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裡可以下載高清電影特效花絮
網路上就可以找到啊,微博豆瓣都有,另外盜版光碟中很多都包含拍攝與製作花絮。
2. 今天看油管視頻集錦發現兩個畫面,應該是兩個電影的片段 求大佬看一下是什麼電影
剃刀邊緣
7.6
恐怖
年代:1980
地區:美國
演員: 邁克爾·凱恩 安吉·迪金森 南茜·艾倫
導演: 布萊恩·德·帕爾瑪
3. 電鋸驚魂6的影片花絮
盡管電鋸系列的評論每況愈下, 但是因為龐大的粉絲群和可觀的票房收入,此系列的第六部從開拍到上映僅用了七個月的時間。曾擔任過電鋸系列前五部剪輯師的凱文·格勞特這次搖身變成了最新一部的導演,而大衛·阿姆斯特朗將繼續擔任這一部的攝影工作,幫助導演製造黑暗和血腥。編劇則是電鋸4和5的兩位作者。在2009年7月20日,提供發放在液晶熒幕上的影片官方動態海報正式在線發表,上面的標題寫著「他的疾病正在蔓延」。7月23日,電影的首款預告片在聖地亞哥Comic-Con動漫節上率先播出,可以從剪輯的影片片段上看到,這一回Jigsaw採用了旋轉木馬作為布置陷阱的工具。同時第一款平面海報也新鮮出爐,標題為「他的游戲再次來襲」。緊接著,第二款海報則打出了「相信他……」的標題。
從演員名單中能發現,由紐約有線新聞網VH1播出的一檔真人秀節目「尖叫女皇」中評選的尖叫冠軍塔內德拉·霍華德也出演了該片,但還不知道具體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出現一定令到時候影院的驚叫分貝直線上升。作為一個懸疑恐怖片,為了嚴格保證故事不在上映前泄露出去,影片公司也是煞費苦心。據說,當時影片的劇本交到參演演員手上的時候,劇本的名字是《進化三》,沒有顯示和電鋸系列有任何關系,以防劇情被外泄。而影片出品方Twisted Pictures,正是進化製作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導演的剪輯工作在6月6日就已經完成,而整部影片本來在7月10日就已製作完成,但是由於復雜的結局和人物關系,製作人和整個工作室又用了一個星期來修改影片最後五分鍾的劇情,使得影片的完成推遲到了7月21日。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不僅是將電鋸的恐怖故事繼續講述下去,並且將比以往的電鋸系列更加暴力和血腥,而且從這部中,觀眾還能看到整個電鋸故事的真相所在。從6中,還能看到與之前4之中相似的相殘場面,只是恐怖升級。女演員貝茜·拉塞爾這樣評價影片:「你會從影片中發現吉爾到底是好人還是惡魔。我不能說我的角色在之前的幾部中知道他的身份,但是在這部中會知道。我們會有一段不可思議的愛情戲,而我也有愛上他的理由。」 SAWVI是SAW系列電影的第六部影片,計劃於2009年10月30日上映。《電鋸驚魂》系列每年在萬聖節前夕公映。這部影片將不會由《電鋸驚魂5》導演大衛·海克爾擔任,而是交由一直在為《電鋸驚魂》系列負責剪輯工作的凱文·格勞特(KevinGreutert)來擔任導演。在《電鋸驚魂》的這五集中,除了第四集是凱文·格勞特與布雷特·沙利文(BrettSullivan)共同完成剪輯外,其它皆為格勞特一人完成。
凱文·格勞特之前還沒有導演長片的經歷,只有兩部短片作品。其中有一部屬於恐怖類型,是2006年的《老朋友們》(Old Friends),此前還有一部喜劇短片,是2003年的《朝聖者的回歸》(Pilgrim'sRegress)。《電鋸驚魂6》將仍由獅門發行。
2007年6月22日,製作人歐倫·寇爾斯(Oren Koules)公布《電鋸驚魂6》的劇本已經被《電鋸驚魂4》和《電鋸驚魂5》的編劇馬庫斯·鄧斯坦(Marcus Dunstan)和帕特里克·梅爾頓(Patrick Melton)一起寫好了。
《電鋸驚魂6》的導演將由一直負責本系列剪輯工作的凱文.格勞 特擔當,他同時也是2008年麗芙.泰勒主演的《陌路狂殺》的剪輯師,之前他也有執導過短片,不過《電鋸6》將成為他真正意義上的銀幕導演處女作。從公布的演職員表來看,肖妮.史密斯飾演的阿曼達將在這一部中成為一號人物,而本系列的靈魂人物「豎鋸」托賓.貝爾也赫然在列。值得一提的是,從07年11月開始便已開播一個為《電鋸6》選角的真人秀節目「尖叫女皇」(Scream Queens),目的就是選拔出在「尖叫」方面有天賦的女生給這個系列輸送新鮮血液,而在該節目第一季中勝出的黑人女孩Tanedra Howard將如約在本片中出演一個角色。
《電鋸驚魂6》里的主角的身份也出現了轉移,最後所有的焦點都會落在霍夫曼警探的身上,科斯塔斯·曼迪勒承認道:托賓·貝爾所飾演的'拼圖殺人狂'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成熟的角色了,所有值得挖掘的地方也都展示得差不多了,但是霍夫曼還有太多需要玩味和琢磨的東西,我們甚至還可以近距離觀察一下,他是如何因為精神層面上的不斷拉扯和重度擠壓,而變成了一個瘋狂的男人的。與此同時,他也更加地沉著冷靜,一點一點地步入'拼圖殺人狂'的後塵……我的角色隨即陷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是一頭扎進徹底的瘋狂當中?還是繼續循規蹈矩於不能跨過道德底線?
