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嗦話一堆,希望能耐心看下,雖然不能肯定是正確的,但我只聽說過這種說法。希望能幫到你。
電影起源於西方,與古羅馬時代出現的舞台劇淵源深厚。而在舞台劇演出時,會有主持人(或劇團老闆)在演出前的來賓致詞/劇目報幕和演員報名,而在最終演出完成結束後,如果受到觀眾歡迎,則會由劇作家和劇團老闆(即舞台編導)上台致禮觀眾,對他們的欣賞表示感謝,並帶領所有的演員(包括出演一棵樹的那種)上台致謝。
這一習俗延續至今,時至今日,在一些歐美歌舞劇或涉及相關內容的近代歷史的電影(如約翰德尼普的《尋找夢幻島》)都有表現這種禮節。但電影劇組成員的龐大數量無法讓其全部與所有觀眾見面(早期劇團最多數十人人,而今可達數百人)。且因電影播放的場次和地點……所以就出現了類似於報幕/謝幕的片頭片尾名單,表示演職人員對於全程看完影片的觀眾,想要表達的那種感謝。
並且在舞台劇謝幕時,諸如反響熱烈時會被拋花或用首飾進行計數算額外收入(不算票房,而是劇團打賞)的舞台劇方式,在電影反響熱烈時無法這樣表達。所以就有了早期向片尾字幕起身行注目禮或者鼓掌示意到片尾字幕結束的習俗。這並非沒有意義,因為時至今日,仍然有一些演員或他們的親朋樂於喬裝打扮後出現在一些公映影片的放映場次中,去觀看觀眾對他們投入演出所表達的那種認可。
國內目前只知片尾名單,卻並沒有這種傳承。因為中國到解放前都是半奴隸制時代,不像歐洲革命的那麼早,所以對於唱戲的名家演員和普通的工作人員自然會區別對待。那麼也自然不會在未知這種西方習俗的情況下,去做出一些表示了。類似的有表現有國產的《西洋鏡》、《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中,鬼腳七養傷時看默片電影那段……
在《越光寶盒》的片尾字幕部分,就表現了類似西方舞台劇的那種謝幕方式,貌似是迄今為止國產的頭一份……比較特殊
B. 關於好萊塢電影片尾的演職員表
一般的情況下,外國電影開頭標出的字幕是出品公司,出品人,製片人,導演,攝影指導,領銜主演等等大腕們。
後面的演職員表,也叫「卡斯」是詳細的職務名單表,標明各個職務的工作人員。
國外的劇組分工相當的詳細,細致的可以說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他們不像我們做事兒可以遷就,可以一人多能(其實我們是為了省錢)。所以他們會把所有的人員都寫在上面,而且是前期、拍攝期、後期所有製作的參與人員,還有相應的一些器材公司、支持公司一些信息。
我們現在的也不短啊,你可以提出一個電影,我幫你看看詳細的內容。
C. 電影演職人員表為何從片頭移到片尾
電影的演職人員表從片頭移到片尾的傳統,是從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開始「發揚光大」的。話說喬治·盧卡斯為了製作出「在很久很久以前,遙遠的銀河系....」這個片頭,舍棄了在片頭就播放演職人員表的傳統。並「一意孤行」,最終,自己當起了監制,製作了這部電影。後來,就是神的傳說了。從那個時候開始,片頭出演職人員字幕的傳統,被逐漸改變。但方式不一,有的像《星球大戰》一樣,出一個類似於題記的一樣的東西。有些在片頭會打出主要人物的名字,核心是導演和主演。
D. 電影的片頭和片尾有什麼作用
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就是放置製作人名單和贊助商的商標之類的字幕。因為放在這上面不會影響到觀影體驗。一般來說片頭片尾曲里都會放上演員對應的角色和諸如編劇和導演等等的工作人員的姓名。 這些除了尊重工作人員之外,也是表達劇組的成就感的方式。不管這部劇最後能不能得到大眾的認同跟喝彩,畢竟那麼多人,用了那麼長時間,花費了很多心思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後完成了這個作品。我相信就算這部劇被後世評論成史上最差的劇,至少在作品殺青的那一刻,每個工作人員在欣賞自己的作品時內心都會很激動的。因為沒有人知道他們背後的付出,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當然如果結果相反那不僅這種成就感會增大,還能給字幕里的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宣傳效應。 畢竟很少有人希望自己被埋沒,如果作品很成功,哪怕只是劇組里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他都會昂首挺胸的告訴別人,自己參與過這部劇的相關工作。
E. 美國電影片尾出現演職人員的時候,有的人後面有p.a.g是什麼意思
是p.a.g? 不是pga?
PGA
美國製片人協會或稱美國製片人工會( 英語:Procers Guild of America,簡稱:PGA)是美國貿易組織,專門負責電視節目製作,電影製作和新媒體生產。
加入其協會有幾個好處,其中包括醫療保險和養老福利,參加研討會和輔導方案,特別篩選奧斯卡獎賽季電影,協助工作和名字可以出現在幕後工作人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