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70,80年代港台古裝武俠電視劇列表
一:射鵰英雄傳
一部經典的無以復加的武俠片
二:冷月孤星劍
這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部武俠片,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裡面的人名都起的好聽,司馬長風,白秋霜,古木天,天鳳女,賽華佗,賽華佗是個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只有他一個人可以治療超級恐怖的血蛾掌的傷,他暗戀白秋霜,可惜太過小白臉,沒有司馬長風那麼具有滄桑感,所以也就敗下陣來啦。好象是馬景濤演的.
三:天涯明月刀
我一直覺得它和冷月孤星劍的名字對應的很好,現在只記得孔雀翎和大悲賦,雁南飛是個壞蛋,當時感覺傅紅雪和明月心這兩個名字真是超級好聽,雪怎麼會是紅的呢,明月會有心嗎?不過我不太喜歡這個片子,印象也不太深刻,可能是因為基調比較陰暗,裡面的江湖太過冰冷。
四:琥珀青龍
這是根據古龍《白玉老虎》改編的片子,姜大衛演裡面的趙軒,人很冷,上官一劍殺了趙軒的老爸進入徐家堡做卧底,到最後才知道。裡面的天女散花是相當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好在那個時候美國人還沒和中國建交,要不然肯定會出問題的。情節一般,不過裡面有個比較失敗的地方,在最後面一個叫金槍無敵的人才出現,敗給了趙軒並把自己的金槍送給了趙軒,他其實武功很高的,不過出來的也太晚了,如果早點兒出來說不定徐家堡都江湖爭霸了,不知道徐家堡的外聯工作是怎麼做的。記得伍衛國演的徐家堡老三最壞了,還有個厲害角色叫九妖侯~~~~
五:魔域桃源
片子講述了江湖上所謂的名門正派鏟除一個叫「魔域」的地方,派出傅青雲(劉德華,好人 )、慕容白(吳啟華,壞人)進入魔域搞破壞,然後得逞。不過「魔域」不僅不是魔域,反而完全是一個世外桃源,那裡的人們安居樂業,反而名門正派所在的江湖倒是腥風血雨,諷刺意味很強。趙雅芝在裡面演唐琪。裡面的赤陽神功和玄陰神功是兩個超級厲害的武功。最後決戰的時候幸虧唐琪擊傷了慕容白的左臂留下隱患,才讓傅青雲得以報仇成功。「魔域」裡面的二當家的是歐陽峰演的,射鵰之後再沒見過他,在這個面子里見到格外親切。小時候有那種貼畫賣,我有一次買到了很多《魔域桃源》的貼畫,人物很全,貼的到處都是,呵呵。
六:陸小鳳之鳳舞九天
是萬梓良版的,「英雄,請你陪我追美夢, 英雄,請你留下我美夢」 甄妮唱的這首歌也很好聽,裡面的柳雲居士還是很帥的,沒想到他的敵人竟然是他多年以前一夜風流的人,不知道他們的功夫是怎麼練的這么厲害的。西門吹雪演的不錯,冷冷的,花滿樓就是歐陽克,我覺得花滿樓應該這么胖的,呵呵。陸小鳳最後的那招鳳舞九天耍的的確很漂亮,好像這個片子裡面就play了那麼一次,帥呆指數100。後面薛冰和柳雲居士的那段老少戀我總覺得怪怪的,可惜最後島嶼沉沒了,sigh 前兩年出了個孫耀威版的陸小鳳真是難看。不過最記得的還是花滿樓飛上天抓風箏那段.
