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英國王室的電影
《國王的演講》、《女王》、《伊麗莎白》、《失落的王子》、《王者之心》、《冬獅1969》、《九日皇後》、《火葯、背叛與陰謀》、《年輕的維多利亞》、《公爵夫人》。
『貳』 伊麗莎白一世、伊麗莎白二世和伊麗莎白三世,為什麼都叫伊麗莎白,是母女關系嗎
伊麗莎白一世和伊麗莎白二世,起的名字都是伊麗莎白,不是母女關系。沒有伊麗莎白三世。
伊麗莎白一世1559年1月15日,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於1953年6月2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
伊麗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麗莎白·都鐸,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
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1558年11月,伊麗莎白的同父異母姐姐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繼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麗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伊麗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間開始確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
(2)電影里英國王室名字擴展閱讀:
伊麗莎白二世家庭成員:
父親:喬治六世(已故)
英國溫莎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國王,因「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哥哥愛德華八世退位,而繼承王位。二戰時,克服口吃頑疾,在電視上完成精彩演講,鼓勵英國民眾對德宣戰。
母親:伊麗莎白·鮑斯-萊昂(已故)
是英國格拉姆斯勛爵的女兒,也是英國1714年以後,第一位非德國裔王妃。長壽達102歲高齡,2002年與世長辭。一直是女王背後的精神支柱,給女王提供建議。
丈夫:菲利普親王(2017年秋季退休)
英國三軍最高統帥,原名菲利普蒙巴頓,德國/丹麥裔希臘王子,為了女王甘願放棄希臘王位,改用溫莎為姓氏。年輕時身高接近190,愛好運動,出訪各國常有驚人語錄。他的舅舅為英國的路易斯·蒙巴頓將軍。
長子:查爾斯王子
威爾士親王,英國王位第一繼承人,同時也是英國歷史上等待王位最久的王儲。
其它子女: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王子,安妮公主
安德魯王子參加過馬島戰爭並獲得軍功。
兒媳:黛安娜·斯賓塞(已故)
愛德華·斯賓塞伯爵的小女兒,英國第一位平民王妃,身高1米78,和查爾斯王子的世紀婚禮和時尚的打扮引領潮流,同時積極參加公共事業。與查爾斯王子離婚後,不幸車禍去世。
卡米拉·羅斯瑪麗·尚德(康沃爾公爵夫人)
長孫:威廉王子
劍橋公爵英國第二順位王位繼承人,查爾斯和黛安娜的長子,身高192,因高大英俊,愛笑親民,沒有負面新聞而人氣旺盛。深得女王喜愛。
長孫媳婦:凱特·米德爾頓
平民王後,身高1米76,和威廉王子復制了公公婆婆的世紀婚禮,民眾支持率很高。
曾孫:喬治·亞歷山大·路易斯王子
曾孫女錄:夏洛特公主
次孫:亨利王子
其他孫輩:
安妮公主子女:扎拉·菲利普斯,彼得·菲利普斯
安德魯王子子女:比阿特麗斯公主,尤金妮公主
愛德華王子子女:路易絲·愛麗絲·伊麗莎白·瑪麗,塞文子爵詹姆斯
『叄』 如何展示英國王室人物形象。並簡要說明每部影片所反映的歷史文化背
