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末代皇帝溥儀逃跑到哪了
1924年被倒戈將軍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去了天津,九一八之後隨日本特務土肥圓二去了東三省做偽滿洲皇帝,1945年抗戰勝利被蘇聯抓住,解放後作為戰爭罪還是賣國罪關押,五幾年被毛澤東特赦做中國政協委員,六十世紀初因病死亡。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 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貳』 《末代皇帝》中的溥儀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末代皇帝》用三個多小時的時間基本上講述了溥儀的一生,包括他一生中重要的人和重大事件。溥儀經歷過清朝末年、民國年間、抗戰時期這幾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從皇帝到淪為階下囚,他的一生是傳奇而又動盪的。而從他個人而言,我認為溥儀始終是一個孤獨的人。
當溥儀邁著緩慢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過曾經嬉笑玩鬧過得台階和殿堂,走過那個曾經被他稱作為「家」的地方,他會想些什麼呢?是會想起和王焦氏一起坐在御花園時的溫存,還是那些和結發妻子婉容的快樂時光,亦或是袁某人將車隊開進紫禁城那一天的屈辱,我們無從得知。我只覺得,那個蒼老的背影,在夕陽下顯得無比孤獨。
『叄』 找一部電影 一個秀才被巫師控制殺了皇帝,然後自己做了傀儡皇帝
林志穎,釋小龍,郝邵文的《天庭外傳》
『肆』 末代皇帝是誰
末代皇帝是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個人簡介
清遜帝,名愛新覺羅·溥儀(公元1906-1967年),字浩然,孟子的「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英文名亨利,滿族。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光緒死後繼位,是清朝和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改造成為新人,後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0歲。火葬,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側室,總理指示移放於正室,後又移葬華龍皇家陵園。
宣統帝溥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弟載灃的長子。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後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後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後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大臣將此事告知光緒皇帝後,因為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後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寶座。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後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溥儀退居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
