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能幫忙解釋一下金馬獎,金曲獎,金鍾獎,金像獎,金雞獎,金鷹獎都是什麼方面的獎項啊
金馬是台灣的電影類獎項,在中國歷史最久有49年的歷史了。金像是香港的電影類獎項歷史也是比較久遠的有31年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 金雞百花電影節每年一屆,為期4天!在全國各大城市輪流舉辦!現在大陸也有長春國際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曲是歌曲方面的獎了。金鍾獎是台灣的電視類獎項。金鷹獎也是電視類獎項,近年有新增了主持人的獎項。一般是在湖南舉行的。已經有9年了。金馬金雞金像都是電影方面的,金鍾金鷹是電視方面的,金曲是歌曲方面的。
2. 尋找一個電影理論網站
這種網站比較少,你需要學習電影理論的話可以分別找一些書來看
推薦書目:
《電影語言》【法】馬賽爾• 馬爾丹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年
《電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
《電影導演》【英】特倫斯•聖約翰•馬納爾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年
《論電影藝術》【英】歐納斯特•林格倫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年
社2001年
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李恆基 楊遠嬰 主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電影理論史評》 【美】尼克•布朗 電影出版社1994年
《電影是什麼》 【法】安德烈•巴贊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
《電影與方法:符號學文選》【法】克里斯丁•麥茨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
《電影的形式與文化》【美】羅勃特•考克爾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女性與電影》【美】E•Ann Kaplam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7年
《紀錄與真實—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美】Richard M•Barrsam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2002年
《電影的社會實踐》【美】Graeme Turner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7年
《電影批評面面觀》【美】Tim Bywater and Thomas Sobchack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7年
《電影編劇新論》【美】Ken Dancyger. Jeff Rush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8年
《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英】弗蘭克•莫特,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20世紀中國電影理論文選》 羅藝軍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
《中國電影發展史》 程季華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
《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上)林黎勝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世界電影:管窺嘹望》賀紅英 李 彬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觀念與軌跡》王海洲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想像與藝術精神-----歐洲電影導演研究》侯克明 杜慶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理論與批評:影像傳播中的身份政治與歷史敘事》王志敏 杜慶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數字時代的影像製作》李 銘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影像造型的視覺構成-------電影攝影藝術理論》張會軍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虛構的自由---------電影劇作本體論》劉一兵 張 民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構築現代影像世界-------電影導演藝術創作理論》鄭洞天 謝小晶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藝術風格的個性化追求-------電影導演大師創作研究》鄭洞天 謝小晶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表現與創造的馳騁------現代電影表演創作論》陳 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審美空間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姚國強 孫 欣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學:基本理論與宏觀論述》王志敏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美學:觀念與思維的超越》王志敏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描述與闡釋》陸弘石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東方視野中的世界電影》鍾大豐 梅 蜂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理論:新的詮釋與話語》鍾大豐 潘若簡 庄宇新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鏡像與文化--------港台電影研究》王海洲 中國電影出版社
《感覺與敏銳---現代電影表演理論研究》(上)崔新琴 陳 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影像的造型藝術---電影美術設計理論》周登富 王鴻海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傳情--與中國當代譯制配音演員對話》徐燕 陳 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姚國強 孫 欣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造型--與中國當代電影美術師對話》王鴻海 劉曉清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追求--與中國當代電影導演對話》(2)張會軍 薛文波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攝影畫面創作》張會軍 中國電影出版社
《影片分析透視手冊》張會軍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編劇卷》張巍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文化卷》楊遠嬰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技術卷》李念蘆 李銘 張銘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卷》於麗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大學的精神》、《大學之道》等教育專著,待細選。
《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法】JacquesAumontandMichelMarie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7年
《第二媒介時代》【美】馬克•波斯特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電影剪輯技巧》【英】卡雷爾•賴茲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年
