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2002電影目錄

台灣2002電影目錄

發布時間:2023-10-15 15:56:29

Ⅰ TWINS拍過的所有電影

截止2020年2月,TWINS出演的電影如下:

1、《一碌蔗》2002

2、《這個夏天有異性》2002-06-14

3、《千機變》2003-03-08

4、《古宅心慌慌》2003-11-06

5、《鬼馬狂想曲》2004

6、《千機變Ⅱ花都大戰》2004-08-12

7、《大無謂》2004-11-25

8、《精武家庭》2005

9、《蟲不知》2005-07-21

10、《雙子神偷》2007-01-18

11、《超級經理人》2013-09-05

12、《原諒他77次》2017

(1)台灣2002電影目錄擴展閱讀

Twins代表作品

1、《戀愛大過天》由林夕作詞,伍樂城作曲,twins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twins於2002年11月26日發行的專輯《愛情當入樽》中。該歌曲於2002年獲得新城勁爆頒獎禮2002年度新城勁爆歌曲獎。

2、《風箏與風》收錄於Twins《Happy Together (新曲+精選)》中的歌曲,發行於2002年11月1日,由伍樂城作曲,林夕作詞。在2010年3月26日發行的新曲+精選專輯《人人彈起》中再次收錄了這首歌。同時,這首歌也是松日MP3廣告主題曲。

Ⅱ 【張國榮】的所有電影

1978年:《紅樓春上春》《狗咬狗骨》
1980年:《喝彩》
1981年:《失業生》
1982年:《檸檬可樂》《沖擊21》《烈火青春》(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楊過與小龍女》
1983年:《鼓手》《第一次》
1984年:《緣分》《聖誕快樂》《三文治》
1985年:《龍鳳智多星》《為你鍾情》《求愛反斗星》
1986年:《偶然》《英雄本色》
1987年:《英雄本色II》(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倩女幽魂》。
1988年:《胭脂扣》(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殺之戀》。
1989年:《新最佳拍檔》《倩女幽魂II》
1990年:《阿飛正傳》(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第二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1年:《縱橫四海》《豪門夜宴》
1992年:《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家有喜事》。
1993年:《霸王別姬》(第四十六屆法國康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日本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男主角獎、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特別貢獻獎)《花田喜事》《東成西就》《白發魔女傳》《白發魔女傳II》
1994年:《大富之家》《金枝玉葉》(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錦綉前程》《東邪西毒》(第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最佳男主角獎)《記得香蕉成熟時之初戀情人》
1995年:《夜半歌聲》(兼任執行監制)《金玉滿堂》
1996年:《金枝玉葉II》(兼任聯合導演)《色情男女》(兼任客串導演)(第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大三元》、《風月》(第三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7年:《春光乍泄》(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九七家有喜事》
1998年:《九星報喜》、《紅色戀人》《安娜瑪德蓮娜》;受邀擔任柏林國際影展評委。
1999年:《流星語》(兼任聯合出品人)《星月童話》《布宜諾斯艾利斯零度》(《攝氏零度之春光再現》)
2000年:《槍王》(第三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戀戰沖繩》《煙飛煙滅》(兼任導演、編劇、剪輯)
2002年:《異度空間》(第三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二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明報周刊》演藝動力大獎最佳男演員獎)
2004年:獲得第二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演藝光輝永恆大獎」

Ⅲ 謝霆鋒電影全集

線人 2010
全城熱戀 2010
新少林寺 2010
風雲2 2009
十月圍城 2009
風雲決(配音)2009
證人 2008
男兒本色 2007
雙龍記 2007
寶貝計劃 2006
龍虎門 2006
四大天王 2006
春天花花同學會 2006
無極 2005
情癲大聖 2005
新紮師兄 2004
大佬愛美麗 2004
新警察故事 2004
飛龍再生 2003
玉觀音 2003
戀愛行星 2002
魂魄唔齊 2002
我的野蠻同學 2001
漫畫風雲 2001
異靈靈異 2001
老夫子 2001
順流逆流 2000
十二夜 2000
撻出愛火花 2000
大贏家 2000
特警新人類 1999
中華英雄 1999
半支煙 1999
古鏡怪談 1999
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 1998

Ⅳ 有沒有台灣的同志電影

涉及同性戀、雙性戀與/或跨性別話題的電影,塑造了重要的同志角色和/或把同性戀、雙性戀以及/或跨性別身份或關系作為一個重要的劇情

1980年代

《孽子》,台灣(1986)