而之前一直以剪輯師的身份伴隨著這套系列恐怖電影的成長的凱文·格勞特,則堅信《電鋸驚魂6》肯定會成就一部偉大的由角色帶動故事的戲劇作品,同時也會解決一些之前的影片所遺留下來的問題,算是對高智商的連環殺人犯拼圖殺人狂這條主線索進行一次徹底地完結,格勞特解釋道:對於我來說,《電鋸驚魂6》應該屬於一個真正意義下的終結篇,而這也是我一直期望看到的結局……其實這個恐怖系列最明顯的分水嶺出現在《電鋸驚魂3》中,但是在我看來,這部影片顯然是在為隨後的這個三部曲劃上句點,而且我也不想讓任何違反邏輯和年代學的可能性出現。 北美著名恐怖電影網站(以下簡稱BD)爆出猛料:除托賓·貝爾,斯科特·帕特森,寇斯塔思·曼迪羅以及貝茜·拉塞爾之外的第四位演員已確定,將由從電視娛樂節目尖叫女王中勝出的Tanedra Howard(下圖)出演第6部中一個角色
3月21日劇組確定第5位演員:加拿大演員凱倫·克里西飾演Shelby(西爾比)
2009年3月30日 多倫多開機
2009年3月31日 公布上映國家和地區
2009年10月22日 阿根廷
2009年10月23日 加拿大
2009年10月23日 美國
2009年10月30日 巴西
2009年11月5日 捷克
2009年11月25日 法國
4月4日
柯拿米公布了電鋸游戲首批開發畫面(三張)
電鋸游戲所用平台包括PC,XBOX360及PS3,將與第6部在10月23日同步發行
2009年5月20日
宣布前期拍攝已殺青,正式進入後期製作過程
2009年6月24日第2批上映國家和地區公布
澳大利亞 2009年10月22日
紐西蘭 2009年10月22日
芬蘭 2009年10月23日
俄羅斯 2009年10月29日
德國 2009年12月3日
導演日誌
拍攝第6日(4月6日),到今天為止,托賓(老頭)的戲我最喜歡,他一到片場,就成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沒人有如此特權.能從他眼中感受到他對這系列電影的熱愛.托賓很完美地完成了我布置的拍攝任務,每次都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真的是個偉大的演員.不得不告訴影迷一聲,我是不折不扣的'托賓迷'
第8日至第14日的拍攝過程中,鏡頭里充滿了大量血液.這真是個血腥周.道具師和特效師真的很能幹.看香妮(阿曼達)在電影中的戲你就會明白一些以前的疑問.這集中的機關非常富有智慧,當然也很駭人.寇斯塔思(2叔)昨天和我吃了頓晚飯,他一個笑話就把我逗得捧腹大笑呵呵.對了,托賓是個棒球迷,他瘋狂地支持紐約揚基隊,你只要提'揚基'兩個字,他就會咧開嘴沖你笑.總之,我們的團隊關系非常融洽.
第15日-第17日的拍攝工作完畢.我們今晚在多倫多一起吃了晚飯.我和兩位電鋸系列的新演員喝了幾杯.漂亮的女演員瓊·麥克是我們的新成員,她真是迷人.除了表演,她還是歌/模三棲明星呢,她對加入第6部劇組也一再表示很激動.我想到時影迷們會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看的.另外一個新演員其實不算新了,傑米·范·帕頓曾在第4部中出演法醫海弗納,這次算是回歸我們這個大家庭.傑米仍將出演海弗納醫生.傑米是個風趣的哥們,在片場會站到編劇身後偷看劇本里是怎麼寫他的
影迷朋友們,當你們觀看第6部時,我打賭你們會有以下這些念頭:
怎麼搞的,這怎麼回事啊?
我操,瞎扯吧?
這游戲是至今為止最棒的!
