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故事片,共3部:《亡命少主》《鬼面忍者》《少主復仇》
出品時間是1982年,武術指導是李海興,並在本片中擔任配角。片子主演羅銳,鹿峰(扮演反派boss雙賀貫天錘),江生(瞎尊者),李海興(忍者角川),陸儀鳳(角川艾子)。
故事是講桃花三忍者的老大跟日本公主私奔並生下主角,後由於日本宮廷斗爭,忍者集團全面出動,追殺公主及其可能繼位的少主兒子。鬼面忍者就是主角的老爹,戴著鐵面具,他被忍者集團的首領用某種葯物控制了。忍者集團的首領用兩柄金錘,號稱「雙賀貫天錘」,他和鬼面忍者並稱是最強的忍者。主角修行了日本武功「迷蹤七番天」以後,和他老媽日本公主、老爹鬼面忍者以及女主角幾個人合力對抗雙賀貫天錘,最後打敗了他。電影里表現了很多忍術,看起來挺新鮮的,武打場面也不錯,主角身體素質良好,肌肉發達,動作到位,打起來很漂亮。他主演了很多忍者電影,如《東方巨龍》、《影子軍團》、《猛龍煞星》(《忍者在美國》)、《忍者在中國》、《忍武者》等,雖然都是小成本製作,但場面火爆,值得一看。他的缺點是演技不行,這可能是一直不紅的原因之一,後來做武術指導還不錯,有《羞羞鬼》等作品,指導的動作挺好看。鹿峰和江生是張家班弟子,早期跟隨張徹拍的《五毒》、《殘缺》等片子很有知名度。
Ⅱ 台灣文藝片台灣文藝片小眾
1、你心中最好看的台灣文藝片是哪部?為什麼?2、除了《那些年,我們追的女孩》,台灣還有哪些值得看卻小眾的文藝片電影?3、台灣有哪些好看的文藝片?4、求類似藍色大門這類的文藝片。謝謝5、文藝片經典電影
1、《海角七號》
2009年,一部名為《海角七號》的影片席捲了台灣電影界,其總票房達到了5.3億新台幣,它也被譽為台灣電影業的一劑春葯。影片通過一場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而舉辦的沙灘演唱會展開,在當地人堅持下,暖場嘉賓由一支臨時組建的當地樂團擔任,故事也在主唱阿嘉和演唱會監督友子之間展開。影片的成功,在於它足夠真實,貼近生活,引起當時台灣人的共鳴。
2、《夜奔》
「夜奔」兩字,取自京劇《林沖夜奔》,這就像是影片中的少東與林沖雪夜分別,即使生離也是死別。這部影片圍繞著三個人曖昧展開,這裡面的夫妻,少東和英兒,他們愛著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少東知道,他的內心永遠留有兩個位子,一個給英兒,一個給林沖,不過一個位子是妻子,另一個位子是愛人!
