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雲南邊境掃雷兵二天前是怎樣死的。
據最開始的新聞報道,這位戰士並不是直接被地雷炸死,而是跌落山崖犧牲
2. 航標兵之歌是哪個電影插曲
《航標兵之歌》
作曲:高如星 作 詞:張加毅
「這是一部六十年代一部海軍紀錄片《航標兵之歌》的主題曲。
其旋律歌優美動聽,「戰友們愉快地奔向遠方,航標兵為舵手引路導航,我們雖然素不相識,友誼象明珠閃爍光芒。年輕的航標兵用生命的火花,點燃了那永不熄滅的燈光。」歌子的節奏是一隻小舢板在靜靜的海面上寂寞劃行的節奏,隱含著詞與曲中的深情。音樂旋律的優美,歌詞的抒情意境與當時的語錄歌、進行曲為主旋律的「革命歌曲」相比顯得「另類」,當然啦,這部片子與這首歌曲以宣揚資產階級情調,靡靡之音,麻醉革命人民的鬥志等罪名被批判了。可是在知青中確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一下子在知青當中流傳開來。那時的小青年可以把這個歌子當成情歌,見到心愛的姑娘,就追著人家的背影,送去歌聲。但在文革中這支歌卻是被禁唱,詞曲作者肯定被打倒了被揪鬥了被下放勞動了。因為他倆膽大包天,竟敢讓「航標兵為舵手引路導航」。舵手是誰?是偉大領袖偉大導師偉大統帥啊。航標兵算什麼東西,擦燈塔的玻璃燈罩還行,劃小船給燈塔送淡水還行,在暴風雨中挺直腰桿握槍站崗還行,憑什麼讓他領導咱的領袖導師統帥呢?
航標兵海上架橋鋪路,在海軍中有許多兵種,而最受人尊敬的一是掃雷兵,二是航標兵。因為他們是海上的開路先鋒,理應受到海上所有艦船的尊敬!《航標兵之歌》也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附上高如星簡歷:
高如星(1929-1971),生於山西興縣。可以說他是一位天才的音樂家,每次電影歌曲大連串的時候,出現的總是五六十年代的那些熟悉的歌聲,比如《柳堡的故事》,高如星就是《九九艷陽天》的作曲者,但他年輕的時候卻沒接受過任何專業的音樂訓練,只是會唱一首又一首的山西民歌,創作出《九九艷陽天》的時候才24歲,可惜在充滿年輕朝氣,又有希望的一個年紀里英年早逝(文革受迫害)。
3. 我國為什麼需要掃雷兵,到底是誰放的地雷、
是的中越自衛還擊作戰那時候,中越雙方作戰部隊在我國西南邊境地區都埋設了不少地雷?
中國在中越邊境我國一側,越南在越南一側。雙方都埋設了不少地雷足足有幾百萬顆地雷?
我國政府1994年派過掃雷部隊掃過一次雷,你看過《穿越死亡地帶》這部電影了嗎?說的就是1994年我國政府和軍隊進行大規模掃雷作業的事情。該片最後不是有有一位少將說過嗎?「大西南地區地雷基本或者全部清除掉!」這是錯誤的。只是演電影而已的。說實話。1994年那次掃雷作業西南地區我國一側中越戰爭遺留下來的不少中國軍隊埋設的地雷基本清除或者清除少部分。
為什麼我說基本清除或者很少清除,這里指的是:「基本清除和極少數清除地雷。」指的是掃雷部隊把有人居住和老百姓耕田、還有當地群眾所經營的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等等。還有對外開放的就是給外國人和外國企業建廠子的適合人居地方的地雷基本清除了。並不是把我國大西南中越戰爭遺留下來的所有的地雷全部清除掉。因為什麼怎麼說那?
上面我不是說了嗎?中越雙方在中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時候埋設了幾百萬顆地雷,大部分地雷都埋設與深山老林中,甚至還有不少地雷連當時參加中越自衛還擊作戰老兵都忘記埋設的地點。還有數量太多了掃雷部隊無法清理干凈。
尤其是兩山輪戰作戰時期(1984或者1985年~1990或者1993年,)時期中越自衛還擊作戰中越雙方部隊都埋設非常多和大量的地雷。什麼事兩山輪戰戰役:就是者陰山和老山兩山輪戰時期。大部分地雷都埋設於老山地區。如果你有時間去老山戰役舊址旅遊時候你注意看看。
老山戰役主戰場現在還有部隊駐守,尤其是通往老山戰役主戰場那條小路兩邊有不少警告牌上面寫著「小心有地雷,上面有一個骷髏。」部隊官兵都會帶領著遊客走安全道路。
你可以看看網路上還有報道西南部分地區中國一側邊境村莊和邊民去上山采葯,和去農業作業的時候踩到地雷致殘或者致死的報道。
4. 很像玩具兵大戰的那部電影叫什麼了
樓主,這是好萊塢奇幻片《魔幻小戰士》,也翻譯成《晶兵總動員》,這是介紹: http://ke..com/view/415886.htm,這是在線觀看地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hyb3iggJ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