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電影文化運動

台灣電影文化運動

發布時間:2023-09-03 03:13:06

1. 台灣文化有哪幾個重要時期,代表人物

台灣文化

台灣原為南島語族文化圈的一部份。 17 世紀初,漢人尚未大量移入前,曾被荷蘭人占據 38 年 (1624~1662 年 ) ,接受歐洲文化影響。其後,漢人大量移入,發展出華南農漁業文化。 19 世紀末,割讓給日本 50 年 (1895~1945 年 ) 又融入大和文化;今日的台灣社會,是上述歷史影響下的多元文化社會。 史前文化
自從 1896 年日本學者陸續發現台北芝山岩遺址及圓山遺址以來,百年間,台灣全境已發現 1000 多處史前文化遺址。其空間分布,就海拔高度而言,從僅 1 公尺 左右(例如古台北湖畔的社子遺址)、或 5 ~ 7 公尺(如十三行遺址),至 2000 公尺 者都有;就水平分布而言,北自台北縣金山鄉南到恆春半島鵝鑾鼻燈塔附近,都發現史前文化遺址。
台灣大約在 5 萬年前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長濱文化),其後歷經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再經金屬器時代,其中以新石器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和卑南文化)最重要。台灣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已使用磨製、打制的石器、骨角器和陶器做為生產工具和日常用具,並且喜歡用玉器做為裝飾。這些文化除了本土的發展演化外,和華南及東南亞文化也有互動關系,因此史前時代台灣原住民的族群眾多,文化復雜、社會組織型態互異。
南島語族文化
台灣可能是南島語族發源地之一 ( 這個理論目前尚在驗證中 ) 。昔日,居住在平原的平埔族對亞、太地區南島語族發展上,可能曾經扮演過重要角色,而高山族較少與海外往來。從考古學,文化人類學、語言學的研究,可以推測台灣原住民至少在 6000 年前就活躍於台灣,並向外擴散遷徙。南島語族目前遍布整個印度洋及太平洋,西起馬達加斯加島東至復活島,總人口約 2 億 5 千萬,台灣僅 40 余萬,昔日與菲律賓群島的原住民來往較頻繁,由兩地語言的借字可以看出文化的關系。
台灣平埔族漢化程度很深,幾乎隱沒不見;目前高山族中的阿美、卑南、泰雅、賽夏、布農、鄒、排灣、魯凱、達悟及邵族等文化特徵仍然明顯,其語言、物質文化、社會組織、祭典儀式等各方面都表現出多樣性,譬如紋身、缺齒、貫頭衣、腰機紡織、父子連名、親族外婚、老人政治、年齡分級、獵首、鳥占、靈魂崇拜、室內葬等,都與印度尼西亞古文化特質接近。
信仰方面普遍存在著「祖靈」信印,相信軀殼死亡的同時,靈魂可以永遠地獨立存在。族內的巫師可以降其旨意、命令,以為族人生活信條,而泰雅族「出草」獵人頭的習慣,在信仰的意義上,乃為透過儀式轉換的功能,經由靈魂崇拜的觀念,將被害者的生命「轉化」為守護其社群的靈能。「圖騰」方面,有以樹、箭竹,蛇、山貓、山羊,高山、大石、硫磺口、火山口等為崇拜對象,作為部族、或氏族血統識別的標幟。
漢族文化
閩南文化(福佬文化)
台灣漢族則大多數是福建、廣東兩省的移民,其中,福建以漳、泉兩地移民約占 80% ,因此閩南語(又稱為 " 福佬話 " )為台灣民間的主要方言,被稱為 " 台語 " ,閩南文化又稱為「河洛文化」、「福佬文化」。
清代漢人到台灣後,往往是同鄉群居在同一村莊,常沿用原鄉名為地名,並建廟供奉共同信仰的神明,作為守護神廟,移民透過廟宇的祭祀活動,彼此結合成祭祀組織,廟宇就成為移民社會的信仰及活動中心。不同祖籍的移民,供奉不同的神明,如漳州移民供奉開漳聖王;泉州移民供奉保生大帝及觀音、媽祖。
客家文化
