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搭錯車》影評|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
文/楊三兒
影片《搭錯車》是1983年台灣的一部電影,由孫越老師(啞叔)和劉瑞琪(阿美)共同演繹。這真真是一部生活劇,生活中的本質表現得生動美妙。當然這部電影中也有很多的特寫鏡頭特別得感動,賺取了我大把的淚水。
影片開頭的第一個特寫鏡頭,就深深吸引了我。它是啞叔每天出門前都與年輕美貌的妻子無限纏綿的鏡頭。然而,妻子一個滿足又意味深長的眼神,提醒啞叔帶酒回來的一句話,就更佳得生動了。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個深情的眼神、一句溫馨的話語,就確立了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她是一個不甘平淡生活的女人。這一切都似乎為下文她不得不離開啞叔留下了深厚的伏筆,彷彿人生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有預兆的。
上帝有的時候還是很公平的,雖說在戰場上,啞叔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但是卻在不經意間,上帝在他拾破爛時賜給了他一個孩子,她就是後來電影由劉瑞琪演繹的女主角。
啞叔把孩子帶回家,啞叔妻子對孩子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她捨不得小孩子哭泣,抱起孩子的那一刻,全身散發著母性的光輝。但又害怕孩子奪走她在啞叔心裡的位置,也忍受不了這孩子的出現讓本來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後來才不得不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以後,她並沒有向其他不甘平凡的女人一樣狠心, 而是幫啞叔的衣服洗得乾乾凈凈,還把他們最後的積蓄也留給了啞叔,通過這些細節的特寫,啞叔的妻子的形象就顯現在了大眾的面前。她是一個貪圖衣食無憂又不甘平淡,但又有人間煙火的味道,她是有感情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得出,導演的安排還是非常精準的,對命運坎坷的啞叔很公平。
妻子愛喝酒,所以每日買酒就成了啞叔的習慣,當自己收養阿美以後,由於家庭的拮據,不能兩全,只能在酒和奶粉之間做了艱難的選擇,最終導致與妻子的大戰,這也是妻子最終離家出走的導火索。這段特寫雖然不是很生動,但是在影片中的作用卻非同小可,原來在台灣上個世紀80年代市井小民的生活如此辛酸和艱難。
得知妻子出走以後,那一夜還下了大雨,她很想把妻子追回來,可是當鄰居抱著襁褓里的阿美出現在啞叔面前的時候,啞叔遲疑了,在妻子與孩子之間,他再一次做了個艱難的選擇。 有時候,人生根本不能兩全,有了她卻弄丟了她,唯有責任和使命陪伴著啞叔的人生。
鄰居阿明一家在這部電影中,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阿明的父親出門給自己的兒子、妻子和鄰居養女買禮物,由於開心過度,喝多了酒,誤了事,最後因為搶救掉進河裡的洋娃娃,而葬送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後來,家裡又經歷了失火,牽連了鄰居,導致政府強制拆遷他們的房子。這一系列事件的安排和發生,深深刻刻讓我體會到了台灣底層人民的悲劇。
前不久,北京大興失火,據說政府正在大力調控北京人口以及居住環境的問題。因為此政策的出台,很多駐扎在北京的農民工,因為居無定所,被逼返鄉。我雖然沒有親眼經歷這些場面,但是出於對人性的考慮出發,被逼迫的感覺一定不好受。
