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張義貴電影大全

張義貴電影大全

發布時間:2023-06-05 13:11:13

㈠ 楚留香電影版有哪些要鄭少秋的!

一共倆::......
1.楚留香大結局
(又名玉斑指) (台灣電影) 首播:1983年1月 出品:永宇電影有限公司 導演:張鵬翼 監制:王華五、汪沛雷 製片:張鵬程 編劇:古龍、呂繼尚 演員: 鄭少秋飾楚留香 呂盈瑩飾林還玉 徐少強飾慕容青城

鄭少秋版《楚留香》劇照(8張)陸一龍飾胡鐵花 田 鶴飾柳上堤 陸儀鳳飾柳如是 周明慧飾宋甜兒 周瑞舫飾李紅袖 徐忠信飾刀疤侯七 其他演員:葉海勇、王慶良、史庭根、、艾南茜、王琦、楊若蘭、李金祥、李祖榮、王啟生、張義貴、蘇真平、小黃龍、胖胖、林偕文、黃龍 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聰明絕頂的楚留香終於魂歸溫柔鄉也算死得其所。查當年新聞,該片收視不錯,以至於古龍再寫蘭花傳奇把楚留香又給復活了。 原著:《楚留香傳奇之蘭花傳奇》

2.午夜蘭花:
(台灣電影) 首播:1983年8月21日 出品:群龍影業有限公司 出品人:古龍 導演:張鵬翼 監制:胡執中、王華武 製片:周令剛 編劇:古龍 武指:徐忠信、馮克安 演員: 鄭少秋飾楚留香 林青霞飾蘇 蘇 王 道飾狼來王子 陸一龍飾胡鐵花 曹 健飾柳明秋 高 雄飾鐵老大 陸一嬋飾郎格絲 鄭學琳飾宋甜兒 張海倫飾李紅袖 蔣惠琳飾花玉蝶 徐忠信飾南宮公子 原著:《楚留香傳奇》

