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獲得金馬獎的內地作品及演員
1962,第01屆:矮仔財《宜室宜家》、唐寶雲《台風》
1963,第02屆:馬驥《白雲故鄉》、杜娟《巫山春回》
1965 ,第03屆:井淼《故都春夢》、王萊《人之初》
1966,第04屆:吳家驥《金玉奴》、盧碧雲《煙雨蒙蒙》
1967,第05屆:崔福生《貞節牌坊》、於倩《藍與黑》
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的影片獎項包含最佳劇情片、最佳動畫長片、最佳紀錄片及最佳創作短片等影片獎項,個人獎項有最佳導演、最佳男 /女主角、最佳男 /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剪輯及最佳音效等。
另外還有特別獎項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以 及非正式競賽項目的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1962年,為促進台灣電影製作事業的發展,表現對優良台灣電影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由台灣當局「行政院新聞局」創辦金馬獎,並且,主要為促進華人電影製作事業,藉此表揚對中華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士。
❷ 劉德華得了多少金馬獎
劉德華共得過兩個金馬獎和兩個金像獎,最近一次是出演《桃姐》得到的,目前總共四個。
劉德華(Andy Lau,1961年9月27日-),影視男演員、歌手、作詞人、製片人,出生於中國香港,是中國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他曾三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二次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榮譽,已參演超過140部電影。同時,作為歌手的他六次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截至2004年),並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評為「獲獎最多的香港男歌手」。
1961年9月27日,劉德華出生於香港新界大埔鎮泰亨村。他家裡有三位姐姐,一位弟弟(劉德盛)和一位妹妹,劉德華在家中排行老四。其父劉禮年輕時為啟德機場的消防員。幼時,全家搬到了九龍鑽石山下,後來再搬到藍田邨第十五座。
❸ 第4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獎項設置
華語影片競賽
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已舉辦了四十屆,只要是華語發音的影片(包括國語、粵語、台語、上海話等)均可報名參加競賽。第十五屆之前於事前公布得獎名單,第十五屆之後則於頒獎典禮當天公布得獎名單。
金馬獎共設有二十一個獎項、二個特別獎項目、一個非正式競賽獎項。包括劇情片、創作短片、紀錄片及動畫長片等影片獎項;個人獎項則有導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新人獎、原著劇本、改編劇本、攝影、剪輯、音效、動作設計、視覺效果、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美術設計、服裝設計等;特別獎項為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非正式競賽項目則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每年約有四十部劇情長片、二十部紀錄片、創作短片及動畫長片報名。
金馬獎特別獎
每年金馬獎均會發函請各大電影團體推薦金馬獎特別獎候選人,並由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討論通過後,在頒獎典禮上頒發獎座以表揚其傑出貢獻。
❹ 劉德華 電影得獎總數
1995年商台:以《天若有情》獲最喜愛電影男主角
1988年台灣金龍獎表演藝術金龍獎:最佳演員獎
1995年台灣金馬獎:全球十大華語影星選舉冠軍
1999年hongkongmovie.com金太陽電影大賞:最佳男演員(《暗戰》)
1999年明報周刊演藝動力大獎:最突出電影男演員
2000年香港影評人協會第六屆金紫荊獎頒獎典禮:最佳男主角 (《阿虎》)
第七屆百視達娛樂大獎港台最受歡迎演員領獎典禮:港台最受歡迎男演員
2001年明報周刊演藝動力大獎:最突出電影男演員&我最支持的演藝動力大獎
2003年第十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演員(《大隻佬》)
2003年第四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頒獎禮:最佳男主角(《大隻佬》)
2004年第四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無間道三終極無間》)
UA院線全港最高票房電影頒獎禮1985-2005:全港最高票房男影星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新浪2004網路中國頒獎禮:最受歡迎男演員
2005新浪網路盛典年度評選:年度最佳男演員
其中分量重的是其中的2000年 劉德華因電影《暗戰》獲得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4年 劉德華憑借電影《大塊頭有大智慧》獲得第二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4年 劉德華憑《無間道3終極無間》獲第41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大獎
❺ 歷屆金馬獎最佳影片都是什麼.
