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倒霉大叔的婚事,我愛我爹,五世請纓, 是現代豫劇嗎
倒霉大叔的婚事我愛我爹,五世請纓是現代的豫劇,現在對於這種類型的節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了解的越來越少,希望多普及一些
❷ 豫劇五世請英原唱是誰
豫劇《五世請纓》原唱是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2004年6月1日),原名張妙玲,河南省鞏縣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9歲開始隨父學戲,後拜翟燕身、周海水為師。10歲登台獻唱,13歲在開封小有名氣,在演出生涯中,她注重融合豫劇不同唱腔為「豫西調」所用,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風格,後來人們將她的演唱風格稱為「常派」。曾被選為第一、二、三、五、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中國文聯榮譽委員,曾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戲劇家協會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等職。2004年6月1日逝世,國務院追授常香玉「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
《五世請纓》原名《十二寡婦征西》,又名《百歲掛帥》。講述的是北宋時期,西羌作亂,元帥楊文廣邊關被困, 孟強突圍回朝搬兵,兵部主和,楊府主戰。107歲高齡的佘太君帶領8個兒媳、兩個閨女和孫媳穆桂英等十二寡婦及重孫滿堂, 五代人上殿請纓,奔赴疆場,平定西羌,得勝還朝。
此劇經過幾代老藝人的口傳心授,去粗存精,不斷完善。50年代初期,劇作家陳憲章又從主題的鮮明、劇情的合理、節奏的張弛、人物的豐滿、唱詞的精煉等方面整理改編,更名為《五世請纓》,由常香玉領銜主演,唱遍了大江南北。此劇跟隨共和國的腳步前進,近50年來一代代的「佘太君請纓」,一茬茬的青年演員在此劇中鍛煉成長。至今此劇已演出千餘場。
文化部確定該劇為國慶50周年獻禮劇目後,河南豫劇院一團全體演職員以飽滿的 創作熱情對該劇復排加工,繼承、梳理、發展、創新,突出了醇厚濃郁的中原特色,古調新彈,融入了現代意識,弘揚了浪漫主義色彩。
五世請纓全劇唱詞1
老楊洪:人活百歲稱瑞祥,我與太君整壽堂
小滿堂:你快快領我壽堂上,壽桃壽糕我先嘗
穆桂英:喜堂上老太君年高德重,天波府慶生辰富壽尊榮。東花園,西花園,剪修齊整。左迴廊,右迴廊,結綵懸燈。笙樂吹,鑼鼓鳴,咚咚嗒,嗒咚咚,咚咚嗒嗒鬧烘烘。祝太君高壽逾遐苓,舉家老少起歡騰。渾天候,穆桂英,學一個老萊子,綵衣戲親慶壽星。一提起相當年,殺敵疆場,霎時間忘卻了年邁蒼蒼。喜今日邊關上,兵強馬壯。我楊家威武名聲,震四方。這幾年文廣兒,智增謀長,御敵寇保社稷,固若金湯。