《電影是什麼》【法】安德烈•巴贊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四版)》【美】大衛•波德維爾、克莉絲汀•湯普森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電影意義的追尋》【美】DavidBordwell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
《電影語言的語法》【烏拉圭】丹尼爾•阿里洪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年
《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美】羅泊特•麥基
《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美】托馬斯•沙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
《認識電影》【美】路易斯•賈內梯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年
《世界電影史》【美】克莉絲汀•湯普森、大衛•波德維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美】阿瑟•阿薩•勃傑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通俗文化理論導論》[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納蒂商務印書館2001年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李恆基楊遠嬰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文化生產:媒體與都市藝術》【美】黛安娜•克蘭譯林出版社2001年
《中國電影發展史》程季華主編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
《中國電影攝影藝術發展史》鄭國恩等主編。正在出版中。
《重組話語頻道》[美]羅伯特•C•艾倫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後理論:重建電影研究》,[美]大衛•波德維爾等,中國社科出版社
《香港電影的秘密》[美]大衛•波德維爾,海南出版社《中國電影美學》林年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弼集校釋》,王弼,中華書局
《古代宗教輿倫理》,陳來,三聯書店
《中國禪學思想史》,[日]忽滑谷快天,上海古籍出版社
《劍橋中國晚清史》,[美]費正清編,中國社科出版社
《冷戰與中國》,章百家、牛軍主編,世界知識出版社
《極端的年代1914-1991》,[英]霍布斯鮑姆,江蘇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學批評史》,羅根澤,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國中古文學史/論文雜記》,劉師培,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詩學》,葉維廉,三聯書店
《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蔣寅,中華書店
《麴院風荷》,朱良志,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國文學欣賞舉隅》,傅庚生,北京出版社
《詩境淺說》,俞升雲,北京出版社
《梓翁說園》,陳從周,北京出版社
《顧隨:詩文叢論》,顧隨,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學史話》,胡蘭成,上海社科出版社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王曉明主編,東方出版中心
《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艾曉明,湖南文藝出版社
《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李今,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陳思和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梁啟超,復旦大學出版社
《近代二十家評傳》,王森然,書目文獻出版社
《金明館叢稿初編》,陳寅恪,三聯書店
《當代哲學主流》,[德]施太戈繆勒,商務印書館
《二十世紀西方哲性詩學》,王岳川,北大出版社
《哲學史教程:特別關於哲學問題和哲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德]文德爾班,商務印書館
《美學史》,[美]凱•埃•吉爾伯特等,上海譯文出版社
《近代美學史評述》,[英]李斯托威爾,上海譯文出版社
《文學理論》,[美]韋勒克、沃倫,三聯書店
《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美]艾倫•溫諾,黃河文藝出版社
《文學的哲學》,[美]古斯塔夫•繆勒,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法]皮埃爾•布迪厄,中央編譯出版社
《偉大的書》[美]大衛•丹比,江蘇人民出版社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cinema》Chris Berry
《Celluloid china》Harry H.Kuoshu
《New China cinema》Sheila Cornelius
《Visions of the East: Orientalism in Film》 Matthew Bernstein
《Narrative, Apparatus, Ideology : A film theory reader》Philip Rosen
《Post-war cinema and Modernity》 John Orr
《Between Shanghai and Hongkong :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cinemas》 Poshek Fu
《Cultural Theory : the key concepts》Andrew Edgar
《Chinese films in focus》Chris Berry
《電影的觀念》,[美]斯坦利•梭羅門,中國電影出版社
《蒙太奇論》,[俄]C.M.愛森斯坦,中國電影出版社
《從卡里加里博士到希特勒》,[德]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英文版
《電影語言》,[法]馬賽爾•馬爾丹,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述活動》,[美]大衛•波德維爾,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電影史:理論與實踐》,[美]羅伯特•C•艾倫/道格拉斯•艾梅里,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史學新視野》,石川編,學林出版社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李恆基、楊遠嬰編,中國電影出版社
《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美]托馬斯•沙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中國電影理論文選》,羅藝軍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
《電影歷史及理論》,李少白,文化藝術出版社
《影史榷略》,李少白,文化藝術出版社
《中國電影發展史》,程季華等,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描述與闡釋》,陸紅實編,中國電影出版社
《新中國電影意識形態史》,胡菊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新時期電影文化思潮》,饒曉光/裴亞莉,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盧易非,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中國電影美學》林年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影導演的探索》(1-6輯),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文化史》,柳詒徵,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陳來,三聯書店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李澤厚,人民出版社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李澤厚,東方出版社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汪暉,三聯書局