3、《最遙遠的距離》
幾年前,一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火遍大江南北,當時的人們,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會來上這么一句,似有淡淡的哀愁。這部影片,就是那關於那個最遙遠的距離。小湯在努力的尋找丟失的愛情,小雲在努力的找錄音的主人,阿才則在努力尋找昔日的情人。三個人,好像毫無瓜葛,但卻緊緊連在一起。他們在經歷一段叫做追尋的旅途。影片的最後,小雲在海邊的左邊,另一個身影慢慢走進畫面的右端,就這樣,小雲與小湯,在同一個海灘。他們是否相遇了?這是導演給我們的留白。這一段距離,也就構成了最遙遠的距離。
4、《藍色大門》
青數好備春是什麼?近年來有很多關於青春的影片,關於青春的定義,有著很多不同的詮釋。在這部影片中的青春,就是在那藍色大門下,你騎著單車,而我跟在你身後去追隨。在這部影片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初戀時的影子。無論是張士豪還是孟克柔還是林月珍,這都是你我青春的影子。那扇藍色大門,就是寓意著成長的大門。
5、《戀戀風塵》
「查無此人,唯有風塵」,侯孝賢的片子似乎都與時光有關。影片就像是一幅老照片,在昏黃的背景下,一段關於時光的戀情在此展開。白晝與黑夜的交替,帶走了時薯毀光,也帶走了阿遠與阿雲的愛情。青梅竹馬的愛,終究抵不過時間的洪流。阿遠和阿雲就像是兩輛列車,在一個岔路口,駛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
我認為有幾部台灣的文藝片值得我們一看,我給大家推薦一下幾部。
以下幾部都是不錯的,《藍色大門》《五月之戀》《盛夏光年》《夏天的尾巴》。
那麼我為什麼要說這幾部呢?《藍色大門》是由易智言執導,桂綸鎂、陳柏霖等主演的劇情片,是一部很乾凈的影片。《藍色大門》的故事情節十分簡單,像我一樣喜歡這類題材的片子的人可以看看!《五月之戀》由陳柏霖、劉亦菲領銜主演,劉亦菲清純美麗的面容給我們留下了初戀般的感覺,久久無法忘記。
電影裡面沒有什麼特別大的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那麼多的糾纏,也沒那麼多的愛恨情仇。男生女生兩個人之間淡淡的情愫,我特別他們喜歡兩人一起吃棒棒糖的一幕,爺爺對內地的眷戀,台灣奶奶對爺爺的愛和關心,還有那張沒有使用的電影票。很簡單很純粹的電影。
《盛夏光年》是由陳正道執導,張孝全、張睿家、楊淇等主演。一如期待,導演安排了許多靈光一現的鏡頭與片段,那些萌芽的熱情和說不出口的委屈,在導演安排的三位演員下成功的演繹了一部成功的青春文藝片,給人一種三言兩語也說不清的迷離情愫同時也擁有了引人憐惜的力量,不禁使人動容。
故事中的情節就像我們本身一樣,但是比我們更瘋狂,比我們更勇敢。
《夏天的尾巴》有著好聽的原聲,都是主角自己本人彈唱,熱情奔放的仲夏,四人在高鐵下的秘密基地一起享受快樂的時光,一起體驗人生最美好的感情,一起解救自殺的沮喪父子,實踐搖滾樂的熱血正義,渡過青春剩餘的時光。
這些文藝片都講述了各種不同的故事,但是都給人青春的力量,美好的感覺。取景和配樂都讓我們心疼,讓我們快樂。都想襪瞎起我們的青蔥歲月。
謝邀!感謝關注奧斯卡,與你一起揭曉心中的謎底。
1、《海角七號》
豆瓣7.5分,超20萬人標記。台灣的小清新起源,感覺從這部電影後,台灣才興起了一大波小清新文藝電影。魏德聖導演正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大賣,才有錢拍了《賽德克·巴萊》。
《海角七號》是一部不乏真實的台灣本土氣息,同樣也有著童話般清新唯美基色的作品。那時候的愛情真是純粹,幾封信就可以付出一輩子的感情。
2、《聽說》
豆瓣8.1分,超29萬人標記。彭於晏大概從此也走上了型男的路。
彭於晏的家人太可愛了,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給人的感覺真是溫情。愛情和夢想都是很奇妙的東西,不用聽,不用說,不用被翻譯,就可以感受到。
3、《逆光飛翔》
豆瓣8.2分,超7萬人標記。沒有用殘疾博同情,反而表現出來了更多的真摯。
台灣本土偶像的勵志故事,青春勵志正能量的主流氣質,加上真人真事本色出演的感動值,贏得了島內的好評。簡單真實的故事更能打動人心,何況還是故事背景真人出境呢?
