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大陸拍攝台灣電影有哪些

大陸拍攝台灣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01-09 17:50:51

1. 每年都有台灣愛情電影在內地上映,為什麼片商這么喜歡台灣愛情故事

因為台灣的愛情故事很甜蜜,而且這種類型題材的電影很少,這也是當代社會的一大潮流,這與觀眾的喜愛有關,並且台灣愛情故事可以把劇情描繪的非常幸福。

2. 台灣電影詳細資料大全

台灣電影乃指台灣地區人民在台灣設立公司製作、編、導、主演,以國語發音之電影片。因台灣社會自由且富有創作力,因此能給予電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不過因為種種因素,2006年台灣電影票房於台灣市佔率僅1.62%,呈現衰退的現象。

基本介紹

電影評論,台灣電影,歷史發展,日據時期, *** 的影響,戰後時期,解嚴時期,嚴後至今,衰退崩盤,低谷期,復興熱潮,困境突破,導演,理論專著,

台灣電影

台灣電影的特色,在於強調導演風格、注重台灣歷史,並崇尚以電影做為宣傳工作。這種特色讓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朱延平等導演,於國際影壇備受好評。但另一方面,因為此類型藝術電影娛樂性較差,於台灣並不叫座,反而依賴島外票房來維持。

歷史發展

日據時期

日據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台灣少數民族等題材。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 電影《莎勇之鍾》劇照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

*** 的影響

台灣自日治時期後期至解嚴前,電影產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官營製片廠所主導。當時台灣電影的製作基本上也是以官營製片廠(台灣電影公司、中央電影公司、中國電影製片廠)所拍攝的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 1962年, *** 為促進本國電影事業的發展,由新聞局舉辦金馬獎,頒發電影獎項鼓勵優良國語影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也曾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來主辦,直到1991年,新聞局宣布決定將金馬獎由官方全部轉交給民間團體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自1970年代以來,金馬獎一直是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之一。官方的主導色彩在1980年代以後逐漸消退,但隨著西方好萊塢影片的開放及風行,台灣的電影產業逐漸萎縮低迷。 近年來,由 *** 出資及主導的「電影輔導金」成為一個鼓勵台灣電影產業及發掘台灣電影人才的重要方式;電影輔導金由行政院新聞局主管,其補助金額以「片」為單位,分為五百萬元及八百萬元兩組。投入金額最少達十五部影片的一億兩千萬元以上,其中,各項申請均有一定規范,例如五百萬組目的乃鼓勵第一次執導劇情長片新人導演。事實上,今台灣電影輔導金的設施,重點落實培育電影人才、促進影片製作能達一定品質和增加影片數量與素質,最後達到產業量能皆達的目標。 電影輔導金於2012年分為一般組、新人組及紀錄片組,一般組最高可獲二千萬元(上限)之輔導金;新人組及紀錄片組最高可獲一千萬元(上限)之輔導金;此外,電視電影可另外申請高畫質補助,金額上限為三百萬元。雖此電影輔導金帶來許多批評,但若以「創作來活絡台灣電影產業的角度」來看,仍多受肯定,事實上,許多人認為輔導金實為台灣文化的輔導架構。 過去《電影法》中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在中華民國國內設立公司製作、編、導、主演,以本國語言發音之電影片為國產電影;而中華民國國民在國外製作、主演,並以本國語言發音之電影片為本國電影。現在的標准則改由行政院新聞局依照拍攝與製作地點、導演與主要演員,以及資金來源在一部電影中所佔比例來認定。

戰後時期

台灣閩南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閩南語電影,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閩南語電影《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閩南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閩南語電影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引來一窩風的閩南語歌仔戲跟拍風。 電影《早安台北》海報 20世紀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台灣「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 20世紀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廷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20世紀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 台灣導演:陳國富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分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 *** 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80年代起,台灣當局新設立了電影發展基金會、電影圖書館,其功能乃為保存電影資產及推廣電影欣賞。同一時間,促成設定了金穗獎。以鼓勵動畫、紀錄片、實驗電影和劇情短片製作為講目的的獎項,也讓台灣電影藉由劇情片、紀錄片、動畫、與實驗電影提拔出相當多的製作人才。 第30屆金穗獎主視覺圖

