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還沒有去看《鋼琴家》,可以幫忙介紹一下這部電影嗎
中文名稱:鋼琴家
英文名稱:The Pianist
別名:戰地琴人/鋼琴戰曲/鋼琴戀曲
資源類型:HDTVRip
發行時間:2002年05月24日
電影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電影演員:阿德烈·布魯迪 Adrien Brody
Joachim Paul Assböck
Katarzyna Bargielowska
Adam Bauman
John Bennett
Andrzej Blumenfeld
Paul Bradley
Joanna Brodzik
地區:法國,英國,德國,荷蘭
語言:英語
上 映: 2002年05月24日 ( 法國 )
地 區: 荷蘭 英國 法國 德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8.5/10( 31548票 )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TS Dolby Digital
時 長: 150 分鍾
類 型: 劇情 戰爭 音樂
分 級: 瑞典:15 英國:15 西班牙:13 德國:12 智利:TE 法國:U 阿根廷:16 香港:IIA 瑞士:12 加拿大:14A
劇情簡介
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主創人員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以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其本人傳奇式的經歷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雖然他的影片經常被用來和希區柯克作比較,如兩人共有的苦澀乖戾的幽默,強烈的戲劇張力,驚悚元素,關於普通人在一個充滿敵意和荒謬的世界中掙扎的超道德故事等。但他涉獵的電影類型卻比希區柯克廣泛得多。他視自己為「電影界的花花公子」,決心探索各種電影種類的表達可能性。但他的所有作品都離不開一種極度悲觀陰郁的基調,這種情緒可追溯到他童年的創傷經驗。
作為波蘭猶太人和俄國移民的兒子,波蘭斯基1933年生於巴黎,3歲時父母帶他遷回克拉科夫,這個不明智的決定導致了1940年德國入侵波蘭後全家被送往集中營,幸運的是父親被捕前想盡辦法使年幼的兒子得以逃生。戰爭歲月里,波蘭斯基在鄉村流浪,在善良的天主教徒幫助下頑強地逃離了一次次搜捕。也是在這段時間里,他變成了狂熱的電影迷,雖然電影院放的大部分是德國電影,但只有在那些夢幻般的光影中才能夠得到一點安慰和庇護。戰後,波蘭斯基得知母親喪生奧斯維辛集中營,父親則死裡逃生。
影片工作照
在勞倫斯·奧利弗的《哈姆雷特》和卡羅爾·里德的《Odd Man Out》影響下,波蘭斯基決定投身於他熱愛的電影中。十六歲時他差點成為一名連環殺手的下一個犧牲品,父親為了使他擺脫混亂的個人生活,把他送進一所技術學校。但波蘭斯基毅然參加電影訓練,並成為了舞台演員。1954年,他以安傑伊·瓦爾達的《這一代》登上銀幕並考入了洛茲電影學校。他學生時代的短片顯露出過人的才華和黑色幽默的個人風格以及對古怪的人類關系的偏好。1962年,波蘭斯基的長片處女作《水中刀》以象徵化的心理分析劇成為戰後第一部不涉及二戰題材的波蘭電影,令他在國際影壇聲名鵲起。
波蘭斯基隨後前往英國發展,以票房慘敗的《厭惡》奠定了當代心理驚悚片的基礎。《卡特巴赫到來時》則贏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1967年,他來到好萊塢,拍攝《吸血鬼之舞》認識了女演員莎朗·泰特並與之結婚。次年經典恐怖片《羅斯瑪麗的嬰兒》問世,較之其前作,該片以心理上的恐懼代替廉價的震懾,在看似平凡的場景中成功地營造出一種不祥的懸疑氣氛和潛在的威脅感。然而這部可怕的電影似乎真的成了某種不祥之兆,一年之後其妻泰特在震驚世界的慘案中喪生,這給波蘭斯基的經歷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兩年後他才逐漸從悲痛中恢復過來,改編了莎翁的《麥克白》,盡管他的改編是忠實於原著的,但影片中圖解的殘忍暴力場面還是引起了爭議,似乎折射出他內心的憤怒。頗令人意外的是,他之後突然調轉方向,在義大利執導了一部輕松的性喜劇《禁忌之夢的日記》。
1974年,他返回好萊塢,憑借《唐人街》達到了創作的一個高峰。這部影片使瀕臨死亡的黑色電影重新煥發了生機,但在波蘭斯基黑暗的宿命論世界觀中,主人公無法再維系他天真的理想,而成為最終的受害者。隨後具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懸疑劇《房客》延續了成功。就在他走出個人生活的陰影,電影事業日漸得意時,波蘭斯基因誘奸未成年少女被起訴,為躲避司法制裁逃往歐洲。這一次的波折使他直到三年之後才導演了耗資巨大的《苔絲姑娘》,但這似乎是他最後一次取得成功。
此後他的作品基本上水平明顯下滑,1999年依舊沉鬱的《第九門》幾乎遭到了一片惡評。但自80年代起,他開始對戲劇產生興趣,不斷在歐洲各國執導和演出戲劇並得到了好評。時至90年代,他仍然被各種流言所包圍,甚至連多年前的「泰特慘案」也被翻出來大做文章,或許他註定要做一個話題人物。
