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觀音山講的什麼意思啊我怎麼看不懂
觀音山》的故事講述丁波(陳柏霖)、南風(范冰冰)、肥龍三個年輕人租住了常月琴(張艾嘉)的房子,展開了一段兩代人的交叉。
常月琴沉浸在兒子車禍死亡的痛苦中無法自拔,丁波則無法面對母親死後父親再婚的事實,南風的父親酗酒、母親軟弱。
在這樣幾個人物身上,年輕人是沒有被關照、也沒有出路的一代,而常月琴是不再有希望的一代,這樣一個故事主題灰色,不過李玉的表現手法還算較有女性細膩和溫情的特點,以及幽默感,缺點是敘事不夠乾脆利落,火車兜風釋放情緒的場景使用過多。
應該說演員是其中比較大的亮點,張艾嘉扮演的京劇老師成功消除了台灣演員的背景,也許這是一個十分適合張艾嘉的角色,無望的中年老大媽,在以氣質著稱的張艾嘉演來,絕望和在痛苦中走出的感悟都很動人。
范冰冰的南風也是她塑造的角色中比較完整、成功的一個,她面對無法解決的人生困境,每一次都選擇用自毀的方式來度過,用酒瓶砸自己和灌兩瓶酒,在南風的世界裡,有些事情她不傷害自己就無法解決,這在李玉的作品中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
有兩場戲范冰冰都表現得很出色,一是看到丁波和其他女人親熱,三人親密無間、相依為命的感覺被破壞,范冰冰走上露台,掩飾眼淚;一是擠到常月琴床上,像母女一樣依偎棚游皮,流下眼淚。
陳柏霖除了口音無法掩飾台灣演員身份以外,演出方面很令人驚喜,不誇張、不過分追求張揚自己,符合人物個性,自然不矯飾。
整個故事個人的感覺是「無暇顧及浪漫的現實人生」,常月琴的兒子因為追求給女朋友過「浪漫」的生日而出了車禍,南風和丁波、肥龍坐火車遠離現實的浪漫,似乎只是一種暫時的遠離,最後導演還是讓他們一路沉默地坐上回程的火車,默默承受著常月琴自殺的結局。
南風和丁波的幸福只能是一種類似於瀕死的瞬間,回到現實他們終究是被拋棄的一代,雖然在和常月琴相處的過程中,他們互相給予了對方希望和溫暖,但佛學的領悟戰勝了對現實的解決,導演最後選擇了更模糊的表達方式。
我個人認為佛學不是解決現實問題的出口,在電影里可以因為「觀音山」這個意像而獲得一些領悟,但現實中丁波、南風依然要掙扎著生存下去。
總體來說,《觀音山》具有豐富的訊息和與現實聯系緊密的主題,表達方式略微女性色彩,算是李玉目前為止最出色的一部作品。
當一個社會正在承受經濟低迷和通脹壓力的時候,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會相應地出現變化。
在這種不能確定方向性的變動中,人的自閉性會無端加重,懷疑和冷漠也會隨之擴散,最終內心深處的情感依託只維系在最熟悉的家庭成員身上,除此之外對誰都不信任。
因為生存環境的殘酷,以及社會人文關懷的嚴重不足,人們的生活熱忱會不斷回縮,家庭成為最後的安全港灣。
如果家庭關系失和,或者家庭突然遭遇變故,鏈差會直接影響現代人們的心理和行為。
在影片里,男主角、女主角和房租婆三人,都因為家庭的破碎或不睦,而身陷抑鬱的籠罩中,女主角的情況顯得最輕,但也相當不快樂。
他們三人彼此救贖,彼此給予的同時又獲取對方的溫暖,這是一種帶有無奈感的極限式寬慰,散發著冷入骨髓的痛苦,好比一個乞丐給另一個乞丐分了半個燒餅,於是他們彷彿不再孤獨,而是將彼此的同情變幻成互相支撐的力點,但那透骨的凄涼依然存在,只是被瞬間的快樂輕輕掩蓋。
這是一部講述失去之後如何重塑的故事。
無論是男主角大鬧父親的續弦典禮,還是女主角用驚人的酒量雷爆病中的老爹,都是在用報復的方式來發泄自己對灰暗記憶的不滿,他們覺得不管走到哪裡,家庭的歷史陰影始終纏繞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令他們在孤寂之時痛不欲生。
家庭的矛盾和離亂讓他們無法面對自我的認同,不能建立充分的生活信心和勇氣。
血緣里的愛久釀成恨,骨磨碼子里的責任幻化成痛。
家庭就是人們心靈和身體的根據地,家庭內部的紛紛擾擾使得人們也跟著迷失,誰都逃不開。
至關重要的房租婆,顯然是影片中火花級的人物,編劇在她身上延續了傳統的人設定位:貌似巫婆,心似菩薩。
她跟三個年輕人先是單純的利益關系,之後變成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引發爭執的敵對關系,最後隨著一次次的親密接觸和相互救援,房租婆的秘密被揭開,她也還原成一個有愛的善良女人。