七:俠客行
這也是一部梁朝偉很經典的片子,石中玉石破天丁不三丁不四,呵呵,不過裡面和原著改變很多。我一直覺得冬兒在山谷嫁人然後石中玉去找他那一段很像射鵰裡面小龍女在絕情谷嫁人那一段。
八:四大名捕
沒找到老版海報,拿這個充數吧
是一部我記得比較全面的片子,是我在一個暑假裡看的,幾乎一集都沒有漏掉。追命、冷血、無情、鐵手四個高手,都是諸葛神侯的徒弟,值得一說的是演諸葛神侯的董驃先生,也就是《霍元甲》的老爸,前段時間過世了,他好像有幾個老婆,呵呵。這個片子是根據武俠改編的,裡面的無情是《琥珀青龍》里的徐家堡三少爺伍衛國(也就是劉曉慶前任老公)演的,我當時還有點兒不太適應他從壞角色到好人角色的轉變,裡面的追命好像是陳真那哥們演的,裡面有很多陰謀案子,不過說到最後居然是殺掉皇帝,顛覆政權。皇帝以前的時候有一個兒子,可是發現他眼睛有藍色的光被大臣認為是不吉利的,就把他拋棄了,然後這個小孩就長大了開始報仇雲雲,不過他其實也是個傀儡,他背後有個老頭才是功夫最高的,最後是四大名捕加上諸葛神侯一起才把他幹掉。
九:玉面飛狐
我看這個片子第一次就覺得這個片子簡直就是《楚留香》的少年版本,帥哥美女N多的武俠片,裡面好像所有的比較重要的角色不管好的壞的,都比楚留香裡面的年齡小一點兒,呵呵。我覺得這是我看過的武俠片裡面最輕松最舒服的片子,雖然裡面有很多陰謀陷阱,但是那一群充滿鬥志和希望的年輕人那裡都顯得不是大問題了。我覺得這部片子完全就是為吳岱融量身定做的,演卓不凡這個角色他太合適了,「玉面飛狐卓不凡,不達目的誓不休」,帥的很張狂。不過卓不凡出場比較狼狽,為了擒住大盜的頭兒,混在了監獄里做卧底。裡面的壞角色三絕公子卞修哲出場就帥的多了,2個ppmm抱著古琴走在最前面,還有奏樂的,隆重出場。他開始和卓不凡套近乎拿出了干將莫邪兩把劍來比拼,結果兩把絕世名劍同時折斷,我覺得有些誇張了。那麼牛的兩把劍怎麼會這么容易出場然後over。
十:蓮花爭霸
我必須懷著超級興奮的心情來回憶這部武俠片,這是除了射鵰之外我看過的至少5遍以上的武俠片,在我看來它應該是除了射鵰之後第二部經典,來美國的時候我就帶了這一部武俠片來。這個片子應該是笑傲江湖和流星蝴蝶劍的合體,和射鵰相比它缺少政治色彩,是一部更加純粹更加江湖的武俠片。本片的編劇真是超級強悍,情節緊湊,懸念迭起,頗有《暗花》的風格,演員的表演也很到位,不過有幾個演員的裝束有點兒象日本武士,呵呵。沈沖 葉群, 高翔, 楊棠這些人個性都很鮮明,因為是殺手的原因吧個個都獨來獨往,在他們眼裡,江湖應該是孤獨的。加上貫串這個片子的很縹緲的音樂,讓這個片子裡面的江湖多了一絲寒意和落寞。秋若蘭是類似流星蝴蝶劍裡面的大姐的形象,也很像龍門客棧的老闆娘,我特別喜歡看她騎著牛(好像是牛)走在那段荒涼的沙漠(好像是沙漠)里,伴著很舒服的音樂,讓我感覺這里的江湖格外的干凈。秋若蘭養大了這一批殺手,葉群深愛著她可她對南宮劍情有獨鍾,到最後他們差一點就可以遠離江湖可葉群還是死在了她的懷里,sigh。白玉川是裡面的一個很大看點,她是個mm扮演的,因為要配合後面練《葵花寶典》之後變性的情節,這一點和笑傲江湖比較象,但是它裡面還有《斷背山》的成分,呵呵 這個搞笑的地方是白玉川只所以要變成女人有個讓人噴飯的原因,那就是他的一個從小跟著他的一個手下是個同性戀,一直都暗戀白玉川,所以經常在白玉川的食物裡面下一些曼荼羅花粉,這樣想想白玉川雖然是裡面最壞的人,可是也是蠻悲情的人物,她後來變性之後設計的那些圈套真是手段毒辣,讓人不寒而慄。值得一提的還有片子裡面的音樂,片頭片尾都很好聽是我的最愛,羅文gg唱的,《江湖路》《回首紅塵》歌詞寫的都很好,透出一種身不由己的滄桑感。
一、笑傲江湖
武俠電影在香港經歷了六七十年代的以武打為主的功夫電影,也經歷了八十年代初徐克的神怪武俠電影,到了九十年代初,武俠電影終於走向了輝煌,成為九十年代香港電影史的最亮麗的記憶。而出品於1990年的這部《笑傲江湖》,是這場武俠電影潮的開場的經典。
金庸的原著,徐克的改編,胡金銓的武俠意蘊,程小東的武術指導,許冠傑的喜劇性的武俠演出,黃沾的音樂,使得這部作品成為了經典,也使得這場新武俠電影潮洶涌了多年……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而這何嘗不是香港武俠電影的一個注腳呢?
