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金陵十三釵電影名字是什麼意思

金陵十三釵電影名字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9-15 18:15:26

A. 電影金陵十三釵劇情簡介

1937年的南京,日軍殘暴,滿目瘡痍,但由國際友人主持的一個教堂暫時還是一方凈土。幾個神職人員收留了一群躲在教堂里的金陵女大學生、13個躲避戰火的秦淮河上的風塵女子,以及6個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國軍傷兵。

共同面對有史以來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的故事,結果竟然是那13個最「下賤」的女子成了保護眾人的英雄。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里,他們共同面對有史以來最可怕、最沒有人性的屠殺,產生了各種各樣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遠的凈土,日軍終於沖進了這里。

傷兵被殺,女大學生則眼看就要被日軍擄走凌辱。在這個時刻,這13個平日里被視為下賤的女子,在侵略者喪失人性的屠刀前,激發了俠義血性:她們身披唱詩袍,懷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學生參加日本人的聖誕慶祝會,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1)金陵十三釵電影名字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背景故事

原著名字是金陵十三釵,寫的卻是鬼子入侵、國破家亡的事;寫的血流成河、生靈塗炭的慘劇,卻是從女子書娟覺得極至恥辱的初潮寫起。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日本的炮火在南京肆意轟炸,歷代名城被炸的處處千瘡百孔,百姓抱頭逃竄,諾大一個南京城,卻無一藏身之所。

只有一座建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洋教堂,因為是美國人所建,所以在連天炮火中能安然無恙。所有的事情都是在這座天主教堂里發生的。在書娟只顧為自己的初潮備感羞辱的時候,一群秦淮河妓女為了逃命來到這里。

二、票房信息

影片《金陵十三釵》於2011年12月15日登陸中國全國院線。截至2011年12月18日晚24時,在不到四天的時間里,影片在全國公映場次近5萬7千場,觀眾人次近350萬,總票房近1.5億成為當周的票房冠軍。


影片上映的第二周累計票房達到2.04億,觀影人次達到475萬,截至2011年12月25日晚24時,總票房達到3.56億。第三周票房1.32億,第四周票房7200萬。該片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為連續四周周票房冠軍,同時也是2011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影片最終的中國總票房為6億元人民幣。

B. 金陵十三釵 這部電影 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因為最後給日本人去演出的是十三個人。

C. 金陵十三釵是什麼意思

《金陵十三釵》是2011年張藝謀執導的一部戰爭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克里斯蒂安·貝爾、倪妮、佟大為、張歆怡、黃天元和渡部篤郎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12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電影的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被日軍侵佔的中國南京,在一個教堂里互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國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學生、14個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他們在危難的時刻放下個人的生與死,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角色介紹

1、約翰·米勒

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

在片中的身份一開始並不是神父,而是一位入殮師,一個愛錢如命的酒鬼,只為負責給死去的英格曼神父化妝,才進入了教堂。但為了救助教堂里的學生,留了下來成為一名偽神父,他同時也收留了「金陵十三釵」(十三個青樓女子)。

2、玉墨

演員:倪妮

13個躲避戰火的秦淮河上的風塵女子之一。當女學生們不甘被日軍凌辱,准備集體自殺,被以玉墨為首的妓女們救下,成為了保護眾人的英雄。

D. 金陵十三釵和金陵十二釵到底是什麼意思

1、《金陵十三釵》是2011年張藝謀執導的一部戰爭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

1937年,日軍入侵南京,戰火中,六朝古都化為廢墟,眾多中國軍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數人的國軍德械教導隊余部在長官李教官(佟大為飾)指揮下,從日軍手中救出了一批教會學校女學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喪失了出城的機會。

倖免於難的書娟(張歆怡飾)等學生返迴文徹斯特教堂,隨她們一起來到的,還有受雇遠道至此收斂神父遺體的美國人約翰·米勒(克里斯蒂安·貝爾飾)。

此時的南京城中,逃難的人們蜂擁進安全區和教堂尋找庇護,十四名風塵女子強行進入教堂避難,其中精通英語的玉墨(倪妮飾)希望藉助約翰的身份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護。教堂的牆壁,並不能阻擋日軍的鐵蹄,教堂內的人們,將面臨孰生孰死的選擇 。

