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一個電影 是把一群犯人放在一座島上 給一點物資 然後讓它們自相殘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片名:《死囚大逃殺》
《死囚大逃殺》是由斯科特·維普執導的動作片,維尼·瓊斯、史蒂夫·奧斯汀等參加演出,講述了傑克·康拉德(史蒂夫·奧斯汀飾)和其他九個死刑犯在荒島廝殺的故事。
劇情簡介——
傑克·康拉德是一名死刑犯,正在美國中部的一個監獄中等待著最後時刻的他,被腐敗的獄方賣給有錢的電視製作人,被迫參加一個非法的生死游戲真人秀。Jack被帶到了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孤島上,他發現這場游戲的參賽者除了自己還有其他九個人,都是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死囚。
他們彼此必須竭盡全力展開生死搏鬥,搶物資,因為只有最後生存下來的人才有機會重獲自由。想逃走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通過網路向數百萬觀眾直播。康拉德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贏得生存和自由的唯一機會。
(1)有個什麼電影叫什麼名字叫什麼意思啊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傑克·康拉德
38歲,出生地在拉伯克市,德州,美國,因在薩爾瓦多炸掉了一座大樓,並殺死三個人,而被宣判死罪。
2、尤恩·邁克斯塔利
41歲,出生地在曼徹斯特,英格蘭,是英國特種兵。被非洲軍事法庭以強奸、動用私刑、謀殺判處死刑。
3、羅莎·帕切克
30歲,出身在韋拉克魯斯,墨西哥在與帕克結成同盟之前,羅莎曾因為盜竊而被起訴坐牢。
4、亞桑特瓦·埃迪猿
26歲,出身在田馬,迦納,曾犯下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因罪案,有吸毒史。當她去摩洛哥旅行的迅時候,飽受折磨。她涉嫌夥同他人一起殘酷地殺死了那些欺負過她的人,但她卻是惟一一個被捕並判處亥死刑的人。
『貳』 請教電影名字
就是----《少數派報告》!
中文名稱:少數派報告
英文名稱:Minority Report
別名:未來報告/關鍵報告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2002年
電影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電影演員: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卡梅倫·迪亞茲 Cameron Diaz
卡梅隆·克羅威 Cameron Crowe
皮特·施特曼 Peter Stormare
馬克斯·馮·賽多 Max von Sydow
Blake Bashoff
傑西卡·坎普莎 Jessica Capshaw
斯蒂夫·哈里斯 Steve Harris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導 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 演: 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卡梅倫·迪亞茲 Cameron Diaz 卡梅隆·克羅威 Cameron Crowe 皮特·施特曼 Peter Stormare 馬克斯·馮·賽多 Max von Sydow Blake Bashoff 傑西卡·坎普莎 Jessica Capshaw 斯蒂夫·哈里斯 Steve Harris
上 映: 2002年06月17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瑞典語
評 分: 7.7/10( 58573票 )
顏 色: 彩色
時 長: 145 分鍾
類 型: 犯罪 劇情 科幻 驚秫 動作
分 級: 瑞典:15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德國:12 澳大利亞:M 法國:U 美國:PG-13 瑞士:12 英國:12
劇情簡介:
在2054年的華盛頓,人類的司法審判制度已經「進化」到了在犯罪發生之前已能預知犯罪並逮捕將要犯罪的罪犯的地步!這種「預知犯罪」的能力得益於一種「心理科技」的發展,比如電腦具備了顯示人類最隱秘的思想的能力。一位華盛頓特區的警官讓-安德頓一直以這種心理科技為法律武器逮捕犯人,從未質疑過這種制度,但有一天他突然被當成「將要犯罪」的犯人被通緝!獵手突然變成獵物,安德頓惟有一邊逃亡一邊尋找自己無罪的證據……
在喬恩亡命奔逃的過程中,他知得政府用來預測感知犯罪意向的是三台具有人腦智能思維方式的超級電腦「法官」,一個人的罪名最終是否成立,其決定權不再是落在人數眾多的陪審團手中,而僅僅是由這三位「法官」來判斷被告的生死。當其中的兩位「法官」認定罪名成立,而另一位「法官」卻持相反分歧意見時,如果最後這位「法官」(也就是「Minority」——少數派)的判斷才是正確的,那麼這名「法官」的意見就被稱為「少數派報告」。
對喬恩罪名的宣判,三位「法官」就出現了分歧,其中一位認定他是無罪的,那麼在眾多精乾探員的追逐下早已精疲力竭的喬恩,到底能否利用這份「少數派報告」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呢?
影評:
五十年後無懸案
《少數派報告》是一部不會侮辱諸位智商的驚險片,其精彩程度堪與《黑客帝國》媲美。跟《黑客帝國》一樣,它具有優秀科幻片發人深思的特徵,同時,它也是一部令人目不暇接的動作片,不停地刺激你的視聽器官。因此,觀看此片,請帶上眼睛和耳朵,還有腦袋。
2054年的華盛頓特區。科技的高度發達已經能使人預測暴力犯罪,從而防止它的發生。但是,6年沒出過謀殺案的美國首都即將發生命案,而做案者正是打擊預謀犯罪這個特殊部門的負責人約翰·安德頓。約翰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去殺一個素昧平生的人,他感覺遭人陷害,於是他需要一邊逃亡,一邊找出真相。
那三個居住在水裡、能預告未來犯罪事件的「特異功能」女子會不會出錯?約翰到底36小時後會不會殺人?他那6年前被人綁架的兒子究竟是死是活?想置他於死地的人是誰?有何動機?這些問題都必須留待大家觀看影片時去尋找答案,在此我們不能破壞影片的懸念和大家的興致。