1917年6月,張勛帶領辮子軍入京,和康有為等保皇黨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儀復辟。12日,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溥儀再次宣告退位。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歷史上稱這為「逼宮事件」。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不久,被日本人護送到天津。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為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的執政,建年號為「大同」。1934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年號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說:「該犯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人民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奧斯卡金獎。
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來總理聞訊,親自打電話指示政協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溥儀的病治好。後指示將他安排到首都醫院進行中西醫會診。在病情最危急時,周總理又指派著名老中醫蒲輔周去給他看病,並轉達周總理對他的問候。
後因醫治無效,於1967年10月17日逝世,骨灰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1980年5月29日,即溥儀去世13年後,黨和政府為溥儀舉行了追悼會。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儀的骨灰入葬位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華龍皇家陵園位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崇陵旁邊,距離崇陵後圍牆僅200米,華龍陵園是一個由個人經營的商業性的公墓。
溥儀生前就有入土為安的願望,清西陵也是溥儀生前就確定了的葬身之所。溥儀葬入此陵園,是他的第五個妻子李淑賢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妻子李淑賢親自主持辦理的,同時,李淑賢女士還希望自己逝世後能與溥儀合葬一處。1997年6月9日李淑賢女士去世,由於種種客觀原因,合葬的願望一直沒有實現。
溥儀史稱遜帝,也稱宣統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患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遺體於10月19日火化。對於骨灰如何處理,周恩來總理當時作了明確指示: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由家屬選擇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20日家屬聚會進行了討論,經家族一致商定,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溥儀之弟溥傑說,周總理等領導人「對溥儀的後事非常關心,曾對我說,是否要建立一座漂亮的陵墓?作為一個市民,我明確拒絕了。」
1980年5月29日下午,在政協禮堂為溥儀、王耀武、廖耀湘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會後根據中央指示,將溥儀的骨灰盒移至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1994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先生在易縣崇陵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為了提高陵園知名度,張世儀經過不懈努力,勸動了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遷葬西陵。
