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魚》?
越劇電影。
書生張珍與丞相之女牡丹幼年訂婚。後張珍因父母相繼去世,只得投親相府。丞相冷眼相待,命張珍暫居後花 園碧波潭畔草廬中讀書,伺機退婚。
張珍孤身索居,萬般惆悵,常於夜闌人靜之際,至潭邊哀嘆心事。深居碧波潭的鯉魚精,見張珍純朴敦厚,就變作牡丹小姐,去書房與他相會。兩人情投意合,遂約定每晚二更時分在後花園見面。
新春佳節,牡丹游園賞 梅,巧遇張珍,張珍含情,口呼娘子,牡丹失聲驚叫。丞相聞聲趕來,怒斥張珍傷風敗俗,將他逐出相府。鯉魚精知張珍受屈,急忙出府追尋,不料又被丞相撞見,誤認其女與張珍私奔,而將他們抓回府中。真假牡丹相遇,引起紛爭,卻又真偽難辨,竟連丞相夫婦也無法辨認。丞相決定請包 公來公斷。
鯉魚精見事不妙,急回水府求援。龜精等各顯神通,變作包公、張龍、趙虎,趕往相府,以致真假包公分辨不清。於是,真假包公一同審問真假牡丹。在假包公的暗示下,真包公得悉真牡丹嫌貧愛富,假牡丹義重情深,故有玉成之意,就推辭不問。張珍、鯉魚精乘機逃出相府。丞相不罷休,又奏明聖上請張天師調來天兵天將。鯉魚精、張珍逃至荒郊,天兵天將緊追而至。鯉魚精見事危急,可能生還無望,遂將身世相告。張珍並不變心,反而愛之彌堅。幸喜觀音前來搭救,願度鯉魚精往南海繼續修煉成仙。鯉魚精甘願丟棄千年道行,忍痛脫去金鱗,轉為凡人,與張珍永結同心。
或者是《龍女》(黃梅戲)
1984年的電影了
⑵ 求一篇黃梅戲《龍女》的故事 的賞析、觀後感。
看完黃梅戲影片《龍女》從影院出來, 大有書生薑文玉在久旱不雨下喜獲甘霖的心境。身在繁華鬧市, 無法能學劇中人的手舞足蹈, 只得回到書齋舞文弄墨起來!
我認為《龍女》有三新:
一是題材新。
象這類神女與書生的戀受劉篤, 早在五十年代就有越劇《柳毅傳書》、黃梅戲《天仙配》等片定評在前了。如今倘要攝制,應當有八十年代的新意, 才能合乎觀眾口味。《龍女》沒有辜負
愛好黃梅戲觀眾的期望。稱作龍女的雲花公主之所以可愛, 是因為當她親眼目睹人間苦旱田荒, 人人將成餓玲時, 她毅然執旗行令, 呼風喚雨, 給人間普降甘霖一尺二寸, 當她發現書生薑文玉的誠篤善良時, 主動以身相許, 不怕龍規天譴, 即使剝釁請降也在所不惜。最後當她在洞房中考驗出新郎確是威逼不能壓、富貴不能誘、美色不能惑、信誓旦旦非龍女不娶時, 她認為即使夜夜從三更到五更熬受拔釁之痛也心甘情願。可以這樣認為, 編導者在古代神話所允許的范圍內, 給我們塑造了一個至善至美的帶有理想色彩的古代婦女形象, 以供今人欣賞、贊美和仿效。
二是演員新。
整個影片的演員, 絕大部份都是新人。例如男女主角黃新德和馬蘭。其餘如書幢和丫頭或黑蛟和龍王等, 似乎也都是舞台歷史不長的中、青年。我特別欣賞演姜文玉的黃新德, 不溫不火, 既斯文又濡稚, 扮相俊美, 舉止風流, 使觀眾看來,不得不承認只有他才能配得上龍女的摯愛。而扮演龍女的馬蘭呢, 早就聽說她在當地有小嚴鳳英之稱。她雖曾來滬演出過, 我因有事而失之交臂, 這
次總算能在銀幕上一飽眼福了。如果允許我放肆地說一句, 她的唱腔之甜、糯、柔、媚、大有「 青出於蘭而勝於蘭」 之處! 兼之她的臉似滿月,一在畫面上亮相便艷光照人。我以為, 假如水底真有龍女的話, 恐亦未必有此婀娜嬌女!
三是色彩新。
年年有幾部戲曲片上映,其中不乏令人盪氣回腸的佳作, 可是影片的彩色不知怎的總覺暗淡而不鮮艷。這次上影廠拍攝的《龍女》, 色彩均麗, 令人賞心悅目, 特別是從瑰奇的龍宮到龍女飛升水面的鏡頭, 奇妙美艷頗有芙蓉出水之感, 最後的皇宮和洞房, 更是紅綠相映, 七彩繽紛, 實在是給了我一次美的享受。
筆禿文拙, 言不盡意。
------------《龍女》三新 邵慕水
⑶ 60、70年代國產有部電影是說一個鯉魚精愛上凡間一男,最後打鱗變作凡人的故事的,請問這部電影的名字
是《龍女》(黃梅戲)
記得那個刮鱗的場景,挺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