二、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舍棄了胡金銓的客棧式的武俠世界,徐克讓令狐沖他們真正的走向了山野,更加拓展的空間也給武俠世界帶了更為開闊的視野與影響。而李連傑代替許冠傑的演出讓功夫更加的把寫實與寫意所結合,程小東也讓「獨孤九劍」走向了銀幕,林青霞的遲暮美人反串東方不敗更是驚艷……
可以說,這部作品讓香港武俠電影再次的立於「東方不敗」之地。
三、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
黃飛鴻系列是飽含著徐克的家國情懷的一個系列作品。徐克把黃飛鴻放在一個滿清後期的時代背景中,把當時中國政治的內憂外患與黃飛鴻的悲情情懷相結合,而塑造了一個更加經典的黃飛鴻的形象。
在這三部徐克導演、李連傑主演的黃飛鴻系列中,無疑最經典的是第二部《男兒當自強》,因為有了甄子丹與袁和平的加盟,也因為對愚昧而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批判更加的突出。而甄子丹所扮演的納蘭元述,也是黃飛鴻系列中黃飛鴻的最好的對手——但不是所謂的反面人物,只是兩個人道不同而不得不走上敵對的道路。納蘭元述忠於滿清的統治,而黃飛鴻的視野已經拓展到了中國這個大的背景,為了維護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們不得不拔刀相向……
四、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甄子丹是袁和平一手挖掘出來的武術高手,早在1984年的《笑太極》(袁和平導演)中甄就大顯了自己的身手,而在《男兒當自強》中與袁和平的再度合作而把納蘭元述這個角色演的傲氣逼人而悲情,而在這部跟袁和平N度合作的作品裡,甄子丹再度的輝煌,何況,還有於榮光、任世官等的加盟。
影片講的是黃飛鴻年少時候的故事,主要是鐵馬騮與黃麟英還有官府敗類之間的對手戲,而深刻的反映了民間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疾苦。俠義精神可佳,而武俠場面精彩,如甄子丹騰空踢出連環三腿的無影腳,再如影片結尾甄子丹、於榮光、任世官三個人在梅花樁上的決戰……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2001年時還在美國公映,並一度進入票房前十名。
五、中南海保鏢
《中南海保鏢》是一部深受好萊塢作品《保鏢》影響的電影,而增加了中國功夫的戲份,也是一部時裝武俠電影——影片的故事背景在現代化的都市生活,但是他們的武打等還是類似於古裝的武俠電影。
李連傑扮演從大陸到香港保護一個女目擊證人,而與香港的一些殺手對敵並槍殺了一個,於是受到這個殺手的哥哥——曾經是特種兵的王建星(倪星扮演)的報復,兩個人在充滿泄露的煤氣的密屋裡進行了你死我活的決戰……這場武打打的非常的淋漓盡致,也把李所扮演的公安的俠義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勝於《給爸爸的信》中跟於榮光的決戰。
六、精武英雄
李連傑跟袁和平合作的電影中最經典的一部,無論是影片中的數場武打戲,還是影片里所流露的俠義主義民族主義精神,都可以說是香港武俠電影中的最高峰,我們還能用語言來形容這部經典中的經典嗎?
