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苗族電影等待愛情

苗族電影等待愛情

發布時間:2024-11-29 03:51:57

❶ 求視頻:60年代電影《蔓蘿花》

根據貴州苗族民間傳說改編。 很久以前,在苗族聚居的貴州清水江邊,有個勤勞美麗的牧鵝姑娘蔓蘿,與青年獵手阿倒約相愛著。在一個傳統的跳花節之夜,他倆以舞傳情,互贈信物,訂下終身之約。惡霸地主黑大揚是個好色之徒,看見蔓蘿秀麗姿色,頓時心起歹念,調戲蔓蘿。姑娘們和眾獵手見他不懷好意,群起保護蔓蘿。黑大揚懾於群眾的不滿情緒,不敢貿然下手,只得悻悻離去。蔓蘿與阿倒約新婚之日,兩家一片喜氣洋洋,蔓蘿全身盛裝等待阿倒約上門迎親。黃昏時分,黑大揚竟派狗腿子和打手,趕在阿倒約之前,打著迎親的紅燈,突然來到蔓蘿家搶親。蔓蘿掙扎不脫,在黑暗中被打手們搶走,她的母親在阻攔時也被踢傷。阿倒約聞訊趕來,已是人去樓空。阿倒約怒不可遏,當即同眾獵友夜闖黑家大院,營救蔓蘿。黑大揚以為蔓蘿已是掌中之物,當夜就穿上成婚禮服,厚顏無恥地向蔓蘿逼婚。他開始用金銀財寶炫耀榮華富貴,進行誘惑;繼而又以封建威嚴,百般威脅。蔓蘿一心忠於阿倒約的愛情,對黑大揚的軟硬兼施,不為所動,堅貞不屈。黑大揚施盡鬼蜮伎倆,毫無結果,他企圖用暴力侮辱蔓蘿。忍無可忍的蔓蘿,狠狠地打了黑大揚一記耳光。這時,惱羞成怒的黑大揚知道自己無法佔有蔓蘿,競起殺機,抓起喇叭斗向蔓蘿砸去。蔓蘿毫不畏懼,堅決反抗。正在危急關頭,阿倒約和眾獵手破門而入,經過一場激烈的搏鬥,救出了蔓蘿,並放火燒了黑大揚的巢臼,給惡霸以致命的打擊。但是黑大揚並不甘心失敗,為鎮壓反抗他的人民,糾集狗腿子和打手,星夜追趕,企圖報復。蔓蘿脫險後,同阿倒約等獵手逃到一山腰處休息。她對未來充滿了自由幸福的幻想,憧憬與阿倒約相親相愛,一起勞動,過著美滿的生活。當蔓蘿還沉浸在幻想之中時,黑大揚已率眾打手追來,並把蔓蘿和阿倒約逼上了清水河邊的懸崖高地。阿倒約臨危不懼,與黑大揚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戰斗,蔓蘿也吹響了號角向鄉親們求援。陰險毒辣的黑大揚暗放毒箭,使阿倒約中箭墜崖而亡。蔓蘿滿腔悲憤,立誓報仇,她用毒箭刺死了黑大揚然後縱身懸崖,壯烈殉情。此時,前來救援的鄉親們,憤怒地殺退了眾殺手,懲罰了狗腿子,為蔓蘿和阿倒約報了仇。從此以後,清水江邊生長出一種艷麗挺秀的蔓蘿花,年年歲歲盛開不敗。

❷ 急求《邊城》的推薦理由一篇!

《邊城》講述了湘西邊境叫茶峒的小山城內一個美麗的女孩翠翠的悲涼愛情故事。它是一部小說,但更像一首21個斷章組成的長詩,給人一種非常純粹的而閱讀體驗,以至於批評家劉希渭譽之為「一部田園詩的傑作,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正是這部小說,奠定了沈從文在文壇的地位。

在茶峒如世外桃源般優美的環境中,人物自然也是美的,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畫的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她與青山綠水作伴,心靈上沒有沾染一絲塵埃,她乖巧伶俐,又帶有山區女孩的淳樸,就如湛藍的天空下,剛長上青枝翠葉的嫩竹,而她朦朦朧朧的戀愛心理,則更真切感人。