解嚴時期

台灣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起,隨著社會經濟泡沫及言論自由的達成,讓導演為主導的台灣電影,將電影觸角伸向過去禁忌題材,並回顧與探討台灣近現代社會、歷史與個人記憶。這階段代表作有《刀瘟》、《香蕉天堂》、《童黨萬歲》、《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其中最震撼台灣的莫過於侯孝賢的《悲情城市》。這部片以一九份世家各成員經歷台灣光復、二二八事件、及台灣光復初期的歷程,具體而微地反映台灣人的歷史經驗,不但票房叫座,也在威尼斯影展榮獲金獅獎,使侯孝賢成為國際矚目的知名導演。之後幾年,台灣電影於世界各地大小影展獲得不少得獎紀錄,這使得主管電影業務的「新聞局」自1990年開始,透過電影輔導金來支持藝術電影的製作。 在票房方面獲得數億台幣的空前成功、同時也獲得不少獎項,叫好又叫座的結果讓台灣觀眾開始重新關注台灣自製電影。隨著《海角七號》熱賣,片商與觀眾均對台灣電影重拾信心,多部電影亦搭上順風車取得不錯的票房,如《囧男孩》、《九降風》、《花吃了那女孩》等等。《海角七號》同時也成為戰後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及台灣影史最賣座影片的第二名。 進入21世紀,台灣電影人在選角、攝制等方面更多的走出島外,改編自台灣女演員劉若英的作品《我想跟你走》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說《 Happy Birthday 》,劉若英本人並擔任主角。

嚴後至今

衰退崩盤

台灣電影的衰退,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當時所有電影市場的配額,是在GATT中討論,市場一直處在不利的位置,1996年起,每年產出量一直維持在15至20部,票房市佔率盤旋在全台總票房1~2%間,這悲慘的景況到2003年達到谷底,這年僅推出15部台灣影片,總票房約NT1,500萬元,不到總票房的1%,這樣的票房相當於《鐵達尼號》的40%,台灣影片當年愁雲慘霧,台灣電影可謂是 *** 放棄的產業。

低谷期

2000年後,台灣的電影偶有佳作,如2000年的《卧虎藏龍》、2002年的《雙瞳》、2005年的《刺青》等;但整體上,台灣的電影市場仍由好萊塢電影主宰,持續處於弱勢。 不過在另一方面,台灣電影也有新的發展。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發下豪願要投入電影業。有人認為,該做法是效法Sony進軍好萊塢模式,在擁有極強大硬體整合力量之後積極轉進電影業,並謀取好萊塢600億美元電影產業的代工數位商機。其中初試啼聲的作品(同時也是唯一的一部)即為電影《白銀帝國》。由於有郭台銘所屬鴻海集團5000萬美元的的大量投資,《白銀帝國》成為大陸與台灣兩地少見的高製作成本的商業電影。在開拍之時。而後郭台銘的精緯電影公司雖解散,但其長子郭守正的山水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仍繼續經營。

復興熱潮

2007年起的全球金融危機,在台灣居於優勢地位的美商影視企業受到影響,使得台灣電影有了喘息的機遇。2008年,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以大規模國際化商業路線(包括延攬日本歌星中孝介演出)並在內容上揉合本土特色,在票房方面成為戰後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及台灣影史最賣座影片的第三名(不計算通膨),同時也獲得不少獎項,叫好又叫座的結果讓台灣觀眾開始重新關注台灣自製電影[19]。 隨著《海角七號》熱賣,片商與觀眾均對台灣電影重拾信心,加上好萊塢片廠籌措資金不易市場低迷因素減少大卡司的投入,多部電影亦趕上這波替補美國電影遺留下來的台灣市場爭奪,因而取得較以往為佳的票房成績,如《囧男孩》、《九降風》、《花吃了那女孩》等等;而2010年的《艋舺》,2011年的《雞排英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更被視為台灣電影票房的指標,2012年《陣頭》、《愛》、《犀利 *** 最終回:幸福男·不難》、《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 ,2013年《大尾鱸鰻》 都是台灣破億影片;口碑與票房都頗受肯定。和以往國片低迷期時藝術電影掛帥的狀況不同,以一般大眾為市場目標的商業電影重新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以戲院上映為主的商業紀錄片也開始取得一定的發展(如《翻滾吧!男孩》等);而好票房衍伸出商機,讓片商有資本繼續製作吸引觀眾的電影,也讓台灣電影市場逐漸邁向資金提供、影片內容、觀眾票房三者均贏的正向循環。台灣電影歷經廿年不景氣後,蓄積的能量終在2008年爆發開來,形成一股「國片熱潮」。 2008年台灣電影總產量(指製作及完成者)為36部,總票房約6億1,085萬元,市佔率12.09%,較2007年之7.38%成長約0.6倍;2009年國產電影片總產量為48部,較2008年之36部成長約33%,總票房約1億2,499萬元,市佔率2.3%,衰退八成以上;2010年國產電影片總產量為50部,總票房約4億5,117萬元,市佔率7.31%,較2009年成長約2倍,以產量而言台灣電影已逐漸復甦之趨勢。

