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中國戰爭兒童的資料
什麼叫戰爭?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清楚地表達過:「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再羅嗦一點,戰爭,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斗爭。階鏈沖弊級社會的戰爭,是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矛盾的最高的斗爭形式。它是政治通過暴力手段的繼續,是流血的政治。
顯然,這樣的戰爭不是一個兒童所能理解的。他們也不需要理解。
那麼,我們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耗費人力金錢,來完成「中國兒童的戰爭認知調查」,究竟是要干什麼?
事實上,設置問卷時,我們就很清楚,調查中的「戰爭」,並不只意味著真實的、曾經發生過的戰爭,它更多的是成年人棚族戰爭態度在兒童身上的投射。如果說和平年代可以展現人性美好的一面,戰爭則是體現另一面的鏡子,任何一個成年人,都可能從這面鏡子中發現自己的黑暗神。
但我們不想調查成年人的戰爭觀,那沒有意義,一切皆已定型,不能改變。只有兒童才可以因為教育而被改變。成年人的教育完全可以把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訓練成殺手,已經有伊拉克反美武裝組織在這樣做。所以我們的調查指向非常明確,調查成年人的戰爭觀對兒童的影響,換句話說,我們調查的是中國兒童所接受的戰爭教育。
現在結果出來了。結論讓人遺憾,今天的中國兒童,雖有多種渠道知道戰爭,也有各種教育實施者,但客觀、正面、基於人性復雜的戰爭教育並沒有成為主流,上個世紀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片面的戰爭是非觀,依然保持了強大的影響力。
看看這個問題。「兒童體會長輩講述戰爭的口氣情況」,「鼓勵」的百分比16.16,「親和」的百分比17.10,「興奮」的百分比14.87,「一般」的百分比31.29,「痛苦」的百分比20.58。設身處地去想過,鼓勵的語氣應該是在講英雄,親和是父母對孩子講故事的標准態度,從講「小兔子乖乖」時就訓練出來的,一般大概是敷衍了事,可為什麼會興奮呢?這令人想起伊拉克戰爭,還有海灣戰爭。戰事期間,我們每個人都是興奮的,似乎電視里鋪陳開了一桌戰爭盛宴,見者有份。但在摧枯拉朽的轟炸中,失去親人的平民,失去孩子的母親,失去佑護的孩子,他們會興奮嗎?
只要戰爭存在,我們都可能失去他們所失去的,那時,我們還會興奮嗎?還會用親和的語氣來給孩子講戰爭這樣的暴力故事嗎?面對英雄,我們的孩子知道什麼叫「一將成名萬骨枯」嗎?
根據調查樣本的年齡來推算,其父母是60、70年代生人,他們童年時期最流行的電影是《地道戰》、《紅星閃閃》、《渡江偵察記》等革命戰爭故事片,裡面的主人公都是「高、大、全」的英雄,而且英雄還都不死。顯然,由於受成長時期的革命英雄主義主流教育所影響,他們對戰爭殘酷的本質缺乏清晰的認識,潛意識中戰爭像游戲一樣有趣。
這種態度會影響到孩子。在「兒童對未來參軍的想法」一題中,「非常願意」的941人,「比較願意」的516人,兩者相加的百分比為45.99。與此相呼應的是「兒童對軍人的感覺」,選擇「正義的代表」 1,998人,比例高達61.23%。我們把這兩組數據和「兒童對戰爭的感覺」一題中選擇「恐怖」、「可怕」判跡的百分比61.7放在一起看,就能發現教育的作用。
覺得戰爭恐怖、可怕一定是孩子的本能,因為他們看到了死人。趨利避害則是人的另一個本能,成人兒童都具備,可是在調查中,兒童的選擇違反了這個本能,他們願意去感覺恐怖、可怕的戰場,還認為製造帶來恐怖、可怕感覺的軍人是「正義的代表」。顯然,這是教育的結果,兒童從成人自覺或不自覺散發的信息中察覺到戰場是產生英雄的地方,而英雄被人喜歡,於是不管心裡是不是真的想,認識上他們有一點很明白:做這樣的選擇肯定是會受到表揚的。
這個分析不僅僅來源於數據,它得到了驗證,在《那年夏天的抗日戰爭》中,參與主題活動的100個兒童面對南京大屠殺時,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本來,學校教育有機會糾正來自家長個體經驗和認識所導致的教育誤差,可調查數據顯示,教科書在戰爭教育上對兒童的影響遠不及電視、電影,我們試圖把兒童心目中名列第一的英雄人物黃繼光(2,495人,76.46%)歸功於教科書,結果發現今天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沒有黃繼光的故事,它在幾十年前的語文課本里,屬於父母與孩子分享的童年記憶。名列第二的李雲龍只比黃繼光低2.63個百分點,眾所周知,李雲龍是電視連續劇《亮劍》主人公。
曾在暑期播出的電視連續劇《小兵張嘎》同樣獲得了大量的兒童觀眾,以85.20的百分比高居榜首。還有伊拉克戰爭,以88.19的百分比列「兒童認為最近兩年發生的戰爭」首位,它無疑來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電視直播。當電視成為中國兒童認識戰爭的主要渠道的時候,電視又教給他們什麼呢?看見電視里的「9?11」,澳大利亞的一個女孩以為是世界末日到來,難道中國的兒童就不會有同樣的感受嗎?如果兒童被電視中的戰爭所傷害,誰來幫助他們?