影片的男主角波蘭斯基原屬意約瑟夫·費因斯,但他為了一部戲劇推掉了片約。於是波蘭斯基在英國報紙上刊登廣告公開徵召主演,想找一位新人來擔任這一角色。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美國演員艾德林恩·布洛迪,他參加過《細細的紅線》、《山姆的夏天》、《麵包與玫瑰》等影片的演出。
關於影片
童年從納粹的追捕下逃生的經歷是波蘭斯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整個價值觀念。但是長期以來他一直逃避著這段不堪回首的記憶,他曾經拒絕了《辛德勒的名單》,因為他認為影片的題材和他的經歷過於接近。而十年後波蘭斯基終於有了勇氣直面那段痛苦的往事並將其通過自己的電影創作表達出來。「這是我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情感上,它不能與我過去的任何作品相比較,因為它把我帶回了那個我仍然銘記的時代。」 鋼琴家二戰期間顛沛流離的生活映射出了他本人的成長體驗,可以肯定的說這部電影融入了他個人的感悟。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影片是投資3500萬美元的大製作,在捷克、柏林取景。148分鍾的長度也是參賽片中最長的一部。可以說這是波蘭斯基的雄心之作,不僅寄託了他自己的生命體驗,也成為他能否擺脫最近幾年低迷狀態的一個考驗。
❷ 如何評價電影《鋼琴家》
這部電影最可貴的是他的真實和其中反應的在迫害猶太人浪潮中的人性。
電影是由鋼琴家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斯普爾曼作為猶太人,雖然是一名如此有名氣的鋼琴家,在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浪潮中也不能倖免。他為了生活賣掉了鋼琴,為了生存東躲西藏。在華沙被佔領的前夕還在電台錄制鋼琴曲,波蘭猶太民族不斷受到各種沒有尊嚴、沒有生活權利的要求,不能走人行道,搬到猶太特區,趕到集中營,攜帶現金有限制,生活物資沒有任何保薯李障,路上隨時可見餓死的人。還沒有搬到猶太特區前,他不能帶多蘿塔去咖啡店,不能在公園散步,不能坐公共長椅,只能在街上站著聊天。電影中被打死的穿越牆下下水道的孩子,發瘋的找丈夫的女人,一排趴在地上等待腦袋被打個洞的猶太人。納粹在街上任意戲耍猶太人,沒有理由的槍斃任何人,把輪椅上的老人推出窗外摔死。猶太人充當猶太警察迫害猶太人,高價賣給猶太同胞生活用品。
電影中也有暖意。幫助他出逃的猶太人,在登上集中營的火車上最後一刻救他的人,全家分享的那一塊糖,波蘭人給他的安全的生活地點,還有最後一幕里救他並給他食物的德國軍官。猶太人和波蘭人也開始反抗。。。
看完整部電影之後內心很震撼,我相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在中國人民的苦難和故事一定不比電影中少,期待中數昌遲國能出現這樣一部影片。
這部電影的確令人感動。
所有製作精良的 歷史 題材戰爭片都對衣著和武器相當考究,《鋼琴家》也不例外。因為你可以看到在華沙大街上踢正步行軍的德國軍隊,有鐵絲網內各式各樣被俘的德國軍人,還有最後解放華沙的蘇聯軍隊。
本片除了大家都熟知的有關反戰和人性的一些東西外,我第一次開始關注美國演員阿德里安·布勞迪,但是從後來的觀察中並未發現他有多麼大的突破。
除了上邊的東西外,最重要的就是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德國軍官專業戶托馬斯·克萊舒曼。他在後來的《刺殺希特勒》,《帝國的陷落》,兩版《斯大林格勒》都有參演,都是德國軍官。鏡頭時間並不多的T.K.最終博得了很多中國觀眾的青睞,他也漸漸成為了我們對德國軍官的一個典型形象。
《鋼琴師》——戰爭中人性的光輝與陰暗
《鋼琴師》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的真實自傳改編(有興趣的可以看小說原著),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里安·布洛迪主演,影片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如螻蟻般艱難生存的故事,於2002年9月25日在法國上映。
這部電影我看了三次,每次看完,內心依然震撼,整部電影沒有過於讓人不適的血腥鏡頭,但是卻真實的還原二戰期間波蘭猶太人的悲痛遭遇。導演羅曼·波蘭斯憑藉此片拿下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羅曼·波蘭斯本是一位法籍猶太人,但是這部影片導演在隱忍自己的感受,是以一個中立的態度來揭露那段 歷史 。
人性的光輝在戰爭中不分國籍,不分種族地閃耀著,可人性的自私與醜陋也是深不見底的枯井。
男主斯皮爾曼是由美國演員阿德里安·布勞迪飾演,因為他特有的外形,高挺的鼻子,深陷的眼窩,特別符合猶太人的特點再加上本就扎實的演技,與這個角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成就了奧斯卡 歷史 上最年輕的影帝。