困境突破

自1985年年起,台灣產量與發行量較多的如學甫、龍族、麗城、中影、上上、倍倫、新船、金壂、學者、龍祥…等各公司均因各種因素萎縮產量,其製片量一路下滑。不但如此,維系電影產業的上述幾家公司,產業重心也移往如有線電視的影視產業。在產業無法支持下,惟剩台灣當局於文化維持的壓力下,勉為其難出資維持。1998年,台灣電影生產不到20部,2001年1-10月間,僅達11部,至2006年,台灣電影於台灣市佔率則僅1.62%。 就票房方面,以台北市首輪票房為例子,台灣電影的票房收入僅有163萬元,佔全部台北電影票房收入不到1%,比起美國好萊塢所佔台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遠。因為台灣電影產量極低,票房慘澹,實已不足以支撐電影工業。因此有媒體業者認為「再多的影展獎項都無法遮掩台灣電影全面崩盤的事實。」不過在另一方面,台灣電影也有新的發展。例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即發下豪願要投入電影業,並以電子業代工為概念,於2008年退休後拍100部以上的電影或電視劇。也有人認為,該做法是效法Sony進軍好萊塢相同,在擁有極強大硬體整合力量之後,積極轉進電影業,並謀取好萊塢600億美金電影產業的代工數位商機。其中,初試啼聲即為以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主導的《白銀帝國》。 電影《白銀帝國》海報 《白銀帝國》為台商郭台銘首度大幅投資的電影作品,於2007年上映。改編至《白銀谷》,描寫山西晉商的該部電影也是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的首部導製作品,根據焦雄屏說法,她拍攝該影片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扭轉近代中國對商人的偏頗感想。 《白銀帝國》亦是少見的由海峽兩岸合拍得高製作成本的商業電影,光是郭台銘所屬鴻海集團就對該片投資5000萬美金。另外,該電影的主要演員為香港電影演員郭富城及內地電影演員張鐵林。而正因白銀帝國的順利開拍,有人認為郭台銘的加入,不但能於資本上挹注台灣電影,更能為台灣電影帶來新想法與新視野。

導演

今台灣電影是以一群默默努力的電影工作者所支撐,也成為台灣電影的驕傲。這些工作者,除了侯孝賢與楊德昌已在國際影壇建立作者導演的地位外,台灣出身的李安、馬來西亞來台的僑生蔡明亮也已成為世界矚目的台灣導演。李安的《推手》讓所謂後新浪潮電影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後的《喜宴》也獲得台灣本地與國際的票房上成功。事實上,前往美國好萊塢發展的李安,今與侯孝賢仍成為台灣電影代名詞之一。 台灣導演:李安 除了李安、侯孝賢外,蔡明亮則一反新導演普遍探索懷舊或歷史記憶的題材,並將觸角深入都會男女生活中,其中,早其作品《青少年哪吒》觀察都會青少年虛無而沒出路的生命、得獎作品《愛情萬歲》探觸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傷口、另外,幾年後的作品如《河流》及《洞》更是 *** 描寫黑暗都市的情景。相對的,蔡明亮電影雖給人一種現代寓言的感覺,但也因為十分灰澀難懂而曲高和寡。除此,其他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新導演,如陳國富、徐小明、王小棣、易智言、陳玉勛、林正盛、張作驥,以及獨立製作的黃明川、賴聲川等,也都有水平以上的作品出現。台灣電影的歷史進程,自台灣日治時期後期至台灣解嚴前,便一直為官營製片廠所主導的情形下發展。事實上,該階段台灣電影的製作基本上也是以官營製片廠所拍攝的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直至今,台灣當局出資及主導的台灣電影輔導金仍是一個發掘台灣電影人才的重要方式。 台灣電影 今台灣有一批年輕紀錄片導演。來自台灣社會各階層的他們,其影片題材也五花八門。題材從探索嚴肅社會或政治議題到有的以自己或家人、朋友為拍攝對象皆有。其紀錄片主軸,也從探索社會到探索個人的生活與問題。因為配合得當,整體成績已漸受國際矚目,並有不少的國際重要紀錄片影展獲獎紀錄。另外也有如無米樂的叫好叫座影片。 台灣導演:侯孝賢