安放儀式於1995年1月26日舉行,由李淑賢把骨灰盒捧至墓穴前,安放在鋪著黃緞的靈台上。一個簡單的儀式之後,陵園工作人員將骨灰盒放入水泥築的「槨」內。面南背北,蓋上「槨」蓋,最後澆鑄混凝土。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皇帝的骨灰就這樣安葬了。1915年清皇室選定的「萬年吉地」終於劃上了句號。
『伍』 傀儡皇帝大全
最早的傀儡皇帝,應該是楚義帝,名字叫心,當時也稱懷王。他的身份是當年楚懷王的孫子,是范增說項梁所立。立他的原因是因為陳勝失敗了,陳勝自立沒有歷史基礎,沒有號召力,所以藉助於楚人對秦的怨恨,立懷王的孫子更能招攬人心,籠絡人心。楚懷王被立,項梁自號武信君。後項梁死,宋義號卿子冠軍,位在諸將之上,項羽殺宋義,懷王不得憶讓項羽池了上將軍,後來巨鹿之戰後,項羽又為諸侯之上將軍。當時懷王與諸將有約,誰先入關就給誰封王。後來秦國滅亡,項羽名義上說如約,自封為西楚霸王,尊懷王為義帝。義帝帶個帝字,但義只是名義。後來項羽先遷義帝於上游長沙彬縣,後殺義帝。實際成為劉邦起兵的借口。所謂義帝,是典型的傀儡皇帝。
漢惠帝也是一個短命的皇帝。在位之時,太子之位險被取代,他在位的時候,母親呂雉稱皇太後。呂後殺了他的弟弟趙王,把趙王的母親戚夫人變成人彘,惠帝看到了,他們就嚇出了病,日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朝政歸於太後。惠帝崩後,呂後稱制。立了一個少帝,後來以為不是劉氏之子而再廢。所以司馬遷寫《史記》,寫了《呂後本紀》,惠帝事跡不過附在呂後本紀里。
漢昭帝即位,年齡才八歲,大將軍霍光輔政。昭帝崩,霍光請皇後立是邑王劉賀,劉賀即位後行淫亂,霍光又奏廢為呂邑王。然後又迎劉病己即位,是為宣帝。昌邑王算是一個傀儡。漢宣帝即位後,霍光歸政,宣帝委任。大樹一直在霍光手裡。一段時間,霍光專權秉政二十年,但歷史上沒有能影響皇權。所以有人認為霍光是忠義者,但也有人以為是權奸。
漢哀帝崩後,太皇太後立王莽為大司馬。立中山王為皇帝,是為漢平帝。帝年九歲,太皇太後臨朝,大司馬莽秉政,百官總己以聽於莽。因為年幼,大事決於王莽。先賜莽號安漢公,後再加「宰衡」。五年後,平帝崩。莽立宣帝孫孺子嬰,王莽攝政,不久稱假皇帝。最後是篡國。西漢變成了新。西漢滅亡。
東漢時漢和帝即位時年才十歲,太後臨朝。和帝崩,其子劉隆才百餘日。即位,皇太後臨朝。一年後崩,謚為殤帝。殤帝崩,太後就和自己的哥哥鄧騭定策禁中,立劉祜為帝,是為安帝,安帝十三歲即位,太後仍然臨朝。實際大樹在鄧騭手裡。後封為大將軍。
東漢順帝崩,漢沖帝即位。沖也是幼小的意思。沖帝兩歲即位,太後臨朝。太搬弄是非順帝的的皇後梁氏,並不是沖帝的母親虞貴人。沖帝二歲即位,三歲崩。皇太後與大將軍梁冀定策禁中,立劉纘為帝,是為漢質帝。質帝八歲即位,次年被梁冀所弒。因為漢沖帝、漢質帝都不曾真正掌權,所以也是傀儡皇帝。
當桓帝劉志,是梁氏與兄冀所立,即位之初,太後臨朝,大權仍然在梁冀手中。後來太後崩,大將軍梁冀謀為亂被誅。自己才真正成為實權皇帝。
漢靈帝崩,少帝即位。少帝名九歲,實際是皇太後何氏掌權。後來董卓到京城廢少帝為弘農王,而立陳留王。就是漢獻帝劉協。劉協由洛陽遷長安,實權基本上屬於董卓。後卓死,劉協流離,被曹操迎至許昌,號許都,曹操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實際權力歸於曹操。劉協是歷史上著名的傀儡皇帝,公元490-220年在位,也是傀儡皇帝歷時最長的一個,連自己的皇後也難保。最後再江山拱手讓於曹家曹丕。
魏代明帝無子,立齊王芳為太子並繼位。即位後大將軍曹爽與太尉司馬懿輔政。前期掌權的是曹爽,後來曹爽死,司馬懿專權,曹芳實際成為傀儡。司馬懿死司馬師掌權,廢了皇帝,史稱這個皇帝就是齊王芳。然後另立東海王曹霖的兒子曹髦為皇帝。司馬師死後,權力落到司馬昭手中。成語有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傀儡皇帝當得不甘心,曹髦糾集身邊幾個人就想與權臣抗衡,後來曹髦為蔣濟所弒,崩後貶為高貴鄉公。高貴鄉公也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已。司馬昭再立曹奐為帝,是為魏元帝。魏無帝封司馬家為晉王,後來禪位於晉。魏滅亡。魏元帝是亡國之君,亡國之君往往是當過傀儡皇帝後才不得已而亡國的。
