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D電影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立體電影是一種電影,1953年5月24日立體電影首次出現,好萊塢推出了一種電影。
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像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那樣,發現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後面。從而為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成像不同」的現象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36年利用雙鏡頭攝影機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有立體效果的影片,但此技術具有不少限制。之後從RealD三維等技術發展、阿凡達等電影流行之後,立體影片才進一步被廣泛推廣。
共12張
立體電影圖片欣賞
有一名澳大利亞導演宣稱,1936年納粹德國時期已經成功拍攝兩部三維電影。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B. 3D動畫電影有哪些
《馴龍記》
《冰河世紀1-3 》
《搞笑非洲之作馬達加斯加2》
《怪物史萊克1-3》
《蜜蜂大電影》
《功夫熊貓》
《料理鼠王
《汽車總動員》
《玩具總動員1-2》
《飛屋環游記》
《豚鼠特工隊》
《恐龍世紀》
《怪獸大戰外星人》很搞笑
至於玩具總動員3在下期2010年6月18日
即將出的有馬達加斯加3 在2012年出版
還有功夫熊貓2 在2011年6月3日出
至於怪獸史力克4在今期的2010年5月21日出
C. 國產3d動畫電影有哪些
《熊出沒之奪寶熊兵》、《魁拔3:戰神崛起》、《大鬧天宮 3D版》等
麻煩請及時採納回答,謝謝!
D. 國產3D電影有哪些代表影片呢
給你找出了全部的知名的立體電影了 你自己對照一下應該可以找到的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1年,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劃在2011年上映。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
E. 想找一個動漫電影或者不是電影,很早很早出的了,好像是3D的
2009年《阿凡達》在全球上映,一場觀影體驗的革命熱潮由此在世界范圍內掀起。3D成為了未來電影製作的發展趨勢,前途不可限量,《阿凡達》的成功正好說明了一切。
動作片做為華語電影的主力類型,這么多年來,華影在國際市場也都靠著它搶灘登陸,有遠見的華語電影人知道3D是必經之路,早早謀求著搶佔先機。華語電影人花了50多年的時光,一步一步地在實現著華語3D電影的脫胎換骨。
《千刀萬里追》《十三女尼》參加法國戛納影展會外市場展覽
紅藍立體是最早期最傳統的3D電影技術,1960年代就已經誕生。這種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兩部攝影機拍攝,然後再用兩部放映機放映,從不同位置投射紅藍兩色畫面到幕布上形成重迭,再透過紅藍眼鏡觀看就能產生「視差」,從而讓觀眾眼前出現立體效果。
在我國,196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利用這種技術拍攝的影片。1962年,由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桑弧導演、陳強主演的《魔術師的奇遇》,算是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將3D電影技術運用到武打片拍攝,是由台灣電影人首創。