斯皮爾曼,波蘭籍猶太人,在當地電視台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也是家喻戶曉的鋼琴家。在戰爭來臨之前,一家人幸福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可是炮火毀滅了這一切,毀滅了男主的家庭,愛情,包括迅液他的尊嚴。影片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德軍要入侵波蘭的時候,男主一家准備逃亡,但是在廣播中聽到英美有計劃對德宣戰,而放棄了逃亡的計劃。當晚母親還准備了豐富的晚餐來慶祝,卻不知道這個不切實際的希望給他們帶來了支離破碎的家庭。德軍入侵波蘭後,要求所有猶太人必須貼上標志性袖章,妹妹一開始拒絕,可最後也被迫屈服,這似乎象徵了當時大部分的猶太人,認為退後一步,會換來海闊天空,卻不知道每一步妥協的背後,是離深淵越來越近。
戶口登記到袖章到隔離區再到集中營,大批大批的猶太人就像慢慢被圈養的牲畜,越來越無處可逃。影片中可以看到猶太人當街無辜被戲虐,被槍殺,甚至於晚上安靜地在自家吃飯,都有可能隨機被德軍挑中扔下高樓活活摔死,這樣的納粹德軍固然可恨,但是在隔離區內大批猶太人卻沒有任何反抗意識,甚至還聽著音樂,數著手中金幣,片中在大批送往集中營的等候廣場上,一個猶太老人表示這是去往死亡的路,我們應該抵抗,反擊,我們人數不少,我們會有贏的機會,但是卻有人反對,德國人需要勞動力,他們不會白白浪費這樣的人力,只要我們好好工作,會活著的。誰對誰錯?導演把問題留給了我們的觀眾。
影片中最具矛盾的角色應該是男主斯皮爾曼的朋友伊扎克,家裡是做鑽石生意的,為了生存成為了一名為德軍服務而殘害同胞的猶太警察,知道男主在隔離區溫飽困難,還特意送去了食物,希望男主斯皮爾曼為了家人的生存和他一同加入,但是被男主的弟弟羞辱一番後憤然離去,即使這樣伊扎克還是冒險救過一次斯皮爾曼的弟弟,甚至在猶太人被大批送上死亡火車的時候在德軍眼皮下將斯皮爾曼拽下,給了他再次活命的可能。人性的光輝在他身上閃耀過,但是當他拿起棒棍傷害自己同胞的時候,他的人性是自私的嗎?導演同樣把這個問題留給了我們。
男主斯皮爾曼本是生活一帆風順,受人尊敬,自信,幽默有魅力。正常發展下去可能還會有一段唯美的愛情,但是老天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讓這一切遙不可及,男主為了活下去,在集中營被鞭打的時候抱住德軍的褲腿求饒,只為活命。最後在猶太朋友協助下逃出來,也只能藉助波蘭朋友,到處東躲西藏,如螻蟻一般。可生命畢竟是頑強的,求生的慾望一次次刺激著男主,也一次次幫助他逃離死亡。演員阿德里安·布勞迪深邃的眼神完美的演繹了這位鋼琴家跌宕的人生,劇情我不過多的透露,有興趣的可以欣賞影片。
一首肖邦的G小調《第一敘事曲》成了拯救男主生命的高歌,斯皮爾曼像過街的老鼠一樣東躲西藏尋找食物的時候,正好碰上了德國高級軍官,影片中透過的一絲光明就像人性的光輝,照亮了,打動了軍官的心,將影片的劇情帶向了高潮。最後在德國軍官的幫助下,斯皮爾曼順利地等到了德國戰敗,波蘭被蘇聯解放了,可是這位德國軍官卻以納粹戰俘的身份死在了蘇聯勞動營里。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我想這個也是導演留給我們自己思考的,沒有唯一的答案,也沒有正確的答案。
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9.2,網上各種劇情分析的都有,有人控訴納粹,有人批評猶太人,有人批評那個時代,但是我覺得這些應該都不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思,因為太表面,太簡單,也太膚淺。就像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
只是希望世界和平,沒有戰爭,因為戰爭太醜陋,人性也經不起戰爭的摧殘。
電影的劇情我並沒有透露太多,希望留給大家空間,自己去評。
這部電影的細節非常多。其原因是這部電影改編於一部真實的紀實作品。你如果有心地關注一下人物的對話,就會從中獲取大量的信息,對二戰時期歐洲人民的眾生相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這部電影非常實在。說他實在,是說給那些認為這部電影過於ridiculous、平淡和踐踏人的尊嚴的人聽的。這類人之所以會對這部電影產生這樣的看法,我私心地以為是沒有認清世界和人性的本質。
生活本身就具有ridiculous的一面。人性本身就具有自私的一面。當一個人為了生存而奔波的時候,他是可以不顧尊嚴的。
當納粹輕描淡寫地叩響扳機把猶太人的腦漿、額頭上打出窟窿的時候。當小孩子被打斷脊椎骨死掉的時候。當母親把自己的孩子捂死而精神失常的時候。當輪椅上的老頭被活活丟下陽台摔死的時候。
當猶太人反抗德國人,德國人屠殺猶太人,猶太人迫害猶太人,猶太人拯救猶太人,波蘭人迫害猶太人,波蘭人反抗德國人,蘇聯人迫害德國人的時候。
當主角從一個光鮮的鋼琴家,最後成為了一名只為生存而有些麻木的亡命者的時候。
你會驚奇地發現,很多時候,現實是復雜的,戰爭是復雜的,人性也是復雜的。納粹也會有尊敬藝術幫助猶太的軍官,為納粹賣命的猶太人在迫害自己同胞的時候也會救下主角,同是被德國人奴役的波蘭人卻大聲叫嚷著要抓住猶太同胞,在德國人窮途末路之際隱忍膽小的波蘭人也開始反抗起來,上層階級的猶太人整天去酒館閑聊不顧外面同胞死活。
你必須得承認,你所見的,都是事實。沒有額外的東西來渲染,亦或是添加些別的作料來讓你繼續認為——啊,納粹就是殘忍的,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希望永遠大於失望!