「古老」的故事、及時的寓意
影片的故事框架來自瘋狂作家菲利普·K·迪克1956年出版的一個短篇,其寓意簡直像是為911後的美國人度身定作的,即「為了人身安全,你願意放棄多少個人的自由和隱私?」在當今世界,為了乘坐飛機,我們可以接受搜身等檢查;但乘坐地鐵你願不願意接受身份核實?影片假設,50年後的華盛頓特區市民願意接受無時無刻的身份檢查,當然不是由活人來搜身,而是藉助科技手段。
該片最令人難忘的一場戲,是一群電子「老鼠」串入一棟破舊公寓,挨家挨戶核實每個人的身份。主角躲在浴缸的水裡,屏住呼吸;不幸,一個氣泡從他鼻孔里冒出,一隻即將離去的「老鼠」覺察到動靜,便回頭凝神聆聽……在此之前,影片有一個「環顧」電子老鼠進入每家每戶的「半圓周」鏡頭,其技巧之高超令人想起大師奧遜·威爾斯在《A Touch Of Evil》中的開場鏡頭。
影片提出的另一個嚴肅命題:當你能預知即將發生什麼事情時,你的行為是否會改變「命中註定」的結局?《時間機器》中對此的詮釋是「沒有影響」,時辰到了,該死還得死;《少數派報告》似乎持相反意見:由於警方的「先見之明」,尚未發生的命案才得以阻止。但是,這個立論反過來用到約翰身上,你可以推論出「預知導致犯罪」的結論——如果他什麼都不知道,過著正常的日子,他怎麼會在「規定」時間遭遇那個即將死於他手的人?說到底,人生之路是命中註定還是自由意志起作用?是人控制著命運,還是命運擺布著人?恕我此處不再深入討論這個議題,否則看電影會變成啃尼采、叔本華。
另一個牽涉到法律的問題也很重要:如果「兇手」尚未犯罪,甚至還沒有想到要去犯罪,那麼,他豈不是無辜者?按照現行的美國法律,有犯罪動機或犯罪思想都不能算犯罪,只有付諸行動時才跨越合法和非法的界線。
Style:工匠和藝術家的分水嶺
如果《少數派報告》是一部純粹的動作片,它的成就不亞於《法櫃奇兵》或《亡命天涯》。幾場追殺戲設計得很有節奏感,而且不乏新意,即便是「炒冷飯」,如空中追車那場,在《第五元素》和《星戰前傳II》中均露過臉,但斯氏的處理更具想像力,同時更自然。顯然,斯皮爾伯格拍攝本片得到了繆斯女神的眷顧,而一位影人有沒有創作靈感,我們即使無法說出所以然,但完全可以意會。主角的幾場逃亡戲雖然刺激,但筆者最喜歡的卻是「女巫」幫助他在商場躲避追兵的那場戲,細節之巧妙令人叫絕。
我把那個有特異功能的pre-cog稱作「女巫」,因為她使我想起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開場的那三個女巫,她們也能准確地預測主人公的未來命運。跟別的斯氏作品一樣,該片有許多向前輩致敬、出處可尋的戲劇元素,但這跟抄襲有本質的區別。《少數派報告》的新意並不表現在某個場景匠心獨具,而是它對新舊元素的融合。比如,開發人類的預知潛能似乎是新發明,但三個pre-cogs女郎躺在水底的樣子又很原始;放映未來形象的設備很先進,但顯示結果的機器卻像是產自19世紀,而那個刻著未來罪犯姓名的裝置左看右看都像是撞球。男主角春風得意時,他查看全息電腦如同指揮交響樂,而背景上配的正是古典音樂;而他逃亡過程中,音樂更多是極富現代色彩的約翰·威廉斯之作(電子老鼠那段堪稱經典)。
這種未來和過去的撞擊集中體現在影片的黑色風格上。所謂「黑色」,是指好萊塢三四十年代的黑色警匪片,即「film noir」,不同於常說的「黑色幽默」。這種風格在人物塑造、場景描繪,尤其是燈光和構圖方面有一種神秘感,比如本片的攝影偏冷色,而且畫面的顆粒感很強,跟言情片中鮮艷和細膩的效果截然相反。斯皮爾伯格對黑色片心儀已久,但他的電影世界一向太光明,即便是《辛德勒的名單》仍有一股正氣,但最近兩部科幻片卻明顯把他推向「黑暗」的一面。電影界稱作的「黑暗」(dark),絕沒有貶義,而往往是指題材凝重、風格壓抑、具悲觀思想、有厚實的文化積淀。
《少數派報告》的每一個環節都讓人擊節贊嘆,演員的表演也不例外。斯氏的選角可謂十全十美,每個小角色都發光發熱,柯林·法瑞爾大有搶布拉德·彼特飯碗之勢,而靚湯更是找到了一個全面開花的機會。當然,他不會捧回小金人,但這個角色的確使他的魅力和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少數派報告》絕對是暑期片的佼佼者,但筆者並不認為它可以躋身斯氏三大傑作之列。它能開啟腦筋,但卻沒有洗滌靈魂,也許這是黑色片或動作片無法承載的功能。
高人指點,技術「領先」
《少數派報告》的技術含量非常高,對科幻或科技感興趣的觀眾對裡面的場景細節可以反復咀嚼,若仍覺不夠盡心的話,可以上網跟別的科幻迷繼續商討。
影片在這方面所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績超過了1982年的《銀翼殺手》(改編自同一個原作者的另一篇小說),原因是斯皮爾伯格請來了當今頂尖的未來學家,其中包括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把他們召在一起「腦力激盪」,戲稱「智囊團高峰會」。他們的「藍圖」在美工和導演的指導下,創造出一個依稀可辨、但開啟眼界的未來世界。
舉例如下:第一,未來的電腦界面如同全息攝影,使用者像指揮音樂那樣在空氣中「指手畫腳」,各種信息便呈現在眼前;第二,瞳孔將是識別每個人的「身份證」,不管是進入公共場所還是上班都少不了它;第三,廣告徹底實現了個性化,你所到之處,專門針對你的廣告就作為虛擬現實出現在眼前,它了解你的消費習慣和個人品味;第四,報紙雜志就像現在的網站,內容不斷滾動更新;第五,汽車要比現在的小,而且能利用磁浮原理上下行駛;第六,植物能像寵物一樣逗主人玩;第七,警察用的報話機將演變為比眼鏡稍遠一點、能放映實時畫面的透明薄片;第八,可以助你飛翔的肩背式助飛器猶如現在的滑板……
電影及小說版本分析
警告:如果您不打算預先知道《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電影或小說版本的情節走向及結局安排,請勿閱讀本文。
是的。以上警語並不光只是網上討論群組在公開游戲攻略或者讀書心得時一種禮貌性的知會,而是針對菲利浦·迪克(Philip K. Dick)原著、斯皮爾伯格改編的故事《少數派報告》所討論的重點之一產生的心得。有趣的是,這個心得同我長久以來對於預知一事所可能產生的矛盾疑惑不謀而合。
這個疑惑是:如果預知了未來因而改變它,我如何還能宣稱已然預知未來?
舉例來說,我倘若經過某種方式,得知在待會兒我出門為了肚子打算的時候,會在經過街邊的檔口被一架史坦威平台鋼琴自五樓掉下來砸成肉泥,於是決定今天晚上就自個兒煮碗泡麵順便在里頭打兩個蛋解決一餐——雖然略嫌寒酸,但不會遇上從天而降的平台鋼琴。因為我知道出門會有意外,所以我不出門;因為我不出門,所以意外沒有發生。但,如果這個意外沒有發生,我如何預測得到?
