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找一部電影,說西部的學校一些孩子要吊著繩索渡過江河去上學的,叫什麼名字急!謝謝
《走路上學》
在電影開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瓦娃的姐姐娜香用溜索上學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孩子們上學的艱難和環境的險惡。走路上學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於馬吉鄉的小學生而言,簡直就是難以實現的夢想。
接著就是瓦娃的鏡頭,家裡沒有玩伴,他獨自在屋頂上玩耍,也不喜歡和家人多說話。瓦娃唯一高興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去接姐姐放學,然後聽姐姐講述學校里的見聞,直到後來,他獨自爬上溜索過江上學。
在這種線性的敘述結構下, 電影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讓全片的基調陽光而又溫暖,就像電影《走路上學》的名字一樣,朴實無華,使人物的感情更能夠自然流露。電影中幾乎沒有刻意製造沖突的設計,這樣很容易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並深深地被瓦娃和娜香的深深的姐弟情誼所感動。
這部劇有著宏大的主題,它關乎到貧窮、教育、希望和夢想,導演通過這樣的敘事方式可以讓娜香和瓦娃姐弟倆的故事緩緩鋪陳,並不動聲色。
比如說瓦娃在房頂上不斷地訓練自己的本領,就是為了能夠獨自溜索去上學,後來隨著姐姐的去世,他備受打擊,幸好最後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長終於可以走路上學,實現了他們共同的夢想。
普通的演員,實實在在的敘事方式,簡單而又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讓人忍不住引發思考。這部電影不管是和孩子還是成人去看,都很容易進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心情跟著故事中人物的變化跌宕起伏。對於同齡的孩子來說,線性敘述方式沒有任何壓力,就能夠輕松理解。
⑵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二(5)班陳薪卉
星期六我和媽媽一起到電影院看電影《走路上學》,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這個電影是愛心電影,先看電影後付款。
電影里的孩子們住在大山裡,每天要溜索過江才能上學。能夠走路上學是他們的夢想,觀後感《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對我們來說,走路上學是一件多麼普通的事情。我覺得我們和裡面的那些小孩相比,我們幸福多了。
電影里那個從深圳來的聶老師,她很有愛心,幫那些小孩買東西,而且還親自到瓦娃家上課。我們要向聶老師學習,關心貧困地區的孩子。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⑶ 《走路上學》電影觀後感 600字 速度啊 我後天就要交了呀 謝謝
熙熙攘攘的城市中,走在路上的是太多世俗浮儈的面龐,它們叫做高效、快餐、紛雜、爭斗、疲倦、茫然、無聊、精神極度匱乏與缺失……
作為流動在城市中的一張臉,偶爾,想要逃離到遠方去,將我們僅有的付出給那些一無所有的弱勢群體。
可是,我無論如何都不能幻想那些弱勢群體貧困到何等地步,直到看到這部《走路上學》,我才知道,之前的一切幻想都沒有意義。
正如導演聲稱,這是一部「大命題的小電影」,大命題所指它是以希望工程為背景,以貧困山區兒童艱難求學為題材的電影,而這個小電影,則是僅圍繞雲南怒江峽谷地區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展開敘述。
故事情節很簡單,雲南怒江峽谷地區地貌險峻,湍湍江水之上沒有橋可通行,坐落在其中的幾戶山寨人家孩子只能靠自製滑輪溜索過江上學,走路上學這樣如此簡單的事在他們看來確是遙不可及的夢。
娜香和瓦娃這對情比金堅的姐弟就是這樣一戶普通人家的孩子,姐姐娜香溜索上學,弟弟瓦娃卻因為不能有外出打工的父親陪同溜索,無法上學,這對於聰慧過人對上學充滿無限渴望的瓦娃來說,實在是再也等不及的大事。因此,瓦娃純真的面龐上呈現著一片不屬於孩子的憂傷。
這里的孩子要溜索上學,這里的孩子穿不起棉鞋,深圳來的支教女老師將一切看在眼裡,為孩子們添置雨靴。怎奈姐弟情深,穿上紅靴子的娜香多麼希望不能上學的弟弟也能擁有一雙新鞋,女老師再次伸出援手。
就在這小小的幸福來臨的時刻,娜香為了挽救即將落水的那雙弟弟的新鞋不幸落水……從此,瓦娃一言不發,直到峽谷通橋那一天,直到他可以走路上學那一天……