很可惜,現實並不是這樣。影片結尾沒有什麼很大的希望,主角的家人或許已經慘遭不幸,那位恩人德國軍官也死在了蘇聯人的手裡。這個時候,主角重新成為了光鮮亮麗的鋼琴家,在輝煌的音樂廳里奏起了肖邦的波蘭舞曲。
很多時候,一部電影不需要主題,尤其是在涉及到 社會 文化民族狀態下的題材,由於為現實過於復雜,那些火急火燎想要宣示主題的電影往往會給人「假」的感覺。
整篇看下來,主角是軟弱的,是被某些具有崇高信仰的階級所鄙視的「沒有骨氣的藝術家」。而我很欣賞主角,因為他具有絕佳的運氣和頑強的生存渴望,最後重新坐在了輝煌的音樂廳內,演奏起波蘭民族的肖邦舞曲。在他背後,是死去的親人,遠去的情人和失蹤的恩人,以及無數二戰時期死於非命的猶太人。
無需帶有意識形態的階級批判,無需故作高深和矯揉造作的煽情,光就這一點,很多電影無法望其項背。在華沙深夜的廢墟里,一個衣著襤褸的亡命之徒,在德國納粹的陪伴下彈奏肖邦的敘事曲。
謝謝您的邀請。這部電影改編一部真實的紀實作品,反映了當時 社會 。猶太人反抗德國人,德國人屠殺猶太人,猶太人迫害猶太人,波蘭人迫害猶太人。蘇聯人迫害德國人的時候,主角從一個光鮮的鋼琴家,成為一名只為生存而有些麻木的亡命者的時候。納粹也會有尊重藝術家的軍官,他在納粹賣命的猶太人在迫害自己同胞的時候救下主角。影片的結局沒有很大的希望。主角的家人或許已經慘遭不幸,那個恩人德國軍官也死在蘇聯人的手裡,這時候主角重新走上輝煌的音樂舞台,奏起肖邦的那首舞曲,成為光艷亮麗的鋼琴家。這部電影中,主角是個沒有骨氣,軟弱的藝術家,它有著頑強的生命渴望。重新走上舞台的那一刻,在他的背後是死去的親人,遠去的情人和失蹤的恩人,以及無數的死於非命的猶太人,戰爭是復雜的,人性也是復雜的。
《鋼琴家》講述了二戰時期,華沙被入侵後,電台著名的猶太人鋼琴家在各界人士甚至德國中校的幫助下生存到戰爭結束。
真人真事的加持讓這部反戰影片無需什麼劇作技巧來幫助講故事。只遵循時間線,圍繞主人公的事件,輻射出各種人在戰爭中的表現,就足夠給人諸多思考。所以電影的呈現上,在其他電影中所忌諱的沒有鋪墊的轉折,主人公缺乏的主動性推動力在這部電影都反而不是問題。
這是一部偉大的二戰反思電影。
它的偉大之處在於導演沒有將主角塑造成一個偉大的反抗戰士,而是用一個極其普通的猶太人視角,平靜客觀地講述了他逃生的故事。往往正是冷淡的殘酷才最沖擊人心,帶給人深深的震撼。在電影中看主角的逃生歷程,彷彿置身於彼時,親身體會到納粹的殘暴,用獨特的視角去冷靜地觀察這場人類浩劫,去細細體會絕境下的生存之艱。
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序幕,很快首都華沙淪陷。
主角猶太裔波蘭籍鋼琴家,席皮爾曼便是在華沙電台工作。納粹德軍的血統政策在此時還未完全暴露,他們強制要求所有猶太人在右臂佩戴醒目的猶太臂章,以便隔離。
席皮爾曼一家也跟著命令,住進了臨時劃定的隔離區。在這里,生存是一件奢侈的東西,因為他們的性命在納粹眼中毫無價值,可以以任何借口隨時隨地被剝奪。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極其普通的晚餐中,納粹突然在席皮爾曼對面樓進行檢查,通過窗口看到對面有一家人也正在吃晚飯,納粹讓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站起來,老人掙扎無果後竟被直接扔出了窗外。
沒有多餘的鏡頭和音樂,就是平淡的像普通錄像一樣,一條生命結束了。
後來德軍政策開始野蠻化,所有佔領區的猶太人被有秩序的送進集中營進行大規模屠殺。席皮爾曼一家也跟著隔離區的所有人准備前往奧斯維辛集中營。
他們不知道即將面對什麼,心中充滿著希望與絕望,都期待著下一個地方比這里好,能夠生存下去。
在即將登上火車的時候,一個猶太警察救下了席皮爾曼,他躲過了一劫。
但他漫長的如乞丐螻蟻般逃亡由這一刻正式開始了…
呵呵,沒看過!
