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老電影陣頭文化

台灣老電影陣頭文化

發布時間:2023-06-15 18:43:33

A. 台灣電影詳細資料大全

台灣電影乃指台灣地區人民在台灣設立公司製作、編、導、主演,以國語發音之電影片。因台灣社會自由且富有創作力,因此能給予電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不過因為種種因素,2006年台灣電影票房於台灣市佔率僅1.62%,呈現衰退的現象。

基本介紹

電影評論,台灣電影,歷史發展,日據時期, *** 的影響,戰後時期,解嚴時期,嚴後至今,衰退崩盤,低谷期,復興熱潮,困境突破,導演,理論專著,

台灣電影

台灣電影的特色,在於強調導演風格、注重台灣歷史,並崇尚以電影做為宣傳工作。這種特色讓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朱延平等導演,於國際影壇備受好評。但另一方面,因為此類型藝術電影娛樂性較差,於台灣並不叫座,反而依賴島外票房來維持。

歷史發展

日據時期

日據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台灣少數民族等題材。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 電影《莎勇之鍾》劇照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

*** 的影響

台灣自日治時期後期至解嚴前,電影產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官營製片廠所主導。當時台灣電影的製作基本上也是以官營製片廠(台灣電影公司、中央電影公司、中國電影製片廠)所拍攝的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 1962年, *** 為促進本國電影事業的發展,由新聞局舉辦金馬獎,頒發電影獎項鼓勵優良國語影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也曾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來主辦,直到1991年,新聞局宣布決定將金馬獎由官方全部轉交給民間團體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自1970年代以來,金馬獎一直是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之一。官方的主導色彩在1980年代以後逐漸消退,但隨著西方好萊塢影片的開放及風行,台灣的電影產業逐漸萎縮低迷。 近年來,由 *** 出資及主導的「電影輔導金」成為一個鼓勵台灣電影產業及發掘台灣電影人才的重要方式;電影輔導金由行政院新聞局主管,其補助金額以「片」為單位,分為五百萬元及八百萬元兩組。投入金額最少達十五部影片的一億兩千萬元以上,其中,各項申請均有一定規范,例如五百萬組目的乃鼓勵第一次執導劇情長片新人導演。事實上,今台灣電影輔導金的設施,重點落實培育電影人才、促進影片製作能達一定品質和增加影片數量與素質,最後達到產業量能皆達的目標。 電影輔導金於2012年分為一般組、新人組及紀錄片組,一般組最高可獲二千萬元(上限)之輔導金;新人組及紀錄片組最高可獲一千萬元(上限)之輔導金;此外,電視電影可另外申請高畫質補助,金額上限為三百萬元。雖此電影輔導金帶來許多批評,但若以「創作來活絡台灣電影產業的角度」來看,仍多受肯定,事實上,許多人認為輔導金實為台灣文化的輔導架構。 過去《電影法》中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在中華民國國內設立公司製作、編、導、主演,以本國語言發音之電影片為國產電影;而中華民國國民在國外製作、主演,並以本國語言發音之電影片為本國電影。現在的標准則改由行政院新聞局依照拍攝與製作地點、導演與主要演員,以及資金來源在一部電影中所佔比例來認定。

戰後時期

台灣閩南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閩南語電影,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閩南語電影《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閩南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閩南語電影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引來一窩風的閩南語歌仔戲跟拍風。 電影《早安台北》海報 20世紀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台灣「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 20世紀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廷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20世紀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 台灣導演:陳國富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分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 *** 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80年代起,台灣當局新設立了電影發展基金會、電影圖書館,其功能乃為保存電影資產及推廣電影欣賞。同一時間,促成設定了金穗獎。以鼓勵動畫、紀錄片、實驗電影和劇情短片製作為講目的的獎項,也讓台灣電影藉由劇情片、紀錄片、動畫、與實驗電影提拔出相當多的製作人才。 第30屆金穗獎主視覺圖

解嚴時期

台灣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起,隨著社會經濟泡沫及言論自由的達成,讓導演為主導的台灣電影,將電影觸角伸向過去禁忌題材,並回顧與探討台灣近現代社會、歷史與個人記憶。這階段代表作有《刀瘟》、《香蕉天堂》、《童黨萬歲》、《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其中最震撼台灣的莫過於侯孝賢的《悲情城市》。這部片以一九份世家各成員經歷台灣光復、二二八事件、及台灣光復初期的歷程,具體而微地反映台灣人的歷史經驗,不但票房叫座,也在威尼斯影展榮獲金獅獎,使侯孝賢成為國際矚目的知名導演。之後幾年,台灣電影於世界各地大小影展獲得不少得獎紀錄,這使得主管電影業務的「新聞局」自1990年開始,透過電影輔導金來支持藝術電影的製作。 在票房方面獲得數億台幣的空前成功、同時也獲得不少獎項,叫好又叫座的結果讓台灣觀眾開始重新關注台灣自製電影。隨著《海角七號》熱賣,片商與觀眾均對台灣電影重拾信心,多部電影亦搭上順風車取得不錯的票房,如《囧男孩》、《九降風》、《花吃了那女孩》等等。《海角七號》同時也成為戰後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及台灣影史最賣座影片的第二名。 進入21世紀,台灣電影人在選角、攝制等方面更多的走出島外,改編自台灣女演員劉若英的作品《我想跟你走》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說《 Happy Birthday 》,劉若英本人並擔任主角。

嚴後至今

衰退崩盤

台灣電影的衰退,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當時所有電影市場的配額,是在GATT中討論,市場一直處在不利的位置,1996年起,每年產出量一直維持在15至20部,票房市佔率盤旋在全台總票房1~2%間,這悲慘的景況到2003年達到谷底,這年僅推出15部台灣影片,總票房約NT1,500萬元,不到總票房的1%,這樣的票房相當於《鐵達尼號》的40%,台灣影片當年愁雲慘霧,台灣電影可謂是 *** 放棄的產業。

