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電影是2020年柳廣輝執導的。
主要講述20世紀90年代初,兩位少年張家漢和王柏德前往台北,那裡的一切沖擊著這兩個少年的感官。與此同時,兩人的學校宿舍里發生了霸凌,盡管禁忌一一解放。
學校也開始招收女生,但這種關系仍如毒蛇猛獸人人唾棄。兩個男孩之間原本曖昧的情愫,也因為一個名叫吳若非的女孩的介入,而就此被打亂。
評價: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細膩地刻畫了台灣同志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的酸甜苦辣 ,是一部能觸動觀眾內心中很多往事的影片,能夠喚醒那些深埋在觀眾的腦海里最懷念的美好記憶,勾起觀眾刻在心底已久的那個名字。
在導演柳廣輝、監制瞿友寧的合作下,該片背後雖有著豐富的時代背景,但所傳達的訊息卻是放諸全球都能被理解的愛情。攝影師姚宏易的鏡頭下呈現了浪漫又唯美的愛 ,拍攝出了青春的騷動霧氣。
兩位主演陳昊森和曾敬驊之間的粗礪感情與身體宛若原石互相碰撞,卻打磨出了成長與時代的朦曖光暈。
2.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哪裡看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放放影院網可以看,具體步驟如下:
1、打開網路搜索,在網路搜索首頁進行搜索;
3.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活在當下哪國
台灣愛情電影。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一部2020上映的台灣愛情電影,由柳廣輝執導,演員陳昊森、曾敬驊、邵奕玫、戴立忍、王識賢、法比歐主演。
影片講述上世紀90年代初,兩位少年前往台北,那裡的一切沖擊著這兩個少年的感官。學校宿舍里發生了對同性戀的霸凌,盡管禁忌一一解放,學校也開始招收女生,但同性戀三個字仍如毒蛇猛獸人人唾棄。而兩個男孩間原本曖昧的情愫,也因一個女孩的介入,而就此被打亂。
4.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電視劇是什麼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由柳廣輝執導,瞿友寧編劇、監制,陳昊森、曾敬驊主演的電影,於2020年6月19日在中國台灣上映。該片講述了兩位高中男孩的揪心初戀的故事。
劇情簡介: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情竇初開的少年,張家漢遇上王柏德(birdy),在經歷了種種事件後,才明白了那就是「愛」。這是講述一部初戀的故事,但也加入了很多元素。讓人在看電影的當下很是感動,看完之後,內心彷佛也會留下深深印記的一部作品。
學校宿舍里發生了對同性戀的霸凌,盡管禁忌一一解放,學校也開始招收女生,但同性戀三個字仍如毒蛇猛獸人人唾棄。而兩個男孩間原本曖昧的情愫,也因一個女孩的介入,而就此被打亂。
該片後坐力極強,在看完多天後仍然深陷其中,看完小說以及大量花絮後,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作者感覺已經榮升為「刻」學者了。
看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久久無法釋懷,也許是所處時代不同,對birdy的行為和表現感到惋惜,他一次次的絕情和不忍又反復暴虐我們這些觀眾。
直至昨日在KTV點歌看了完整MV又連夜讀了完整小說,才稍許有些釋懷,也許只要想像成這是一個你愛而不得的初戀故事,觀眾內心才能放下很多。因為人生本就充滿了無奈和妥協。
5. 刻在你心底的電影名字是什麼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由柳廣輝執導,陳昊森、曾敬驊主演的愛情電影,該片於2020年9月30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該片講述了兩位高中生張家漢和王柏德之間互相產生了曖昧的情愫,但之後,兩人的感情卻因為保守的環境被打亂的故事。
角色介紹
張家漢
