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日談》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十日談》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71 彩色片 111分鍾
義大利P.E.A.影片公司/法國聯美影片公司/聯邦德國阿耳忒彌斯影片公司聯合攝制
編導:彼埃爾·帕索里尼(根據薄伽丘《十日談》改編) 攝影:托尼諾·德利·科利 主要演員:弗朗科·奇蒂(飾夏潑萊托) 尼內托·達沃利(飾安德魯喬) 安傑拉·魯切(飾佩羅內拉) 彼埃爾·帕索里尼(飾喬托徒弟,即畫匠)
【劇情簡介】
影片由8個故事組成。
(1)馬販安德魯喬帶了一袋錢從義大利中部城市貝魯賈到南方的那不勒斯買馬,因不善討價還價,一匹馬也沒有買到。為表示買馬的誠意,不時拿出錢袋擺弄,一個年輕姑娘走過,把他的一切全看在眼裡。一個老太太原在馬販家當過女傭,即同他打招呼。馬販走後,姑娘便向老太太打聽馬販的來歷。到了傍晚,姑娘打發人去找馬販,說是城裡一位貴夫人找他。安德魯喬高興萬分,即按地址來找貴夫人。姑娘一見他來,熱情迎接,一邊抱著他喊「安德魯喬」,一邊傷心落淚,並把他迎進豪華的卧室。姑娘說,她是安德魯喬的姐姐,他們的父親原在巴勒莫,愛上她的母親,生下她後,父親拋下母女回到貝魯賈。今天有幸見到弟弟,非常高興。說完又哭。馬販見她說得天衣無縫,便信以為真,異常親熱。談至深夜,她讓他在自己卧室安歇。安德魯喬送走姑娘,便把錢袋放下,脫衣上床。這時,他想先方便一下再睡,便問旁邊的男童,小便的便桶在哪裡。男童指著旁邊的門說:「進去吧。」馬販推門進去,一腳踩在架空的木板上,一下掉進了樓外的陰溝。男童高興地將馬販的錢袋收起。安德魯喬掙扎出來,翻過牆爬上樓梯去敲姑娘的門,半天無人答應,卻把眾鄰居敲醒,挨了一通臭罵,只得垂頭喪氣地走開。正走時見兩個人持燈走來,嚇得趕緊躲開,但仍被兩人看見,只得說了實話。兩人說,虧得他掉了下來,不然會被那家人殺害。兩人又告訴他,大主教剛死,手上的紅寶石戒指價值連城,要他一起去偷。兩人要他先把身上的臭泥洗凈,剛用繩子把他繫到井下,兩個巡丁來喝水,兩賊被嚇跑。巡丁拉著井繩,以為是一桶水,卻見是一個活人,嚇得掉頭即跑,安德魯喬抓住井沿爬了上來。安德魯喬又找到那兩個竊賊,一起去盜墓。三人撬起石板,兩賊命安德魯喬鑽進石棺。他進去後先把紅寶石戒指捋下來戴在自己手上,只把些衣物之類拋出來,佯稱找不到戒指。兩賊一下把支撐石板的木棍抽掉,把他關進了石棺。安德魯喬正著急時,又一夥竊賊來盜墓,幾個人掀起石板,一個神甫伸腿要進石棺,安德魯喬抓住他的腿爬了出來,把一夥盜墓的神甫們嚇得四散逃開。安德魯喬得了戒指,來到市場,又順手牽羊,偷了些別人的錢,高興而去。
(2) 一個年輕修士離開自己的小屋,在修道院外閑逛,看到一個姑娘正在採摘花草,兩人便攀談起來。在修士的勾引之下,姑娘隨他來到他的小屋。兩人正在 *** 時,正好院長走過,聽見動靜,從門縫偷看,看了個一清二楚。院長走開,准備把小修士叫去訓斥。這小修士雖在興頭上,卻也聽到屋外有動靜,一看正好看到院長離開他這小屋的背影,知道院長已看到了他乾的好事、他想了一下,便想出個圈套,讓院長無法懲罰他。這小修士告訴姑娘,千萬不要離開,免得讓人看到,他去想想辦法,等他回來再走。修士鎖了房門,來到院長面前,說是砍的柴未全部弄回,現在要去搬回來,按規矩把房門鑰匙交給院長。院長隨即來到小修士房裡,開門進去,把姑娘嚇壞。院長趕緊安慰姑娘,但他一見姑娘如此漂亮,不禁也沖動起來,也同姑娘雲雨一番。或許是可憐姑娘嬌小,這院長讓她爬在他的肚子上 *** 。那小修士並未去搬柴,卻躲在房外偷看。院長走出房來,派人把小修士叫來,准備訓斥後關起來,但小修士卻回答說,他進院後學了不少東西,卻尚未學過在女人身體下面苦修的功夫。院長知道話里有話,只得饒恕了小修士。