4、《第36個故事》
豆瓣7.6分,超12萬人評價。咖啡館承載了感情的會集,也是故事的分享地。
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和快樂。夏日的午後,陽光懶懶地照進來,在空調房看著一個那麼簡單平凡單純美麗的故事,實在是太美好了。
5、《藍色大門》
豆瓣8.3分,超28萬人標記。19歲的陳柏霖和19歲的桂綸鎂迸發出來了不一樣的故事。
像張士豪那樣的男生是每個女生都喜歡過的吧,高高帥帥的,打籃球,騎山地車,笑起來很陽光,但那時候一般都不會有勇氣去爭取的啊,等到已經長成大人已經滿懷勇氣了的現在,那樣的男生就沒有了。
《霓虹心》
《帶我去遠方》這部片子是我最喜歡的,女主什麼都看在眼裡卻什麼都不說出口,這就是現實生活。
《九降風》
《練習曲》
《第四張畫》在裡面最同情男主小朋友的悲慘命運,死了父親,在夜場做媽咪的母親,整天面對殺死了哥哥的繼父的迫害,傻子混混的朋友,可是他超級會畫畫。
以上這些都是我看過的台灣文藝片,這些也過蠻久了。
《弓》這個是朝鮮文藝片。它給我的感覺就是畫面感唯美,主角台詞超少只有眼神會意,結局很納悶。
文藝片經典電影推薦如下所示:
TOP1:《放牛班的春天》
說這是一部文藝片,倒不如說這是一部洋溢著詩性的電影,電影的情節並不復雜,看下來很簡單.只需傾聽孩子們的歌聲,聽動聽的法語,只需看著他們的眼睛,神態,和優雅的著裝,就能沉浸在無限的愉悅當中。
TOP2:《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細膩又煽情的文藝情懷敘事方式向來是台灣電影所擅長的。一個直白的名字已經把主題描述了七八分,大家還觀影就已經很清楚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麼,因此,大家對那些年的期望值和一般電影並不一樣。
TOP3:《天使愛美麗》
稚嫩的臉龐,伴隨著音樂和幾個簡單的場景剪影,讓人一眼傾心於這個會把樹莓套上十指再迅速一口一口吃掉的古靈精怪的小丫頭,打小就流露出濃濃的文藝氣息色彩,芸芸眾生,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境遇,不同身份,可以讓我們相通的是孩子的天真和老人的靜和。
TOP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文藝氣息滿滿的一部片子,故事的結尾更是讓整部電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無論是堪比雪與塵的構圖,還是具有印度特色的音樂風格,都令人身心愉悅地享受此片,媲美阿凡達特效製作,令人目眩神迷,致幻劑一般效果,空氣和水,天與海,滿是璀璨之星的夜空和如鏡一般深邃的海,色彩更迭,場景轉換,感受著彷彿一直在飄浮的漂浮。
我們懷疑所有的美好,又拒絕承認現實的殘酷。
TOP5:《怦然心動》
怎麼看怎麼文藝的一部電影,似乎不夾雜任何商業氣息,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理所當然。
文藝片:
文藝片,是文學、藝術影片的簡稱。文學性和藝術性並存,區別於商業電影。有人說最成功的文藝片就是商業電影。
電影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綜合建築、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這六種藝術的「第七藝術」。
Ⅲ 台灣有哪些好看的文藝片
謝邀!感謝關注奧斯卡,與你一起揭曉心中的謎底。
5、《藍色大門》
豆瓣8.3分,超28萬人標記。19歲的陳柏霖和19歲的桂綸鎂迸發出來了不一樣的故事。
像張士豪那樣的男生是每個女生都喜歡過的吧,高高帥帥的,打籃球,騎山地車,笑起來很陽光,但那時候一般都不會有勇氣去爭取的啊,等到已經長成大人已經滿懷勇氣了的現在,那樣的男生就沒有了。
Ⅳ 台灣的歷史影片
日治時期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原住民等題材[16]。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17]
民國時期
台語電影興起
主條目:台語電影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台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台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18],引來一窩風的台語歌仔戲跟拍風。
健康寫實電影
19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闈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胡金銓與新武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19],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功夫片興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愛國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
學生電影類型
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興起與沒落
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16]。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政府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16]。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
Ⅳ 這個圖片是李翰祥執導的哪部電影
《聲色犬馬》
直接網路可得,百分百正確
滿意請按答題先後採納~
你的採納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謝謝!