(4)金陵十三釵電影名字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金陵十三釵》媒體評價:

影片擁有兩個重要的視點,一個是女學生的(旁白)、一個是好萊塢明星克里斯蒂安·貝爾扮演的偽裝神父約翰的,這看似矛盾的敘事方式經過了精心安排:女學生的視點是倖存者的證詞,提供了歷史敘述的合法性,約翰的視點則是帶有普世情懷的國際人道主義。

加上國軍驍勇善戰,這些都與官方在這一段歷史上的態度完全吻合,因此此片會是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華語電影里,獲得內地觀眾及媒體好評最多的一部。(《南方都市報》評)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致,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

「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更是令後世讀者腦洞大開,揣測之說久而遂多。後世圍繞《紅樓夢》的品讀研究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

E. 金陵十三釵是什麼意思

金陵十三釵是電影《金陵十三釵》里的人物形象,是指以玉墨為首的金陵的十三個風塵女子。

《金陵十三釵》是2011年張藝謀執導的一部戰爭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克里斯蒂安·貝爾、倪妮、佟大為、張歆怡、黃天元和渡部篤郎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12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電影的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被日軍侵佔的中國南京,在一個教堂里互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國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學生、14個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他們在危難的時刻放下個人的生與死,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角色介紹

1、約翰·米勒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

在片中的身份一開始並不是神父,而是一位入殮師,一個愛錢如命的酒鬼,只為負責給死去的英格曼神父化妝,才進入了教堂。但為了救助教堂里的學生,留了下來成為一名偽神父,他同時也收留了「金陵十三釵」(十三個青樓女子)。