《港台及海外學者論中國文化》,姜義華等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李歐梵,北京大學出版社
《跨語言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劉禾,三聯書店
《眾神狂歡: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化現象》,孟繁華,中央編譯出版社
《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周錫山編,北嶽文藝出版社
《美學散步》,宗白華,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光潛美學文集2•詩論》,朱光潛,上海文藝出版社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春風文藝出版社
《宋詞賞析》,沈祖棻,北京出版社
《新史學九十年》,許冠三,嶽麓書社
《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楊念群,江西教育出版社
《士與中國文化》,余英時,上海人民出版社
《錢鍾書論學文選》,錢鍾書,花城出版社
《放寬歷史的視界》,黃仁宇,中國社科出版社
《海外上海學》熊月之、周武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當代西方史學理論》,何兆武/陳啟能主編,上海社科出版社
《縱欲與虛無之上:現代情境里的政治倫理》,錢永祥,三聯書店
《當代思維方法》,[德]J.M.鮑亨斯基,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化研究讀本》,羅鋼、劉象愚主編,中國社科出版社
《痛苦的智慧——文化學說的歷史軌跡》,陳山,遼寧人民出版社
《心理學的體系與理論》,[美]J.P.查普林/T.S.卡拉威爾,商務印書館
《論傳統》,[美]E.希爾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明的沖突於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繆爾•亨廷頓,新華出版社
《東方學》,[美]愛德華•W•薩義德,三聯書店
《圖像的時代》,[斯洛維尼亞]阿萊斯•艾爾雅維茨,吉林人民出版社
《視覺思維》,[美]魯道夫•阿恩海姆,光明日報出版社
《象徵的圖像——貢布里奇圖像學文集》[英]貢布里奇,上海書畫出版社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蘇〕C•愛森斯坦,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的造型世界》〔蘇〕查希里揚,中國電影出版社
《風格的特徵》,[法]羅伯特•杜歇,三聯書店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商務印書館
《影視美術設計》,呂志昌,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銀幕世界的空間造型》,周登富,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美術概論》,周登富,中國電影出版社
《論電影美術》,周承人,江西人民出版社
《電影美術設計》,〔英〕馬納,中國電影出版社
《色彩學基礎與銀幕色彩》,王樹薇,中國電影出版社
《後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英】安吉拉•默克羅比 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德]哈貝馬斯 學林出版社 1999年
《媒體文化》[美]道格拉斯•凱爾納 商務印書館 2004年
《重組話語頻道》[美] 羅伯特•C •艾倫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年
《解讀大眾文化》【美】約翰•費斯克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電視的真相》【英】安德魯•古德溫、加里•惠內爾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媒介事件》【美】丹尼爾•戴揚、伊萊休•卡茨,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
《Film and Theory—An Anthology》,Edited by Robert Stam and Toby•MillerBlackwell Publishsers,2000.
《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Introctory Readings》,Edited by Leo Braudy 、Marshall Coh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Feminist Film Theory—A Reader》Edited by Sue Thornham,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9
《How to read a film —Movies,Media,Multimedia》,James Monaco,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Stars》,Richard Dyer,BFI Publishing,1998.
《Movies as Polities》,Jonathan Rosenbau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Mass Media and Society》,Edited by James Curran and Michael Gurevitch,Anorld,2000.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David Bordwell,Routledge,1997.
《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英】弗蘭克•莫特,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3. 一部很舊的台灣電影是描述,欺詐,女人,錢和父母關系的好電影。叫做《麻將》誰知道故事情節
楊德昌的經典作品
劇情:
紅魚、綸綸、牙膏、香港四人組成一個小集團,到處斂財騙色。
有一次,他們在硬搖滾咖啡店裡遇見千里迢迢從法國來台北尋找男友馬可而走投無路的女孩馬特拉,「紅魚」因想拉皮條獲利,而對馬特拉伸出援助之手。紅魚等人堅持的是號稱台灣第一號大騙子的父親處得來的秘訣:動腦筋,不要動感情。
小帥哥香港讓他剛認識一天的馬子愛麗斯陪他的每個哥們上床,女孩開始不從,紅魚、香港與牙膏以嫻熟的戲紅魚又用他那一套「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每個人都在等著有人教他該怎麼做,然後他就跟著怎麼做。」的理論說服了她,
後來愛麗斯竟也依了。牙膏的名言:「跟女人親嘴會倒霉」
紅魚和酒吧媽咪談判成功,意圖欺騙馬特拉,讓倫倫帶她來見他們,倫倫良心發現,把一切都告訴了馬特拉,並帶她躲到了自己家。
紅魚要報復曾經與父親姦情的Angel,指派香港去勾引這個老女人,Angel約他過夜卻領來了兩個女朋友,她們拚命的喂他食物,期待他像種馬一樣在床上伺候她們,那一瞬間香港才發現自己成了他們的獵物,感到惡心。愛麗斯歇斯底里地纏著香港,香港傷她的心,卻沒有快意,而僅僅因為對女人一向無所謂……
紅魚找到被人追債而藏起來的父親,父親一生騙人無數,最後深覺其中的虛空,在走投無路下而與情人擁抱著自殺了,紅魚恍然大悟,原來父親並不是照他教自己的那樣去做:他動了感情,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時間紅魚所有從父親那兒學來的哲理都失去作用。父親好友邱叔被Angel害的很慘,求紅魚幫忙,他告訴紅魚Angel其實不是十年前騙了爸爸的那個Angel。紅魚憤怒了,把所有的子彈射向邱叔,一邊哭一邊問:「你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為使我們像你們一樣卑鄙、無恥嗎?」繼而舉槍欲自盡卻已無子彈。
紅魚已經失蹤,香港還在哭泣,牙膏被女人吻了會很衰,馬特拉離開倫倫去找法國佬男朋友,倫倫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馬特拉,馬特拉從人群中走來,兩人不顧一切的狂吻……
4. 電影《聽說》里的全部水鳥理論。
只是想記錄下幾個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
1.看那到你水鳥奔跑的樣子
開場天闊送便當到訓練基地,第一次看到泱泱如水鳥般滑稽奔跑的樣子,相互對視,燦爛的笑臉,影片青春的氣息躍然呈現出來,清爽的笑臉映襯著清涼的水波,接著天闊載著泱泱無醫院,摩托車穿梭在台北的小巷中,以及後面他們在大排檔吃飯,還有泱泱做街頭表演的那條街道,可以看出導演在影片中展現台灣的文化和生活的那一面,可做的恰到好處。
2.能和我跳只舞嗎?