創作背景

《邊城》成書於1934年4月,那正是沈從文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季節。1931年社會雖然動盪不安,但總體上還是稍顯和平,這個時候中國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著人性的本質,沈從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於是,他希望通過自己對湘西的印象,描寫了一個近似於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給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條明路。人間尚有純潔自然的愛,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❸ 有關《邊城》里的翠翠的問題

一、關於翠翠這個人物形象

翠翠是沈從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沈從文用「他者」(西方)的眼光看出來的湘西苗族幕的「本質」。
「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是「優美、健康、自然」。不過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隱痛:「黃麂一樣……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隱喻苗族先人在漢族的壓力下,從中原地區向洞庭湖地區遷徙,並溯沅水退入湘西的深山裡。深山是他們最後的庇護所和自由天地,在這里他們是「在家的」。
翠翠這個無所歸翠翠的形象取材於瀘溪絨線鋪的女孩、青島嶗山的鄉村女子和「身邊的新婦」沈夫人。《邊城》里的愛情故事,討論的是文化問題,性的話語和文化的話語交織在一起。翠翠的形象凝聚了沈從文的文化戀母情結,銘刻下沈從文對湘西苗族文化的無盡傷逝和眷戀。
翠翠的身世是個悲劇,翠翠的父親是個綠營屯戊軍人,嚴格地說,對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種異質(heterogeneity)。翠翠本身是漢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產物。從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里,我們可以看到漢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關系,以及這種權力關系在苗/漢文化關繫上的歷史沖突和歷史悲劇(如乾嘉苗民義)。 翠翠是一個無依的孤雛無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徵。
翠翠大了,多了些思索,多了些夢——看到團總家王小姐有一副麻花絞的銀手鐲,心中有些韻羨、發痴。「白雞關出老虎咬人,不咬別人,團總的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銀釧子,只有我三妹沒得什麼戴,耳朵上長年戴條豆芽菜」。翠翠通過與其他女孩的區別來認識自己,這是形成「自我」的必然途徑。
船總順順家向翠翠提親,翠翠想到許多事:「老虎咬人的故事,與人對罵時四句頭的山歌,造紙作坊中的方坑,鐵工廠熔鐵爐里泄出的鐵漿……」「老虎咬人的故事」與團總王小姐有關。王小姐以碾房陪嫁與二老攀親的事重重地壓在翠翠心上,「白雞關出老虎咬人,不咬別人,團總的小姐派第一」,這是翠翠對「碾房陪嫁」這件事的虛幻的超越。
「四句頭的山歌是看牛、砍柴、割豬草的小孩子隨口亂唱的」——翠翠其實仍未脫離童雛狀態。
「方坑」與性有關(凹形物),也與死亡有關(爺爺的墳是「方阱」)。從某種意義上說,翠翠(苗族文化)的新生、成人,就是爺爺(苗族古老歷史)的死亡。「鐵漿」是少女發育成熟,性的覺醒——翠翠處於少女和少婦的邊緣。
翠翠的年齡——十五六歲的少女——很關鍵。湘西苗族文化的這種「本質」(少女),是沈從文用作為「他者」的西方的眼光看出來的;或者說,在這里,湘西苗族文化被「少女化」了。用(日本)竹內好的話來說:對非西方民族而言,「現代性」首先意味著一種自己的主體性被剝奪的狀態。
翠翠和大老二老的關系是黑格爾的主客體二元對立的關系:翠翠是少女、被看者(spectacle)和聽者,大老二老是男人、看者(spectator,大老二老都誇過翠翠長得好看)和說者(說媒和唱歌)。翠翠只有得到男性(漢族、西方)的喚醒和肯定,才能從少女長大成人,才具有成人才有的「主體性」。翠翠愛情的美滿,既是翠翠個人的成人儀式,也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在這里,翠翠個人的發育成長過程與歷史的發展是同步的。通過個人的經歷展現民族的自我改造,這是成長小說(德語bilngsroman)的模式,當然,在《邊城》的結尾,翠翠的成長並沒有完成。
大老二老同時愛上翠翠,這是兩種文化觀念為爭奪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的歸屬權而發生的歷史沖突。大老二老的形象以及他們對翠翠的不同的「看法」和「說法」,應該按照「國家話語密碼」來解讀。

二、
1.明確: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並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後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嘗嘗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後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彷彿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麼「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郁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內心情感托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

2.翠翠坐在溪邊,為什麼就「忽然哭起來了」?為什麼無來由地多次哭」?
明確: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閑地過渡,又有誰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閑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朴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