㈡ 香港武打片老電影怒娃是誰主演的

《怒娃》是由湯生執導的復仇片,王鳳琳、龍飛、雷鳴、陳慧樓、張義貴等參加演出

㈢ 哪版書劍恩仇錄最精彩哪版香香公主的扮演者最漂亮

我只看過2002年合拍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至今共拍攝10個影視版本,分別是:
(1)1960年香港峨嵋製片的粵語電影《書劍恩仇錄》:
(分為上集、下集、大結局三部)
導演:李晨風
演員:
張瑛(飾陳家洛/乾隆);容小意(飾香香公主);紫羅蓮(飾霍青桐)
石燕子(飾余魚同);馬金鈴(飾李沅芷);陳錦棠(飾文泰來)
梁素琴(飾駱冰);林蛟(飾徐天宏);上官筠慧(飾周綺)
石堅(飾張召重);楊業宏(飾陸菲青);黃楚山(飾周仲英)
陳翠萍(飾玉如意);何少雄(飾木卓倫);李月清(飾周大奶奶)
劉家良(所飾角色不明);邵漢生(飾白振)
(2)1976年TVB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首播:1976年6月28日書劍恩仇錄---鄭少秋 余安安
長度:100集
監制:王天林
演員表:
陳家洛/乾隆/福康安 —— 鄭少秋 飾
霍青桐 —— 汪明荃 飾
香香公主—— 余安安 飾
駱 冰 —— 李司棋 飾
李沅芷 —— 黃淑儀 飾
余魚同 —— 夏 雨 飾
文泰來 —— 朱 江 飾
徐天宏 —— 伍衛國 飾
周 綺 —— 高妙思 飾
玉如意 —— 狄波拉 飾
陸菲青 —— 關海山 飾
張召重 —— 石 堅 飾
趙半山 —— 黃 新 飾
木卓倫 —— 江 毅 飾
李可秀 —— 羅國維 飾
章 進 —— 盧海鵬 飾
蔣四根 —— 吳孟達 飾
石雙英 —— 黃元申 飾
(3)1981年香港邵氏電影《書劍恩仇錄》:
導演:楚原書劍恩仇錄---狄龍
編劇:倪匡
首映:1981年7月23日
演員表:
狄 龍 飾演 陳家洛/陳世倌
白 彪 飾演 乾隆
羅 烈 飾演 張召重
谷 峰 飾演 周仲英
文雪兒 飾演 周綺
孫 建 飾演 徐天宏
陳琪琪 飾演 駱冰
鄧偉豪 飾演 文泰來
顧冠忠 飾演 余魚同
黃敏儀 飾演 李沅芷
王 戎 飾演 陸菲青
楊志卿 飾演 趙半山
鄭則仕 飾演 楊成協
秦 煌 飾演 章進
楚湘雲 飾演 玉如意
廖麗玲 飾演 卞文蓮
尤翠玲 飾演 吳嬋娟
關 鋒 飾演 無塵道長
艾 飛 飾演 衛春華
元 華 飾演 常伯志
黃志明 飾演 石雙英
李 恆 飾演 蔣四根
劉晃世 飾演 心硯
李建中 飾演 周英傑
夏 萍 飾演 周大奶奶
劉少君 飾演 孟健雄
王清河 飾演 宋善朋
井 淼 飾演 李可秀
元 彬 飾演 白振
強 漢 飾演 吳國棟
沈 勞 飾演 馬善均
金 軍 飾演 於萬亭
吳杭生 飾演 仇虎
楊 雄 飾演 仇龍
林崇正 飾演 龍天行
其他主要演員:
元德、楊菁菁、葉天行、石崗
黃培基、詹森 、林輝煌、高雄
王憾塵、洪新南、潘健君、高美昭
劉強富、周堅平、盧慧、伍元勛
(4)1984年台視版《書劍江山》:
出品:台灣電視(台視)
首播:1984年7月14日
製作:何冠彰
編劇:申江、梁海強、簡柏欣
集數:11集(製作17集,播出時有所刪減)
演員表:
陳家洛/乾隆 —— 游天龍 飾
霍青桐 —— 森森 飾
香香公主 —— 楊麗音 飾
余魚同 —— 湯秦 飾
李沅芷 —— 斑斑 飾
文泰來 —— 蔡弘飾
駱 冰 —— 茅瑛 飾
徐天宏 —— 張英頎 飾
周綺 —— 上官明莉 飾
陸菲青 —— 盧迪 飾
張召重 —— 田豐 飾
周仲英 —— 萬傑 飾
周 母 —— 鄭孝緯 飾
袁士霄 —— 易原 飾
於萬亭 —— 龍飛 飾
兆 惠 —— 韓江 飾
童兆和 —— 陳震 飾
閻世章 —— 何偉雄 飾
李可秀 —— 胡光 飾
李夫人 —— 張媛 飾
曾圖南 —— 金浩 飾
木卓倫 —— 凡偉 飾
阿凡提 —— 胡鈞 飾
石雙英 —— 潘彰明 飾
章 進 —— 馬紀仁 飾
蔣四根 —— 余松照 飾
孟健雄 —— 龍威 飾
瑞大林 —— 張義貴 飾
(5)1987年TVB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首播:1987年10月19日
監制:李添勝
編導:曾皓文、黃建勛、陳鴻楷、李國立、陳浩威、香立行、鄧建勛、陳太源
編劇:陳淑賢、阮少娜、麥志誠、李敬華
統籌:李仁珠、周寶蓮
助導:王少傑、陸德儀、羅德明、陳淑良、陳富華、劉美恩、劉偉康、袁樹偉、李國輝
製作聯絡:何婉菁
劇本審閱:關展博
化妝:陳文輝
服裝指導:謝鳳儀
服裝設計:謝鳳儀
美術指導:黃兆祥、簡源澤、茹志山、李寶榮
武術指導:唐佳、黃培基、徐佑麟
集數:28集
片頭曲:《胡漢夢》演唱:劉錫明/方曉虹
演員表:書劍恩仇錄----彭文堅、任達華、黎美嫻
陳家洛/福康安 —— 彭文堅 飾
乾 隆 —— 任達華 飾
李沅芷 —— 黎美嫻 飾
霍青桐 —— 羅慧娟 飾
香香公主 —— 梁佩玲 飾
余魚同 —— 吳啟華 飾
文泰來 —— 石修 飾
駱 冰 —— 陳敏兒 飾
玉如意 —— 戚美珍 飾
徐天宏 —— 廖啟智 飾
周 綺 —— 商天娥 飾
周仲英 —— 吳孟達 飾
張召重 —— 岳華 飾
陸菲青 —— 劉江 飾
趙半山 —— 秦煌 飾
心 硯 —— 張衛健 飾
無塵道人 —— 關菁 飾
常赫志 —— 何禮男 飾
常伯志 —— 蘇漢生 飾
衛春華 —— 李成昌 飾
楊成協 —— 朱鐵和 飾
章 進 —— 張雷 飾
石雙英 —— 麥子雲 飾
蔣四根 —— 曾偉明 飾
李可秀 —— 駱應鈞 飾
兆 惠 —— 談泉慶 飾
於萬亭 —— 白英 飾
袁士霄 —— 關海山 飾
陳正德 —— 甘國衛 飾
關明梅 —— 白茵 飾
周大奶奶 —— 胡美儀 飾
孟健雄 —— 黎耀祥 飾
安健剛 —— 霍家禮 飾
木卓倫 —— 白文彪 飾
霍阿伊 —— 艾威 飾
阿凡提 —— 許紹雄 飾
阿凡提的妻子 —— 陳安瑩 飾
童兆和 —— 粱鴻華 飾
顧金標 —— 焦雄 飾
徐潮生 —— 高妙思 飾書劍恩仇錄----彭文堅、任達華、黎美嫻
陳世倌 —— 劉兆銘 飾
太 後 —— 湘漪 飾
乾隆乳娘 —— 吳浣儀 飾
(6)1987年電影《書劍恩仇錄》:
(分為上集《江南書劍情》、下集《戈壁恩仇錄》兩部)
導演:許鞍華
演員:
陳家洛---張多福 飾
乾 隆----達式常 飾
霍青桐---劉佳 飾
香香公主---阿依努爾 飾
余魚同---侯長榮 飾
文泰來---郭碧川 飾
駱 冰----丁翠華 飾
徐天宏---陳友旺 飾
張召重---武春生 飾
徐潮生---鄧婕 飾
玉如意---於莉 飾
於萬亭---王洪濤 飾
趙半山---余大陸 飾
常赫志---王偉 飾
常伯志---張軍 飾
楊成協---王炳剛 飾
衛春華---傅永才 飾
章 進----王景秋 飾
石雙英---任乃常 飾
蔣四根---鄭建華 飾
心 硯----孫晨曦 飾
李可秀---張學浩 飾
白 振----管德旺 飾
兆 惠----丁濤 飾
龍 駿----王文生 飾
肅親王---朱藝 飾
和 珅----楊軍生 飾
褚 圓----王敏 飾
使 者----司耕田 飾
大 虎----阿斯爾 飾
二 虎----庫力斯坦 飾
三 虎----范印 飾
四 虎----加帕爾 飾
木卓倫---哈迪爾 飾
霍阿伊---阿尼瓦爾 飾
焦文期---王文升 飾
陳家洛少年---蔣巍 飾
晴 畫----蓋麗麗 飾
奶 媽----石崴 飾
書劍恩仇錄---張多福
(7)1991年台灣華視版《書劍恩仇錄》:
集數:48集
片頭曲:《無悔無憾》演唱:王 傑
插 曲:《來生相守》演唱:潘越雲
演員表:
陳家洛 —— 何家勁 飾
霍青桐 —— 劉雪華 飾
香香公主 —— 傅 娟 飾
乾 隆 —— 沈孟生 飾
余魚同 —— 邵 昕 飾
李沅芷 —— 歡 歡 飾
文泰來 —— 葉 飛 飾
駱 冰 —— 金玉嵐 飾
張召重 —— 龍 隆 飾
徐天宏 —— 楊 力 飾
章 進 —— 李又鱗 飾
心 硯 —— 謝君良 飾
李可秀 —— 顧寶明 飾
書劍恩仇錄---何家勁 劉雪華(8)1994年內地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片頭曲:《紅顏紅花》演唱:毛阿敏/禹 朧
片尾曲:《恩恩怨怨紅線牽》演唱:楊 洋
插 曲:《情緣》演唱:李玲玉
集數:32集
演員表:
陳家洛--黃海冰 飾
霍青桐--王菁華 飾
香香公主--楊雅娜(楊鈁涵) 飾
乾隆--王衛國 飾
余魚同--王志飛 飾
李沅芷--曹穎 飾
文泰來--楊凡 飾
駱冰--馬麗 飾
徐天宏--陳繼銘 飾
周綺--米粒 飾
陸菲青--張彤 飾
趙半山--趙軍 飾
無塵--權宇 飾
心硯--郝偉 飾
徐潮生--鄭衛莉 飾
(9)2002年合拍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片頭曲:《風月笑平生》演唱:輪回樂隊
集數:40集
演員表:
陳家洛 —— 趙文卓 飾
霍青桐 —— 關詠荷 飾
香香公主 —— 顏穎思 飾
乾 隆 —— 陳昭榮 飾
文泰來 —— 呂良偉 飾
駱 冰 —— 陳孝萱 飾
余魚同 —— 謝君豪 飾
李沅芷 —— 孫 莉 飾
徐天宏 —— 梁榮忠 飾
周 綺 —— 鍾 琴 飾
張召重 —— 郭 亮 飾
玉如意 —— 徐 璐 飾
皇太後 —— 鄭佩佩 飾
於萬亭 —— 張鐵林 飾
陸菲青 —— 陽 光 飾
趙半山 —— 吳 越 飾
章 進 —— 毛 虎 飾
蔣四根 —— 車 根 飾
心 硯 —— 馮鵬飛 飾
李可秀 —— 何貴林 飾
木卓倫 —— 德力格爾 飾
霍阿伊 —— 張洪銘 飾
白 振 —— 盧 勇 飾
皇 後 —— 奚 紅 飾
袁士霄 —— 梁家仁 飾
禿 鷹 —— 徐錦江 飾
雪 雕 —— 隋永清 飾
兆 惠 —— 孫長江 飾
周仲英 —— 李慶祥 飾
衛春華 —— 賈延鵬 飾
楊成協 —— 趙小左 飾
石雙英 —— 過齊鳴 飾
周綺母 —— 王小紅 飾
無塵道人—— 張 巍 飾
常赫志 —— 郭常輝 飾
常伯志 —— 金 明 飾
08版書劍(10)2009年合拍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演員:
喬振宇 飾 陳家洛/ 福康安
鄭少秋 飾 乾隆
周麗淇 飾 霍青桐
劉穎 飾 香香公主
路晨 飾 李沅芷
吳浩康 飾 余魚同
李源 飾 徐天宏
劉德凱 飾 於萬亭
陳莎莉 飾 太後
元秋 飾 關明梅
李世鵬 飾 童兆和

㈣ 書劍恩仇錄電視劇共拍過幾個版本

截止至2019年12月一共有7個版本,分別如下:

1、1976年版《書劍恩仇錄》

由王天林執導,鄭少秋領銜主演。該劇是第一部改編自金庸小說的香港武俠電視劇。劇情完全遵照原著。

2、1984年版《書劍恩仇錄》

台灣電視公司於1984年7月14日在台灣播出一部台灣武俠電視連續劇,該片由申江和游天龍共同執導,由游天龍、森森、斑斑和楊麗音等主演。

3、1987年版《書劍恩仇錄》

李添勝監制,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彭文堅,羅慧娟,梁佩玲,任達華,黎美嫻,石修等聯合主演的一部古裝武俠電視劇。

4、1992年版《書劍恩仇錄》

由鞠覺亮執導的古裝動作題材電視劇,由何家勁、劉雪華、傅娟、沈孟生、龍隆等主演。故事由乾隆皇帝的漢人身世傳說展開,並著重闡述了紅花會眾英雄反清復明的血淚故事。

5、1994年版《書劍恩仇錄》

由李兆華、黎學文執導的武俠劇,黃海冰、王菁華、楊鈁涵、曹穎等參加演出。該劇講述了陳家洛帶領紅花會眾義士與乾隆進行了一連串的抗衡和周旋,並勸說乾隆訂下驅清復明的大計,同時還描述了陳家洛、乾隆、霍青桐及香香公主的四角戀愛關系。