2、玉墨演員倪妮

13個躲避戰火的秦淮河上的風塵女子之一。當女學生們不甘被日軍凌辱,准備集體自殺,被以玉墨為首的妓女們救下,成為了保護眾人的英雄。

3、孟書娟演員張歆怡

教堂中女學生之一。父親成為漢奸,面對同伴的質疑與嘲諷時,展現出堅定的一面。她還救了秦淮河的十三位妓女,在面對日軍時,即使內心十分害怕,但卻不膽怯。

4、陳喬治演員黃天元

前教堂神父的養子,也是這群學生中唯一的男生,所以擔任起保護女學生安全的責任。在最後缺少一個女生的情況下,男扮女裝和玉墨一行人去了日本人的「慶功宴」。

F. 金陵十三釵是什麼意思,結局是什麼含義。

看完該片,我腦子不斷重復這個問題,也是這部電影帶給我最直觀的印象。
表現外國人的高尚情懷?我覺得可以,這是本片展現給我的全部內容所能夠給出唯一合理解釋。但是,電影的題目貌似是?我怎麼總覺得十三釵才是電影要塑造的核心呢?
好吧,或許真的是十三釵!這部電影要表現的是妓女們的高尚情懷,這是一個十二個妓女為十二個女孩犧牲的故事。我想說服自己,但發現這更難,妓女們一直唧唧歪歪,電影用了百分之八十的時間表現他們的自私、放盪不羈的天性、恩將仇報。卻從最後20分鍾開始,一個個突然成了英雄……
或者,張導的層次早已超出觀眾的想像了,其實他要表達的是一個時代。沒錯,就是那個時代的人性中的善與惡!歷史背景可是南京大屠殺喲!這個高度可以吧?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這部電影把地點從南京換成聖彼得堡,好像對劇情木有任何影響。
其實張導自己也說了:「我不會講故事」。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這是他在20世紀說的話,源於一部叫做《代號美洲豹》的電影……現在21世紀了,這么長的時間里,上個劇作進修班、補習班之類的時間還是有的吧?為啥張導的劇本非但沒有長進,反而變本加厲的狗血了呢?
為了彌補自己的弱點,張藝謀的電影絕大多數都是改編自小說,這最大的便利就是省去了對劇本情節的構思。但即便是改編,時至今日,張藝謀的電影依然無法像隨便一部90年代的那種一年生產幾百部、畫面顏色發青的香港電影那樣,去合理的、完整的、讓觀眾看了舒服的、精彩的講一個簡單的故事。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是缺乏一個戲劇高潮,不,我認為這部電影有高潮,這個高潮從影片開始時開始,影片結束時,這高潮甚至還未結束。沒錯,這部電影處處是高潮,場場是精彩,可拼起來就進入低谷。
一、關於十三釵。
我和GF邊看邊議論:這部電影正八經的名字應該叫《殯葬師》。因為殯葬師不僅當上了主角,還成了電影所表達的核心價值的載體。而事實上,十三釵即便不是主角,那也必須是這部電影的靈魂、精神內核、主旨依附的對象……看看導演做了什麼吧。在影片結尾處,不斷的出現穿越鏡頭,十二個妓女用風情萬種的步伐向我走來,我覺得很別扭,渾身起雞皮疙瘩,但我很理解張導,他想告訴我,眼前的十二個妓女是烈士!我要讓他們變得高大!變得崇高!變得讓觀眾對他們肅然起敬!我盡力了,但我的確做不到,不是因為我能力有限,而是因為這十二個妓女的確沒有在電影里做出什麼讓我特別信服的事情,除了女1墨姐,除了那個無厘頭的愛上一個貧血狀態的小正太,為他沖進地獄的豆蔻。但你要知道,她不是去給他拿葯,真的不是,她是去拿琴弦……
不知你是否有同感,至少我在電影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里目睹這12個妓女你爭我斗,和唱詩班的小女孩打鬥間接致使後者被爆頭,小姑娘們不計前嫌,在危急關頭沒有出賣地窖里的她們,而是寧願犧牲自己險些被強暴,可某釵卻在之後的情節中依然恬不知恥的不依不饒,說小姑娘們的壞話,我那時候還真就想讓她們出去被xx了,不是出於犧牲,而是出於泄憤。
除了這個情節,剩下的就是賣弄風情、挖苦士兵、調戲洋人、貪生怕死,為了一隻貓不惜讓小姑娘們陷入危險的境地。甚至有一個釵,導演讓她當烈士,她卻哭著喊著要回去。
如果要讓觀眾為這些風塵女子感動,是要付出代價的,必須告訴觀眾,她們雖然身體骯臟,但內心深處卻是純潔。我甚至做好了迎接這種轉變的准備,卻險些被閃到了腰。這群妓女一夜之間突然變成了烈士。就因為女孩們要跳樓。釵們紛紛表明立場,做出這么重大的犧牲,原來是為了跟著頭牌混啊……弄半天不是因為心疼小女孩們那脆弱的心靈啊。也可能是我理解錯了,要麼就是導演告訴我的方式錯了。