《少數派報告》故事的主乾,其實就源於這么一個矛盾情境。
姑且不論斯皮爾伯格在人物設定上對於菲利浦·迪克原著小說所做的更動,《少數派報告》的小說及電影版本,說的都是在近未來的社會里,有個預防犯罪的機構。這個機構利用了三個具有預知能力、但心智發展有點問題的異人為基礎,依他們所預知的內容得知某人在某時於某地將犯下刑案,於是就能夠提前將此人逮捕,防止刑案真正發生。因尚未犯下的罪行逮捕公民此事是否合理暫且不論,城市裡趨近於零的犯罪率其實已然替這套系統提供了最佳的背書。這個原因也許是:因為一般公民並不會知道未來如何,所以這些預言異人的預卜結果都是正確的,就如同我並不知道頭項上會掉下一台平台鋼琴所以還是出門吃飯結果發生意外一樣;但如果這些未來式的罪犯知道了自己將會犯罪,那麼,他們還會決定犯案嗎?
故事裡的主角就面對了這么一個狀況。
預防犯罪機構的核心份子,就發現自己將會在若乾天之後,殺害一個同自己素未謀面的人。審判者在剎那之間成為受審人,於是我們有機會同主角開始檢視整個所謂「完美的預防犯罪系統」,看看這個系統是否真的如此值得信賴?三份預言報告是否總是明白地指出同一件發生在未來的刑案?三個預視未來的先知異人是否總是做著相同的噩夢?
倘若不是,那我們該如何看待預言報告里的相對少數?
在電影和小說中,三份預視報告中都有一份提及,主角不會殺人;這份少數報告,究竟有沒有它存在的價值?三份預言報里的多數,當真就代表了肯定發生的現實;而代表少數的那份報告,就一定是錯誤的預視結果?關於這個問題,斯皮爾伯格與菲利浦·迪克採取了完全不同敘事焦點,於是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
先來瞧瞧斯皮爾伯格的電影版本。
少數報告是三個預知者中最重要的、居領導地位的那人所預見的未來。於是主角設法劫走了這個預知者,希望利用她提出這份少數報告來為自己翻案。斯皮爾伯格在故事裡摻入大量與親情有關的元素:主角之所以全心投入預防犯罪的工作,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數年之前被綁架失蹤,至今下落不明;預視者之所以獲得預知能力,是因其上一代的葯癮所致,而關鍵預知者一再重覆的噩夢,則與自己母親被弒的案件有關。這些親情元素在劇中糾葛成一團,最後在結局揭曉之後,斯皮爾伯格進一步否定了這樣的系統,甚至替三個預知者安排了幸福平靜的生活模式。
再看看迪克的小說情節。
三份報告雖然有兩份的結果相同,但事實上每一份都是少數報告——結果相同並不代表過程相同,如果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的話,這三份報告其實都是不一樣的。迪克的焦點集中在我們之前提及的矛盾:如果主角知道了自己未來的罪行,是否還會照著預言犯案?第一份報告里的主角將會殺人,而第二份預言報告將主角得知第一份報告結果一事納入考慮,於是得出了主角打算不照第一份報告的結果行事、將不會犯案的決定。在這兩份報告之後,故事的主角已經在種種情節之中得知了被害者的身份等等原來所不明白的資訊,於是最後做出殺人的決定。也就是說,最初及最末的兩份報告雖然結果相同,但通往這個結局時點的過程卻不一樣。迪克雖然提及了政治權力的傾軋、中年危機及夫妻感情的猜忌,但並未花費太多力氣在這些問題的描寫上頭;他甚至不質疑這個系統,只是聚焦在這個矛盾的特例上頭。
大體來說,我個人喜歡原著多過電影。
當然,這只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優劣標准。在斯皮爾伯格的手裡,菲利浦·迪克慣寫的臟亂、擁塞、混亂型式近未來,自然不可能呈現如同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那種潮濕沉悶場景,或者保羅·范赫文的《全面回憶》(Total Recall)里那種工業單調都市,是故,這不但不是我在意的重點,事實上我還得承認,斯皮爾伯格使用偏藍灰色清冷色調還蠻對我脾胃的。而他一向被批評的太過商業手法或者太過濫情表現,我都覺得無所謂,甚至連最後童話般的結局場面,我也能勉強忍受。那麼,我為啥非得認為原著比較好不可?
其實仔細想想,主因大約是我覺得他沒有把題目「Minority Report」處理好。
讀讀迪克的小說就會發現,在並不算長的故事走到結局時,迪克回到了「預知報告里的少數」以及「預知未來是否會影響當事人的判斷」這兩個主題頭來。預知未來是否會影響當事人的判斷?答案是肯定的;於是這個變數再度回頭影響預知報告,三份預知報告其實各自加入了不同的參考值,每一份都是題目所謂的「少數報告」。而在電影劇情推衍的進程之中,斯皮爾伯格以「少數報告其實出自最關鍵者之口」的方式處理原來迪克故事的情節,再讓預防犯罪系統的准確度一次比一次松動,最後否定整個系統——如此動作雖大,卻讓我有點無法滿足。
因為我老會想到一些缺漏。
比如說:為什麼明明知道有某個預知者最關鍵,但卻輕易地舍棄其報告?如果預知者的能力有高有低,那麼也許他們提出來的預言份量就各有輕重,遇到三份預知報告內容不同時,是否簡單地取其大者即可?雖然概數原則如此,但這事兒可同某人是否得在牢里過下半輩子有關,如何能夠輕率為之?雖然用了別人的骨架再加進自己擅長的部份,但在經營自身專長情節之餘,似乎反而沒把原來的故事講得完全。簡而言之,我覺得斯皮爾伯格的故事結構有缺陷,收尾也沒給一個完整的交代。
但話說回來,電影或者小說創作,是否一定要替人性啦、宿命啦、社會結構等等提出最佳的定義?