只有成年人。兒童是被成年人引導上路的,人類發動的戰爭可以培養殺手,也可以培養英雄,但人類的文明卻可以培養一個知道英雄和殺手的區別只在一念間的正常人、健康人。一切只在教育。
調查過後,我們延伸出去,做了中國兒童戰爭教育的相關案例和人物訪談,目的只有一個:為那些可怕的數據找到一個希望。
版塊4 戰爭是一杯毒酒。戰爭是一場游戲
兒童戰爭認知圖片調查
1、張真偉(11歲):如果戰爭爆發,我非常願意參軍,為國家出力。
3、李兆禹(6歲):我很喜歡奧特曼。
4、周子倩(10歲):我喜歡玩戰爭游戲,它很刺激。
5、鄧超(9歲):英雄人物?我不知道。
7、李宓(11歲):岳飛、雷鋒都是英雄。
8、張嬌(12歲):世界上沒有發生過戰爭。
9、鄧力銘(7歲):我喜歡看《亮劍》,喜歡看李雲龍他們用槍打仗。
10、蔡倍靖(7歲):打仗可能會死人,好人不會死。
11、黃一城(7歲):喜歡毛熊,不喜歡奧特曼。
12、金瑞傑(9歲):我覺得打仗游戲一點意思都沒有。
13、侯瑞(12歲):我不贊成打仗,現代社會提倡和平。
14、陸俊松(8歲):我看過《三國演義》,不喜歡。
15、黃語馨(9歲):我不知道戰爭。
16、殷山川(13歲):如果國家需要,我非常願意參軍。我不害怕犧牲,也不會犧牲,因為我是管理者。以後我要做國家主席。
17、蔣之奇(8歲):以前我有很多玩具槍,但後來不見了。
18、楊霞(9歲):不知道戰爭
19、伍恆(11歲):我最崇拜的英雄是邱少雲,他為了戰斗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20、易星伶(8歲):我願意和王二小做朋友,因為他很勇敢。
21、陶然(11歲):中國歷史有抗日戰爭,抗美援朝,解放戰爭,我都是從電視上了解的。
22、廖玲瑞(11歲):戰爭就是對抗敵人,會有輸有贏。
23、高洪潞(11歲):槍是消滅敵人或者將自己不想要的人除掉的武器,我只會在攻打敵人的時候使用它。
24、吳天謝(11歲):戰爭無所謂,因為它又沒有傷到我。
(引)他是過去的兒童。他是現在的父親。他是生於戰爭中的父親的兒子。他是不知戰爭為何物的當下兒童的父親。他看《地道戰》《鐵道游擊隊》長大。他玩過木頭槍,戴過八角軍帽,在游戲中抓過特務。他是將戰爭游戲化符號化的六七十年代生人中的一個。
他在兒童時期領受了強烈的戰爭情懷和強國夢想。現在,他試圖把這種戰爭情懷和強國夢想傳達給他的兒子們。
但兒子們已經和當年的他不一樣。
成年男人的戰爭情結
高老坦:成年男人的戰爭情結
他試圖建立中國的童子軍
2007年5月26日,四川雲頂石城,在宋代古戰場遺址南城門外,老坦建立起了陽光勵志營20070501號演習野戰指揮部。本次演習代號「留取丹心照汗青」,它從宋代將領文天祥的詩句中來,出現在雲頂,別有深意。