2006年,李連傑再次的跟袁和平合作的《霍元甲》公映,但是,游離於情節之外的說教,還有寥寥的武打,過於突兀的場景過渡,使得這部作品,只能是取得票房的成功卻失於口碑。而不得不懷念,十年前的《精武英雄》。
七、功夫皇帝方世玉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武俠電影流行的是諧劇式武俠,即把功夫片與喜劇片結合在一起的功夫喜劇,而九十年代的由徐克開始的武俠新浪潮減少了武俠片中的喜劇成分,而增加了家國的浪漫情懷。
劉鎮偉導演的這部《功夫皇帝方式玉》,卻在徐克式的家國浪漫情懷的基礎上,反其道而行之的加入了喜劇成分,使得這部作品幽默而浪漫。
另外,這部作品也讓男配角趙文卓逐漸的走向了武打明星。哈哈,我是相當喜歡裡面的李嘉欣。
八、刀
六十年代張徹的經典作品《獨臂刀》的翻拍之作,也是徐克的從以寫意為主走向寫實為主的作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不再是浪漫的江湖,而是到處都是買賣到處都是殺戮到處都是不可知的命運的江湖,沒有人是這場游戲的永遠的勝者,而只是暫時的勝者。《刀》就以寫實的手法,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武俠寓言——拋棄了黃飛鴻時代的浪漫家國情懷,回歸了險惡無比且壓抑無比而令人窒息的江湖世界。
九、東邪西毒
王家衛的武俠寓言,保留著王氏電影的一貫風格,而借著武俠的外衣展示了現代人的愛情、生活、道德等的疏離的困境,也留下了不少的經典台詞。
這是一部最不像武俠世界的武俠電影,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影片里所傳達的武俠世界,卻是我們現實生活的隱喻,包括人物與台詞等。
十、新龍門客棧
翻拍於六十年代的胡金銓的經典作品《龍門客棧》,在影片的美感上勝於前作,還有增加的人物金鑲玉這個角色,使得影片充滿了女性江湖的氣息,而沙漠上的決戰更是驚險與激烈而精彩。
不過,個人覺得徐克的翻拍並沒有超越胡金銓的舊作(《刀》超越了《獨臂刀》),即使是在人物方面,新作主要是把舊作中的少俠蕭少茲一分為二分為周淮安與金鑲玉兩個人物,而倒是林青霞扮演的邱莫言超越了舊作。
香港的武俠電影,在九十年代中後期走向了沒落,也走向了技術時代,但是,技術時代的武俠已經遠遠沒有了九十年代初時的豪情,也沒有了當初的舒暢感,而流於技術的勝利而人物形象的單薄。
2003年,劉家良導演了《醉猴》,2005年,徐克導演了《七劍》,他們都是嚮往年的香港武俠電影致敬,但是,這些電影,已經無復當年的武俠的輝煌了
㈡ 港台經典武俠片都有什麼~
20部最經典的武俠片
武俠電影是中國幾代電影人繼承千百年民族俠義文學的正脈,吸取中華武術國粹的精髓,生發出的自立於世界影壇的電影經典樣式,它不僅深受我國廣大觀眾的喜愛,而且對世界電影的創作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選出的這20部武俠片都堪稱是武俠電影中的"倚天劍"、"屠龍刀",其中在以中國武俠電影為主的同時,我們還兼顧了一些在人文精神、風格特徵、內容模式等方面相類似的外國武俠片。迎著新世紀電影的曙光,我們相信武俠電影一定能繼續彈鋏長嘯,威震江湖。
1、《火燒紅蓮寺》(中國,1928)