歷屆金馬獎最佳影片資料如下:
第1屆《星星月亮太陽》
第2屆《梁山伯與祝英台》
第3屆《養鴨人家》
第4屆《西施》
第5屆《我女若蘭》
第6屆《路》
第7屆《小鎮春回》
第8屆《家在台北》
第9屆《緹縈》
第10屆《秋決》
第11屆《忍》
第12屆《吾土吾民》
第13屆《梅花》
第14屆《筧橋英烈傳》
第15屆《汪洋中的一條船》
第16屆《小城故事》
第17屆《早安台北》
第18屆《假如我是真的》
第19屆《辛亥雙十》
第20屆《小畢的故事》
第21屆《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第22屆《我這樣過了一生》
第23屆《恐怖份子》
第24屆《稻草人》
第25屆《七小福》
第26屆《三個女人的故事》
第27屆《滾滾紅塵》
第28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第29屆《無言的山丘》
第30屆《喜宴》
第31屆《愛情萬歲》
第32屆《女人四十》
第33屆《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34屆《甜蜜蜜》
第35屆《天浴》
第36屆《千言萬語》
第37屆《卧虎藏龍》
第38屆《榴連飄飄》
第39屆《美麗時光》
第40屆《無間道》
第41屆《可可西里》
第42屆《功夫》
第43屆《父子》
第44屆《色戒》
第45屆《投名狀》
第46屆《不能沒有你》
金馬獎是華語影壇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與金雞獎、金像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而大陸電影近年來已成為華語影片中公認的最重要力量。
其中一年李安在金馬結束後接受采訪表示:「我們希望就藝術論藝術,藝術是很純粹的。我希望大家能尊重這一點,金馬獎能有今天這樣的成果,今天有95%以上的影人都出席了,在華語區沒有一個影展可以這樣,所以金馬在大家心裡是有分量的。請大家給電影人一點尊重。」
金馬獎對李安的意義非凡,在以往的采訪中多次提及它的凝聚力,除了拍電影,在推動華人電影事業這件事上,李安無疑是認真的。在金馬背後所做的宣傳和努力,堅持了數十載,品牌建立來之不易。
❻ 求歷屆台灣金馬獎的影帝影後
歷屆台灣金馬獎的影帝影後如下:
2004第4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劉德華《無間道Ⅲ:終極無間》,影後楊貴媚《月光下我記得》。
2005第4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郭富城《三岔口》,影後舒淇《最好的時光》。
2006第43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郭富城《父子》,影後周迅《如果、愛》。
2007第44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梁朝偉《色,戒》,影後陳沖《意》。
2008第45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張涵予《集結號》,影後劉美君《我不賣身,我賣子宮》。
2009第46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黃渤《鬥牛》及張家輝《證人》並列,影後李冰冰《風聲》。
2010第47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阮經天《艋舺》,影後呂麗萍《玩酷青春》。
2011第48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劉德華《桃姐》,影後葉德嫻《桃姐》。
2012第49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劉青雲《奪命金》,影後桂綸鎂《女朋友男朋友》。
2013第50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李康生《郊遊》,影後章子怡《一代宗師》。
2014第5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陳建斌《一個勺子》,影後陳湘琪《回光奏鳴曲》。
❼ 劉德華得過影帝的獎具體是那一年啊
第一屆(1982年)
最佳影片 《父子情》
最佳導演 方育平 《父子情》
最佳編劇 張堅庭 《胡越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 許冠文 《摩登保鏢》
最佳女主角 惠英紅 《長輩》
影帝:許冠文