6、2002年版《書劍恩仇錄》

由唐人電影製作公司出品,衛翰韜、黃偉明、馮柏源、盧澤良執導,趙文卓、關詠荷、呂良偉、謝君豪、孫莉等聯袂主演的古裝武俠電視劇。

7、2009年版《書劍恩仇錄》

由譚友業、溫偉基、何振華執導,喬振宇、鄭少秋、劉德凱、周麗淇、穎兒等聯袂主演的古裝武俠電視劇。

㈤ 書劍恩仇錄 的主演是誰

《書劍恩仇錄》至今共拍攝了10個影視版本,分別是:
(1)1960年香港粵語電影《書劍恩仇錄》:
(分為上集、下集、大結局三部)
導演:李晨風
編劇:李晨風
出品公司:峨嵋影片公司
演員:
張 瑛 —— 陳家洛/ 乾隆
容小意 —— 香香公主
紫羅蓮 —— 霍青桐
陳錦棠 —— 文泰來
梁素琴 —— 駱冰
石燕子 —— 余魚同
馬金鈴(夏娃) —— 李沅芷
林 蛟 —— 徐天宏
上官筠慧 —— 周綺
石 堅 —— 張召重
楊業宏 —— 陸菲青
何少雄 —— 木卓倫
黃楚山 —— 周仲英
李月清 —— 周大奶奶
陳翠萍 —— 玉如意
邵漢生 —— 白振
(2)1976年TVB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首播:1976年6月28日
《書劍恩仇錄》-鄭少秋、汪明荃長度:100集
監制:王天林
片頭曲:《書劍恩仇錄》,演唱:鄭少秋
演員表:
鄭少秋 —— 陳家洛/ 乾隆/ 福康安
汪明荃 —— 霍青桐
余安安 —— 香香公主
李司棋 —— 駱 冰
黃淑儀 —— 李沅芷
夏 雨 —— 余魚同
朱 江 —— 文泰來
伍衛國 —— 徐天宏
高妙思 —— 周 綺
狄波拉 —— 玉如意
關海山 —— 陸菲青
石 堅 —— 張召重
張活游 —— 於萬亭
黃 新 —— 趙半山
關 聰 —— 衛春華
江 毅 —— 木卓倫
羅國維 —— 李可秀
盧海鵬 —— 章 進
吳孟達 —— 蔣四根
黃元申 —— 石雙英
談泉慶 —— 楊成協
劉國誠 —— 哈合台
金 雷 —— 方有德
(3)1981年香港邵氏電影《書劍恩仇錄》:
導演:楚原 書劍恩仇錄---狄龍
編劇:倪匡
首映:1981年7月23日
地區:中國香港
語言:國語
字幕:繁體中文/英文/馬來文/印尼文/隱藏字幕
出品:邵氏兄弟影業(香港)有限公司
演員表:
狄 龍 —— 陳家洛/ 陳世倌
白 彪 —— 乾隆
羅 烈 —— 張召重
谷 峰 —— 周仲英
文雪兒 —— 周綺
孫 建 —— 徐天宏
陳琪琪 —— 駱冰
鄧偉豪 —— 文泰來
顧冠忠 —— 余魚同
黃敏儀 —— 李沅芷
王 戎 —— 陸菲青
楊志卿 —— 趙半山
鄭則仕 —— 楊成協
秦 煌 —— 章進
楚湘雲 —— 玉如意
廖麗玲 —— 卞文蓮
尤翠玲 —— 吳嬋娟
關 鋒 —— 無塵道長
艾 飛 —— 衛春華
元 華 —— 常伯志
黃志明 —— 石雙英
李 恆 —— 蔣四根
劉晃世 —— 心硯
李建中 —— 周英傑
夏 萍 —— 周大奶奶
劉少君 —— 孟健雄
王清河 —— 宋善朋
井 淼 —— 李可秀
元 彬 —— 白振
強 漢 —— 吳國棟
沈 勞 —— 馬善均
金 軍 —— 於萬亭
吳杭生 —— 仇虎
楊 雄 —— 仇龍
林崇正 —— 龍天行
劇情描述
紅花會四當家文泰來被朝廷緝拿,紅花會總總舵主陳家洛營救未果,回杭州拜祭先母期間,得悉乾隆是其兄長。當乾隆被紅花會挾持時,陳家洛告知彼此為兄弟一事,勸其反清復明,更提議以文泰來換其自由,乾隆應允。張召重帶文泰來至約定之地舉行交換,順利交換完畢,張要求陳家洛與滿州鐵拳之稱的龍天行比系著紅花會存亡與社稷安危。
(4)1984年台視版《書劍江山》:
出品:台灣電視(台視)
首播:1984年7月14日
製作:何冠彰
編劇:申江、梁海強、簡柏欣
集數:11集
演員表:
陳家洛/ 乾隆 —— 游天龍 飾
霍青桐 —— 森森 飾
香香公主 —— 楊麗音 飾
余魚同 —— 湯秦 飾
李沅芷 —— 斑斑 飾
文泰來 —— 蔡弘 飾
駱 冰 —— 茅瑛 飾
徐天宏 —— 張英頎 飾
周綺 —— 上官明莉 飾
陸菲青 —— 盧迪 飾
張召重 —— 田豐 飾
周仲英 —— 萬傑 飾
周 母 —— 鄭孝緯 飾
袁士霄 —— 易原 飾
於萬亭 —— 龍飛 飾
兆 惠 —— 韓江 飾
童兆和 —— 陳震 飾
閻世章 —— 何偉雄 飾
李可秀 —— 胡光 飾
李夫人 —— 張媛 飾
曾圖南 —— 金浩 飾
木卓倫 —— 凡偉 飾
阿凡提 —— 胡鈞 飾
石雙英 —— 潘彰明 飾
章 進 —— 馬紀仁 飾
蔣四根 —— 余松照 飾
孟健雄 —— 龍威 飾
瑞大林 —— 張義貴 飾
(5)1987年電影《書劍恩仇錄》:
(分為《江南書劍情》、下集《戈壁恩仇錄》兩部)
導演:許鞍華
編劇:許鞍華、郭鳳岐、秦洗心
美術:朴若木、梁華生、王硯譜、何群、胡春同、趙玫
音樂:羅永暉、顧冠仁、周潔
化妝:劉繼承、雷軍
道具:楊世正、趙玫
《書劍恩仇錄》張多福、達式常、劉佳服裝:陸允英、張凱
武術指導:吳堅強
攝制公司:天津電影製片廠、香港揚子江影業有限公司、香港銀都機構有限公司
首映日期:
1987年8月13日-1987年8月27日(《江南書劍情》)
1987年8月28日-1987年9月16日(《戈壁恩仇錄》)
演員表:
張多福 —— 陳家洛
達式常 —— 乾隆
劉 佳 —— 霍青桐
阿依努爾(艾依諾) —— 香香公主
郭碧川 —— 文泰來
丁翠華 —— 駱冰
孫晨曦 —— 心硯
余大陸 —— 趙半山
呂永泉 —— 無塵道長
武春生 —— 張召重
於 莉 —— 玉如意
哈迪爾 —— 木卓倫
阿尼瓦爾 —— 霍阿伊
王洪濤 —— 於萬亭
蔣 巍 —— 陳家洛童年
鄧 婕 —— 徐潮生
蓋麗麗 —— 晴畫
石 崴 —— 奶媽
侯長榮 —— 余魚同
陳友旺 —— 徐天宏
王 偉 —— 常赫志
張 軍 —— 常伯志
王炳剛 —— 楊成協
傅永才 ——衛春華
王景秋 —— 章進
任乃常 —— 石雙英
鄭建華 —— 蔣四根
張學浩 —— 李可秀
管德旺 —— 白振
王文生 —— 龍駿
朱 藝 —— 肅親王
楊軍生 —— 和珅
王 敏 —— 褚圓
丁 濤 —— 兆惠
司耕田 —— 使者
阿斯爾 —— 大虎
庫力斯坦 —— 二虎
范 印 —— 三虎
加帕爾 —— 四虎
王文升 —— 焦文期
(6)1987年TVB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首播:1987年10月19日
監制:李添勝
編導:曾皓文、黃建勛、陳鴻楷、李國立、陳浩威、香立行、鄧建勛、陳太源
編劇:陳淑賢、阮少娜、麥志誠、李敬華
統籌:李仁珠、周寶蓮
助導:王少傑、陸德儀、羅德明、陳淑良、陳富華、劉美恩、劉偉康、袁樹偉、李國輝
製作聯絡:何婉菁
劇本審閱:關展博
化妝:陳文輝
服裝指導:謝鳳儀
服裝設計:謝鳳儀
美術指導:黃兆祥、簡源澤、茹志山、李寶榮
武術指導:唐佳、黃培基、徐佑麟
集數:28集
片頭曲:《胡漢夢》演唱:劉錫明/ 方曉虹
演員表: 書劍恩仇錄----彭文堅、任達華、黎美嫻
陳家洛/ 福康安 —— 彭文堅 飾
乾隆/ 雍正 —— 任達華 飾
李沅芷 —— 黎美嫻 飾
霍青桐 —— 羅慧娟 飾
香香公主 —— 梁佩玲 飾
余魚同 —— 吳啟華 飾
文泰來 —— 石修 飾
駱 冰 —— 陳敏兒 飾
玉如意 —— 戚美珍 飾
徐天宏 —— 廖啟智 飾
周 綺 —— 商天娥 飾
周仲英 —— 吳孟達 飾
張召重 —— 岳華 飾
陸菲青 —— 劉江 飾
趙半山 —— 秦煌 飾
心 硯 —— 張衛健 飾
無塵道人 —— 關菁 飾
常赫志 —— 何禮男 飾
常伯志 —— 蘇漢生 飾
衛春華 —— 李成昌 飾
楊成協 —— 朱鐵和 飾
章 進 —— 張雷 飾
石雙英 —— 麥子雲 飾
蔣四根 —— 曾偉明 飾
李可秀 —— 駱應鈞 飾
兆 惠 —— 談泉慶 飾
於萬亭 —— 白英 飾
袁士霄 —— 關海山 飾
陳正德 —— 甘國衛 飾 書劍恩仇錄----彭文堅、任達華、黎美嫻
關明梅 —— 白茵 飾
王維揚 —— 楊澤霖 飾
周大奶奶 —— 胡美儀 飾
孟健雄 —— 黎耀祥 飾
安健剛 —— 霍家禮 飾
木卓倫 —— 白文彪 飾
霍阿伊 —— 艾威 飾
阿凡提 —— 許紹雄 飾
阿凡提的妻子 —— 陳安瑩 飾
唐老爺 —— 譚炳文 飾
童兆和 —— 粱鴻華 飾
顧金標 —— 焦雄 飾
哈合台 —— 駿雄 飾
焦文期 —— 馬慶生 飾
