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落山風"------紅塵愛戀里修一顆佛心
1. 《落山風》是台灣一部很老的電影,拍攝於80年代。最初注意到這部片子的時候僅僅是因為它的編劇是吳念真先生。耐著性子看下去,卻驚喜的發現了這部作品中蘊含的一層又一層的美感。
一個到尼姑庵讀書的少年郎,一個被婆家趕出門的到佛門清修的婦人。兩兩相遇,便是這個故事的引子。
2. 因為並沒有看過原著,但看完內地版本的"落山風"和吳念真先生編劇的"落山風"之後,顯而易見,吳念真先生創作的似乎更貼近主題。值得一 提的是吳念真先生筆下豐富的創作語言,劇本台詞以及場面和故事結構的選擇。
3. 山路上,一輛轎車遠遠的開過來。車內的收音機里播放著台灣新聞,奶奶拉著文祥的手充滿了不舍。手上的戒指以及和司機偶爾的交談交代了人物的背景,身份和簡單的人物關系。
但內地版的開頭則不同,冰冷的醫院,特寫的手術鏡頭,轉而寫到家裡,這一個視角從男主人公的父親和奶奶的"爭執"寫起。
不同的開頭可以給影片不同的定位。但落下去的第一筆卻是整個故事的種子。
相較於內地版的直接呈現人物矛盾不同,吳念真先生的一層一層揭露整個故事,呈現人物情感發展的歷程。最後再扣到影片主題。
4.就人物身份展示這一部分。"文祥"從行李箱里掏出時下流行的音樂磁帶,拿出咖啡。擺出和女友的照片。這一個鏡頭,已經進一步勾勒出人物的身份,情趣和愛好。而內地版本的則不同,"文祥"生氣的拿出奶粉盒子,"我都這么大了,還以為我是小孩子嗎?"比起有聲的台詞,吳念真先生筆下的"文祥"似乎更有說服力。
5.除了人物塑造部分,還有就是整個場景的把握和美感,以及大量的道具語言。
"文祥"去曬衣服,恰巧碰到素碧。他直接把衣服晾在繩上,但素碧看到,僅僅是幫他把褲子的口袋翻過來,素碧僅有的一句"這樣子比較容易干"。已經在人物身份塑造上更進一步。一個缺乏生活常識,只知讀書的富家子弟,一個善解人意,有生活閱歷的婦人。
山風起,吹著繩上的衣服,有被單,襯衫,褲子等等。文祥看到繩上被風吹起的內衣。也揭示了他最初的內心活動。
6.山裡的生活很美,尼姑們扎掃帚,從佛堂經過……擇菜打瞌睡的還俗人。昏昏欲睡的貓。在山裡跑步,鍛煉的文祥。比起這樣的基調,內地版的則充滿了視覺語言上的缺乏。
7.素碧在鍋里煎雞蛋特寫鏡頭,充滿了生活氣息的美感。"山裡生活艱苦,師傅怕你營養跟不上……"一個白色的瓷碟里盛著兩枚又黃又嫩的煎蛋。一方面交代了人物之間更深的情感關系。一方面透過視覺語言傳達出影片的美感和質地。
8.在台詞上,幫忙打掃衛生的阿姨偷喝文祥的咖啡。"要死了,比葯還苦"。文祥看到後,阿姨有些慌張。"這是什麼?比葯還苦""coffee",咖啡,我來幫你沖,加上奶精和糖才好喝。""還是苦啊"阿姨說。影片中,最開始文祥和阿姨的對話,其實暗含了整個故事的結果。因為他跟素碧的偶遇,就是即使加了奶精和糖的咖啡,再甜蜜的調劑最終都掩飾不了苦的本質。
9.在道具選擇和其他視覺語言呈現部分。"這么高,你也趕上來偷腥"。素碧點火燒飯,手裡的火柴卻掉進水裡。貓是故事裡的一個小道具,用它,卻呈現了彼時的人物狀態和不宜直接表達的主題。
10.影片還有一個特別的部分,就是文祥回到山下的家,他和奶奶參加的那一場盛大的拜媽祖活動。奶奶好不容易擠到媽祖面前"保佑我孫子文祥取得好成績"然後,一回頭,卻是偷偷隨著人潮跑掉的文祥。拜媽祖的人群有十里長街那麼壯闊,奶奶卻在人群里再也找不到他。
11.影片結尾部分,素碧和其他尼姑在山上收絲瓜,瓜棚下,素碧用剪刀剪了瓜蔓,把一隻絲瓜放進籃子里。前夫來找他,僅僅是這一部分視覺語言,已經為後來的情節鋪墊做了准備。
"跟我回家"
"我現在還不想走"
"我不怪你"
"有了孩子之後我以為是我和你的"
前夫蹲下身去抱著素碧的肚子。深情的抱著。
"我已經拿掉了"
"他知道嗎?"