許冠文出生於1942年,原藉廣東番禺。1971年加入無線電視,主持節目『雙星報喜』。1972年在大導演李翰祥的邀請下,接拍了第一部電影《大軍閥》,此片成為當年三大賣座華語電影之一,更在第19屆亞洲影展中奪得描寫人物最成功喜劇片獎。許冠文跟李大導可謂合作無間,在往後兩年,他連續接拍三套由李翰祥執導的電影,包括《一樂也》、《丑聞》及《聲色犬馬》。1982年,許冠文憑《摩登保鏢》,勇奪香港第一屆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而他亦於1989年,憑《雞同鴨講》而榮獲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喜劇最佳男主角獎。
影後:惠英紅
1960年出生於廣東,香港長大,因家境貧苦,十四歲起即在夜總會做歌舞藝員,十七歲進電影圈,簽約為邵氏基本演員,處女作為《射鵰英雄傳》,其後逐漸從配角升任主角。在武俠功夫片的全盛時期,惠英紅主演了一系列的邵氏功夫電影,如《乾隆下揚州》《鬥智斗勇斗功夫》《風流斷劍小小刀》《武館》等。而在武俠功夫片走向衰落之際,她又改變戲路,成為了當時流行的動作喜劇片頭號女明星。可以說惠英紅的走紅也正印證了香港功夫片由硬派陽剛戲向動作喜劇片轉型的歲月。
另外曾流行一時的霸王花系列電影也可以說是惠英紅的代表影片,她扮演的女警霸王花是最為內地觀眾熟知的港片形象。
近年復出的惠英紅已經是一個演技派,當時她可是劉家良特別欣賞的打女。她是第一位影後,也是唯一憑借動作片獲得主角大獎的演員。
第二屆(1983年)
最佳影片 《投奔怒海》
最佳導演 許鞍華 《投奔怒海》
最佳編劇 邱戴安平 《投奔怒海》
最佳男主角 麥嘉 《最佳拍檔》、洪金寶 《提防小手》
最佳女主角 林碧琪 《靚妹仔》
最佳新人 馬斯晨 《投奔怒海》
最佳攝影 黃岳泰 《夜驚魂》
最佳美術指導 區丁平 《投奔怒海》
最佳動作指導 洪金寶 林正英 元彪 《敗家仔》
最佳音樂 鮑比達 《再生人》
影帝:麥嘉
麥嘉,原名麥嘉尚。原籍廣東,1958年移居香港,60年代舉家遷徙到美國紐約。上大學時,主修電子工程,但因喜愛電影,後來做工程師時,又去紐約大學專門學習電影製作,在美國曾以副導演身份參加過三部槍戰片的拍攝工作。73年返港,與吳耀漢、黎應就成立「先鋒」電影公司,76年拍出導演處女作《一枝光棍走天涯》,結果卻是叫好不叫座,幾乎令麥嘉蝕盡本錢;後來又與洪金寶、劉家榮合組「嘉寶」電影公司,導演的《老虎與田雞》等作品倒是深受歡迎。不過,這些只是麥嘉早期踏入影壇所進行的一番磨練罷了,真正讓他大展拳腳的卻是在與石天、黃百般鳴合組「奮斗」電影公司之後。
「奮斗公司」的作品多是低成本製作的喜劇片,盡管只有黃百鳴、麥嘉、石天三人編導演各司其職,創業艱難,忙得焦頭爛額,但《瘋狂大老千》、《咸魚翻生》等片卻皆能取得穩定的高票房收入,居然得到金公主院線的雄厚資金支持,改組為「新藝城」電影公司。再加上徐克、泰迪羅賓、曾志偉等人的加盟,真可謂劍未出鞘,已然先聲奪人!
身為「新藝城」的大老闆,麥嘉對公司製作的電影極為重視並發揮了強大的個人作用。在《最佳拍檔》系列中,除了他的搞笑表演為影片錦上添花外,還利用自己學過電子工程的長處,熟練的將高空飛車、電子武器等特技融入電影的創作,從而令《最佳拍檔》的製作水準遠超同期港片。另外,在堅持新藝城繼續拍攝受歡迎的喜劇電影的同時,麥嘉又大膽幫助林嶺東完成了黑色「風雲」系列,由他親自監制的《龍虎風雲》、《監獄風雲》、《學校風雲》等直指社會丑惡面的寫實暴力影片,叫好叫座,在社會上亦引起了強烈反響。
整個80年代,麥嘉是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人物,他製作並參演的的影片幾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麥嘉也飽受壓力,由此導致他的命運與新藝城同榮共辱。到得90年代初期,當年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要各奔前程,人心離散,結果弄得新藝城大廈將傾、名存實亡,雖然麥嘉苦苦支撐,但最終無力回天。時隔不久,麥嘉便隨著新藝城的解體而淡出電影界……
誰知在2000年,影視界居然又出現了「光頭神探」的身影。客串電影《大贏家》,主演電視劇《濟公》,麥嘉似乎頗有些重出江湖的意味,但近兩年卻再次銷聲匿跡——恐怕他只是閑來無事玩玩票罷。看來,麥嘉的輝煌電影時代,只能永遠停留在80年代的記憶中了。
影帝:洪金寶
第二屆和第八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洪金寶乳名三毛,1950年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他七歲進入中國戲劇學院從於占元學藝,和師兄弟們曾用「七小福」名義活躍於舞台和銀幕,是「七小福」的核心人物。十二歲時,洪金寶開始涉足電影,處女作是《公主於七小俠》,十八歲開始當龍虎武師,參演的名作有《龍爭虎鬥》,1971年開始當武打指導,第一部是《奪命雙劍》,他曾獲台灣第一屆金龍獎最佳武術指導獎。1977年洪金寶開始當主角,第一部是《三德和尚於春米六》(此片也是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是由他創辦的嘉寶公司出品的)。