1990年代

《喜宴》,台灣(1992)

《青少年哪吒》,台灣(1993)

《愛情萬歲》,台灣(1994)

《河流》,台灣(1997)

《美麗少年》(Boys For Beauty),台灣(1999)

2000年代

《夜奔》,台灣(2000)

《雨後的天空》(短片),台灣(2001)

《藍色大門》,台灣(2002)

《跳飛機》(短片),台灣(2002)

《台北朝九晚五》,台灣(2002)

《幸福備忘錄》(Memoranm On Happiness),台灣(2003)

《飛躍情海》(Love Me,If You Can),台灣(2003)

《十七歲的天空》,台灣(2004)

《豔光四射歌舞團》,台灣(2004)

《孤戀花》,台灣(2005)

《無偶之家,往事之城》(Scars on Memory),台灣(2005)

《盛夏光年》,台灣(2006)

《當我們同在一起》(GO GO G-Boys),台灣(2006)

《愛麗絲的鏡子》,台灣(2007)

《少年不戴花》(花を掛けない少年、It Seems to Rain),台灣(2007)

《沿海岸線徵友》,台灣(2007)

《漂浪青春》,台灣(2008)

《花吃了那女孩》,台灣(2008)

《艾草》,台灣(2008)

《霓虹心》(Miss Kicki),瑞典/台灣(2009)

《亂青春》,台灣(2009)

《帶我去遠方》,台灣(2009)

2010年代

《小狗情人》,台灣(2010)

《雙》(Pair of Love),台灣(2010)

Ⅳ 台灣電影詳細資料大全

台灣電影乃指台灣地區人民在台灣設立公司製作、編、導、主演,以國語發音之電影片。因台灣社會自由且富有創作力,因此能給予電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不過因為種種因素,2006年台灣電影票房於台灣市佔率僅1.62%,呈現衰退的現象。

基本介紹

電影評論,台灣電影,歷史發展,日據時期, *** 的影響,戰後時期,解嚴時期,嚴後至今,衰退崩盤,低谷期,復興熱潮,困境突破,導演,理論專著,

台灣電影

台灣電影的特色,在於強調導演風格、注重台灣歷史,並崇尚以電影做為宣傳工作。這種特色讓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朱延平等導演,於國際影壇備受好評。但另一方面,因為此類型藝術電影娛樂性較差,於台灣並不叫座,反而依賴島外票房來維持。

歷史發展

日據時期

日據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台灣少數民族等題材。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 電影《莎勇之鍾》劇照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

*** 的影響

台灣自日治時期後期至解嚴前,電影產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官營製片廠所主導。當時台灣電影的製作基本上也是以官營製片廠(台灣電影公司、中央電影公司、中國電影製片廠)所拍攝的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 1962年, *** 為促進本國電影事業的發展,由新聞局舉辦金馬獎,頒發電影獎項鼓勵優良國語影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也曾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來主辦,直到1991年,新聞局宣布決定將金馬獎由官方全部轉交給民間團體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自1970年代以來,金馬獎一直是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之一。官方的主導色彩在1980年代以後逐漸消退,但隨著西方好萊塢影片的開放及風行,台灣的電影產業逐漸萎縮低迷。 近年來,由 *** 出資及主導的「電影輔導金」成為一個鼓勵台灣電影產業及發掘台灣電影人才的重要方式;電影輔導金由行政院新聞局主管,其補助金額以「片」為單位,分為五百萬元及八百萬元兩組。投入金額最少達十五部影片的一億兩千萬元以上,其中,各項申請均有一定規范,例如五百萬組目的乃鼓勵第一次執導劇情長片新人導演。事實上,今台灣電影輔導金的設施,重點落實培育電影人才、促進影片製作能達一定品質和增加影片數量與素質,最後達到產業量能皆達的目標。 電影輔導金於2012年分為一般組、新人組及紀錄片組,一般組最高可獲二千萬元(上限)之輔導金;新人組及紀錄片組最高可獲一千萬元(上限)之輔導金;此外,電視電影可另外申請高畫質補助,金額上限為三百萬元。雖此電影輔導金帶來許多批評,但若以「創作來活絡台灣電影產業的角度」來看,仍多受肯定,事實上,許多人認為輔導金實為台灣文化的輔導架構。 過去《電影法》中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在中華民國國內設立公司製作、編、導、主演,以本國語言發音之電影片為國產電影;而中華民國國民在國外製作、主演,並以本國語言發音之電影片為本國電影。現在的標准則改由行政院新聞局依照拍攝與製作地點、導演與主要演員,以及資金來源在一部電影中所佔比例來認定。

