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個春天》成本僅有1500元,為什麼這部紀錄電影評分很高
電影《四個春天》評分之所以這么高的原因主要是
電影將一個中國傳統家庭的愛與傷痛,以淳樸真摯的形態構建起了電影最為真實動人的力量,用兩位相濡以沫的老人去告訴觀眾如何去勾勒自己生活的春天。
具體來談這部電影與很多傳統的記錄電影都有著一定意義上的不同,在長達四個春天的時間里,作為導演的陸慶屹對自己家庭春天生活的記錄,其即用最為淳樸的鄉土親情誘人共鳴,也在直面生離死別之時,用父母的樂觀豁達,治癒人心。
以上這些因素雖然形成了電影能獲得如此高評分的因素,但從電影的角度而言,其作為一部新人導演的處女作,它仍舊有著一定的問題,最為明顯的是這並不是一部目標明確的電影,甚至可以說《四個春天》自身的電影屬性是幾乎不存在的,電影時間的更迭所記錄的核心並不是這個家庭本身,而是作者作為參與者的理解,所以電影在最後其實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敘事架構,沒有去展現一個家庭勢必會存在的矛盾,也沒有能去藉此完成情感的升華。
電影的平凡,卻收獲了最為真摯的共鳴,《四個春天》里的愛與親情,生離死別,其實每一個家庭都會去經歷這些,但《四個春天》的魅力就在於它固然是一部不像電影的電影,然而兩位老人的樂觀豁達,以及他們看似平凡生活下那飽含詩意的浪漫,都在告訴著每一位觀眾如何去勾勒出自己生活的春天。
個人評分:8 文/夢里詩書
⑵ 台灣關於老兵回大陸的電影,老兵是被抓壯丁過去的,只有弟弟跑了,沒被抓到,家裡在山東是做饅頭的,
電影的名字叫做《面引子》。
《面引子》是由李佑寧執導,吳興國、葉全真、耿樂主演的劇情片。於2011年10月14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該片講述一個老兵在戰爭中被迫前往台灣,離開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經歷了半個世紀後終於與親人團聚的故事。
孫厚成(老年)(吳興國飾演)老兵孫厚成在戰爭中被迫撤退到台灣後發現返鄉遙遙無期,只好另組家庭定居於台。
直到台灣的妻子過世後,孫厚成帶著女兒來到大陸,見到了當年離鄉而尚未出世的兒子孫家望,但是妻子祖寧已過世,兒子家望直至今日無法諒解為何父親遲遲沒有返鄉,厚成因此抱憾回台。
(2)寫台灣思鄉的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孫厚成(吳興國 飾)是一名老兵,1949年內戰爆發,孫厚成不得不離開了母親(王維維 飾)和妻子祖寧(趙仕瑾 飾),跟隨著軍隊來到台灣,本以為等時局穩定一些之後就能重返大陸,卻想不到這一別就是幾十年。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孫厚成重組了家庭定居台灣,但他的心中,一刻也沒有放下過自己遠在海峽那一邊的親人們。終於,孫厚成帶著女兒踏上了祖國的故土,才發現一切早已經物是人非。祖寧去世了,素未謀面的兒子家望(耿樂 飾)長大成人。
然而,父子之間的隔閡已經是如此之深,孫厚成只能在悲傷和遺憾之中回到台灣。一晃眼又是十年過去,孫厚成中風命不久矣,家望帶著孩子趕到了父親身邊見他最後一面,一家人終於在淚水中團聚了。
⑶ 有個電影我想不起來了
葉啟田
是電影《我們台灣這些年》——講述30年來政治巨變下,台灣老百姓自己的故事[29]
1988 《愛拼才會贏》席捲台灣
拖拉機的師傅在哼著這首歌,那就是《愛拼才會贏》。
這首歌的原唱葉啟田,在更早期就已經是台灣的知名歌星。但他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因故犯罪入獄,人生頓時跌到最低點,出獄後卻又以一首《愛拼才會贏》咸魚大翻身。
因為這首歌太火爆了,在當時不管走到哪一條大街小巷都能聽到——公園里跳土風舞的在放,殯葬隊伍在放,運動會在放,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許多選舉時候選人的宣傳車也都會放這首歌。
葉啟田後來也拍了一部同名的電影《愛拼才會贏》,有點兒他的自傳性質,但稍顯胡鬧了一點兒。而他後來的一些歌,如《浪子的心聲》、《故鄉》等,也一樣膾炙人口,不愧是寶島歌王。
在台灣,似乎每個時代都有那麼幾首代表當時的歌,這些流行歌曲如同串起了台灣的歷史。