這一幕是天闊去看泱泱街頭賣藝表演,一直想靠近,想要更了解你,確沒有機會,這邊有一段天闊的『獨白』,音樂起,感覺還真好,泱泱看到了,雖然不是用說的,一樣刻意看到天闊對她的關心和愛護,電影配樂在這部電影里彌補了鮮有對白的空擋,話沒說到那部分,用音樂填補。說到這,想到了電影的題目雖然叫做聽說,但其實電影里的主要情感工具確是看的,表面意思解釋不通,可其實再仔細想想,很簡單,名字聽說其實是兩個單獨的詞,看看影片的海報,就會理解,這里說的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聽說什麼事情』的聽說,而就是單純的指人聽和說的能力,即使我聽不到,不能說,但我還可以做,我能做到,讓你看見,讓你『聽見』,你能理解我嗎?能看到嗎?
3.硬幣和鈔票的區別
有誰會為了是鈔票還是硬幣而生氣的?泱泱因為天闊在結賬時,沒有等她數完硬幣而生氣,生氣天闊看不起泱泱賺的錢,也是影片第一次正面提出聽人和聾人的矛盾,天闊要怎樣才能讓泱泱看到他的愛呢?做到的愛比聽到的愛更安心吧,我是這么覺著的
4.水鳥儲存罐
很喜歡編劇的這個水鳥儲存罐的情節設計,也很喜歡那個水鳥儲存罐(應該很fragile吧),天闊是在用行動告訴泱泱我沒有看不起硬幣,最後結局的時候,又有一排的水鳥儲存罐站立在窗檯上,嘿嘿,かわいいです
5.金牌到底為了誰?夢想又是為了誰?
愛的太沉重,就變成了負擔。但愛變成了負擔,無論愛與被愛的人,都很痛苦。泱泱想告訴姐姐的是,你不是我的負擔,你是我的驕傲和自豪,你是我姐姐。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你做我的姐姐。沒有人想成為別人的牽絆,我也不要成為你的牽絆,過你想要的生活去吧
5. 最新理論電影
最新倫理電影是《分手的決心》。
《分手的決心》是由朴贊郁執導,湯唯、朴海日、高庚杓、李貞賢、朴埇佑、鄭伊書主演的愛情倫理片。
從早期「復仇三部曲」到2016年《小姐》,以黑色詭異、血腥暴力風格著稱的朴贊郁導演,時隔五年回歸。這也是朴贊郁和湯唯的首度合作,超強陣容令影片開拍前就被冠以「刷獎之作」。
影片講述刑警海俊(朴海日飾)在山上調查死亡事件的過程中,與死者的妻子徐婡(湯唯飾)見面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朴海日在片中飾演刑警海俊(音譯),他追求完美,為了追查事件不分晝夜,但與死者的妻子徐婡接觸後逐漸開始動搖。湯唯在片中飾演徐婡(音譯),是個內心難以捉摸、為劇情帶來緊張感與懸念的人物。
李貞賢在影片中飾演海俊的妻子鄭安(音譯)。高庚杓在片中飾演像兄弟一樣跟隨海俊,但在調查方向上有不同意見的後輩刑警秀烷(音譯),朴埇佑在片中飾演徐婡生命中出現的另一個男人胡申(音譯)。
6. 找部電影,應該是台灣片,有點溫情的那種,講生活的,有個片段,詳情請進來看
絕對是影名: 娃娃
主演: 黃湘芸 高捷 塗善妮 陳彥儒
上映年度: 1991
娃娃是來自山地的一個小女孩,天真的她活潑可愛。但不幸的是,在一次飛機失事中,她的父母雙雙殉難。娃娃舉目無親,遂由親友把她送到台北交給其父母生前摯友朱媽媽照顧。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及生活習慣的不同,娃娃和她的玩伴迷你豬芭樂初到台北就給朱家上下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變化且惹出一連串的驚險趣事。為了讓這個可憐的小女孩能夠重新找回家庭的溫暖,朱家夫婦對她疼愛有加,視如己出,對待芭樂亦是盡其能事地照料。而朱家獨子——調皮但非常善良的朱皮每天陪著娃娃上下學。但由於娃娃一竅不通,天真地帶著芭樂作伴,給學校增加了許多困擾及騷動。