749年前,蒙古大軍在這里攻打宋軍,僅僅兩天,宋軍開城投降。老坦痛心疾首,「本來,雲頂城防守堅固,駐軍實力強大,完全可以創造與釣魚城齊名的英雄故事。」釣魚城是另一段歷史。從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合州軍民在守將王堅、張珏的率領下,憑藉釣魚城天險,與視其為「彈丸」之地而長期圍城強攻的蒙軍殊死搏鬥,浴血奮戰,歷經大小戰斗200餘次,創造了以弱抗強,36年不破的罕見奇跡。
羞恥和光榮一目瞭然,老坦對著他的士兵慷慨陳詞:「要投降的人,理由有千百個,堅持抗戰的理由卻只有一個,這就是忠誠。現在,讓我們來重寫歷史。」
重寫歷史的士兵是一群孩子,他們大多處於6到12歲這個階段,被家長帶入陽光勵志營。陽光勵志營是中國第一個由家長自發組建的學生素質教育團隊,靈魂人物老坦。
一、我們成長的那個年月
為國家去戰斗,然後成為英雄,是當時每個孩子的熱烈願望。
其實老坦並不是個戰爭狂人,他只是喜歡歷史。
和所有六七十年代生人一樣,老坦一遍又一遍地看過《地道戰》、《鐵道游擊隊》、《閃閃紅星》,而和別的同齡人相比,他對那些虛構的故事片有著更接近真實的體會。老坦父親14歲參軍,總參通訊兵,「給毛主席發報的」。父親身上具有很強烈的軍人氣質,留給少年老坦的印象是「堅忍不拔,從不認輸,任何時候都以團隊的利益為最高利益。」長大後,老坦娶了一個出生軍人之家的軍醫為妻,外表魁梧、讀書時也曾經自由散漫、桀驁不馴的老坦很懼內,他變成了嚴格遵守家庭紀律的好丈夫。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過程,老坦從國家和個人命運中清楚地看到了軍事力量的強大作用。他仔細研讀過大量的戰爭書籍,發現了戰爭背後有很多東西,「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南京大屠殺,每一次戰爭都很可怕。我們惟一能做的是國家有鐵血的人,能夠支撐得起國家,雄得起,不怕戰斗。這個理想人格是毛主席身上的,他警告美國人,朝鮮38度線你們不要過,過了就要打你!美國人過了,挨了;後來再警告美國在越南不要過17度線,他美國人那麼強的軍事實力,結果就不敢過了。這個就是國家的驕傲。」
老坦習慣說「國家的驕傲」,這跟他從小所受的教育直接相關,「我們成長的那個年月讓人振奮,對國家有特別深的感情。」那個年月指上個世紀後半葉的中國,革命英雄主義思想教育占據主流,為國家去戰斗,然後成為英雄,是當時每個孩子的熱烈願望。當然,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主流思想也發生了變化,誕生於戰火硝煙中的英雄被耀眼的金錢蓋過了神光,甚至有人會拿董存瑞和黃繼光來開玩笑。老坦非常憤怒,這些為國捐軀的人一直都是他心目中的神。
雖然憤怒,但老坦也很明白,經濟競爭已經成為現在國家之間戰爭的主體,為了國家的尊嚴和驕傲,時代需要新的英雄。
二、與「童子軍」不謀而合
新時代的民族英雄如何誕生?