戰後時期

台灣閩南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閩南語電影,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閩南語電影《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閩南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閩南語電影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引來一窩風的閩南語歌仔戲跟拍風。 電影《早安台北》海報 20世紀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台灣「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 20世紀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廷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20世紀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 台灣導演:陳國富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分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 *** 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80年代起,台灣當局新設立了電影發展基金會、電影圖書館,其功能乃為保存電影資產及推廣電影欣賞。同一時間,促成設定了金穗獎。以鼓勵動畫、紀錄片、實驗電影和劇情短片製作為講目的的獎項,也讓台灣電影藉由劇情片、紀錄片、動畫、與實驗電影提拔出相當多的製作人才。 第30屆金穗獎主視覺圖

解嚴時期

台灣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起,隨著社會經濟泡沫及言論自由的達成,讓導演為主導的台灣電影,將電影觸角伸向過去禁忌題材,並回顧與探討台灣近現代社會、歷史與個人記憶。這階段代表作有《刀瘟》、《香蕉天堂》、《童黨萬歲》、《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其中最震撼台灣的莫過於侯孝賢的《悲情城市》。這部片以一九份世家各成員經歷台灣光復、二二八事件、及台灣光復初期的歷程,具體而微地反映台灣人的歷史經驗,不但票房叫座,也在威尼斯影展榮獲金獅獎,使侯孝賢成為國際矚目的知名導演。之後幾年,台灣電影於世界各地大小影展獲得不少得獎紀錄,這使得主管電影業務的「新聞局」自1990年開始,透過電影輔導金來支持藝術電影的製作。 在票房方面獲得數億台幣的空前成功、同時也獲得不少獎項,叫好又叫座的結果讓台灣觀眾開始重新關注台灣自製電影。隨著《海角七號》熱賣,片商與觀眾均對台灣電影重拾信心,多部電影亦搭上順風車取得不錯的票房,如《囧男孩》、《九降風》、《花吃了那女孩》等等。《海角七號》同時也成為戰後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及台灣影史最賣座影片的第二名。 進入21世紀,台灣電影人在選角、攝制等方面更多的走出島外,改編自台灣女演員劉若英的作品《我想跟你走》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說《 Happy Birthday 》,劉若英本人並擔任主角。

嚴後至今

衰退崩盤

台灣電影的衰退,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當時所有電影市場的配額,是在GATT中討論,市場一直處在不利的位置,1996年起,每年產出量一直維持在15至20部,票房市佔率盤旋在全台總票房1~2%間,這悲慘的景況到2003年達到谷底,這年僅推出15部台灣影片,總票房約NT1,500萬元,不到總票房的1%,這樣的票房相當於《鐵達尼號》的40%,台灣影片當年愁雲慘霧,台灣電影可謂是 *** 放棄的產業。

低谷期

2000年後,台灣的電影偶有佳作,如2000年的《卧虎藏龍》、2002年的《雙瞳》、2005年的《刺青》等;但整體上,台灣的電影市場仍由好萊塢電影主宰,持續處於弱勢。 不過在另一方面,台灣電影也有新的發展。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發下豪願要投入電影業。有人認為,該做法是效法Sony進軍好萊塢模式,在擁有極強大硬體整合力量之後積極轉進電影業,並謀取好萊塢600億美元電影產業的代工數位商機。其中初試啼聲的作品(同時也是唯一的一部)即為電影《白銀帝國》。由於有郭台銘所屬鴻海集團5000萬美元的的大量投資,《白銀帝國》成為大陸與台灣兩地少見的高製作成本的商業電影。在開拍之時。而後郭台銘的精緯電影公司雖解散,但其長子郭守正的山水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仍繼續經營。