晉代皇帝在西晉末年,有懷帝有愍帝,天下大亂之際,都曾被亂國所俘虜,算不上是傀儡。東晉時最後兩個皇帝,一個叫晉安帝,一個叫晉恭帝。與傀儡皇帝搭邊。晉孝武帝崩,安帝即位,太傅司馬道子攝政。隆安元年歸政。其後桓玄亂,篡位,以帝為平固王。安帝蒙塵尋陽,再到江陵,當時稱之為國難,而劉裕由此而興。義熙三年,劉裕為車騎將軍,來朝。四年,劉裕為揚州剌史,錄尚書事,義熙十二年二月,加中外大都督。十四年六月,進為相國,封宋公。天下大權漸至於劉,劉將為禪代,讓人縊死了晉安帝。培養司馬德文為晉帝,即恭帝。恭帝是真正的傀儡,自己當了兩年皇帝,最後禪位於劉裕,且被殺死。
南朝宋最後一個皇帝是順帝。順帝即位時才十歲。齊王輔政。漸成為實際全權,最後不得憶而禪位於齊。是為南齊。宋順帝劉准就是一個末代傀儡,真正掌握權力的人是齊王蕭道成。
南齊最後一個皇帝是蕭寶融,齊和帝。即位之年改元中興。中興元年三月即位,十二月,皇太後令以梁王為大司馬、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封建安郡公,依晉武陵王遵承製故事,百僚致敬。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太後臨朝,入居內殿。大司馬梁王解承製,致敬如先。二月進梁公為梁王,四月,禪位於梁。所以齊和帝實際也是傀儡皇帝。真正掌握權力的人是梁王蕭衍。
梁氏的末代皇帝是敬帝。本來陳霸先與王僧辯想立敬帝蕭方智為皇帝,後來王僧辯又想立上黨王蕭淵明,陳霸先殺了王僧辯,驅逐了蕭淵明,立了敬帝。敬帝以陳霸先為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司空如故。實際掌權者就是陳霸先。二年後就依次封陳霸先為陳公陳王,然後禪代。刑政不由於己,也是完全的傀儡皇帝。
北魏蕭宗元詡,即位後詔太保、高陽王雍入居西柏堂,決庶政。又詔任城王澄為尚書令,百官總己以聽於二王。十九歲崩。皇子立。皇後成為皇太後,專政。其實皇後所生不過是個女孩,假說是男孩。即位不久,爾朱榮來朝,太後及幼主皆崩。爾朱榮入京,立元子攸為帝,是為魏孝庄帝。爾朱榮為太原王,雖然不常在京師,但實際大權在握。帝殺爾朱榮,爾朱世隆、爾朱兆都叛亂。後來爾朱兆到長安,遷帝於晉陽。這個北魏的孝庄皇帝,是不想當傀儡,招惹殺身之禍。
孝庄帝崩,爾朱世隆信爾朱度律等立元恭,是為前廢帝。實際權力在爾朱世隆手中。後來齊攻北魏,高歡遷帝於平陽。殺爾朱世隆等,爾朱兆逃,廢帝。史稱元恭為前廢帝,也稱廣陵王。高歡另立出帝元修。以高歡為大丞相,實權掌握地高歡手中。出帝後為宇文黑獺所害。這一段歷史,有好幾個元氏稱帝,便結局都是一樣,做傀儡皇帝,他們戰戰兢兢,不知所終。
元修崩,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帝。遷都於鄴。史稱東魏孝靜帝。即位之初,年十一歲。元善見以人為大丞相,實權落在高家人手中,由高歡而高澄,最後是高洋。元善見實為傀儡皇帝。宇文黑獺既害出帝,乃立元寶矩為帝,都長安。史稱西魏文帝。實權落入宇文家手中,元寶矩也是傀儡皇帝。東魏孝靜帝在位十五年於齊之高洋。西魏文帝立後,宇文泰為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封安定郡王,魏文帝崩,皇太子元欽即位。是為廢帝,當然也是傀儡皇帝。宇文泰誅元烈,元欽有怨言,結果宇文泰就廢了元欽,另立齊王元廓為恭帝,宇文泰薨,宇文覺繼承父親遺志,被魏主封為周王,受西魏之禪,建立周朝。
周之天帝為周靜帝宇文闡。他在位時年齡很小,實權落到了楊堅手中。在位兩年多,就禪位於隋。然後崩,崩時才九歲。也是自幼而傀儡者。
隋代的傀儡皇帝就是越王楊侑,煬帝在江都,李淵乘機起兵入長安,立楊侑為帝。即位後光祿大夫、大將軍、太尉唐公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實權在李淵手中,最後不得不把皇位正式讓給李淵。他在位時也不過十三歲,在武德二年崩,不過才十五歲。他的在位不過是讓李淵的即位更合法化而已。
唐高宗時,立武則天為後。當時就稱二聖,說明皇後幾乎相當於皇帝。高宗崩,立中宗李顯,武則天臨朝稱制。改元嗣聖。不久就廢了李顯,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是為睿宗,改元文明。太後仍然臨朝稱制。直到後來改國號為周,武則天自己當皇帝,把皇帝降為皇嗣。所以在武則天當皇帝之前,他的兩個兒子,李顯、李旦,先後都是傀儡皇帝。