大郎妻二郎妻:太君華誕千秋慶,堂前拜壽結伴行。
周玉鳳:我本是大郎妻,周氏玉鳳
鄒玉英:我本是二郎妻,鄒氏玉英
蘇月娥:我本是三郎妻蘇月娥
吳翠屏:我本是四郎妻吳翠屏
郎金定:我本是五郎妻郎金定
柴郡主:我本是六郎妻柴郡主,龍生鳳養在深宮
杜金娥:我本是七郎妻杜金娥
雲秀英:我本是八郎妻雲秀英
五世請纓全劇唱詞2
佘老太君:攙我來呀,一家人歡天喜地把我來請,佘太君我穿宅越院來到了前庭,眾兒孫為我的壽誕慶,一個個漆下承歡滿面春風,年少人盼的是立功邊境,年老人我喜的是呀一門忠怔。老身我今年活了一百單七歲,我眼不花耳不聾,腰不酸我腿不疼,先王爺封我是個長壽星。紅羅朱綾扎門彩,青松翠柏搭壽棚,扎門彩搭壽棚,壽棚上還高懸一對朱紗燈,那麼大那麼紅,下墜五彩穗,上面系紅繩,還有對大紅喜蠟,點在那正當中,哎吆吆,那上面還畫著個老壽星。進門來見一幅麻姑獻壽。那一旁還有一個南極老仙翁。壽桃壽果擺在那正當中哎吆吆,桃嘴上鮮的溜溜紅。天波府大大小小齊來把壽慶,猛想起小文廣遠震邊庭,這幾年雖不能在堂前孝敬,他也是遵庭訓,移孝作忠。但願他勝乃父似乃祖身先士卒殺敵制勝,早奏凱歌還汴京。
八媳婦;咱妯娌八人把酒敬,玉液瓊漿斟滿盅,祝太君富如東海長流水,祝太君壽比南山不老松。
老太君:眾媳婦齊獻酒,同聲稱慶,舉玉杯離席位,細語叮嚀,自從咱楊家保大宋,七狼八虎進汴京。有道是忠臣不惜命,他父子八桿槍啊一口刀啊南爭北戰定太平,一個個為國盡了忠,這頭杯壽酒我不用,來來來,咱先敬敬,你祖父你公公我那個為國盡忠的老令公。這二杯壽酒我也不用,把酒舉杯再叮嚀,來來來,咱再敬敬我的八個郎八個子他們都為國立了戰功,丹心碧血萬年長青。眾媳婦的孝心我全領,我一盅一盅都喝清,頭一盅二一盅,三一盅呀四一盅,左一盅呀右一盅,盅盅壽酒我喝個空,老身我生來酒量大,我能喝他一千盅來一萬盅,你看我頭不暈來臉不紅,要不是怕你們喝醉了,把你們一個一個灌成那醉劉伶。
五世請纓全劇唱詞3
八姐九妹;咱姐妹捧杯在壽堂,葡萄美酒敬老娘,願娘親與天地同光同壽,願娘親與日月同久同光.
佘太君;你姐妹且莫要,再把酒讓.難道說你當真的要灌醉老娘
穆桂英;老太君你怎能推杯罷盞,我還要與奶奶,要把酒干,頭一杯是孫媳,我把酒獻.祝奶奶富錦長壽比雲天.這杯酒還請你吃上雙盞,兒替你重孫孫孝敬堂前.文廣兒守邊關,無暇回轉,捎書信祝奶奶富壽雙全,老奶奶你飲下這杯壽酒,保三軍仗仗勝捷報頻傳.
老太君;孫媳婦講此話,稱我心願,來來來放海量咱同為他們的乾乾乾乾干 ,咱同為他們干.
小滿堂;壽堂上您齊用得勝酒延,滿堂我雖年幼,我怎能旁觀,祖奶奶你喝乾我這一盞,長大了替父帥鎮守邊關.
穆桂英;罵聲賊子太大膽
小滿堂;竟敢龍頭把角搬
齊唱:大宋有俺楊家在,想奪這錦綉江山難上難.
老太君:聽他言不由我,氣沖牛斗.你枉掌兵部統貔貅.文廣被困你不救,反要勸主把賊投,現有俺天波楊府在,豈容你獻表求和,遺害千秋.叫楊洪備車馬,門外伺候,進宮去請聖旨,早退賊酋.
五世請纓全劇唱詞4
大郎二郎妻:老太君進宮去,面君請戰.
齊唱:咱舉家老少人,心如油煎.
柴郡主:心懸文廣身遇險
郎金定:八門一脈是單傳
穆桂英;且不說文廣兒令人懸念,敵兵壓境咱怎心甘.保國英明熱血換,縱死邊疆不偷安.伯母快快拿主見,跨馬提刀到陣前.