大凡客家人的同仁都熟悉這么一句話:「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說客家人遍布海內外一點也不誇張。台灣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台灣與客家大本營地區的閩、粵二省只一海相隔,自古以來就有割不斷、理還亂的親緣、情緣。據眾多資料表明,客家人在台灣遍布任何一個角落。
一般而言,客家人原居中國北方(山西、河南、湖北),後因五胡亂華、宋朝南徙等歷代因素造成北人南遷,南方居民稱他們為客,於是就有了客家一詞出現。
台灣客家人主要來自中國廣東潮州和梅縣,目前分布於桃、竹、苗地區,或者高雄、屏東、美濃等地。 客家人適應力特別強,為了生活,可以四處為家,漂泊異地,早期的客家人保有傳統的客家精神 --- 「勤儉」、「硬頸」、「念祖」、「團結」、「凝聚力強」。客家人較為保守,有強烈的「我群」意識,珍惜文字、尊重有知識的讀書人,比較重視教育成就。
客家山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與鮮明的地方色彩,在體裁上,分為傳統山歌、道情、敘事與新的山歌,台灣的客家山歌歌詞,一般為七字一句、四字一句。從歌的種類來看,大致分為過山調(歷史悠久)、山歌仔(即興創作)、平板調三種。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是奉祀在公廳或宗祠。客家族群祭拜的神只以義民爺、三山國王為代表,台灣各地只要有客家人開墾的地方,就會有三山國王廟。
義民廟
義民祭典是台灣客家移民獨有的信仰。以全台規模最大的竹北新埔褒忠義民廟為例,其中供奉的便是死於戰爭的客家先民。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亂,新埔附近的客家人,自動籌組了「義民軍」。次年清廷率軍登陸鹿港,會合義民軍圍剿林爽文。平亂後陣亡的義民軍葬於新埔,在路旁山坡地建造墓冢,次年又在墓前建了一座「義民廟」。清廷有感於義民軍協助平亂之功,先後頒賜了「義勇」、「懷忠」、「褒忠」三塊匾額褒揚;因此義民廟又稱為「褒忠亭」。竹北新埔的義民廟每年農歷七月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除了傳統的普渡孤魂之外,最重要的是尊祭義民先烈為保衛鄉土而犧牲生命的忠義精神。義民廟中元祭典,從道光十五年(1835年)開始,迄今已一百五十餘年。
節慶文化
左營萬年季/ 高雄左營/ DDM Xiao攝於2004年10月17日台灣百年前即有許多大陸閩浙移民,生活方式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節慶禮俗也與中國內地大同小異。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台灣的三大節慶,而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乞巧節) 等中國傳統節日, 在台灣民間也有不同的慶祝禮俗。此外,尚有多項深具台灣特色的民俗慶典,如迎媽祖、鹽水蜂炮、東港燒王船、頭城搶孤等等。
迎媽祖
媽祖信仰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媽祖本名林默娘,其生平在後來已被神格化,而成了出海的守護神。台灣最著名的幾處媽祖廟是鹿港天後宮,大甲鎮瀾宮(大甲媽)與北港朝天宮(北港媽),各地的信徒眾多。每年的"迎媽祖"活動, 媽祖繞境出巡進香,可說是在台灣僅見的大規模宗教活動。
鹽水蜂炮
相傳在清光緒年間,台南鹽水鎮因瘟疫肆虐二十餘年,鹽水人求助於「關聖帝君」(關公),示意將於元宵夜出巡,應於繞境所到之處燃放鞭炮助其聲威以驅逐邪疫,瘟疫竟因此絕跡。當地人相沿此習,演變成具有特色的鹽水蜂炮盛會。蜂炮是將幾萬只沖天炮連結在一起,安置成「炮城」,點燃時萬炮齊發,有如蜂群傾巢而出,故稱「蜂炮」。蜂炮活動於入夜後展開,神轎與轎夫從「武廟」出發揭開序幕。當神轎行到炮城前,主人拉開紅布點燃蜂炮,頃刻間萬炮齊放,震耳欲聾。