唐末昭宗時,天下大亂,大權漸漸落到朱溫手中。朱溫弒昭宗,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是為哀帝。一弒一立,大樹盡入朱溫手中。唐哀帝李柷也是一個末代的傀儡而已,不過從他那裡朱溫正式成為皇帝,建立後梁。
五代時期,天下分崩,戰亂不休,所以皇帝作為傀儡也變了形。石敬塘是著名的兒皇帝。他為了當皇帝,乞求於契丹之子耶律德光,稱其為父,自稱為子,在契丹的幫助下,害幽雲十六州給契丹,然後自己當上了皇帝,史稱兒皇帝。所以既為契丹立,必受契丹制。後來晉之出帝實際上也被契丹所滅。所以後晉王朝,整個一個傀儡王朝。後漢時劉知遠也有認賊作父的經歷,不過沒有石敬塘那樣可恥罷了。
有了前朝的歷史教訓,宋代政治就比較嚴密。,盡管也的稱制,但想到控制的結果是沒有權臣控制皇帝了,宋代著名的傀儡皇帝應該是金代在中原所立的劉豫。劉豫這樣的傀儡政權的現代翻版就是汪精衛。金我滅了北宋,佔領了北方的大片土地與人民。暫時沒有北方的良好辦法,就以夷制夷,劉豫,《宋史》卷四百七十五有傳。北宋時不濟南知府,降金。建炎四年也就是公元1130年七月,金人冊立劉豫為皇帝,都大名府。次年遷都汴。因為劉豫攻南宋失敗,金人於紹興七年廢劉豫為蜀王。作漢奸,沒有好下場。這樣的傀儡中國皇帝史上的恥辱。所以我談皇帝時一般不說劉豫之流。
時代不變,傀儡皇帝的性質也在變。宋代以後,皇權得到加強,基本上再也沒有傀儡皇帝出現,盡管有時有太後稱制,有時會有輔政大臣,有時會有攝政王。在攝政的意義上,皇帝有時也說攝政,稱制者有時也說攝政。輔政者有時也說攝政。這里略作區分
『陸』 中國哪個皇帝的故事最精彩
<皇帝的故事>
目錄
揭地掀天、混同宇宙——秦始皇嬴政
血濺鹿鼎生赤帝——漢高祖劉邦
風流主金屋藏嬌——漢武帝劉徹
從書生到皇帝——東漢光武帝劉秀
三脫龍袍著袈裟——梁武帝蕭衍
大好頭顱誰來取?——隋煬帝楊廣
大唐帝國的奠基者——唐太宗李世民
天子風流韻事多——唐明皇李隆基
詞章聖手——南唐後主李煜
五代十國一網收——宋太祖趙匡胤
斧聲燭影不堪聞——宋太宗趙匡義
藝術家當皇帝——宋徽宗趙佶
泥馬渡康王——南宋高宗趙構
蒙古大帝國的奠基者——元太祖鐵木真
皇覺寺的小沙彌——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國都北遷的秘聞——惠帝與成祖之爭
欲將龍袍換袈裟——清世祖順治皇帝
學貫中西的皇帝——清聖祖玄燁
骨肉相殘、插隊登基——清雍正皇帝胤禛
古稀天子風流多——清高宗乾隆皇帝
悍母懦子亡江山——光緒帝與慈禧太後
傀儡皇帝曲折多——清宣統帝溥儀
『柒』 請問愛新覺羅溥儀為什麼當傀儡皇帝
溥儀並不想當傀儡皇帝,只是開始的時候他並不知道,他天真的以為日本是真心幫助他成立滿洲國。當時的偽滿洲國所有的正職都是中國人擔當,而副職都是日本人擔當,所有的政治事務都由副職(也就是日本人)說了算,所以溥儀是傀儡,而他的手下也是傀儡,他們什麼都說了不算,而且,在溥儀的身邊一直安排一個侍從武官來監視溥儀的一舉一動,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儀的弟弟溥傑迎娶日本侯爵嵯峨寶騰與夫人尚子的長女嵯峨浩,並策劃一旦溥傑生下含有日本血統的男孩,就設法除掉溥儀,使溥傑之子能當上偽滿洲國皇帝,幸好溥傑生的是女兒,可以說溥儀是一直在心驚膽戰的情況下度過其傀儡的生涯的。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氏。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捌』 貝托魯奇是一個優秀的義大利導演,能說一下他的經典作品嗎
貝托魯奇是一個優秀的義大利導演,他本人也獲得了許多奧斯卡的獎項,今天就讓我們來講述一下貝托魯奇的經典作品。
『玖』 《三個火槍手》里皇帝,是傀儡皇帝紅衣主教執政
當然不是了。紅衣主教黎賽留相當於中國周公一樣的人物,他是現代法國的締造者。
黎賽留
《三個火槍手》里,紅衣主教黎賽留是個臉譜式的反派頭目,可能還沒有米萊迪給人印象深刻。事實上,若比較小說中出現的人物在歷史中的重要性,黎賽留是當之無愧頭把交椅。甚至有人說:若沒有黎賽留,就沒有現代法國。