1 The Queen 譯名:女王 導演:史蒂芬·弗里爾斯Stephen Frears 主演:Helen Mirren 邁克爾·辛Michael Sheen 詹姆斯·克倫威爾James Cromwell 西爾維婭·西姆斯Sylvia Syms 類型:傳記/喜劇/劇情 片長:97分鍾 級別:PG-13級PG-13級(簡潔有力的語言) 發行: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Miramax) 上映日期:2007年8月31日(內地) 別名: 英女皇,黛妃與女皇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為車禍意外身故的消息傳出後,舉世震驚,英國國內更是 主演海倫·米倫獲獎領獎照片(9張) 哀聲一片。悲痛欲絕的民眾對以伊麗莎白女王為首的英國王室表現出來的冷漠和迴避態度十分不滿,一時間群情激憤,反王室的情緒高漲不下,戴妃之死讓英國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中。而首相托尼·布萊爾剛剛走馬上任就面臨這樣一個棘手的局面,一面是哀痛憤怒的英國民眾,另一方面是竭力維護傳統、避而不出的英國王室。身處峰頭浪尖、壓力重重的「平民首相」布萊爾必須盡快找到解決辦法,撫平民眾的不滿與怨氣,讓女王與人民的關系恢復往日的和睦,同時確立起自己的聲望和威信。 2《國王的演講》是由湯姆·霍伯指導,科林·費斯擔當主演的英國電影,整部電影以敘述故事的形式,講述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的故事。本片於第35屆多倫多電影節獲得了最高榮譽觀眾選擇大獎。在2011年第83屆奧斯卡提名名單上,《國王的演講》獲得12項提名,並最終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科林·費斯憑借本片獲得金球獎最佳戲劇片男主角。影片還獲得金球獎、美國製片人公會、導演公會和影視演員公會獎等多項提名和獎項。片名 3【中文片名】《年輕的維多利亞》 【英文片名】 Young Victoria 簡介 電影《年輕的維多利亞》改編自維多利亞女王的青年時代,從1836年她登基前一年開始到1840年她和 《年輕的維多利亞》阿爾伯特親王結婚為止,影片著重描述的是她的愛情生活。影片獲第63屆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化妝獎、第82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劇情 維多利亞的童年生活其實並不幸福,宮廷生活讓她覺得厭煩和無趣。直到她的表哥——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阿爾伯特親王走進她的生活——一切就都改變了。從此維多利亞開始想像自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開始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幸福。不過家庭和國家總是矛盾的,選擇了一方就意味著要放棄另一方,在維多利亞之前的英國,女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阿爾伯特親王也陷入了選擇的痛苦中,選擇愛情,那就要接受一樁政治大於愛情的婚姻——因為做了國王,就意味著沒有自由、沒有辦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如果選擇了政治,那麼他並不是女王最合適的結婚對象。兩個年輕人就在這種痛苦中煎熬著。1837年,18歲的維多利亞被命運推上了王位,雖然她並不想這樣,但是她還是默默承擔起了一個國家領袖的重任。三年後,她和表哥阿爾伯特親王結婚,之後開創了一個強大的帝國。[1] 演職員表 導演: 讓-馬克·瓦雷 Jean-Marc Vallée 演員: 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Young Victoria 魯伯特·弗蘭德 Rupert Friend ....Prince Albert 米蘭達·理查森 Miranda Richardson ....Duchess of Kent 吉姆·布勞德本特 Jim Broadbent ....King William 馬克·斯特朗 Mark Strong ....Sir John Conroy 保羅·貝坦尼 Paul Bettany ....Lord Melbourne 托馬斯·克萊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King Leopold of Belgium 加斯帕·克里斯滕森 Jesper Christensen 朱利安·格洛弗 Julian Glover ....Wellington 電影:維多利亞與艾伯特 4《維多利亞與艾伯特》《維多利亞與艾伯特》(英國) Victoria & Albert 2001年BBC出品 編劇:約翰·高德史密斯 導演:約翰·爾曼 主演:維多利亞·哈密爾頓、喬內森·福爾斯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是2001年英國出品的一部傳記式電影,影片根據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真實經歷改編。