等等
你們會對老頭在本集中的戲印象深刻.
第5部中箱子的事困擾了幾乎全部澱粉. 抱歉我現在還得保密.
前期拍攝工作已過了一半,重要戲份很快就要拍完,多倫多這幾個禮拜的工作真是累的夠嗆,不過為了影迷,這是值得,有意義的
皮特·奧特布里奇是個好演員,澱粉們會關切他在影片中的一舉一動.在片場他表現得很敬業,我喜歡看他表演.皮特在電影中的角色叫威廉.他的加盟使第6部的演員陣容更強大,我們的電影也會變得更有沖擊力.
我們今天製作出了電鋸拍攝史上最恐怖的游戲機關之一.這套機關肯定能令澱粉瞠目結舌.
再過不到2周時間就結束前期拍攝工作了.跟著就是後期製作.劇情簡介和其他先期資料會讓第6部更進一步地走入澱粉們的世界中.勝利就在眼前了,我和我的團隊,我們這個大家庭會繼續努力!
6月1日導演博客更新
前期拍攝完成後,我每天都在剪輯室里仔細甄選,挑出將來用於影片放映的數千格膠片(我和LP上次買了個風箏,可真的沒精力去玩).剪輯師安德魯·考茲絕對是咱們的英雄.看他干勁十足,不知疲倦的工作狀態,我想他以後會成為一位好導演的.自從我們開機以來,我就沒見過安德魯出過剪輯室的門...
7月8日導演博客更新
剪輯室里的工作很順利.第6部已經被評定為R級,不過請大家不用擔心,這次MPAA(美國電影協會,相當於光DIAN宗局)沒有刪剪任何故事情節,甚至也沒有要求降低影片的血腥程度.因此我要向這幫扶持我們幾個月來的工作的老頭子們表示深深的敬意.
今晚,獅門幾位製片人都會到達多倫多,明早將來剪輯室一起商量下一步的工作計劃.不僅我個人對第6部非常滿意,看過初片的人都感到耳目一新.我不是在王婆賣瓜,也不是在貶低前幾部,我只是想讓澱粉們相信:第6部會讓你們大飽眼福.
皮特·奧特布里奇(演威廉伊斯頓)以及其他一些新加入電鋸系列的演員們工作非常賣力,希望成片之後的幾個星期里在宣傳期間能與他們再次見面.跟著再飛到洛杉磯和美國那邊的演員托賓,寇斯塔思,肖妮以及貝茜等會面.HELLZOZEPP的創始人---音樂師查理·克勞瑟正在為我們的電影作曲,手頭上有一大堆活要干,真希望有好心人能送他一些咖啡因.
至於具體的宣傳進程,我還不得而知,所以請澱粉們不要再問我有關海報,預告片,宣傳片,劇照,官網,動漫影展等問題,因為這些我現在也和你們一樣不清楚.明天 和老闆們見面時我會盡量了解一些有關信息.製作一段精彩的預告片對於獅門來說不算難事,而在每年一度的聖地亞哥影展中,我想電鋸驚魂第6部也會以全場最完美的展台吸引大家的眼球
感謝你們的關注,周末我會告訴大家更多
凱文
4. 為什麼感覺外國的特效相對於國內來說會顯得更加真實
因為做特效用的錢都被黑掉了 因為我們都活在中國的現實里,特效做得再好,也知道是假的,而外國都存在於想像中,特效再差,也能和自己的想像重合 從技術角度和態度角度講吧。 技術角度 全球所有的電腦特效公司,包括國內、好萊塢等。所用的軟體無非就是3DMAX、 MAYA、C4D、AE等等幾個,網路上均有下載及普通人隨時購買正版。你稍微留意一下好萊塢大片的後期或花絮,均可見到上述軟體的蹤跡。 但好萊塢頂級特效公司和國內的或其他二三線的有什麼區別呢? 分三方面講: 第一:強大的、高技術的插件。 上述的軟體,普通人都可隨時下載安裝通過學習,你也能快掌握製作特效的方法。你多上YouTube什麼看看,很過外國民間高手製作。微信上傳過一些熱門特效小視頻,也是用使用這類軟體的。 只是,起製作的質量和頂尖特效公司有很大距離而已。 等等,為什麼有這個大距離? 大家都用這個軟體啊? 答案是插件。 插件就是在某個軟體基礎上,開發出某種快捷效果。如PS中一鍵美白插件,就是你加入自己照片,通過插件則一鍵達到美白效果,如果沒有插件則要自己慢慢調。結果是一樣的,就是插件效率高,幾秒完成。自己調則很慢,可能幾十分鍾或幾小時。 頂尖的特效公司,則在上述這些主流軟體上,開發出自己特有插件。這些插件基本屬於高度的商業機密,你能找到或了解到技術信息十分有限的。 我工作關系原因及愛好電影原因,略略知道一點。 這類插件,無非分為物理效果、塵埃效果、關照效果、材質質感等幾類。 