演員:陳昊森(青少年)、戴立忍(中年)
高中學生。他個性雖然內斂木訥,但其實對於追求愛情的態度是主動沖動的。他與好友王柏德之間互相產生了曖昧的感情。然而,由於保守壓抑的社會環境,王柏德選擇與學妹吳若非戀愛,並且有意地疏遠他,他也因此苦惱不已。他只能經常找學校的歐神父傾訴自己的煩惱。
6.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電影是什麼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由柳廣輝執導,陳昊森、曾敬驊主演的愛情電影。
20世紀90年代初,兩位少年張家漢和王柏德前往台北,那裡的一切沖擊著這兩個少年的感官。與此同時,兩人的學校宿舍里發生了霸凌,學校也開始招收女生。兩個男孩之間,也因為一個名叫吳若非的女孩的介入,而就此被打亂。
角色簡介:
1、神父:高中學校的神父,也是音樂老師。他一直無法理解學校對學生戀愛管教得如此嚴厲,他認為青春期的孩子談戀愛是很正常的行為。
2、吳若非:昵稱班班,張家漢和王柏德的學妹。她和王柏德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對王柏德產生感情,最終她與王柏德在一起。
7.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電影內容是什麼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剛剛解除了實行長達幾十年的戒嚴令的台灣,雖然已經解除了戒嚴,但阿漢所在的天主教學校,舍監還是和往常一樣巡查宿舍,生活與往常無異,繼續實行著軍事化管理。
Birdy是這所實行軍事化管理的天主教學校新來的轉校生,在一場泳課上,阿漢注意到了這個有點「瘋瘋」的少年,於是兩人結識。
兩人在泳課上相識後,Birdy便開始採用各種各種的套路來想方設法接近阿漢,像是借肥皂、蹭飯什麼的各種操作上下其手,於是兩人也開始漸漸熟絡起來,成為了「兄弟」。
在親眼目睹了多次同性戀群體被欺凌的事件後,Birdy深諳這個封建保守的年代對同性群體的歧視和不齒,知曉阿漢對自己的心意後,決心遠離阿漢,這也是他能給阿漢最好的「保護」。
影片評價:
在導演柳廣輝、監制瞿友寧的合作下,該片背後雖有著豐富的時代背景,但所傳達的訊息卻是放諸全球都能被理解的愛情。
攝影師姚宏易的鏡頭下呈現了浪漫又唯美的愛戀,拍攝出了青春的騷動霧氣。兩位主演陳昊森和曾敬驊之間的粗礪感情與身體宛若原石互相碰撞,卻打磨出了成長與時代的朦曖光暈。影片的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也在盧廣仲動人的演繹下,詮釋出了兩位主角之間說不出口的青澀愛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8.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演員表 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哪些演員
1、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主要演員:陳昊森、曾敬驊、邵奕玫、王識賢、法比歐。
2、影片講述上世紀90年代初,兩位少年前往台北,那裡的一切沖擊著這兩個少年的感官。學校宿舍里發生了對同性戀的霸凌,盡管禁忌一一解放,學校也開始招收女生,但同性戀三個字仍如毒蛇猛獸人人唾棄。而兩個男孩間原本曖昧的情愫,也因一個女孩的介入,而就此被打亂。
9.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終於來了!8.3分華語同性電影,年底必看
本片由陳昊森和曾敬驊主演!全台票房突破1億新台幣大關!是台灣影史第一部票房破億的同志影片!
講述:1980年代的一所男子寄宿學校里,兩個高中男生不斷探索他們之間的友誼和真愛,當時台灣解除了戒嚴令,旨在從保守社會轉型為亞洲對LGBTQ最友好的地區。寄宿學校開始招收女生,隨著一名女生的出現,他們的關系將面臨最終考驗。必看!!