復興熱潮

2007年起的全球金融危機,在台灣居於優勢地位的美商影視企業受到影響,使得台灣電影有了喘息的機遇。2008年,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以大規模國際化商業路線(包括延攬日本歌星中孝介演出)並在內容上揉合本土特色,在票房方面成為戰後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及台灣影史最賣座影片的第三名(不計算通膨),同時也獲得不少獎項,叫好又叫座的結果讓台灣觀眾開始重新關注台灣自製電影[19]。 隨著《海角七號》熱賣,片商與觀眾均對台灣電影重拾信心,加上好萊塢片廠籌措資金不易市場低迷因素減少大卡司的投入,多部電影亦趕上這波替補美國電影遺留下來的台灣市場爭奪,因而取得較以往為佳的票房成績,如《囧男孩》、《九降風》、《花吃了那女孩》等等;而2010年的《艋舺》,2011年的《雞排英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更被視為台灣電影票房的指標,2012年《陣頭》、《愛》、《犀利 *** 最終回:幸福男·不難》、《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 ,2013年《大尾鱸鰻》 都是台灣破億影片;口碑與票房都頗受肯定。和以往國片低迷期時藝術電影掛帥的狀況不同,以一般大眾為市場目標的商業電影重新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以戲院上映為主的商業紀錄片也開始取得一定的發展(如《翻滾吧!男孩》等);而好票房衍伸出商機,讓片商有資本繼續製作吸引觀眾的電影,也讓台灣電影市場逐漸邁向資金提供、影片內容、觀眾票房三者均贏的正向循環。台灣電影歷經廿年不景氣後,蓄積的能量終在2008年爆發開來,形成一股「國片熱潮」。 2008年台灣電影總產量(指製作及完成者)為36部,總票房約6億1,085萬元,市佔率12.09%,較2007年之7.38%成長約0.6倍;2009年國產電影片總產量為48部,較2008年之36部成長約33%,總票房約1億2,499萬元,市佔率2.3%,衰退八成以上;2010年國產電影片總產量為50部,總票房約4億5,117萬元,市佔率7.31%,較2009年成長約2倍,以產量而言台灣電影已逐漸復甦之趨勢。

困境突破

自1985年年起,台灣產量與發行量較多的如學甫、龍族、麗城、中影、上上、倍倫、新船、金壂、學者、龍祥…等各公司均因各種因素萎縮產量,其製片量一路下滑。不但如此,維系電影產業的上述幾家公司,產業重心也移往如有線電視的影視產業。在產業無法支持下,惟剩台灣當局於文化維持的壓力下,勉為其難出資維持。1998年,台灣電影生產不到20部,2001年1-10月間,僅達11部,至2006年,台灣電影於台灣市佔率則僅1.62%。 就票房方面,以台北市首輪票房為例子,台灣電影的票房收入僅有163萬元,佔全部台北電影票房收入不到1%,比起美國好萊塢所佔台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遠。因為台灣電影產量極低,票房慘澹,實已不足以支撐電影工業。因此有媒體業者認為「再多的影展獎項都無法遮掩台灣電影全面崩盤的事實。」不過在另一方面,台灣電影也有新的發展。例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即發下豪願要投入電影業,並以電子業代工為概念,於2008年退休後拍100部以上的電影或電視劇。也有人認為,該做法是效法Sony進軍好萊塢相同,在擁有極強大硬體整合力量之後,積極轉進電影業,並謀取好萊塢600億美金電影產業的代工數位商機。其中,初試啼聲即為以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主導的《白銀帝國》。 電影《白銀帝國》海報 《白銀帝國》為台商郭台銘首度大幅投資的電影作品,於2007年上映。改編至《白銀谷》,描寫山西晉商的該部電影也是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的首部導製作品,根據焦雄屏說法,她拍攝該影片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扭轉近代中國對商人的偏頗感想。 《白銀帝國》亦是少見的由海峽兩岸合拍得高製作成本的商業電影,光是郭台銘所屬鴻海集團就對該片投資5000萬美金。另外,該電影的主要演員為香港電影演員郭富城及內地電影演員張鐵林。而正因白銀帝國的順利開拍,有人認為郭台銘的加入,不但能於資本上挹注台灣電影,更能為台灣電影帶來新想法與新視野。

