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港片對你影響有多深
以前的港片人物角色飽滿鮮明,女演員風情萬種,男演員各有性格。
劇情縱有千篇一律的,但好的也是極好。
港風從本質上講是中華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結合,這其中有我們熟悉的也有相對生疏的,所以顯得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人類普遍的審美認同和價值認同,這是我們所追求的,永遠不會落後。
另外伴隨港片的黃金歲月,60、70、80後成才起來,港片港風伴隨著他們的美好青春,所以也有情懷的成分。
可隨著幾位武俠小說大師相繼告別時代,香港市場環境變化,都造成了港片人才質量的銳減,同時國內影視劇日趨發展成熟,信息時代,好看的國際大片跨境層出不窮,時代變化,市場趨勢,沒落必然。
懷念風情萬種的港片年代,也有相比目前國內大部分演員從形象、演技、個性的無力和模糊,替身一大堆,不走心的表演缺乏感染力,與盛期真打真拼的港片角色不在一個維度。現代國內影視劇情是跟著所謂大數據走跟風市場的路子,缺乏創新,好演員出不來,好劇情難看到。
市場審美下滑,不代表沒有審美力,只因現在市場上太少,抖音一開,都是天人。但見過好的,能不唾棄當下虛假的黃花菜嗎?這種懷念,是對曾經審美的懷念。
港風在8090年代00初風頭正盛,正是現在的二十多歲乃至十幾歲年輕人的兒童天真年代,接觸世界的新鮮事物,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樂趣,那時本身能提供娛樂的渠道相對少而那段時期香港娛樂蓬勃發展,風頭無兩,四大天王、鄭伊健、張國榮、李連傑、王祖賢、李嘉欣、周慧敏等都正處於顏值巔峰期,事業的上升期,所有的看起來就是那麼美好,追星得那麼理所當然,就算不追星也沉迷於裡面的刀光劍影、江湖兒女,又或者無厘頭的歡笑當中。
現在再回頭看港片,那時確實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經典作品,對於年輕人或中年人看著往昔那份輝煌,那份屬於電影中的浪漫,模糊而又清晰的記憶中的年代和兒時的自己,正是港風念念不忘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