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仙配》和解放前的劇本完全不同那後來為什麼要改編呢
歌曲《夫妻雙雙把家還》,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朗朗上口,一時傳遍大江南北,即使在五六十年代,也變成了家喻戶曉,至今仍然傳唱度很高的一首歌。這首歌出自電影《天仙配》(1955)。
董永和七仙女 黃梅戲
改編後的版本很多人各種吐槽,但這樣的改編的好處就是它的趣味性更強,使整個故事曲折離奇,不只加上反派及神仙人物出場,而原來之前的董永孝子的內容也包含在裡面,使故事內容並不再一味的單一,比如將董永的長工期限由三年改為百日,否則將三年改為六年這個設定更加會引起觀眾心裡的不平,而七仙女懷孕以及天兵捉拿七仙女的片段更容易讓觀眾有置入戲中的感覺,引起共鳴,這些我都覺得就是這劇本傳唱度更久的原因,因為白開水的劇情太過單調,吸引不了觀眾。
2. 七仙女和董永主要講了什麼
傳說七仙女深為董永的勤勞和孝心所感動,一日在眾姐姐的幫助下,乘鶴下凡來到人間。七仙女下凡後,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與董永相遇,後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樹下,二人拜天地成了親。
數月後,玉皇大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為震怒,遂派天兵天將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趕至西溪「南倉河口」,夫婦二人抱頭痛哭,生離死別。
七仙女被天兵天將抓上半空,她扔下腳上穿的一雙綉花鞋給董永留作紀念。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將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釵向地面劃出一條河,阻擋住追趕的董永,並用雙釵插地,鑿成兩口井,一井河東,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絕別,永無相見之日。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難容,她只好忍痛把兒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樹下,托夢囑董永領子。董永得到兒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來到老槐樹旁遠眺,遙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歸,全家團聚。
(2)台灣董永和七仙女電影擴展閱讀
董永,西漢時出生在西溪鎮丹陽里的董家舍。少年喪母,與父親董公相依為命。稍長,下田勞動,贍養父親,因家貧經常幫人做工謀生。農活忙時,他常用小車推著多病的父親到田頭樹蔭下,邊做農活邊照應董公,鄰里鄉親都誇他是個大孝子。
後來,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貧困,無錢安葬父親,於是就到西溪鎮上大財主曹長者家賣身為奴,得錢葬父。董永孝賢被列入漢「二十四孝」之一,廣為傳頌。
董永民間故事最初只是漢代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歷史卻選擇了董永作為社會孝觀念宣傳的典範,一直流傳至今。在流傳過程中董永故事也隨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即漸漸由孝子故事演變為愛情故事。
兩千年以來,「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的原生結構模型雖無改變,但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內涵都在不斷地豐富和創新。
優美動人的「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主要價值在兩個方面。第一,有關這個故事傳說的歷史資料和文學資料蘊涵著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包括倫理道德、風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豐富信息,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第二,該故事傳說所頌揚的孝文化精神,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仍具有現實實踐價值。
「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千百年來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可謂家喻戶曉,是中華民族廣為流傳的著名民間傳說之一,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
3. 戲曲電影七仙女男女主演是誰
凌波飾董永,方盈飾七妹。
方盈(1948年4月20日—2010年1月13日),本名倪芳凝,祖籍貴州。六十年代邵氏「當家花旦」之一,曾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電影美術指導,服裝設計,香港電影美術學會主席,專欄作者等。
(3)台灣董永和七仙女電影擴展閱讀:
黃梅調版本的《七仙女》原本由李翰祥執導,在拍攝途中李翰祥突然脫離邵氏公司到台灣另組國聯影片公司,動員大批明星在台灣開拍另一部《七仙女》(1963年)。
邵氏公司不甘示弱,一面向法庭申請禁制令,一面沿用李翰祥留下的《七仙女》劇本,調配十個攝影棚全部搭成同一部戲的場景,由何夢華和陳又新聯合導演繼續拍攝完,造成競拍局面。
1963年12月,兩部《七仙女》同時上映,成為行內佳話。但李翰祥版《七仙女》因只有江青、鈕芳雨擔綱,氣勢較邵氏版《七仙女》為弱而票房落敗。
影片中「瑤池仙境」的布景由嚴俊、陳又新、何夢華、胡金銓聯合設計。
4. 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故事結局是悲劇還是喜劇?《天仙配》的神話故事古今傳頌,家喻戶曉,七仙女和董永成為神話故事中堅貞愛情的象徵。據傳,董永十二歲就到傅村傅員外家當了童工,董永長得眉清目秀,面如美玉,一表人才,忠厚老實。傅員外有一女兒,名叫傅金花,比董永小一歲,聰明調皮,潑辣大方,長得眉眼亂動,也很耐看。剛開始,傅金花一直找機會戲弄、欺侮董永,董永身在豪門屋檐下,豈敢不低頭,也就不和傅金花計較。時間長了,傅金花對董永逐漸產生了感情。轉眼間六年過去了,十八歲的董永長成了人見人愛的漂亮小夥子,憨厚實誠,禮貌勤快,誰見了誰誇。
張七姐的頑強斗爭終於獲得了回到人間的勝利。夫妻倆久別重逢,喜極而泣,一家三口久久相擁,慶幸全家團圓,從此過上了夫妻恩愛、婚姻美滿的幸福生活。董永和張七姐飲水思源,為了感謝大槐樹這個媒人,於是就從大槐樹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樹到小董,千百年來,長成古槐,幾枯幾榮,至今仍存,歷經滄桑,生機盎然,可供遊人觀賞。董永墓看護人又在此古槐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樹到董永墓前,此槐樹長出了渾然天成的連理枝,使人看了都會嘖嘖稱奇,形象地印證了董永和七仙女「在水好似鴛鴦鳥,在地願做連理枝」的忠貞愛情。祭祀董永的大殿里塑有董永和七仙女並肩端坐的塑像,後代人贊美頌揚他倆忠貞不渝的美好愛情。民間到處流傳著「董永像前拜兩拜,白頭到老不分開」的古話。許多熱戀的情侶和恩愛的夫妻都會專程來參拜董永和七仙女,都希望得到象他倆那樣的忠貞愛情和美滿婚姻。綜上所述,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故事結局還是喜劇!
5. 《天仙配》和《牛郎織女》是一個故事嗎
是一回事,只是《天仙配》是牛郎織女這個故事的黃梅戲版。
《天仙配》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它寄託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嚮往。影片系根據同名黃梅戲改編,劇本改編桑弧,主演是在戲曲界享有盛名的黃梅戲演員嚴風英、王少舫。嚴鳳英創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間村姑,既熱情大膽,又勤勞智慧;嚴鳳英尤其把是把七仙女對董永誠摯的愛情,表現得十分深沉動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朴實、敦厚、可親。這兩個形象,富有濃郁的人情味與強烈的真實感,雖系神話,實際上是現實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勞動人民審美理想的體現。
《牛郎織女》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明白了嗎???這個答案不知你還滿意嗎?
參考資料:新浪網和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