低谷期

2000年後,台灣的電影偶有佳作,如2000年的《卧虎藏龍》、2002年的《雙瞳》、2005年的《刺青》等;但整體上,台灣的電影市場仍由好萊塢電影主宰,持續處於弱勢。 不過在另一方面,台灣電影也有新的發展。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發下豪願要投入電影業。有人認為,該做法是效法Sony進軍好萊塢模式,在擁有極強大硬體整合力量之後積極轉進電影業,並謀取好萊塢600億美元電影產業的代工數位商機。其中初試啼聲的作品(同時也是唯一的一部)即為電影《白銀帝國》。由於有郭台銘所屬鴻海集團5000萬美元的的大量投資,《白銀帝國》成為大陸與台灣兩地少見的高製作成本的商業電影。在開拍之時。而後郭台銘的精緯電影公司雖解散,但其長子郭守正的山水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仍繼續經營。

復興熱潮

2007年起的全球金融危機,在台灣居於優勢地位的美商影視企業受到影響,使得台灣電影有了喘息的機遇。2008年,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以大規模國際化商業路線(包括延攬日本歌星中孝介演出)並在內容上揉合本土特色,在票房方面成為戰後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及台灣影史最賣座影片的第三名(不計算通膨),同時也獲得不少獎項,叫好又叫座的結果讓台灣觀眾開始重新關注台灣自製電影[19]。 隨著《海角七號》熱賣,片商與觀眾均對台灣電影重拾信心,加上好萊塢片廠籌措資金不易市場低迷因素減少大卡司的投入,多部電影亦趕上這波替補美國電影遺留下來的台灣市場爭奪,因而取得較以往為佳的票房成績,如《囧男孩》、《九降風》、《花吃了那女孩》等等;而2010年的《艋舺》,2011年的《雞排英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更被視為台灣電影票房的指標,2012年《陣頭》、《愛》、《犀利 *** 最終回:幸福男·不難》、《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 ,2013年《大尾鱸鰻》 都是台灣破億影片;口碑與票房都頗受肯定。和以往國片低迷期時藝術電影掛帥的狀況不同,以一般大眾為市場目標的商業電影重新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以戲院上映為主的商業紀錄片也開始取得一定的發展(如《翻滾吧!男孩》等);而好票房衍伸出商機,讓片商有資本繼續製作吸引觀眾的電影,也讓台灣電影市場逐漸邁向資金提供、影片內容、觀眾票房三者均贏的正向循環。台灣電影歷經廿年不景氣後,蓄積的能量終在2008年爆發開來,形成一股「國片熱潮」。 2008年台灣電影總產量(指製作及完成者)為36部,總票房約6億1,085萬元,市佔率12.09%,較2007年之7.38%成長約0.6倍;2009年國產電影片總產量為48部,較2008年之36部成長約33%,總票房約1億2,499萬元,市佔率2.3%,衰退八成以上;2010年國產電影片總產量為50部,總票房約4億5,117萬元,市佔率7.31%,較2009年成長約2倍,以產量而言台灣電影已逐漸復甦之趨勢。

困境突破

自1985年年起,台灣產量與發行量較多的如學甫、龍族、麗城、中影、上上、倍倫、新船、金壂、學者、龍祥…等各公司均因各種因素萎縮產量,其製片量一路下滑。不但如此,維系電影產業的上述幾家公司,產業重心也移往如有線電視的影視產業。在產業無法支持下,惟剩台灣當局於文化維持的壓力下,勉為其難出資維持。1998年,台灣電影生產不到20部,2001年1-10月間,僅達11部,至2006年,台灣電影於台灣市佔率則僅1.62%。 就票房方面,以台北市首輪票房為例子,台灣電影的票房收入僅有163萬元,佔全部台北電影票房收入不到1%,比起美國好萊塢所佔台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遠。因為台灣電影產量極低,票房慘澹,實已不足以支撐電影工業。因此有媒體業者認為「再多的影展獎項都無法遮掩台灣電影全面崩盤的事實。」不過在另一方面,台灣電影也有新的發展。例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即發下豪願要投入電影業,並以電子業代工為概念,於2008年退休後拍100部以上的電影或電視劇。也有人認為,該做法是效法Sony進軍好萊塢相同,在擁有極強大硬體整合力量之後,積極轉進電影業,並謀取好萊塢600億美金電影產業的代工數位商機。其中,初試啼聲即為以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主導的《白銀帝國》。 電影《白銀帝國》海報 《白銀帝國》為台商郭台銘首度大幅投資的電影作品,於2007年上映。改編至《白銀谷》,描寫山西晉商的該部電影也是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的首部導製作品,根據焦雄屏說法,她拍攝該影片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扭轉近代中國對商人的偏頗感想。 《白銀帝國》亦是少見的由海峽兩岸合拍得高製作成本的商業電影,光是郭台銘所屬鴻海集團就對該片投資5000萬美金。另外,該電影的主要演員為香港電影演員郭富城及內地電影演員張鐵林。而正因白銀帝國的順利開拍,有人認為郭台銘的加入,不但能於資本上挹注台灣電影,更能為台灣電影帶來新想法與新視野。