影片畫面風格唯美、故事生動感人,並把維多利亞女王登基那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搬上了銀幕,充分滿足了影迷們的好奇心。電影一經上映就受到了廣泛好評,並成為各大電影節的熱門影片之一。可以說,《維多利亞與艾伯特》這部電影是所有根據維多利亞的生平改編的影視作品中最成功的一個。並讓我們在享受完美的視聽藝術的同時,了解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神秘的婚姻生活。 英國一代女王維多利亞與丈夫艾伯特的婚姻一直被普通百姓認為是一段幸福美滿的生活,但這對於女王來說,更像是一段錯誤的選擇,一直到維多利亞的晚年,她還常常回憶起那段往事,心中充滿了悔恨。 維多利亞在十八歲之前一直受到性格乖張的母親的嚴厲限制,她沒有自己的房間,每天的日記都要給母親過目,她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所有的事情都被母親操縱著。而家裡的私人軍師喬爵士更是在母親的嬌縱下無視公主的權利,肆意的侮辱她,這讓維多利亞痛苦不堪。 終於舅舅男爵一家的前來拜訪給了維多利亞一個稍稍放鬆的機會,那次她是第一次見到他的表哥艾伯特。艾伯特因為性格直率、怪異而給維多利亞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時間轉眼即逝,轉眼之間,維多利亞馬上就要年滿十八周歲。因為現任國王身體情況很糟糕,所以維多利亞的繼任成為了宮廷上下最重要的事務。 但其母公爵夫人的從中阻擾,卻使此事困難重重。她一直妄想執政,擔心女兒正式繼任國王一職後,自己會失去機會。在用心險惡的喬爵士的慫恿下,她甚至逼自己的女兒寫下了委任書。但聰明的維多利亞自有一套辦法,在家庭老師的幫助下,她成功登基,擺脫了母親的控制,並把令人厭惡的喬爵士趕出了家門。 在墨爾本大人的幫助下,維多利亞女王對政務很快熟悉起來,她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唯唯諾諾的小女孩了。而如今,女王的終身大事也順理成章成為了宮廷內的頭等大事。英國王室一向有與表兄妹成婚的習慣,而舅舅與母親因為需要擴充勢力也不斷要求維多利亞應與其表兄艾伯特成親。在各方勢力的壓力下,維多利亞決定接見艾伯特,沒想到已年過三十的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毛頭小子,女王對他一見鍾情。 很快,維多利亞與艾伯特王子就結婚了,但艾伯特很清楚,他並不愛女王。在接下來的婚姻生活中,兩人的關系更是屢屢面臨危機。尤其是英國宮廷內荒唐的內務更是讓艾伯特難以忍受,但女王卻絲毫不聽丈夫的建議,二人的婚姻終於拉響了警報。
『肆』 關於英國皇室的電影
《冬獅》、《亨利五世》、《理查三世》、《亨利八世》、《伊麗莎白》、《瘋國王喬治》、《女王》、《多鐸王朝》
『伍』 一部跟英國王室有關的電影
《公主日記》第一部
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xNzY1NjEy.html
劇情簡介
15歲的米婭是舊金山的一個普通女孩,和作藝術家的母親一起過著平靜的生活。有一天,她竟然得知自己原來是一個公主,原來,她的母親曾經和是一個歐洲小國吉諾維亞的國王有過一段短暫的戀情,並且生下了她。現在,她成了吉諾維亞唯一的王位繼承人,在她16歲的生日到來之前,她必須作出決定是繼續留在曼哈頓還是前往繼承王位。當她最終選擇來到吉諾維亞王宮的時候,在那裡見到了嚴厲的皇太後克拉麗莎,二個人不久就發生了沖突。米婭始終沒有把自己和一個國家的統治者的身份聯系起來,而皇太後克拉麗莎則認為這是米婭的職責。克拉麗莎決定要以王室的規矩把她改造成皇室的繼承人。於是,妙趣橫生的矛盾和笑料也就接踵而來。最後,米婭在他父親給他寫的日記中得到了啟示,她決心做吉諾維亞王國的繼承人,並且她還在她的生日舞會上尋到了真愛。[
『陸』 有哪些關於英國王室的電影值得推薦