從小到大,我看過許多的 歷史 戰爭片,可是沒有哪一次像這次的 歷史 戰爭片給我這么大的震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曾經年少,所以不能感知影片中戰爭的殘酷,還是這部影片的導演和編劇太能抓住我的心。《鋼琴師》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影片的開頭是復古的黑白影像,音響中漸漸傳來悠揚的鋼琴曲。影片是戰爭類型,優雅的鋼琴聲被炮聲掩蓋,彈著鋼琴的優雅男主角不得不逃離逐漸坍塌的廣播室。此後,影片便開始了戰爭帶來的無盡的壓抑。才能將看電影的我們如此深刻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這是一部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天才猶太人鋼琴家瓦列迪克•席皮爾曼在二戰期間,為躲避德國納粹的追殺在朋友的幫助下而四處躲避、逃跑的經歷。他面臨著一次次的納粹分子的獵殺,總能幸運的逃脫,最終從戰爭中存活下來。
忍受著影片帶來的無奈 壓抑 和憂傷將它看完。
影片中的蕭邦的樂曲在腦中回盪。
永遠不能忘記影片開頭拉提琴的女孩深情的望著史標曼。他說「請叫我史標曼」
還有在集中營史標曼和家人一起將糖果分為了六塊。那糖果我覺得含在嘴中並非是甜而是苦澀。
它在無奈下用手指彈奏無聲的鋼琴,那曲在回盪······
最傷心時是看他用似骷髏般的手彈奏著樂曲。
和旁邊靜靜聆聽德國軍官。
音樂的震撼讓人不再畏懼同樣也不再殘忍。
影片結束後發現下雨了。
想起曾在下雨時用鋼琴彈奏的憂傷曲目。苦澀是讓藝術升華的最佳途徑。因為只有抽經斷骨的經歷才能彈奏出讓人心中為之震撼的樂曲。影片最後是史標曼的原聲錄音
❸ 阿德里安·布勞迪的演藝經歷
1988年,阿德里安第一次出鏡是參加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的電視劇《終於回家》(Home at Last),在劇中飾演一位來自紐約的孤兒比利,前往內布拉加斯州尋求新的生活。同年,他還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情景短劇《安妮-麥圭爾》(Annie McGuire)中飾演瑪麗·泰勒·摩爾(Mary Tyler Moore)的繼子倫尼·麥圭爾(Lenny McGuire)。不久,阿德里安又回到大學繼續了一年的學業。
1993年,年方二十的阿德里安·布洛迪與史蒂文·索德伯格合作電影《山丘之王》。《山丘之王》的成功讓雙方受益,也是阿德里安演藝生涯第一個亮點,片約也差不多從此開始紛至沓來 。
1997年,阿德里安與基努-里維斯及當時還不出名的格雷奇恩·莫爾和克萊爾-福蘭尼合演了斯蒂芬-T-凱獨立製作的劇情片《意氣風發》,他在這部影片中飾演詩人本。同年,他還在《婚姻的責任》和《在各方面》二片中擔綱主角 。
1998年,他再次與埃里克-布羅斯合作,出演了影片《餐館》,他因此片的出色表現於2001年獲獨立精神獎最佳男演員提名。這一年,他還參加了特蘭斯-馬利克執導、描寫二戰瓜達康納爾島戰役的戰爭片《細細的紅線》的拍攝,這部戰爭思考影片獲第71屆奧斯卡獎7項提名,但他只在片中出演了一個小角色法伊夫下士 。
1999年,黑人導演斯派克·李發現了他的潛質,邀他在恐怖片《山姆的夏天》中主演連環殺手的替罪羊里奇,勁爆前衛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隨後他又在理查德·謝潑德(Richard Shepard)同類題材的罪案驚悚片《極速殺陣》中飾演哈里一角。這一年他的重頭戲是主演了奧斯卡金牌導演巴里·萊文森反映種族問題的劇情片《飛揚的年代》 。
2000年,阿德里安主演了英國寫實導演肯·洛區的劇情片《麵包與玫瑰》,在片中飾演一位多情的工會組織者薩姆,組織社會底層的工人為權利而抗爭的故事。以及法國導演伊利·喬拉基執導的《危機密布》 。
2001年,阿德里安與希拉里·斯旺克合作出演了查爾斯·施伊爾執導的劇情片《項鏈事件》,在片中飾演伯爵尼古拉斯·德·拉·莫特。這部影片描寫了18世紀成為法國大革命導火線之一的「項鏈事件」,再現了當時巴黎上流社會的生活。
2002年2月21日,與米拉·喬沃維奇等主演的電影《啞巴》在美國上映,在劇中飾演一名不善表達的年輕人。
2003年,阿德里安·布勞迪在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鋼琴家》中扮演大屠殺倖存者瓦拉迪斯羅·斯皮曼,憑借在片中演出榮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並先後獲得了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獎、波士頓影評協會獎、英國學院獎、美國演員工會獎、以及金球獎最佳男演員提名。憑藉此部影片,布落迪還獲得了「法國奧斯卡」——愷撒電影獎,成為第一個獲此獎項的外籍演員 。
2004年7月26日,與威廉·赫特、華金·菲尼克斯等主演的電影《神秘村》在美國上映。
2005年3月4日,與凱拉·奈特莉、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詹妮弗·傑森·李等主演的電影《靈幻夾克》在美國上映。12月5日,與娜奧米·沃茨、傑克·布萊克、托馬斯·克萊舒曼等主演的電影《金剛》在美國上映。