開創了中國武俠電影的先河,擷取近代武俠名著《江湖奇俠傳》中的一段情節繁衍而成的經典故事文本,特技攝影、布景創意和武打設計均給人以光怪陸離之感。該片實際上成為30年代在生活貧困線上掙扎的勞苦大眾逃避現實的"精神桃花源"。
2、《羅賓漢》(美國,1938)
該片是好萊塢三四十年代俠盜片的典範,取材於美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民間英雄"羅賓漢劫富濟貧的傳奇故事,片中許多精心設計的動作場面令人擊節贊嘆,扮演羅賓漢的埃洛爾.弗林是當時好萊塢最走紅的動作明星。
3、《姿三四郎》(日本,1943)
日本電影巨匠黑澤明的處女作,以豐富而富於韻律的電影技巧擅場柔道和柔道哲學,表現一種人的體能最高境界的對抗,對日本功夫片的發展影響頗大。
4、《原野奇俠》(又譯《荒山客》,美國,1953)
片中一個隱姓埋名、身懷絕技的"游俠"續寫了西部"神話",當他為民除害後,卻只能策馬走向荒涼的遠方,因為俠客從來都是孤獨的。片中拔槍對決、以靜制動的場面與中國武俠電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5、《七武士》(日本,1954)
本片是黑澤明挑戰美國"西部片"的一部力作,7個性格迥異、武藝高強的武士抒寫了一部悲壯的"盪寇志",藝術性與娛樂性在影片中得到完美的統一。該片曾被評為世界十大佳片之一。
6、《宮本武藏》(日本,1954)
五六十年代日本劍俠片的"領頭羊",片中迅猛凌厲而又具有強烈真實感的武打風格令人驚心動魄,該片對中國新武俠電影的興起極具借鑒意義。
7、《為了幾塊錢》(又譯《荒野大鏢客》,義大利,1964)
本片是60年代風靡一時的義大利"通心粉"西部片的開山之作,被譽為"從深山野嶺走來的明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因此片樹立了"西部俠客"的英雄形象。粗獷、豪放而又具有浪漫主義氣息的藝術描繪使廣闊的西部大地成為英雄的象徵,隻身孤騎,千山獨行成為西部俠客的理想人生。
8、《龍門客棧》(中國台灣,1967)
本片標志著中國新武俠電影高潮的到來,"武俠大師"胡金銓的鳴世之作。該片在情節安排、人物造型、武打設計諸方面都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風貌。
9、《獨臂刀》(中國香港,1967)
港台武俠電影"泰斗"張徹的成名作,並因此獲得"百萬大導演"的美譽。片中殘肢獨臂的義士方剛含悲忍憤、苦練神功,終在一場大血拚中手刃仇敵,影片結尾方剛的"盤腸大戰"成為張徹"暴力美學"最鮮明的印記。
10、《精武門》(中國香港,1972)
李小龍因此片而成為萬眾景仰的"民族英雄",片中他那硬拳硬身、迅如雷電的武打功夫令電影特技毫無用處。該片不僅大大拓展了武俠電影的創作視野,而且更是一曲揚我國魂,壯我國威的正氣歌。
11、《馬永貞》(中國香港,1972)
該片是張徹"暴力美學"的代表作,開創了"上海灘爭霸"的故事模式,塑造了一個堪與黃飛鴻媲美的"黑道英雄"馬永貞的銀幕形象。影片結尾馬永貞身中數十斧,仍力斃仇敵,撼倒青蓮閣,將暴力帶入一個超現實的神話境界。
12、《俠女》(中國台灣,1972)
本片是胡金銓歷時5年嘔心瀝血之作,影片糅和了武打、懸疑與文藝氣質於一體,在醉人的東方神秘色彩下,它由表面的復仇情節而進入哲學領域,激烈的打鬥化為詩情畫意的飛舞。該片曾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