我相信,用太大的帽子扣在創作品頭上,都可能是不公平的;創作者對自己的作品負責最要緊——亦即,我的滿足與否,其實在於故事是否被完整的說出來。在《少數派報告》的小說里,迪克不提系統是否正確,只提出會產生矛盾的特例,這種作法似乎比較謹慎負責;而斯皮爾伯格一舉推翻了整個系統,我們不知道這系統之前到底有過多少誤判的可能?是否有可能在特例之外,這個系統真如影片剛開始時宣稱的那麼完美?把系統否定了之後,原來的那些罪犯如何處理?這些疑問讓我在步出電影院的時候,不得不替這個故事可惜了起來,覺得銀幕里的那個世界似乎在我爽完了就走之後還留下太多爛帳沒有處理。
是的。這是商業電影似乎很難逃脫的命運。
但我相信,不要給不負責任的結果,故事還是能夠找到一個結局能夠符合商業電影的市場考量層面、甚至令更多人滿意的。
對美國人權狀況的憤怒控訴
《少數派報告》的導演是斯皮爾伯克,這個資本主義的掘墓人,早在《侏羅紀公園》里就用形象的圖景,揭露了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社會是如何養癰遺患的,那個黑暗的毫無人道的社會,出於種種卑鄙的動機,人為地製造了毀滅人類社會的超級恐龍,造成極大的社會危害,這一形象的電影喻言,深刻地喻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縱容、滋生的毒瘤最終是如何讓它們自己嘗到難以下咽的苦果的。我們完全可以把電影中那些變態的食人恐龍看成是本拉丹、伊拉克等如今與美國為敵的美國國家公敵的化身與象徵。想當年,正是美國反動政府用大把大把的美鈔扶植了薩達姆和本拉丹,當這些勢力像恐龍一樣長大成人、可以自主地進行自己選擇的時候,他們就變成了《侏羅紀公園》中向美國人張開血盆大口的恐龍。斯皮爾伯克這個偉大的正直的藝術家,就是這樣毫不留情地拿起電影藝術的武器,天才地早在九一一發生之前,就深刻地揭露了美國政府才是世界動盪與恐怖活動 真正的始作俑者,向美國的反動政府投下了比九一一更加具有殺傷力的炸彈。
在《少數派報告》中,斯皮爾伯克繼續用他的無產階級的革命思想,向腐朽沒落的美國社會投出了矛槍和利箭。
在這里,它把擲投的重點放在美國的虛偽的人權制度上面。
當美國政府總是把別國的人權狀況作為乾涉他國內政的借口的時候,斯皮爾伯克以後院起火的革命者大無畏精神,揭開美國的虛偽的人權的假面,用聲情並茂的故事、博大精深的風格、精彩絕綸的畫面,淋漓地表現出美國人是如何大言不慚地踐踏人權的。
影片中的畫面令人毛骨聳然,觸目驚心,慘不忍睹,無數愛好和平和正義的人們,一定會對美國聯邦政府如此地肆虐地侵犯人權表示由衷的憤慨和抗議,當然,正是通過激發一切有良知的世界人民的正常情感的洶涌,達到了對美國政府最嚴正的輕蔑和仇恨。
看看吧,影片中幻想的未來的美國政府是多麼的殘忍啊,為了那個所謂的預知犯罪系統,居然讓三個妙齡少女做美國政權機器的犧牲品。
看看影片中交待的那種用人體製作成的「犯罪前逮捕系統」的方法吧,「首先為她們(就是那些無辜的少女們)腦內植入犯罪圖像的晶片,稱之為女性感覺晶片,它們就像原始數據,快速瀏覽圖片並儲存,等她們腦細胞組織發育完全,晶片就會與之完全融為一體,接收並處理信息,她們不會感覺到任何痛苦,但我們必須保持恆溫,要不就會沉睡不醒。」
一幅多麼慘不忍睹的畫面啊。我們以前在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時製作的馬魯它中領教過法西斯的對人倫的磨滅、對人性的摧殘,今天我們終於從斯皮爾伯克的電影中,看到美國政府也是這樣的一類貨色,雖然他們口頭上高喊著人權與人道,但是這些美好的字眼,總是伴隨著精製導彈,在前面向他們看不順眼的其它國家鳴鑼開道。世界人民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一旦聽到美國人對別人指手劃腳關於人權、民主與自由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死神的翅膀就要隨著這些美麗的字眼接踵而至了。
斯皮爾伯格通過《少數派報告》無情地揭開了美國人嘴上說一套、背後里又是另一套的虛偽嘴臉。影片中的美國政府居然拿天真善良活潑可愛的美麗少女做試驗品,把她們製作成木乃伊般的僵屍,浸泡在液體中,生不像生,死不象死,而且在她們頭腦中埋下晶片,把她們作為一個零部件,製作出實現白色恐怖的所謂「犯罪預知」系統。
沒有比影片中的三個年輕貌美的少女浸泡在恆溫的液體中更能鏡像般地反映出美國政府的殘忍本質了。這一經典的畫面將永遠載入電影史的最光輝的一頁中。同時,這一經典畫面將使我們聯想到美國多年來用活人進行放射性試驗的丑聞,聯想到美國向海灣戰爭的老兵隱瞞受輻射的真相,致使無數的美國大兵命喪黃泉的悲慘命運,聯想到把無數的持不同政見者關進精神病院為他們進行神經切斷手術,這樣的社會,人的權利有什麼保障?三個少女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被泡在水裡,她們的夢境居然被榨取來服務於國家機器,這是一種多麼不可容忍的慘無人道的社會。
斯皮爾伯格就是通過如此血淋淋的事實深刻地揭露著美國社會的反人權的本質。
那些無辜的少女們的夢境用來做什麼呢?原來就是用來製造白色恐怖。
影片中的那些無辜少女們在昏睡狀態下的一句囈語,就可能成為確定誰犯罪的證明,在這里,犯罪不是後天隨機發展的,而是先驗的宿命的。在美國的國家機器眼裡,誰有罪是天生就確定好了的,這種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流氓兒混蛋的非此即彼的思維,其實正是美國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
