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百壯士完整版電影
你好,我是大大大大魚兒01,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提取碼:5upk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B. 八百壯士(李易峰,阮經天主演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八百壯士(2017)上映時間:2017年
主演 : 李易峰阮經天易烊千璽類型:動作/戰爭/歷史/二戰/抗日地區:大陸語言:漢語普通話導演:管虎時長:未知
C. 電影《八佰》為什麼會直接在網路上爆紅
電影八佰為什麼會在直播在網路上爆紅,因為網路上現在大多數都特別愛在網上購物和看電視啊,等等,因為這個800這個電影在網上特別紅啊,看的人特別多,所以說演的也特別好,所以到了特別喜歡。所以說他才會爆紅啊,因為每個人都愛看呢。
D. 《八佰》八百壯士現實結局是不是比電影中更令人唏噓
電影《八佰》上映兩個多月,三十多億票房一掃疫情陰霾,更讓我們了解到那個年代,先輩們守護河山的慘烈和悲壯。
而關於這部電影的上映,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關於電影中沒有呈現的唏噓結局,同樣令人感慨。
《八佰》這部電影有一定的爭議,或許他的電影藝術手法存在影評人評價的缺點,但毋庸置疑的是,這是一部感人的作品,這部電影讓國人了解到先輩們為保家衛國付出的血淚甚至生命,現如今和平的環境和國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都來自於革命先輩的不畏生死。
電影或許存在瑕疵,但他仍然值得一看,因為他記錄的民族英雄們的壯舉。
E. 八佰的內容簡介
電影《八佰》是根據抗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的影片,影片初始,我們看到的是士氣低迷、組織渙散的軍隊走在田野中,被戰爭破壞了的上海,配上幾聲蒼涼的鴉叫聲,奠定了這部影片的基調必然悲涼凄慘的。我想結合史實來分析一下題主的問題。
一、歷史上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志著淞滬會戰的結束。淞滬會戰又是怎樣的戰役呢?歷史書上只能用形容詞形容一下淞滬會戰的慘烈,數據倒是可以直觀地印證一下這場戰役的悲壯與絕望——我國軍80萬人對戰日軍20萬人,國軍宣布傷亡30萬人,日軍宣布傷亡4萬餘人,這意味著什麼呢?大家能感受到嗎?日軍的攻勢難以抵擋,但是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為上海和長江下游工廠與物資內遷贏得了時間。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結語任何國家,在民族存亡之際,都有捨身取義為國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輩,有冷眼旁觀見風使舵的二鬼子,民族大義當前,可否團結一致?魯迅先生口誅筆伐,想要通過筆桿子喚醒麻木的國人,軍人死守陣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吶喊,國不在,家何在?
F. 拍攝《八佰》這部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拍攝《八佰》這部電影,既有歷史意義,也有現實意義。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北平和天津以及整個華北地區落入敵手。
國民政府決定集中主力,在上海跟日軍決一死戰,遏制日軍的 瘋狂攻勢,將上海周圍日軍一舉殲滅。
會議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冗長討論,在11月24日會議通過了《九國公約會議報告書》,會議沒有理睬中國政府關於對侵略者日本進行制裁的正當要求,只是強調九國公約和平原則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適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敵對行動,避免局勢升級,坐下和談。這跟沒說一樣,完全是廢話。
而這份報告書公布的時候,淞滬會戰已經結束將近一個月,得意忘形的日軍集中了優勢兵力,矛頭直指凜冽寒風中的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影片的最大意義,就是告訴世人,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的民族,無論到什麼時候,總有慷慨悲歌之士,所以中華民族才會生生不息,屹立於世界之林。無論是多麼兇狠的敵人,想要中國屈服都是痴心妄想,在中國人民面前,最終只能走向滅亡。
影片還告訴大家,一個國家只有足夠強大,才能抵禦外侮;別把希望寄託在別國身上,沒有足夠的實力,一切都是空想!只有把祖國建設好,才能換來永久和平。
G. 關於歷史上八百壯士的簡介
最近電影《八佰》上映取得了相當大的反響,影片中的國軍將士們展現出了相當悲壯的軍人精神,而人們也都會為影片中堅守不屈的國軍將士而感動落淚。不過,你知道在四行倉庫保衛戰勝利以後,團長謝晉元和倖存的將士們的結果如何嗎?
在一次例行早操中,謝晉元沒有半點防範,而被收買的四名士兵便趁機將匕首插入了他的身體。當天下午,身中數刀的謝晉元就因失血過多,不幸逝世,享年36歲。在之後他的葬禮中,上海市民共有25萬人自發為他送行,以表達對這位英雄的崇敬。而後謝晉元的部下也四處分散,由於對老團長的愧疚和懷念,他們也永遠不願再當兵。
H. 台灣版電影《八百壯士》創作背景
敘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國民黨軍隊後撤,率領四八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
女童子軍楊惠敏(林青霞飾)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葯等物資,和國旗,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此部影片的格局手法與《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局限於幾成孤島上海的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數百國民黨軍人與包圍的日軍的陣地戰。
導演根據一些史實,利用四行倉庫周圍有英法租界,蘇州河對面又是國統區,蘇州河兩岸戰爭與和平不同環境造成的戲劇沖突,表現了愛國軍隊抗擊侵略者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熱烈聲援國民黨守軍的時代氣氛
(8)8百電影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七十年代前期,對台灣當局來說是一段風雨飄搖的歲月。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其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發表《上海公報》,美國承諾和台灣當局「斷交、廢約、撤軍」。 以這兩件事為契機,新中國迎來了又一個建交高潮。倉皇之下,蔣經國做出了重用「台籍菁英」的決定,而這項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李登輝。
《八百壯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馬的,拍攝過程中得到了蔣經國的大力支持,其要藉助「八百壯士」的「英雄史詩」提振民心士氣,並強調「正統」的動機是不言而喻的。
I. 電影八佰最後為什麼過橋時日本人開槍
在看《八佰》的時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細節,比如當時為什麼要義無反顧的沖橋?日本人為何要在那個時候開槍?
(一)撤離四行倉庫
和之前在四行倉庫的戰斗相比,在最後離開倉庫過橋的過程中,四行倉庫守軍遭到日軍機槍掃射,出現了部分人員傷亡,其中就包括實際的戰場指揮官楊瑞符營長,確實是比較憋屈的,可能很多觀眾都會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繼續在四行倉庫堅持戰斗,像死守寶山的姚子青營一樣,戰斗到最後一個人,打死一個夠本兒,打死兩個賺一個。
所以說,和在四行倉庫的堅決戰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實並不是日本人給予他們的,而是在撤離四行倉庫之後,進入租界才開始的,而且是當時中國的所謂的友邦給予他們的。這也是中國在當時的國際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國人不怕死,尤其是為了抵抗侵略,都願意捐軀報國,但列強卻不允許中國抵抗,要制止中國人抵抗。這才是更大的屈辱。
J. 電影八佰只有420人為什麼叫8佰
謝晉元奉命率領420餘人孤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為壯大聲勢,也為了迷惑敵人,對外仍用團的番號,謝晉元對外宣稱倉庫內有八百人,後因此得名「八百壯士」。
也就是說,《八佰》這部影片中根本就沒有八百人,歷史上的真實事件中也沒有八百人,這個八百人的說法只是為了壯大聲勢,所以才故意說出來的人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