在1970年代末,因功夫片題材抄襲成風,已逐現衰落跡象。為了挽留日益減少的觀眾,台灣富華影業公司嘗試用紅藍技術拍攝立體武打片,先後推出了由導演張美君執導的3D立體功夫片《千刀萬里追》及《十三女尼》。
這兩部立體電影雖好看,但看著看著觀眾總會有暈眩嘔心的感覺,這便是當時3D技術最大缺陷之一:紅藍立體最早大都用於黑白電影畫面。比如《魔術師的奇遇》就是,對畫面品質沒什麼影響,然而用在彩色電影畫面,便有了色彩不清晰、不自然的問題,加之兩色影像迭合很不穩定,很容易會讓觀眾適應不良。
雖然觀眾會感覺不舒服,但效果新奇刺激,還是具有相當高的吸引力。事後也證明,3D立體技術確實適合拍功夫片,因為其中的動作、兵器的出現頻率很高,「劍指觀眾」、「萬箭穿心」的立體效果讓銀幕外的觀眾避閃不及,震撼無比。
立體武打片在台灣成功後,也相繼在日本及香港上映,轟動一時,當年還參加法國戛納影展會外市場展覽,獲得影展大會金箭獎等五項榮譽。可惜的是,在一次視察外景場地時,兩部影片的製片人被直升機螺旋槳擊斃。
當時一部立體電影所用的膠片,至少是普通影片的兩倍。因為投資實在太大,3D立體電影逐漸在影院消失了。
《俠女十三妹》劇照
1980年代,3D電影再度在好萊塢興起,技術也出現了革新,進入到單機拍攝的偏光立體時代。這種技術利用偏光鏡有方向性過濾光的特性,當裝有不同偏光方向的偏光片的兩架投射器投射出畫面,觀眾透過眼鏡上的偏光膜,左眼和右眼只能分別看到其中一邊的影像,於是就產生了「視差」而有了立體感。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採用偏振光雙眼立體原理的拍攝技術也進入內地,曾風靡一時。製作推出了不少3D立體電影,如《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等,其中還有一部武打片,那就是著名的《俠女十三妹》。
1984年,北京608廠研製出可以裝在阿里攝影機前的「雙鏡頭立體分光攝影裝置」,並用單機拍攝了《俠女十三妹》影片中的部分鏡頭。不久後,日本電影人對合拍這部影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特別提供當時最先進的雙鏡頭分光35毫米單機立體攝影裝置,並主動邀請著名導演、攝影師擔任顧問,完成了我國第一部單機偏光立體電影《俠女十三妹》。
在當年,眾多頭一次接觸立體電影的觀眾們,無不被十三妹一劍刺出銀幕的畫面所震撼。
《俠女十三妹》前後拍攝兩年,耗資幾百萬人民幣,在當時來說算是大投資,但已是利用偏光立體技術大大降低製作成本之後的數字。
除此優點以外,偏光立體技術仍存在重影及畫面不清晰的問題,立體效果雖然比紅藍技術稍好一些,但我們看了之後便知,對於立體武打片來講,3D立體效果仍是以演員朝鏡頭做武打動作或是投擲兵器這種簡單的方式來突顯。
1989年,台灣經濟受挫,電影業也是一路下滑,當時的金格影業公司再次利用偏光立體技術,拍出《立體奇兵》試圖救市,但無奈影片在立體效果上煞費苦心,也不能挽救台產影片的票房暗淡。自此之後,3D立體武打片乃至3D立體在華語電影圈都少人問津。
2000年後,立體電影慢慢走近數字時代,由傳統色差的假性立體感來欺騙觀眾大腦的方式,被用畫面速度感製造立體感的新科技所取代。數字立體電影畫面更穩定,克服了觀看傳統膠片立體電影時的頭暈、疲勞等弊端,能給觀眾以特殊的觀影體驗和視覺享受。
《龍刀奇緣》海報
數字立體技術運用到武打片之上,香港電影人早在2005年就進行過嘗試,不過是一部以功夫為主題的3D動畫電影,名字叫《龍刀奇緣》,這部片首創以拍攝真人來捕捉武打動作,噱頭雖好,但票房成績卻平平。
2009年,中國內地首部3D歌舞片《樂火男孩》上映,影片的票房表現雖然很一般,但為華語片的3D化作出了不錯的貢獻。2010年,由袁和平打造的3D版《蘇乞兒》,可謂是數字3D技術在真人武打片之上的第一次。盡管這部電影中只有20分鍾的3D武打片段,但算是開了一個先河,讓不少內地觀眾有幸在大銀幕上首次看到3D的武打場面。
影片的3D部分雖然只有20分鍾,但劇組卻花了多半年的時間才完成。論技術、動作設計難度與動畫3D可以純粹靠電腦特技不同,甚至遠遠超過以往2D或是普通3D電影的拍攝難度。
傳統3D技術下的立體武打片,所謂「效果」不是以武打動作為重點,多是由朝著屏幕飛來的兵器、石頭之類的形式來展現,雖然感覺震撼,但始終存在效果單一的缺點。運用數字立體技術拍攝的影片,則要求每個動作都有立體感,這對於動作頻繁的武打片來講,無疑是很復雜的工程。