郎金定;咱先平狼煙,再奏龍顏.四嫂呀四嫂,咱不能長他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有道是虎老雄心在,楊家世代怕誰來.咱身為戰將數十載,豈是閨閣女裙釵.如今雖然年紀邁,你貪生怕死不應該.
九妹;太君進了宮,面聖報軍情,請速發人馬,邊關救危城,來了王兵部,巧言惑聖聰,先說無大將,又說兵不精,聖上無主意,還要聚眾卿,商商議議慢慢騰騰,真把人急的冒火星.
穆桂英;何不點動咱楊家兵,社員女將全出征,兩軍陣顯一顯咱的老威風.
穆桂英:文廣兒受箭傷,身處險境.怎不叫穆桂英焦愁滿胸,自古道救兵如救火,一但救遲慢,定失名城.勝和敗關系著社稷安危,怎能夠坐看那大廈將傾.誰不知俺楊家輩輩忠勇,鎮邊關御敵寇,世代元戎.
五世請纓全劇唱詞5
穆桂英:猛抬頭觀見那 ,盔甲齊整。多少年未披掛它的心似不平。又只見綉絨刀,躍躍欲動,亮晶晶寶光射,閃放光明,桃花馬還有它當年之勇,聲聲嘶好象要催我出征。刀光閃戰馬鳴,綉絨鎧甲可體輕,我就該疆場早立功,學當年戰番兵,五十三歲征遼東,揮戈定太平。彼一時有王命,元帥大印在手中,喝令一聲山搖動,哪一個不服我老元戎。穆桂英無帥令,我難以出征。好呀,用手兒接過太君令好象大鵬騰太空。老楊洪快去擂催戰鼓,小滿堂你快去撞聚將鍾。你就說渾天侯傳下號令,點動咱楊家兵,又要出征。你就說渾天侯重申軍令,哪一個敢怠慢絕不容情。你就說渾天侯不減當年勇,還是那破天門征遼東馬踏洪州老威風,兩軍陣殺敵仗仗贏。
五世請纓全劇唱詞6
眾唱:聚將鼓止不住響連天,想必是太君把令傳。重整甲備戰鞍,學一個三箭定天山。
八姐九妹:八姐九妹重披掛,還是當年巾幗俠。大河源頭馳烈馬,姐妹雙雙把敵殺。
穆桂英:扶危定傾赴戎機。小滿堂:誓與敵寇不兩立。穆桂英:難得少小懷大志。小滿堂:咱楊家威名世無敵。
齊唱:不減當年勇,殺氣貫長虹。殲敵如削草,馳馬走蛟龍。虎老雄心在,依然老威風。保國安社稷,還是楊家兵。
穆桂英:太君放心莫操念,十萬羌賊視等閑。相當年,黃河兩岸馬踏遍,長城內外掃北番。一驥馬能擋他雄兵百萬,破遼冠陣陣都凱旋。老奶奶休把兒小看,身軀矯健勝當年。綉絨寶刀常習練,熟讀兵法三更天。此番邊境平反叛,易如反掌不費難。非是孫媳自誇贊,亮一亮綉絨刀,賊也膽寒。
五世請纓全劇唱詞7
老太君:我一見全家人跪滿地,一個個請纓要殺敵,眾兒媳人人不服老,小滿堂是十三有出息,五輩人英豪氣概令人可喜.不由我熱血滾滾渾身是力.盜令之事,我不怪.你們且站起.
齊唱;請太君快傳令,咱早日興師.
老太君;實可嘆宋王爺,無有主意,怕楊家無將才,難保社稷.來來來咱一同上殿去,午朝門外把營立,叫王秀看一看,楊府女將,叫聖上點一點咱軍威可齊.定求聖上傳聖旨,請下來帥印,咱同去殺敵.
老太君;在金殿請來了,皇王聖命.百歲人重披甲,我又做了元戎.午門外點人馬,誓師出征.救邊關掃煙塵,重定太平.