假設你花半年時間,通過專業的學習,你學會了MAYA和3DMAX,你也懂得自己製作了鋼鐵俠的特效。但是,你會發現你製作出來的鋼鐵俠和漫威製作出來的,總感覺不夠逼真。原因就是在塵埃效果(如鋼鐵俠落地時候)、鋼鐵俠的盔甲反光、鋼鐵俠盔甲的金屬質感、人物運動動作軌跡等,無法做到較高的擬真度。 以下是國外一名大師級特效網友製作鋼鐵俠視頻,已經屬於民間最高級別那類。你跟著名字搜索即可, 你會發現還是和漫威差別很大,原因則是個人缺乏這類插件。無法在塵埃、光照、物理、材質、人物動作等四個方面做到逼真。 這里提一下,當下最難的質感效果,就是布料的質感和水體模擬。 2018年1月之前,地球最強特效代表就是《正義聯盟》《復仇者聯盟3》了,但裡面幻視和超人飛起來時候,斗篷效果有很強的CG味道,能看出是假的。 水體更加,好萊塢一直有盡量不碰水的傳聞。你是不是發現,你無法舉例出一個在水體激斗的場景是不是?陸地大戰卻一堆.....漫威拍了十多部超級英雄了,有水上大戰的? 在這之前,最牛隻能是《環太平洋》黑夜大海打怪獸那段了,還只能是黑夜.... 再強調一次,這些插件都是當下最高度的商業技術及機密,能解釋的估計也就這么多了。再問技術等細節,地球沒多少人能完整回答了,就不說下去了。總之這些插件你沒有,有錢也買不到就是了。 如果,漫威這些插件都送給你,你能做出和漫威一樣逼真的鋼鐵俠嗎? 答案是能,但時間你耗不起,當做到漫威一樣逼真的鋼鐵俠時候,就算你家裡擁有現在最頂級I9處理器,當下10萬級別頂尖顯卡,你也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製作。因為,渲染時間你耗不起。 第二,超漫長的無敵渲染時間 什麼是渲染時間。渲染時間是指,當這段特效在上述的軟體中完成,需要輸出成視頻文件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是十分漫長的,先看一段新聞。 最新的迪士尼動畫,尋夢環游記,最高特效場景一幀需要125小時才完成!按照平時電影每秒30幀計算,則完成一秒的動畫,需要3750小時!摺合156天才完成一秒。尋夢環游記中,這個場景大約出現了5-6秒,那麼,則用了780天才完成(2年多)。 幾秒就用了2年,等等~這電影製作周期不就要10年8年了嗎? 理論上是的,這個計算方法一般是按當下最先進的、單一的,再次強調,是單一一台計算機計的渲染時間,用來客觀表述技術難度。 但他們擁有渲染農場。 所謂渲染農場,你可以簡單理解為,由數百台、數千台伺服器組成一台超級超級超級超級計算機。簡單說,你家的電腦最牛也是十核 二十核,但人家這樣就是千核、萬核。 這樣的話,渲染時間一般就壓縮到幾十分鍾、幾小時則完成一秒,完成《尋夢環游記》《復仇者聯盟》這類頂級特效電影也就幾周最長數月。 2000年初期,當年特效最強的電影《指環王》系列,由西塔數碼(也有翻譯叫維塔數碼)公司負責渲染其中特效,由於渲染農場晶元組太多,發熱量太厲害。《指環王》的特效要等到冬天才能渲染,為什麼,夠冷啊!夏天的話,散熱的設備都是天價....所以到了冬天靠自然降溫,能節省費用啊老闆。 這個是《指環王》電影,DVD收藏版本花絮裡面有介紹的,你有興趣看看。 要建造一個渲染農場,首先價格當然是天價。以當下最快I9為例,價格接近1萬一顆晶元....搭建一個渲染農場,價格從幾千萬到幾億,不奇怪。 好了,就算思聰哥出錢,花幾億搞個渲染農場,人才呢? 第三:強大科學團隊 好了,插件你有了,渲染農場也砸錢做了。你做了鋼鐵俠出來,一拳砸牆上,牆爛了,碎片亂飛!不夠逼真啊! 鋼鐵俠一拳砸牆,力反饋效果是怎麼樣的?總不能像穿過空氣吧? 碎片飛出速度是否符合物理規律?快了,像棉花。慢了,像金屬。 塵埃的飛起塵埃團,什麼形狀否符合常理?體積多大才合理? 牆上的磚頭爛了掉了地面是否符合物理效果?磚頭掉地上有反彈嗎?有反彈多高才合理? 這些都需要強大科學團隊,通過擬真計算,再調整出來才感覺逼真。 2000年,迪士尼出品一個3D動畫《恐龍》,開始感覺做出來的恐龍跑動、運動不夠逼真。