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鋼琴家電影

台灣鋼琴家電影

發布時間:2023-07-01 10:17:31

Ⅰ 《鋼琴家》的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鋼琴家》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鋼琴家》的觀後感1

五月三十日星期一,老師讓我們全班欣賞一片好影集,引發我很多的思維,我在想如果當我擁有驚人的某種天賦,而表現卻是一種病態的狂熱時,無論如何,那一定是處於接近天才的時刻到了,那到底我是幸運的還是不幸運的孩子呢?天才與白痴我想往往只界於一線之間,應該看當事者如何呈現出他所領悟的狀況,所以常聽媽媽說:「精神病患者是生活在自己的領域里,他無法以我們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現他們要表達的事件。」所以精神病應該是可以治療的,只要把他的思緒拉回現實就好了,我們不是常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一些影星,經常因為受到一些重大打擊後就發瘋了,他們一定是把自己的思考封鎖起來,只要能找出正確的鑰匙打開那一扇門,一定就可以解救他們的,我在想那一些編劇與導演一定有念過醫學相關的書籍,要不然那些發瘋的影星到後來都會不葯而愈,真是奇怪呢!

如果我的父、母像主角的父親一樣那麼嚴厲霸道時,我一定會找個時間悄悄的離家出走,可是我又沒有錢這個方法一定行不通的,我需要再好好的想看,因為讓小孩在一個完全封閉的教育及沒有自己的主見環境下長大,不管任誰都會發瘋的,幸好我的家人不是那樣的人,他們會耐心的教導我和弟、妹,幫助我們打好基本的基礎,可是當我們犯錯時,還是會有所處罰的喔!可是我知道這是他們愛我們的方式,因為我和弟、妹都是爸媽的心肝寶貝,如不是我想他們根本懶的理會我們,而放任我們做任何事,因此我認為罵和打都是「愛」的一種方式,只要是當的體罰有何不可?套一句媽媽常說的話:「人要鞭策才會長進,以免長大不像樣。」人是要經過多次的打擊和失敗才會的,所以不斷的打擊、失敗是會讓人持續的成長,今後我不知還碰到多少的挫折與瓶頸,我一定會堅強的走過,因為我有一群愛我的家人。

關於《鋼琴家》的觀後感2

前幾天閑來無事,便在某奇搜騰電影,翻看翻看著,便發現了《鋼琴家》這樣一部電影。

第一印象便是這朴實無華的`片名,《鋼琴家》,便不是說是一個鋼琴家或者是一個關於鋼琴的故事嘍?懷揣這這樣的好奇,我觀看了這部影片。

142分鍾的影片卻讓看後的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可講的地方太多了,以至於讓人不知從何說起……

那就簡單說一些吧。

影片的開頭是美好的,鋼琴家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了自己心儀的女子,但突如其來的禁猶太令,讓原本美好的人生被改寫,所有的猶太人被迫搬遷到人為劃分的猶太區,受盡侮辱,歷盡險惡。猶太人彷彿牲畜一樣被軍官蔑視羞辱,也被世人所嫌棄。猶太人們被困在圍牆中,他們失去了新鮮的麵包,更失去了生而為人的自由。而有些猶太人,不僅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一個民族的節操,他們打罵同是猶太人的別人而來顯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殊不知在別人眼裡,他們是那低聲下氣的狗,是比那些失去了自由的人還可憐的人。

這部影片中最讓人印象尤為深刻的一幕,德國軍官發現了藏身的男主,卻沒有殺了他,而是聽著他的鋼琴演奏陷入深深地回憶中,更甚於之後主動幫助男主給之於食物衣物。這位德國軍官本性並不是壞的,而是由於戰爭的殘酷而不得不去戰斗殺戮,他不想死,所以在感受到鋼琴家的求生欲後而引起共鳴。雖然最後他的確是死了,但這不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么?

戰爭,對於這個世界的危害是極大的,而對於一個家庭,對於個人,最痛苦的便是失去家人失去以前擁有的所有,而這些情況,在戰爭是最為常見的,活下來真的很不容易。影片極其深刻的以一個平常藝術家的親身經歷刻畫出了戰爭的殘酷,也表現出了一個人對生的渴望,讓我們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厭惡戰爭而對生活抱以希望。總之,這是一部值得去看值得深思的影片。

Ⅱ 兩部電影,兩種媽媽,兩類孩子

前兩天下午我突然起了興致想看會電影,就隨便翻找起來,一部名叫《80後》的片子閃入我的眼簾。因為我是個八零後,心中自然會有這樣的情結,對所有跟八零後有關的東西都會感興趣,就沖這個片名我就決定看這部電影了。

然而,這部片子並沒有如我想像中的那般精彩,可以說是讓我大失所望,我覺得那片名簡直就有標題黨的嫌疑。整部片子除了時間線是八零後這代人成長起來的時間外,其他地方並不能體現八零後這代人的特點,如果導演想用這樣的片子來詮釋和展現我們八零後這一代人,我肯定是不認可的。