幾年前有本書對中國家長刺激很大,它的名字叫《夏令營中的較量》。老坦也讀了,他立刻明白自己該做什麼。
「要使一個民族偉大崛起,不是包包里有錢就可以崛起的。宋代有錢,也有文化,但被人家打得屁股上都是腳板印,它沒有了光榮和驕傲。與之相比,唐朝,王維、李白都曾經想過當兵,那種感覺才是一個大國的感覺。我們並不是要窮兵黷武,但是整個國家都在往超級女聲、快樂男聲上靠,都整得男不男,女不女的,這個世界就完了。魯迅說要有捨身求法的人,要找民族的脊樑,遺憾的是現在的教育機制和社會風氣都不這么教育。」
2005年夏天,一些家長和老坦不謀而合,他們組建了「陽光勵志營」,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野外生存能力、學習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素質教育。孩子們入營宣誓:「為中華之崛起,文明精神,野蠻體魄,健康心理。」
從一開始,陽光勵志營在形式上就採用了軍事化的訓練模式,內容也與戰爭密切相關,「亮劍行動」、「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鐵血變奏,群星璀璨」,看上去有點類似童子軍。
童子軍是目前世界上影響最廣泛的非贏利性、非政府青少年組織之一,它最早源於1907年在英格蘭棕海島上舉行的一次實驗性營區活動。該活動的組織者貝登堡把他童年的一些戶外活動經驗和在軍隊時訓練士兵的一套方法,用於訓練20名十幾歲的男孩,結果深得受訓者的喜愛,由此發展成了今天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青少年運動。童子軍的目標是:幫助青少年增長知識,掌握技能,完善自我、家庭以及所在的社區,使青少年成為有責任感、能自立的公民與未來的領導人。
「如果說西點軍校培養了30%的CEO,那麼童子軍則培養了100%的CEO。」老坦對童子軍研究很深,但他的目標並不是單純的童子軍,法蘭西聖希爾軍校才是他真正的學習對象。「那是拿破崙大帝搞的,裡面的每一個學員,琴棋書畫樣樣皆通。」
基於此,陽光勵志營的每一次活動除了從軍事活動中演化而成的野外生存訓練,更多的是軍事戰略、歷史知識、科學知識的學習,甚至還有菩提樹下的打坐。
老坦想像這些蜻蜓點水的作為,終有一天發生質變,成就他最大的驕傲,為這個國家「培養了幾個有骨頭的人。」
三、兒子們的「正確道路」
現在,老坦已經開始為兒子高弘陸驕傲了。
從高弘陸懂事那一天起,老坦就試圖影響他走上一條路。每年7月7日,9月18日,他帶兒子一起去川軍紀念碑前跪拜。老坦這樣告訴兒子:男人就要在國家面臨危險的時候,勇敢地去戰斗,不怕犧牲。所有為這個國家的獨立、自由奉獻出生命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受父親的影響,高弘陸最認可的英雄是黃繼光,「他可以為了戰友犧牲自己。」
毫無疑問,高弘陸是陽光勵志營里最老的營員之一,參加過數次活動,少尉軍銜,官至參謀長。作為老坦的兒子,無論是長相還是性情,他和父親驚人地相似。如果說在陽光營中老坦扮演了一個教父的角色,高弘陸就是大哥。無論是軍禮示範,領誦誓言,還是在升旗儀式上指揮唱國歌,高弘陸都是第一個舉手申請者。這些對他而言,屬小兒科。
高弘陸正走在老坦設定的正確道路上,學習成績優秀,鋼琴考過十級,擁有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在團隊中已具領導力。但是,最近一兩次陽光營的活動,高弘陸沒有參加。老坦的妻子認為兒子該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學校里的知識上,而高弘陸是覺得陽光營的活動沒意思了,他的同齡營友,11歲的男孩楊智謙說得更直截了當,「太弱智。」
這是一個趨勢。大孩子正在逐步脫離陽光營,他們離開的時間比老坦想像中的更早。本來按照他的設想,陽光營的教育方式更適合15歲左右的兒童,「可是中國15歲、16歲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考試,他們沒有時間來,我們無奈地提前了些,把某些東西轉化成較低年齡段的孩子能夠認知的東西。」
⑵ 十大兒童必看電影
十大兒童必看電影有《尋夢環游記》、《奇跡男孩》、《頭腦特工隊》、《龍貓》、《獅子王》、《神偷奶爸》、《天空之城》、《寶貝老闆》、《飛屋環游記》、《瘋狂的動物城》。
1、《尋夢環游記》
這個電影評分很高,豆瓣評分9.1分。很難不看哭,超級溫暖的一部電影,親情、友情、愛情娓娓道來,讓你笑著笑著就哭了,裡面中文主題曲《請記住我》,也是超感人。