後期要做出主要肌肉,當恐龍運動時候,身體主要肌肉群要配合做出相應改變,模擬真實的動物運動,這就需要請來一些動物身體結構、肌肉什麼專家來指導了。具體細節我忘記了,當年DVD花絮有這個簡介的。 大神諾蘭的《星際穿越》,其中黑洞效果,請了頂尖物理學家來研究,視覺怎麼表現黑洞才合理...... 好了,花了這么多口水,講的就是硬體技術,我們和好萊塢的差別。 ===================================================================== 製作的態度 第一 投資方影響製作質量 當下,國產電影發展,算是超熱門的投資方向了。早年的《夏洛特煩惱》到今年《戰狼2》,投資回報是10倍甚至幾十倍,引發投資神話。當下國內,很少正規的投資回報能在1-2年達到這個比例的! 熱錢湧向影視投資這個大家都懂。當我們投資影業,和好萊塢標准工業化,差了近100年。 中國電影業也有很久 歷史 啊,電影業是的,但標准商業化是2001年張藝謀的《英雄》開始的。以前的所有電影,都是國家下屬的X製片廠出品的,這個和《新聞聯播》沒區別,國家投資,國家回收。《英雄》才是正式商業運作開端,老闆投資,自負盈虧,到現在才17年! 國內現在影業投資,基本都屬於畸形狀態。投資商有強大話語權,而不是製作人。而好萊塢不是,成熟工業體系,製作出品方已質量為前提,合適的導演、演員、劇本都在製作人的許可權下執行。好萊塢有個經典笑話,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製作《太空漫遊2001》,製作周期很久,投資商要去信追問,問了「2001是片名還是上映日期?」。你就從側面知道,導演的權利有多大。 而現在國內不是,老闆告訴你,他要誰導演就誰導演,誰主演就誰主演。君不見多少爛片推著流量明星或老闆包養的明星主演來,國內這種「外行主導內行」「屁股坐在的位置確定製作」。 這樣,就導致了影視製作的質量,高低之間差異很大。而好萊塢很少這情況,就算片子內容再爛,人家攝影、後期製作到音響效果什麼的,還是保持超高水準。最近爛了《正義聯盟》,故事是爛了,技術方面而言,人家特效、音響、攝影、燈光、美工、後期、分鏡、剪輯無一不是當下最高水平的。 第二 資金限制 技術上面已經說得很清楚, 當然這些是燒錢能燒出來的。 但問題是,國產電影基本限制在國內上映,我們的影片的質量還未能達到全球標准。國內算到頂了,10-20億票房已經牛到不行。(戰狼是特例,不能參考) 給你個名單,到今天為止,國產電影票房,超過20億有 戰狼2 56億 美人魚34億 捉妖記24億 羞羞的鐵拳 22億 (今天貌似前任3已經超過,但還未下畫,不能統計) 算到今天,中國國產電影才4部過20億! 而票房分賬形式,投資方是40-45%,院線(電影院)40-45%,剩餘10%有什麼電影發展基金和稅之類。 換言之,20億票房,投資方拿回的是9-10億左右。假設影片製作費用4億,宣發費用2億,成本已經6億了,把稅了交清。實際投資方回報也就有2-3億左右。 一句話,投資成本 X 4 = 不虧本! 好了,懂了投資回報了吧? 你做老闆,投資拍個電影,你總不會發夢做到4 50億吧?保守點預算15-20億票房,折算下來,你投資進去錢不能超過5億。 5億人民幣,算到美元,才8千萬美元不到。你知道當下《婦聯3》投資多少?5億美元,換算人民幣30多億! 明白了吧?製作費用限制了投入到特效、後期、美工等等硬體上面。製作質量,根本無法和好萊塢投資相比! 第三 畸形的市場和製作態度 5億成本,小鮮肉的片酬就去了一半,剩餘只有2億多做影片質量,算下來幾千萬美元..... 老闆要求快,現在投資,2018年暑假上映,只有半年製作周期,長點到2019年春節,也就一年。想學迪士尼拍《恐龍》?連每塊肌肉和骨骼都製作出來,以求逼真?別發夢的,你的恐龍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畫得像一點就算了!什麼,不加班?漲工資?換人! 不是因為經費嗎? 