Ⅵ 我認為的台灣電影十佳分別有哪些
台灣電影和音樂伴隨著我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時代,在純真的心靈深處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以至於當我涉足台灣的每一個角落,頭腦中浮現的總是那些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模糊,又猛然清晰的熟悉鏡頭。帶著深深的懷舊情結,梳理了一番幾十年時光飛逝之後,仍然縈繞於心間的台灣電影,以緬懷將逝的青春,那些血氣方剛的歲月。
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台灣電視劇,你們認同嗎?
Ⅶ 有一部電影,求片名。大概是60~90年代的老華語片(應該是台灣的)。
茫茫無際的大草地。雨中,紅二方面軍後衛連長肖國成牽著四方面軍十四歲的小秦艱難地走著。草地的另一邊走著四方面軍的高級幹部常熾。他因反對分裂被打成反革命判處死刑,待押出草地後執行。押解他的人叫黃蘇。空曠的草地上,一個在戰斗中傷了腿的戰士曾立標,躺在戰友的墳旁萬念俱滅,只想靜靜地死去。十四歲的女護士許苓,發現一位犧牲了的女紅軍和她身邊的小女兒萍萍。許苓想帶她走,可萍萍哭鬧著不肯離去。在距常熾他們不遠的草地上,還走著汪坤、廖文兩個小戰士。肖國成不顧自己精疲力竭,擔起帶領大家走出草地的重擔。黃蘇誤食毒蘑,腳底發軟陷進泥潭,常熾拼力相救並為他解毒治病。他不顧黃蘇的誤解悉心照顧,終使黃蘇有所覺悟。傍晚,掉隊的同志陸續在小高地上會合。忽然下起了暴雨,大家一片混亂。常熾啟發肖國成成立黨支部。夜晚,常熾又與黃蘇傾心交談,使黃蘇明白了許多道理。掉隊的老弱傷病員在肖國成為首的黨支部帶領下不斷前進。但形勢日趨嚴重,每天都有人倒下。黃蘇臨終前,將常熾的黨證交給支部,並悄悄銷毀了對常熾的判決書。在這極端困苦的形勢下,黨支部接受了曾立標的入黨申請。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老弱傷病同志紛紛表示讓年輕同志帶上僅有的一點糧食先走。肖國成十分感動,決定自己留下,讓年輕人立即出發。小分隊出發前,肖國成鄭重告誡隊員們,去追趕大部隊,將一件重要的文件交給黨。隊員們在滂沱大雨中渡河,終於趕上了大部隊,打開文件時,只見上面寫著:"我們請你們交給黨的重要東西正是你們自己……,我們還在奮斗,前進……"隊員們的心震顫了,他們哭著望著草地,深情的呼喚:"連長!同志們
Ⅷ 台灣的文化與大陸相差甚遠,有什麼記錄台灣文藝的電影
下面給大家推薦幾部自己喜歡的台灣文藝片,僅代表個人意見
一、《河豚》
這部電影拍攝於2009年,采景在香格里拉,被譽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拍攝出來的鏡像真的讓人有一種嚮往。
大致劇情為季玲(朱芷瑩 飾)在一場意外之中失去了兒子,陷入了絕望和悲痛之中無法自拔。在整理兒子的遺物時,季玲發現了一張神秘的紙條,在紙條的指引之下,季玲決定前往人間仙境香格里拉,在那裡,或許還留存著她和兒子之間的羈絆。 途中,季玲結識了名為艾利克斯(吳中天 飾)的男子,兩人結伴而行,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熟穩重的艾利克斯漸漸吸引了季玲的注意。婚姻生活因為喪子之痛而陷入困境之中的季玲,無法壓抑心中對於艾利克斯的感情。之後,季玲於意外之中墜入了山谷,被藏族人家收留,並因此結識了善良淳樸的藏族男孩(格桑定主 飾),在和男孩相處的這段時間里,季玲心中的陰霾和迷霧漸漸散去
不錯的兩部台灣文藝片,推薦大家可以有時間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