13、《流星蝴蝶劍》(中國香港,1976)
楚原執導的這部轟動一時的刀劍武俠片開啟了70年代古龍武俠電影"大合唱"的前奏,影片溶入大量似是而非的禪機,以富麗堂皇的布景,輕靈柔巧的劍術,詭譎懸疑的氣勢,陰柔幽絕的色彩,令觀眾耳目一新。
14、《醉拳》(中國香港,1978)
該片將"大俠"黃飛鴻變成了一個"頑皮小子",將傳統的武術變成了一種插科打諢、嬉笑逗鬧的喜劇性手段。該片標志著諧趣武俠片的興起,主演成龍也成為繼李小龍之後又一位叱吒影壇的功夫巨星。
15、《蝶變》(中國香港,1979)
香港著名導演徐克對武俠電影進行創新的一次試驗。影片集偵探、神秘、恐怖、武俠、奇觀等電影典型元素於一身,又以"科學"來"演繹"傳統的武功,是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的產物。
16、《少林寺》(中國香港,1981)
本片可以說是一次精英薈萃、具有世界水平的武術大全,將天下正宗的中國武術功夫系統地再現於銀幕,使觀眾全面地欣賞到中國武術的精萃,開創了真功夫武俠電影的先河。李連傑則成為繼李小龍、成龍之後的第3位武俠電影的"天之驕子"。
17、《笑傲江湖》(中國香港,1990)
根據金庸同名武俠小說改編的這部影片,系一部傑出的精雕細琢的古裝武俠片,由胡金銓、徐克、程小東等大師聯袂執導。影片在武打招式、攝影構圖和音樂插曲等方面獨運機杼,精密地構成了其古樸典雅、絢麗多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藝術風格。
18、《雙旗鎮刀客》(中國,1990)
本片是一部別開生面的武俠電影,曾獲日本國際冒險與幻想電影節大獎。導演在保持傳統武俠電影視覺空間的基礎上,對傳統武俠電影進行了全方位的"改寫",為當代武俠電影引入了新的敘事方式與新的精神品格。
19、《黃飛鴻》(中國香港,1991)
徐克執導的這部黃飛鴻武俠片具有典型的後現代兼容主義的文化特徵:集武打、言情、喜劇等多種類型於一身,融威武剛強與詼諧戲謔於一爐,影片塑造的黃飛鴻空有一身超凡武功卻難敵洋人的船堅炮利,眼睜睜地看著國土淪喪,從而為武俠電影中的這個"百變英雄"賦予了一種歷史反思的內涵。
20、《未被饒恕》(美國,1992)
影片中伊斯特伍德以嚴肅的面目和復雜的心情對西部神話進行了逆向性的考察,主人公基尼是一個"李尋歡"式的人物,編導通過這個人物試圖達到對暴力的否定。該片曾獲第6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
㈢ 七八十年代香港的武俠片有哪些可以推薦
《笑傲江湖》,英雄有血有肉,豪氣干雲,美人嫵媚動人,天然去雕飾,黃沾的歌更是氣勢磅礴,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武俠片,不僅氣勢懾人,情懷感更是一代人難以割捨的存在。
㈣ 求7080年代武俠影視
1、《天蠶再變》(主演:顧冠忠、曾亞君、張復建)。
2、1984《神鵰俠侶》(主演:孟飛、潘迎紫)。
3、《心劍》(主演:車軒 、 孫亞東、許淑蘋)。
4、《飛燕驚龍》(主演: 爾東升、施思、龍天翔)。
5、《飛花逐月》(主演: 黃元申、苗可秀)。
6、《金劍鵰翎》(主演: 周紹棟 、張詠詠)。
7、《蟬翼傳奇》(主演:張晨光、應曉薇)。
這幾部經典的70,
80年代台灣武俠劇,你看過幾部?覺得哪部最好看?