導演

今台灣電影是以一群默默努力的電影工作者所支撐,也成為台灣電影的驕傲。這些工作者,除了侯孝賢與楊德昌已在國際影壇建立作者導演的地位外,台灣出身的李安、馬來西亞來台的僑生蔡明亮也已成為世界矚目的台灣導演。李安的《推手》讓所謂後新浪潮電影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後的《喜宴》也獲得台灣本地與國際的票房上成功。事實上,前往美國好萊塢發展的李安,今與侯孝賢仍成為台灣電影代名詞之一。 台灣導演:李安 除了李安、侯孝賢外,蔡明亮則一反新導演普遍探索懷舊或歷史記憶的題材,並將觸角深入都會男女生活中,其中,早其作品《青少年哪吒》觀察都會青少年虛無而沒出路的生命、得獎作品《愛情萬歲》探觸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傷口、另外,幾年後的作品如《河流》及《洞》更是 *** 描寫黑暗都市的情景。相對的,蔡明亮電影雖給人一種現代寓言的感覺,但也因為十分灰澀難懂而曲高和寡。除此,其他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新導演,如陳國富、徐小明、王小棣、易智言、陳玉勛、林正盛、張作驥,以及獨立製作的黃明川、賴聲川等,也都有水平以上的作品出現。台灣電影的歷史進程,自台灣日治時期後期至台灣解嚴前,便一直為官營製片廠所主導的情形下發展。事實上,該階段台灣電影的製作基本上也是以官營製片廠所拍攝的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直至今,台灣當局出資及主導的台灣電影輔導金仍是一個發掘台灣電影人才的重要方式。 台灣電影 今台灣有一批年輕紀錄片導演。來自台灣社會各階層的他們,其影片題材也五花八門。題材從探索嚴肅社會或政治議題到有的以自己或家人、朋友為拍攝對象皆有。其紀錄片主軸,也從探索社會到探索個人的生活與問題。因為配合得當,整體成績已漸受國際矚目,並有不少的國際重要紀錄片影展獲獎紀錄。另外也有如無米樂的叫好叫座影片。 台灣導演:侯孝賢

理論專著

陳飛寶編,1988,台灣電影史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台灣電影導演協會,2000,台灣電影導演藝術。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陳儒修,1993,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羅頗誠譯。台北:萬象圖書。 Chen, Ru-shou Robert. 1993. Dispersion, Ambivalence and Hybridity: A Cultural-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Film Experience in Taiwan in the 1980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川瀨健一,2002,台灣電影饗宴:百年導覽,李常傳譯。台北:南天書局。 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小組,1994,台語片時代(一)。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電影資料館「本國電影史」研究小組編,1996,歷史的腳蹤:台影五十年。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史研究計畫,1994,電影歲月縱橫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黃仁,1994,悲情台語片。台北:萬象書局。 黃仁,1994,電影與政治宣傳:政策電影研究。台北:萬象書局。 黃仁、王唯編著,2004,台灣電影百年史話。台北:中華影評人協會。 黃秀如,1991,台語片的興衰起落。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焦雄屏編著,1990,台灣新電影。台北:時報文化。 焦雄屏,1991,台港電影中的作者與類型。台北:遠流。 焦雄屏,1993,改變歷史的五年:國聯電影研究。台北:萬象圖書。 焦雄屏編著,2002,台灣電影90新新浪潮。台北:麥田出版。 李天鐸,1997,台灣電影、社會與歷史。台北:亞太書局出版社。 李泳泉,1998,台灣電影閱覽。台北:玉山社。 林贊庭編著,2003,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 1945-1970。台北:文建會。 劉現成, 1994。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盧非易,1998,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台北:遠流。 呂訴上,1961,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部。 歐淑敏,2004,日治時期台灣電影的政教功能。台灣師范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Rodriguez, Hector. 1995. The Cinema in Taiw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Ph.D. diss., New York University. 三澤真美惠,1999,殖民地下的「新天堂樂園」:日據時期台灣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台北:前衛。 Wu, I-fen. 2002. Taiwanese New Wave Cinema: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and Cultural Landscap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Essex. 葉龍彥,1995,光復初期台灣電影史。台北:台灣電影資料館。 葉龍彥,1997,台北西門町電影史 1896-1997。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電影資料館。 葉龍彥,1998,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台北:玉山社。 葉龍彥,2003,八十年代台灣電影史。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 Yeh, Yueh-yu. 1996. A National Score: Popular Music and Taiwanese Cinema.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張昌彥、李道明主編,2000,紀錄台灣:台灣紀錄片研究書目與文獻選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電影資料館。 「中華民國」電影年國際推廣組策劃,1993,台灣電影精選,區桂芝執行編輯。台北:萬象圖書公司。

B. 台灣 角頭文化 閩南

要容易形成幫派, 這個國家民族必須要含有適合幫派架構的文化成分. 有兩個東西是很重要的因子:
(1) 講就長幼有序上下倫理的孝道
(2)
缺乏以親身一對一決斗為榮譽的歷史

第一點, 台灣一直以來是很推崇孝道的. 小的要伺候大的, 幼的要為老的出錢出力出命.
這個東西是形成幫派的思想基礎.

第二點, 如果一個國家有親身一對一決斗為榮譽的歷史,
那麼當受辱的時刻, 事後糾集親友打群架的行為則無法被歷史所塑造的榮譽感合理化, 是以較不易發展成黑道幫派的互助組織.
台灣向來缺乏親身決斗的傳統, 地主受辱都是找一群人去打回來, 而不是這個受辱的當事人親自出面決斗. 由他人代替自己打架, 在事後以多欺少,
在台灣的文化裡面絲毫不是恥辱. 這樣的歷史背景能夠支持幫派聚眾打群架的行為並良好的合理化.
不少西方人將當代權貴仕紳的人性有禮,
歸因於決斗(el)的歷史. 決斗或許在許多台灣人眼中有些野蠻. 然而, 決斗有三個重要的成分是非常令人尊敬的: 必須自己出面不能由他人代勞,
必須一個對一個, 必須遵循既定的規則與程序.
如果台灣歷史曾經能有些許的決斗的榮譽感, 則現今不會黑幫橫行.