理論專著

陳飛寶編,1988,台灣電影史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台灣電影導演協會,2000,台灣電影導演藝術。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陳儒修,1993,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羅頗誠譯。台北:萬象圖書。 Chen, Ru-shou Robert. 1993. Dispersion, Ambivalence and Hybridity: A Cultural-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Film Experience in Taiwan in the 1980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川瀨健一,2002,台灣電影饗宴:百年導覽,李常傳譯。台北:南天書局。 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小組,1994,台語片時代(一)。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電影資料館「本國電影史」研究小組編,1996,歷史的腳蹤:台影五十年。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史研究計畫,1994,電影歲月縱橫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黃仁,1994,悲情台語片。台北:萬象書局。 黃仁,1994,電影與政治宣傳:政策電影研究。台北:萬象書局。 黃仁、王唯編著,2004,台灣電影百年史話。台北:中華影評人協會。 黃秀如,1991,台語片的興衰起落。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焦雄屏編著,1990,台灣新電影。台北:時報文化。 焦雄屏,1991,台港電影中的作者與類型。台北:遠流。 焦雄屏,1993,改變歷史的五年:國聯電影研究。台北:萬象圖書。 焦雄屏編著,2002,台灣電影90新新浪潮。台北:麥田出版。 李天鐸,1997,台灣電影、社會與歷史。台北:亞太書局出版社。 李泳泉,1998,台灣電影閱覽。台北:玉山社。 林贊庭編著,2003,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 1945-1970。台北:文建會。 劉現成, 1994。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盧非易,1998,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台北:遠流。 呂訴上,1961,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部。 歐淑敏,2004,日治時期台灣電影的政教功能。台灣師范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Rodriguez, Hector. 1995. The Cinema in Taiw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Ph.D. diss., New York University. 三澤真美惠,1999,殖民地下的「新天堂樂園」:日據時期台灣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台北:前衛。 Wu, I-fen. 2002. Taiwanese New Wave Cinema: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and Cultural Landscap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Essex. 葉龍彥,1995,光復初期台灣電影史。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葉龍彥,1997,台北西門町電影史 1896-1997。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電影資料館。 葉龍彥,1998,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台北:玉山社。 葉龍彥,2003,八十年代台灣電影史。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 Yeh, Yueh-yu. 1996. A National Score: Popular Music and Taiwanese Cinema.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張昌彥、李道明主編,2000,紀錄台灣:台灣紀錄片研究書目與文獻選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電影資料館。 「中華民國」電影年國際推廣組策劃,1993,台灣電影精選,區桂芝執行編輯。台北:萬象圖書公司。

3. 台灣中國電視公司(中視)出過哪些片子

出品了《金瓶艷史》、《倩女性花開》、《天仙配》、《趕屍艷談》、《倩女銷魂》。

1、《金瓶艷史》:

故事講述了金蓮與瓶兒二人在西門府為爭寵而明爭暗鬥,金蓮的K身侍女春梅(楊羚)更受野扮金蓮利用而與瓶兒對立。原來,春梅也鍾情於武松,這樣的情愛糾纏,更增添了三個女人之間的摩擦與嫉妒,終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2、《念和倩女性花開》:

故事講述了晚上張盛因為餓睡了,起來找食物吃,突然聽到了笛聲,張盛跟著笛聲看到了一個漂亮的女人,原來那個女孩是女鬼小扇子,笛聲是用來吸引男人的,張盛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

小風扇也愛上了張盛,兩人只愛嫉妒鴛鴦不羨慕童話,整天沉浸在性愛的海洋,即使在瀑布下,他們也不害怕做愛,真的是放棄世界上頑固的麻煩,只會讓愛永遠

3、《天仙配》:

故事講述了講述的是在一場曠世的情愛之爭中,凡人董永和與天上的七仙女沖破天上人間的種種障礙,面對人間的世俗行為而苦苦追尋,終於成就了自己非凡愛情的故事。

七仙女與張巧嘴見董永老實憨厚,深情厚誼便同時愛上了董永,在董永為賣身葬父而頌高灶成為傅家家奴時,便與七仙女結為了夫妻。

4、《趕屍艷談》:

電視講述了一段關於趕屍的傳奇香艷故事。《趕屍艷談》由林美嬌等主演,是一部比較經典的港台電影。一道士趕僵屍途中挑動一女屍,引起眾屍不滿。後行至一村子,道士未看緊眾屍便去風流快活。於是眾屍開始瘋狂殺人

5、《倩女銷魂》:

電影故事講述了窮途潦倒的書生因盤纏用盡無錢寄宿,只好夜宿一荒廢多年的鬧鬼寺廟,巧遇一艷麗女子用盡美色極盡挑逗,不知女子乃樹妖手下,受老妖使命前來吸取處男精魄,奉養老妖,本片不是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

4. 好看的台灣電影

好看的台灣電影有:賽德克·巴萊,目擊者之追凶,翻滾吧!阿信,艋舺,海角七號。

1、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動員兩萬人參與拍攝。電影在台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

5. 有哪些關於台灣的電影啊

1. 台北飄雪 (2012) 陳柏霖 / 楊佑寧 / 童瑤

2. 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南方小羊牧場) (2012) 台灣 柯震東/簡嫚書

3. 變身超人(2013) 台灣 陳柏霖 / 郭雪芙 / 庭萱

4. 五月之戀(2004) 台灣 劉亦菲/陳柏霖/田豐

5. 九降風(2008) 台灣 鳳小岳 / 張捷 / 初家晴

6. 聽說 (2009) 台灣 陳意涵/彭於晏/陳妍希

7.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2011) 台灣 柯震東 / 陳妍希

6. 推薦幾部好看的台灣愛情電影

<信號>
一部平淡而有點精緻的愛情短片,如一杯淡淡白開水,加上有點小清新的背景音樂,為何那麼多人感動得要死要活?只是看完許久,看著這個文件,不忍刪除,打開又看了一遍,才觸動了末梢壞死的神經,這么簡單的東西就叫做愛情,叫做meant to be,叫做陽光=世界=你吧?

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日子過得怎麼樣,人生是否要珍惜?

現在全地球都是大城市,全大城市都是宅男宅女,中國的計劃生育和歐美的獨立精神註定了我們孤獨的精神世界。男主角的生活是多少人的復製版,至少是我的復製版,每天的生活三點一線,見到的面孔100年不變,一天基本不用說話,說得話也是可以預見的那幾句,下班回家看著窗外發呆,晚上睡覺不知道腦袋在想誰,第二天起床比自殺還費勁,走在路上腦子呈真空狀,對著滿大街的美女意淫,心裡對著一撮一撮的人納悶,他們的朋友都是怎麼交的?

然而這時,你看到對窗的美女的微笑溶化了陽光,她說她早就注意了你,早就喜歡了你,以為你永遠不會注意,不會ask her out,不會要求見面;她就成了你的全世界,真空的世界,只要注入一絲的空氣,這一絲空氣就會充滿整個真空,讓你可以喘息。從此,人生有了目的,生活有了氧氣,每天起床不再猶豫,走在路上不再想今天要怎樣,世界那端有一雙眼睛一個微笑在永遠守候你。她風趣,漂亮,聰明而又若即若離。

見面,她拿出一個sign,說,hello. 影片結束。為什麼要開始?男主角和女主角要說話了么?然後要干嗎?一起喝咖啡,牽手,親吻,看電影?戀愛,結婚,生小孩?吵架,分居,離婚或是幸福生活到永遠?

無論多麼浪漫的邂逅,只要開始都會重歸於平淡和常規;是不是只有淺嘗輒止的曖昧,也許才是青春永恆的回眸?