聽說,國外,比如好萊塢,花兩億拍一部電影,服化道具特效這些,基本都要用掉一個多億,那些大牌明星的片酬也未必是天價。 又聽說,國內也花兩億拍一部電影,其中一億五千萬都是演員的片酬,經費劃分到服化道具特效這里,可能只剩幾十萬甚至更少。 成本幾十萬甚至更少,這點錢做出來的特效,跟人家花一億做出來的特效相比?要是不顯得假,那人家花一億不就白花了嗎? 更有甚者,還聽說,很多電影的特效都是外包的,而且是層層分包。 製品人把製作特效的活兒給了A公司,A公司把這一部電影的特效分成幾個部分,分別下包給B、C、D、E、F公司。雖然是同一部電影,但是這些製作特效的人員都沒碰過頭,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和個人的理解去做,等到最後把所有特效集合起來,進行剪輯的時候,發現每個公司做出來的特效風格都不一樣,無法渾然一體,那可不就一眼假嘛。 此外,據說做這些特效的人,也未必真的是高手。 製片人把製作特效的工作交給A公司;A公司拿了30萬,自己留下15萬,用15萬把這個活交給B公司;B公司自己留下10萬,用5萬把這活交給某學校的老師;老師留下4萬,用1萬把這活交給了自己的學生;學生留下8000,用2000把這活交給了網吧里正在學習做圖的小孩,小孩還美得冒鼻涕泡。 這么搞下來,要經費,經費不足;要製作技術,製作技術稀爛。那你說,還能做出什麼好特效? 再有一個問題。哪怕製作經費充足,製作特效的人員是高手,他也架不住外行添亂。 外國的製作特效的人員什麼樣?咱也看過一些紀錄片,他們製作特效的時候,沒有人來亂摻合。哪怕總製片人來了,想對這些專業工作指指點點,工作人員也就送他一個字:滾! 國內的,就慘點。不管是製品人還是導演,總之是外行吧,這外行出血來的大外行,看工作人員製作特效,他給你瞎指導,外行指揮內行,每多掣肘,要命不要命?不信你去網上看看,有多少一線人員每天都帶著菜刀上班,不定什麼時候就跟甲方拚命了。有這樣的甲方,工作人員再能,他發揮不出實力呀,那特效能做得好不出鬼了嗎?確實有這個問題,看過不少大片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背景渲染問題,國外大片一到特效背景就是很暗的基調,這樣就顯得特效不違和渾然一體。國內就不一樣,特效感覺很浮誇的樣子。 錢不到位啊,權游單集平均600萬美元的費用。大場面800-1000萬美元的成本呀。 分配不到位啊,國產流量拿大半,剩下幾毛錢怎麼買好的質量? 還有審美呀,看看權游打的光,在看看大多數國劇,仙俠劇打的光? 調色就更不說了,低級。 記得前幾年有一句話「國劇怕你不知道是假的,美劇怕你看出來是假的」 話說回來,國劇在慢慢成長,隨著年輕一代慢慢成長,國人在美學方面也在慢慢成長。 還是技術問題 經費預算有限,投入方向不一樣。一個注重內容,一個注重人文 看春晚,我整個人都覺得頭暈[暈] 不吹不貶,外國一部分大片的特效確實甩國產的幾條街,指環王六部曲的特效個人認為真的很經典,即使現在國產電影也是拍馬也趕不上的。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一是技術不行,國內的電影特效技術確實不如人家。二是習慣性使然,國產商業片所追求的是流量,也就是靠流量明星來撐排面。所以特效上就不那麼用心了。三是資金問題,一部影片的投入就那麼多,明星拿走大部分了,剩下一小點能搞個五毛特效已經不錯了。不像人家好來塢,你明星要價高了人片方就不用你了,直接培養新人5. 怎麼製作視頻前面的花絮
會聲會影 這個軟體比較簡單 學起來比較容易!
AE CS4 影視後期製作!這個相對難一下 但一些電影的特效都可以完成!
PR CS4 專業剪切 也有很好的特效!
有了自己的素材 你只需要把素材放入軟體中就可以製作 你可以選擇 會聲會影12 這個簡單實用 裡面也有很多轉場(說的很籠統 hehe)
如果讓圖片都起來 給圖片的位置加入關鍵幀動畫 就可以了 !
在 電驢 上都可以下載軟體 網上有教程 多學學就基本會了 如果需要深入需要專門學習!
祝你開心!