台灣幫派文化原本在中國漳泉移民爭奪地盤時代,械鬥風氣盛行下,逐漸壁壘分明。但在日據時代,因為涉及抗日行動,因此被日本人
強力鎮壓後逐漸瓦解,但蔣氏政權來台後,為了深入社會基層鞏固政權,蔣經國就以情治單位運用資助黑道、借刀殺人打擊異己的手法,形成所謂「黑道治國」的不
良現象,也曾被反對黨當做大加撻伐的污點。近十幾年來在台灣治安單位強力地以「一清項目」等各種名義的掃盪,軟硬兼施地讓所謂的幫派」自動解散」,讓不了
解實情的外人以為台灣黑道都被瓦解了,但其實台灣的黑道卻都向日本學習,走企業化漂白之路。以各種行業隱藏幫派組織,盡管許多財源來於色情酒店等特種營業
非法所得,但多多少少有些人頭公司行號在運作,也讓警方投鼠忌器,平常只能以吸引線民,得到確實的情報之後,才能採取行動。

像「蚊哥」出殯的場面,就可以從被動員來的各幫派的古惑仔身上穿的黑色制服身上看到這些幫派堂口的名號,例如本土掛的天道盟以「天嗚公
司」字樣來識別,竹聯幫的直接以竹聯企業,或更直接地以堂口「忠義堂」為名號,這項做法其實也是為了在場面上立威。這次的治喪事宜由所謂的「中聯幫」為籌
備的主體,還製作了發給工作人員鑲有蚊哥照片的徽章,別在衣襟作為識別。徽章還分等級,白色的是「蚊哥」親信,限量版的紀念徽章只有少數輩分夠高的道上
「大哥」才能獲得。由此看來,台灣的幫派文化還真是發展得自成一格。而本省掛與外省掛的關系,這幾年的互動也是各自為政,雖然沒有祥和到相敬如賓,但也還
算互不侵犯。例如牛埔幫幫主葉明財也是喪禮要角之一,因為葬禮是在牛埔幫的地盤上,最先以陣頭出動,而與牛埔幫同為本省掛的天道盟,也動員四百多人,台灣
俗話說「輸人不輸陣」意思就是個人輸贏事小,但團體較勁的場面上絕不能丟臉,這句話形容這天黑道的動員最恰當。外省掛勢力遍及全台的竹聯幫、還有以台北松
山區為主要地盤的松聯幫,除了幫主們出面致意、也都出動數百人到場,算是為過去排解各幫派糾紛的「蚊哥」表達謝意,畢竟一有地盤或利益糾紛,真的要爭奪到
底互不相讓,鐵定要有不少人流血,因此大哥往往會權衡利害得失,找仲裁者出面,並找個下台階。也因過去與做事公正的「蚊哥」互動良好,同為外省掛的老幫派
「四海幫」幫主賈潤年,首先倡議要把出殯日訂為「和平日」,應該也是對最近黑道間倫理輩分的觀念漸漸淡薄有所擔憂。此外,演藝圈中與黑道互動良好的台灣演
藝協會會長余天,以及演藝工會理事長楊光友,也都親自來到會場致敬。顯見演藝圈也還是需要黑道「照顧」的行業。
華青幫[台灣]

據華青幫人士指出,20世紀初,美國政府為了便於管理日益增多的華人移民,在舊金山及洛杉磯一帶采強制集中管理,因此也誕生了唐人街和華青幫,雖然華青幫勢力遍及全美,但紐約和洛杉磯至今仍是華青幫的大本營。

據了解,華青幫是由幾位擁有青幫背景的廣東廚師創立的,以代表「華人青年」而取名華青,初期是一個不滿當時美國政府對華裔移民的高壓政策,以及白人對華人的欺壓而成立的自衛組織,由於這幾位廚師均有深厚的拳腳功夫底子,再加上「刀法」一流,常為華人伸張正義,以致加入成員日益增多,但創幫成員十分低調,且未作出涉及違害社會治安的行為。

早期的華青幫與青幫儀軌相近,亦采形同父子的師徒制,也有「萬、象、更、新」等輩份家譜、開香堂等規矩,師收徒需花一段時間的觀察才能「記名」後入「家門」,也就是成為組織成員。輩份崇高者亦稱為「老爺子」,然而華青幫設有幫主,開枝散葉的組織均以「門」為單位名稱,早期的華青幫組織是以中國歷代為取名根據,例如華青「唐門」、「漢門」、「魏門」…。不過後來組織日益龐大,再加上新一代的華人子弟已對中國歷朝歷代不熟悉,今日的華青幫不僅漸失去開香堂等儀軌,連組織名稱也愈來愈洋化,甚至出現以人名為主的組織,例如在美西一帶就有Tony門、CoCo門等奇怪名稱的華青分支。

華青幫對領袖「老爺子」的安全防護相比較,華青幫似乎更勝一籌!據了解,華青幫老爺子的安全隨扈可分成24小時不離身的「四大護法」,還有出入各場合的「八大金剛」,每一個人都可以為老爺子擋子彈哩!

