覺的會去思考這部作品的背景架構和故事發展的邏輯是否存在如何既滿足可以發生又不違反現實世界自然物理規律之可能性。如果你看完電影結局後第一時間有這樣的疑問:小鎮得救了,女主沒死,但是女主確實遇難過,檔案館里也查到了死亡名冊,結局改變了歷史真的不會有前後矛盾的情況發生嗎?總感覺哪裡不對勁:那本遇難名冊,難道在歷史改變後就原地憑空消失了嗎?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麼我為我碼這一大段文字能有你這個讀者感到慶幸。再次強調:本文探討作品結局立足的出發點是嚴謹地去分析這部作品的背景架構和故事結局發展的邏輯是否存在既滿足可以發生又不違反現實世界客觀規律之可能性。
【又注】本人最近看到大半年前寫的這篇分析,粘貼在幾處地方,有不少人看到,但是也引來了許多非議。反思過後發現一是自己沒有把受眾群體和分析結局立足的出發點這個大前提區分好,二是表達還不夠清晰。逢該影片在中國上映滿1周年的時間,電影的熱度已經減退干凈了,很多人看過都忘了。但因為這電影本人很喜歡,看過很多遍,所以補充修改一下,也算對這段文字作個了結和補完吧。另外,我覺得我個人只是僅僅分析結局如何符合客觀世界規律這單一方面,其實這部作品還有很多值得深挖的東西,剛剛偶然看到「涼風有性」寫的這部作品的影評,適度展開拋磚引玉,侃侃而談幽默風趣,推薦搜索他昵稱看看。感慨:新海誠不愧是與宮崎駿媲美的神級動畫導演。於2017年12月修改
【正文】首先要明確,歷史是不能改變的,不然會發生前後矛盾的事件。最經典的一個發生矛盾的設計情景是:假設某人回到過去把自己尚在幼年的祖父殺死了,那麼某人還會出生嗎?既然不會出生,又如何在後來回到過去殺死年幼的祖父?所以這是一個悖論,證明了回到過去這種時空旅行是不可能的。
影片中出現了男主看死亡名單的劇情,後來女主卻得救了。不排除大神導演新海誠一開始是想一如既往出Sad Ending,但為了結局不那麼虐心後來更改了。因為他一貫青春物哀的作品風格從來就不是寫喜劇的,這次筆鋒一轉,畫出了重逢,先悲後喜雙重感動,效果反而非常好!因為改成這樣的結局,給觀眾以溫暖和希望,也是很好的。那麼新海誠是不是忽視了上文說的這種矛盾呢?我覺得以大神新海誠和有著那麼多製作精英團隊的水平,他們應該是考慮到了的。因此,影片的這個happy ending應該用平行時空這種理論去解釋,而且影片開頭女主的大塊頭男同敕使展示報紙那個鏡頭也有提示的。這個鏡頭是暗示作品世界線架構是屬於平行世界的最有力的支撐。
強調一下,平行世界理論是物理學范疇的不是古裝玄幻言情文學類范疇的,是基於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學范疇下的一種擁有嚴謹推導的但未被任何實驗證實的理論假說體系。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平行時空,為了大家好理解,這不是嚴格定義:
1.在多維宇宙中存在無數個時空相錯的平行世界,宇宙深處的某一個世界也生活著同樣一個你(注意我說的是多維宇宙,雖然宇宙廣闊到邊界都未被確定,但如果你僅僅停留在以空間三維加時間軸的層面去理解,依然是狹義的。某個平行世界一定是在遙遠的某個星球上么?不,你手上的一朵花里也可能有無數個宇宙,無數個世界)
2.在某個時間節點前,這些世界的軌跡完全重疊,只是在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空間和時間是平行不重合的,處於不同的維度,但是在某個時間節點後這些世界的發展就一一錯開了,就像樹木開枝散葉一樣。分開後,各個世界運行發展的速度也就是時間的快慢可能相同也可能變得不同。(你可以在腦海中想像兩個形狀相似的立方體輔助理解)。
3.在某種特殊場的影響下,某種「虛物質」(為了方便表述,此為個人定義名詞,和實物相對,特指記憶靈魂聲光電之類的)可能可以在平行世界之間穿越。實物是不能穿越的或者說沒有理論能夠證明可以穿越。各個世界在不同的維度,我們所處的宇宙的三維和別的世界所在的宇宙的三維不是在同一維度體系的。(再補充解釋一下穿越這個詞,不解釋的話看著感覺像是從科普風到了玄幻劇風:本來平行世界並沒有說物質可以穿越,但也沒說不可以。現在的物理學對於在同一宇宙體系中可以進行空間穿越的蟲洞也僅在猜想階段。既然可能有可能沒有,科學未證偽或證實,那麼在我們普通人對於客觀世界的理解認知體系裡,這些東西就跟我們看待靈魂一樣是可能存在、可能發生的,並無矛盾之感)。平行世界有一個核心假設是說每一個不確定事件的發生與否,都可能對應的是在此刻分化成為了發生與不發生的兩個平行世界,跟蟲洞一樣非常抽象但暫時並無理論破綻。點到為止,有興趣深入了解請搜索關鍵詞「平行世界」、「上帝擲色子」、「薛定諤的貓」等等。
