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浪地球真的好看嗎可以說一說你們對電影流浪地球的觀後感嗎
挺好看的,《流浪地球》是一部讓人倍感驚詫的作品,這不僅在於電影擁有著足以媲美好萊塢的特效製作,更在於電影將國人的鄉土情懷尤為出色的融入到了一個恢弘的末世科幻故事中,使電影作為中國首部真正意義上的硬科幻電影,所帶來的並不僅是視效上的震撼,更還有著情感上的共鳴。
基本信息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該片於2019年2月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電影首先停在林蕭和陸燒的互相回眸上。然後畫面就黑下去了,這里是一個接近半分鍾的黑屏。不得不說,GJM膽子還是很大的。一般觀眾很難承受電影院里這么長時間的黑屏。然而,這個黑屏里,依然有信息量,是什麼?是聲音。
整個約半分鍾的黑屏被拆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徹底的安靜,很多觀眾以為,電影到此結束了。(確實,我前排有兩個觀眾已經起身了,剛要走,又被緊接而來的聲響吸引,坐了下來)。第二段聲音,是關鍵的信息量獲取:一種大范圍燃燒的聲音,同時聲場中段是人的呼喊聲,聲場最遠處,是隱隱約約的消防車聲音。(這段信息量,對不熟悉小說的觀眾來說,是不知所雲的。但是對熟悉小說的粉絲來說,是致命的。從這里開始,不同的觀眾開始分化,信息量的獲取不均等,導致觀眾走向不同的結局,以看過原著和沒看過原著為分水嶺。)黑屏最後一段,是一陣高跟鞋的聲音。然後畫面再起,一個穿著黑色衣服的女人背影,往別墅裡面走,她打開門,然後就是一個在國產電影里算得上非常牛逼的一個長達八分鍾的一鏡到底「長鏡頭」……(我掐了表的- -)
八分鍾的長鏡頭在國產電影里不多見,但也不至於讓我覺得牛逼,我之所以認為這個鏡頭牛逼,是因為這是一個回溯鏡頭:GJM把四部小時代電影里各種標志性的場景和經典段落用一個具有浮空感的【靈魂視角】(劃重點,後面具體說)長鏡頭串連了起來,在一個長鏡頭里呈現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難度比在同一個時間空間里的八分鍾要難多了。而且,看幕後采訪里GJM有提到,這個長鏡頭的畫面都是重新拍攝的,並不是用之前電影里的畫面來剪輯——這意味著所有曾經的場景、道具、服裝、現場陳設,都必須恢復原樣。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這個長鏡頭牛逼。(這個鏡頭有挺多可以分析的技術點,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他中間究竟用CG做了幾次剪輯縫合,不過這都屬於技術黨的范疇了,不在我這個文章的討論范圍。)
鏡頭回來以後黑衣女人轉身,原來是林蕭,她盤著頭發,看著是三十多歲的樣子了。然後她聽見開門聲,回頭,看見顧里南湘唐宛如開門進來,她們抱怨林蕭早到,顧里讓唐宛如趕緊打開香檳,然後幾個人換上高中的校服,站在客廳里跳曾經的友誼地久天長,幾個人打打鬧鬧,嘻嘻哈哈結束。對於沒有看過原著,並且對畫面中和台詞中的信息量不深究的普通觀眾來說,這就是第一重Happy Ending的結局:
【第一重結局:四姐妹人到中年,有了各自的生活,但是每年都依然會約好一個時間,回到曾經一起居住的別墅聚會,懷念曾經一起的青春年華。】
而看過原著,並且善於抓取信息量的觀眾來說,這8分鍾的長鏡頭看完,卻足以推導出讓她們痛不欲生的第二重結局,這是一個遵循原作的Bad Ending:【林蕭作為唯一的生還者,另外三人死於火災】。為什麼?我只列舉一些我抓取到的信息量,可能有遺漏,歡迎補充。
1、林蕭穿的是黑色套裝,另外三個女孩穿的都是純白色的衣服,林蕭在三部電影中,只有兩次穿過全身黑衣:顧里爸爸的葬禮,崇光的葬禮。全身素黑的衣服在中國人傳統觀念里,具有非常明確的暗示。而另外三個女孩兒全身純白的衣服,同樣暗示意味極其強烈,天堂里的人,穿的都是白的。
2、走進別墅之前,大門口曾經掛著的一幅畫,而現在沒了,變成了空白,而且鏡框的玻璃是破碎的。
3、別墅里的傢具全部用白布封存。
4、唐宛如的台詞:林蕭,你每年都這么早到,你也太想我們了吧。(注意,如果三個女孩兒依然健在,平時就算她們四姐妹有各自的生活,但是不可能不互相打電話聯系,不可能每年需要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回到曾經的地方,說「太想我們了吧。」而每年一次的固定探望,基本等於清明節的掃墓。