據華青幫人士透露,擁有華青幫主信物「九龍旗」與「老龍盤」的老爺子,不只是具有幫主身份,也是該幫最高精神領袖,因此老爺子的安危維系著幫派興旺。

-------------------

下厝庄[台灣]

下厝庄仔位於台北市承德路由南京西路到民權西路一帶,此一地盤屬老舊社區,長期存有大型流動賭場、酒家、私貨交易,目前由「臭仔」、「阿發仔」、「奧州」3大角頭主導地盤勢力。

下厝庄仔自日據時代就有角頭存在,地盤大致位於現在台北市的大同區,區內以大型賭場、酒家、私貨交易、色情理容院聞名,各地兄弟也常到該區聚賭、赴酒家喝花酒、嫖妓,其中迪化街、民生西路以販售南北貨為主,走私貨品充斥。目前區內主導勢力有3派,分屬「臭仔」、「阿發仔」、「奧州」。

-------------

三環幫[台灣]

三環幫成立於1970年

由賴姓幫主在竹東國小發起

活動范圍多在新竹市、竹東鎮,靠圍勢特種場所、討債維生

2001年11月13日,賴姓幫主在竹東鎮原味餐廳前遭人槍擊狙殺,之後幫內大哥徐盛隆(35歲)接任幫主

-----------------

小南門幫[台灣]

小南門幫原為桃園市南門市場附近的不良分子,1970年代在幫主李秋棟帶領下成型,該幫勢力主盤據在桃園市區,靠賭場、圍勢起家,幫內1名翁姓成員曾任翁財記瓜子、翁財記便利商店重要幹部,財力不錯。

據警方資料顯示,李秋棟原為桃園市南門市場聚合分子,1970年代號召南門市場附近勢力成立小南門幫,活動地盤以桃園市區為主,靠圍勢、經營賭場、收保護費起家。

幫內1名翁姓成員曾任翁財記瓜子、翁財記便利商店重要幹部,對挹注該幫財力影響甚大,1996年政府實施大掃黑後該幫大哥被捕入獄,勢力漸弱。

---------------------

青幫[台灣]

實際締創清幫的人,究竟是誰?實在是無從稽考。歷來江湖相傳,清幫分三堂、六部、廿四字輩。三堂便是開創清幫的翁、錢、潘三位祖師的堂名。六部就是引見、傳道、掌布、用印、司禮、監查等六部。廿四輩,便是他的演派自序。而且在杭州還建有家廟,這便是幫眾大家的家廟。在家廟中,還藏有家譜。譜名﹁對金圖﹂,正面還有玉璽一顆,上有部議班輩四字。這所說的部議,當然是指清代的戶部。換言之,也是清廷所默認的幫會。

它和洪門不同的特點,就是不如哥老會一樣,都是稱弟兄來組織幫眾。它是以師徒如父子一樣,來統率幫眾。這種規矩,本來就淵源於禪宗的叢林制度。並且清幫的班輩演派,又正式承認是禪宗臨濟宗的後代,實在令人撲朔迷離,尋找不出它原始的根源。今將它所稱為臨濟宗派前廿四的班輩列具如次:

清凈道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禮,大通悟學。

後來他們又在原來班輩演派的字序之下,每一個字下面,添上四字,作為一句,以表示它幫內的信仰與精神。內容卻是雜柔三教共通的訓話,具例如:

清 清心秉正 靜 靜坐常思 道 道德修真 德 德配天地

文 文昌化解 成 成其正果 佛 佛心皈一 法 法渡無邊

仁 仁義永遠 倫 倫常在懷 智 智勇雙全 慧 慧恩普渡

本 本枝茂盛 來 來歷清白 自 自心悟悔 信 信用為根

元 元初自始 明 明心見性 興 興家立業 禮 禮門義路

大 大發慈悲 通 通行我國 悟 悟道成心 學 學正度成

-------------------

洪門[台灣]

洪門的根源在"漢留"

洪門起源於「漢留」,經由清翰林院學士陳近南先生,進而轉化為「洪門」。「漢留」系由殷洪盛起始,故後人尊為洪門始祖。殷洪盛明代山西省平陽府太平縣人,於崇禎四年(西元一六三一年)辛未,舉進士,為人賢明練達,慷慨好義。依據在台洪門先進所蒐集的資料,明崇禎七年(西元一六三四年)甲戌,殷洪盛受直隸大同鎮守姜瓖的聘任,餐贊軍機,鄉人聞其賢,拜投門下者:「如陜西同州府浦城縣的蔡德忠,直隸宣化府懷來縣的方大洪,直隸順天府涿州的馬超興,山西絳州的胡德帝與李式開,以及山西縣代州的楊才,直隸大林的林亭等」,一時豪傑之士,俱都慕名來歸。至崇禎十四年(西元一六四一年)辛巳,春間,大同鎮守姜瓖,投降李自成(李闖)叛亂,殷洪盛乃攜諸門人南下,投閣部史可法,適史督師江蘇的揚州,遭清將多爾袞圍攻,並致書勸降,史可法堅貞不移,卒至城陷殉難。

殷洪盛因奉史可法命,至燕京(北京)窺探清廷虛實,沿途遍訪志士顧炎武、王船山、傅青主、黃梨洲諸人,議創漢留組織,作為保留我漢民族一線生機之構想。聞史殉難,乃南返轉至安徽蕪湖,投明將黃得功,參贊軍務,嗣因黃得功自刎,部眾分散,殷洪盛遂毅然招撫,集合二萬餘人,抗拒清兵。崇禎十七年(西元一六四四年)甲申。因李自成、張獻忠等作亂猖獗,於三月十八日,進陷北京,十九日辰崇禎帝潛登萬壽山壽皇亭,自縊身死(明謂在煤山椰樹上)。明將洪成疇因李自成等作亂,被迫出關而投滿清,同時吳三桂又向滿清求援,詎滿清乘機入關,在燕京僭主帝位,於崇禎十七年甲申十月,改為順治元年(西元一六四四年)甲申,以清代明,號稱世祖章皇帝。乃因崇禎帝。原由李自成草率埋葬,清世祖以天子服改葬於皇陵,謚稱懷宗愍皇帝,以服人心。