燒王船
左營萬年季/ 高雄左營/ DDM Xiao攝於2004年10月17日台灣早期以漁業為主的港口,常有寺廟及祈福祭典。其中著名的是擁有百年歷史的東港東隆宮平安祭典。東隆宮建於清乾隆年間,主祀溫府千歲,平安祭典的活動每三年一科,是將奉玉旨的千歲爺接上岸來(稱為「請王」)。平安祭典過程重點在於千歲爺遶境儀式,經過數日的祭典遶境(稱為「出巡」)後,千歲爺必須回天庭繳旨,而「燒王船」則是送走千歲爺的儀式(稱為「宴王」、「送王」),也是整個祭典的高潮,近年來常以「王船祭」稱之。燒王船的平安祭典代表著地方百姓對千歲爺的感激,並祈求神明賜福東港百姓。
頭城搶孤
台灣有些地方在中元普渡的廟會後,會將祭祀的供品提供民眾搶奪,稱為「搶孤」。一種說法是為了與孤魂野鬼搶奪祭品, 另一種說法是為了嚇退流連忘返的鬼魂。台灣最負盛名的「搶孤」是宜蘭頭城鎮的搶孤活動。搶孤是先搭設數十公尺高的「孤棚」,上層再搭「孤棧」,並在上頭擺放供品以及旗幟,而棚柱上塗滿牛油,想要憑己力爬上孤棚並不容易,往年常有意外發生,因此在清朝時期劉銘傳曾經下令禁止搶孤活動。在1991年宜蘭頭城恢復舉辦搶孤,並且改善了活動搶奪的方式。以往為了賬濟貧苦亡徒爭搶祭品的掠奪活動 變成了目前具有競賽性的民俗活動,能夠首先取得棧頂的「順風旗」就算奪標。而民間相信搶得順風旗的人,可以獲神鬼的庇護。
日本文化的影響
日本曾經統治台灣五十年,對台灣的治理從初期的鎮壓逐漸轉為同化,並經由總督府推動皇民化運動,要求台灣人說日本語、穿和服、改日本姓名、廢棄民間信仰等等。這種文化移植對習慣中國傳統的漢人造成諸多反感,使得當時知識份子所組織的文化活動或集會中往往帶有反抗的政治色彩。但隨著統治時間的推移,不論接受與否,日本文化仍對於台灣仍有影響,除了在當時的硬體建設可以感受到外,許多層次的影響或習慣都是深入民生的。
日治時期所留下的公共建築多具有日本風格,最具代表性建築的就是總統府;而台灣的「縱貫鐵道」仍延用日式的右駕左行系統;而在飲食習慣與娛樂生活中所出現的日本語文常常轉化為台灣話來使用,例如便當/弁當(飯盒)、刺身(生魚片)、看板(招牌)、注文(預定)還有氣持(指情緒或心情)等等 在台語中不勝枚舉。而二戰前後台灣的歌曲受到日本歌謠的創作模式所影響,多帶有濃厚的東洋風格。
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曾經禁止日本出版品的輸入,並試圖消除日本文化的影響;然而日本式的建築雖能拆除,文教雖能禁止,但是這些做法並不能完全禁絕台灣對外來文化的吸收。90年代以後,政府逐漸開放管制,日本通俗文化在台灣變得十分普遍。目前台灣有十幾個電視頻道播放日本節目,許多年輕人喜歡日本偶像明星、搜集日本的流行資訊,成了「哈日族」。但這樣的文化現象只是物質上的流行,往往不被認為是精神層面的;而另一方面,常在日本文化中所提到、犧牲小我的悲劇性格「武士道精神」則未成為台灣民眾所崇尚的信仰。
歐美文化的影響
歐美文化對台灣的影響有兩個方面較為有特色,第一是天主教與基督教在台灣地方文化中的角色,如台語詩歌的改編,偏遠地區地方教堂的貢獻等。此外是教育方面,歐美教育在台灣教育界中往往被引為典範,近年來台灣的教改就是基於歐美教育的精神而制定的,此外台灣的森林小學、以及小留學生文化、也是深受歐美教育的影響。
至於其他的影響,在很多亞洲地區國家文化中都看得到,例如美國電影文化已經強勢的將台灣本土電影文化逐漸壓縮空間,而歐美的現代建築思想,如玻璃帷幕的摩天大樓,集合式的社區公寓,河濱公園等,也影響了台灣的建築文化。
根據
http://www.wikilib.com/wiki?title=%E8%87%BA%E7%81%A3%E6%96%87%E5%8C%96&diff=0
http://computer10.cbern.gov.cn/computer/upload/c2005/200509240520/dili/dilir7.htm
綜合整理