我在這里並不想對這部電影做過多地吐槽,而是想給大家看另外一些東西。因為我那天下午在看完這部電影後又緊接著看了另一部《逆光飛翔》,就從故事情節上來看這兩部電影根本沒什麼聯系,可你要從我給你的角度去挖掘就會發現,它們會教給我們一個很深刻的道理。 這個角度就是嬰幼兒家庭成長環境,也就是傳說中的原生態家庭。

在形成兩部電影里兩種不同原生態家庭的原因里,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他們的媽媽。 從古到今不容置否的是,媽媽這個角色在嬰幼兒期(0--6歲)承擔著重要的作用,她的舉手投足、言語行容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正是在這兩部電影中兩種不同的媽媽,才導致了兩類孩子的不同結果。


《80後》這部電影里有三個主要80後人物,男主明遠、女主沈星辰,還有女主的表弟陳墨,他們除了年齡在一個時代外,還有著一個令人咂舌的共同點——不幸的家庭。

看了這些描述有沒有感覺這三個孩子的童年經歷都很不幸?我在看到這三個孩子的成長環境時對他們充滿了擔心,因為我知道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多少會有心理陰影更甚至會不健康。

片子並不是要突出家庭教育這個主題,在這塊沒有展開太多後續發展內容,但是從故事裡三個孩子長大後對他們各自媽媽的態度上足可以證實我的想法。




我們可以充分地看到這些孩子對自己的媽媽們都充滿了恨。聽起來覺不覺得有些可怕?這是一個正常孩子對媽媽的感情嗎?當然不是,正常的孩子應該很愛自己的媽媽,非常愛非常愛,而他們的內心卻充滿了恨。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的媽媽。

這三個孩子的家庭之所以破碎,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的,都是因為他們媽媽的離開。

我很詫異沈星辰和陳墨的媽媽怎麼可以那麼輕易的丟下自己的孩子?而且還是讓孩子們眼睜睜的看著自己離開,這將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她們一點都不在乎嗎?即使再有什麼難言之隱也不足彌補她們的過失。

明遠的媽媽雖然沒有拋棄她,可在和兒子的溝通上做的也非常不好,沒能讓明遠理解媽媽的改嫁其實也是為了他好,那麼多年一直讓孩子生活在一種怨恨中,形成一種僵硬的母子關系。

在影片中除了沈星辰媽媽再沒出現沒有下文外,其他倆個男孩和自己的媽媽在後來的故事情節中把怨恨化解掉了,這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也是電影情節的需要。可在現實中,這些童年不幸給他們造成的內心缺失和心理陰影真就可以那麼輕易地化解掉嗎?當然不會,那些灰色的東西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在電影中也些許表現出來了,沈星辰和明遠在愛情的路上都受到了自己父母的影響,不知該如何去愛自己愛的人,怕失去,怕變化,怕背叛。後來明遠還因持槍罪在大好年華鋃鐺入獄,陳墨也因傷害了自己的妹妹入獄,且意外死於獄中。這樣的結果聽起來真讓人沉重。


發現《逆光飛翔》也是個意外,在看完《80後》之後讓我覺得有些壓抑,又是隨意翻找,覺得這個片名也挺有意思的,於是就打開看了起來。沒想到,它竟然給了我驚喜。

《逆光飛翔》跟《80後》的風格完全不同,全片充滿了陽光和正能量,感人和勵志是它最閃耀的標簽。後來我搜索了一下才知道 這部電影是根據台灣盲人鋼琴家黃裕翔的真人真事改變 並由黃裕翔本人親自出演,自己演自己

黃裕翔也是一個八零後,雖然從小失明,可 我認為他的童年生活肯定是幸福的,因為他有一個很愛他很溫暖的媽媽。 片中並沒有從黃裕翔的小時候開始講述,而是直接從他到外邊上大學開始的。

這是一所普通的大學,可對黃裕翔來說卻不普通,因為黃裕翔是這所學校唯一的一個盲人學生。他一個人要面對的不僅是新鮮的大學生活,更是一個全新的陌生的環境。

從黃裕翔媽媽開學後跟他老師的交流中得知,他是在媽媽肚子里時眼睛就不好了,等他出生三個月後爸爸媽媽才發現他的眼睛是看不見的。黃裕翔媽媽在講述自己和老公發現孩子眼睛看不見時的感受時說,那是一種恐慌和無奈。也曾經有過要把這個孩子丟掉的念頭, 可是他們轉念一想,孩子有手有腳能說話可以聽到聲音怎麼能把他丟掉呢? 於是就好好地養了起來。聽到這段話我們就明顯可以感受到這位媽媽和《80後》中的那些媽媽有多不一樣,所以他們的孩子註定不一樣。