閻世魁 —— 褚肇淇 飾
徐潮生 —— 高妙思 飾
陳世倌 —— 劉兆銘 飾
天 鏡 —— 陳有後 飾
白 振 —— 葉天行 飾
太 後 —— 湘漪 飾
乾隆乳娘 —— 吳浣儀 飾
(7)1991年台灣華視版《書劍恩仇錄》:
導演:鞠覺亮
副導演:黃祖權、吳凱蕙
武術導演:胡智龍、黃仲裕、鄭少峰
製作人:林柏川、劉燦榮
編審:鄒勉文
編劇:張信義、林曾英
策劃:趙欣、麥桂敏、廖天駿
執行製作:連天賜、丁夢龍
道具製作:林山河、施文恭、湯永順
外景攝影:吳家駘、張士霖
外景燈光:陳揚龍、石恩德、楊耀文、林永威
攝影助理:葉明崇、邵警輝
場記:陳莜瀛
剪輯:楊婷婷
音樂:席裕龍
效果:黃高平
錄音:富國
特技:江龍
化妝:屠挹芬
化妝助理:張景如
服裝:泰文富
服裝助理:金美林
電工:黃吉雄
攝影:王葆琪、馬重強、吳再勝
技術指導:殷華嶺
美術指導:王錦龍
所得獎項:93年金鍾連續劇最佳男配角獎(龍隆所飾演的張召重)、最佳美術獎、最佳戲劇節目、最佳導播入圍
集數:48集(自92年10月21日至92年12月25日)
片頭曲:《無悔無憾》演唱:王 傑 作詞:陳大力 作曲:陳大力、陳秀男
插曲:《來生相守》演唱:潘越雲 作詞:陳大力 作曲:陳大力、陳秀男
劇情簡介: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首部武俠名著,本劇集就是由這部融歷史與傳奇為一體的武俠作品改編而成的。劇中故事由乾隆皇帝的漢人身世傳說展開,並著重闡述了紅花會眾英雄反清復明的血淚故事。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派紅花會總舵主於萬亭夜闖禁宮揭示乾隆為漢人後,遭清兵毒手殺害,遺命由年輕義子陳家洛接任總舵主之位。但起初因陳家洛個性上太過游戲人間,紅化會眾當家極力反對,唯有四當家文泰來能理解陳家洛之所為必有所由,因此全力維護。陳家洛接任時看到於萬亭遺書,遂知乾隆有可能是與自己有親緣關系的漢人血統。不辱使命的他領導紅花會眾義士與乾隆進行了一連串的抗衡和周旋。經過無數曲折,終能勸說乾隆一同訂下反清復明的大計。然而在和親王與太後的篡權陰謀下,在「八大遺詔」的感染下,乾隆更深感保住皇位的重要性。矛盾與沖突最終引發了清廷與紅花會的大對決……乾隆會否放過陳家洛?陳家洛能否率領紅花會推翻滿清?二人的手足之情是否會因此而改變……劇中同時描述了陳家洛、乾隆、霍青桐及香香公主的四角戀愛、文泰來與駱冰的生死與共、徐天宏與周綺這對歡喜冤家之間的感情、李沅芷對余魚同鍥而不舍的追求……其間的愛情故事令人嘖嘖稱奇與贊嘆。
演員表: 《書劍恩仇錄》何家勁、劉雪華
陳家洛 —— 何家勁 飾
霍青桐 —— 劉雪華 飾
香香公主—— 傅 娟 飾
乾 隆 —— 沈孟生 飾
余魚同 —— 邵 昕 飾
李沅芷 —— 歡 歡(於佳卉) 飾
文泰來 —— 葉 飛 飾
駱 冰 —— 金玉嵐 飾
徐天宏 —— 楊 力 飾
周 綺 —— 韓 妮 飾
張召重 —— 龍 隆 飾
陸菲青 —— 鄭少峰 飾
周仲英 —— 江 洋 飾
趙半山 —— 關 洪 飾
無 塵 —— 祝嘉正 飾
章 進 —— 李又麟 飾
蔣四根 —— 吳世陽 飾
石雙英 —— 許譽耀 飾
心 硯 —— 謝君良 飾
於萬亭 —— 范鴻軒 飾
太 後 —— 陳莎莉 飾
李可秀 —— 顧寶明 飾
曾圖南 —— 大 牌 飾
木卓倫 —— 賀軍政 飾
霍阿伊 —— 劉世范 飾
閻世魁 —— 黃仲裕 飾
常伯志—— 謝見文 飾
常赫志—— 蔡文星 飾
白 振 —— 王惠五 飾
遲 因 —— 丁鴻雯 飾
孟健雄—— 宋道一 飾
瑞大林—— 劉越狄 飾
李奶奶 —— 王 利 飾
廖嬤嬤 —— 洪瑞霞 飾
(8)1994年內地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片頭曲:《紅顏紅花》演唱:毛阿敏/ 禹朧
片尾曲:《恩恩怨怨紅線牽》演唱:楊洋
插曲:《情緣》演唱:李玲玉
集數:32集
演員表:
陳家洛 —— 黃海冰 飾
霍青桐 —— 王菁華 飾
香香公主 —— 楊雅娜(楊鈁涵) 飾
乾 隆 —— 王衛國 飾
余魚同 —— 王志飛 飾
李沅芷 —— 曹穎 飾
文泰來 —— 楊凡 飾
駱 冰 —— 馬麗 飾
徐天宏 —— 陳繼銘 飾
周 綺 —— 米粒 飾
陸菲青 —— 張彤 飾
張召重 —— 趙箭 飾
趙半山 —— 趙軍 飾
無 塵 —— 權宇 飾
心 硯 —— 郝偉 飾
於萬亭 —— 吳衛東 飾
袁世霄 —— 劉長生 飾
李可秀 —— 薛文成 飾
玉如意 —— 於月仙 飾
白 振 —— 范立強 飾
雍 正 —— 劉大剛 飾
徐潮生 —— 鄭衛莉 飾
(9)2002年合拍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片頭曲:《風月笑平生》演唱:輪回樂隊
集數:40集
演員表:
陳家洛 —— 趙文卓 飾
霍青桐 —— 關詠荷 飾
香香公主 —— 顏穎思 飾
乾 隆 —— 陳昭榮 飾
文泰來 —— 呂良偉 飾
駱 冰 —— 陳孝萱 飾
余魚同 —— 謝君豪 飾
李沅芷 —— 孫 莉 飾
徐天宏 —— 梁榮忠 飾
周 綺 —— 鍾 琴 飾
張召重 —— 郭 亮 飾
玉如意 —— 徐 璐 飾
皇太後 —— 鄭佩佩 飾
於萬亭 —— 張鐵林 飾
陸菲青 —— 陽 光 飾
趙半山 —— 吳 越 飾
章 進 —— 毛 虎 飾
蔣四根 —— 車 根 飾
心 硯 —— 馮鵬飛 飾
李可秀 —— 何貴林 飾
木卓倫 —— 德力格爾 飾
霍阿伊 —— 張洪銘 飾
白 振 —— 盧 勇 飾
皇 後 —— 奚 紅 飾
袁士霄 —— 梁家仁 飾
禿 鷹 —— 徐錦江 飾
雪 雕 —— 隋永清 飾
兆 惠 —— 孫長江 飾
周仲英 —— 李慶祥 飾
衛春華 —— 賈延鵬 飾
楊成協 —— 趙小左 飾
石雙英 —— 過齊鳴 飾
周綺母 —— 王小紅 飾
無塵道人 —— 張 巍 飾
常赫志 —— 郭常輝 飾
常伯志 —— 金 明 飾
朱雅娜
(10)2008年合拍電視劇《書劍恩仇錄》:
總製片人:王鵬舉、尹廉和、區志仁
編劇:劉奎序
導 演:譚友業、溫偉基、何振華
片頭曲:《在人間》,演唱:鄭少秋/演唱:王齊
片尾曲:《放棄》,演唱:楊洋
片尾曲:《還是讓你走》,演唱:周麗淇
集數:40集
演員表:
陳家洛/福康安——喬振宇 飾
乾 隆 ——鄭少秋 飾
於萬亭 —— 劉德凱 飾
霍青桐 —— 周麗淇 飾
香香公主 — 穎 兒 飾
李沅芷 —— 路 晨 飾
周 綺 —— 李呈媛 飾
趙半山 —— 張 平 飾
文泰來 —— 劉乃藝 飾
常赫志 —— 譚建昌 飾
常伯志 —— 鍾 亮 飾
徐天宏 —— 李 源 飾
楊成協 —— 徐小明 飾
衛春華 —— 吳元俊 飾
章 進 —— 盧譽文 飾
駱 冰 —— 齊 芳 飾
石雙英 —— 趙冬柏 飾
蔣四根 —— 張 凱 飾
余魚同 —— 吳浩康 飾
袁士霄 —— 梁家仁 飾
陳正德 —— 黃一飛 飾
關明梅 —— 元 秋 飾
周仲英 —— 王 崗 飾
周夫人 —— 童小梅 飾
周英傑 —— 鄭 偉 飾
馬 真 —— 崔 瑰 飾
陸菲青 —— 董志華 飾
張召重 —— 李冬霖 飾
太 後 —— 陳莎莉 飾
皇 後 —— 姚 佳 飾
和 珅 —— 任 偉 飾
白 振 —— 揚一凡 飾
額 圖 —— 陳 濤 飾
鄭親王 ——洪宗義 飾
弘 時 —— 張 巍 飾
雍 正 —— 沈保平 飾
九門提督 — 趙恩漢 飾
兆 惠 —— 王迎奇 飾
李可秀 —— 公方敏 飾
鄂爾泰 —— 安瑞雲 飾
童昭和 —— 李世鵬 飾
布倩佳 —— 游雅惠 飾
徐相萍 —— 杜雅春 飾
曹大夫 —— 吳利華 飾
玉如意 —— 楊 敏 飾
艾卓爾 —— 劉恆宇 飾
龍 俊 —— 周紀偉 飾
藤一雷 —— 楊 軍 飾
哈合台 —— 金 鵬 飾
月氏公主 — 劉子菲 飾
韓文沖 —— 侯江龍飾
木桌倫 —— 徐向東 飾
小蘭/小綠/吳嬋娟——羅 雅 飾
瑞大林 —— 黃 偉 飾
孟健雄 —— 牛自清 飾
嚴世璋 —— 劉俊滔 飾
成 璜 —— 張少輝 飾
曾圖南 —— 焦長道 飾
萬慶嵐 —— 袁 明 飾
李廣平 —— 甘麒麟 飾
李公公 —— 王 宏 飾
無虹方丈 — 傅鴻鈞 飾
言伯干 —— 宋海濤 飾
馬善均 —— 張國峰 飾
谷幽蘭 —— 王馨晨 飾