(3)一家女修道院雇了一個園丁,但他幹了一段時間後嫌工錢少,修女們難侍候,回到家鄉,同鄉馬塞托聽了他的敘述,便假裝啞巴,前往女修道院當園丁。他在園子里幹活時,平日寂寞難忍的修女們即來同他逗趣,他只是埋頭幹活,毫無反應。一天,兩修女當著他的面議論說,進了修道院像關進了籠子,聽說男女之間的那種事其樂無比,想同這個園丁一試。其中一個即躺在地上,讓園丁過來,第二個看了,也同園丁試起來。這時,整個修道院的窗口都探出修女們的頭來,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於是,所有8個修女都輪流來找這園丁 *** 。一天,女院長見這園丁在樹下睡覺,微風吹開「啞巴」的衣服,女院長見到園丁的肉體,也動了凡心,把「啞巴」拉到自己房裡盡情作樂。「啞巴」應付不了全院9個女人,一天同院長 *** 時不覺張口說起話來:向院長求情。這時,院長大叫:「奇跡,奇跡!」爬起來親自去敲鍾,集合眾修女,說是院里出了奇跡,竟使「啞巴」說了話。眾修女擁上前來,撫摸這「啞巴」。此後,「啞巴」輪流到修女們房裡 *** ,大家皆大歡喜。
(4)一個窮人的妻子名叫佩羅內拉,同鄰居通姦,兩人正在 *** 時窮人剛下地歸來,未進門即大喊妻子,佩羅內拉趕忙把情夫藏到一個大酒桶里。丈夫進門後說想把這桶賣掉,妻子說她已賣掉,買主正在桶里查看。情夫聽得清清楚楚,即從桶里跳出,說桶里不幹凈,刮凈後即買。丈夫跳進桶里颳起來,妻子爬在桶沿指揮,情夫即在桶外站著同她又做起愛來。
(5)夏潑萊托本是個無惡不作的歹徒,外出收欠款時住在兩個同鄉家,這是放高利貸的兩兄弟。夏潑萊托突然病入膏肓。兩兄弟議論說,如這歹徒不肯懺悔,屍體只能扔掉,因為任何教堂都不肯收留,如真這樣,當地人會藉此機會把這兩兄弟也搶劫一空。夏潑萊托悄悄聽到了,要他們放心,請一最有聲望的聖潔神甫來即可。神甫來後,夏潑萊托編了一大套謊言,而罪孽只不過是說過母親的壞話。神甫信以為真,把他捧為聖徒,要眾人效仿。
(6)(喬托的徒弟等一夥畫匠來到一教堂,搭起腳手架,要在教堂牆上作畫。)
教堂外,市場上熱鬧非凡,很多人抬著些缺腿少臂的殘疾人來到教堂,說是一個德國信徒死後成聖,殘疾人摸其屍體即可痊癒。林間,理查多同他的女友談得火熱。為同他幽會,姑娘向父母要求到閣樓去睡,得到許可。理查多從屋頂爬來與姑娘同睡。天將亮時父親來看女兒睡得如何,拉開門簾見女兒同小伙相擁而眠。父親叫老伴來,母親正想發作,老父忙制止,叫醒兩個年輕人,要他們當場成婚。
(7)墨西拿城姑娘莉莎貝塔與羅倫佐相愛,被其兄見到,他又叫來兩兄弟,三人竟將羅倫佐殺死。姑娘多日不見戀人。十分苦惱,問其兄長,答稱不知。一夜,姑娘夢到羅倫佐,說他被三兄弟殺死,屍體埋在野外。第二天,姑娘帶女僕到夢中所示地點去找,果然掘出羅倫佐屍體。姑娘把戀人的頭取下,回家埋入花盆,盆中再種上鮮花,放在窗檯,日夜守護。
(8)一名老神甫同一個小販騎馬同行,到了小販家,夫婦熱情款待神甫。小販僅一間房,鄰居又正在舉行婚禮,無處可借宿。神甫說,不必急,他可在馬廄過夜,高興時他甚至能把他的母馬變成女人陪伴他。小販妻子聽了,要求神甫把她變成母馬,好幫她丈夫販運賺錢。夫婦再三請求,神甫答應,但有一條:不許插話。神甫命女人 *** 躺下,他即在她全身撫摸,口中念念有詞,最後掏出他的寶物,從女人兩腿間插了進去,說這就是馬的尾巴。在旁掌燈的丈夫看清原是與他的老婆 *** ,大叫「不幹,不幹!」神甫正色說,一切都給這丈夫的大叫破壞了。
(喬托的徒弟夢見聖母,同時夢到,將要畫成的壁畫原就是莉莎貝塔窗口的那盆花。他立即叫醒大家去畫。畫終於成功,大家喝酒慶賀,喬托的徒弟喃喃自語:「只有在夢中才顯得那麼好的畫,為什麼要畫出來呢?」
【鑒賞】