我比較喜歡看的電影,是亞瑟王亞瑟驍勇善戰和超凡的氣魄令一些非常優秀的騎士為之折服,他們紛紛加入亞瑟的隊伍之中,組織成著名的「圓桌騎士」,這些英勇的戰士在亞瑟的帶領下一路勢如破竹,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戰績。
『柒』 有關英國王室的電影
女王,英文名 The Queen
『捌』 關於英國法國王室的電影
親,我覺得比較好看的也就這幾部了~~希望能滿意!❤
《鳩占鵲巢》
亨利八世(艾瑞克·巴納飾),也就是歷史上稱之的都鐸王朝統治下的英國,處處充滿了陰暗、背叛、霸權甚至是荒淫無度。尤其是在亨利八世的皇宮里,更是如此。
當外界傳聞,都鐸曾經的愛妻已經無法為其生育後代的時候,亨利八世便開始將其打入「冷宮」,另尋新歡去了。得知此事的托馬斯·波琳爵士(馬克·萊倫斯飾)也同時開始秘密謀劃著如何讓自己的家族成員重新回到英國最高的統治階層當中。性格外向的大女兒安妮·波琳(娜塔莉·波特曼飾)成了老頭子最大的籌碼。然而,老波琳的計劃並未能按部就班地實施。因為,此時的亨利·都鐸已然將愛慕的目光投向了波琳家族中另一位更為成熟柔美的女人身上——她就是安妮·波琳的妹妹——已經嫁為人婦的瑪麗·波琳(斯嘉麗·約翰遜飾)。 事實上,國王亨利八世對她的美色已然垂涎許久了。被逼無奈之下,瑪麗不得不作為國王的「地下情人」入宮服侍國王。然而當瑪麗懷上國王的骨肉時,她姐姐安妮(娜塔莉·波特曼)突然進入皇宮。與瑪麗不同,安妮的野心極大,主動勾引國王並得以國王的寵幸。不久,安妮如願被亨利八世冊封為皇後,而曾經得到國王恩寵的瑪麗,卻只能以皇後的同姓妹妹的身份居住宮內,被蔑稱為「另一位波琳家的女孩」。
安妮生下公主伊麗莎白(以後的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 使她的處境尷尬且危險。不久,安妮又一次懷孕,可遭遇流產。安妮並沒有告訴亨利八世自己流產的消息,因為那意味著她再也無法生育。安妮為了自己的王後寶座,竟萌生了與其他男人發生關系的念頭。不幸的是她選擇了自己的弟弟,更加不幸的是被弟弟的夫人看到,告訴了亨利。可是實際上,安妮與弟弟並沒有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
最後,安妮與弟弟被砍頭,家族隨之敗落,只有瑪麗過著幸福的生活。
《女王》
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為車禍意外身故的消息傳出後,舉世震驚,英國國內更是哀聲一片。悲痛欲絕的民眾對以伊麗莎白女王為首的英國王室表現出來的冷漠和迴避態度十分不滿,一時間群情激憤,反王室的情緒高漲不下,戴妃之死讓英國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中。而首相托尼·布萊爾剛剛走馬上任就面臨這樣一個棘手的局面,一面是哀痛憤怒的英國民眾,另一方面是竭力維護傳統、避而不出的英國王室。身處峰頭浪尖、壓力重重的「平民首相」布萊爾必須盡快找到解決辦法,撫平民眾的不滿與怨氣,讓女王與人民的關系恢復往日的和睦,同時確立起自己的聲望和威信。
《茜茜公主》
第一部《茜茜公主》Sissi - Kaiser Franz Joseph II (1955) 講的是美麗活潑的巴伐利亞伊麗莎白公主茜茜,在奧地利度假時邂逅年輕英俊的奧地利國王弗蘭茨·約瑟夫,兩人一見鍾情,而此時國王已經與茜茜的姐姐海倫公主定下婚約,海倫公主是專制的皇太後蘇菲指定的皇後人選,但國王已經無可救葯的愛上了天真的茜茜,並最終違背母親的旨意,在生日晚宴上宣布茜茜為自己未來的皇後,在維也納舉行了隆重的國家婚禮。
《年輕的皇後》
第二部《年輕的皇後》Sissi - Die junge Kaiserin (1956) 講述了茜茜開始了她的皇後生活,倔強的茜茜和專制的皇太後蘇菲之間的矛盾,在茜茜的女兒出生後到達了頂點。蘇菲援引皇家的傳統不讓茜茜撫養自己的女兒,而弗蘭茨卻順從了母親的旨意,茜茜一氣之下回到了娘家巴伐利亞,弗蘭茨也追隨而至,他們和好如初。回到奧地利以後發現蘇菲也改變了主意,同意茜茜撫養自己的女兒,之後,年輕的國王夫婦訪問了匈牙利,他們在匈牙利人民的歡呼聲中成為了奧匈帝國的國王與皇後。
《皇後的命運》
第三部《皇後的命運》Sissi - Schicksalsjahre einer Kaiserin (1957)講述的是茜茜證明了自己不僅能出色的處理國家大事,也能妥善處理與婆婆的關系。但是,當她和安德拉西伯爵前往匈牙利安撫不原俯首稱臣的貴族時,蘇菲卻在散布茜茜與伯爵關系不尋常的謠言。茜茜出遊時染上了嚴重的肺病。在母親的幫助下茜茜才得以康復,病癒後,她陪同弗蘭茨訪問奧地利統治下的義大利,盡管那裡的人民強烈的反對奧地利的統治,茜茜還是贏得了那裡人民的心