㈥ 宣城的9街18巷指的是哪些

九街:
陽德街、迎恩街、錦城街、鎮前街、福星街、木直街、元寶街、西直大街

十八巷:
孫家巷、瓦碴巷、羊市巷、九曲巷、茶葉巷、豆粉巷、低巷、里仁巷、萱花巷、魁星巷、孝義巷、王家巷、槐樹巷、朱衣巷、古秀才巷、塔影巷、鹿巷、姚家巷

陽德街:今民族路由老十字街起,訖濟川橋西30米處有陽德城門,此街有高祥豐布店,鴻泰醬園,九龍池浴室,楊東來等幾家大茶行,來安飯店,龐道生葯店(其坐堂龐玉麟為名醫),義慈醫院(主治醫師毛鳳吾),湖北會館原土產公司處,大華戲院後改成宛陵劇場,汪同興雜貨店,其老闆汪正宏1930年曾做過一次捐資大修開元塔的善舉。當時塔拆至第五層,將塔頂上的寶珠、相輪、承露盤及一掛粗鐵鏈一同卸下,放在寶塔北面的家宅(解放後為城關鎮辦公地)供奉,待修理竣工安裝時,將塔頂原物抬到街上巡遊展示,所到之處,滿街鞭炮香案相迎,捐資領頭人汪正宏,為人誠信,傾家盪產後,到東溪橋畔,蓋起小茅廟當和尚去了。
羊市巷:今青年路北起民族路,南迄疊嶂中路,北入口原有木禾殿,舊傳醜地空,故象大武鎮之牛,為五代林仁肇更築羅城改置鐵牛,一置此殿神前,一置濟川橋跗,(此兩鐵牛在大辦鋼鐵時被熔爐)木禾殿也稱鐵牛廟,是清嘉慶辛酉(1801)重修。巷內還有國民黨卍字救濟會,後改縣醫院,也是現中心醫院的前身。
木直街:又稱陵陽路,仍用古名,為民族商城中的一條商業街,又兼夜市步行街。今錦城北路至青年路,此街與豆腐巷相接為上十字街,是宣城烏龜地的前兩條腿,原街上以製作木置傢具為顯著,故名。清順治初募建紀念宋建炎間知府張果而設陵陽土地廟祭祀,乾隆六年又建大殿門樓,於1923年譚素元等合股集資利用陵陽廟改建戲院,取名「宣舞台」,為城內有劇場之始,此街還有與全城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城關糧站和南菜市場,在50年代是較為規范的菜場,後一直發展到整個木直街,都擠滿了各種肉食和菜類的大菜市場。 此外還有南陵會館,最早的電報局也設此街。
瓦碴巷:也曾稱魚市巷,今民族路至木直街陽德廣場的城市小公園。現有路無名稱。解放前曾是宣城的紅燈區,因巷內有多家裝飾考究,環境清幽的旅館,巷名有意譏諷。
孫家巷:今木直街上的宣城市醫保中心巷道原是鴻泰醬園和縣老十字街百貨公司之間巷道。今為無名巷道。
九曲巷:原由木直街進城關糧站沿外圍牆幾經彎曲通向羊市巷,故名。今在民族商城浪淘沙網路會所旁至青年路天源寄賣行北首巷道口,仍是彎道多曲。今為無名巷道。
福星街:今為錦城北路一段,由老十字街至錦城花園門樓處(原佑聖閣處)而與木直街和豆腐巷交接點為上十字街主街。此街有慶慶布店(今「新華書店」處)為了招攬生意,凡在此店購買一定數量的布匹,就可獲得一次在此處觀看黑白無聲電影,時在1926年可謂宣城有電影放映之始。他的對門大順祥布店(現工商行處)門頭上福祿壽三星彩雕,特別引人注目。此街還有中西合璧式的「遠東飯店」,解放後先為宣城行署,次為縣黨校,最後為縣財稅局辦公地,現已改建成為廣播大院住宅區,門前一株百餘年老荷花玉蘭樹,至今仍枝葉繁茂,花季時荷香四溢,依然立於1號樓處,監視著宣城滄桑變化,此店時為舉行新式婚禮最佳場所,男著黑西服,女穿白婚紗,並有童男童女相伴,一派新潮景象,一改中式全紅的場面,
佑聖閣北,1919年李蔚山在此處開起《蔚山照相館》為宣城首家照相業。現錦城路郵局處正是建在被日軍炸毀,由汪氏開辦龍泉浴室的遺址上,那門頭的金字牌匾記憶猶新。佑聖閣舊名清爽。元·至正丁酉(1357)王師入城改名,後知府鞠騰霄重建,自為記,曰宣為郡襟山帶溪在江左號稱清涼高爽,郡之子城晉內史恆彝築焉。後人於直城之北上建重閣,扁以清爽與樵門南北對峙,下為通衢,為郡一奇觀。在東南下二十步為屋三間,命道士武靜居士之以奉祠事。此閣在我就讀皖南小學時(現「宣州區婦幼保健站」處)每日必經,閣內石碑眾多。1954年在修建街道時被毀。
錦城街:今為錦城北路和南路部分路段,由佑聖閣起至龍首路口交叉路口,此段有周氏宗祠,後改建《復旦中學》,現為政府機關宿舍處,此街盡頭是通往鰲峰公園的必經之道,眾多商業會館也雲集此處,有湖南會館,太平會館,旌德會館,涇縣會館等。與此街相連的巷道有,
茶葉巷:此巷由錦城街進無巷尾,今宣州區工會南首,仍無巷尾,巷口在錦城北路,盡頭是滿意大酒店和錦城排擋餐飲。今為無名無尾巷道。
奉公街:今宣城中學西院牆外至購物中心商場南首巷道紫藤賓館門前。此街原有廬和會館,河南會館,與上敘幾家會館隔街相望,緊密相連。今此街已不通,又無名稱。
古秀才巷:今鰲峰旱橋北至宣城興鼎建安公司處。今為龍首路北端部分路段。
鹿巷:今宣城中學西大門至北京百秀眼鏡店處。今為西鰲峰路,飲食半邊巷。主要對象為學生。
鎮前街:今為鰲峰中路一段原供銷大廈至海城大酒店,此街古為皖南鎮駐所前的大街,故名。此街抗戰勝利後,縣政府由周王遷回後的駐地,其四周除有圍牆,四角還設碉樓,所用磚材是拆除古城的磚頭,故牆壁厚達50公分以上。五十年代曾在此展出過13輛國產「解放」牌汽車。此處一直沿用到八十年代,後改為敬亭山賓館(前身為縣政府招待所),2011年已建成《麗晶大廈》,有三幢獨立的高層組成。
豆腐巷:仍為古名。今郵電賓館至海城大酒店。此巷原有津津酒家(現木直街停車場處),該酒家在30年代曾發生一起命案,婆婆用燒紅的鐵筷子插入媳婦陰道內,至使當場死亡,卻被樓上食客報官府後,婆婆被處騎木驢子刑法判決遊街示眾。另有大觀園浴室,宣城高等小學堂(1902年開設)後改建三小分部。五十年代,縣工會設於此巷內,每逢周六,華燈齊放,琴聲悠揚,翩翩起舞,熱鬧非常,好多人在此喜結良緣。
元寶街:仍為古名。今市煙草公司旁至第一幼兒園。原為由薰化門進,其城址今在宣城南天電力公司至宣城建行間的狀元路上。然後右轉左拐接上鎮前街,即現時由南天賓館大門進穿賓館內建築至力達公司上元寶街。固此街原南北兩端地勢較高,中段低並有古井一口,形似元寶,故名。此井在八十年代還為附近居民提供方便,時至元寶小區建成,鋪成柏油路面時才被覆蓋。今日元寶街是經過降坡,破除城牆拉直所為,而另一段則劃歸疊嶂路了,似乎短了許多。
低巷:已無名。今粵花鞋業北首巷道至中心菜市場二樓,向南幾十米即高巷口,我縣1924年以宣人章元生為董事長的幾家股東,開起了宣城第一個「城廂電燈公司」,用60匹的柴油機發電,供一千多盞25瓦的電燈,只營業10年宣告停業。另一處現市六中東《豐原大葯房》處,相傳為慈禧啟蒙老師齊德純住所。後為宣城郵電局設於此。