這部影片是根據文藝復興運動先驅薄伽丘的《十日談》改編的。《十日談》寫的是1348年黑熱病流行,10名青年男女鄉間避難時,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10天講了100個故事。這些故事的主線是人文主義思想,批判了天主教會,表達了當時平民階級要求擺脫中世紀教會的宗教束縛的要求。這些故事還歌頌了現世生活,贊美愛情,譴責禁慾主義,頌揚青年男女大膽沖破封建禮教和金錢關系的羈絆,謀求幸福的斗爭。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被譽為同但丁的《神曲》並駕齊驅的「人曲」,以文學的形式向主宰歐洲精神世界長達千年的天主教會發出了有力的挑戰,吹響了文藝復興運動的號角。這部作品也成為一部傳頌不朽的世界古典文學名著。
帕索里尼的這部影片僅僅選擇了這100個故事中的8個,但充分體現了原作對教會的尖銳批判精神,揭露了教士們的奸詐、偽善和教會腐朽黑暗的內幕,不僅剝掉了教士僧侶們道貌岸然的外衣,而且揭露了教會將腐朽樹為神奇的西洋鏡,進而暗示了所謂聖徒、所謂神的奇跡,只不過是欺騙世人的把戲,教會的本質暴露無遺。影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重點是夏潑萊托的故事,第二部分以畫匠在教堂作畫把幾個故事串連起來。在第一部分,夏潑萊托的故事最能說明教會是如何欺騙群眾、最能暴露教會內幕的一個典型事例。夏潑萊托本來是個無惡不作的歹徒,在他臨死時,借住在其家的兩兄弟的議論,從側面說明了這個傢伙一生有多大的罪惡,而下這結論的是兩個高利貸者,而不是虔誠的宗教徒,連這樣手辣心狠的兩個人都認為是這樣,足見其罪孽的深重了。可是,夏潑萊托並不著急,這個惡棍自有惡棍對教會的看法,他胸有成竹。老實人在騙術面前往往很容易受騙,而惡棍對付騙術則常常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他叫兩兄弟請來當地最有聲望的聖潔神甫,他要懺悔,以求得天主的赦免。神甫一到,他主動出擊,說是盡管住在高利貸者家裡,有這樣的人作朋友,但他從未乾過重利盤剝的勾當,而是將作生意賺來的錢分一半周濟窮人。在神甫問他有沒有委屈過別人時,他的回答是:有這樣的念頭的話,難道天主還能容忍我嗎?這樣一來,那「聖潔的神甫」便對他肅然起敬了。問他作為商人有沒有騙過人時,他的回答竟十分乾脆:「騙過。」但他編造的事實卻是,一個人賒購了他的布,一年後才來還錢,他當場沒有數,後來才發現多了4文錢,等了一年也未見有人來找,就把這4文錢施捨給了窮人。這種連小孩子都騙不了的編造,不僅騙了最有聲望的「聖潔神甫」,而且使這神甫對他肅然起敬。講了這類無稽之談後,這歹徒依然嘆息不止,追問之下才說,他還有一個大罪:說過母親的壞話。就這樣,一個歹徒,略施小計,把「最有聲望的聖潔神甫」徹底蒙住了,說明這神甫不過是個 *** 而已。神甫在大受感動之餘,將信徒們召來,慷慨激昂地列數夏潑萊托的模範行為,指著鼻子罵信徒們如何不如這位「虔誠的信徒」。最後,大肆張揚,把夏潑萊托的屍體裹上白布,尊為「聖徒」,要眾人頂禮膜拜。看了這些,教人不覺嘆道:嗚乎,歷史上多少聖徒原來是這樣被教會捧起來的。教會為「聖徒」們披上的神秘面紗給扯了個粉碎。這故事讓觀眾看到,一個毫無宗教顧忌的壞蛋,愚弄了聖潔的神甫,而更深刻的含義還在於,從教會方面來說,要捧出一個所謂「聖徒」是根本無需看他一生一世都幹了些什麼的,是真正的聖徒也好,名副其實的歹徒也罷,對教會來說反正是一回事,只要藉助他能欺騙群眾、能煽動起宗教狂熱的迷信就夠了。評論界一般認為,這是原著中最富思想性的故事之一,帕索里尼也正是把這一故事當作了影片第一部分的壓軸戲。