這個生僻理論之所以相對廣為人知並得到認同(比如前幾年有部很火的台灣青春電影《那些年》也提到了),是因為它可以包容與解釋諸如回到過去,穿越,甚至鬼神靈魂等超自然的問題,從另一個層面看,這套理論也反映出了人類心理層面的一種自我安慰與自我救贖。你想,人們總是會為過去的事情,錯過念念不忘的人,逝去的親人後悔遺憾,想回到過去彌補。如果有一天科學家告訴你回到過去是一個悖論,不可能的,理性的人又在你耳邊一句句重復人死不能復生,當年錯過了就是錯過了註定不可挽回,你在遺憾的同時會不會有最後一點希望也破滅的無助感?所以新海誠這部作品之所以如此成功,一下子擊中淚點,感動滿滿,除了深刻的人文內涵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以外,結局也是一大亮點,得救與重逢的結局與平行世界理論反映出的人性初衷相吻合,即:人類情感中的彌補追悔之情!(補充:其實提出平行世界理論的物理學家有嚴謹的推導過程,並不是為了繞過開頭說的那種回到過去的時空悖論才憑空想出來這套理論。如果僅僅為了可以實現回到另一個平行世界的過去就憑空捏造一套理論,肯定會遭物理學界星光璀璨的嚴謹大神們鄙視。目前這個理論沒有得到任何驗證,但是理論就是理論,可以解釋且沒有被證明有矛盾就成立!我們必須尊重!物理學界沒有得到證實的理論多了去了,說不定哪個哪天就被證實是對的!有興趣深入了解的可以搜網路詞條「平行時空」開始了解)
怕看到的人不了解平行時空,事先鋪墊了這么多。現在開始結合影片分析結局:影片中主角正是在時間錯開3年的兩個平行世界中進行各自人格在彼此身體上的互換。又因為歷史是不能改變的,所以,其實影片最後是有兩個結局的:
結局1:最後被隱藏起來的其中一個世界其實是一個是悲劇。也就是看到死亡名單的那個世界的男主根本沒救得了女主,女主在3年前也就是2013年就遇難了。3年後也就是2016年他去到小鎮,走到那個御神體樹里,睡了一覺,睡到一半又夢游似的跑到山上,最後大夢一場醒來就什麼都忘光了,夢的內容自然是跟拯救女主有關的,也就是我們看到他在黃昏和女主相逢那段了:知道彗星會掉下來的遇難女主的靈魂或者說人格通過他喝的酒(這是三女三葉的半身,保存著女主的靈魂或者說人格)先進入男主的身體,然後再在黃昏兩人相見時進入還沒有被彗星砸到的那個世界的女主身體,完成了兩人靈魂的重新互換。男主醒來後回家,繼續原來的生活軌跡。後來也沒再遇見女主,因為那個世界的女主在3年前遇難了。檔案館里一直躺著那份死亡名單就是悲傷的鐵證。
結局2:而女主被拯救的另一個平行世界本來就沒有死亡名單,也就是說大家一開始就順利避難了,是知道彗星會墜落的男主女主的靈魂先後穿越到那個彗星還沒墜落的世界的女主身上,成功拯救了小鎮的人,這也是對電影一開始的那段倒敘手法的劇情的補完。
兩個世界的主角的人生最後是不一樣的軌跡。至於拯救了小鎮的男主女主的靈魂或者說記憶的載體究竟最後留在哪個世界?我認為這不重要也不用糾結,因為最終的結果都只是這段令人感動的經歷最後只在小鎮得救的那個世界的男主女主腦海中殘存了很少的碎片,僅僅夠支持男主在最後重逢女主時兩人覺得似曾相識,然後鼓起勇氣問對方名字。而其他帶來的記憶改變都一並抹去。就像我們做夢之後很快就不記得夢的內容,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這種感覺你是不是也似曾相識?很多人自己平時做夢都會有過身臨其境的夢境,不管是夢到過去經歷過的場景和人,還是從沒見過的場景,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剛醒來時非常強烈,但不久就很快忘記了。發散一下思維:夢真的是夢嗎?那會不會是另一個平行世界?倒不是說夢境就一定是平行世界,只是啟發大家去天馬行空一番,更好理解平行時空。(PS:當然了。我個人是希望這兩個拯救了小鎮的靈魂能夠在被拯救的世界裡重逢,然後剩下的另一個男主的靈魂就讓他去小鎮被毀的世界吧,畢竟此時他還沒開始這段經歷呢,就是剩下另一女主靈魂比較可憐只能住在酒瓶子里了brz...)