這樣的人物設置規律比較俗套,如果換成一對戀人,此規律依然成立。
身處困境之中的三個年輕人和剛失去兒子的房租婆發生碰撞,在碰撞中交流融合,最後在觀音山重修觀音廟時完成主題升華。
肥皂是一個醬油級的人物,影片里的榮譽綠葉,有他的點綴,陰郁氣氛略減。
多數時間,他都很快樂,至少比另外三個人快樂。
快樂很單純直接,不需要內涵,導演也不會下功夫去雕琢快樂的人物。
肥皂的快樂在於他沒失去多少,也不指望獲取更多,只要能保證他的伙食質量,他就基本能給周圍的朋友輸送快樂。
他的體重比別人沉,但他的心事卻比別人輕,所以他那壯碩的身材反而讓影片沉悶的格局稍微活泛了一些。
對於影片整體的基調,肥皂的影響微乎其微,他除了引發女主角「血吻同性」的驚艷一幕外,剩下的時間全部用來充當史上最亮也最合格的燈泡了。
有人說李玉是「女姜文」,我倒不太了解她的經歷,寧願相信這是一種「借名炒作」。
不過本片中她對火車的不吝膠片,讓我恍惚覺得她的確和姜文有一點共同之處。
在令人頭暈眼花的鏡頭晃動中,三個年輕人不停地在火車上體味「風蕭蕭兮蜀道難」的意境,顛簸和放逐的 *** 讓他們感覺活著的真實。
女主角對愛情的倚重透支了全部生命,所以她敢拉著男主角在鐵軌上冒死拉風一回,范冰冰的演技的確有了進步。
在追尋永恆支點超越孤獨境遇的路途上,女主跟房租婆想到了一起。
選擇死亡可能是對命運最後的抗爭,也可能是有效的解脫,而對自殺的看法,自然是各人各觀點,老道統學家依然舉著積極的生命價值觀指責,新派青年則是平常心面對,其實只要電影能反映真實就好。
大多數文藝片都有著晦澀沉鬱的格調,相較歐美文藝片,本片晦澀有了,情節卻薄弱。
比如,當男主角的父親說出並不意外的事實真相後,觀眾會覺得男主角的誤會和憤怒有些沒來由,不僅莽撞,還很無腦,畢竟父親並沒做什麼出格的事。
對於電影創作,劇情上的凝練精緻和重塑觀音一樣重要
2. 電影《觀音山》講述什麼啊
《觀音山》具有豐富的訊息和與現實聯系緊密的主題,表達方式略微女性色彩,算是李玉目前為止最出色的一部作品。當一個社會正在承受經濟低迷和通脹壓力的時候,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會相應地出現變化。在這種不能確定方向性的變動中,人的自閉性會無端加重,懷疑和冷漠也會隨之擴散,最終內心深處的情感依託只維系在最熟悉的家庭成員身上,除此之外對誰都不信任。因為生存環境的殘酷,以及社會人文關懷的嚴重不足,人們的生活熱忱會不斷回縮,家庭成為最後的安全港灣。如果家庭關系失和,或者家庭突然遭遇變故,會直接影響現代人們的心理和行為。
在影片里,男主角、女主角和房租婆三人,都因為家庭的破碎或不睦,而身陷抑鬱的籠罩中,女主角的情況顯得最輕,但也相當不快樂。他們三人彼此救贖,彼此給予的同時又獲取對方的溫暖,這是一種帶有無奈感的極限式寬慰,散發著冷入骨髓的痛苦,好比一個乞丐給另一個乞丐分了半個燒餅,於是他們彷彿不再孤獨,而是將彼此的同情變幻成互相支撐的力點,但那透骨的凄涼依然存在,只是被瞬間的快樂輕輕掩蓋。 這是一部講述失去之後如何重塑的故事
無論是男主角大鬧父親的續弦典禮,還是女主角用驚人的酒量雷爆病中的老爹,都是在用報復的方式來發泄自己對灰暗記憶的不滿,他們覺得不管走到哪裡,家庭的歷史陰影始終纏繞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令他們在孤寂之時痛不欲生。家庭的矛盾和離亂讓他們無法面對自我的認同,不能建立充分的生活信心和勇氣。血緣里的愛久釀成恨,骨子裡的責任幻化成痛。
家庭就是人們心靈和身體的根據地,家庭內部的紛紛擾擾使得人們也跟著迷失,誰都逃不開。 至關重要的房租婆,顯然是影片中火花級的人物,編劇在她身上延續了傳統的人設定位:貌似巫婆,心似菩薩。她跟三個年輕人先是單純的利益關系,之後變成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引發爭執的敵對關系,最後隨著一次次的親密接觸和相互救援,房租婆的秘密被揭開,她也還原成一個有愛的善良女人。這樣的人物設置規律比較俗套,如果換成一對戀人,此規律依然成立。身處困境之中的三個年輕人和剛失去兒子的房租婆發生碰撞,在碰撞中交流融合,最後在觀音山重修觀音廟時完成主題升華。
3. 《觀音山》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觀音山》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cbJCsHbXfRAwy62d2JzaXQ