里仁巷:今中心菜場9幢樓旁小巷進,順花鳥市場圍牆南至法制路。現有巷道,但已無名稱。巷內原有孫氏古井,井衣系八角整石,郡內諸井無。原巷道南起豆腐巷腰部至溝沿頭中段通往1952年(為了迎合宣城越劇迷的要求)由王柏森等合股集資籌建的「解放劇場」,為宣城勞動越劇團演出基地。
西直大街:今中山路《十字街旅社》至《宣州區敬亭農村信用社》,而寶城門址則在此信用社門前處。自南宋至抗戰前的縣衙一直是元萬戶府舊址,在現宣城市實驗小學處,大門是朝西直大街的,衙前有一馱碑石龜,寓意宣城烏龜地,縣衙門坎石為到宣城各地里程的起點標志。另有宛陵橋橫跨珍珠河於西大街。原有張義興菜館後改為工人食堂,其菜館早點最有特色,就一個字,大。油條足有一尺二寸長,燒賣、獅子頭有姑娘拳頭大,糍粑有巴掌大。菜館還為婚、喪、壽禮訂席,由抬廂送整桌酒席。另國際飯店後改建為二營部隊駐地,現為狀元北路大街。天然池澡堂是當時全城唯一有樓的浴室(遺址在現中山路停車場),建材全為香榧樹和銀杏樹優質木材結構,其座位分優座,雅座,正座和普通座幾等,而優座提供茶葉不僅為上品,還有香煙,水果,糕點等,冬季生爐取暖,夏季有專人拉板扇納涼,入池有兩條浴巾,一條圍身,一條披肩,腳穿很柔軟的拖鞋下池,出浴有人幫擦身上的浴液,堂內還有提籃叫賣的小販,俗稱拎花生籃子的,這種籃子是深度很淺的圓形的直徑約80厘米的竹籃,中間有很寬的竹把子。專門提供茶料食品,香煙還可按根賣。軍界和達官貴人經常光臨於此,他們大都是採取包堂的形式(即他們在洗浴時,不許再對外營業)軍界有警衛站崗,達官貴人採取關門勸告方式謝絕來洗浴的人。有錢人洗浴的衣物,專請浴室人員上門取,付小費。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浴池用水全靠人工用木桶到宛溪河挑水,尤在嚴冬季節,腳穿草鞋,行走在結了冰的石板路上,殊為艱辛。原建築公司後還有一處耶穌堂,是1890年英國傳教士購地建造的。1926年商辦「宣蕪廣長途汽車公司」於西門外,1934年改為官辦,後遷址東門外,1937年公路改城外通行,車站被日軍炸毀,又移至西門外西林寺內。後又移址城內孫家祠堂,即縣建築社前身。1957年又於東門建起了汽車站即現在稱老汽車站。此街還有吳敬波的戲帽製作店,由於製作精細,生意興隆,在文革時被毀。孫玉錦紙扎店。其製作的走馬宮燈已被市博物館收藏。大明鐵工廠,後納入縣組建的縣機械廠。街的中段有轎行一家,不但有遠程的轎衣黑或蘭(青)色。幾頂小轎。為二人相抬。還有非常華麗的花轎是專為結婚用的。轎頂八仙塑像裝飾,四角有荷燈配置。轎衣紅色全是精工的刺綉品,為八人抬轎。故在民間對媳婦的尊稱,有是八抬大轎接來的說法。另還有張義貴等幾家糖坊。丁氏制香作坊,裱畫店幾家。還有回春堂國葯店(現區婚姻登記處),在解放前夕之夜,國民黨部隊因賭博險些發生火拚事件。
萱花巷:今台客隆中山分店西邊通往宣城中醫院的小巷道,原為西直大街東岳廟的巷道。內有西華池浴室。現為通往狀元府小區18幢樓處。此巷名現已移址借用到南方制葯廠南邊路上的響山路至友誼巷的道路名稱。
姚家巷:今廣播大院10號樓中移址通道至花鳥市場,原巷在西直大街往西五十米處,此巷原無巷尾,巷內除有姚姓大戶,尚有當時稀少的女浴室。現只有移址巷道,無名。
魁星巷:今中山路至城市信用社處,原北起西直大街,南訖梳妝台遺址處。巷內有魁星廟一座,早已無香火,住的是一些乞丐,巷寬不足三米。還有1876年建的天主教總堂,下設培英中學,民強小學及修女部,其修女部後改城關三小,也就是今日市六中的前身。此巷已改造成40米寬闊的狀元中路。另在1950年時,魁星廟對門有座部隊留下土牆草頂十間房的大禮堂,(此處後被縣印刷廠佔用這塊土地做廠房)當時浙江孝豐越劇在此演出一年有餘,第一次把唱腔曲調婉轉優美,做工精細柔和,扮相俊秀可人,全由女子演出的越劇介紹給了宣城人民,尤其是婦女,已達如痴如醉,笑話百出的地步,為當時宣城一大盛事。也使此巷獲得了空前的熱鬧。每當散戲時,小巷人流如潮,一天有兩次。
迎恩街:南起老十字街,北訖拱極城門,城址在槐樹巷,朱衣巷相接的迎恩街上,原北門供電所處(現大唐開發辦北120步處)。現時的拱極路是移址借名之舉,今為民生路,是老宣城的商業街,其店鋪林立,大陸京貨店,金城京貨店,老天寶銀樓,胡德和雜貨店,日機轟炸時,一顆炸彈竟落到他家的防空洞口。至使全家十餘人遇難(只有媳一人倖免),還有孟同和雜貨店,劉祥記文具店(兼售圖書、典籍),廣大鍋瓷店,宣大祥醬園,其五香茶干頗有名氣,此外還有在三眼井旁,現為大唐開發辦公地的始建於1829年老字型大小焦春陽葯店,及其附近的五洲大葯店。在月城內澄清池處有周老三酥燒餅、老鴨湯為宣城著名小吃。還有生產歷史已有180餘年的宣城名細糕點捏酥產地已成遺址,現在大唐辦公地西邊之空地處。然而過去的生意競爭也相當激烈,有遇到對手不惜成本,向購物民眾拋贈加馬商品,甚至還發飯票到茶館吃飯。
現交通巷對面的原成氏經營的「大中華」理發店,在當時頗為名氣,店內裝飾考究,座椅全是轉動三疊式,冬有爐火通過管道取暖,夏有三部板扇生風,真有進門烏紗蓋頂,出門白面書生之象。何為板扇:即為兩塊長方形木板,橫排中間用繩索連接,外表用白或淺藍色的布包上,並配以裝飾,下板形成荷花葉邊,上板掛在房間的頂棚上,將上塊木板按上拉繩,通過杠桿原理,使用滑輪,由人拉動,下塊木板擺動,產生風的效果。
這條街上有1903年建的華西式基督教的集會地,耶穌堂,也稱禮拜堂。此教堂第一次在宣城使用麥克風傳話,引得無數民眾好奇,當時門前人山人海,互傳這一新生事物。另在三眼井東邊,有戶崔姓木行(後為縣文化館處),老闆其母逝世停棺在家三年整,出殯規模在宣城可謂是空前絕後,送葬的人數足有千餘人,各種紙扎、祭品不勝計數。有金童、玉女、金山、銀山、青獅、白象、大頭鬼、小頭鬼、白老爺、黑老爺等,還有叫不上名的,都是下面按木輪子用人拖拉。
此街上還有最著名的三眼井古井,也成此段街的代號。其井是宣城宋代出了狀元,由於狀元回鄉,是受皇上御筆「駙馬榮歸」封賜,宣城知府大人,每天都要到狀元行宮朝拜,時間一長狀元嫌煩,令家丁把狀元靴子放在堂上,叫知府向靴子朝拜,知府大人遍訪風水先生,在迎恩街中心烏龜背上打井治死了烏龜地,免得宣城再出大官,知府受氣。這口井就是現在的「三眼井」,其實是在一塊石板上鑽了三個孔。此井於2010年大唐開發商湮沒於街心,幸喜在此處開了一家「三眼井葯店」得以傳承,「三眼井」古老名稱。另城內外尚有一眼井、二眼井、四眼井、五眼井,本文不再累述。