後來,阿美長大了,成為了一個有名的歌星。她之所以能成為歌星,初衷就是想多為家裡賺點錢,為父親換一套大房子。 誰知道,這個世界,有些路一旦走上了,就沒有回頭路了,只能一路向前 。在這條路上,她不想離開自己的家人和愛人,可是她又知道,平淡的生活,只能給她帶來貧窮。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兩全的。影片中,無數個特寫,比如在艱苦體能訓練的時候,痛苦和艱難的折磨下,她也有那麼一剎那想過放棄,過平凡人的生活。可是一想到平淡的生活一輩子也不會得來一套房子,索性就堅持下去了,因為阿她心中是有信仰的。 這也體現了人的本性,有好的生活,誰不願意追尋。這個世界,但凡處於貧民階層的人,不是他們安於貧困,而是他們沒有踏進富人階層的路子。一旦有變富的可能,死也不會放棄。 所以,在自己的演唱會上,阿美從來沒有承認過自己的父親和作曲家的愛人,乃至更多。
父親是慈愛的,不計較回報。但是對於氣血方剛的愛人作曲家可就不那麼友好了。他的付出是要求回報的,他想得到阿美的愛和認可。所以,在沒得到阿美的愛的時候,他日夜喝酒買醉、甚至不惜暴力傷害自己。阿美最後不忍心,或許也是因為愛情,給了愛人無盡的愛。最後,愛人在得到阿美以後,選擇了理智離開。 這個世界有些人因為愛在了一起,也有些人因為一些不明的恩怨而離開。離開、重逢、分分分合合似乎這就是世界本來應該有的樣子,上演起來如此得自然。 這個鏡頭的特寫,也體現了人性的一面,男人好像真的是下半身動物。如果這個原因解釋不了,那麼我只想說男人的世界就是海里的小米粒,深不可尋了。
阿美一心奔事業,家裡的變故一概不知。一直在身後默默守候她的阿明,因為與政府強制拆遷的人做斗爭,因為事故而意外身亡。阿明媽媽在平靜生活的幾年後,又失去了親生兒子;好不容易跟啞叔最終走到了一起,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啞叔又從她身邊離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分析,阿明媽媽都是那個時代台灣最底層貧民生活的代表,命運波折、坎坷又艱難。
父親病逝以後,阿美正值人生巔峰,卻與父親陰陽相隔,擦肩而過。為了表達對父親的愛和思念,最後才有了酒干倘賣無這首歌的誕生,流傳至今,可以稱之為經典中的經典。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就是人物刻畫得非常成功。啞叔,雖然命運坎坷,家庭貧困,但是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正因為有了這份善良,當生活給予他一點點的困難,都會賺取人們的淚水;阿美,這是電影的女主角,看似影片中所有的人都在為她服務,實則不然,我更覺得她是為反應大眾生活起反襯效果而設立的人物。只有她輝煌燦爛,才能讓小民大眾的生活更加得形象化。
她雖然事業有成,萬人矚目,但是她也是凡夫俗子,對於父親、和愛人的惦念和成全,又讓人覺得她很接地氣。所以,阿美的人物設立也是非常成功的。
阿明、阿明媽媽、阿美愛人、啞叔前妻這些人物的出現,也加大了影篇的可塑性。總之,不管是阿明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為了生存不斷跟惡勢力做斗爭的正義形象;還是阿明媽媽一輩子命運波折、但不斷與生活和命運抗衡含辛茹苦母親的形象;還是啞叔前妻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真實的人物形象,對於影片的整體效果,無疑都是成功的。
這不影片無論從情節還是從人物塑造上來講,都是一個成功的影片。並且這個影片的主題曲《酒干倘賣無》也成為了相當經典的歌曲。如果,人生可以選擇,我也想搭一班這樣的車子,管它是一個軲轆還是兩個軲轆甚至是四個軲轆。畢竟,一輩子的愛和成全,是沒有任何實物可以衡量的。