老太君;定宋刀助令公,疆場鏖戰.將無敵刀飛舞,敵寇膽寒.此一番退西羌,邊關平亂,隨老身再立功,親到陣前.
穆桂英;何用奶奶親上陣,孫媳是你的保駕人.休看西羌賊兇狠.穆桂英一馬頂千軍.
此劇經過幾代老藝人的口傳心授,去粗存精,不斷完善。20世紀50年代初,劇作家陳憲章又從主題的鮮明、劇情的合理、節奏的張弛、人物的豐滿、唱詞的精煉等方面整理改編,更名為《五世請纓》,由常香玉領銜主演,唱遍了大江南北
❸ 講述河南戲曲的電影有多少 順便說下電影名 謝謝、
《花木蘭》 豫劇, 河南豫劇院演出 , 常香玉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拍攝。
《下鄉與趕腳》 曲劇兩個小戲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燕電影製片廠1958年拍攝
《穆桂英掛帥》 豫劇 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江南電影製片廠1958年拍攝
《穆桂英掛帥》 豫劇 河北省邯鄲專區東風劇團演出 胡小鳳主演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59年拍攝
《陳三兩》 曲劇 開封市曲劇團演出 張新芳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拍攝
《寇準背靴》 豫劇 淮北梆子(屬豫劇沙河調)88歲老藝人顧錫軒主演 安徽電影製片廠1961年拍攝
《朝陽溝》 豫劇 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演出 魏雲、王善朴、高潔、楊華瑞、馬琳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3年拍攝
《傳槍記》 京劇 河南省京劇團演出 根據豫劇《傳家寶》改編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買牛、扒瓜園》 由曲劇《買牛》和越調《扒瓜園》兩個小戲組成河南省曲劇團、河南省周口專區越調劇團演出,北京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山村新曲》 越調 由《夫妻倆》和《賣蘿筐》兩個小戲組成 河南省許昌專區越調劇團演出 毛愛蓮主演珠江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人歡馬叫》 豫劇 許昌地區豫劇二團演出 常香玉、任宏恩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游鄉》 曲劇 河南省曲劇團演出 珠江電影製片廠1966年拍攝
《七品芝麻官 》 豫劇 河南省豫劇院二團、鶴壁市豫劇團聯合演出 牛得草、吳碧波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
《卷席筒》 曲劇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連池、董秀娟、吳自力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
《包青天》 豫劇 商丘地區豫劇團、安陽市豫劇一團、開封市豫劇團聯合演出 張寶英、吳清平主演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馬影業公司1980年聯合拍攝
《李天保娶親》 越調 根據越調《李天保弔孝》改編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馬蘭、陳靜、何全志主演北京電影製片廠1980年拍攝
《諸葛亮弔孝》 越調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申鳳梅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0年拍攝
《白奶奶醉酒》 越調 許昌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毛愛蓮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包公誤》 豫劇 河南省新鄭縣豫劇團、開封地區豫劇團聯合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智收姜維》 越調 舞台劇名《收姜維》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申鳳梅主演 珠江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背靴訪帥》 曲劇 舞台劇名《寇準背靴》 洛陽地區曲劇團演出 馬琪、周玉珍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風雪配》 曲劇 河南省曲劇團演出 王秀玲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洛陽橋》 豫劇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曾廣蘭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桃園喜》 豫劇 舞台劇名《小白鞋說媒》 商丘地區豫劇團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程咬金照鏡子》 豫劇 珠江電影製片廠1983年拍攝