6. 求哈利波特花絮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奇聞趣事
《魔法石》
◎Richard Harris開始並沒有同意扮演阿不思鄧布利多。他11歲的孫女威脅說,他不演就再也不和他說話。他這才同意參演。
◎華納開始想讓斯蒂芬斯皮爾博格當導演,但是他因為無法接受羅琳對於「全部演員均為英國演員」的堅持而拒絕了這一職位。斯皮爾博格本來希望美國童星Haley Joel Osment能出演哈利。
◎當劇組決定用英國格洛斯特的一處大教堂拍攝霍格沃茨部分內景的時候,當地媒體起了一陣軒然大波。抗議人給當地報紙寫了成袋的抗議信,說這是對神的褻瀆,並揚言要集體阻攔劇組進入教堂。但劇組去拍攝的當天只有一個抗議者露了面。
◎拍攝途中,扮演洛麗斯夫人的斑貓突然跑掉了。兩天之後它又自己回來了。
◎在拍攝途中,扮演哈利的Daniel Radcliffe把扮演海格的Robbie Coltrane的手機語言換成了土耳其語。Coltrane只好打電話給發型設計師Eithne Fennel的土耳其籍父親求救,以圖找到土耳其語菜單里的「更換語言」項。
◎當哈利、羅恩和赫敏跑去找海格的時候他正在吹風笛。他吹的曲子是《海德薇的旋律》。
◎移動樓梯旁邊的牆上有很多畫像,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有一幅畫是Anne Boleyn,她是亨利八世的第二個妻子,伊麗莎白一世的母親。她被公眾認為是位女巫。
◎在詹姆的魁地奇獎章上有M.麥格和R.J.H. King的提詞。旁邊也有T.M.里德爾的學校特殊貢獻獎和R.J.H. King的獎章。R.J.H. King是電影的美術監導John King。
◎厄里斯魔鏡上面刻著這么一行字:「rised stra ehru oyt ube cafru oyt on wohsi」。它倒過來就是「I show not your face but your heart』s desire.」,意即「我映出的不是你的臉,而是你內心的渴望」。
◎電影中「bloody」一詞出現了六次,外加一次「arse」,一次「bugger」,以及兩次「blasted』s」。這些比較粗俗的詞彙和禁林中的一些較恐怖場景,是電影級別成為PG的原因。
◎電影告訴我們,龍血的第十二種用途是烤箱清潔劑。
◎尼可勒梅確實是個存在過的煉金術士,有些人相信他煉造出了魔法石。圍繞他的死也有種種的傳聞。流言說他仍然在世。如果他仍然活著,他應該像書里提到的那樣是六百多歲了。
◎海德薇一共由三隻貓頭鷹扮演。
◎Tim Roth本來是斯內普教授一角的熱門候選人,不過他為了拍Tim Burton的《決戰猩球》而退出了選角競爭。
◎在電影劇本里,伏地魔殺死哈利雙親的一幕的撰寫者正是羅琳本人(HP編劇一直為Steve Cloves)。製片知道,只有她了解當時發生了什麼。
◎羅琳親自指名Alan Rickman來扮演斯內普教授。她也親自挑選了Robbie Coltrane來扮演海格。
◎在女盥洗室的巨怪一幕里,Daniel Radcliffe並沒有真正騎在巨怪脖子上。因為那樣大的動作可能讓人扭到脖子。他的影像是後期合成上去的。
◎哈利和羅恩玩的巫師棋中,紅方皇後的原型是Lewis國際象棋——12世紀以來最著名的國際象棋棋子。Lewis國際象棋在1831年的Lewis被人發掘出來。目前一共修復了78粒棋子,它們現在正分別被包管陳列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和英國倫敦博物館里。
◎古靈閣的內景借用了澳大利亞駐倫敦大使館。
◎劇組曾經考慮讓Gabriel Thomson扮演哈利。
◎海格的替身是前英國職業橄欖球聯隊運動員,Martin Bayfield。
◎所有停在女貞路的車子都是Vauxhalls牌子的。
◎在HP3電影中扮演盧平教授的David Thewlis本來是要扮演奇洛教授的。
◎電影里哈利的疤痕不在額頭正中。這是應了羅琳的要求。很多人看了封面插圖都以為哈利的疤痕在額頭中央。事實上書里沒有明確指出傷疤究竟在哪裡。
◎West Anglia Great Northern列車公司——「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所有公司——在車站的一個柱子上黏了半個行李箱,看起來好像箱子正消失在柱子里一樣。遊客可以拎著它拍些自己正要走進柱子的照片。
《密室》
◎很多哈利?波特影迷趕去看了電影《史酷比》,只是為了看一下它前面的《密室》預告片。