2、《奇跡男孩》
這個電影評分也是相當高,豆瓣評分有8.6分!2018年春節上映的。影片充滿感動、溫暖、治癒,看完彷彿整個世界都變得美好了。
3、《頭腦特工隊》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關於親情,關於自我認知,關於情緒與情感的故事。它居然還是一部趣味盎然的科普電影,完美地以影像解釋了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整個故事圍繞著主人公萊利的生活展開,我們也會從這個叫萊利的小女孩身上看到童年自己的影子,看到感悟和啟發:世界是不完美的,沒關系。
4、《龍貓》
日本著名漫畫家宮崎駿的代表作之一,畫面色彩豐富,故事溫情感人。兩個小主人公之間的感情和與父親母親之間的愛意表達得十分自然。大龍貓又萌又暖,孩子們一定會非常喜歡。
5、《獅子王》
迪士尼動畫的巔峰之作,它講述了小獅子辛巴從困境中成長為有責任心有魄力的獅子王的心路歷程。同時,《獅子王》還向觀眾傳達著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不管生活多麼艱難,只要心中有希望,一切就都還有機會。
6、《神偷奶爸》
這部電影也叫《卑鄙的我》,如今也已經出了3部。裡面腹黑又可愛的小黃人們紅遍全球。故事輕松幽默,充滿搞笑的情節。非常適合讓孩子放鬆壓力。
7、《天空之城》
這個是宮崎駿的代表作,喜歡宮崎峻的畫風,單純舒服,每次看宮崎駿的動畫,就觸動於他的細膩的情感和溫暖的情懷,心就會很平靜。電影中畫面清新優美,人物不光有個性,還充滿幽默感,讓人在故事的緊張氣氛下也有開懷大笑的快樂。有純真、勇敢的希達和巴斯,也有那個能吃能打有勇有謀的海盜媽媽。教會孩子守護愛與感動。
8、《寶貝老闆》
這部電影腦洞很大,是溫情的搞笑片。故事講了7歲小男孩提姆本來是受到父母獨寵的唯一的寶貝,直到一個嬰兒出現,三口之家的平衡被打破,爸爸媽媽的心思全都放在了這個弟弟身上,讓他非常不爽。陌生寶寶加入家庭—主人公與這個寶寶鬥智斗勇展開戰斗—兩人言合並聯手打壞蛋—最後兩人離不開彼此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9、《飛屋環游記》
2021年第82屆奧斯卡金獎獲獎動畫《飛屋環游記》,非常建議大家看看。故事情節離奇怪誕,但不失生活元素,寓意深刻,從故事性到藝術性都是一部十分不錯的作品。
10、《瘋狂的動物城》
《瘋狂的動物城》的劇情十分勵志,音樂也是如此。主題曲《TRY Everything》、這個影片在一上映就刷到9.4分超高分,走耐人尋味的內涵路線,讓人在歡笑中也能對社會問題有所感悟,真是大人看得懂得烏托邦,孩子看得懂得為夢想而奮斗。
⑶ 適合小孩看的戰爭電影(全列出來)
三毛從軍記,小小飛虎隊,地道戰,拯救大兵瑞恩,希特勒都名單
⑷ 7一12歲兒童必看愛國電影
7-12歲兒童必看愛國電影有:《長津湖》《戰狼Ⅱ》《地雷戰》《閃閃的紅星》《狼牙山五壯士》等。
1、《長津湖》
長津湖》是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段奕宏、歐豪特別出演,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敏友穗東君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講述了志願軍為長津湖戰役勝利做出重要告拍貢獻的故事。
⑸ 兒童時期的戰爭電影
關於兒童的戰爭電影
:黃石的孩子、
戰爭子午線
、紫日
、閃閃的紅星、
紅孩子
、少年英雄王二小、
兩個小八路
、雞毛信、
小兵張嘎。
⑹ 非洲童子軍的戰爭電影叫什麼名字
《無境之獸》。
由凱瑞·福永執導,阿布拉罕·阿塔、伊德瑞斯·艾爾巴、Ama Abebrese等主演的戰爭片。該片於2015年10月1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Uzodinma Iweala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名非洲娃娃兵的從軍故事。
劇情簡介:
阿古和其他孩子在已經成為廢墟的街區奔跑嬉鬧,抬著一台只剩下四邊框架的電視機到處兜售,這是他們的「魔法電視機」,五六個小孩子在畫框里又跳又演,最後從善良的駐防軍那裡換了幾個盒飯。
盡管家園被戰火摧毀,阿古的世界裡還是有溫柔唱著歌的母親、在他眼裡無所不能的教師父親,與他吵鬧玩耍的哥哥、可愛的妹妹和老年痴呆的爺爺。
眼睜睜看著父兄被槍殺,小小的阿古逃進叢林,失去一切的他並不知道,還有自然法則更大的考驗、以及比自然法則更殘酷的事情正在等著他。