《樊梨花》 豫劇 開封市豫劇團、開封市實驗劇院聯合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3年拍攝
《風雨情緣》 豫劇 舞台劇名《大祭樁》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王清芬、修正宇主演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84年拍攝
《三全其美》 豫劇 舞台劇名《金雞引鳳》 洛陽地區豫劇二團演出 李金枝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4年拍攝
《花槍緣》 豫劇 舞台劇名《對花槍》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卷席筒續集》 曲劇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連池、董秀娟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巧配鴛鴦》 豫劇 鄭州市豫劇團演出 王希玲主演 湖北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倔公公犟媳婦》 豫劇 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出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文帝殺舅》 豫劇 湖北省老河口市豫劇團演出 天山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棒打薄情郎》 豫劇 河北省邯鄲地區東風劇團演出 北京電影製片廠、河北電影製片廠1986年聯合拍攝
《芙蓉女》 豫劇 舞台劇名《宇宙鋒》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七奶奶》豫劇 舞台劇名《花打朝》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馬影業公司聯合拍攝
《抬花轎》 豫劇 舞台劇又名《香囊記》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王清芬主演 浙江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武當仙袍》 豫劇 湖北省十堰市豫劇團演出 峨眉電影製片廠、河南電影製片廠1986年聯合拍攝
《丫環傳奇》 豫劇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上海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倒霉大叔的婚事》 豫劇 許昌市豫劇團演出 任宏恩、艾立、湯玉英主演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河南電影製片廠1987年聯合拍攝
《鴛鴦戲水》 豫劇 鄭州市豫劇一團、二團演出 王希玲、小香玉主演 深圳影業公司1988年拍攝
《閻家灘》 曲劇 南陽市曲劇團演出 河南省電影公司、南陽市文化局1998年聯合攝制
《鄉村警官》 豫劇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02年拍攝
《幸運十點鍾》 豫劇 河南電影製片廠2003年拍攝
《我愛我爹》 豫劇 舞台劇名《老子兒子和弦子》 任宏恩 、王希玲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
《我愛我孫》 豫劇、東北二人轉 任宏恩、高秀敏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
《村官李天成》豫劇,賈文龍、汪荃珍主演,河南豫劇三團演出
《五世請纓》豫劇,王惠主演、河南省豫劇一團演出
《程嬰救孤》豫劇 根據《趙氏孤兒》改編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10年拍攝
《三哭殿》豫劇,賈廷聚主演
《桃花庵》 豫劇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苗文花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河北電影製片廠2010年聯合拍攝