2. 如何評價電影《百鳥朝鳳》的視聽藝術

電影告訴我們傳統文化不被人們所珍視,我們要保護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呢,告訴了我們明眼人都知道的結論卻沒有培養我們這種意識,我們需要的是過程,如何去保護傳統文化,如何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呢?



當然傳統文化有很多是非常優秀的,但希望它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遍布我們的生活。最近大熊貓終於不是瀕危動物了,還是蠻觸動的,我們需要的更多是一種意識,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

3. 台灣新電影運動的特徵

http://cache..com/c?m=&p=882a9443999f18fc57ea8c62525f&user=
這里有詳細的

4. 台灣的文化與大陸相差甚遠,有什麼記錄台灣文藝的電影

下面給大家推薦幾部自己喜歡的台灣文藝片,僅代表個人意見

一、《河豚》

這部電影拍攝於2009年,采景在香格里拉,被譽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拍攝出來的鏡像真的讓人有一種嚮往。

大致劇情為季玲(朱芷瑩 飾)在一場意外之中失去了兒子,陷入了絕望和悲痛之中無法自拔。在整理兒子的遺物時,季玲發現了一張神秘的紙條,在紙條的指引之下,季玲決定前往人間仙境香格里拉,在那裡,或許還留存著她和兒子之間的羈絆。 途中,季玲結識了名為艾利克斯(吳中天 飾)的男子,兩人結伴而行,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熟穩重的艾利克斯漸漸吸引了季玲的注意。婚姻生活因為喪子之痛而陷入困境之中的季玲,無法壓抑心中對於艾利克斯的感情。之後,季玲於意外之中墜入了山谷,被藏族人家收留,並因此結識了善良淳樸的藏族男孩(格桑定主 飾),在和男孩相處的這段時間里,季玲心中的陰霾和迷霧漸漸散去

不錯的兩部台灣文藝片,推薦大家可以有時間看一下

5. 求一些反應台灣本土文化的有深度的電影

一般來說,台灣大的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分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以下是些具有里程碑式的電影明細,摟住可挑選其中一、二欣賞;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
《兒子的大玩偶》獲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獎,並引領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開端;
《風櫃來的人》獲1984年法國南特大三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
《油麻菜籽》獲第二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童年往事》,獲第二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青少年哪吒》觀察都會青少年虛無而沒出路的生命;
《愛情萬歲》探觸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傷口;

6. 電影 《聽說》 講的是什麼

《聽說》講述了秧秧和便當店男孩黃天闊互相以為對方是聽障人,發生的一段奇妙美好的愛情故事。

劇情簡介:

陽光男孩黃天闊(彭於晏飾)的父母經營著一家便當店,某天,他在為聽障游泳隊送便當時邂逅了清純美麗的姐妹花——小朋(陳妍希飾)和秧秧(陳意涵飾)。

姐妹倆的父親是一名傳教士,常年在非洲工作。為了保障姐姐順利參加聽障奧運會,秧秧擔負起賺取家用的重任。她每日來去匆匆,辛苦打著幾份工。

本身即掌握手語的天闊自然而然融入了姐妹倆的生活當中,為了接近心儀的秧秧,他時常在體育館門口做生意,還費盡心思為秧秧製作愛心便當。

(6)台灣電影文化運動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天闊

家裡開了便當店,每天給殘疾人奧運會的准備隊員准備便當,在此期間與秧秧相識,並錯認為秧秧也是聾啞人,然後與其發生一段有趣的愛情故事。

2、秧秧

小朋的妹妹,母親早年去世,爸爸去非洲援建,與小朋相依為命,靠打零工給小朋提供訓練費用,在此期間與天闊相識,並錯認為天闊也是聾啞人。

3、小朋

秧秧的姐姐,聾啞人,母親早年去世,爸爸去非洲援建,與秧秧相依為命,每天參加游泳訓練,希望能在接下來的殘奧會上獲得金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聽說

7. 以《龍門客棧》等電影為例解讀中國當代電影的文化內涵

《龍門客棧》是由胡金銓執導,上官靈鳳、石雋、白鷹等主演的武俠電影。
影片以明朝中期為背景,講述了武林俠士為救助忠良之後,與以太監曹少欽為首的東廠高手在龍門客棧展開激烈拼殺的故事。該片於1967年10月21日在台灣上映。[1]
中文
龍門客棧
外文名
Dragon Inn,Dragon Gate Inn
出品時間
1967年
出品公司
台灣聯邦影業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台灣
製片成本
約450萬元新台幣
拍攝地點
台灣西螺大橋、橫貫公路、懇丁公園、谷關、梨山、火炎山
拍攝日期
1966年12月18日——1967年5月25日
導 演
胡金銓
編 劇
胡金銓
製片人
沙榮峰
類 型
動作、武俠
主 演
上官靈鳳,石雋,白鷹
片 長
111分鍾
上映時間
1967年10月21日(台灣)
票 房
台灣:445餘萬新台幣;香港:210萬港幣
分 級
普遍級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060635
主要獎項
第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
中國電影百年——最佳華語片100部第七名
「影史百大華語電影」第九名
幅 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 音
單聲道
攝制格式
35mm
洗印格式
35mm

8. 台灣的戲劇運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台灣的戲劇運動,從20年代初期開始出現。作為新文學形式之一的新劇,與處於過渡時期的文明戲,以及新舊混雜的歌仔戲、鱸鰻戲等多種形式,始終此起彼伏地發展著。但占據主導地位的則是新劇。

台灣新劇運動的開展與台灣文化協會有密切聯系。1921年成立的文化協會,在1923年10月17日第3屆定期總會議決事項第6項中,特別增列了「為改弊習涵養高尚趣味起見特開活動寫真(即電影)會音樂會及文化演劇會」,欲將戲劇作為改革社會之利器,及至1925年,文化演劇已成為文化協會的主要活動之一,台灣文化協會與海外留學生關系密切,當年熱心劇運的留學生後來都成為文化協會會員,而文化協會成員的演劇運動無疑受到祖國五四運動後勃興的話劇的影響。如熱心劇運的張維賢所說:「我對於新劇發生興趣是因為看過了中國新文學運動後胡適的劇本。」這種情形,使台灣的新劇運動一開始就帶有社會革新意識與文化運動性格。

20年代前期,台灣新劇運動進入萌芽期。1923年11月,在廈門讀書的彰化學生陳、潘爐、謝樹元於寒假歸台時,集合同志周天啟、楊松茂、郭炳榮、吳滄洲等人成立了鼎新社,後演出廈門通俗教育劇本《社會階級》和《良心的戀愛》。鼎新社是台灣最早出現的帶著政治運動色彩的文明戲劇團,具有抗日意識和改革新劇、改革社會運動之旨趣。