(6)戰斗片兒童電影大全擴展閱讀:
在非洲這個大國,貧富差距很大,很多的小孩子因為特別害怕官兵而反抗,在當地轟動一時同時也展示了地位恐怖的階級。這部影片就是不動聲色的把這個手法揭示了出來。這部導演同時也是編劇和攝影,他寫的前兩部劇也是展露了某些事實,而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人幫忙處理了一個人而被別人誤認為是殺手的故事,更為震撼。
男主說過一句話,我是個好孩子。他住的那個地方沒有戰爭,和平的生活充滿樂趣。男主的父親是一名老師,男主和哥哥在學習的同時也會去教堂禮拜。
然而生活不會就這樣平靜下去,戰亂就此開始,借著恐怖分子的名號亂殺無辜。男主的父親也是死於這場災難,家庭瞬間破滅,男主為了活下去,在灌木叢不敢出來,但是還是被抓住了,他沒有選擇,只能加入這個群體。
其實這部影片可以塑造一個最後得以平安的故事,可是導演把劇情漸漸推向這個領導的報復,充滿了各種復雜性,也因為這受到了各種傷害。
他經常使用一種能讓自己安靜下來的東西,不像別的小領導,他也會害怕,會惶恐,也有可能有憂鬱症,還要求他的士兵們提供某種服務,但是他又是一個古怪和嚴厲的人。但是對那些少年們來說武器的增多還有同伴的增加也會給他們一種安全感。
⑺ 有哪些關於兒童抗日戰爭的電影
一、張嘎
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
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 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五、馬秀英
馬秀英,1929年6月生。江蘇淮安縣石塘區南澗鄉近采橋鎮(今,淮安市朱橋鎮窪圩村)人,出身於窮苦農民家庭。1945年10月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2月擔任石塘區黃盧(南)村婦女會長。 1946年12月,一天下午,石塘圩子的五六個還鄉團分子來抓馬秀英和婦女會成員。此時,秀英和幾個婦女會員正在黃盧村為聯防隊做軍鞋。秀英接到村民報告,即分頭轉移。
她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婦向東南方走,在窪圩北門遇上黃兆雲帶領的「還鄉團」。黃兆雲一眼認出秀英,一群還鄉團分子像瘋狗似的竄上來,一擁而上扭住她的胳膊,把她押到周庄圩子里。 在周庄圩子里,黃兆雲妄圖從她的口中得知我地方黨組織的秘密以及婦女會成員的名單.
對她軟硬兼施,逼問共產黨組織和婦女會員名單。秀英被肆意凌辱,嚴刑拷打:鞭子抽,杠子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 面對酷刑,秀英斬釘截鐵地回答:「要人頭有一顆,要名單辦不到!」 最後,黃兆雲把她押到仇夏庄殘殺。馬秀英犧牲時年僅17歲。
⑻ 適合中小學生看的兒童抗日戰爭電影
1、《小兵張嘎》。
一部很有特色的兒童題材影片,這部影片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片的構圖精緻、簡煉,盡量防止和隱蔽一些繁瑣的線條,力求人物和主要線條的突出。
2、《閃閃的紅星》。
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3、《雞毛信》。
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
4、《二小放牛郎》。
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安徽電影製片廠共同出品的一部抗戰電影,張馳執導,丁儼、沈丹萍、李加西等主演。該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放牛娃王二小與敵人鬥智斗勇並最終英勇犧牲的故事。
5、《狼牙山五壯士》。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老百姓和主力部隊轉移,與數十倍於己的日本侵略者激戰一天,最後全體縱身跳下懸崖的故事。
⑼ 適合小學生看的紅色主題電影有哪些
1、《地道戰》
《劉胡蘭》是由馮白魯執導戰爭片,胡宗溫、陸小雅參與演出,講述的是劉胡蘭的心靈里從小就種下了仇恨的種子。紅軍來了,把地主呂善卿家的財物分給了窮人。劉胡蘭從紅軍戰士孫同志講的故事裡,懂得了革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