導演

今台灣電影是以一群默默努力的電影工作者所支撐,也成為台灣電影的驕傲。這些工作者,除了侯孝賢與楊德昌已在國際影壇建立作者導演的地位外,台灣出身的李安、馬來西亞來台的僑生蔡明亮也已成為世界矚目的台灣導演。李安的《推手》讓所謂後新浪潮電影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後的《喜宴》也獲得台灣本地與國際的票房上成功。事實上,前往美國好萊塢發展的李安,今與侯孝賢仍成為台灣電影代名詞之一。 台灣導演:李安 除了李安、侯孝賢外,蔡明亮則一反新導演普遍探索懷舊或歷史記憶的題材,並將觸角深入都會男女生活中,其中,早其作品《青少年哪吒》觀察都會青少年虛無而沒出路的生命、得獎作品《愛情萬歲》探觸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傷口、另外,幾年後的作品如《河流》及《洞》更是 *** 描寫黑暗都市的情景。相對的,蔡明亮電影雖給人一種現代寓言的感覺,但也因為十分灰澀難懂而曲高和寡。除此,其他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新導演,如陳國富、徐小明、王小棣、易智言、陳玉勛、林正盛、張作驥,以及獨立製作的黃明川、賴聲川等,也都有水平以上的作品出現。台灣電影的歷史進程,自台灣日治時期後期至台灣解嚴前,便一直為官營製片廠所主導的情形下發展。事實上,該階段台灣電影的製作基本上也是以官營製片廠所拍攝的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直至今,台灣當局出資及主導的台灣電影輔導金仍是一個發掘台灣電影人才的重要方式。 台灣電影 今台灣有一批年輕紀錄片導演。來自台灣社會各階層的他們,其影片題材也五花八門。題材從探索嚴肅社會或政治議題到有的以自己或家人、朋友為拍攝對象皆有。其紀錄片主軸,也從探索社會到探索個人的生活與問題。因為配合得當,整體成績已漸受國際矚目,並有不少的國際重要紀錄片影展獲獎紀錄。另外也有如無米樂的叫好叫座影片。 台灣導演:侯孝賢

理論專著

陳飛寶編,1988,台灣電影史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台灣電影導演協會,2000,台灣電影導演藝術。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陳儒修,1993,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羅頗誠譯。台北:萬象圖書。 Chen, Ru-shou Robert. 1993. Dispersion, Ambivalence and Hybridity: A Cultural-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Film Experience in Taiwan in the 1980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川瀨健一,2002,台灣電影饗宴:百年導覽,李常傳譯。台北:南天書局。 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小組,1994,台語片時代(一)。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電影資料館「本國電影史」研究小組編,1996,歷史的腳蹤:台影五十年。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史研究計畫,1994,電影歲月縱橫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黃仁,1994,悲情台語片。台北:萬象書局。 黃仁,1994,電影與政治宣傳:政策電影研究。台北:萬象書局。 黃仁、王唯編著,2004,台灣電影百年史話。台北:中華影評人協會。 黃秀如,1991,台語片的興衰起落。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焦雄屏編著,1990,台灣新電影。台北:時報文化。 焦雄屏,1991,台港電影中的作者與類型。台北:遠流。 焦雄屏,1993,改變歷史的五年:國聯電影研究。台北:萬象圖書。 焦雄屏編著,2002,台灣電影90新新浪潮。台北:麥田出版。 李天鐸,1997,台灣電影、社會與歷史。台北:亞太書局出版社。 李泳泉,1998,台灣電影閱覽。台北:玉山社。 林贊庭編著,2003,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 1945-1970。台北:文建會。 劉現成, 1994。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盧非易,1998,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台北:遠流。 呂訴上,1961,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部。 歐淑敏,2004,日治時期台灣電影的政教功能。台灣師范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Rodriguez, Hector. 1995. The Cinema in Taiw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Ph.D. diss., New York University. 三澤真美惠,1999,殖民地下的「新天堂樂園」:日據時期台灣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台北:前衛。 Wu, I-fen. 2002. Taiwanese New Wave Cinema: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and Cultural Landscap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Essex. 葉龍彥,1995,光復初期台灣電影史。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葉龍彥,1997,台北西門町電影史 1896-1997。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電影資料館。 葉龍彥,1998,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台北:玉山社。 葉龍彥,2003,八十年代台灣電影史。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 Yeh, Yueh-yu. 1996. A National Score: Popular Music and Taiwanese Cinema.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張昌彥、李道明主編,2000,紀錄台灣:台灣紀錄片研究書目與文獻選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電影資料館。 「中華民國」電影年國際推廣組策劃,1993,台灣電影精選,區桂芝執行編輯。台北:萬象圖書公司。

Ⅵ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藍色大門

《藍色大門》,2002年由台灣導演易智言執導的電影,曾獲2002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展示,及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的提名。在台灣的票房超過新台幣500萬元,是2000年代台灣電影少有的佳績。故事秉承了一種久違了的清新質地,為成人世界帶來了一番耐人尋味的「青春物語」。

