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電影中影引進

台灣電影中影引進

發布時間:2023-08-15 12:54:29

1. 為什麼中國要限制好萊塢電影的引進數量呢

我想大概的是有兩點

第一點好萊塢電影很多很血腥和暴力的電影這個中國肯定是不讓上映的。

第二點是為了保護中國市場,如果沒有限制好萊塢的話中國國產電影就更發展不起來了


至於審查方面,周寶林說,進口片的審查標准與國產片一樣,符合中國國情的在發放放映許可證後就可以在影院跟觀眾見面。

2. 明驥的對台灣電影的貢獻

他富有學識,為人開明,上任之初便發出了與最高當局不同的聲音:「我接任後,應時時求新求變,『抗日』題材與『政宣』電影雖然還能拍,但我不拍,時下的首要是展開新的文化任務。」李行的「鄉土電影」也正是在明驥入主「中影」的背景下重新興起。時至八十年代初,面對業界危難,明驥銳意變革。他先從引進「新力量」著手,從1981年起,吳念真、小野、陶德辰、段鍾沂、黃嘉生陸續被招入「中影」,擔任編審、企劃、製片、宣傳等工作。82年「新聞局」也順應民意,取消了「劇本預審」制度。電影人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間。同樣是在這一年,「中影」推出了由四位年輕新導演聯合創作的《光陰的故事》。這是比較公認的台灣「新電影運動」的開端。
2009年第46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將頒給推動台灣新電影的幕後功臣前中影總經理明驥,明驥不僅在中影開辦了電影技術人才練習班,為台灣電影產業奠定深厚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他升任中影總經理後,引進了一批年輕幕僚,如小野、吳念真、段鍾沂、陶德辰等人,並接受建議,在1980年代初期大膽啟用新銳導演,締造了「台灣新電影」的風潮,為影史寫下新頁,也讓台灣一舉躍上世界電影的舞台。執委會認為明驥獲頒終身成就獎可謂實至名歸。

3. 台灣電影在大陸上映需要什麼條件

台灣電影在大槐彎陸上映鉛明塌需要的條件。要堅持引進思想性、藝術性較好與技術製作水平較高的優秀影片。同時,槐圓作為大陸與台灣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引進不同類型、不同題材、不同藝術風格的影片。

4. 每年都有台灣的愛情電影在內地上映,為什麼片商這么喜歡台灣愛情故事

因為台灣的愛情故事很甜蜜,而且這種類型題材的電影很少,這也是當代社會的一大潮流,這與觀眾的喜愛有關,並且台灣愛情故事可以把劇情描繪的非常幸福。

5. 《海角七號》為什麼不能在大陸公映

上月初,來自中國電影進出口公司的消息表明:今年台灣最賣座的電影《海角七號》有望引進大陸。但近日又傳出該片的引進臨時被「喊停」。該消息迅速成為台灣各大報紙這幾天關注的焦點。 昨日,台北金馬獎合作製片會議開幕,出席開幕式的台當局新聞局局長史亞平女士表示,台灣方面仍在努力推進《海角七號》引進大陸的事宜,希望該片能盡早在大陸放映。但中影集團新聞發言人翁立向本報透露,該片由於技術和市場原因,是否引進還是未知數。 ■事件回顧 媒體披露引進程序已終止 《法制晚報》日前報道,此前一直盛傳大陸將引進台灣熱門影片《海角七號》,並有望在年底賀歲檔上映。不過該報報道,大陸暫時不會引進這部影片。報道稱,據知情人士透露,該片的引進程序目前已經終止。至於原因為何,相關知情人稱目前尚不清楚,但暫時不會引進已確定。 今年10月,《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對媒體透露,該片可能引進大陸。11月7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台灣觀看該片時,曾給出的評語是:「台灣的海很美,恆春很美,馬拉桑很好喝」,還許下願望,希望有一天,一定去看看那「飄著雨的國境之南」。當月,中影方面告知本報記者,《海角七號》剛剛通過大陸審查,檔期可能定在12月份的賀歲檔,導演魏德聖則表示有意攜主創人員赴大陸宣傳。 ■各界回應 台灣方面: 仍在積極推進該片盡早在大陸放映 台當局「新聞局長」史亞平昨天表示,目前台灣方面仍在努力推進《海角七號》引進大陸的事宜,希望該片能盡早在大陸放映。 至於引進受阻的原因,台當局電影處長陳志寬表示,代理發行商龍祥電影公司的董事長王應祥告訴新聞局,10月下旬與中國大陸合作發行公司協調,並獲告知中國大陸電影主管機關已審核上映後,雙方在11月11日已就《海角七號》在中國大陸部分城市放映及分賬問題,簽署電影發行合作備忘書。龍祥原定11月20日寄《海角七號》影片至中國大陸,但卻在19日接到中國方面以電子郵件告知:因與海關和發行公司有點問題要協調,可否等通知,稍晚兩天交貨。陳志寬表示,他們了解到的引進受阻的原因是技術原因,該片的引進也不是「喊停」,而是「暫緩」。 據悉,台灣方面仍然在積極推進此事。陳志寬昨天表示,目前不知道大陸是否停止引進,大陸方面的說法是還在處理中,讓等回復。可以肯定的是12月上不了。「如果該片能引進,是促進兩岸電影交流的重要一步,希望通過努力能順利放行。」 中影發言人: 引進的不確定因素很多 中影新聞發言人翁立昨日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海角七號》的原始素材不達標,電影里頭有一半以上是閩南話、客家話、日本話,大陸觀眾聽不懂,但片方又遲遲沒有提供相應的簡體中文字幕。其次,今年賀歲檔電影眾多,檔期已排滿,「不可能現在說把哪部影片拿下來,讓《海角七號》頂上」。而就市場因素的考慮,據中影方面了解,不少白領、大學生等人群已通過網路等途徑觀看了《海角七號》,該片也並不是那種「視覺沖擊力很強」的影片,「如果錯過了市場的最好時機,沒人看了,不就賠本了嗎,還引進干嗎?」 翁立表示,該片引進的不確定因素很多,目前尚未敲定會不會引進該片。但是他表示這其中並無政治因素的考慮,內容方面的問題是引進之後電影審查委員會負責的部分。 導演魏德聖、李行: 如果不能在大陸上映,會很遺憾 「海角引進喊停」的傳聞在台灣電影界也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導演魏德聖昨天下午表示,11月確定賣出版權,發行商當時說盡量安排在12月中下旬,但沒明確是否能安排得上。至於技術原因,作為製片公司很被動,主要是台灣和大陸發行公司處理技術的問題,具體細節他也不清楚。作為導演,他很希望作品能和大陸觀眾盡早見面。 台灣導演李行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海角七號》取得了台灣近60年來最高的票房成績,讓台灣電影人很興奮,開始對台灣的電影充滿希望。在台灣這么流行的一部片子如果不能在大陸上映,真的很遺憾!李行還透露,他昨天一聽到「引進喊停」的消息,就給大陸電影局打過電話,但得到的答復不是「喊停」,而是「暫緩」。 有關人士表示,《海角七號》主要是描述台灣人的風土人情,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相信華人看了都會很感動。