在第二個故事中,小修士犯了色戒,自知會受罰,他設了個圈套,院長果然中計,因為他見到姑娘後也不能自禁,照樣犯了色戒,對小修士的懲罰只能不了了之。在修道院里,原來大家都是一路貨色,所謂清規戒律,也原本是一紙空文。第三個故事中女院長和8個修女乾的是一樣的勾當,甚至大家能公開同「啞巴」 *** 。在「啞巴」向女院長求情時,女院長竟情不自禁地大喊「奇跡,奇跡!」在她看來,是天主使這「啞巴」開了口,因之可以同這個男人長期公開 *** 了。眾修女擁到「啞巴」周圍,伸手觸摸他,以獲取天主神跡的恩惠。觀眾看到這里,也會嘆道:奇跡,原來這就是神的奇跡!在第六個故事的開頭,觀眾又看到了另一場教會造出來的「奇跡」:一個虔誠的德國教徒死了,摸了他的屍體,「奇跡」就會出現,有病的去病,無病的免災。於是人們紛紛將那些病殘之軀拖了來。觀眾看了女修道院的「奇跡」之後再看這一場面,頭腦中不能不生出兩個字來:鬧劇。值得一提的是,原作的這一段是一個單獨的故事,三個外地人也擠了進去,其中一人裝成殘疾,摸了屍體後手指當即伸直。偏偏這一把戲被一同鄉看到,當場揭穿,這一惡作劇引起眾怒,三個外地人求助當地官員才得以解脫。影片未寫這三個外地人的介入,更濃縮了反教會的主題。
在揭露教會的同時,影片自然要揭露僧侶教士們的虛偽、奸詐,這樣一些人構成的那個王國究竟如何,自然可想而知。在第一個故事中,大主教死後帶走的是價值連城的紅寶石戒指,這令人想起我國的封建帝王,這主教生前的生活如何,不言自明。而前往盜墓的不是別人,就是知情的神甫們。如果這些只是從側面著筆來描寫神職人員的話,那麼,最後一個故事則是正面描寫了神甫的奸詐與荒淫。當神甫來到小販家時,他完全看出了女主人的貪婪無知和男主人的愚蠢。於是便准備施其奸計,先是裝作清高,佯稱住馬廄即可,然後又說可將母馬變成姑娘,其實是在挑逗。女主人求他時,他還要推三托四,這樣才好施展其奸。最後說插尾巴最難,不許男主人插話,足見其奸詐。在他實際與女主人 *** 之際,男主人大叫不幹,神甫早已滿足了他的 *** ,還把「奇跡」不成的責任推到了男主人身上。這就是道貌岸然的神甫們的真正嘴臉。
影片像原著一樣批判了教會宣揚的禁慾主義。禁慾是天主教教義的核心,教會要人們對天堂幸福抱有幻想,這就需要在現世忍受,禁慾苦修。影片以男女兩修道院的事實說明,禁慾是虛偽的,也是不可能的。女修道院長大喊「奇跡」後,同「啞巴」 *** 成了公開的事,禁慾成了縱欲,這就揭露了教會宣揚禁慾的內幕:要別人禁慾,在教會內是縱欲。
薄伽丘在批判禁慾主義時高舉的是人性的大旗,人性突出地表現在愛情上。影片選擇了兩個愛情故事,都顯得有聲有色,一個是皆大歡喜的結尾,一個是悲劇式結局,但這悲劇也悲得很美。愛情的力量鼓舞著姑娘,姑娘的愛情培育出的是美麗的鮮花。帕索里尼還加上了畫匠作夢這個原著中沒有的情節,使他在教堂畫出的就是這一鮮花,最後結尾時的喃喃自語也點出了夢中的美景才是真正的美景,歌頌了愛情之美。
帕索里尼的這部影片是他的「生命三部曲」之一(另兩部是《坎特伯雷故事》和《一千零一夜》)。在這部影片中,也確實有一些裸體、 *** 的鏡頭,但這些鏡頭都同神職人員有關,而像莉莎貝塔等普通人的愛情則是含蓄的,畫面是「干凈的」。影片不是在宣揚低級趣味,而是在同教會進行斗爭。在影片描寫的14世紀,封建宗教占據著全面統治地位,它對人民實行著無孔不入的精神統治。薄伽丘進行反封建的斗爭,就必然把矛頭指向教會。在600多年後的今天,對教會的批判和揭露並沒有失去現實意義,在作為左派導演的帕索里尼心目中,這也是應當承擔的義務。
帕索里尼是義大利著名作家、詩人、政治家和電影藝術家。從60年代初拍攝的《迷惘的一代》、《羅馬媽媽》等新現實主義式影片到70年代攝制的「生命三部曲」,顯示出他的思想和電影創作都經歷了一番曲折的變化過程。他在後期認為,嚴重的問題不是資產階級的統治,而是「絕對的、不可逆轉的、全面的一體化」,即人人都要對現代社會的問題負責,批判現實沒有多大意義,唯一可能的是過去的故事。他認為過去的故事像灰燼中的余火,這余火可以引起人們對現實的不滿。《十日談》就是這樣拍出來的。他在影片中選擇的8個故事都發生在那不勒斯和南方(《十日談》中的故事多發生在佛羅倫薩),他要描繪很有特色的南方生活。第一個故事和第四個故事描寫的就是那不勒斯的情景,坑蒙拐騙、盜竊、偷情等等,構成當時那不勒斯社會生活的特色。而這些東西到現在並沒有多大變化。帕索里尼正是要以這一問題來引起人們的思索和不滿。但是,正是導演在選擇原著中的故事時只局限於發生在南方的故事,一般認為更具有戰鬥力和批判意義的那些故事,只因不是發生在南方而未被選中,削弱了影片批判教會的力度。