你看吧,自從出現了一個九一一,所有的阿拉伯人都被先驗地確定為疑犯,美國的阿拉伯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歧視;再看吧,李文和就是因為長了一張黃色人的臉,所以就先天地被確定為里通中國,關進監獄,受盡行刑逼供之苦。在美國的社會里,只有看你不順眼,馬上就把你確定為一個犯罪嫌疑人,至於理由嘛,當然是想當然了,就像那個預知犯罪系統一樣,美國的政府本身就是一個預知犯罪系統,只要他認定誰有罪,不管有沒有證據,他就把罪行的帽子扣在你的頭上,像九一一事件,到現在也沒有提出確鑿的證據由本拉丹主謀,但才不讓你有所爭辯呢,立即讓你遭受滅頂之災。
斯皮爾伯格在《少數派報告》里尖銳地指出這種想當然的犯罪認定,實際上就是一種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走一個的一種變形。因為,在這種認定中還存在著一種意外的可能,就是「少數派報告」的存在,也就是說,這種系統的最終確認信息並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放之五湖四海而皆準的。但蠻橫的美國政府才不會聽別人的解釋呢,影片中啼笑皆非的是,那個原來是白色恐怖中的一個執行者的約翰突然成了他所供職的國家機器的犧牲品,他總是指責別人是犯罪嫌疑人,沒有想到白色恐怖的國家雙刃劍反過來也要傷著他這個幫凶了,居然指證他要在「46小時內殺死一個他從不認識的男人。」。立刻,他受到了國家政權的追捕,於是他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認識到這個國家機器的反動本質,轉而憑借自己的力量,向這個腐朽的社會發出受害者最強烈的吶喊。
經過一番逃亡,他終於乾掉了那個美國國家機器象徵的幕後主謀,洗清了不白之冤,通過奮斗重新找回了自己應有的人權。
這一部分斯皮爾伯格用傳統的好萊塢風格進行了反映,只是一點不驚心動魄,也沒有顯出什麼節奏來,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斯皮爾伯格很有揭露的沖動,但沒有找到很好的吸引人視線的技巧與方式,他的節奏緩慢的老毛病再度發作,影響了對主題的進一步深入揭示。這是由於他的思想認識沒有得到徹底改造、對那個社會還抱有幻想而造成 的令人遺憾的地方。
盡管如此,我們仍應感謝斯皮爾伯格以戰斗在敵人心臟中的勇氣與精神,從堡壘內部揭穿了美國的人權神話,體現了一個熱愛和平的大導演的博大胸懷和國際主義的戰斗精神。謝謝老斯。
『叄』 電影《一一》的名字是什麼意思
該片的英文名中文片名是《A one and a Two》,而中文名直接書寫兩個「一」字則會變成「二」字,形成不同的意思。
劇情簡介
在台北市住著一戶中等階層的家庭:丈夫簡南俊,妻子敏敏,大女兒婷婷和年僅8歲的小兒子楊楊,他們和敏敏的母親共同生活著。
在敏敏的兄弟阿迪的婚禮中發生了一系列的麻煩事,先是阿迪的舊情人雲雲在阿迪與小燕的婚禮上大吵大鬧,而後在電梯口,簡南俊與自己30年前的舊情人謝里相遇,接著因為婷婷忘記倒掉陽台上的垃圾,婆婆下樓倒垃圾導致中風而陷入了昏迷狀態,婷婷一直很內疚,認為婆婆的病和自己有關。
而在這一系列的打擊之下,敏敏的精神幾乎崩潰,她開始整天燒香拜佛。醫生告誡家人需要每天輪流跟婆婆講話,以幫助其康復。
這樣的對話,類似於自言自語,每個人都在這樣面對自己時,有很多的感觸,敏敏發現自己每天告訴婆婆的事情都一樣,因為她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事情,最後不得不請護士念報紙來解脫尷尬困境,為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敏敏上山入宿寺廟了。
新搬來的鄰居麗麗和她的男友吵架了,兩人分手後,麗麗的男友胖子開始主動和婷婷約會。這一段三角戀的背後發展為一起兇殺,這一切都讓婷婷覺得悲傷。
兒子洋洋受父親的影響愛上了照相機,他覺得人只能看到一半兒的事情——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後面,於是他開始拍攝人的背面,用兒童單純而奇特的視角拍攝周圍的生活。
胖子殺死了和麗麗母親和麗麗都有不正當男女關系的麗麗的英文老師。 簡南俊借著去日本出差的機會和舊情人謝里重敘舊情,兩人雖然彼此知道自己是對方的真愛,卻無法從頭再來。
不久婆婆去世了,敏敏下山回家。生活一如既往。 在婆婆的葬禮上,楊楊念了一段自己寫的話送給婆婆:「婆婆,我好想你,我覺得我也老了。」
(3)有個什麼電影叫什麼名字叫什麼意思啊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簡洋洋
有一個知識豐富的爸比,一個神經質的媽媽,一個溫柔的姐姐,一個總叫他「聽話」的婆婆。洋洋總是被女生欺負,他不喜歡學校的「小老婆」。有一天,他聽見隔壁的人在吵架。第二天,在電梯口遇見了那個阿姨,他想轉過去看她。爸爸說:「洋洋,不能這么看人家。這樣很不禮貌,人家會生氣的。」
他說:「可是我想知道她在難過什麼。我從後面看不到啊。」洋洋跟爸爸說:「爸比,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麼知道你在看什麼呢?」於是爸爸就教他拍照。
每天都給周圍的人拍背影,因為他們看不到,他就拍給他們看。洋洋用他的眼睛,把看到的世界講給大人們聽,他們聽不懂,他們不相信,於是就拍下來。後來,洋洋發現「小老婆」也並不是很壞,婆婆死了,洋洋跟他說對不起。
婷婷
有一個很疼她的爸爸,一個老被女生欺負的弟弟,一個有氣質的婆婆。婷婷跟隔壁家的莉莉是朋友,她喜歡她的男朋友胖子。這些她都不敢跟別人說,可是堵在心裡很難受,於是她就跟婆婆說。婷婷不明白為什麼舅舅不娶雲雲阿姨。
她問爸爸:「如果阿弟舅舅不是壞人,那小燕阿姨一定有問題了咯?」她以為愛情有好壞對錯之分,好人就應該得到愛情,壞人就不應該得到愛情。她開始跟胖子約會,後來胖子還是和莉莉還是重新在一起了,婷婷覺得不公平,她覺得自己沒有做什麼壞事情,為什麼胖子就不喜歡她。