1924年,張維賢與陳奇珍、陳凸(陳明棟)等人成立星光演劇研究社。這是繼鼎新社之後的第二個重要新劇社團,它的成立受到田漢、歐陽予倩等人的話劇影響,以及廈門通俗教育社的文明戲啟發。是年冬天演出田漢改編的三幕劇《終身大事》,頗獲好評。次年演出劇目更為豐富,新增獨幕笑劇《母女皆拙》、《你先死》,八幕話劇《芙蓉劫》、《火里蓮花》等。

1925年至1930年,新劇運動開始了長足的發展,其中又以劇團的孕育和「文化劇」的頻繁演出為標志。

1925年7月,草屯炎峰青年會演劇團成立,團員共28名。主要成員有張深切、洪元煌、李春哮、洪錦水、林金釵等人。經過半年訓練,1926年3月2日在台中首度演出,劇本有《改良書房》、《鬼神末路》、《愛強於死》,第二夜有《舊家庭》、《浪子末路》、《小過年》、《人》。這些劇目其他劇團並未演出,多是張深切自編自導。

1925年4月,鼎新社內部因對戲劇見解不一致,發生分裂,周天啟自組「台灣學生同志盟會」,成員有吳滄洲、林生傳、庄加恩、賴湘洲、潘爐等,演出劇目有《良心的戀愛》、《三怕妻》、《新女子的末路》、《虛榮女子的反省》、《家庭黑幕》等,學生演劇團因思想宣傳色彩明顯,成為日警禁演、取締的對象。

1926年3月,自北京回彰化的陳,將鼎新社與「學生同志聯盟」聯合起來,建立彰化新劇社。該社以「改善風俗、打破迷信、諷刺勞資關系」為宗旨,巡迴各地演出《父歸》、《社會階級》、《終身大事》、《我的心肝兒肉》等劇目。

1927年,配合台灣文藝協會政治運動的「文化劇」達到演出高潮,據張深切回憶:「反對專制,攻擊警察,介紹世界民主政治,打倒封建思想,消除陋習和迷信等等,這些都是當時演講與文化劇的中心題材,當時為使運動更通俗普遍化,所謂文化劇團也在各地方如雨後春筍地成立起來,獲得了相當大的效果。」據葉榮鍾《台灣社會運動史》統計,1927年的文化劇公演計五十回之多,且不包括那些小劇團或文協附屬劇團的演出。如此頻繁的演出活動,首先是以文化劇團的創設為基礎的。這一年成立的劇團,計有:3月,林延年自廈門返台,在台南成立安平演劇團;8月25日,北港讀書會成立民聲社;10月,由台北博愛協會班底,重組黎明演劇研究所;11月10日,新竹創設新光社,由文化協會林冬桂主持,聘周天啟指導;11月3日,黃天海在宜蘭成立民烽劇社;凌水龍於基隆組建運新劇團。是年,還有台南文化劇團成立。新老劇團攜手演出,以「革故鼎新、化昧就明」的文化劇運動被推向高潮,它在文化啟蒙、喚起民眾方面發揮的廣泛影響,引起了日本殖民當局的警惕,遂實行劇本檢查、設障禁演等彈壓行動,有意刁難文化劇演出。