清順治二年,即崇禎十八年(西元一六四五年)乙酉,五月十三日殷洪盛的反清部隊,再屢戰敗北後,不幸於三叉河之役敗北陣亡殉國(安徽無為含山巢縣三線交叉,距蕪湖西南六十餘里)。其子洪旭,與諸門人蔡德忠等,出走自浙江杭州,投明潞王,詎路王降清,復投鄭國姓(即鄭成功),至此「漢留」構想即流傳至鄭成功所部。

洪門目前已經是合法組織

------------------

至尊盟[台灣]

至尊盟在台北市中山區正式成立當時總會長是由侯廷達大哥當任副會長是由林茂惺大哥當任~底下一共分為4個大會 尊帝 尊聖 尊將〈目前尊將是由今年年初剛被關出來ㄉ陳文將陳桑繼續當任會長〉 尊信 等基層分會。

而如果要說出至尊盟最有名ㄉ就是在民國84年到86年之間聞名股票市場ㄉ黑衫軍。

在八十五年間至尊盟可是一個不可一世,行狀極為囂張新起幫派組織。

而現在至尊盟可說是一個將近分列的組織

-------------

牛埔[台灣]

牛埔幫」在歷次「掃黑」行動中,幾乎沒有大哥被捕

「牛埔」之名,因清朝在台北市中山北路與新生北路一帶的荒地進行牧牛開墾而得來。「牛埔幫」是台北市中山區的老字型大小幫派,也是一個地緣性極強的社區型黑幫,多少年來一直以這一帶為地盤展開活動,根基很深,凝聚力很強,外來勢力很難打入。

「牛埔幫」早期主要是霸佔地盤,開設地下歌舞廳、游樂場、旅館、酒店、應召站等。警方的資料記載說,「牛埔幫」各地區頭目在自己的地盤上為非作歹,從事不法活動如投資插股、充當保鏢、白吃白喝、敲詐勒索、開設賭場,或成立討債公司等,以黑道手段替人討債。對他們來說,黑吃黑的槍殺事件、尋釁滋事和打架斗毆都是家常便飯,這無疑給民眾生活造成極大威脅。1979年,綽號「牛財」的黑道老大組織各地分散的頭目,形成相當嚴密的幫派,從此「牛埔幫」成為島內盡人皆知的地方一霸,它與北部各幫派都維持著不錯的關系,甚至與日本的「山口組」也很有交情。據台灣當局不完全統計,遍布島內各地的黑社會大大小小幫派約1000個,僅台北一地就有100多個。而在台北最有名的幾大黑幫中,「牛埔幫」排名僅次於令人膽寒的「竹聯幫」和「四海幫」。

雖然近年來受台當局「掃黑」的影響,「牛財」等黑幫老大紛紛將「事業」轉向「正途」,朝政界和商界發展。他們成立「合法」公司,諸如興辦「牛埔企業」、經營建築行業等。由於「牛埔幫」成員眾多,又擁有相當雄厚的經濟實力,在台北市中山區地面上可謂一呼百應,用島內的話說就是「叫水會結冰」。此外,「牛埔幫」在基層村裡長、市議員選舉方面也擁有一度之地,對「立委」、市長乃至「總統」選舉都有一定影響,自然成為島內各政黨拉攏的對象。在歷次「掃黑」行動中,幾乎從來沒有「牛埔幫」的大哥被捕,可見「牛埔幫」與台當局勾結之深。

------------------

北聯幫[台灣]

前幫主:唐重生(已亡)

北聯幫是於民國四十七年以北投婦聯三村為首的七個眷村子弟結合而成

北 聯 幫 在 八 十 五 年 八 月 政 府 實 施 「 治 平 」 掃 黑 前 的 全 盛 時 期 有 北 金 、 北 木 、 北 山 等 三 個 堂 口 。 但 掃 黑 行 動 一 起 , 現 任 幫 主 黃 濟 強 遭 北 市 警 方 提 報 「 治 平 」 專 案 檢 肅 對 象 羈 押 綠 島 , 另 一 副 幫 主 王 繼 屏 則 匆 匆 走 避 海 外 。

最 近 三 年 來 更 因 為 與 「 竹 聯 」 、 「 四 海 」 等 外 省 掛 的 幫 派 同 質 性 高 , 加 以 創 幫 的 黃 寶 龍 、 「 賀 胖 」 等 人 死 亡 , 幫 中 唯 一 另 名 實 力 派 大 哥 , 綽 號 「 仔 仔 」 的 饒 台 生 又 在 去 年 九 月 二 十 日 在 美 國 洛 杉 磯 被 刑 事 局 逮 捕 遣 返

---------------

松聯幫[台灣]

松聯幫於1982年由台北「松基」和「婦聯」子弟組成(一說於1969年在台北空軍眷村內成立)。成立初期主要有「龍」、「虎」、「獅」、「豹」等四個堂口,發展極為迅速,陸續成立多個堂口。1986年至1987年其勢力相當龐大,成為當時最具影響的幫派。1989年因其大哥譚世維在廈門被狙殺曾經沉寂過一段時間,後在一些幫派成員的苦心經營下,漸漸恢復元氣,重新成為台灣第四大幫派組織。早期松聯主要在台北松山地區收取賭場和色情行業保護費,其著名的堂口有「九龍堂」咖啡廳,因引進各國美女坐台而亨譽台北。後來逐漸發展多種經營和投資企業,並積極向大陸滲透,其重心在廈門、漳州、泉州等地。1997年1月21日,在幫主朱偉立、王國棟帶領下,該幫13名成員至台北市警局自首。

--------

萬國幫[台灣]

萬國幫"成立在1960年代,剛開始只是幾個混跡當地的年輕人,以西門町漢中街的萬國戲院為名.這一群少年仔,敢打敢殺,拿扁鑽刺人毫不手軟,打出一片天,後來實力逐漸壯大後才和另一大幫派"河溝頭"以昆明皆為界,東邊歸"萬國幫",西邊歸"河溝頭",兩股勢力分庭抗禮~~~

開幫老大:金水

開幫元老:尖仔錐.黑松.柳川.土匪.水蛙.等20多名狠角色

末代幫主:尖仔錐.