《清風亭》 豫劇 舞台劇又名《清風亭上》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11年拍攝
希望你滿意
❹ 豫劇有什麼劇目 傳統劇目: 現代劇目:
傳統劇目有《春秋配》、《梵王宮》、《三上轎》、《黃鶴樓》、《三拂袖》、《滌恥血》、《桃花庵》、《對花槍》、《天地配》、《鍘美案》、《龍鳳令》、《玉虎墜》、《十面埋伏》等。
現在劇目有《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人歡馬叫》、《小二黑結婚》、《羅漢錢》、《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等。
1、《春秋配》
豫劇《春秋配》是豫劇大師陳素真的代表劇目,是豫劇傳統劇目。
該劇描寫的是李春華與姜秋蓮歷經坎坷和磨難終成姻緣的感人故事,劇名因取自劇中人物之「春」「秋」二字而得名。
《春秋配》是一出傳統唱功老戲,很多劇種都有,人物眾多,情節曲折冗長,後多隻演「撿柴」「砸澗」兩折。尤以「撿柴」一場最為經典,這也是陳素真花費心血精益求精之作。
是一出集唱功、念白及表演於一體的摺子戲,展示出古代男女主角,借荒郊拾柴火之際談情說愛的畫面,展現出主人公姜秋蓮率真的性格,及敢於大膽追求愛情的勇氣。
2、《三上轎》
《三上轎》,豫劇傳統劇目,戲全本《假金牌》之一折。原本是胡唱八唱的(送客戲),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被豫劇皇後陳素真改編加工整理後,轟動大中原。
14年後(1944年)陳素真將此劇傳授於豫劇大師崔蘭田,崔蘭田宗深沉、悲壯的豫西調,她將此劇改為豫西調唱腔,仍造成巨大轟動。
此後又被越劇、評劇、秦腔、黃梅戲、廬劇、河北梆子、晉劇、蒲劇、川劇、平調、淮海戲、懷調、泗洲戲、淮劇等其它劇種移植了此劇。
3、《三拂袖》
豫劇《三拂袖》是樊粹庭先生為豫劇皇後陳素真大師編寫的第三部大戲。1935年10月初,陳素真先生首演《三拂袖》飾-蔣琴馨,並贏得「豫劇皇後」桂冠。
1950年代豫劇名家王敬先演出此劇目曾轟動開封。1961年前後,鄭州市豫劇團也演過此戲,主演陳派弟子華翰磊,導演崔希學。
宋時,侍郎蔣紀光因拒婚被奸相龐俊德誣為反叛害死。其妻女逃難途中,蔣妻病倒。幸遇鄭員外救回家中撫養。
蔣女琴心與鄭子定遠在朝夕相處中漸生感情,不料鄭為子另娶於氏,琴心乃於母死後留帖拂袖而去;土匪作亂,鄭家遭難,定遠父母皆死,琴心救出於氏,不意於氏生妒,琴心二次拂袖而去;女扮男裝,冒定遠名考取文武狀元。
適西羌造反,琴心掛帥出征,鋤了私通西羌的內奸龐俊德,平亂定國。定遠夫婦尋找琴心,三人相遇,盡釋前嫌。琴心不顧眾人挽求,三次拂袖而去。出家為尼,遁入空門。
4、《朝陽溝》
豫劇《朝陽溝》在中國現代戲的歷史上所具有的獨特的品位和所擁有的特殊地位是無可爭辯和替代的。
該劇由河南豫劇院三團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於鄭州,編劇楊蘭春,導演楊蘭春、許欣,音樂設計王基笑、姜宏軒等,舞台美術設計關朋。魏雲飾銀環,王善朴飾拴保。
同年6月調京演出。在其後的演出中,魏雲主演銀環,馬琳飾演二大娘,高潔扮演過拴保娘。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5、《香魂女》
兩代女性凄美命運的詮釋,兩顆心靈如泣如歌的傾訴,兩情畸戀相依相托的悲歡,兩種解讀亦褒亦貶的話題。
該劇改編自周大新的中篇小說《香魂女》,原名《香魂塘畔的女人》,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出。榮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主演汪荃珍榮獲第十九屆戲劇梅花獎。
劇本由河南著名劇作家姚金成改編自河南鄧州市(原屬南陽所轄)作家周大新中篇小說《香魂塘畔的香油坊》。講述了兩代女性的凄美命運之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豫劇
❺ 豫劇的代表作
《紅娘》、《花木蘭》、《破洪州》、《五世請纓》、《秦雪梅弔孝》等。
1、《紅娘》
豫劇《紅娘》,取材於王實甫的《西廂記》,故事說的是唐貞元年間,西洛書生張珙進京應試,在河中府普救寺邂逅崔相國的女兒崔鶯鶯,二人一見傾心,紅娘從中搓合,最終結成眷屬。
2、《花木蘭》
豫劇《花木蘭》是人民藝術家、豫劇大師常香玉的代表劇目,自1951年上演至今,已有三代藝術家領銜主演,繼承傳揚,久演不衰。
3、《破洪州》
豫劇《破洪州》主要講述的是北宋時,遼軍入侵邊境,楊宗保單騎突圍回朝搬兵,朝中無人掛帥出征。八賢王和寇準奉旨到天波楊府調兵遣將,佘太君以楊府沒有兵將可調推辭。寇準帶八賢王溜入演武廳擊鼓鳴鍾,穆桂英全身披掛,威風而出。
4、《五世請纓》
《五世請纓》是河南豫劇院一團的保留劇目。該劇原名《十二寡婦征西》,又名《百歲掛帥》。
5、《秦雪梅弔孝》
豫劇著名表演藝術家、五大名旦之一閻立品的代表作。她在傳統戲的基礎上,對《秦雪梅弔孝》的故事結構和立意進行了大幅度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