3、翠翠的夢,有什麼深刻含義?為什麼平時攀折不到的虎尾草輕而易舉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說明了什麼?
明確: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裡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4、當祖父把實情告訴翠翠的時候,注意此時翠翠的心理變化。「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氣」,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誰的氣呢?
明確: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

5、翠翠在月光下吹著蘆管,為什麼「覺吹得不好」?老船夫長長的曲子,為什麼「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明確: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

6、最後,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麼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確:翠翠最後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裡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著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這時她已經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三、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而節選部分以後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她愛的執著。

四、情感
1、翠翠和祖父的祖孫情:
明確: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兩個人物。相隔著中間一代人,祖孫倆組成的家庭是殘破的,所以在悠長的歲月中,祖孫二人不僅生活上相依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可重點分析第13章(課文前部分)翠翠的「負罪」和「贖罪」。再讓學生找表現祖孫親情的文段,讓他們意識到這真摯親情是植根於純朴民風中的。
作者正是通過老船夫對孫女的摯愛親情,去和當時社會的你爭我奪、弱肉強食形成對照,去呼喚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無侮無憂」的遠古社會,去保存那「遵從古禮」的美德。

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愛情:
明確:愛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對物慾的排斥,愛情愈純潔,其中包含的物慾成分就愈少。
課文節選的三章沒有直接寫到幾個青年男女相愛的動機,但卻寫到了他們表達愛情的方式,最動人的當然是儺送的歌聲和翠翠夢里的虎尾草。儺送用整夜的歌聲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慕,讓人不由想起《詩經》《樂府》里詠嘆愛情的美麗詩章,這是湘西古風猶存的明證,更是這里的人把愛情視作聖潔感情的表現。同樣,翠翠在睡夢中受到歌聲召喚,她摘取了一把虎尾草,准備送給意中人,一個少女纖塵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讓人感動。

沈從文正是通過翠翠、儺送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著「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
可作補充的是翠翠父母的愛情,他們在對歌中相愛,在絕望中殉情。爺爺對翠翠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原來,翠翠就是純潔愛情的結晶。

❹ 電影《邊城》:無根的天空之城

美麗而擰巴的《邊城》

湘西苗裔的沈從文,用他的筆描繪了一個美麗的邊城。篁竹鸝鳥鳴,青岸一川流,還有一片綠中點綴的白塔,傍水的古樸吊腳樓,以及淳樸善良的茶峒人,所有的一切都平靜而美好。這里正鄰近傳說中「桃花源」的所在地,很難說這里不正是沈從文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邊城》是一個美麗的悲劇,女主角翠翠是一個「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的淳樸少女,與已年老的外祖父相依為命,守著過江的渡船。在兩次端午節,翠翠意外認識了船老闆順順家的大兒子天保和小兒子儺送。果毅的男孩和淳樸的女孩,他們理應配得上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結局。但兩個男孩都愛上了翠翠。她雖然喜歡的是老二,但在老大向老船夫表達心意時卻一味迴避。最終兩兄弟協商,以「唱山歌」這種最古老的求愛方式向女孩表達愛慕,贏得愛情。不善於唱歌的老大認為肯定不會贏,也不想和弟弟爭,就遠走他鄉去跑貿易,誰知遭遇不測。老二和順順一家於是對翠翠與老船夫冷淡了。雷雨夜老船夫的去世將整個故事推向高潮和悲傷。白塔塌了,爺爺走了,渡船沒了,翠翠成了孤身一人在這世上。雖然會有新的渡船,她會繼續往來渡人,但她一直等待的儺送會回來嗎?作者沒有給出結局。

我對《邊城》雖然聞名已久,但真正看完電影之後,卻覺得跟之前想的不一樣。表面上與世無爭、善良純朴的邊城,人與人之間卻如此的糾結和擰巴。湘西苗族土家族的民風,本該是直接的,甚至是彪悍的,可是《邊城》中的人物,可以說個個吞吞吐吐,不知所謂。《邊城》的風景是美麗的,但里邊的人不能讓我感動,甚至讓我失望。

《邊城》是孤立於時代的,沒有戰亂,沒有內卷,誰也不會看不起誰,這我也認了;《邊城》里的每個人也都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一旦有交集,就會顯得特別擰巴。