看過《走路上學》,已不能完全同意導演所言「小電影」這個說法,其實它並不小,它包涵著微笑、眼淚、陽光、溫暖、樸素、感動、純真、友愛、堅持、夢想……當這一切呈現在眼前,苦難這個主旋律已被淡化,卻帶著另外一種姿態瞬間升華。
勇氣與堅守 讓我敬畏
我尤其喜歡導演及台灣的攝像師李以軒的拍攝手法,近距離大特寫的鏡頭很多,色彩豐富濃郁,飽和度極高,充滿燦爛陽光,配以傈僳族高亢悠揚的山歌,節奏明快動感。
從影片開始就確立了這樣的基調,慢鏡頭里,娜香穿著色彩艷麗的民族服裝,一蹦三跳在青山之中,滑索飛翔在綠水之上,除了美感看不到一點險峻與艱難。
溜索過江,僅僅看上去都令人心驚動魄,孩子們卻猶如一隻只飛翔在空中的小鳥,微笑著聲稱溜索很「好玩」。
這里的孩子是勇敢的,以勇氣堅守著求學夢,這樣一個簡單樸素的願望,於他們而言卻要負累許多。
毫無私心的情誼 讓我動容
影片中刻畫最多的細節就是娜香與瓦娃的姐弟情深,無法上學的瓦娃每日接送娜香上下學,將私藏的雞蛋留給姐姐;娜香無時無刻不是在保護著瓦娃,保護著他偷偷溜索的秘密,甚至願忍痛割愛,將還未來得及抱在懷里的嶄新的紅靴子送給弟弟,只求他不挨打,不再嘗試危險的溜索。
最打動我的鏡頭在這里出現了,瓦娃抱著姐姐的紅靴子美美的睡了一夜,第二天,當他看到所有的孩子都穿著新靴子溜索上學時,他把鞋子還給了姐姐,他細致入微得拭去姐姐的腳上的泥巴,親手為姐姐穿上新靴子。
娜香穿著明麗的民族服裝和紅靴子,陽光照射下,她就是公主,是一位被弟弟的愛呵護圍繞的小公主。
一切都很美好,美好卻總是轉瞬即逝。
娜香為拯救送給弟弟的新鞋落入滾滾怒江水,當他再一次看到江邊的紅靴子,小小的身體迸發出深厚的懷戀,大喊著「姐——」,又是一個漫長的鏡頭,在這漫長之下,不能自已的悲傷只能用淚水來表達。
陽光之下的憂傷 讓我心碎
瓦娃是一個孤單的小孩,他的朋友只有娜香和一隻叫做「明明」的小狗,他極度渴望上學,送姐姐上學,寄託他的渴望,這還不夠,無懼危險與媽媽的責難,偷偷溜索去學校。娜香送給瓦娃老師教的手工品——一隻紙風車,微風習習,風車飛轉,瓦娃落寞的神情下流露著「上學真好」,嚮往與無奈交錯矛盾,小小少年,平添許多愁與苦。
娜香不在後,瓦娃自此一言不發,用畫畫和紙風車懷念姐姐,憂傷變作憂郁,不可名狀的孤獨與悲傷,瓦娃只能在這樣無法自拔的情緒中與時間對抗,可是,他只是個孩子,沒有人不為此心碎心疼心傷!
瓦娃的扮演者是一名9歲的非職業演員,憑《走路上學》獲得了華表獎影帝,這位史上最小的影帝著實令人贊嘆,導演說,這兩位小演員是上天賜予最好的禮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正是對他們最到位的稱贊了。
《走路上學》,整個影片宛如一泓清泉,在這個商業電影明星大腕充斥的電影市場里,它是如此別致,帶著小清新的獨特魅力,用溫情關懷的手法卻探索出超越故事本身的更深層意義。
與這些大山中的孩子相比,我們是孱弱不堪的,我們是復雜的,我們忘記最原始的樸素理想,我們缺失的太多,遠比不上那些單純靈魂的溫暖與美好……
孩子,即使你一無所有,卻遠比我所擁有的更多……
⑷ 走路上學的觀後感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學》的影片。
它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瓦娃和他姐姐娜香,在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貧困山區生活。娜香每天上、下學,都要從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險的。之後,來了一位深圳的自願者,她是聶老師,教山區的孩子們讀書。同學們在冬天裡沒有鞋子穿,就穿拖鞋,聶老師發現後,將朋友們捐助的第一批貨物——鞋子、襪子和書包,便發給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瓦娃那麼羨慕,娜香非常想給伊娃買一雙鞋子,但要16.5元,於是老師幫娜香買下來,送給瓦娃,娜香很開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香想去救鞋子,可是滑索鬆了,娜香掉進河裡摔死了……政府為了能讓孩子們走路上學,就修了一座橋,實現了瓦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夢想——走路上學。
我覺得,他們雖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但是他們的有著遠大的理想,等待著被實現;他們非常懂得珍惜,只要機會在面前他們就不會放棄;他們非常的聰明,當天學習的內容有些聽幾遍就記下來了;他們非常的勇敢,在寒冷的冬天裡能忍受寒冷穿拖鞋來上課;他們非常的……他們有著說不完的優點,雖然非常的貧窮,可是他們能堅持下來,說明他們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