5、顧里台詞:「都說了我們每年都會回來啊,還用白布蓋得這么嚴實,好麻煩啊。」在中國的傳統里,去世的人,每一年忌日,是會回到去世時居住的地方的,這也是中國很多老年人不願意搬家的原因,因為怕去世的人,找不到家。(類似的情節唐山大地震里也用過,徐帆燒紙錢的時候,說不願意搬家。)
6、林蕭聽見開門的聲音,回頭時,是熱淚盈眶,並且,她看見三姐妹走進來的時候,並沒有和她們有任何的交流,全程都在低頭思考。如果是真實的人,不可能不和她們發生對話和肢體接觸。所以,三個白衣應該是林蕭的幻覺。
綜上所述,不難得出:
【第二重結局:當年最後的一場聚會,林蕭出門買酒,本來周崇光能夠和她一起逃脫,但是周崇光留下來擋狗仔,林蕭獨自一個人去超市買酒。因此,她逃脫了隨後發生的一場大火。而在別墅中所有的人,注意,是所有的人,全部葬身火海。】
—————我是心理陰暗的分割線——————
接下來,是我想要說的,我所認為的真正結局,也就是隱藏得最深的第三重結局。(可能是我心理陰暗吧,和我一樣喜歡陰謀論或者心理陰暗的人建議往下看,太玻璃心的姑娘們,建議你們打住。
3. 有一首中文歌,中間有幾個電影對白。其中一段的來自《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請問是哪首歌
把你信仰 - 張韶涵
詞:吳易緯
曲:姜海威
等不到月光 把回憶松綁
有一個背彎 激動到滾燙
在胸口暗涌 你溫柔目光
倒一勺時光 換一勺淚光
野蠻的絕望 你陪我反抗
只可惜永遠 永遠太奢望
是我放不下 沒能把你遺忘
你早就成為 我的靈魂
不可或缺的重量
為愛烙點小傷 也算不負眾望
我不能原諒 誰對命運投降
我們早約好 你的身旁
是我註定 回的海洋
就讓我放不下 把你信仰
倒一勺時光 換一勺淚光
野蠻的絕望 你陪我反抗
永遠有多遠 我為你守望
是我放不下 沒能把你遺忘
你早就成為 我的靈魂
不可或缺的重量
為愛烙點小傷 也算不負眾望
我不能原諒 誰對命運投降
我們早約好 你的身旁
是我註定 回的海洋
就讓我放不下 把你信仰
還是放不下 沒能把你遺忘
我們發的願 早就成為
刻骨銘心的力量
為愛義無反顧 才不浪費倔強
我不能原諒 誰對命運投降
我們早約好 你的身旁
是我註定 回的海洋
就讓我放不下 把你信仰
4. 電影《燃燒》:電影通常很難超越文字,但這次大概超過了。
韓國《燃燒》這部電影,單單看李滄東、村上春樹和劉亞仁這組合就很吸引人了!
電影本身是根據村上春樹的故事改編的,但是你去對比村上春樹的原故事,會有不同的體驗。
窮人的餓是肉體的小餓,吃飯就解決了,富人的餓是精神大餓,空虛焦慮如枯井,性酒精毒品也難解,一把火燒掉心頭的倉房,下一個倉房又出來了。
李滄東導演在這部電影中強調了階級意識和「餓感」,當你忘記手中的橘子心中才會有橘子,當你忘記看不見的貓真的貓才會出現,當你忘記即將燒毀的倉房,倉房變牢牢的占據你的心。
不只是這樣,李滄東導演還在後半部分額外加內容,讓整體基調指向了一個更加明確的目標,也因此有了更加飽滿的情感力量,方向也略有變化,對於其中利弊就看個人看法了。
電影中,剝橘子皮的啞劇表演,Great hunger的舞蹈拂動,陽光穿透下的情慾,燒掉倉房的隱喻,這種亦真亦幻的留白故事,讓故事有了更多層次的空間可以解讀,並隨著觀眾的繼續深入思索和探究,細思極恐。
富二代本嘴裡的「塑料棚」跟小說里「倉房」有異曲同工之妙,用來作為隱喻,隱喻的是女主角這樣無人問津社會放棄的人。
生活無憂無慮的本同樣是一個憤怒的載體,找不到更多的生活樂趣,提不上任何感知的興趣,有錢的生活一度索然無味,唯一讓自己樂此不疲的癖好是燒塑料棚,而這是唯一能給他帶來喜悅感且能自我感知猶如貝斯聲一樣心跳的事情。
以至於瘋狂到每次找到「塑料棚」都召集朋友圈,共同了解「塑料棚」們的世界以及「塑料棚」們的世界觀。本就是這樣一個階層的角色,憤怒到想以此來清洗世界,多少有著宗教信義洗禮自我的意思。洗手間的那個化妝盒是這種清洗的工具,而抽屜里的首飾以及那隻原本以為不存在的貓是比「塑料棚」更有存在價值的體現,簡直諷刺至極,典型且濃烈的韓國電影寫實腔調。
結尾處的燃燒意味深長,冰天雪地里,男主脫光後帶著一種自我洗禮的韻味點燃火種,透過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一次次憤怒的呼吸聲,是對這個謎一樣古怪的世界最深刻的吶喊。
對於古怪的世界,或多或少有失落也有驚喜,看大家如何去理解這個世界的美好,如果沒有預先安排的美好,那就請努力的自我創造它並歸於平靜的定格它。
關注「 七芒電影 」分享看電影的樂趣,愛上電影從這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