10.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關於對電影里幾個模糊劇情的人物理解:公園戲的問題,為什麼有這段戲? 我想這個片段吸取的是白先勇的《孽子》同性戀小說題材,後來被拍過電視劇,我看過剪輯和小說介紹,雖然沒有精力全神關注,但斗膽寫一下自我理解,因為並沒有讀過這原著,我沒辦法完全負責自己沒有臆斷。寫這部分內容離不開人的慾望,同性戀在沒有任何合法權益的情況下,恐怕連生理需要都只能偷偷摸摸,愛不愛先放一邊,情慾是人的基本需求,由於特殊的時代背景,少數性取向的人該怎麼解決問題,難道圖書館?還是公園吧,公園這個場所既公開又隱秘,甚至有種孤島與世隔絕的意味,是苦楚閉塞也是尋找釋放的樂土。白先勇先生的《孽子》里的故事描寫大部分都是發生在公園里,他們是無家可歸的孩子,只能在這個公園里尋找同類慰籍,尋找生存下去的經濟來源,尋找可以離開的歸宿,這里有慾望也有溫情,但愛情就太難了。連容身之地都成問題,愛情是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
為什麼無家可歸?作為同性取向被認為有罪的時代,家庭的認可就尤其艱難,無論是平民家庭還是富貴人家,不論是草民階層還是上層豪門,對同性戀都視如反骨,離經叛道,甚至道德淪喪,敗壞門風,等等難以被接受,更不要奢談理解。而父權就是家庭里躲不開的掌控權威,那些人物的悲慘遭遇的開端都源於原生家庭的厭惡和拋棄,尤其父親。電影里都稍稍展現了一下張家漢和王伯德的父親形象,先寫張家漢,畢竟是他的視角,他的母親在家裡是沒有話語權的,給張家漢買機車要偷偷的動用自己的錢,但她很寵愛這個小兒子,溫柔通事理,而且女性特有的細膩是很容易看出兒子和王伯德之間的曖昧,並不只是朋友,她為了維護兒子並不願意想太多,更不願意挑明,她屬於傳統善良的家庭婦女形象。張家漢的父親對兒子就屬於我們家長比較常見的批評式教育,甚至在飯桌上外人面前都不能照顧孩子的尊嚴,就是我想打壓你就打壓你,我掙錢養家就有權說你,所以張家漢的叛逆和執著來源於父母對他完全不同的兩種態度,父親對他的打壓非常讓他渴望在其他地方得到認可,原先有人寫過他舉起要打學弟的棍子,前後性格不一致。這是因為是他原先要在小團體里被接納,需要做一些違心的事迎合團體需要,家庭里得不到的承認會從朋友那裡得到補償。但是遇到王伯德,愛情的力量讓他不再需要迎合別人才能有滿足感,他有王伯德就有了一切他想要的東西,認同和愛。這時母親平日給他的溫柔愛護就會對他性格產生延續影響,激發引導著他對王伯德契而不舍的付出和忍讓,執著而不計後果。在這點上我覺得人物還是符合心理邏輯的發展。
而王伯德就比較復雜了,因為不是他的視角,本來給予的內容就不夠多,再刪刪減減,就更不好看出來他為什麼矛盾。王伯德上面有三個姐姐,父親是個粗暴的男人,出場是開車來的學校,戴著金鏈子,按我的理解應該是有點錢和勢力,畢竟學校還有人出來接。見到兒子根本不容解釋,上來就拳打腳踢,王伯德除了躲,就是在打罵提起生他多餘上頂了嘴。在這之前,王伯德跟張家漢無不傷感地說自己在這個世界是多餘的,可見王伯德並不是平時里滿不在乎只會嘻嘻哈哈的人,相反他容易多思多慮,自卑自傷,只是除了張家漢沒有人能看到這點。(導演刪掉班班和張家漢私聊的情節我覺得很糟糕,裡面對話是張家漢看出了王伯德的憂慮,懂他的悲傷,班班才會驚嘆你比我要了解他,整段戲沒有和後面說勾引也接不上,對話有情節沒有,拍了內容卻剪沒,讓我很無語)王伯德的父親比張家漢的父親還要糟糕,就是想打就打,我的兒子,打死都活該,兒子成了私有物,在他的眼裡並不具備獨立人格,態度自私而野蠻。沒有提到過王伯德的母親,但我想就算有應該也一樣沒有話語權。王伯德的矛盾就在於他太能忍耐,他雖然作為獨子,按道理是被寄予厚望的,但恰恰他學業並不出色,父親高壓式的教育,只會讓他又叛逆又壓抑,多愁善感,覺得電影的世界更有意思,其實換個角度這就是他在潛意識里逃避現實的殘酷,現實里無法實現的自我,可以在電影里變得自由。看他給張家漢最後打電話的家庭布置,一面牆的獎杯和獎狀,和一櫃子的洋酒,恐怕都不是他的,三個姐姐都不像他這么失敗,酒恐怕是父親的,這個家給他的重視顯眼地位在哪裡?他同樣需要認同感,他又不屑於和規矩妥協,不合群沒有小團體,遇到張家漢可以懂他,是愛人之間的懂,共呼吸同命運的互相依賴,就因此他更不能讓張家漢被他拖累,他只能極力壓制忍耐,甚至阻止,他的自卑自傷會因為愛被加劇釋放。所以他才那麼矛盾。