2006年9月8日,與黛安·蓮恩、本·阿弗萊克等主演的電影《好萊塢庄園》在美國上映,在劇中飾演私家偵探路易斯·西摩 。
2007年10月26日,與歐文·威爾遜、詹森·舒瓦茲曼、安傑麗卡·休斯頓等主演的電影《穿越大吉嶺》在美國上映。
2008年9月6日,與佩內洛普·克魯茲、胡安·查諾華等主演的電影《馬諾萊特》在加拿大上映,在劇中飾演具有傳奇色彩的西班牙鬥牛士曼紐爾·羅德里格斯·桑切斯 。12月5日,與碧昂絲·諾爾斯、埃曼紐爾·施萊琪、傑弗里·懷特等主演的電影《藍調傳奇》在美國上映,在劇中飾演1947年芝加哥南側的一家小酒吧的經營者倫納德·切斯 。
2009年5月15日,與蕾切爾·薇姿、馬克·魯法洛、菊地凜子等主演的電影《布魯姆兄弟》在美國上映,在劇中與馬克·魯弗洛飾演一對騙子兄弟 。6月4日,與薩拉·波莉、德爾菲娜·尚內亞克、阿比蓋爾·朱等主演的電影《人獸雜交》在美國上映,在劇中飾演反叛的科學家克里夫 。6月25日,與艾瑪紐爾·塞尼耶、埃爾莎·帕塔奇等主演的電影《鉛黃》在美國上映,在劇中飾演一名義大利調查員 。11月13日,參與拍攝動畫電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為其中的角色配音 。
2010年7月9日,與艾莉絲·布拉加、丹尼·特喬、托弗·戈瑞斯等主演的電影《鐵血戰士》在美國上映,在劇中飾演一個叫做羅伊斯的雇傭兵,他被奇異的外星怪物--「掠奪者」(Predator)綁架,並被甩到了掠奪者的星球上 。9月21日,與福里斯特·惠特克、凱姆·吉甘戴、小克利夫頓·克林斯等主演的電影《死亡實驗》在美國上映 。
2011年4月1日,與卡洛琳·達芙娜、瑞恩·羅賓斯、艾德里安·霍姆斯等主演的電影《失事》在美國上映,在劇中飾演失憶並身處一輛失事於谷底的汽車里的銀行劫匪 。6月10日,出演電影《午夜巴黎》,在劇中客串名流 。
2012年3月16日,與馬西婭·蓋伊·哈登、詹姆斯·凱恩、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等主演的電影《超脫》在美國公映 。6月3日,主演的電影《迷幻高中》在北美上映,阿德里安·布洛迪在片中扮演了一名大毒梟,他在預告片中更是顛覆形象出現,變身成了一臉大鬍子,滿身紋身的「惡人」 。11月29日,出演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在中國內地上映,在劇中飾演出演《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 。
2013年4月24日,出演的電影《出軌幻想》在美國首映,同年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放映 。同年,主演的電影《不良喜劇》在美國首映,他在劇中飾演一個叫做海瑞的警察。
2014年3月7日,與拉爾夫·費因斯、托尼·雷沃羅利、西爾莎·羅南等主演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在北美首映,在劇中實驗D夫人的長子,為了爭奪遺產和母親的名畫不擇手段 。9月2日,主演的歷史題材迷你劇《魔術大師霍迪尼》在美國歷史頻道首播,在劇中飾演美國魔術師、遁術師胡迪尼 。
2015年2月19日,與成龍、約翰·庫薩克、崔始源等主演的由李仁港執導的電影《天將雄師》在全球同步公映,在劇中飾演為奪皇權殺父害弟的羅馬大王子 。8月,倪妮與阿德里安·布洛迪搭檔愛情片《曼哈頓愛情故事》開拍 。
2016年3月,參演梅爾·吉布森監制的戰爭影片《大轟炸》將上映。片中與黃聖依飾演一對戰地戀人。
❹ 有哪些和教育有關系的電影推薦
給大家推薦三部在我看來教育意義和電影藝術並重的電影吧~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親人的仇恨厭惡,其實都是源於誤會和巧合。
正如電影里一樣,因為誤會,整個家庭都厭惡米格爾的祖父埃克托,他們更是將音樂視作洪水猛獸。
可是埃克托對家庭的責任是真的,對女兒可可的愛也是真的,所以他才能唱出那首感人至深的remember me 。
直到米格爾誤入亡靈世界,邂逅了這個可憐又溫情的祖父,誤會才得以化解,埃克托也不必因為被遺忘所以消失。
親情是最毫無保留的感情,它純粹又深沉,但它同樣需要理解。
《心靈捕手》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它講述了一個自卑暴戾的天才慢慢接受自己,接受整個世界的故事。
電影主要的情節都是圍繞心理學教授尚恩與天才威爾逐漸熟悉的過程,也是在這個過程里威爾才得以與自己和解。
但電影里最讓我感動的不是尚恩對威爾的付出,更不是威爾愛而不得的姑娘skylar,而是威爾的好友查克的一段話:
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們去喝酒笑鬧,那很棒。但你知道我一天最棒的時刻是什麼?只有十秒:從停車到走到你家門口這段時間。因為每次我敲門,都希望你不在家,不說再見不說明天見,什麼都不說,你就是走了。我懂的不多,但我很清楚。
查克深知威爾是個天才,他不願讓威爾浪費自己的天賦,更不希望威爾過一個不快樂的一生。
這就是友情:我很愛與你相處,跟你玩鬧的時光總是很快樂,但這樣的生活不屬於你。你該走了,去體驗更完滿更愜意,也是本屬於你的人生。
青梅竹馬算不算愛情?