為什麼要開始?遇見你,已經是一個奇跡。

7. 有什麼台灣電影推薦

2019年的金馬獎在大陸失聲,而當選最佳劇情片的《陽光普照》不該被忽略。

隨著2020年1月下旬它在流媒體平台上線,目前大陸也有資源了。

《陽光普照》講的是台北一家四口的變故,以此帶出家庭和社會問題。

父親阿文(陳以文飾),駕校教練,校訓「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就是他人生觀,是個內斂嚴父,小兒子要坐牢他會勸法官別輕判,大兒子跳樓都不曾流淚。

母親琴姐(柯淑勤飾),在夜店做妝發師,通情達理的慈母,由於生活不易,對兒子的心理變化照顧不周,面對家庭的分崩離析堅強操持。

大兒子阿豪(許光漢飾),高三復讀的資優生,准女友郭曉真(溫貞菱飾)很喜歡他,而他在一天晚上突然跳樓自殺了。

小兒子阿和(巫建和飾),叛逆少年,講義氣陪同好友菜頭(劉冠廷飾)砍人,被判進少年輔育院三年,之前還搞大了少女小玉的肚子,提前一年半出獄後洗心革面。

話說許光漢最近在大陸很火呢,飯圈女孩新任老公,沖著他也值得看一看啊。

《陽光普照》的電影文本很不錯,但又顯得有點過於直白,靠人物台詞來宣示旨意,少了點電影語言的藝術感。

其實影片中一些空鏡頭的運用很贊,人物也都在狀態里,即使是沒獲得提名的許光漢,也呈現了到位的角色情感,導演應該更相信觀眾一點。

不過本片配樂我也覺得很有feel,但也沒提名金馬的配樂獎項,所以說觀影這種事,是很私人化的,大可不必統一感受。

導演鍾孟宏也參與了編劇,甚至還化名當了攝影,這三樣他全拿到了金馬提名,其中導演獲獎,好的因他,不好的也由他背鍋好了。

8. 大陸著名導演有哪些

問題一:中國著名導演有哪些 一)大陸
1.張藝謀:紅高粱1987、菊豆1990、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著1994、有話好好說1997、我的父親母親1999、一個都不能少1999、英雄2002、千里走單騎2005、滿城盡帶黃金甲2006
2.陳凱歌:黃土地1984、大閱兵1986、邊走邊唱1991、霸王別姬1993、風月1995、荊柯刺秦王1998、和你在一起2002、孩子王1987、無極2005
3.馮小剛:甲方乙方1997、不見不散1998、沒完沒了1999、一聲嘆息2000、大腕2001、手機2003、天下無賊2004、夜宴2006
4.張元:北京雜種1993、東宮西宮1995、過年回家1999、我愛你2002、綠茶2003、媽媽1992、兒子1993、廣場1994
5.王小帥:扁擔姑娘/越南姑娘1996、十七歲的單車2000、二弟2003、青紅2005、冬春的日子1992、極度寒冷1994
6.賈樟柯:小武1999、站台2000、任逍遙2002、世界2004
7.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1998、生活秀2002、暖2003、情人結2005
8.田壯壯:盜馬賊1986、藍風箏1993、茶馬古道:德拉姆2004、獵場扎撒1986、搖滾青年1988、小城之春2002、吳清源2006
9.何平:雙旗鎮刀客1991、炮打雙燈1993、天地英雄2003
10.謝晉:舞台姐妹1965、天雲山傳奇1980、高山下的花環1984、芙蓉鎮1986、紅色娘子軍1961、牧馬人1982、清涼寺鍾聲1991、鴉片戰爭1995
11.馮小寧:紅河谷1995、黃河絕戀1998、紫日2000、大氣層消失1990、戰爭子午線1990
12.黃建新:黑炮事件1985、站直了,別趴下1993、誰說我不在乎2001、求求你表揚我2005、背靠背,臉對臉1994、埋伏1996、說出你的秘密1999
13.黃建中:小花1979、過年1990、米1995、良家婦女1985
14.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鬼 子來了2001
15.陸川:尋槍2002、可可西里2004
16.路學長:長大成人1996、卡拉是條狗2003
17.婁燁:蘇州河1999、紫蝴蝶2003
18.張揚:愛情麻辣燙1997、洗澡1999、昨天2001、向日葵2005
19.孫周:漂亮媽媽2000、周漁的火車2003、心香1992
20.蔡楚生:漁光曲1934、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新女性193
21.鄭君里:烏鴉和麻雀1949、林則徐1959、
22.崔嵬:青春之歌1959、小兵張嘎1963、
23.丁蔭楠:周 恩來1991、鄧小 平2003、孫中山1986
24.吳天明:老井1987、變臉1995、沒有航標的河流1983、人生1984
25.吳貽弓:城南舊事1982、巴山夜雨1980
26.徐靜蕾:我和爸爸200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2004、《夢想照進現實》2005
27.李少紅:戀愛中的寶貝2004、血色清晨1990
28.劉苗苗:馬蹄聲碎1987;雜嘴子1991
29.孫瑜:大路1934;武訓傳1950
30.王超:安陽嬰兒2001、日日夜夜2004
31.謝飛:香魂女1992;湘女瀟瀟1986、本命年1989、黑駿馬1995
32.周曉文:秦頌1996;二嫫1994
33.凌子風:駱駝祥子1982;邊城1981、原野1981、春桃1988
34.劉冰......>>