㈤ 誰能給介紹幾部70~90年代的香港武俠電影
70-90年代的武打片有兩大類。
1.古裝武俠片,最賣座的古龍小說改拍的電影。最好的一部是楚原導演的《流星蝴蝶夢》。這也是第一部出名的古龍電影。後來的都沒有這部拍的好。
2.功夫拳打片。當然是李小龍拍的最好。整體故事來說,應該是他最後完成的《龍爭虎鬥》最好。只看武打,是他自己導演的《猛龍過江》。這都是70年代初期的電影(他1973年去世)我自己不喜歡成龍的武打片。劉家良最好的是他自己主演的《瘋猴》,故事很無聊,但這是他自己表演他的真功夫最多的一部電影。
我知道在香港出名的武打明星中,真的能打就是劉家良,李小龍和甄子丹。但甄子丹到2000年後才紅。所以不包括在70-90年代。
㈥ 求70年代的香港武打電影
《風雨雙流星》《中華丈夫》《少林搭棚大師》《五郎八卦棍》《黃飛鴻與陸阿采》
㈦ 70年代武俠電影大全
御劍伏魔 瓜棚女傑 俠女怨 俠女13妹 火燒紅蓮寺 武當 人蛇鬼狐大搏殺 五郎八卦棍
㈧ 求70、80年代香港武打片,非古裝!!!
警察故事 A計劃 A計劃2 一個好人
誒,親,俺知道的就這么多了,而且都是成龍的...
㈨ 港台動作武打國語老電影有哪些
1. 大醉俠(1966)
2. 十三太保(1970)*
3. 星際鈍胎(1983)
4. 流星蝴蝶劍(1976)*
5. 香江花月夜(1966)
6. 江山美人(1959)*
7. 成記茶樓(1974)
8. 傾城之戀(1984)
9. 大軍閥(1972)*
10. 愛情的代價(1970)
11. 七十二家房客(1973)
12. 花心大少(1983)
13. 花田錯(1960)
14. 花月良宵(1967)
15. 藍與黑(1966) 1. 大醉俠(1966)
2. 十三太保(1970)*
3. 星際鈍胎(1983)
4. 流星蝴蝶劍(1976)*
5. 香江花月夜(1966)
6. 江山美人(1959)*
7. 成記茶樓(1974)
8. 傾城之戀(1984)
9. 大軍閥(1972)*
10. 愛情的代價(1970)
11. 七十二家房客(1973)
12. 花心大少(1983)
13. 花田錯(1960)
14. 花月良宵(1967)
15. 藍與黑(1966)
16. 無名英雄(1971)*
17. 傾國傾城(1975)*
18. 天涯明月刀(1976)*
19. 何日君再來(1966)
20. 天 網(1974)*
21. 楚留香(1976)*
22. 藍與黑續集(1966)
23. 三 笑(1969)
24. 檸檬可樂(1982)
25. 紅伶淚(1964)
26. 刺 馬(1973)*
27. 瀛台泣血(1975)*
28. 妲 己(1963)
29. 江湖奇俠(1965)
30. 乾隆下揚州(1978)*
31. 三少爺的劍(1977)*
32. 人皮燈籠(1982)
33. 大哥成(1975)
34. 西遊記(1964)
35. 釣金龜(1968)
36. 方世玉與洪熙官(1974)
37. 不了情(1961)
38. 盤絲洞(1967)
39. 我愛金龜婿(1971)
40. 城市之光(1984)
41. 十二金牌(1970)
42. 小雜種(1973)
43. 蛇殺手(1974)*
44. 雲 泥(1968)
45. 一樂也(1973)*
46. 猩猩王(1977)
47. 表錯七日情(1983)*
48. 愛 奴(1972)*
49. 乾隆皇與三姑娘(1980)
50. 娃娃夫人(1971)
51. 邊城三俠(1966)*
52. 鐵扇公主(1966)
53. 蝙蝠傳奇(1978)*
54. 壁 虎(1972)
55. 花團錦簇(1961)
56. 緣 份(1984)
57. 如來神掌(1982)