當然不是,因為茱莉對布萊斯熾烈的「追求」,給布萊斯帶來了許多困擾,他開始討厭這個與眾不同的女孩。他不願與茱莉相處,甚至不願與她同行。
那爭鋒相對算不算愛情呢?
當然也不是,因為布萊斯對茱莉的傷害,導致兩人變得形同陌路,甚至茱莉送來的雞蛋也被布萊斯扔掉。這樣劍拔弩張的關系傷害的不僅是茱莉,布萊斯也產生了愧疚。
那什麼是愛情呢?
有人淪為平庸淺薄,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可是不經意間你會遇到一個如彩虹般絢麗的人,從此以後,其他人不過是匆匆浮雲。
愛情,就是找到一個珍貴而有趣的靈魂,去親近她,愛護她,珍視她。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也包含: 極具有針對性的小眾教育價值,如《當幸福來敲門》給予銷售人員的激勵,《普拉達女王》給予 時尚 行業從業者的專業普及,以及《實習生》給予的初入職場新人的提攜指導。
這種針對特殊群體,激發特殊教育意義的電影更類似於一本教科書,讀之別有意義。
因境遇各有區別,每人各有所需,故結合自身,主推一部近些年觀看不下五次的電影。
如果你正遭遇事業滑鐵盧,痛歷創業之艱辛,我相信,此部電影一定是你心靈慰藉之良葯、再登前程之動力,獨一無二。
它就是《中國合夥人》
創業路途頗多艱辛,或失敗無比痛苦、或獨闖無比孤獨。更難在無章可依、無路可借。所以如果有一部電影,在頹廢處給予激勵,在大環境上給予介紹,在道路上給予借鑒,則必是良師益友。
成冬青、孟曉駿、王陽,他們那一代人的經歷,正是我們這一代人也即將要歷經的旅程。
思維總是會一下跳躍到,孟曉駿給成冬青寫的那封信上:「我倆算是幸運的,至少都在做著本行。」而此時電視機中宋子豪對小馬哥說:「你寫給我的信中,不是這樣說的」。
遠在美國的孟曉駿作為那一代游得最快的人,卻在美國活的如此艱辛,沉在了商海。
而彼時成冬青,遠在北京,遭遇學校開除、女友分手。
兩個兄弟,分處地球兩端,卻相似的日子煎熬,活成了一幕心酸。
你能夠看到的所有一切,都是失敗,滿目盡是苦楚。
但也正是美國失敗的經歷讓孟曉俊萌生回國之念。如果成東青不是被學校開除,他一定會安穩的窩在學校直到退休。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是一帆風順,不經幾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
所謂的創業,大多數時候都是逼出來的,每當看到此景,頓覺滿血復活,原來痛苦的、心碎的、疲憊的從不是只屬於某一人,這些所謂的痛苦、折磨不過是創業路上的一段歷程、一種風景。
成冬青和他代表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創業先驅,基本都類似的經歷了,如電影中一樣的三個階段。
偉大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以後,市場化經濟被徹底激活。無數身懷遠大抱負,又極具頭腦智慧的人,紛紛在此時選擇下海,逃離體制,北上南下!
其中大多數人都折戟在浮沉商海,只有真正的翹楚,才最終熬了出來!
當成冬青激情高昂,說出那句譽為經典的「掉在水裡不會淹死,待在水裡才會淹死」,滿堂喝彩,彼時的成冬青還沉浸在小小的傲嬌中不能自拔,警察卻恰逢時機的正好出現。
上世紀末尾的那一代創業人,具有很強的創業頭腦。但個體的發展和索取速度,要遠遠快過國家政策出台和制定的速度,於是很多人走在了政策的前面,這也是我們常常調侃的,鑽了體制的空子。
市場總會先知先覺,機遇從不會被動等待,只有具備前瞻性的目光,主動索取 探索 才是王道。
當企業越做越大的時候,多數時候都會有一種情況出現:分歧!王陽結婚的時候說:「永遠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夥做生意」。成冬青、孟曉駿、王陽,風雨共擔後,終究還是迎來分道揚鑣的一刻!
孟曉駿和成冬青的分歧,並不是來源於兄弟感情的破裂,而是在於對資本市場的理解不同。成冬青不知道孟曉駿想要什麼,同樣孟曉駿也不知道成冬青在想什麼?
成冬青從來沒有想過不上市,他也會偷偷的收集資本市場的數據,學習各大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只是他更想要的,在等一個更合適的時候。
孟曉駿如此急迫的上市,有那麼一絲私心,而這些私心卻是他從沒有主動和兄弟們開過口的。
當孟曉駿在餐館里,述說著曾經遭遇的各種冷嘲熱諷,孟曉駿說:「只有我們站在紐交所揮槌的那一刻,他們才會真正的看到你、認可你、尊重你,成冬青你是對的,我們完全沒必要上市,我是為了我自己,對不起!」
成冬青:「曉俊,吃完飯,讓我們一起去攻陷美國」。
我總是會被這段感動,這就是上一輩創業先驅的真實寫照,直接、磊落卻又滿富深情。
上一輩的創業先驅,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讓全世界見到了中國的崛起。而如今,中國的崛起,已經大勢所趨,無人可以撼動!