翠翠當兵的父親是因為結婚不成,就一死了之;懷孕的母親捨不得肚中這塊肉,卻等生下翠翠後殉情了事——這像是大兵和農婦會乾的事嗎?心理素質這么著,還是不要當兵吧。

早早失去父親、在野蠻之地成長的貌美能乾的翠翠,自己的戀愛婚姻,卻全靠爺爺和他人安排,不像有生命力的活人,而像一個消極被動的傀儡。爺爺讓她自作主張,她卻又隱隱縮縮,沒有表達。翠翠心裡雖然喜歡老二,但在老大表達心意後,卻不給人家一個明確的答復,結果讓兩兄弟同時蒙在鼓裡,釀成了最後的悲劇。害得大老憤懣下川,害得爺爺受盡委屈而去,害得二老賭氣出走,害得自己失去所有,最後只能將滿腹心事訴諸於漫長的不可捉摸的等待中去……這種天真,我只覺得是有違常理的。

爺爺雖溫柔體貼,寵溺翠翠,連終身大事都完全放手讓她自己決定。可是爺爺卻沒教會翠翠如何面對社會,如何追求幸福,簡單是不教而誅。爺爺想和她探討她的想法,但每次到挑明的節點,又都以「說笑話」敷衍過去,他是溝通有問題,還是智商有問題呢?老船夫一生克勤克儉,安分守己,卻在無法預測的女兒、女婿自殺殉情事件的遺憾與痛苦中耗掉了餘生。在一場天降的大水裡死去。

老大優雅爽朗,正直善良,面對同樣美好的翠翠,他明確表達了心意後卻難得真情,為了成全二老便離家下桃源去了,本來這也叫灑脫,結果在外出工作時憤懣或心不在焉時遭遇不測,水鴨子竟然溺水而亡。老二一定要和哥哥爭翠翠,哥哥退出之後又因為難以解開的心結負氣而走,他坐老船夫的船渡河時,那態度叫一個橫,我看不出他有多善良。如果老二真善良的話,就會有所溝通,也不至於在事情的來龍去脈全不清楚的情況下憤然出走。

假如故事中的人都「正常」一些,是不是就不會發生最後的悲劇呢?但那就不會是沈從文想要寫的小城故事了,《邊城》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一個悲劇,發生悲劇的原因不在於高尚,而在於孤獨。沈從文建造了一座孤城,這是作者內心世界的映射,既是與現實背離的落寞孤城,更是知識分子逃避現實的心理孤城。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只好假裝懷念過去的世界,卻又知道這樣的世外桃源並不存在、只是他臆造出來的(因此《邊城》迴避了現實的苦難、矛盾和沖突)。《邊城》的人物心理必須是擰巴的,因為沈從文提倡的「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缺少了現代人自我反思,自我洞察,自我理解與自我規劃的能力,只能在孤立中存在(所以里邊的人都特別執拗,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因為一旦相會就必須毀滅,里邊的人必須一個個死去。沈從文的小說不少都美化他想像中的鄉村,抵抗都市文明。如代表性的短篇小說《蕭蕭》《丈夫》等,對通姦、賣淫都不以為非,甚至為其提供合理性。沈從文據說是中國現代作家中,最接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物。這其實是一種西方視角、口味和偏見,西方文化界更關注的是原始的傳統的中國鄉村,而非向現代邁進的轉型中的中國。正如他們更喜歡電影《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一樣。

閱讀全文

與苗族電影等待愛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霸王龍卡通電影大全 瀏覽:783
北京電影學院什麼時間考試 瀏覽:784
林正英粵語版電影僵屍 瀏覽:181
成龍經典賽車電影 瀏覽:637
成龍拳打老電影 瀏覽:393
天賜1983電影大結局 瀏覽:277
幫我找一些英文電影 瀏覽:43
霹靂舞電影音樂專輯 瀏覽:103
囚犯電影完整版演員 瀏覽:522
關於混社會的電影大全 瀏覽:324
苔蘚電影演員 瀏覽:392
船長電影災難片大全 瀏覽:953
韓國一部黑幫色情的電影 瀏覽:150
外國電影電影結局老人演戲 瀏覽:365
主角突然變成小孩的電影 瀏覽:216
苗族電影等待愛情 瀏覽:399
電影2018大人物高清在線播放 瀏覽:903
灰色泰國微電影 瀏覽:381
今幾年好看的動畫大電影 瀏覽:406
在電影院和陌生人做了許多次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