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張國榮】的所有電影
1978年:《紅樓春上春》《狗咬狗骨》
1980年:《喝彩》
1981年:《失業生》
1982年:《檸檬可樂》《沖擊21》《烈火青春》(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楊過與小龍女》
1983年:《鼓手》《第一次》
1984年:《緣分》《聖誕快樂》《三文治》
1985年:《龍鳳智多星》《為你鍾情》《求愛反斗星》
1986年:《偶然》《英雄本色》
1987年:《英雄本色II》(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倩女幽魂》。
1988年:《胭脂扣》(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殺之戀》。
1989年:《新最佳拍檔》《倩女幽魂II》
1990年:《阿飛正傳》(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第二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1年:《縱橫四海》《豪門夜宴》
1992年:《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家有喜事》。
1993年:《霸王別姬》(第四十六屆法國康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日本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男主角獎、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特別貢獻獎)《花田喜事》《東成西就》《白發魔女傳》《白發魔女傳II》
1994年:《大富之家》《金枝玉葉》(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錦綉前程》《東邪西毒》(第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最佳男主角獎)《記得香蕉成熟時之初戀情人》
1995年:《夜半歌聲》(兼任執行監制)《金玉滿堂》
1996年:《金枝玉葉II》(兼任聯合導演)《色情男女》(兼任客串導演)(第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大三元》、《風月》(第三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7年:《春光乍泄》(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九七家有喜事》
1998年:《九星報喜》、《紅色戀人》《安娜瑪德蓮娜》;受邀擔任柏林國際影展評委。
1999年:《流星語》(兼任聯合出品人)《星月童話》《布宜諾斯艾利斯零度》(《攝氏零度之春光再現》)
2000年:《槍王》(第三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戀戰沖繩》《煙飛煙滅》(兼任導演、編劇、剪輯)
2002年:《異度空間》(第三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二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明報周刊》演藝動力大獎最佳男演員獎)
2004年:獲得第二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演藝光輝永恆大獎」
❷ 紅羊電影公司出品了哪些電影
出品了《金瓶艷史》、《倩女性花開》、《天仙配》、《趕屍艷談》、《倩女銷魂》。
1、《金瓶艷史》:
故事講述了金蓮與瓶兒二人在西門府為爭寵而明爭暗鬥,金蓮的K身侍女春梅(楊羚)更受金蓮利用而與瓶兒對立。原來,春梅也鍾情於武松,這樣的情愛糾纏,更增添了三個女人之間的摩擦與嫉妒,終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2、《倩女性花開》:
故事講述了晚上張盛因為餓睡了,起來找食物吃,突然聽到了笛聲,張盛跟著笛聲看到了一個漂亮的女人,原來那個女孩是女鬼小扇子,笛聲是用來吸引男人的,張盛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
小風扇也愛上了張盛,兩人只愛嫉妒鴛鴦不羨慕童話,整天沉浸在性愛的海洋,即使在瀑布下,他們也不害怕做愛,真的是放棄世界上頑固的麻煩,只會讓愛永遠
3、《天仙配》:
故事講述了講述的是在一場曠世的情愛之爭中,凡人董永和與天上的七仙女沖破天上人間的種種障礙,面對人間的世俗行為而苦苦追尋,終於成就了自己非凡愛情的故事。
七仙女與張巧嘴見董永老實憨厚,深情厚誼便同時愛上了董永,在董永為賣身葬父而成為傅家家奴時,便與七仙女結為了夫妻。
4、《趕屍艷談》:
電視講述了一段關於趕屍的傳奇香艷故事。《趕屍艷談》由林美嬌等主演,是一部比較經典的港台電影。一道士趕僵屍途中挑動一女屍,引起眾屍不滿。後行至一村子,道士未看緊眾屍便去風流快活。於是眾屍開始瘋狂殺人
5、《倩女銷魂》:
電影故事講述了窮途潦倒的書生因盤纏用盡無錢寄宿,只好夜宿一荒廢多年的鬧鬼寺廟,巧遇一艷麗女子用盡美色極盡挑逗,不知女子乃樹妖手下,受老妖使命前來吸取處男精魄,奉養老妖,本片不是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
❸ 霞玉芳紅的張曼玉
張曼玉(Maggie Cheung),1964年9月20日生於香港,祖籍上海,國家一級演員,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大使。
張曼玉是迄今華語影壇獲獎最多的電影演員,獎項涵蓋十餘個國際影展。1983年獲得香港小姐亞軍,1984年主演首部電影《青蛙王子》,1989年至2001年先後獲得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一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1992年2月,張曼玉憑借《阮玲玉》獲得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獲得演員榮譽的影星。2004年5月,張曼玉憑借法國電影《清潔》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亞洲影壇首位戛納影後,亦是迄今唯一躋身世界三大影展雙料影後的亞洲演員。
1998年,張曼玉踏上巴黎時裝周T台專業走秀,開啟了華語影星參與國際時裝周的先例。2008年被英國WGSN評入「影響時尚界的十大明星」,同年被《VOGUE》授予「時尚偶像大獎」。
2004年起息影。2004年9月獲巴黎市政府頒發金質獎章,2005年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藝術成就獎。2007年獲上海國際電影節傑出貢獻獎,同年被《紐約時報》評入年度世界影壇22位偉大表演者。2013年擔任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大使。
2014年以天命之年初涉樂壇,嘗試後朋克搖滾類音樂。 張曼玉 是華語影壇獲獎最多的演員,曾塑造「金鑲玉」、「李翹」、「蘇麗珍」等多個名留影史的經典角色。風格涉及千差萬別的性格形象,如《旺角卡門》中的清純可人、《滾滾紅塵》中的書卷氣息、《愛在別鄉的季節》中的掙扎壓抑、《雙城故事》中的清新淡雅、《阮玲玉》中的絕望悲戚、
《新龍門客棧》中的風騷潑辣、《東方三俠》中的豪爽帥氣、《青蛇》中的妖嬈魅惑、《東邪西毒》中的悔恨落寞、《甜蜜蜜》中的世俗真摯、《宋家皇朝》中的嚴肅莊重、《花樣年華》中的雍容典雅、《英雄》中的冷艷孤高、《清潔》中的頹廢堅強等。這些特色各異的角色展現了她寬泛的戲路和極強的可塑性。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張曼玉能在銀幕上將中國與西方、古典與現代形象都完美詮釋。
張曼玉是一位不依靠好萊塢商業勢力而立足國際影壇的文藝演員。[118]2004年11月14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文章《Why Isn't Maggie Cheung a Hollywood Star?》(為什麼張曼玉不是好萊塢明星),文中張曼玉對於曾經謝絕《007》、《X戰警2》、《藝伎回憶錄》等好萊塢邀約給出如下理由:「如果我開始拍這樣的電影,他們不會以我為榮,我會覺得自己好像在欺騙他們——而我們有13億人......有比拍好萊塢電影更值得我驕傲的事情去做。」2007年4月10日,蘇格蘭《獨立報》刊登專訪《為何這位亞洲明星離銀幕而去》。文中提到張曼玉少時在英國求學遭受排外和歧視,她說那是她感覺很疏離的時期:「我變得非常自衛並對自己的文化產生防衛意識,直到現在仍是如此。我接到過一些陳詞濫調的中國角色的好萊塢電影邀約。這些我都不會接受,因為如果我真的拍了,我會覺得背叛了自己的人和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