問題二:中國著名導演有哪些 中國有影響力導演按時代及影響力通常分為六代。
「第一代導演」活動的時間大體上是在世紀初到20年代末。這段時間涌現的導演總計約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張石川、鄭正秋、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為代表,活動的時間大體是在二十世紀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導演」是中國電影的先驅,在拍攝條件非常簡陋、艱苦,又缺乏經驗的條件下,創作了中國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以陳懷皚、 桑弧、崔嵬為代表。
謝晉、謝鐵驪是中國第三代導演,他們的電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現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輩的電影人都看得熱淚盈眶。
第四代:黃蜀芹、謝飛、滕文驥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李少紅、胡玫等
第六代導演代表導演包括張元、陸川、王小帥、婁燁、王超、路學長、管虎、賈樟柯、何建軍、王全安、李楊、劉冰鑒、王一持、李欣、寧浩、張海洋等

問題三: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導演? 吳宇森 闖盪好萊塢的華人導演 名譽指數: 8 票房指數:10 投資指數:9 潛力指數:8 年薪:8千萬 攜東方導演之名,與西方巨星在好萊塢交流出票房與口碑後,這位東方執導人,已經深受觀眾的認同和好萊塢的肯定。 自從14年前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開始,就是台、港最受影迷喜愛的動作片大導演,吳宇森拍電影,全是暴力與書卷氣,動與靜、正直與邪惡交替有致的故事。他說,凡是有愛心的人,都是我的英雄。 從1993年的《終極標靶》,1996年的《斷箭》到《變臉》、《碟中諜Ⅱ》,看得出吳宇森在好萊塢的戲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從容。投資高達一億美元的《變臉》被美國影評人們認為是最具吳宇森風格的作品,並一舉奪得那年七月份美國電影票房冠軍,同時也為吳宇森帶來了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環獎。 代表影片: 《英雄本色》台灣電影金馬獎(第二十三屆)最佳導演 《喋血雙雄》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辣手神探》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接 張藝謀 電影界的一個神話 在中國,張藝謀似乎是電影界的一個神話,他從來不拍電視劇,只拍電影;而他的電影、不論是城市題材還是農村題材,不論是現代還是當代,總是令人刮目相看。在張藝謀看來,「城市題材和農村題材不能構成一個話題,現在好的題材不多,我只是找有感覺的、合適的拍」。「我只想拍我感興趣的東西,一種清新、自然和返樸歸真的東西。」如今電影市場不景氣,可張藝謀10多年來從未因缺少拍片資金而發愁。 代表影片: 《英雄》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創新作品獎 《一個都不能少》中國電影「華表獎」,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金雞獎」最佳導演 《秋菊打官司》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大衛獎)最佳外語片大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紅高粱》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銀熊貓」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 李安 華人電影的驕傲 名譽指數: 10 票房指數:8 投資指數:8 潛力指數:9 年薪:9千萬 李安無疑是為數不多的好萊塢亞裔導演中最成功最特別的一位。他游刃有餘地用電影語言來處理東西方的情感與倫理,並且在東方和西方都得到了認同。 作為一個自小在傳統中國家庭里長大的人,他除了拍出了《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及最近正大紅大紫的《卧虎藏龍》等華語片以外,居然還能拍出令國際影視界一致叫好的跨文化的《冰風暴》、《理智與情感》及《與魔鬼共騎》等英語片。也許對於一個真正的金牌導演來說,電影不存在什麼文化與國別的區別,只要他的作品能觸動觀眾。 代表影片: 《斷臂山》2006金球獎四大獎項 《卧虎藏龍》金球獎最佳導演大獎,73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電影音樂、最佳外語片獎 《理性與感性》奧斯卡影展最佳改編劇本、奧斯卡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喜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男、女配角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美國西雅圖影展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及瑞士盧卡諾影展藍豹獎 王家衛 都市生活的闡述者 名譽指數: 9 票房指數:8 投資指數:8 潛力指數:8 年薪:7千萬 王家衛的電影里永遠是那種宿命的、邊緣的、破碎的世界,那裡永遠上演著讓你心動、感傷的故事。 王家衛總是傾向於拍都市中最一般的小人物。沒有根,沒有理想,換句話說,沒有起與止,生生漂浮於多彩而冷漠的都市中。他們孤獨而無言,只活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他們表面也冷漠,內心......>>