中文名:藍色大門

外文名: Blue Gate Crossing

其它譯名:藍色夏戀

製片地區:台灣,法國

導演:易智言

編劇:易智言

類型:劇情,愛情

主演:桂綸鎂,陳柏霖,梁淑慧,明金成

片長: Canada:85
min / USA:85 min

上映時間: 2002-09-08

色彩:彩色

imdb編碼: tt0333764

級別: Australia:PG Switzerland:10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藍色大門》主要人物▪ 孟克柔(桂綸鎂飾) ▪ 張士豪(陳柏霖 飾) ▪ 林月珍(梁淑慧 飾)

電影劇情高中生孟克柔(桂綸鎂飾)與林月珍(梁淑慧飾)是無話不談的好友,月珍告訴克柔,說自己喜歡上了一個叫張士豪(陳柏霖飾)的男生,便常常要求克柔幫她接近張士豪,幫忙認識他、幫忙傳遞情書。沒想到張士豪以為喜歡自己的是孟克柔,所以也常常借故接近她,跟她在一起。傳遞情書的事,被張貼出來,原來林月珍是以孟克柔的名義給張士豪寫信,孟克柔非常生氣而從而跟林月珍的關系疏遠了。另一邊孟克柔極不願意承認她與張士豪之間是戀人的關系,可是張士豪已深深喜歡上她。孟克柔想跟男生接吻,因為她想清楚一件事,原來她心裡,喜歡的是另外一個人。

「藍色大門」寓意

1.通過藍色的門,片中就是游泳館的藍色大門,游泳館是小柔和小士的天地,通過藍色大門,兩個懵懂少年萌發了純純的情感,所以藍色大門是一扇通向成長的門,或是通向未知的大門,就象片中描述的一樣站在門外看不到里邊,只聽其聲不見其人,暗戀小士的月珍只是在大門外想像,而小柔則進了大門,雖然是被迫的,但是小柔看到了大門內的一切,說出了被月珍託付的話,同時也贏得了小士的好感。

2.藍色,台北師大附中的代表色,

大門是台北師大附中位於信義路三段的大門,"藍色大門的背後,青春的甜美停駐"。

3.代表一扇開啟和關閉青春的門。

4.也許藍色大門就是我們每個人關於青春迷茫的出口。阿孟會站在門外,小士也會站在門外,那時我們的青春也就如落花,如流水,最終散場。我們將永遠,永遠的走進成年……

5.悠悠的藍色大門打開,是這般美麗迷離卻陽光燦爛的青春,色調如此的絢爛,雖然未經刻意的雕飾。

6.藍色代表憂郁,未知和青澀的少年時代,大門分隔了17歲和以後的成人之間的地帶,少年躊躇著,懷疑著要不要推開門,一探成人的生活,卻又迷茫著找不到答案......藍色是海洋,是天空,是青春短暫的顏色。17歲,想躲在門後,偷偷地看見蔚藍。 [1]

7.藍色大門是對未知未來的美好理想的啟發點,是少男少女們夢的源頭。
8.藍色大門-----獻給青春最純凈的禮物

Ⅶ 哪位大神有2002年陳國富執導,梁家輝、劉若英主演的台灣電影《雙瞳》百度雲資源。

《雙瞳》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Psp__0QUIOnDa4bvjVRgeA

提取碼: uicm

《雙瞳》是由陳國富執導,梁家輝、劉若英、大衛·摩斯主演的驚悚恐怖電影。影片講述了固執的台灣警探與美國FBI專家聯手追捕離奇連環殺人案幕後真凶的故事。該片於2002年10月25日在台灣上映。

閱讀全文

與台灣2002電影目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善良霸王龍大電影動畫版 瀏覽:747
音樂之聲電影免費版資源 瀏覽:794
稷山電影院還開著嗎 瀏覽:28
好萊塢動畫電影觀後感 瀏覽:744
電影米香演員 瀏覽:513
泰迦奧特曼動漫大電影全部播完 瀏覽:944
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電影 瀏覽:650
蝙蝠俠電影下一部什麼時候出 瀏覽:408
播放電影喪屍的圖片 瀏覽:244
電影明信片圖片帶字 瀏覽:703
英文電影對話句子 瀏覽:993
大陸大偵探皮卡丘電影英配 瀏覽:744
荒島求生電影完整免費 瀏覽:803
英文有趣的電影名稱 瀏覽:483
罪犯當老師電影叫什麼 瀏覽:159
主角被注射葯物無限復活電影 瀏覽:210
證明一部電影文案怎麼寫 瀏覽:70
格鬥電影主角在一座塔里 瀏覽:471
我放學後看電影了英文翻譯 瀏覽:979
激情大尺度電影有哪些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