◎為了拍攝哈利和羅恩在打人柳撞車那幕,劇組一共毀了十四輛福特汽車。
◎當海格把哈利從翻倒巷拽走的時候,背景上一家店的櫥窗里擺著一整套《哈利波特》。
◎實地拍攝的時候,多比只是一個黏在棍子上的桔黃色小球。
◎在哈利到鄧布利多辦公室四處張望的時候,牆上著名巫師的畫像里有一張「灰衣甘道夫」。它位於門框上方,在哈利右邊一點的位置。
◎在哈利從翻倒巷的店向外走的時候,向他致意的女巫是羅琳本人。
◎挪威一家電影院的經理抱怨說電影讓小影迷嘔吐。不少影迷吃了很多糖和爆米花,然後在羅恩嘔吐鼻涕蟲那幕都跟著吐起來。
◎霍格沃茨牆上的畫像里也有道具設計師Stuart Craig和執行製片Mark Radcliffe。
◎原劇本中,赫敏最後本來要擁抱哈利和羅恩兩人的。但是Emma Watson對在一眾演職員面前擁抱感到很尷尬,於是導演哥倫布修改了劇本。
◎格蘭芬多公共休息室里的掛毯是「少女和獨角獸」系列的仿製品。它的原本是16世紀的掛毯,現在在巴黎Cluny博物館展覽。
◎韋斯萊家的汽車牌照號碼是7990TD。
◎導演哥倫布的四個孩子全部出演了電影。Eleanor Columbus扮演蘇珊?博恩斯(她也在第一部電影中扮演了這個角色),Brendan Columbus扮演了大廳里學習的一個男生,Violet Columbus扮演了拿花的女孩,Isabella Columbus扮演了書店的一個女孩。
◎韋斯萊家的福特汽車原型是羅琳的同款車。她和她的好朋友年輕時放了學總會乘車到處兜風。
《阿茲卡班的囚徒》
◎劇組曾考慮讓Ewan McGregor扮演盧平。
◎特效組為了製作攝魂怪花了六個月的時間。
◎蜂蜜公爵一幕,劇組的人員被告知「那些糖上面有清漆」,但實際上沒有。這么說的目的只是為了防止拍攝途中糖果不斷失蹤。
◎蜂蜜公爵的小屋之前是《魔法石》時候的奧立凡德魔杖店。
◎Emma Thompson為了讓她四歲的女兒Gaia開心而接下了特里勞妮教授一角。
◎Gary Oldman因為急需工作而接下了小天狼星的角色。他已經一年沒拍片子了。
◎Daniel在一幕里得做出敬畏的表情。導演阿方索提示他說:「你想像卡梅隆迪亞茨只穿著遮羞布站在你面前。」這招很管用。
◎在阿方索的合同里,有一條規定說導演不得向片場上的孩子們施毒咒。
◎前「石玫瑰」歌手Ian Brown在酒吧露了一面,他手裡捧的書是《時間簡史》。
◎在我們第一次看到活點地圖的時候,一個小點的人名顯示「Newt Scamander」。他在哈利波特的世界裡撰寫了《神奇動物在哪裡》,但他不是霍格沃茨的教師。
◎為了防止有人偷拍電影用作盜版,華納特意給電影院巡查員配備了夜視鏡。
◎Gary Oldman知道Daniel Radcliffe對音樂的熱愛,他在第一次見到Daniel的時候送了他一把貝司吉他。
◎為了讓三個主演對自己的角色有更深刻的認識,阿方索讓三個孩子分別寫以第一人稱論述的關於他們角色的論文。Emma Watson交了整整十六頁文章,Daniel Radcliffe只寫了一頁,Rupert Grint交都沒交。
◎在韋斯萊兄弟給哈利活點地圖的時候,地圖上的「Moony」(月亮臉)字樣寫成了「Mooney」。這是工作人員為視效監督Karl Mooney開的一個內部玩笑。
◎《雙重麻煩》的歌詞來自莎士比亞的《麥克白》第四幕第一場。在《麥克白》中,三名女巫反復念著這段話給暴戾殘忍的國王作了預言。莎士比亞從來詛咒戲劇演出的真正的女巫那裡「借來」了這段話。如果你在劇院低聲念「麥克白」,會給劇作帶來厄運。以上是這條典故的出處。
◎當哈利在走廊查看彼得的去向的時候,身後畫像中的人指責他手中的燭光。那個人是導演阿方索本人。
◎盧平教哈利防禦攝魂怪的教室之前是《密室》里的鄧布利多辦公室。
◎當哈利走近羅斯默塔女士的酒吧的時候,坐在後面手持兩根點燃的蠟燭的人是導演阿方索。
◎扮演卡多甘爵士的Paul Whitehouse的戲份被一點不漏地刪掉了。
◎劇組搭造了兩輛騎士公共汽車:一輛用來拍外景,一輛用作內景。
◎在《魔戒》里扮演甘道夫的Ian McKellen拒絕了扮演鄧布利多的邀請。他說:「我演一部史詩已經給自己惹來麻煩不少,兩部實在是不可企及了。」
◎鄧布利多以自己需要在死刑執行書上簽名來拖延時間,他說「他有個很長的名字」。他的全名出現在《鳳凰社》里,全名是阿不思?珀西瓦爾?伍爾弗里克?布賴恩?鄧布利多。
◎當哈利、羅恩和赫敏「目睹」巴克比克之死的時候,赫敏抱住了羅恩,哈利抱住了赫敏——這個鏡頭出自阿方索前一部電影《你的媽媽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