其實很多釵都有屬於自己的劇情分支,包括琴弦釵、胖釵、高挑釵等等,但他們內心的轉變呢?他們或許是有故事的人,都是被逼良為娼,那她們善良的一面呢?我看不見。
是什麼促使十三釵完成了這么重大的轉變?決定人生命運的轉變?犧牲自我的轉變?就因為墨姐的一句話?
二、佟大為杯具了。
他到底來幹啥啊?我沒記錯的話,影片開始階段的戰爭場面足足有15分鍾!好像還不止?我沒看錶,但我想知道的是,這15分鍾對這部電影有什麼作用?表現士兵的忠烈?張老師做到了,我覺得影片開頭那些爆破兵要比十三釵更能感動我。
很難想像在一部電影的前20分鍾里占絕對主導地位的角色,既不是主角,也不是配角,而是為配角送鞋的……
佟大為再次杯具了,他到底來做了個啥?早早的犧牲了,為了保護教堂里所有人的性命。還是那句話,對劇情有作用嗎?我並不是說每一個人物的出現都必須和劇情的發展和推動起直接作用,但佟大為這個人物甚至沒有和教堂里所有的主要人物產生直接的關系……好像兩部電影同時播放,一部戰爭片,一部災難片,戰爭片那邊的人死光了,災難片繼續著。
更悲催的是,佟大為的死木有引起教堂里任何一個人的注意,除了書絹,真是死在黑影里了。
三、關於高潮。
個人觀點,影片第一個高潮完全可以設計在女孩們跳樓的情節中。這時妓女們情節鋪墊充分的前提下,產生良心的轉變。當然,為了烘托轉變,為了讓高潮更具戲劇效果,他們可以一個一個的來,比如一開始,墨姐扔下一句話:「我要替他們去!你們去不去,自己考慮吧!」然後,剩下的釵們在思想斗爭,每一個釵的內心世界在這一刻集體爆發,一個一個的從地窖里走出來。這樣是不是更好?是不是更能自圓其說呢?如果覺得這個情節太俗,沒關系,在下只是舉個例子。可以在設計一個別的,反正只要別像張導這樣匆匆帶過就好。
四、關於結局。
期待著貝爾回家種田的時候想起墨姐的屁股,可惜他還在開車,電影就結束了。倒不是說一定要加入許多不必要的累贅讓結局飽滿,而是本片的結局確有頭重腳輕的嫌疑。可以帶給觀眾一個驚奇,比如書絹現在在何處?和誰在一起?或者和貝爾成為養父女的關系?又或者,多年後的一條音訊、一個線索讓墨姐和十三釵的生死又蒙上一層面紗,引起觀眾的猜想,或許墨姐會回來呢?是不是都比開著車結束要還很多?
書絹的獨白貫穿了整部電影,那麼說話者是不是可以出現一下?至少交代一下書絹現在的處境,她的生活狀態,或者是以一種什麼姿態來回憶整篇故事的。至少讓這個獨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如果沒有,那麼最好不要用獨白,因為看過成百上千部電影的我有一個習慣性的感受,那就是電影中一旦有獨白,要麼就是倒敘,要麼就是藝術片。這部電影不會是藝術片吧?
五、關於張藝謀。
簡單地說,張藝謀就是那種,喜歡玩味低級趣味的人。這話尖酸刻薄,但另有所指,我所說的低級趣味的含義是:無關緊要的細節。張導的樂趣在於:如何把十個鑼鼓敲響?用木棒根本不夠格,至少也得用水!怎麼把燈籠點亮是個學問!如何把做足療和一個時代的人性聯系起來?如何宰一頭牛?琴弦不夠美,沾了血才夠美!戰爭的廢墟中,一個士兵撿到了一隻小女孩的皮鞋。這些都是很美好的細節,但僅僅是細節,是電影中低級別的趣味。
那麼高級別的趣味是什麼?就是上文所說的,戲劇高潮,合理的、感人的情節起伏。但放眼內地電影,能做到這如此簡單的一點,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大多數中國導演總是沒學會走就想跑,不是長鏡頭就是晃鏡頭,魚眼鏡頭,跳躍剪輯……
例如,貝爾給墨姐化妝的一場激情戲,細節拿捏的細致入微,但這場戲結束之後,直接切入十三釵正齊的發型和學生裝,站成一排,完全可以表現出他們都接受了男1高超的化妝技術的洗禮。為什麼還要再拍攝一組男1為其他釵化妝的鏡頭呢?為了表現釵們的性情?他們的從容?他們的可愛?張導,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吧,在該使勁兒的地方使使勁兒吧。我已經看夠了,我知道他們是妓女,也習慣了他們交談的方式,這沒什麼新奇的了,這些真的不是那麼重要。雖然我還是不能相信他們在那個時刻能睡得著,在他們犧牲的前夜。
歸根結底,金陵十三釵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如同張藝謀導演的其他電影一樣,想說他好的人可以分析得頭頭是道,因為細節太多。但大多數觀眾看完總是覺得不怎麼舒服,少了一點什麼。實際上,少了的絕不僅是一點。