在此還想引用「涼風有性胖次君」影評里最後我覺得說的很贊的一段話作為結尾:所以呢,這個結局就是彼生的奮不顧身換來了今生的似曾相似。這么一想,貌似有點虐啊…但是如果你反過來想一想,你現在所遇到的一見鍾情,也許也是前前前世義無反顧,夢里尋TA千網路換來的結果,這么一來你是不是也會對緣分這種奇妙的東西產生那麼一丁點命中註定的感覺呢?
【注】本文多次提到穿越靈魂的字眼,好像顯得並不那麼科學客觀。在這里為了避免被不理解的人隨意開噴,再次強調,本文探討作品結局立足的出發點是嚴謹地去分析這部作品的背景架構和故事結局發展的邏輯是否存在既滿足可以發生又不違反現實世界客觀規律之可能性。類似靈魂穿越這種東西,目前科學無法證偽或者證實,那麼在我們正常人的腦海中,就認為其發生並不違反現實世界客觀規律。因為這些東西在人們對於現實世界的理解認知的框架下是可能發生的,並無矛盾之感。相反,回到過去改變歷史,已經被科學證偽,會形成悖論,那麼這個就是行不通的,與客觀現實是矛盾的。
【補充幾點其他的細節】A.可能還有的人會問,發帶或者叫結繩這個信物在男女主之間傳遞了,這個要怎麼用平行時空解釋?畢竟平行時空理論並沒有明確支持有質量的實物個體可以在不同的平行時空穿越,因為這樣不僅維度不匹配,也可能發生違反客觀規律的矛盾。就比如本片中一開始遇難女主那個世界,女主把發帶給了男主,但是另一個得救女主的世界,女主也把發帶給了男主,如果在山頂男主把發帶還給女主,那個世界就有2條發帶而且分別來自不同的2個平行世界!物質憑空消失或者憑空增加,則一個世界的質量守恆被打破,客觀認知感到是有矛盾的。如何解?其實在作品裡新海誠已經很好的處理了結繩這個物品,外祖母一葉已經提到了結繩和時間的關系,所以發帶在這里,正是代表時間的聯結與情結的傳遞,發帶其實是一虛物質,寓意時間,情感,宮水家世代宿命的聯結傳遞!你看男主喝完酒摔倒後的畫面,出現了發帶,再變換到嬰兒的臍帶…在此對新海誠的藝術造詣人文功力再表敬佩之情!
B.還有的朋友提的比較多的質疑是,時間相差3年這個事情男女主應該很好察覺,看看手機電視就發現了,還有男主也應該很容易在互換時知道女主的所在地是系守,等等…確實這些很容易就能發現。從製作團隊對影片處理來說,他們肯定是要弱化主角在這方面的敏感度的,如果兩人都那麼明察秋毫,那後面的故事就沒那麼曲折,一開始就告訴觀眾是相差了3年,劇情也賣不了關子了,所以這是創作者出於創作需要有意的弱化處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這么想,畢竟是如同做夢一般的互換角色,相信絕大多數人做夢的時候都是邏輯遲鈍的吧,很多行為是靠習慣或者潛意識來驅使的,好比你在夢里夢到喜歡的人,正在做夢的你的大腦總不會偵探力覺醒懷疑TA是隔壁老王變的。再說,當人再次睡著後又醒來,隨著時間推移,夢里有很多東西又會很快忘記的,最後只殘留下記憶的碎片。所以,主角互換時沒有發現這些問題也可以接受和理解。
C. 莫言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莫言,生於1956年,山東高密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集《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天堂蒜苔之歌》,中短篇小說集《透明的蘿卜》、《爆炸》等。中篇小說《紅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品,發表於《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獲1985~198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後據此改編的同名電影於1988年在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金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