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大陸台灣電影角色翻譯

大陸台灣電影角色翻譯

發布時間:2023-07-14 16:18:49

Ⅰ 同一部電影,大陸和台灣的不同翻譯對比,大家

個人認為如果從電影的名字發音來說,港台的翻譯比較好。
但是如果考慮電影的名字的連貫性來說,大陸的比較好。
例如spanner,港台那邊翻譯為斯把拿,大陸譯為扳手

Ⅱ 台灣VS大陸用詞—電影篇,兩岸電影譯名差異為何如此大

文化就像一座冰山。當我們第一次同另一種文化接觸時,文化差異在最簡單的層面上沖擊著我們,我們會立即注意到語言、禮儀、衣著、行為和舉止上的差異--這些都是冰山的可見部分,也就是冰山的一角。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使人們往往從自身的文化角度,用自己的價值觀來理解他們的事物。

文化都是獨特的,都有存在的價值,都值得尊重,都有值得尊重的經驗和智慧。 所以,對於生活在同一藍天下,但面對兩地文化的差異,兩地在過去對於翻譯的初衷的不同導致了譯名的巨大差異,我們應相互尊重,通過平等交流對話,達成彼此間的理解和包容。也應當用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學習和借鑒優秀外來文化,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化交流。

Ⅲ 兩岸電影名稱翻譯差有多大台灣的翻譯為何全是「魔鬼」、「神鬼」系列

兩岸之間的電影名稱其實發現差別也是非常大,但是現在已經逐步的走向了統一。中國大陸是因為文化氣息比較重,然後在翻譯方面可能會選擇得更加的委婉,而且是名字更加的吸引眼球,然而在台灣當地可能會更加符合主人公的形象,或者是根據全面影片的內容來決定這篇影片的名稱翻譯。像曾經的一篇影片叫《紅磨坊》,其實裡面主要講的就是感情之類的電影,在台灣的翻譯就直接變成了《貞潔牌坊》。能看出祖國大陸的文化底蘊還是非常深厚的,雖然台灣的翻譯更加的一針見血,但是直白中缺乏文化底蘊。

因為台灣長期受到外國思想的束縛,所以對於電影的名稱可能會更加偏向外國人的思維,更加的直白,像內地所翻譯的一部電影,名字叫《音樂之聲》,而台灣翻譯的就是《真善美》。中國大陸所翻譯的一部電影名稱叫《雌雄大盜》,而台灣的翻譯變成了《我倆沒有明天》。

Ⅳ 你覺得大陸和港台誰的翻譯水平更好

應該說大陸一直在進步,畢竟以前電影市場沒打開,沒有多少專門負責翻譯和營銷的人,現在全民英語水平上去了,整個國家國際化了,查找資料方便,參與翻譯的人也多了,官翻太爛大不了看字幕組也行,那些說大陸翻譯得好的人,說實話你們過去是關注電影譯名太少,你們知道《阿甘正傳》最早是香港翻譯嗎?以前大陸剛引進時在雜志里的名字叫《福雷斯特。岡普》,《生死時速》最早也是香港的譯名,大陸直接翻譯成《速度》;而《cat》,香港翻譯成疊影謀殺案,台灣兇手就在門外,大陸最早叫……雷得外焦里嫩的《抄襲貓》。

Ⅳ 為什麼大陸、香港、台灣翻譯的外國電影名字或者是人名有很多差別。比如同樣是音譯:一個反應泰坦尼克號,一

香港用粵語翻譯,跟普通話不同。比如Marlboro,「萬寶路」顯然不是一個說普通話的人最先翻譯的。因為如果用普通話來翻譯,第一個字應該發M而不是W。粵語保留古音,「古無輕唇音」,萬wan在粵語的發音就是man。再比如Watsons,「屈臣氏」也是一個粵語的譯音。「屈」在粵語中不念qu,而的確是類似於wat。粵語保留了古音中入聲的特點,「屈」是一個入聲字,在母音後面還有輔音,正好與Watsons中的t對應。還有Beckham,香港翻譯為「碧咸」,比普通話的「貝克漢姆」少了一半的字數。因為普通話用「克」對譯k,用「姆」對譯m,而粵語里「碧」是入聲,入聲的那個末尾輔音對應了k,而鹹的末尾輔音也是m,正好與英語里的m對應。不過了解粵語的這個特點,似乎還不能完全解釋「鐵達尼」的問題。從對應來看,「鐵」對應ti,「達」對應ta,」尼「對應ni(c)。看起來是一個很奇怪的翻譯,因為」鐵「和」達「都是入聲,而ti和ta的母音之後其實都沒有輔音。而」尼「不是入聲字,卻似乎還要對應最後的c。不過因為」鐵「國語念tie,與ti差別更大,所以雖然港台和新加坡等地都用這個名字,我還是傾向於這是一個粵語發音的翻譯。從大陸的翻譯看,」泰坦尼克「是一個比較忠實於英文發音的翻譯,ti的i,發音是[ai],而不是,所以」鐵「這個對譯顯然是一個從字面而不根據讀音進行的翻譯。大概某個英文水平較次的記者首先從某個英國報紙獲取了這部電影開拍的信息,在並不清楚Titanic讀音的情況下進行了一次低水平的英譯漢。為什麼要這么猜測呢,因為現在我們常說的」烏龍「,似乎就有人指出是從」wrong"這個單詞來的。「烏」對譯的是實際上並不發音的w。如果再考慮上Hobbit的例子(我之前並不清楚原來「哈比」也是港台譯名啊),「比」對譯bit,似乎有些時候香港的譯者對最後的輔音不是那麼關心?所以「鐵達尼」的「尼」也對譯了nic?至於我自己嘛,念英語的時候的確是常常把一些讀起來感覺比較輕的輔音直接忽略掉……粵語的「霍」發音不是h,所以香港譯者不會用這個字來對譯ho。我也沒想明白為什麼用念ha的「哈」對譯ho……至於有人覺得什麼「總動員」的翻譯不好,我倒不這么覺得。至少一看到什麼「總動員」的動畫片,我就知道迪斯尼的新片來了~挺成系列的~