6. 大陸80十年代引進的台灣電影

汪洋中的一條船
媽媽再愛我一次
魯冰花
搭錯車(台灣班底,算香港電影吧)

戀戀風塵
童年往事
悲情城市
玉卿嫂
風櫃來的人

7. 第一部在大陸上映的台灣電影

1984年,《搭錯車》成為首部在大陸上映的台灣影片,在福建廈門、泉州等地連映3個多月。

8. 台灣的歷史影片

日治時期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原住民等題材[16]。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17]

民國時期

台語電影興起
主條目:台語電影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台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台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18],引來一窩風的台語歌仔戲跟拍風。

健康寫實電影
19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闈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胡金銓與新武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19],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功夫片興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愛國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

學生電影類型
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興起與沒落
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16]。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政府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16]。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

9. 中國大陸引進的第一部台灣電視劇是什麼

書劍恩仇錄

有7個版本
1960版電影: 書劍恩仇錄(1960)
1976版香港無線電視TVB由鄭少擾陪毀秋一手飾演三角陳家洛、乾隆、福安康,汪明荃飾演霍青桐,余安安演香香公主等
1981版狄龍之電影《書劍恩仇錄》(1981年)
1987年tvb拍攝的《書劍恩仇錄》演員:黎美嫻 任達華 羅慧娟 彭文堅 梁佩玲 戚美珍 石修
1991版何家勁、沈孟生、劉雪華華視版台灣華視91版
1994版大陸拍攝的第一部金庸劇是亂扒94年由張兆華導演、丁亮等製作、黃海冰、王菁華、王衛國及楊雅娜主演
2002版趙文卓版書劍恩仇錄趙文卓、關詠荷、呂良偉、顏穎思

咱大陸引進的是緩備1976年版本的

閱讀全文

與台灣電影中影引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一般都有小包間嗎 瀏覽:381
香港殺人醫院電影大全 瀏覽:902
韓國一部電影一人滅一國 瀏覽:311
美國恐怖片冒險電影大全 瀏覽:216
韓妤兒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796
港片老電影大全粵語版 瀏覽:47
荒野大鏢客2會拍電影嗎 瀏覽:742
小黃人全集電影中文版 瀏覽:694
卡門電影完整版國語版 瀏覽:787
幫我播放愛情電影 瀏覽:734
爹媽完整版電影 瀏覽:859
愛情故事電影的歌曲 瀏覽:717
韓國電影阿修羅圖片 瀏覽:256
過電影搞笑圖片 瀏覽:698
奧迪和大G電影 瀏覽:985
2021年春節期間電影票房情況 瀏覽:783
趙先生電影無刪減版中文字幕 瀏覽:950
一部狗三生三世電影 瀏覽:924
周星馳黎明合作的電影 瀏覽:810
幾歲寶寶可以進電影院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