寫回為什麼會有公園里的一場戲,這可能跟我前面解釋的,張家漢苦尋王伯德未果,他在公園里就像被拋棄的孩子一樣找不到歸宿,同性戀無處可去的悲哀和此時的張家漢的心情是重疊的。老頭的出現就是另一個悲劇,性向是持續一生的狀態,它無法根據人的意志改變,哪怕你行將老朽也改變不了你的原始慾望,得不到光明正大的去處,就只能在公園里像個孤魂野鬼一樣守株待兔,尋找片刻溫存,可憐卑賤。張家漢悲痛欲絕地等不到王伯德的回應,自暴自棄地想自毀,既然得不到愛,這個肉身給誰都一樣,越老越丑,就越臟越得到解脫。但是不行,張家漢沒辦法像別人那樣只服從於慾望墮落,他要的不是毀掉一段感情,他要的是王伯德的愛,無論從慾望還是到精神毫無保留的接受他,哪怕得不到也不能弄臟了他心裡的愛。所以他憤怒地說自己不是那種人,那他是哪種人?在他心裡愛高於慾望,慾望可以源於愛,但不能折辱愛。同性戀不是他自暴自棄的理由,他要的不是這些。畢竟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不是《孽子》,時代雖然沒有多少進步,但還是在慢慢向前走,世界在悄悄發生著改變,盡管他們當時仍得不到應有的權益,盡管一切還很遙遠,還是想留給人們一點點希望,所以除了電影主題曲,一直在放的就是蔡藍欽的這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希望
有一點失望
我時常這么想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歡樂有一點悲傷
誰也無法逃開我們的世界
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
你又何必感慨用你的關懷和所有的愛為這個世界
添一些美麗色彩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希望有一點失望
我時常這么想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歡樂有一點悲傷
誰也無法逃開我們的世界
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
你又何必感慨
用你的關懷和所有的愛
為這個世界 添一些美麗色彩
在這個世界
張家漢用「強」的,王伯德為什麼道歉?就是因為王伯德先前已經知道倆人彼此是相愛的,他都在台北那個晚上,在張家漢偷吻之後告白過了。只是後來經過被人看出破綻,進而那群人對王伯德施暴,王伯德因怕傷害張家漢起了變化。一個不想承認,一個勇於承認。張家漢為什麼要用強,小說補充交待很清楚,包括裡面表現慾望和愛糾纏的內容比電影里還要強迫,我個人覺得小說里那樣寫內心活動很好解釋清楚,但電影畫面就沒辦法做到這么細致,更容易造成誤解,即便文字語言造成歧異很平常,電影的直觀和晦澀揉雜起來比之更甚,因此導演用面對面的方式做得很好,如果完全是小說那麼拍,更活色生香,但容易造成個反效果,達不到情緒對抗的目的。這里是我覺得導演和編劇用心的地方。
面對面的效果好處是,王伯德完全有力氣推開張家漢,雖然他受傷不靈活,但不是動不了,沒法使全力不是沒力氣,他第一次能推開,為什麼第二次就不行了?怒目而視地盯著張家漢,可張家漢是怎麼反應的?如果是一般情況下,他會收手,因為王伯德自從要跟班班談戀愛開始,對他的態度冷淡到無理地過分,如果他看到王伯德的眼神里沒有渴望只有憤怒,他不會再做下去,報復只是一個心理側面,但不是全部。鏡頭里是給他仔細看了看王伯德的表情之後,才再次壓制了對方,他帶著氣,帶著不解,也帶著不忍,他本能感受到王伯德對他不一樣的情感流動,但他抓不準那到底是什麼,他迫切地需要把眼前的王伯德破壞掉,把自己融進去,甚至是順著慾望的縫隙強擠進去,把那個隔膜於倆人之間的好朋友的外殼徹底擠破崩壞,他要看王伯德的真面目,不管這個方法是不是過分,是不是對方自願的,他都得這么做。但他同時又不忍心這么做,所以他幾次想吻都克制住了,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又不知道這么做的後果是什麼,掙扎糾結的過程力氣非常大,肯定也非常疼,但他確實是顧不了這么許多,看起來是強,其實並非如此。
因為王伯德默許了,默許張家漢強行讓倆人目前可以相處下去的朋友關系遭到破壞,所以他也很痛苦,一方面身體比什麼都誠實,一方面心和行動的背馳引發的一系列不可控的結果,他可能早就承受不住了,所以在出車禍那刻,渾身是傷的他call張家漢,忍不住想見張家漢,雖然看起來是在道歉機車被撞壞,實際是以車子被撞壞為名,來訴說自己的歉意,但這只能使張家漢更生氣,(你難道還沒機車重要?我不要你道歉,你到底在道歉什麼?你對我道歉的只是這件事嗎?)倆人其實都心照不宣知道不是機車的事,一個不要賠,一個只說賠,賠什麼呢?怎麼賠得起,我要的你怎麼賠給我?!