『玖』 英國皇室王子名字有那些
1、查爾斯王子
查爾斯王子(HRH Prince Charles),全名查爾斯·菲利普·亞瑟·喬治·蒙巴頓-溫莎,現任英國王儲,下一任英聯邦元首。查爾斯王子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的長子,是英國歷史上最長時間的王儲。
2、威廉王子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全名是威廉·亞瑟·菲利浦·路易斯·蒙巴頓-溫莎,王儲威爾士親王查爾斯與原配妻子黛安娜王妃的長子,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的孫輩。僅次於自己的父親,威廉王子是英國王位第二號繼承人。
3、亨利王子
亨利王子,蘇塞克斯公爵 (全名:亨利·查爾斯·阿爾伯特·大衛·蒙巴頓-溫莎;Henry Charles Albert David Mountbatten-Windsor;1984年9月15日出生)被大眾昵稱為哈里王子(Prince Harry),是英國王室的成員之一,當今威爾士親王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斯賓塞的次子。
4、安德魯王子
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全名:安德魯·阿爾伯特·克里斯蒂安·愛德華 ;Andrew Albert Christian Edward )1960年2月19日生於白金漢宮,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的次子。1986年受封為約克公爵。相傳也是伊麗莎白女王最疼愛的兒子。
5、愛德華王子
愛德華王子,肯特和斯特拉森公爵(全名:愛德華·奧古斯都;Edward Augustus ;1767年11月2日-1820年1月3日)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父親,也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第四子。
(9)電影里英國王室名字擴展閱讀:
查爾斯王子的人物生平:
1、1952年被封為康沃爾公爵、卡里克伯爵、倫弗魯男爵、蘇格蘭諸島和大斯圖爾德勛爵。
2、1958年,被封為威爾士親王(英國王位繼承人在儲位期間的專用封號)和切斯特伯爵。
3、1967年查爾斯王子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1971年獲學士學位,是英國取得學士學位的第一位王儲。
4、1971-1976年隨皇家海軍在國外服役,並進入皇家空軍學院和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院學習。
5、1998年7月2日獲達勒姆大學頒受的榮譽學位。
6、2018年4月20日,查爾斯王子已被批准接任下一任英聯邦元首。
『拾』 英國王室的相關電影
《雄霸天下(Backet)》 1964
《冬之獅(The Lion in Winter)》 1968
《安妮的千日(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 1969
《白頭偵探(The Naked Gun)》 1988
《喬治王的瘋狂(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 1994
《布朗夫人(Mrs. Brown)》 1997
《伊麗莎白(Elizabeth)》 1998
《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 1998
《女王(The Queen)》 2007
《伊麗莎白:黃金時代(Elizabeth:The Golden Age)》2007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The Other Boleyn Girl)》 2008
《年輕的維多利亞(The Young Victoria)》 2009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