9. 台灣歷史文化

台灣的歷史至少可上溯至7000年前。 7000年前起,到大約400年前,南島語系原住民的祖先先後陸續的漂流到台灣來,成為目前所知台灣最早的居民。 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西洋人航行到遠東地區進行殖民、貿易活動,台灣由於位於東亞陸域與海域交點,同時也是東北亞海域與東南亞海域交會之處,遂成為當時在東亞海域活動的東、西方各勢力的交集點。 17世紀前期,荷蘭人入侵安平 ( 今台南 ) ,建立據點,開始在台灣進行傳教、貿易及各項殖民活動,並招募大陸沿海地區的漢人來台墾殖,開啟台灣多族群歷史的開端。其後,在短暫的鄭氏政權時期及清朝統治的兩百多年間,漢人移民逐漸增加,在台灣形成漢人社會。所以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19世紀末在帝國主義向外擴張的浪潮下,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殖民統治結束。
現在的台灣,擁有優質的公共建設、便利的運輸系統及完善的通訊服務,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先進地區。
初到台灣的你,一定會為這眼前的一切感到驚艷不已,因為豐富多元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灣文化。台灣發展的過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國大陸閩南、 客家移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國大陸移民,而此地人民甚為注重傳統文化的保存,也逐漸發展出新的文化,同時,在台灣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國文化,也可以看到荷蘭、日本殖民者所留下的歷史遺跡。
中華文化
台灣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中心之一,除了台北故宮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國歷代文物之外,也可以從以下各個面向窺探:
寺廟與建築
台灣的傳統建築,是民間藝術的總匯,裝飾特別精美,舉凡彩畫、書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構成建築的要素,從中能深刻的洞悉豐富內涵的台灣文化。此外,除了可在台灣看到由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所承襲的中國傳統建築外 ( 如:板橋林家花園 ) ,中國的廟宇建築也是隨處可見,其中鹿港的龍山寺、天後宮以及北港朝天宮等,都是台灣最知名且歷史悠久的寺廟,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
民俗文化與藝術
台灣重要的歲時節令包括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中元節……等;而松柏嶺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媽祖進香、北港媽祖出巡、台北迎城隍、東港王船祭、二結王公過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灣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動。另外,台灣除了傳承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之外,也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特有的歌仔戲與布袋戲,歌仔戲是結合台灣各種地方戲曲小調、音樂為一體的表演藝術;布袋戲近來更結合聲光特效,廣受年輕人喜愛。
台灣的電影與表演團體,近年來也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再次展現出中國傳統與台灣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原住民文化
豐年祭、祖靈祭、狩獵祭、圖騰、蛇紋…,台灣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為台灣文化加註了不同的生命力。台灣的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 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台灣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區,計有:賽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雅美族、曹族、邵族 、噶瑪蘭、太魯閣族 12 族 ,有各自的語 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目前正面臨同化與文化保存的問題。其中,台灣外島蘭嶼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絕,是最晚與漢人接觸的一支,因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殖民影響
可以在台灣的許多角落,看到過去殖民時代的影子。淡水的紅毛城,是荷蘭人與葡萄牙人佔領台灣的遺址;台北人聲鼎沸的迪化街、桃園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見日據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巴洛克建築,現在台北的許多日據時代的重要建築,例如:台北西區的總統府、行政院、舊台大醫院…等,都加了夜間照明以展現其古典婉約,成了點綴台北夜空的裝飾,讓台灣少了歷史悲情,多了份藝術人文的浪漫風情。

閱讀全文

與台灣電影文化運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演員汗主演的經典電影 瀏覽:189
多次看聽一部電影 瀏覽:474
電影十二公民觀後感200 瀏覽:527
電影里演過日本演員的中國人 瀏覽:554
周末的電影票英文 瀏覽:431
主角長出翅膀的電影 瀏覽:470
朱麗葉羅伯茨大尺度電影 瀏覽:938
怎麼登錄美國電影網站 瀏覽:128
最近院線新上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45
法國電影女主卡洛琳 瀏覽:977
普羅米修斯電影英文版 瀏覽:831
林正英女鬼片大全電影 瀏覽:549
2019台灣金馬電影片單 瀏覽:971
電影網站大家分享一下 瀏覽:595
荒野大鏢客有真人電影嗎 瀏覽:253
中寧電影院今日電影片 瀏覽:385
英語電影有哪些r 瀏覽:11
生活服務消費券買電影票 瀏覽:232
打戰的電影名字 瀏覽:22
大搜查電影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