② 介紹幾部奧黛麗赫本的經典電影
1、《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是華納兄弟影業於1964年出品的歌舞片,由喬治·庫克執導,奧黛麗·赫本、雷克斯·哈里森、傑瑞米·布雷特等主演。
2、《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是1953年由美國派拉蒙公司拍攝的浪漫愛情片,故事講述了一位歐洲某公國的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之間在義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
3、《蒂凡尼的早餐》是由布萊克·愛德華茲執導,奧黛麗·赫本、喬治·佩帕德、帕德里夏·妮爾、巴迪·艾布森、馬丁·鮑爾薩姆等主演喜劇片。該片於1961年10月5日在美國上映。
4、《修女傳》是由弗雷德·金尼曼執導,奧黛麗·赫本,彼得·芬奇主演的電影。該片於1959年6月18日在美國上映。
5、《盲女驚魂記》是由特倫斯·楊導演,由奧黛麗·赫本、艾倫·阿金等主演的美國劇情驚悚犯罪片,於1967年上映。
拓展資料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電影、舞台劇女演員。
1948年,赫本在一部時長僅39分鍾的荷蘭風光紀錄片《荷蘭七課》中出鏡,開始電影生涯。
1953年,她在影片《羅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因在舞台劇《美人魚》中的表演,獲得托尼獎的最佳女主角。
1961年,她主演了電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奧黛麗客串出演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
晚年時,奧黛麗·赫本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為第三世界婦女與孩童爭取權益。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患癌,病逝於瑞士,享年63歲。
赫本一生中共獲得五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三位。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③ 尋一部歐洲中世紀愛情電影,電影名字是主角的名字
《卡薩諾瓦》
劇情:賈柯莫·卡薩諾瓦(希斯·萊吉爾飾),義大利18世紀傳奇式的人物,他不僅熱衷冒險,還是辣手摧花的高手,甚至他的情愛觀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之後幾個世紀中的男男女女。他輾轉於形形色色的女人之間,憑借卓然超眾的男色閱人無數,欠下難窮其盡的風流債,同時也遠近聞名,所有為他目眩神迷的女人都希望他能停留在自己的溫柔之鄉。 影片故事發生在1753年的威尼斯,當時的社會風氣兩極分化嚴重,一面是窮奢極欲的放縱聲色,一面是嚴厲苛刻的宗教裁判,而28歲風華正茂的卡薩瓦諾經常遊走於兩者邊緣。不久,勾引修道院年輕修女的卡薩瓦諾再次觸怒了執法者,後者一直對他的不羈行為耿耿於懷,力圖尋找合適的機會將他送上絞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