"他只是個孩子,什麼都不知道"
文祥躲在山後,清楚地聽到了一切。沖動之下一路奔跑。越跑越快,越跑越遠。
"釘這些木樁做什麼"
"落山風大的時候一頭牛都可以被吹下山"。
而影片的結尾,是被吹下山的文祥,是雙手合十對佛祖充滿了敬畏的素碧。
12."心是福田,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落山風》里的一句台詞。
影片結尾部分,前來探望素碧的前夫,在山上和尼姑們採收絲瓜的素碧。在山中修路的山人。這一切的場景鋪墊和選擇,大概只想告訴我們"愛,是一場修行"。
2. 落山風的影片賞析
《落山風》是繼《大橋下面》《秋天裡的春天》的「女性三部曲」的尾篇,它在藝術表現上不遺餘力,匠心獨運的。如作品善於把表達的主題,人物的悲劇命運和藝術表現有機地融為一體,使藝術表現為作品悲劇性的主題服務。以富有詩情畫意的凄婉情調,娓娓敘述著素碧悲劇命運的形式和發展;使悠遠面深沉的餘音,縈繞於人們的耳畔,心際,讓人們去咀嚼,回味那苦澀的餘味;而那古樸莊重,卻閉塞得如死水般沉寂的尼姑庵,從來都是嚴禁男人涉足的「禁區」「聖地」,居然發生了男女的「戀情 」,這就加強了人物社會生活的環境的典型性,增添了作品反封建的色彩,還有那海灘湧起的陣陣怒濤,喧騰怒號的狂風,徐緩而低沉的鍾聲,配以素潔淡雅的色調,都和人物的思緒、情感融為一體,渾然天成,從而形成影片含蓄深沉,悲愴凄婉、使藝術表現起到了為作品主題服務的作用。
3. 求一部老電影名字。80年代看過的,大概是台灣電影。
落山風(1987)
過慣少爺生活的文祥,在家人的壓力下被迫妥協,安排到山寺靜心念書。寺里的環境令他難以適應。文祥委屈的抱怨,只能用排滿的功課來消解。另一方面,寺內的女尼們對他的諂媚,畏忌也教他感到厭煩,但有個女人卻教他好生親切。素碧這位以不孕為由被婆家逐出家門的女子,對文祥照顧有加,文祥飽受著被關心的幸福,使他淡化了對環境不適帶來的不悅情緒。
落山風起,狂風蕭瑟,是個陽光耀目的日子,文祥無意間闖進了曬衣場,吸引他的是那師姐在風中招搖的貼身衣物。這情慾的勾引,似癌細胞般侵蝕著他平靜的心思,抖動著原始的情慾,文祥再也無法靜心念書,迷茫、恍惚、夢幻地勾繪著對師姐的愛慕之情。不能自拔的文祥,情慾如波瀾在心湖擴張泛濫。素碧夜浴的撩撥,成了文祥發泄情慾的圖像,這彼此交通的橋梁,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師父下山看病期間,兩人貪婪地飽食落網的獵物,文祥盡傾情衷,素碧滿足地領受純真小孩的溫柔。這對豪放綺麗的佛門信徒,這畸戀,一個是在玩火,一個卻在瘋狂地自焚。
師父回山了,素碧有意了結這段來往,她知道這孽情會毀了文祥這輩子。她痛恨無情的丈夫如垃圾般將她拋棄,在一次爭執中,為了保護文祥,素碧的腹部遭丈夫的擊打而致流產。她怨嘆這世間恩怨,決意剃度信佛來贖罪,而文祥難抑受創的情感,落山風起,卷落他脆弱的身軀。[1]
4. 落山風女主最後的結局
落山風女主最後的結局是剃度出家。
《落山風》是一個有關慾望的故事,一個魯莽不懂事的富家少年,一個因為生不出孩子而遭冷落的少奶奶,都為了逃避家裡或世間的壓力,一個被送到山中復習備考,一個進入山中尋求清靜,他們相遇的地點就是這座同樣的尼姑廟。
素碧不是一開始就堅定地斷絕塵緣,所以在文祥向她求愛的時候,她悄悄對他說「我們去後山」,無怪即使她作死心塌地狀想要就此出家,師父也總不肯給她剃頭。
文祥也不是堅定地愛素碧,否則他回到城市之後,也不會向前女友質問和她在一起的男的是誰,怒氣沖沖又悵然若失,顯示他尚未離她而去的佔有欲。
直至素碧有了文祥的孩子,她也依然沒有徹底抗拒丈夫對她的復合的請求,如果不是文祥突然身死,從電影來看,她也許還是會服從丈夫的。但文祥死了,贖罪的責任轉移到了她的身上,於是,她終於得以出家。
5. 落山風台灣1987版本鋪被子在那段
去往城市的那段。《落山風》是由導演白沉在1990年執導的一部內地電影,劉新、佟瑞敏、宋佳等參加演出,該電影中,去往城市的那個橋段,男主在橋洞下鋪被子睡覺,電影講述了男女主步行投靠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