黃裕翔媽媽在剛開學幫著兒子熟悉學校環境的那些日子內心一定是非常煎熬的,兒子第一次離家這么遠,而且又要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學習,作為一個母親怎能不擔心。想起我自己在兒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個月一直處在焦慮狀態中,可想黃裕翔的媽媽必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她並沒有把擔心過多地表現在兒子面前,她傳達給兒子的是一種堅定信念---- 兒子,媽媽相信你能行。

剛開始的那幾天,她很用心地陪著兒子,教給他洗衣服、打飯,教給他怎麼選擇分類放著的衣服,一點一點地幫他適應這個新環境。她還會經常悄悄地站在兒子上課的教室後邊,透過窗戶望著他。

在黃裕翔提出不想麻煩同學要自己學著走教室到宿舍這段路時,他的媽媽一遍又一遍地陪著黃裕翔走著那段路,非常詳盡地描述著路上會經過什麼要注意什麼。終於要放開手讓黃裕翔獨自走了,她站在兒子的身後說了一句:「 別害怕,我在你後面 。」


我覺得整部電影的思想都濃縮到這句話上了,既溫暖又有力量,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媽媽對孩子的那份情感,這句話可以直接戳到你淚點。 孩子,不管你做什麼都別害怕,記得媽媽在你後面!

黃裕翔出生在鄉下,父母是靠種植一種叫文心蘭的黃色小花維持生計,雖然他的家庭並不富裕,可是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他帶著朋友小潔回他家玩,一個干凈的小鎮,一座簡陋的小房子,一個開滿鮮花的小院子,一個和哥哥關系非常親密的小妹妹,還有那一桌簡單的飯菜,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得其樂融融。尤其是晚上媽媽在給小潔講述黃裕翔小時候的趣事時臉上那幸福的表情。這個小屋裡就像有魔力一般,它是如此溫馨與祥和,外界一切都不能打擾到它。

第二天黃裕翔又帶著小潔去了文心蘭花田,此時的媽媽置身於一大片黃花叢中,雖然穿著樸素卻笑得那麼燦爛那麼迷人。


哪個孩子能對這樣的媽媽恨得起來呢?不僅不恨,反而會更愛。在這樣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的內心一定裝著滿滿的愛,充滿了陽光並且很健康。即使像黃裕翔這樣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小孩,內心可能比健康的孩子更健康,所以我說黃裕翔的童年是幸福的。

這位平凡卻偉大的母親,將黃裕翔養育成了一個身上帶著光的孩子, 那份光不僅讓黃裕翔自己變得很優秀,還可以去溫暖他人。

黃裕翔很快就融入了這所普通的學校,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和喜歡。而且在他的感染和鼓勵下,那個有著舞蹈夢的女孩小潔又重新走上了追夢之路。


一口氣看完這兩部電影讓我陷入沉思,幸福的家庭都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兩部電影中兩種媽媽養育出了兩類孩子。我也是一個媽媽,我深知自己對一個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我希望每一位媽媽都能有這樣的意識,然後全身心地去愛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讓我們的孩子都成為能夠發光的人。

Ⅲ 誰還有《鋼琴家》的網盤資源嗎謝謝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提取碼:y2dm

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

Ⅳ 電影《鋼琴家》講的是真實的事情嗎

這部電影是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鋼琴師》改編的。

《鋼琴師》一書於1946年在波蘭出版,原名《城市之死》。這是波蘭廣播電台著名鋼琴師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用生命和靈魂書寫的一部回憶錄。他懷著清晰而痛苦的記憶,用樸素的語言和一顆經受過死亡洗禮的心,以平淡而毫不誇張的語氣講述那段猶太人和整個華沙城一起被毀滅的經歷。

(4)台灣鋼琴家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原型背景: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瓦迪斯瓦夫·席皮爾曼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

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維爾姆.霍桑菲爾德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

那個救了他的德國軍官的名字是:威廉·霍森菲爾,僅知他於1952年死於俄國的戰俘營。

閱讀全文

與台灣鋼琴家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年電影節在線 瀏覽:84
電影如果的事演員 瀏覽:532
電影飆風雷哥中文 瀏覽:986
律政電影英文 瀏覽:409
老電影智取威虎山完整版視頻 瀏覽:1
喋血柔情粵語電影 瀏覽:983
國語倫理電影大全免費 瀏覽:742
用護花使者當背景音樂的電影 瀏覽:678
女子監獄電影主角霸王 瀏覽:606
台灣電影七小福ed2k 瀏覽:814
幾個人頭在鍋里煮的電影圖片 瀏覽:619
百變愛人粵語電影喜劇 瀏覽:133
日本特種兵暴力電影大全 瀏覽:286
趙本山郭達的電影大全 瀏覽:592
十大羅馬尼亞電影女演員 瀏覽:93
勉縣電影院門票 瀏覽:923
自製電影院 瀏覽:941
疫情電影院什麼時候復工 瀏覽:373
看小電影的好網站免費下載 瀏覽:533
十大很黃的電影片段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