再後來,經歷了很多事,胖子為了莉莉殺死了與她媽媽有染的人,婷婷的愛情也在他的咆哮中流失了,婆婆也死了。突然間婷婷明白了關於愛情的很多事。
敏敏
有個很木訥的丈夫,一個讀書用功的女兒,一個很自閉的兒子,一個不成器的弟弟,一個關系很好的公司同事南希。一切看上去並不壞。有一天,媽媽陷入昏迷,敏敏必須每天都去跟她說話,說著說著她就崩潰了,怎麼只有這么少。敏敏覺得自己好像白活了。
每天像個傻子一樣,每天在干什麼啊?她大哭起來,她覺得找不到人生的意義,活了這么久到底在活些什麼?南希勸說敏敏去山上呆一段時間,回來的時候,敏敏說,其實山上也沒什麼。後來,敏敏依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簡南俊
有個並沒有太多交流的老婆,一個很可愛的女兒,一個很像他的兒子,一個一事無成的小舅子,一個相識很多年的老同學兼同事。其實簡南俊心裡還住著一個人,他的初戀女友阿瑞。常常覺得與周圍格格不入,自有一套行為方式。討厭生意里的爾虞我詐,厭惡事事談到錢的惡俗,可是卻不得不深陷其中。
直到遇到大田,簡南俊才覺得自己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跟他談音樂藝術,跟他談人生哲理,從未如此推心置腹。簡南俊遇見了阿瑞,想起初戀的過往,心裡從來就沒有愛過另一個人,只有她。可是簡南俊最後卻拒絕了她,因為他覺得真沒有再活一次的必要了,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已經回不來了。
婆婆
從來沒說過一句話,但是她一直都知道。知道他們的困惑彷徨,知道他們的脆弱悲傷,知道他們的快樂欣喜,這些她全都知道,而且也知道該怎麼做,可是她不想說,她也不能說。婆婆覺得因為就像植物一樣,過度照顧反而讓他失去了進化的本能,他們總會和她一樣明白,因為他們總會有自己的六十歲,而自己卻要死了。
阿弟
有個很老實的姐夫,一個很關心他的姐姐,一個很兇的老婆,一個善解人意的前女友雲雲。他很相信算命,每天都在想如何撈錢,卻總是鬱郁不得志。他以為自己很能說,但是當他和媽媽說話的時候卻什麼也說不出來。阿弟很害怕自己的老婆,他不知道是為了肚子里的孩子還是真的愛她。
當孩子滿月的那天,雲雲來了,阿弟的妻子很不爽,結果同學和她吵了起來,阿弟不知道怎麼辦,他痛恨自己的懦弱。那天阿弟失魂落魄的回家,第二天,阿弟的妻子在浴室看到昏倒的阿弟,有那麼一剎那阿弟真的想死掉。後來,阿弟的媽媽去世了,他的生意也開始轉好。
『肆』 有個電影是成龍主演的,演的是書里出來了5個小鬼,教成龍練五行拳,電影就什麼名字啊
中文名:《拳精》
外文名:《Karate Ghostbuster》
其它譯名:《Spiritual Kung Fu》
製片地區:中國香港
拍攝地點:中國香港
導 演:羅維
類 型:動作
主 演:成龍,王青,元彪,田俊,石天
片 長:94分鍾
上映時間:1978年11月23日(香港)
成龍飾演一名少林弟子,他生性頑皮好動,常被師父責罵,可是他聰明伶俐,且膽大驚人。傳聞寺里藏經閣有鬼,他卻主動要求去看守,怎料大樓真的有鬼,鬼魂的名字叫:龍、蛇、虎、鶴、豹。
他們教他失傳多年的功夫五形拳:龍拳、蛇形、虎爪、鶴拳、豹拳,令他成為武林高手。少林方丈本隱藏極深,原來是江洋大盜出身,成龍在五個鬼魂的幫助下,最後打敗了方丈,正義最終戰勝邪惡,此片還是成龍第一部功夫喜劇,意義深遠。
(4)有個什麼電影叫什麼名字叫什麼意思啊擴展閱讀:
演員表——
1、成龍 Jackie Chan
成龍,1954年4月7日出生於香港中西區,祖籍安徽省蕪湖,中國香港男演員、導演、動作指導、製作人、編劇、歌手。
2、王青Ching Wong
王青,綽號「大口青」,1949年6月24日出生於上海,前邵氏演員,現為香港城市電訊(HKTV)演員。曾擔任龍虎武師及動作指導,八十年代亦為電影界一線演員。曾經於新浪潮電影《山狗(1980年電影)》中飾演反派之一角。 王青的哥哥是寫實警匪片導演王鍾。
3、元彪Yuen Biao
元彪(原名夏令震),1957年7月26日出生於香港九龍,中國香港男演員,「七小福」之一1964年進入於占元開辦的中國戲劇學院學習京劇 。1967年開始作為兒童演員參演影視劇。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常追隨師兄洪金寶、成龍拍片。
4、田俊James Tien
田俊,1942年5月28日出生於廣東潮安縣,香港70年代著名動作明星。田俊60年代中期進入邵氏公司擔任龍虎武師,60年代末在電影中飾演角色。70年代初升任武術指導。1973年加入嘉禾做演員。在李小龍電影里《唐山大兄》、《精武門》、《死亡游戲》都有他主演。
『伍』 電影《無極》講的是什麼意思啊我看了兩遍愣是沒看懂啊。他表達的是什麼思想感情啊
撰稿/錢亦蕉(記者)
「愛情的極限是放棄,速度的極限是自由,生命的極限是無極」,這是陳紅對於「無極」的解釋。而陳凱歌則說:「無極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無極」就是「覺悟和解放」。
陳凱歌導演的年度大製作(3.4億人民幣)《無極》在首映日12月15日前一天提前「引爆」,僅「點映場」,全國共收1100萬票房,上海永華電影城更創紀錄地開出1888元的VIP票價。
人們忍不住要拿《無極》和3年前的《英雄》去比,不僅因為兩位導演是中國內地最負盛名的導演,而且因為他們面向市場的決心和大製作的探索。然而,此一時彼一時,3年前所謂的「中國製造」大片還根本沒有,人們初被點燃的熱情超過了理性的評價,而現在,吃了太多山珍海味的觀眾一定會更挑剔。另一方面,當時《英雄》50元左右的票價已是新創紀錄,而3年後的《無極》,票價明顯又上一個台階,票價會是最終票房高下的決定因素嗎?