問題四:中國著名導演有名氣排名 1、楊德昌
2、侯孝賢
3、許鞍華
4-8、蔡明亮 王家衛 吳天明 李安 胡金銓
9-14、田壯壯 王小帥 陳凱歌 張藝謀 賈樟柯 姜文
15-16、張艾嘉 魏德聖

問題五:中國著名導演都有誰 你是想問戲劇導演?還是想問電影導演?還是電視劇導演?電影、電視劇導演其實都非常有名,而且提問者只需要稍微的搜一下「電影」這兩個字,電影的導演就會寫在底下!
但是中國戲劇導演確實知道的人不多,因為中國現在沒有什麼傳統去劇院看話劇、歌劇、舞劇,但是中國在上世紀文革前還是有一批非常出色的戲劇導演其中包括了中國戲劇界的開山鼻祖:「南黃北焦」(南黃是指黃佐臨、北焦是指焦菊隱)還有一些著名導演例如陳薪伊、陳明正、徐曉鍾、林兆華等等

問題六:內地三個字名字的導演有哪些 張藝謀、陳凱歌、賈樟柯、田壯壯、馮小剛、張一白、李少紅

問題七: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導演? 侯孝賢〈〈悲情城市〉〉
徐克〈〈新龍門客棧〉〉
賈章柯〈〈小武〉〉
陸川〈〈尋槍〉罰
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
王家衛〈〈東邪西毒〉〉
張元〈〈我愛你〉〉
吳宇森〈〈英雄本色〉〉
張藝謀(他的作品不用說了吧
陳凱歌〈〈霸王別姬〉〉
田壯壯〈〈藍風箏〉〉
陳可辛〈〈甜蜜蜜〉〉
李安的關於家庭的三部片子
劉偉強〈〈無間道〉〉

問題八:中國著名男導演有哪些 第五代男導演:張藝謀、馮小剛、姜文、陳凱歌、田壯壯、霍建起、吳子牛、黃健中、黃建新、馮小寧、陳國星、賽夫、麥麗斯、陳家林
第六代男導演:張元、陸川、王小帥、婁燁、王超、路學長、管虎、賈樟柯、何建軍、王全安、李楊、劉冰鑒、王一持、李欣、寧浩、張海洋

問題九:內地導演有哪些 楊德昌
陳凱歌
謝晉 (逝世)
田壯壯
姜文
馮小剛
賈樟柯
寧浩
張藝謀
徐靜蕾
王小帥
陸川
.................

問題十:中國內地著名大導演有幾個分別是誰? 張藝謀,陳凱歌 賈樟科,王家衛,關錦鵬,許鞍華,吳宇森,徐克,侯孝賢 爾冬升 張紀中 杜琪峰 馮小剛 劉偉強 何平 姜文 王晶 多的多啦。可惜,新一代的導演沒有什麼太出色的

閱讀全文

與大陸拍攝台灣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桑自己法國電影 瀏覽:318
好萊塢黑社會電影大全 瀏覽:772
僵小魚電影的音樂 瀏覽:669
秘果電影為什麼下架了 瀏覽:928
退伍老兵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802
觀看一部紅色電影建黨偉業的總結 瀏覽:422
美國電影最後的愛情 瀏覽:411
電影戰馬觀後感1000字 瀏覽:781
暢談法國電影 瀏覽:66
迅雷免費下載戲曲電影網站 瀏覽:348
電影大胸女鬼 瀏覽:927
英文電影觀後感100字高一 瀏覽:143
殺死模特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797
春節看什麼電影比較好 瀏覽:117
黑豹男演員拍過的電影 瀏覽:312
電影一日情人觀後感 瀏覽:384
電影陳情令大電影 瀏覽:585
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國外明星 瀏覽:658
台灣電影絕望的主婦 瀏覽:675
蛇公子電影泰國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