Ⅵ 外國影片名,大陸,香港,台灣翻譯不同,你更喜歡哪個理由

在外國影片被引入中國的時候,電影片名翻譯並不是只有一種,而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三者根據自己不同的理解分別翻譯。不能否認,港台同胞們在有些生活習慣、文化傳統上同大陸會有細微的差異。如,飲食口味、方言、文字書寫(簡體字與繁體字)等方面。

大陸的翻譯風格多是嚴謹、遵從於原文,由於文化的精深,所以翻譯出來的電影名頗有文藝感。如Red Shoes譯為《紅菱艷》,Gone with the wind 譯為《亂世佳人》,都超級唯美。讓我們再看看其他的例子吧。

原名:《Waterloo Bridge》

直譯:《滑鐵盧橋》

現譯:《魂斷藍橋》

這滿滿的都是神鬼,what?一眼看去還以為是同系列恐怖故事,在這么多神鬼中要記住一部影片太難了啊,感覺分分鍾就會混淆。不過,有一些電影的港台翻譯還是很不錯的。比如《The day after tomorrow》,大陸版翻譯成《後天》,台灣翻譯成《明日之後》,主旨比後天更明確了。而我們上海潤界公司也提供影視譯制、多語言文字和圖形圖像處理哦。

其實,大陸及港台的譯名有差別的原因,無非就是它們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的差別等。同樣地,多樣的譯名,各有各的長處,也能讓我們有了在觀影前對電影有更多了解。那麼問題來了,兩岸三地的譯名你最喜歡那種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Ⅶ 為什麼大陸將Baymax譯為大白,將Big Hero 6譯為超能陸戰隊

作為進軍中國的外語影片,給中國觀眾的第一印象首先就是名字,好的名字既要酷炫響亮吸引人又要突出影片重點。《超能陸戰隊》原名Big Hero 6,如果直白地翻譯,譯成《六個超級英雄》、《超能英雄六人組》,就難以匹配影片本身呆萌可愛少年英雄式的主題了。再看類似動畫類影片的翻譯,《冰雪奇緣》原名Frozen,倘若真的直白地譯為《凍住了》,恐怕觀眾數量就要大打折扣了,亦或者改進一下,譯為《冰凍世界》,不看海報以及其它宣傳的話,觀眾也許會以為是一部紀錄片呢。
《超能陸戰隊》中大白原名Baymax,台灣翻譯團隊將其譯為「杯麵」,顯然是對英語「Baymax」發音的直接套用,就像中文翻譯很多國家國名一樣(例如Italy譯為義大利),香港翻譯團隊將其譯為「醫神」,是參照片中人物屬性而言的。這兩種譯法都有道理,也都是常見的翻譯方法,無可厚非,從語音還原度來講,「杯麵」吻合度最高,但中文屬於漢藏語系,英文屬於印歐語系,在發音和語義上除外來語等外差異極大,幾乎可以認為不存在關聯,因此並不需要參照發音來翻譯角色名字。並且從影片來看,「杯麵」好像和全片並沒有太大關系,主人公家也不是杯麵製造方,長相也和杯麵無相似之處,除了可能在大家看不見的時候吃個杯麵,別的實質性聯系恐怕也沒有了。再說「醫神」這個譯法,在還原影片角色屬性方面更勝一籌乃至三籌,片中機器人的職責就是保護以男主角為代表的人類,它擁有高超的感應技術和計算能力,對出現記錄在它晶元中所有病症的人都能立刻施救,可以稱得起「醫神」的稱號了。但是就此影片而言,講述的故事是圍繞一個架空時代現代天才少年和呆萌機器人的,並不是充滿古風的武俠世界,那麼「醫神」的譯法就欠妥當了。所以根據影片的故事情節及畫面風格,取名「大白」更簡單明朗,且「大」字輩的名字在中國文化里本就意敦厚老實,和「大白」在片中的形象、性格很是搭配,由此可見譯為「大白」可謂極佳之選了。

閱讀全文

與大陸台灣電影角色翻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恐龍園的電影院 瀏覽:846
秘密調查電影完整版 瀏覽:515
電影院手機實拍電影八佰 瀏覽:458
英文電影預告視頻 瀏覽:178
主角是最終反派的電影 瀏覽:674
十面埋伏電影解說完整版 瀏覽:63
波多黎主角電影 瀏覽:380
國產好看的愛情喜劇電影推薦 瀏覽:984
華語愛情電影七個字 瀏覽:816
大傻2電影 瀏覽:161
蛇口花園城電影院 瀏覽:655
北極星電影英文名 瀏覽:672
醫院傳染病手變藍色什麼電影 瀏覽:145
電影台詞粵語 瀏覽:627
2020年大紅包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963
銀人火人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88
短篇電影英文 瀏覽:933
雷軍電影節講話全 瀏覽:292
有個電影會法術的女演員下山 瀏覽:625
台灣喜劇電影大全集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