娃娃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得知外孫女的消息後,特意趕到台灣看望。朱皮一家為娃娃的即將離開感到難過。尤其是朱媽媽。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她已經把娃娃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而朱皮也不願意和這個剛剛認識的妹妹分開。幸運的是,娃娃的外公外婆一直住在加拿大的養老院,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外孫女,娃娃最終如願以償地留在了朱家。
朱皮有幾位要好的同班同學,他們是搞怪、廖多、廖豪、藍天使、肉粽等,這些同學,一個比一個調皮,平時他們除了一起上課之外,剩下的時間總是在一起打鬧嬉戲,當他們得知朱皮突然又多了一位妹妹和芭樂迷你豬時,他們的生活立刻變得多彩多姿起來。為了不影響兩個孩子的學習,朱爸爸和朱媽媽只能輪流帶著芭樂迷你豬上班。一天,朱爸爸帶芭樂上班,不小心將它遺失了,娃娃得知芭樂走失的消息,心裡非常難過,決心離家尋找芭樂,朱皮為了幫助娃娃,更號召死黨陪娃娃外出尋找芭樂,一群小孩遂展開了一場令人既興奮,又擔心的尋豬之旅。
經過幾個孩子和一位大朋友亞高的努力,小豬芭樂終於被找到了,但剛剛脫離危險,卻又掉進了河裡,最終小豬難逃一死。幾個孩子十分傷心,但正是經歷了這件事,朱皮和娃娃成長了許多。
成長的尖銳痛感,是來自必須了解的某些事情。了解亞高說的話只是為了讓自己好受一些,了解爸爸、媽媽還有芭樂是「不會變的」,了解人生的離別自己永不能躲避。還好,娃娃的身邊有這樣一群小心翼翼守護著她的人;這樣長大著的娃娃,才更加可以懂得,我們不能永遠倖免災遭,但隨時能夠與溫暖相遇。
1989年期間小野、吳念真和柯一正籌建了「正集團工作室」,也就是後來的「五月公司」,開始謀劃全新的戲劇創作。但在進入九十年代以後,柯一正則從電影圈裡淡出,轉而投身於戲劇界,成立了以表演兒童劇以及推廣兒童戲劇創作的「紙風車藝術團」,以及後來在台灣戲劇界享有盛譽的「綠光劇團」。這些經歷都奠定了柯一正拍兒童片的基礎,《娃娃》就是以劇中小男孩朱皮的七篇日記為線索,講述了一段孩子世界中的故事,該劇主要由一群逗趣的小孩子出演,情節略顯平淡卻是非常溫馨朴實,清新明朗,童趣十足的台灣電影。一個抱著叫做「芭樂」的小豬的小女孩,在失去雙親後來到母親摯友的家裡,展開的生活歷程。都是非常日常平凡的小場景,比如朱爸爸爬窗被卡在窗外,老師在課堂上對付亂哄哄的小孩子以及奮不顧身的爬樹救娃娃,還有那個兇巴巴的挺著大肚子的女老師,神秘兮兮的亞高……而隱藏在這部電影背後的正是童心未泯,樂顛顛的和孩子們混在一塊的柯一正。
7. 台灣二十部打真軍電影
台灣打真軍電影:
1、《趕屍艷談》
《浪女迷魂記》講述的士司機遇到了艷遇,可事後得知是女鬼采陽捕陰,嚇的司機趕緊求神拜佛的故事。
8. 台灣電影詳細資料大全
台灣電影乃指台灣地區人民在台灣設立公司製作、編、導、主演,以國語發音之電影片。因台灣社會自由且富有創作力,因此能給予電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不過因為種種因素,2006年台灣電影票房於台灣市佔率僅1.62%,呈現衰退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