---------------

竹聯幫[台灣]

竹聯幫成立於1955年,當時中和、永和的不良分子頭目趙寧,號召台北市與他們有關系的學生在台北市中信百貨公司竹林地召開「中和第三次大會」,結拜聯盟,取名為竹林聯盟,簡稱竹聯,成立之初主有200人左右,大多為在校中學生,主要活動於古亭區、水源地、中和、永和一帶。竹聯幫成立後,不斷與台北其他幫派發生火拚,尤其是與四海幫。1962年,四海幫被勒令解散,「旱鴨子」陳啟禮趁機帶領竹葉青(竹聯幫基層成員),展開大規模報復行動,佔領了四海幫的地盤。此後又與文山、宇宙、飛鷹等幫派火拚,並組織竹聯十三太妹作為周邊組織,到1965年,竹聯徒眾已有五、六百人之多,聲勢浩大,博得天下第一幫的稱號。1970年因陳仁想脫幫遭追殺而招致警方圍捕。與此同時,幫內開始大規模整頓,慢慢介入經濟、政治活動。1984年,在一清專案中,竹聯幫首領陳啟禮和一大批幫眾被捕,勢力受到重創。但竹聯並未因此而一蹶不振,1988年台灣當局宣布釋放300多名被囚禁的幫派分子,竹聯又重整旗鼓,再現江湖,現不僅仍為台灣第一大幫派,而且成為國際性黑社會組織,責任幫主是黃少岑。

竹聯幫第一代主要投資於特種營業,中生代大多搞賭場,新生代介入各行各業,除控制電影、戲院、舞廳及其他娛樂場所外,還從事建築、水電、橋梁、公路等工程的承包,並開設銀行、投資金融,插手營造,滲入許多重要部門。由於竹聯幫在台灣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影響,使它被公認為是台灣黑社會的魔頭。

聯幫是台灣「外省掛」規模最大的黑道幫派,民國40年代,由台北縣永和市竹林路的眷村輟學生與軍校生組成,當初口號是「竹葉飄飄片片聯」,因此以竹聯幫為名。

竹聯幫堂口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天、地、至、尊、萬、古、長、青、東、南、西、北、梅、蘭、竹、菊、風、雨、雷、龍,新近堂口分別是天龍堂、天蠍堂、捍衛隊、弘仁會、蘭花會等。

C. 台灣一部電影最後是以唱歌加跳大神結束的電影叫什麼

那部電影叫做陣頭,是黃鴻升(小鬼)的電影

D. 《陣頭》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陣頭》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N0fxiaeSqh9ROOZ702B2Q

?pwd=8cea 提取碼: 8cea
《陣頭》
導演: 馮凱
編劇: 馮凱、許肇任、庄世鴻
主演: 柯有倫、黃鴻升、林雨宣、劉品言、廖峻、陳博正、柯淑勤、李李仁、陶晶瑩、鄭志偉
類型: 劇情、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閩南語
上映日期: 2012-01-13(中國台灣)
片長: 124分鍾
又名: Din Tao: Leader of the Parade、Zhen Tou
「陣頭」是台灣特有的鄉土祭祀文化。阿泰(柯有倫 飾)是個心懷音樂夢想的熱血青年,一心想出國深造音樂,但回到台中老家時卻被父親(阿西 飾)罵了個狗血淋頭。原來阿泰出身陣頭世家,他作為父親獨子,不但不想子承父業,還對此心懷鄙夷。父子關系愈加惡劣,阿泰只想遠遠逃走,卻意外遇到同鄉另一個陣頭團隊羞辱,阿泰激憤之下,接下自家團長位置,誇下海口要在短時間內將自家團訓練出新氣象,在即將到來的比賽中勝出。連基本功都不懂的阿泰開始全心投入,和一群年紀相仿的團友慢慢熟悉、成為家人,他領著大家做環島之旅,將時尚的元素加入傳統的表演,無意間受到電視台注意,令他們一下子火了起來,但是臨近的比賽拼的還是真本事……

E. 其中有一段是在祠堂門口打中國鼓的台灣電影叫什麼名字

叫"陣頭".2012年的電影.導演是馮凱.
這電影的名字是台語直翻的,台灣民間廟宇都會傳承一些中華文化的宗教習俗,
而衍生一些民俗技藝或活動.像媽祖出巡,那可算是一大堆民俗技藝活動的總匯.

F. 《大喜臨門》 你覺得好看嗎

黃朝亮導演的大喜臨門,作為台灣2015年的一部新年喜劇賀歲片,對台灣南部的訂婚風俗做了很好地展現。有台灣南豬之稱的豬哥亮、還有寇世勛、小時候的林心如姐姐、帥氣的李東學、可愛十足的林美秀等主演的喜劇大餐,非常值得欣賞。
影片以婚紗設計師李淑芬和年輕才俊高飛的結婚為起因,然後順利引出雙方家長的沖突,最後這些矛盾都在愛情的力量下一一緩解融化,真愛 萬歲。
陳國華創作的主題曲《歡喜來恰恰》不錯哦
雖然,影片中的人物感情轉變太快,沒有過度的餘地,略顯突兀;男主角最後竟然就輕易地放棄了追求的愛情,讓老爸出面擺平,顯得不太成熟,當然這也可能是導演要給他老爸一個表演機會吧,為之後兩個父親的感情建立伏筆吧。