哲理還是笑話
與前一部電影《和你在一起》讓觀眾掉下無數眼淚不同,放映《無極》的場子里,不時爆發出笑聲來(3年前的《英雄》也有這個現象),與《無極》希望營造的氣氛格格不入。或許,陳凱歌想給大眾說一個神話,可觀眾更願意看到的是現實。
《無極》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愛和命運的故事,序幕中小女孩為了搶奪小男孩的食物而欺騙了他,洞察和主宰命運的「滿神」對小女孩說,「我讓你得到所有的榮華富貴,但就是得不到真愛,即使得到了,也馬上會失去,你願意嗎?」小女孩回答:「我願意」,於是就有了一個不可改變的承諾和不可逆轉的命運。《無極》的英文名字叫《The Promise》,說的大概就是小女孩的承諾。陳凱歌說是美國發行商給取的,我想發行商一定看過了電影,這是個好名字,至少比「無極」好懂。
那個小女孩後來成了集美貌和富貴於一身的王妃「傾城」。奴隸「昆侖」穿著大將軍「光明」的鮮花盔甲去救陷入北公爵「無歡」包圍的王,結果卻為了救「傾城」誤殺了王,所有的人都以為是大將軍殺了王,「光明」因此遭到通緝。「光明」為了與「滿神」的一個賭約,企圖得到「傾城」(「傾城」以為「光明」為了救她不惜生命,所以愛上了他)並重新成為鮮花盔甲的主人(代表戰神和名利),沒想到後來真的愛上了「傾城」。元老院要審判殺王的罪犯,「昆侖」承認自己殺王,為了解救主人「光明」,也為了贏得「傾城」的真愛。最後一刻,「無歡」把「傾城」和「昆侖」抓了起來,「光明」為救他們獻出了生命,「昆侖」穿上黑袍子復活,帶著「傾城」尋找新的世界。
個人以為,陳凱歌講故事的功夫要比張藝謀好,《無極》由他自己編劇,故事情節雖然借鑒了不少西方神話,但至少不像《英雄》和《十面埋伏》那麼讓人莫名其妙。現在的問題是,陳凱歌導演覺得光以故事和場面來娛樂觀眾還不夠,他說過「思想是一切娛樂的原動力」,所以他這個從來不缺思想的導演,必須給這個以大眾(越大眾越有市場)為目標的主流電影添加思想的調味劑。於是,一面是大眾場景,一面是哲理對白,有一點怪異,這大概是一部分笑聲的原因吧。
「傾城」、「光明」、「昆侖」、「無歡」、「鬼狼」這些名稱,本來就是有象徵意味的,我問導演是否這些人物因此成了符號,給人觀念先行的感覺?陳導回答:「我不認為是符號。因為這不是一個寫實的電影,所以不要用衡量寫實電影的標准去衡量它,我們的敘述都是從人物出發,不是從概念出發的。」陳導的話點出了一個事實,觀眾(至少一部分觀眾)用寫實的眼光(中國人大多有這樣的審美習慣)去看《無極》,就會把悲劇看出滑稽來。
哲理對白在影片中不勝枚舉,比如同為雪國人擁有飛一樣奔跑能力的「鬼狼」對「昆侖」說:「你這不是跑,是逃,只有心中有了渴望,你才能學會跑。」又說:「渴望要你自己去找到,別人沒法給你。」正是在「鬼狼」的啟發下,「昆侖」才真正從一個只會「跪」和「爬」的奴隸「進化」成一個會「立」會「跑」的自由人。
影片中有很多這樣說理的場景,但是往往會遭遇笑場,人們似乎不能忍受連貫的劇情被說理打斷,不願在視覺娛樂的過程中停下來,去想一想。最大的一個笑場是在結尾處,「無歡」告訴「傾城」,自己就是當年那個被她欺騙了的小男孩,「是你,讓我從此以後不再相信任何人,害我失去了一個做好人的機會」;還有「天下的東西你都能拿得到,只要你夠壞」。單看這些話,確實不能讓人明辨這是哲理還是笑話。而陳凱歌卻在2個小時的電影和3年的准備中,固執地把「思想」注入,希望能夠「雅俗共賞」,真不知是成功還是失敗。
宿命還是抗爭
影片的最後有個光明的小尾巴——「昆侖」帶著「傾城」要給她另外一次選擇的機會,真的「時光倒流,人死復生」,命運的箴言被打破,象徵著他們終於戰勝了命運之神。如果沒有這最後的一段,整個影片都給人宿命的感覺。
「滿神」與「傾城」的約定:「錦衣玉食,男人寵幸,但永遠得不到愛,即使得到也會馬上失去」,更像是巫婆的毒咒。「傾城」被「昆侖」救出,可追兵即刻就到,「昆侖」不得不跳下懸崖,對於「傾城」而言,真的驗證了剛剛感受到了愛,就馬上失去。
「滿神」告訴大將軍「光明」:「鮮花盔甲的主人會殺了王」,「光明」認為不可能,但事實是「昆侖」穿著鮮花盔甲殺死了王。「滿神」又說:「你不再戰無不勝,鮮花盔甲的真正主人(戰神)將擁有『傾城』的愛。」好勝而強悍的「光明」不願認輸,他與「滿神」打賭自己就是戰神,而「滿神」僅需要他的一滴傷心淚。結果,「光明」將計就計,讓「傾城」愛上他,以為這樣就能贏。沒想到,最後事情終於敗露,而已經愛上「傾城」的他,果然掉下了傷心淚。
「滿神」說過:當海棠花掉下,日月交輝的那一刻,他們(戰神和「傾城」)會相遇。「傾城」為了不讓「光明」成為那個詛咒的犧牲品,所以離開了他。「光明」一直站在廊上等待,直等到海棠花掉下,他開始絕望,以為自己真的不能見到「傾城」了,而他也不會是戰神。這時「昆侖」出現了,他背著「光明」趕在日月交輝之前找到「傾城」,大將軍高興極了,但突然發現其實真正相會的是「傾城」和「昆侖」。
劇中的人物不斷在抗爭,但結果往往是命運獲勝,使得全劇帶上希臘神話的悲劇色彩。記者問導演為什麼表達得那麼宿命,陳凱歌回答:「人生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宿命的,命運的確存在,在茫茫人海里遇到某一個人,而不是另一個人,這就是命運決定的。我的成長背景,決定了我的內心深處是悲觀的,比如人與人關系的相互不信任,但這部電影最終給出了夢想和希望。告訴大家,跌倒了,還可以再爬起來。」
全劇最關鍵的一條線索是「傾城」的命運,她的愛和被愛,陳凱歌認為她是一個遭遇男權社會宿命(女人的幸福要由男人來給)的女人,好比黛安娜王妃。「正因為她不是一個驕傲的公主,她本來就是世俗的小女子,是一個被命運詛咒的女人,所以要求被救贖的願望更強烈。」
或許,命運不可逆轉帶來的悲劇和人類不知疲倦的抗爭,同時存在於無極世界裡。「影片結束時,每個人原來的價值體系都發生了變化。比如『光明』,他原來就是以取勝為目標,為名利所役,但最後他懂得了愛,並且為了愛人而犧牲;再比如『昆侖』,從一個奴隸成長為有權愛和被愛的人;還有『鬼狼』,他原來是個最怕死的人,曾經在遭滅族的情況下投降「無歡」,但後來他懂得了活就要活得有尊嚴,他的犧牲與《霸王別姬》里張國榮的死有相似之處。」陳凱歌說。但問題是,沒有聽過導演「講解」的廣大觀眾,是否能看明白這些。
魔幻還是現實