孝義巷:今民生路大唐開發商大樓東,耶穌堂北邊巷道。現有巷無名,此巷內原有旅社,是徽州商人來此三人合營的旅社,名「三友旅社」。因地處幽靜的孝義巷,距水路很近,再加上服務優質,對北鄉水上旅客尤為看重,故俗稱三友巷,在民間廣為傳誦。
王家巷:原「人民電影院」前的巷道,現已在大唐開發部辦公地前的巷道。也是有巷無名。抗戰勝利初,國民黨駐軍和縣社會服務處募資建「同樂劇場」,1951年宣城行署在原地改建「人民電影院」,在文革後電影業曾達巔峰階段,此巷人流日夜川流不息。「電視」出現後,電影業日趨直下,後又改為「東方旱冰場」。直至被大唐開發改造成房產商品。
槐樹巷:原「人民電影院」後的巷道,是坐落在原城牆遺址上巷道,現此巷東段被毀,水門(槐樹巷66號處)至槐樹巷49號西段,仍存在180步長的城牆遺址,經我和原《宣城廣播電視報》記者游慶文的共同努力,有關部門已明確表態不再挖拆,故是宣城城牆不可多得的遺址所在。
宣城抗戰勝利之年的一次燈會,我在槐樹巷口附近的一家商鋪的水櫃台上親眼目睹了雙橋地方組織的一次盛大燈會進城獻演的實況:這次燈會的隊伍大約有十餘里長,據說燈頭已到東門濟川橋,而燈尾尚在雙橋集鎮未動,走在最前面是「牌燈」因是夜晚不好舉旗,通過牌燈的展示,可以標明燈會的舉辦單位是誰,而其後小的牌燈不計其數。這次燈會的路線是由濟川橋進城,沿陽德街經十字街轉迎恩街,因此兩街是宣城商鋪林立的主要街道,店家特多,燈會所到之處,都是香案迎接,鞭爆齊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而觀燈的人更是萬人空巷,齊聚燈會現場,那真是全城轟動,人山人海,不過為之,歷時到深夜仍聽到遠逝的鑼鼓聲。這次燈會有全是英俊小伙玩的雲燈,每人手拿著兩個雲燈,主要是打鬥翻滾擺字為主,如《天下太平》等。有全是妙齡少女,個個裝扮貌似天仙,肩挑花籃燈,在民樂的伴奏下,邊走邊唱民間小調,邊竄花表演,不僅花籃製作精美,而肩擔頭上還有荷花燈相配。有河蚌相爭燈,飾演蚌精的都是美麗女子,身著紅兜兜,粉紅褲,披綠色蚌殼衣,老漁翁大都為丑角表演,頭戴翻邊草帽,腰系白圍裙,手拿漁網,其動作既滑稽,又可笑,很受青年人愛好。還有跑旱船,打蓮槍,八仙過海,老馱少,麒麟送子,此燈大都被接上門表演,以示添人進口,有赤博上陣的飛鋼釵,甚是驚險無比,一拋可入雲天,由於玩的人技術熟練,從未傷及他人,然以上各式燈展,均有多個群體競相演出。整個燈會壓陣的除有舞獅數只外,尚有五條龍燈,舞龍的人個個是赤膊上陣,身上纏繞著燃放的鞭炮,舞盤龍,地滾龍,游龍。使觀燈之人激情達到高潮。所有的燈具都有專人負責添蠟燭跟隨,不玩黑燈。而維持秩序的人都是手拿竹篾片在旁邊守護,讓玩的人盡興,看的人高興。
朱衣巷:今巷道已拆除一半,原巷道走向是自迎恩街向東再轉向南到陽德街。現只有北至南的一條直道了,現以經營竹器著名。已改為朱衣路稱號。原巷內1951年由劉永泰等合股建的「大華戲院」,後改名「宛陵劇場」。那時50年代戲園子看戲,前排就坐的大都是稅務局的親友,因每場戲票都要到稅務所加蓋驗票章,最後排都是維持場內安全特設派出所的專座。觀眾根據需要有茶水侍候,待戲即將結束時,還有熱毛巾的服務。其熱毛巾是從進場的地方,專人准確的拋到台前,而台前的人又穩當的接住,那種毛巾把子在空中來回飛舞,從未發生過砸到觀眾的情況,真可謂是絕活,現在是見不到的了。而戲劇在演出前,都有開台鑼鼓三遍,俗稱打鬧台。如是摺子戲,都是文武搭配,名角壓陣。要是整本戲,前半場大都是二流演員上台,下半場名角出演。尤其是武旦要盛夏能演穆桂英掛帥,嚴冬可飾盤絲洞中的蜘蛛精,才是真正的功夫演員。
現朱衣路與開元塔之間曾為太平軍駐地,稱小營盤,由於開元小區的開發,此名已滅。
塔影巷:原東門高祥豐布店旁巷道進,繞開元塔至北門太平缸。現被開元小區重新規劃,已無巷道,此巷內除有著名標志性的建築,始建於西晉永寧間(302)時名永寧塔,唐稱開元塔,宋為景德寺塔外,還有規模較大的中國飯店、中央飯店。塔下也是民間娛樂場所,大鼓平詞聲不絕於耳,拉洋片的、變戲法的、雜耍的、套彩的、摸蝦子小魚的也有。寶塔邊的土堆稱寶塔山,上面有明代古鍾,50年代時,是宣城重大事件的號令處,尤其是火警,時人只要聽到那洪亮沉穩的鍾聲響起,各路民間組織義務水龍隊隊員,即刻集合到水龍存放地,在眾人的推拉下,各路老式水龍的鐵輪子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摩擦,發出刺耳的響聲,大水桶移動時發出隆隆聲,真有催鑼鐳鼓之盛,拿旗的,掌燈的,扛杈的,舉斧的,挑水的迅速趕往火場,那陣式真是驚天動地,為之感人至深。如若缺席者就要罰澡票數百張不等。曾有一義務救火隊員,正在新婚洞房時,聽到火警聲,黑燈瞎火地,慌忙穿起新娘的新棉褲參加救火行列,天亮後大家一看他穿了新娘的棉褲,一時傳為笑談。

閱讀全文

與張義貴電影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音樂之聲電影哆來咪簡譜 瀏覽:814
印度電影愛曲音樂 瀏覽:740
千年巨蟲電影大全 瀏覽:224
有個會隱身的僵屍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80
電影天渠演員 瀏覽:755
神明至上電影完整版 瀏覽:418
電影超級英雄結局 瀏覽:692
電影獵人法國版 瀏覽:879
那個網站4k高清電影院 瀏覽:593
早期的台灣藝術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73
十八窯洞里的愛情故事電影 瀏覽:763
2014迪士尼動畫片大全電影 瀏覽:771
吳彥祖戴面具演的一部電影 瀏覽:938
有什麼英文的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158
電影龍門飛甲國語高清完整版 瀏覽:482
被刺青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744
法國電影一個男人裝死騙回 瀏覽:165
榮光電影小說圖片 瀏覽:994
小子有種粵語版電影完整版 瀏覽:83
跳舞最快的音樂是什麼電影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