這都鋪墊好了,所以被「強」之後,王伯德有片刻的難堪和頹廢,然後突然撲過去親了張家漢,因此證明他是願意接受的那方,從來都是雙向愛意,此時他被張家漢重塑了整個人,他把自己徹底賠給了張家漢,好朋友的那個殼再也沒有了,露出了他本來面目。道歉才從借口變成真心愧疚,哭著向張家漢說對不起,對不起我把你扯進來讓你成了gay,對不起我做了讓你傷心的事,對不起我沒勇氣承認我們相愛,對不起換句話說就是我愛你。張家漢聽懂了,他怯怯地給王伯德沖洗身體,曾經混亂的王伯德此時他已經看清晰了,他逼迫著王伯德承認錯誤就是在逼迫王伯德承認愛他,然後抱住他悲痛地流淚,是他們都知道這步走得好難,未來更難。
張家漢後來轉過身,因為他面對不了如此悲傷而沉重的王伯德,王伯德是birdy啊,他那麼愛玩愛鬧,有勇氣做別人不敢做的事,特立獨行到讓人仰慕,而眼前的王伯德是被他打破又重塑過的,即熟悉又陌生,張家漢看到這樣的王伯德該怎麼承受,他們都太年輕了,有些事一旦揭開真相,就再也回不去了。這時他的內疚甚至超過了王伯德,都是和我有關,是我造成的。正因此,他在之後撲過去保護王伯德,被王伯德質問,才有底氣跟王伯德正面剛,怎麼跟我沒關系?
這也是我能覺得這個故事很美很動人的地方,也是王伯德出彩的地方,我認為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否則會很多人都看不懂,很讓人可惜。
班班的問題。除去小說里的形象,我只寫一下電影里我理解的班班和王伯德,班班真正引起注意的是張家漢,不僅是王伯德,王伯德只是不滿解嚴的名不符實,既然已經開始男女同校還要假模假式的在一個環境里互相孤立,存天理滅人慾早都裝棺材了還陰魂不散,這些條框,能站起來挑戰的人是個弱弱的小女生,是誰都沒想到的,王伯德本來就是怪咖,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爭取作為人的正常權利。他欣賞這個瘦瘦小小的女生。
但張家漢就比較簡單,他不在乎什麼權利不權利,他在乎的是王伯德會不會惹麻煩,還有他不想讓王伯德和女生走近,不只是擔心他會惹怒教官受罰,還有嫉妒女生能引起王伯德的注意,畢竟王伯德對他什麼感情在他的認知里仍處於混沌狀態,否則他不會沒聽明白王伯德在台北那晚的表白。此時他很容易看成是王伯德為女生說話,怕過多接近以後,會像大巴那些男生一樣。結果王伯德撅了他只說,你這樣和那些教官沒有區別。意思理解是為女生說話就是要談戀愛啊,就是有精蟲上腦?我就不能仗義執言,對這個世界不合理的事發聲嗎?所以他懶得解釋生氣轉身就走。
這張充滿隱喻的畫面,整個玻璃牆色彩搭配是絢麗又柔和,炫目而不刺眼,透過來的自然光灑在張家漢和學弟的身上異常美麗,而玻璃上的鳥展翅高飛,卻低頭俯看張家漢的方向。鳥是王伯德對自己的別稱~birdy,後面劇情銜接馬上就是王伯德被追打,吵嚷的話說得很清楚,要把他的翅膀打掉,看他還怎麼飛。誰才是他的翅膀?張家漢啊,他們要知道張家漢是同性戀,會怎麼對待他,學弟就是下場,面對註定會發生的慘痛教訓,王伯德還能想著做birdy嗎?不能了。一個連男女生同室而坐都不被允許的校園,甚至發現男女生談戀愛會被開除,情感被禁錮的時代背景下,王伯德和張家漢的關系一旦被發現,這後果恐怕不是兩個高中生靠彼此相愛就能背負的。王伯德為此已經犧牲了最可寶貴的那種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他是被折翼的天使,不敢走的路,張家漢像傻子一樣走下去。王伯德更像傻子一樣,一路護著張家漢這個對他像天使一樣的男孩走不敢走的路。轉自www.oris88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