創業路途之上,需要三五成群的朋友,還需要抱團取暖,可以同進共退的合夥人。
一部優秀電影,給人的啟迪和教育,如同朝露,甘之若飴。
個人一直很喜歡的一部勵志電影是威爾史密斯的《當幸福來敲門》當時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有了很深的感觸,從此愛上了這部電影以及這位演員。
電影講了在美國的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男子投資了很多錢購買了許多醫療器械,和妻子很開心的看著這些醫療器械覺得賣出去了就能賺到很多的錢,但是事情並不是這樣,因為器械的價錢太昂貴,很多醫院都不願意去購買男子的產品,導致男子很長時間都沒有收益,眼看著自己的存款一天天減少,甚至連房費也快要付不起,在外打工的妻子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也離開了男子,在男子很絕望的時候突然遇到了一位股票經紀人,在這位股票經紀人的帶領下也進入到了這家股票公司開始了實習的工作,但是在實習期間並沒有工資,所以男子不得不繼續外出推銷自己的醫療器械來賺取生活費用,在一次外出推銷的時候自己的醫療設備被一位乞丐給偷走了,沒過多久因為沒有錢交房租也被房東趕了出來,無奈的男子只能帶著小兒子排隊去住教堂提供的免費床位,沒有排上隊的時候只能跟兒子睡在地鐵的廁所里,有一次在公司的樓下男子看到了偷醫療器械的乞丐,從乞丐手裡奪回了自己的器械並修好了它,也成功的把器械賣了出去,帶著兒子住進了 汽車 旅館。在股票公司里男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成功的通過了實習,成為了一名正式的股票經紀人,男子含著淚水走在大街上為自己鼓掌。
總體來說這部影片講述了一位從失敗到成功的 社會 底層百姓的艱辛過程,是一部值得看一百遍的電影。有一段經典片段是在影片結尾男子在天台對著他的兒子說「不要讓別人告訴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去捍衛它,如果你有理想就要去努力實現!」
現在眼前的不美好會讓你很沮喪,很想就此放棄,但是越在這樣的時候越不能放棄,一定要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不要輕易說放棄,也不要讓別人看不起,總有一天幸福會降臨,會為你帶來美好的生活!
《一個都不能少》 (1999.中國大陸.張藝謀)
故事主要講述一名十四歲的農村少女(魏敏芝)到一個貧窮的小學代課,由於沒有任何的教育經驗常常受挫,受到學生的欺負。
當班上一名學生因家計困難而必須放棄學業到城市中打工,這名代課老師想起她「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費盡千辛萬苦要將他找回。她沒有錢,沒有 社會 資源,卻必須在復雜的大城市中找尋一名小孩。
看點介紹:電影根據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 該片所出演的演員均非專業演員製作,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超脫》(2011.美國. 托尼·凱耶導演作品)
電影主要講述亨利·巴赫特(阿德里安·布洛迪飾)一個有著與學生進行某種 情感 交流天賦的老師(因為童年的經歷使得自己非常了解學生們的想法),但他卻選擇了漠視自己的這一能力——即使自己做了什麼 也不會使這一切(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什麼變化。
亨利幼年的沉痛回憶讓他選擇封閉自我並與人疏離(害怕和他人產生聯系會影響自己),永遠的代課生涯,是他選擇與周圍環境不產生聯系的方式,一切只為逃避與人群可能產生的任何 情感 聯系。
影片用藝術的形式呈現出出最為真實的師生關系。
看點介紹:
在這部名為《超脫》的講述一個代課教師生命故事的影片中,編劇卡爾·隆德用了三個女性和這個代課教師的 情感 關系,講述了一個關於人們發現自己、正視自己並重新回歸 社會 和自我的故事。
好的最後我想說的是
✔
✔
《超脫》描寫一個崩壞的世界,老師的個人生活壓力,學生的壓力,老師的壓力,每個人都崩潰了,每個人都在逃脫自己本該努力積極面對的世界,主角也是外公強奸母親生下來的產物,班級的女同學愛上主角,父親原來一直悔恨自己,女同學因為會錯意而選擇自殺,校長因為失戀,彌散自己,不願面對事實,老師回到家家人不理會,孩子不聽話,教導主任罵人都罵到自己哭,但是只有主角一直在陷入沉思。
直到救了一個路邊賣淫的女孩,生活的黑暗有了一絲陽光,是愛是恨,我們最終會懷抱和原諒
推薦幾部印度的教育電影,這幾部給我的觸動很大!
1.《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治癒系的電影,看完之後給自己深深的上了一課。對生活又充滿了動力和希望
2.《起跑線》很現實的一部電影,反應了孩子上學的問題,這是我們很多家庭直面的問題。
3.《摔跤吧爸爸》相信很多人看過,印度神劇!
只推薦經典的六部:
《放牛班的春天》、《浪潮》、《沉默的教室》、《請叫我第一名》、《死亡詩社》、《心靈捕手》。
很少看電影,但是看過的都是經典的。力薦!!
《摔跤吧爸爸》
《了不起的菲麗西》
《奇跡男孩》
強烈推薦一部《放牛班的春天》
寶葫蘆,窮爸爸富爸爸,長江七號,貧民窟的百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