《蘇乞兒》採用分層3D技術,無論從演員的古裝造型的衣服和長發,還是從內景、外景、日出、黃昏、夜晚的景別變換,每一場戲都用不同的技巧將層數分離,每一層畫面都進行逐層的特效處理,1分鍾的特技就要處理5000多格,很多畫面細節還需要製作人員調校,工作量相當龐大。正因如此,《蘇乞兒》僅20分鍾的3D畫面,才投入了300多名人力,製作多半年的時間。
技術標準的提高,同時也給武打片中的動作設計制定了嚴格的要求。在傳統的2D武打片中,即便是演員只懂得花拳綉腿,也可以通過借位、替身等方式來彌補,讓動作打出來更好看;利用膠片拍攝的3D武打片,重點不在打鬥動作上,這種方法還基本可行。
但是,在利用數字3D技術拍攝的武打片中,借機位的辦法是絕對不能用的。因為數字3D版的畫面,每秒鍾畫面的格數已超出傳統2D影片數倍,精細度不言而喻,即便動作再快,演員的一個小動作也會被放大成數倍,假如用借位或替身那結果只有穿幫,所以必須要求演員有真功夫,這正是《蘇乞兒》為什麼選趙文卓做主角的原因,連周傑倫、安志傑這些「非打星」,也要經過相當嚴格的訓練才能達到要求。
《蘇乞兒》是全新技術時代之下的首部3D立體武打片,3D效果只佔全片的五分之一,主要集中在蘇乞兒和武神在萬佛崖的「巔峰對決」,以及蘇乞兒和大反派袁烈的「千蛇洞對決」,雖說只有20分鍾,但武打動作有著全面的立體效果,拳拳打到你面前的視覺沖擊力,呈現給觀眾的震撼遠超傳統立體武打片,可謂是武術電影的又一創舉。
此後,市場上國產3D電影出現了「扎堆」之勢,很多影片都想借3D東風穩賺一把。但如此眾多的紛爭蠶食,高投入快產出的形式讓諸多電影企業血本無歸。一些影片貌似搶到了3D熱潮,分食到了3D技術帶來的巨額效益,但製作誠意卻難以言說。<龍影大象觀:回味成龍電影,窺見小人物的大世界>
F. 3d電影有哪些
1、尋夢環游記
該片的靈感源於墨西哥亡靈節,講述了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格和落魄樂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斕的神秘世界開啟了一段奇妙冒險旅程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11月22日在美國上映,2017年11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20年7月20日在中國內地重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尋夢環游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阿凡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鍾馗伏魔:雪妖魔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獅子王
G. 如何評價龍門飛甲值得一看嗎
《龍門飛甲》是一部內外兼修的電影,3D效果好,同時也具備一切你能想到的武俠電影的元素:復仇、奪寶、江湖兒女情長、花樣百出的兵器、陰謀騙局、刁鑽迅猛的武功。
(7)台灣古代3d電影擴展閱讀
《龍門飛甲》主要劇情:明朝憲宗年間,宦官弄權,濫殺賢臣。俠客趙懷安在營救忠良行動中,將惡貫滿盈的東廠督主萬喻樓一劍斃命,引來西廠督主雨化田,祭出天下格殺令。趙懷安等人一路亡命到嘉峪關的龍門,消失於鋪天蓋地的黑沙暴中。
塵消風散後,西廠密探、韃靼商隊等江湖各路人馬,再度投宿於龍門客棧這家大漠黑店。曾毀於大火的龍門客棧里,風騷的老闆娘早已神秘失蹤,只剩下逃過火劫的伙計們重起爐灶,痴等老闆娘回來。幾乎被世人遺忘的邊關客棧,再次因緣際會地風起雲涌,神密駐客風里刀的容貌,為何與雨化田如此相似?
對客棧密道了如指掌的吹笛女子凌雁秋,又是何許人也?就在由雨化田親率的西廠追兵趕來之際,地平線突颳起數條龍卷奇風,趙懷安橫空飛出,欲與雨化田一決生死。大漠風煙間,一場天地變色的正邪之戰,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