有一種愛,無私、無聲,但卻偉大、源遠流長。
有一種敬意,無聲、無動,但卻價值無限。
無戒挑戰營第34天,希望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
⑵ 朱延平被封殺原因
2005年,曾經作為台灣最成功商業片導演的朱延平。
帶著吳宗憲、吳孟達、曾志偉、林心如、雪村等人在內地隨手拍了部《一石二鳥》。
結果票房收入1600萬元,相當於同期同類型華語片在台灣票房的數百倍。
因為早在2001年時,台灣就沒有一部票房能超20萬人民幣的本土電影。
朱延平喜笑顏開。
進入21世紀,因為內地電影市場的快速成長(年復合增長常年超過30%)以及內地資本崛起。
港台演藝圈北上「淘金」的趨勢愈發明顯,最誇張的時候TVB一度「空巢」,視帝視後紛紛「逃離」——
2011年林保怡宣布和TVB解約,2014年是林峯,2015年是胡杏兒,2018年是陳豪。
香港導演更甚,徐克、陳可辛、劉偉強、爾冬升等人近十年幾乎沒再拍過純港片。
而台灣導演中,朱延平堪稱寶島北上「第一人」。
朱延平
早在2000年的時候,朱延平就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內地。
執導了由彼時因《還珠格格》紅遍全國的趙薇,和能在內地繼續吃小虎隊老本的吳奇隆主演的——《俠女闖天關》。
此後10年,演員出身的導演鈕承澤、《流星花園》導演林合隆、《痞子英雄》導演蔡岳勛等人紛紛北上。
鈕承澤
甚至連侯孝賢都不能「免俗」,於2015年在內地資本運作下拍了《刺客聶隱娘》。
曾與楊德昌、侯孝賢齊名的導演陳國富,則在轉戰內地後做起了監制,比如內地觀眾非常熟悉的影片——
《天下無賊》、《唐山大地震》、《集結號》、《狄仁傑系列》、《風聲》、《尋龍訣》都出自他手。
用馮小剛原話講:內地電影真正的監制制度,就是從陳國富開始,他會對劇本提很具體的意見。
陳國富
但是,
在21世紀頭個十年還在內地電影市場「頗受待見」的台灣導演,很快就在接下來的十年,陷入了集體「焦慮」。
陳國富監制的《狄仁傑》系列因為賠錢被摁下暫停鍵。
朱延平2010年後執導的電影幾乎都沒怎麼賺錢,其中蕭敬騰、江疏影、謝娜、大鵬主演的《大宅男》更是只收了134萬票房。
程偉豪的電影《緝魂》1.11億票房估計也很難回本。
陳奕先執導的投資4個億的賽車電影《叱吒風雲》,由周傑倫親自出資參與,整合兩岸資本,並擔任監制、客串出演。
是周董力挺老婆昆凌的華語大製作。
結果豆瓣4.5分,以502.9萬的票房賠了近4億。
《叱吒風雲》還是昆凌主演周董客串力挺的電影
2021年五一檔,又有部叫做《秘密訪客》的電影,公映前它被稱為「狠人集中營」。
因為主演段奕宏,郭富城,近幾年作品不是演一根筋作到底的猛人,就是深藏不露的終極BOSS。
片中兩位孩子的「出身」也狠:
《唐探》系列"微微一笑很瘮人」的思諾——張子楓。
《隱秘的角落》「我只是數學很好」的朱朝陽——榮梓杉。
因此市場普遍看好本片。
來自寶島台灣的導演陳正道更是如此形容自己這部新作:「新型的柔性懸疑電影」。
但結果呢?
《秘密訪客》豆瓣評分5.7分,在全年最重要的電影檔期五一檔,以1.9億不到的票房收官。
口碑票房雙撲。
不少觀眾看後表示一頭霧水,最後還得從影評人的解讀文章中去修復觀影體驗。
對一部院線商業電影而言,失敗寫在臉上。
陳正道算是目前台灣導演在內地的代表人物,此前憑借懸疑片打響名號,前作《催眠大師》、《記憶大師》都算同類型華語片中的上乘作品。
但同樣沒逃掉台灣導演在內地市場的「式微」和「票房毒葯」。
兩點原因:
一、終究還是「水土不服」。
相比內地導演,台灣導演早年的視野更國際化,對好萊塢沖擊下的本土電影市場表現也有更深刻的認識。
所以21世紀初,他們導入娛樂性更強的西式商業類型片,是內地導演做不好,內地觀眾又亟需的產品。
因此受歡迎。
但市場不是一成不變,內地電影市場從好萊塢獨霸,到近五六年已經變成國片天下。
看看如今內地票房前五,一水國產,其中有四部還不是科班出身的導演作品。
市場更買賬的是什麼作品?
