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日甲午戰爭的影視作品
類型 名稱 拍攝國家 上映時間 電影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 中國 2012年 甲午風雲 中國 1962年 天皇·皇後與日清戰爭 日本 1958年 電視劇 北洋水師 中國 1992年 走向共和 中國 2003年 台灣1895 中國 2008年 坂上之雲(第一部) 日本 2009年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 中國 2013年 紀錄片甲午真相中國2014年
Ⅱ 有關於中日甲午戰爭的黃海大戰的電影都有那些 給個全點的回答 謝謝
甲午風雲
劇情介紹
版本一
《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與歷史不符),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版本二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搖搖欲墜,日本帝國主義蓄謀侵華,於1894年在中國領海挑釁生事。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百姓無辜遭難。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與日寇開戰。但李鴻章借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們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的主戰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擊沉。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出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戰事愈發激烈,但我方彈葯卻已用光,作戰形勢非常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遭遇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
5.影片評價
影片真實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場面浩大、氣勢宏偉,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氣勢磅礴的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歷史悲劇,塑造成傑出的藝術經典。影片曾於1983年在葡萄牙獲得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獲評委獎。
影片中作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鄧世昌主動請纓、英勇善戰、氣壯山河的英雄業績是影片表現的重點。人們可以從他對投降分子憤怒斥責、請戰和閱兵時的慷慨陳詞、遭貶後借《十面埋伏》抒發內心的深沉悲憤,到撞沉敵艦以死報國等一系列行為動作,深切感受到這一形象的巨大思想和藝術價值。
優秀話劇演員李默然相當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鄧世昌,他那敦厚偉岸的外形,剛毅深沉的氣質,以及純熟而富於激情的演技,使這個歷史上傑出的愛國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聳立在銀幕上。尤其是鄧世昌遭到貶斥後彈撥琵琶曲"十面埋伏"抒發胸臆的深沉悲憤,回腸盪氣!李默然以其剛毅深沉而又富於激情的表演,使這位愛國志士的形象成為銀幕藝術經典。片中致遠號炮手王國成以及投降派李鴻章、方伯謙等形象,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片在處理這一歷史題材時,追求凝煉、明快、濃烈、深沉的藝術風格,使之充溢著令人感奮的浩然正氣與悲壯力量。
Ⅲ 關於甲午海戰電影
※ 電影名稱: 甲午風雲
※ 英文名稱: Jia wu feng yun
※ 地 區: 中國
※ 片 長: 95分鍾
※ 出品年份: 1962
※ 影片類別: 戰爭/
※ 導 演: 林農(Nong Lin)
※ 主要演員: Wenbing Zhou(Wenbing Zhou)
Qiuying Wang(Qiuying Wang)
龐學勤(Xueqing Pang)
李默然(Muran Li)
※ 影片簡介:
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鴻章,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致使北洋艦隊出師失利,旗艦被日擊沉。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該片以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為主線,將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予以淋漓盡致地表現。
作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鄧世昌主動請纓、英勇善戰、氣壯山河的英雄業績是影片表現的重點。人們可以從他對投降分子憤怒斥責、請戰和閱兵時的慷慨陳詞、遭貶後借《十面埋伏》抒發內心的深沉悲憤,到撞沉敵艦以死報國等一系列行為動作,深切感受到這一形象的巨大思想和藝術價值。
李默然以其剛毅深沉而又富於激情的表演,使這位愛國志士的形象進入我國銀幕藝術典型的行列。片中王國成及投降派李鴻章、方伯謙等形象,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該片在處理這一歷史題材時,追求凝煉、明快、濃烈、深沉的藝術風格,使之充溢著令人感奮的浩然正氣與悲壯力量。
Ⅳ 有關清朝時的電影,,戰爭的
大清炮隊
甲午風雲
神鞭
投名狀
鴉片戰爭
歸國英雄傳
火燒圓明園
Ⅳ 請推薦甲午戰爭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
電影《甲午風雲》
電視劇《北洋水師》
Ⅵ 甲午大海戰
1.《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陸毅、夏雨、楊立新、孫海英、龔潔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
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從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講述了甲午年間我們的先輩抗擊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跡。[1] 該電影於2012年7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並獲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
2.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戰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Ⅶ 鍙嶆槧鐢插崍鎴樹簤鐨勭數褰辨湁鍝浜
鍙嶆槧鐢插崍鎴樹簤鐨勭數褰辨湁銆婄敳鍗堥庝簯銆嬪拰銆婁竴鍏涔濆洓路鐢插崍澶ф搗鎴樸嬨
銆婄敳鍗堥庝簯銆嬫槸闀挎槬鐢靛獎鍒剁墖鍘備簬1962騫存媿鎽勭殑鍘嗗彶鎴樹簤鐢靛獎錛岀敱鏋楀啘鎵у礆紝鏉庨粯鐒躲佹鄲鍏嬨佺帇縐嬮栥佸簽瀛﹀嫟絳変漢涓繪紨銆傚獎鐗囦粠涓昏掗倱涓栨槍鐨勭ュ勾璁茶搗錛岀潃閲嶆弿鍐欎簡浠栦綔涓虹埍鍥芥搗鍐涘皢棰嗭紝鐜囬嗏滆嚧榪溾濊埌瀹樺叺鑻卞媷鎶楀嚮鏃ユ湰嫻峰啗渚電暐鑰呯殑鑻遍泟涓氱嘩鍜岀埍鍥芥儏鎿嶏紝浠庝竴瀹氱▼搴︿笂鍙嶆槧浜嗙敳鍗堟垬浜夌殑澶辮觸鏄娓呮斂搴滅殑鑵愯觸鏃犺兘鎵鑷淬
銆婁竴鍏涔濆洓路鐢插崍澶ф搗鎴樸嬫槸鐢卞啹灝忓畞鎵у礆紝闄嗘瘏銆佸忛洦銆佹潹絝嬫柊銆佸瓩嫻瘋嫳絳変漢涓繪紨鐨勫巻鍙查樻潗鐢靛獎銆傝ョ墖璁茶堪浜嗙敳鍗堝勾闂翠腑鏃ユ搗鍐涗富鍔涘湪榛勬搗澶т笢娌熸搗鍩熸縺鎴樼殑鍙插疄錛屽睍鐜頒簡鐢插崍嫻鋒垬榪欎竴鍘嗗彶浜嬩歡瀵逛腑鍥戒箖鑷寵繙涓滃湴鍖鴻繎浠e巻鍙插彂灞曠殑娣辮繙褰卞搷銆
榪欎袱閮ㄧ數褰遍兘浠ョ敳鍗堟垬浜変負鑳屾櫙錛岄氳繃涓嶅悓鐨勮掑害鍜屽彊浜嬫墜娉曪紝灞曠幇浜嗚繖鍦烘垬浜夌殑嬋鐑堝拰鎮插.錛屽悓鏃朵篃鎻紺轟簡鎴樹簤鑳屽悗鐨勬繁灞傛″師鍥犲拰鍘嗗彶鑳屾櫙銆傚畠浠涓嶄粎璁╄備紬浜嗚В浜嗚繖孌靛巻鍙詫紝鏇磋╀漢浠娣卞埢鍙嶆濅簡鎴樹簤瀵瑰浗瀹跺拰姘戞棌鐨勫獎鍝嶏紝浠ュ強鍜屽鉤鐨勫彲璐靛拰鐝嶈吹銆
Ⅷ 有什麼有關中日甲午戰爭的電影
電影貌似只有《甲午風雲》電視劇就有《北洋水師》,另外《走向共和》中也有對甲午戰爭比較中肯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