陳凱歌一再強調《無極》是個帶有魔幻色彩的電影。近幾年來,《指環王》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讓魔幻電影風靡全球,很顯然,中國電影人也開始了魔幻方面的探索,《無極》是明確打出魔幻旗號的一部,緊跟其後上映的《情癲大聖》也在「西遊記」題材上加入了外星人以顯示「魔幻」。
不過,與西方「神魔」系統的完善不同,中國傳統的「神魔」往往以「妖」和「仙」的面目出現,而目前中國的魔幻電影卻借鑒了西方的一些元素。另一方面,西方魔幻電影的美術都是比較寫實的,比如《指環王》里的中土和莫多,這一點《無極》有很大的不同。《無極》的美術比較虛幻。
陳凱歌解釋說:「我一直覺得,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大片里,有一個隱形的任務,就是要傳遞中國文化的美。我去過澳洲,《指環王》里有典型的紐西蘭風光,但這不足以表現中國文化的情懷。比如第一場戲里,『滿神』出現在小女孩面前,整個畫面就好像『鏡花水月』,我們的電腦特技就是要做出中國水墨畫的感覺,不要把中國文化的解釋權交給西方人。再比如,中國傳統古典詩詞中有多少用『落花』來表現生命啊,『落花流水春去也』、『花謝花飛飛滿天』、『花落知多少』等等,生命短暫,但是可以很燦爛。這就是我們中國自己古代文化中積累的元素,我們的電影運用了很多『落花』的場面。」陳導的話更明確了不管內容還是形式,《無極》都不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影片。
當初在《英雄》里,張藝謀也用水滴、劍、茶、棋等來表達中國文化,而《無極》里的中國元素更抽象,鏡花水月、落花流水,都是營造一種東方審美意境。
雖然有武打場面,但《無極》不是武俠片,因此對武打動作的設計並不復雜,只看到演員在「飛「,用威亞吊來吊去。倒是一些場景的選擇,很花心思。比如,「鬼狼」和「昆侖」有一場打鬥,是在半圓形的鐵籠里,以反映這兩個跑得飛快的雪國人靠離心力在籠壁上追逐。另一場「昆侖」和「無歡」的打鬥,則在一個五行八卦機關裡面進行,所有的屏風都會隨機旋動,不僅顯示了中國元素的奇幻,還平添一份詭秘氣氛。
《無極》講述的是一個沒有具體時間和地點的故事,好像電腦游戲,不需要時代背景。這與陳凱歌以往的影片有很大不同,陳凱歌也承認受了電腦游戲和動漫的影響。一來因為「拍這種題材比較安全」,他不敢拿這樣大的投資去冒險,如果通不過審查或者像《霸王別姬》那樣不被允許在中央六套播映,就太不值得了。二來,「會讓年輕人比較喜歡」,而且也不影響他們從電影里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這不是一部寫實的電影,但它還是一個直指人心的電影。」相信只要願意,觀眾從這個神話故事裡,仍然能看到現實,只不過不是那麼一目瞭然。
『陸』 我想問下,有個外國電影,一個男主角是個怪獸似的手心可以出像蜘蛛那樣的東西叫什麼名字電影
是《黑衣人3》電影。由巴里·索南菲爾德導演,威爾·史密斯、湯米·李·瓊斯主演的一部美國動作、喜劇、科幻、冒險類影片。
《黑衣人3》由索尼哥倫比亞出品的經典科幻喜劇系列最新續集《黑衣人3》,仍由原班人馬威爾·史密斯及湯米·李·瓊斯聯袂出演。威爾史密斯依舊一身黑衣,帶著他招牌的搞笑表情,據悉,威爾.史密斯此次也將玩一把穿越,回到1969年,這是否很讓穿越迷們期待呢?
除此之外還有流行女王Lady Gaga、賈斯汀.比伯的外星人扮相,而影片中充滿了復古質感和B級片味道的外星人由曾七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化妝獎的里克·貝克製作。
正面評價
通過反其道而行之,《黑衣人3》迴避了在視覺沖擊上與當下盛行的超級英雄片的直接對比。另一方面,《黑衣人3》還保留了自己一個非常獨特的觀影體驗。那就是「鼓點式節奏」。該系列的劇情推進方式,總保持著一種鼓點般的節奏感。
說話像說唱,消滅敵人往往也僅用「一擊」即可搞掂。(《新快報》評)《黑衣人3》的故事主線仍然延續了「黑超特警大戰外星人」以及片中特警「J」和「K」這對黑白搭檔。
不同的是,在這個穿越劇橫行的時代,《黑衣人3》也玩起了穿越。影片故事穿越到上世紀60年代,有著濃濃的復古風,比如,1969年美國登月行動、美國傳奇棒球隊從1962年創立成績都墊底,但1969年大都會隊以黑馬之姿一舉奪得總冠軍,兩大社會事件都被巧妙穿插其中當做連接過去與未來的背景。(《廣州日報》評)
負面評價
如果說《黑衣人》系列本身試圖開創一種科幻電影的語境,那麼到了第三部,我們似乎已經對這種野心表示乏味。(《新京報》評)《黑衣人3》無法超越前兩部。(《燕趙都市報》評)
『柒』 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是很值得玩味的,《一一》的名字是什麼意思呢
1.4千人參與討論
電影《一一》的名字是什麼意思?
禾火69說: 電影《一一》是由楊德昌導演指導的一部刻畫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電影。有很多人疑惑《一一》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是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在我看來這正是楊德昌導演的過人之處,他讓觀眾自己從影片中去尋找答案,進而思考,得出結論,一百個觀眾就有一百個答案,他讓觀眾對這片名的理解意猶未盡,電影故事更是如此。 在我看來,「一一」,諧音又有「意義」的意思。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一家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雖共同生活,卻互相不理解各自經歷著歲月帶來的困惑與折磨。有中年的困惑,感情的困惑,青春期的困惑,年少的困惑。這完全貫穿了觀眾們的年齡段,引起每個觀影者的共鳴,自動帶入電影角色中,從中思考生命的意義。三個小時的電影情節有些人會覺著枯燥,但是片子的每一幀傳達的信息量之大,將一個一個家庭每個人的整個人生和盤托出,著實讓人感嘆,感嘆影片傳達的生命意義,即「一一」。
展開
我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