4. 觀音山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范冰冰和陳柏霖所演的角色彼此相愛了,常姐經僧人指點看開了,在高山腰敗或慧上瀑布旁邊飛身而下,離世了,而後而范冰冰和陳柏霖倆人演的角色悲痛的和肥龍一起坐在了火車里。
《觀音山》是由李玉執導,由范團殲冰冰、陳柏霖、肥龍、張艾嘉等人主演的文藝片,於2011年3月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女房東常月琴和丁波、南風、肥皂三個年輕房客互相慰藉懂得愛的力量的故事。2010年,該片獲得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及最佳女演員兩項大獎。
(4)觀音山電影中文擴展閱讀:
《觀音山》真實地描述了80後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窘態,從而反映出當代人對生命不同的看法。該片盡其所能用鏡頭詮釋了一份僻靜。
在電影的前半段,導察答演用極其簡短的對白和細節,刻畫了人與人彼此的試探、理解彼此的悲痛,相互舔舐瘡口,直到最後四個人身處窘境,依然在精神上相互攙扶,令人動容。
張艾嘉飾演的京劇演員常月琴是不折不扣的絕望主婦,徹底顛覆了張艾嘉一貫的優雅知性風格。除去演員的精彩表演,片中展示的人文關懷令人感動。
5. 這個是范冰冰演的那部電影
應該是《觀音山》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中國文藝劇情片,由李玉執導,范冰冰、陳柏霖、張艾嘉和肥龍主演。表達的主題是探討青春成長、生命歸宿和愛情條件。在2010年10月舉辦的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它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和最佳女主角(范冰冰)兩個獎項,2011年4月范冰冰再憑藉此電影獲得第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影後殊榮,而張艾嘉亦憑借本片獲得第47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此電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國際版本(即東京電影節放映的版本),另一個版本則是在內地上映時因為某些敏感題材而在內容上作出了少許改動。
中文名: 觀音山
外文名: Buddha Mountain
出品時間: 2011年3月3日
出品公司: 范冰冰工作室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演: 李玉
編劇: 李玉,方勵
類型: 劇情,愛情,文藝
主演: 范冰冰,張艾嘉,陳柏霖,王鶴龍
片長: 101min
上映時間: 2011年3月4日
《觀音山》講述了三個高考落榜的年輕人在失落迷茫之時,一同租下了一個中年女人的房子,幾個人從摩擦、交流過程中,最終彼此慰藉與溫暖,共同走出困境的故事。 觀音山
在四川的小縣城裡,彷徨著3個充滿迷茫的年輕人:遠離家庭紛擾的女孩南風(范冰冰飾)、對父親(方勵飾)心懷芥蒂的丁波(陳柏霖飾)以及家庭富裕卻得不到半點溫暖的肥皂(肥龍 飾)。他們天 天聚在一起玩樂喧鬧,品味著青春的快意與失落。因所租的房屋改建,他們輾轉租住了京劇演員常月琴(張艾嘉 飾)的房子。這是一個有著坎坷命運的女人,上蒼的不公令她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更不要說這幾個與之同住一個屋檐下、無論從年齡還是閱歷都有著莫大鴻溝的孩子。南風各自的生活中本就煩惱不斷,與常月琴更是摩擦重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這幾個孤獨的人兒都從彼此的身上感受到了些微的溫暖。[1]
拍攝條件
據悉,《觀音山》90%的戲將會在成都市區拍攝,成都市的普通民居、菜市場、酒吧、商場都將進入鏡頭,而剩下的10%的戲將在峨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