有創新精神、能和內地觀眾產生極大共情,並形成話題效應的作品。
但這恰恰是港台導演,尤其是台灣導演的軟肋。
因為他們並不成長於斯,過去累積的生活經歷,對與內地觀眾搭建共情並不適用,因此很容易就「脫離現實」。
改編自軟科幻小說的《緝魂》同樣有在現實和架空中拿捏不好的問題
比如陳正道這部《秘密訪客》。
有網友就直言不諱:
「這么一個架空的故事.....」
沒錯,單看《秘密訪客》,故事最大的問題還不是講得通不通,而是過於脫離現實,一個憑空的貴族學校,一個憑空的社會。
離開現實就容易缺乏力量。
陳正道說的「柔性懸疑」,點解?
就是不把刺激元素直接扔觀眾臉上,而是通過電影的「視聽語言」和故事本身,帶給觀眾更綿長的回味和思考。
然而沒有現實空間的情感羈絆,這種回味就十分勉強,或者僅存於導演的「妄想」。
也許有人會說,《寄生蟲》不也挺「架空」的嗎?
但《寄生蟲》擊中了韓國社會的痛點,誇張不代表不現實,相反它的內核是極具韓國社會現實性且表達地清晰濃烈。
其實反觀這幾年的台灣電影,《孤味》,《同學麥娜絲》、《無聲》、《親愛的房客》都有很鮮明的社會現實性。
比如——《親愛的房客》,聚焦了社會收養制度的轉變。
《無聲》則根據 2004 年到 2012 年台南某學校真實發生的164 起校園性侵事件改編。
而內地現實題材,選題尺度他們難以把握,先天又比內地導演有認知上的劣勢。
為了避免麻煩,於是很多時候劇本都會架空起來。
這就使得台灣導演在內地更傾向去拍一些商業題材影片。
二、資本裹挾下的工具人
有人說一張電影票,半個資本局。
近10年資本對內地電影的影響不言而喻。
相比內地導演,多數港台導演在這種體系之下,扮演了工具人的角色。
因為他們能夠保證資本需求下的出品完成度。
比如資本覺得某男演員搭配某女演員在時下最熱門的題材中會大概率賺錢,這時就需要一個能把這些「盈利元素」攢成局的人。
2008年前後,因為周傑倫轉型影壇的巨大話題性。
資本亟需周傑倫為主演的華語大片。
於是又懂台灣藝人,又有豐富商業類型片操盤經驗的朱延平被相中。
他接連導演了兩部周董主演的電影——《大灌籃》和《刺陵》。
再看陳正道,打開履歷會發現拍懸疑片聞名內地的陳正道,其實也常拍愛情片,甚至「跨界」電視劇。
比如翻拍自韓國大熱電影的《重返20歲》,鹿晗、楊子姍、歸亞蕾、陳柏霖、趙立新等主要演員都是資本精心搭配而來的。
加上原本沒毛病的故事,只需要一個聽話有能力的導演去落地即可。
陳正道的多元,讓他成功拿下導演一職。
2012年以後,作為熱門行業,騰訊、萬達、阿里紛紛入局電影。
而工具之下,自然多了套路和噱頭,少了靈氣與神韻。
因為電影終究是門藝術,越是功利,卻越難打磨出一流作品。
《戰狼2》、《你好,李煥英》、《哪吒》、《流浪地球》盡管都有套路,但它們也有自己反套路的地方。
給觀眾以驚喜,成就了其票房神話。
在內地的台灣導演,很多時候作為「工具人」,似乎顯得他們沒有這份反套路的話語權。
但真的沒有嗎?
陳正道某次接受采訪時說:
「最近回台灣有人問我如果在內地發展怎麼接地氣?我覺得不用接地氣,首先你得學會尊重這邊的觀眾,我跟北京這邊的朋友越來越好,後來發現,大家對愛情、對親情、對於恐懼,對於很多事情關注是一樣的。」
尊重並找出我舒適區里你們喜歡的,和我想做你們真正喜歡的,這是有區別的。
陳可辛為拍《親愛的》,花了好幾年時間深入了解那些失孤的家長,收集資料,匹配合適的演員。
最後票房口碑雙贏,成為在內地市場適應性最好的香港導演。
《少年的你》,曾國祥更是成功融合了內地的現實題材和香港導演類型片嫻熟的表達手法。
成為2019年華語電影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最後想到一句話:越是功利主義、越是工具理性,就越難做出好的電影。
留給在內地打拚的台灣導演們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