58. 哪 吒(1974)*
59. 拳 擊(1971)*
60. 少林寺(1976)*
61. 大刀王五(1973)
62. 少林三十六房(1978)*
63. 萬古流芳(1964)
64. 鑽石艷盜(1971)
65. 萬花迎春(1963)
66. 三十年細說從頭(1982)*
67. 文素臣(1966)
68. 千門八將(1981)
69. 花街時代(1985)
70. 宋宮秘史(1965)
71. 酒 簾(1976)
72. 千王斗千霸(1981)
73. 保 鑣(1969)*
74. 憤怒青年(1973)
75. 金菩薩(1966)
76. 毒 女 (1973)*
77. 書劍恩仇錄(1981)*
78. 風流韻事(1973)*
79.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1)
80. 捉鼠記(1974)
81. 啞巴與新娘(1971)
82. 斷腸劍(1967)
83. 青春戀(1969)
84. 報 仇(1970)*
85. 倩女幽魂(1960)
86. 中國超人(1975)
87. 霹靂十傑(1985)*
88. 油鬼子(1976)
89. 女人面面觀(1974)*
90. 金瓶雙艷(1974)*
91. 背叛師門(1980)
92. 女兒國(1968)
93. 女巡按(1966)
94. 青春1000日(1982)
95. 面 具(1974)
96. 水兒武士(1985)
97.楊過與小龍女(1983)
98.錦衣衛(1984)
㈩ 70 80年代香港古裝武俠連續劇 都有哪些
1、《書劍恩仇錄》。TVB拍攝的第一部懷舊武俠劇,是改編金庸同名小說的《書劍恩仇錄》。1976年,鄭少秋、汪明荃、余安安和黃淑儀擔當主演。他們是第一批受惠於「金庸造星神器」的藝人。那年鄭少秋29歲,初擔大旗,一人分飾乾隆、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以及福康安三個角色。
2、《倚天屠龍記》。在1976年《書劍恩仇錄》大獲成功以後,TVB又再度在1978年推出了《倚天屠龍記》,同樣由鄭少秋和汪明荃主演。當年這部劇收視率相當驚人,首播收視達60點,是目前TVB年度最高收視的2倍。
3、《射鵰英雄傳》。1983年,黃日華和翁美玲主演的《射鵰英雄傳》在香港首播後獲得空前成功,達到99%驚人高收視率,破了1977年電視劇《家變》所獲得的95%收視紀錄。
4、《鹿鼎記》。1984年,梁朝偉在《鹿鼎記》中飾演韋小寶,劉德華飾演康熙,兩人的合作在今年看來已屬逆天「無間道」陣容。此外,劉嘉玲在劇中飾演偉仔其中一位夫人方怡。
5、《神鵰俠侶》。劉德華1983年就因出演了《神鵰俠侶》的楊過,而成為一代人的心中的「標准楊過」。這部劇電視劇,至今依然是劉德華的代表作。
此劇於1983年首播時受到熱捧,每集平均收視達62點成為年度收視之冠,估計超過300萬人收看,並打破了由黃日華、翁美玲所主演的《射鵰英雄傳》成為香港史上至今為止最多觀眾收看的連續劇。
(10)70年代港台武俠電影大全擴展閱讀
其他香港武俠連續劇
1、《天龍八部》。1997年,TVB推出了其改編的第二部《天龍八部》。這部劇由喬峰挑大樑,坐鎮主場,也成功捧紅了陳浩民和樊少皇。
2、《神鵰俠侶》。1995年,古天樂和李若彤主演。這部劇由金牌監制李添勝操刀。他大膽啟用了剛入行不久的古天樂演「楊過」,在此之前,古天樂僅僅演過三部時裝劇的男配角。
3、《碧血劍》。2000年推出的《碧血劍》是無線33周年的台慶劇,林家棟、江華分別飾演袁承志和金蛇郎君。女主角有水靈靈的佘詩曼和吳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