G. 《金陵十二釵》是《紅樓夢》的別名,但是為什麼張藝謀拍一個電影叫做《金陵十三釵》呢

十三釵那是原著小說的名稱,張並沒有改動。
但是張中後期的作品老是借用典故的名字,卻不說典故的事。這很不好,容易對青少年誤導。比如十面埋伏,那是成語,指的劉邦重用韓信,設計圍困項羽的故事。後世很多同名文藝作品,比如琵琶曲,劇目,電視劇等等,說的都是這件事。而張的電影十面埋伏卻是編個亂七八糟的故事,用了這么個人民群眾都有所指的名稱。這很不好,對青少年是有誤導的。小孩不容易明白十面埋伏的來源出處。同理還有,滿城盡帶黃金甲

H. 電影為什麼叫金陵十三釵

1.因為最後的高潮是十三釵替換十三個女學生去赴宴。
2.十三是個不吉祥的數字,與影片氛圍契合。
3.十三也可以理解為泛指。
4.赴宴十三釵實際為十二釵加一男孩,影片名與事實對照,呈現出戲劇性的效果。
5.按原書名。
6.金陵是南京的別名

I. 金陵十三釵什麼意思

金陵十三釵是電影《金陵十三釵》里的人物形象,是指以玉墨為首的金陵的十三個風塵女子。

《金陵十三釵》是2011年張藝謀執導的一部戰爭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克里斯蒂安·貝爾、倪妮、佟大為、張歆怡、黃天元和渡部篤郎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12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電影的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被日軍侵佔的中國南京,在一個教堂里互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國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學生、14個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他們在危難的時刻放下個人的生與死,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角色介紹

1、約翰·米勒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

在片中的身份一開始並不是神父,而是一位入殮師,一個愛錢如命的酒鬼,只為負責給死去的英格曼神父化妝,才進入了教堂。但為了救助教堂里的學生,留了下來成為一名偽神父,他同時也收留了「金陵十三釵」(十三個青樓女子)。

2、玉墨演員倪妮

13個躲避戰火的秦淮河上的風塵女子之一。當女學生們不甘被日軍凌辱,准備集體自殺,被以玉墨為首的妓女們救下,成為了保護眾人的英雄。

3、孟書娟演員張歆怡

教堂中女學生之一。父親成為漢奸,面對同伴的質疑與嘲諷時,展現出堅定的一面。她還救了秦淮河的十三位妓女,在面對日軍時,即使內心十分害怕,但卻不膽怯。

4、陳喬治演員黃天元

前教堂神父的養子,也是這群學生中唯一的男生,所以擔任起保護女學生安全的責任。在最後缺少一個女生的情況下,男扮女裝和玉墨一行人去了日本人的「慶功宴」。

閱讀全文

與金陵十三釵電影名字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隧道科幻電影完整版下載 瀏覽:371
福州電影節明星 瀏覽:871
電影里酷的猩猩圖片 瀏覽:114
追光微電影觀後感 瀏覽:408
和台灣有關的電影 瀏覽:10
電影變暖的世界的觀後感 瀏覽:672
明達跟幾個小演員的故事電影 瀏覽:743
你的名字已經是3年以前的電影了呢 瀏覽:563
關於法國生孩子的電影 瀏覽:179
電視機頂盒軟體看粵語電影 瀏覽:889
中文字字幕亂碼高清電影 瀏覽:712
昆侖秘境電影在線完整西瓜視頻 瀏覽:909
美國看電影有英文字幕么 瀏覽:826
韓國三大電影獎女演員 瀏覽:849
有什麼骷髏的恐怖電影 瀏覽:322
我想看大電影六 瀏覽:855
中國僵屍日本喪屍電影大全 瀏覽:776
忠烈楊家將電影音樂 瀏覽:222
講述一個電影明星英文 瀏覽:780
八佰電影院催淚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