比如說戰後的台灣,經濟不發達,生活也比較艱苦,有些人為了生計,只能從事一些低下的工作,如沿街賣零食、收破銅爛鐵之類的。有許多人為了家計,只好放棄學業出來工作。當時就有一首歌叫《燒肉粽》,是這么唱的:
「自悲自嘆歹命人,父母本來真疼痛(疼愛),讓阮讀書幾年冬,出業頭路(工作)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
其實這是一首非常心酸的歌,那個時代許多孩子因為家境清苦無法繼續升學,只能在半夜街頭大喊燒肉粽叫賣。
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台灣,經濟開始發展,大家都為了改善生活環境而努力,為了賺更多的錢,可以沒日沒夜地加班做工。當時,台灣第一個電視台台視開播了,很快就有了綜藝節目「群星會」。那操勞的工作之後,身心自然需要鬆弛,大家擠在電視前觀看綜藝節目里歌星的演唱便成為通俗的娛樂。於是,群星會的主題曲,就成為當時的流行歌:
「群星在天空閃亮,百花在地上開放。我們有美麗幻想,為什麼不來齊歡唱……」
「群星會」算是通俗娛樂節目的代表,但年輕人或知識分子總是相對叛逆一點兒,總覺得這些是「靡靡之音」,所以,上世紀60年代也是西洋音樂流行的年代。因為那時美軍駐台仍有美軍電台,因此許多年輕人也喜歡收聽美軍電台的音樂節目。在楊德昌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里,就可以看出當時西洋歌曲在學生中的流行。
另一方面,在海外,許多異議人士因為流亡而有家歸不得,他們最喜歡唱的歌就是《黃昏的故鄉》:
「叫著我叫著我,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叫我這個苦命的身軀。流浪的人無厝的渡鳥,孤單若來到異鄉,有時也會念家鄉。今日又是聽見著喂,親像在叫我的……」
這是當時海外的台灣人在聚會時最常唱的歌,以解思鄉之情,結果這首歌也因為這樣被禁。
另一首當時很紅的歌就是《龍的傳人》,這首歌在官方授意下一再宣傳,令歌曲變得家喻戶曉。
進入台灣經濟起飛的20世紀80年代,人是有錢起來了,但是精神卻慢慢空虛。這時,羅大佑的歌曲又丟下一顆「震撼彈」,歌詞流露出對社會現象及環境的不滿和批判,如當時流行的《鹿港小鎮》: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里燒香的人們……」
台灣許多年輕人都是從中南部鄉下到台北工作的,在台北賺到錢穩定下來後,卻又發現心裡好像缺少了些什麼。這首《鹿港小鎮》在當時引起廣大共鳴,成為流行金曲之一。羅大佑的《童年》也唱出了許多台灣「60後」的回憶:
「福利社裡什麼都有,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所以,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社會更開放,經濟飛快發展,賺錢機會更多時,《愛拼才會贏》剛好唱出了當時台灣人的所想。這首歌除了本身就跟葉啟田的際遇起起落落有呼應的效果外,也更符合當時的社會狀況,這可能跟台灣長期是一個移民社會有關。台灣是一個資源缺乏的海島,對外依存性較高,為了生存下來,商業不得不發達。在重商的精神下,只有努力找機會拼搏開拓才不會被淘汰,所以這首歌真的貼切地描述了許多台灣人的心聲。
時代造就了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又勾起時代的回憶,讓人不禁覺得,沒有歌的時代是多麼的寂寞。
⑷ 超級大國民幕後花絮
台灣新電影的瑰寶,《超級大國民》是導演萬仁在九十年代中期的傑出創作,作為其「公民三部曲」的一員,影片展現了他對於台灣人民深切的思鄉之情和壓抑的情感表達。萬仁在這部作品中,以一種獨特而沉悶的視角,揭示了台灣社會的壓抑感和人們內心深處的鄉愁,同時對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人性的變遷投以憂患的審視。
影片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情感烙印,風格偏向於深沉,它不僅僅是一部視覺作品,更是承載了深刻思想內涵的藝術品。通過《超級大國民》,觀眾能夠感受到萬仁對於台灣社會現狀的獨到見解,以及他對人性探索的深刻洞察。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優秀電影,值得深入品味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