看完了「大囍臨門」,真心說不錯。看之前想過我會笑,可沒想到我會哭。至少哭了4、5次,眼淚在不經意的時候不受控地突然掉下來。我想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類內心深處共通的情感,因而更容易產生共鳴,具有強烈的打動人心的力量。它可以跨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是普世的價值。幾次掉淚都是因為父親對女兒的愛,心如哭得恰到好處,幾次她一哭,引發了爸爸的眼淚,於是我的淚水也止不住的掉下來。父母那麼地愛女兒,無論多不情願,只要孩子幸福就什麼都可以不計較, 可憐天下父母心 。從小嬰兒到成為大人,要付出多少,二三十年的恩情,女兒要出嫁,往事歷歷在目,總歸是不舍的吧,以後會怎麼樣呢,婆家會不會對她不好,這個男人是不是可靠,會不會受委屈,以後吵架怎麼辦? 所有的擔心都是源於愛。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好朋友結婚那天,在台上給父母鞠躬,感謝養育之恩,四位老人都閃著淚光,當時我就控制不住眼淚了,年邁的父親顫抖著把女兒的手交到另一個男人的手中,擁抱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其中有多麼沉重的託付。當公主一樣呵護的孩子從此就交給你了。所以男人啊,不管談過多少次戀愛都應該珍惜那個肯嫁給你的女人。東學依然的英俊,帥氣。一身貴族氣息很吻合高富帥的角色定位,他一出場,整個房間都亮了,雖然不說什麼,但焦點就是很難從他身上移開。演得也非常好,高飛有點任性,有點年輕氣盛,但是有情有義,對女友對媽媽很深情。王爺結婚那場戲,走到門前,那溫柔的一笑,瞬時間心都融化掉了,好像包圍著這個春天三月的陽光。
豬哥亮演技非常精彩,是老戲骨,豐富的閱歷,串起整個戲的骨架,搞笑幽默,讓人笑聲不斷,但是在誇張的表演的背後是真情,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在雨里抱著錢跑,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很多喜劇電影也在努力搞笑,但是缺少的就是那點真情,總覺得浮於表面,趨於流俗。真誠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來不得半點虛假。那個眼含著熱淚的父親抬起頭不想讓女兒看到,眼望著天花板說著天花板壞了,得修了,眼淚克制著不讓流下來,於是觀眾的眼淚就剋制不住了。還有心如受打擊回到家,說不能嫁給連蝦子都不會剝的男人,爸爸,媽媽,阿嫲,三個人同時剝了蝦子放到她碗里,也讓我瞬間熱淚盈眶,滿滿的都是愛,無論你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家人都會回報你以最溫暖的笑臉,無條件地支持,如此溫暖[淚]……
就結束了,時間過得好快,最後的片尾曲如此歡樂律動,所有的人都隨著節奏韻律舞動,在我觀影的那個影廳沒有人捨得先離開,大家都看到最後所有的舞跳完,花絮放完,樂曲結束。這也說明了這部電影的魅力。
最後,影片中閩南語笑料轉換成普通話雙關語,喜劇笑料還是源源不斷。

G. 《大喜臨門》婚俗文化的電影好看嗎

《大喜臨門》所挖掘的,是更加喜慶的婚俗文化。不過與上述的那幾部前輩不同,《大喜臨門》中的婚俗文化並不局限於台灣本土的婚俗文化,而是將台灣與內地的婚俗文化進行了碰撞。北京小伙高飛(李東學 飾)和台灣姑娘李淑芬(林心如 飾)的戀情進入到了結婚階段,隨著兩位老爸的加入,一場婚俗文化大戰不可避免的上演了。不用說細節,只說這個故事核,就已經充滿了喜劇色彩,不是嗎?
既然野心在內地市場,那麼就得做出些討好內地觀眾的選擇。本片導演黃朝亮盡管曾經憑借本土喜劇《大尾鱸鰻》斬獲過台灣年度票房冠軍,但是由於其之前的作品過於本土化,他本人在內地的知名度僅限於小眾影迷范疇。於是本片精明地選取了台灣在內地「混」得最開的女星----林心如。又選了內地近年重播率最高的電視劇《甄嬛傳》中的主演李東學來男主角。紫薇格格和果郡王的CP,對於內地觀眾而言,多麼有親和力呀! 親切歸親切,我們都知道喜劇片最後搶戲的絕不是親切的主兒。沒錯,本片的笑料炸彈,是豬哥亮和寇世勛兩人飾演的兩個老爸。這兩個老爸帶著鮮明的台北和北京的本土標簽。這一撞就撞出了濃濃的時代&地域鴻溝。尤其是這個豬哥亮啊,在台灣的地位堪比咱們的葛大爺。不過表演風格上,他可是極具侵略性的哦。面對台灣本土喜劇力量的風雲預演,內地觀眾們准備好迎接了嗎?

閱讀全文

與台灣老電影陣頭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律電影的觀後感600字作文 瀏覽:241
有關朋友和媽媽的英文電影 瀏覽:937
美國電影主角是個掃把星 瀏覽:158
電影風格類型英文翻譯 瀏覽:140
韓國胖女人變瘦女人的愛情電影 瀏覽:149
柳岩全部電影大全 瀏覽:425
電影男主名字巴維爾 瀏覽:349
適合初中生看的勵志電影英語 瀏覽:816
都有什麼英語動畫電影 瀏覽:406
反戰音樂劇電影 瀏覽:185
大廠男孩一部電影 瀏覽:936
電影中分手流淚的圖片大全 瀏覽:793
整蠱專家電影動態圖片 瀏覽:95
奶奶電影泰國完整版 瀏覽:958
愛情公寓電影版電腦版 瀏覽:5
紅湖赤衛隊電影圖片 瀏覽:477
電影原聲純音樂推薦 瀏覽:97
2歲的要電影票 瀏覽:277
汝陽縣城電影院在哪 瀏覽:730
法國的海邊老電影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