秉持君主權力至上、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黎賽留帶領當時一盤散沙的法國突破哈布斯堡家族的封鎖和天主教會的控制,在勁敵環伺的歐洲打造出了強有力的中央專制政體,留給光明王路易十四一個絕好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玩弄權術不可避免,外交手腕耍得不少,鎮壓民眾毫不留情,打壓異己是家常便飯,控制輿論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甚至有人說正是黎賽留發明了新聞審查制度。因此,說黎賽留陰險狡詐、冷酷無情怕是不冤枉,但要如小說和電影中一般,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個人權力而犧牲國家利益,則大大有悖於史實。
「我的第一個目的是使國王崇高;我的第二個目的是使王國榮耀」,在《政治遺囑》中,黎賽留曾如此自豪地宣稱。他是如此說的,也是如此做的。在國內,他打壓教會和貴族勢力,使君權達到巔峰;在國外,他極具前瞻性地成為現代外交第一人,為削弱對手無所不用其極,終於使法國在混亂的歐洲三十年戰爭中成為最大的贏家,面對衰落的西班牙和陷入分裂的德國而坐享其成。所以如果三個火槍手和達泰尼昂總是給他搗亂的事兒是真的,那到底是誰背叛法國呢。
在追求一個強大國家的道路上,身為教士的黎賽留肯定多次違反教條、教會利益乃至俗世道德;對路易十三的王後奧地利的安妮,他確實抱有敵意。然而對法國和路易十三本人,依歷史判斷,他從無貳心。
『拾』 末代皇帝電影觀後感
世界那麼小,小到我們就像生活在巨大的玻璃缸里,透明的世界,我們彼此遇見。世界那麼大,大得有些地方,我們一輩子也無法到達。我們抬頭仰望天空,時間向後退去,白雲向前飛去。歷史是很玄妙的東西,我們在門內,時間在門外流過,不留任何痕跡。我們一直在向門外張望,希望能看到永恆,結果,什麼都無法預知。我們只是在盲目的行走,無法主宰什麼。
紫禁城那麼小,小到永遠是斑駁的朱紅的牆,輝煌的金鑾殿,藍的天,白雲略天而去。紫禁城那麼大,大得推開一扇門,還有一扇門。這個地方,困住了溥儀一生的美麗,誓言,夢想,信仰。
昏暗模糊的佛堂里幾縷清晨的陽光從朱紅窗欞里射進來。兩邊是斑駁退色的羅漢們,張牙舞爪的嚴肅。偉大文明夕照的美麗余暉,在一個三歲孩子的手中點點消失。「你那麼小,你怕我嗎?這里的每個人都怕我。我是至高無上的慈溪太後。我已經在這里住了很久很久了。唯一能住在這里的是皇帝。他已經驅龍而去了。他今天死了。小溥儀,我將封你為萬年皇帝。」而後她死了,在朝暉中,天亮了。溥儀笑了,跌跌撞撞地走出屋子。萬年皇帝,一個牢籠,罩住他地一生。從一眼天真的孩子,到滄桑而冷漠的眼光。
萬年皇帝,給了他什麼,只是在他母親死的那天,十三歲的溥儀平靜的說「我母親今天死了吧」。然後他推著自行車走遍皇宮的每一個門,朱紅龐大的門。門外是匆忙的市集,襤褸的乞丐,玩耍的孩子。他想出去,門卻在恭敬的侍衛手上怦然關閉。門外有他的母親,他的模糊的短暫童年,有他遙遠而又觸手可及的世界。他絕望,叫著:「open the door」。第二次喊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是三十年後了,另一個牢籠關住了他,那就是滿洲國,在世人的唾罵聲中,他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當染上毒癮的婉容在黯然被日本人送出總督府的時候,雪地上,溥儀一路狂奔,那是不是他一生所愛的女人,已經不重要,只是,那是一輩子愛他的人,唯一的,僅有的,所有的。同樣朱紅偉岸的門,應聲合上。「open the door」溥儀喃喃著。
從紫禁城到天津,再到滿洲國,再到監獄。溥儀的一生,被歷史牽絆著的,就是這個萬年皇帝。歷史的背後,是我們碌碌的背影。我們堅信著我們在創造著歷史,其實,我們一直在沿著歷史給予我們的軌跡向前走著,無法抵抗。我們總以為我們看清了歷史,其實,我們只是在門內無助得向外張望。身在歷史中,我們無法知曉什麼。溥儀投靠日本人,是因為國民黨背信棄義地掘了滿洲的皇陵,慈溪的屍體被撕成幾塊,脖子上的項鏈做了宋美齡的結婚禮物。而他的決定背後,是日軍哈爾濱的細菌試驗廠。這是他所不知道的。在監獄中的溥儀,看著記錄片,驚愕的緩緩站起。溥儀在滿洲,也是堅決的回絕過日本人的無理要求,他在國會上憤怒的說,滿洲國和日本一樣是平等的,只是沒人聽他,這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所以,我們知道的,永遠只是事實,而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