他因主演《提防小手》榮獲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後來主演《七小福》榮獲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並同時榮獲第三十三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除了擔任導演拍攝《鬼打鬼》〈福星高照〉等片外,他還擔當監制《僵屍先生》的工作,之後又創辦寶禾和寶祥影片公司,洪金寶領導的洪家班人才濟濟,涌現不少人才,他對香港電影貢獻良多,曾開創黑色功夫喜劇潮流和時裝動作片。
影後:林碧琪
1983年,在角逐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的那屆香港金像獎上,林碧琪主演的《靚妹仔》與馬斯晨主演的《投奔怒海》一時令評委難以取捨,最終林碧琪摘走了影後桂冠,馬斯晨則拿下了最佳新人。林碧琪拍完《靚妹仔》不久退出影壇。《靚妹仔》是靚妹仔系列電影中的第一部,也是香港電影第一部現場收音的電影。而今如果大家對這部影片有印象的話,怕也只是知道其中另一女主角溫碧霞。
聽說在拍攝《靚妹仔》之前,黎大煒(導演)曾想選擇劉德華擔男主角,當時劉德華還在跑龍套,黎導見到他並近距離從頭至腳將他打量一番,說:「不錯不錯,你簡直就是《靚妹仔》男主角的化身。」劉德華當時心中一陣狂喜,以為他跑龍套的日子真的要結束了?結果是空歡喜一場。
PS:其《靚妹仔》主題曲「自由在我手」是由余安安演唱,這首歌不錯,值得推薦。
曲:黎小臣,詞:黎小田、黎彼得
揮揮手為我的自由 今天與你分手
不必要眼中有淚流 人總有分別時候
遙遙長路我不會回頭 不需替我擔憂
青春在我雙手裡頭 何必理得失與否
我想好似海鷗飛飛萬里 邀游在天上遠飛我願遠飛
我想飛到天邊的盡處 夕陽下千萬明媚世上樂園地
揮揮手為我的自由 將身變作海鷗
青春在我雙手裡頭 人想到走應要走
何必理得失與否
第三屆(1984年)
最佳影片 《半邊人》
最佳導演 方育平 《半邊人》
最佳編劇 張堅庭 《表錯七日情》
最佳男主角 梁家輝 《垂簾聽政》
最佳女主角 葉童 《表錯七日情》
最佳新人 鄭裕玲 《長城》
最佳攝影 黃仲標 《長城》
最佳美術指導 宋洪榮 《垂簾聽政》
最佳動作指導 元彪 林正英《奇謀妙計五福星》
影帝:梁家輝
第三屆和第十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亦是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主演過《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情人》等幾十部優秀電影,其中《情人》入選法國戛納電影節,獲得廣泛好評。他早已為廣大觀眾所熟悉,在此不予過多介紹。
影後:葉童
第三屆和第十一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九屆最佳女配角。葉童生於1963年3月8日(婦女節生滴哦),原名李思思。中學畢業後任模特。1982年被譚家明賞識,邀她參演《烈火青春》,更藉此而被提名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從此開始其演藝生涯。雖然她在演藝事業中已經擁有了三屆香港金像獎影後的耀眼頭銜。但真正讓葉童走近萬千觀眾的是她拍攝的電視劇,在《倚天屠龍記》和《新白娘子傳奇》中的出色演出。尤其在《新白娘子傳奇》中精彩的反串演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事業得意的葉童,家庭生活亦十分美滿。葉童念書時便認識先生陳國熹,兩人拍拖8年,於1988年7月在巴黎結婚。
第四屆(1985年)
最佳影片 《似水流年》》
最佳導演 嚴浩 《似水流年》
最佳編劇 孫良 《似水流年》
最佳男主角 李修賢 《公僕》
最佳女主角 斯琴高娃《似水流年》
最佳男配角 林威 《省港旗兵》
最佳女配角 梅艷芳 《緣份》
最佳新人 顧美華 《似水流年》
最佳攝影 黎萃明 《等待黎明》
最佳美術指導 章叔屏 《似水流年》
最佳動作指導 成家班 《A計劃》
最佳音樂 林敏怡 《傾城之戀》
影帝:李修賢
李修賢1952年8月6日生於上海,現今再提李修賢這個名字,知道的人大概已經寥寥。但十年前,當他憑著《喋血雙雄》、《龍虎風雲》等片叱吒影壇之時,人們是把他當作英雄的代名詞頂禮膜拜著。如今與他同輩的影星不少已經淡出影壇。而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巨星周星馳最感激的人,1988年由李修賢自己導演電影《霹靂先鋒》,選擇了周星馳任男主角之一,並獲台灣25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使得周星馳的星途從此一路順風。
PS:在我心目中,李修賢就像是香港警察的代言人,因為他大部分角色都是飾演警察。 :P
影後:斯琴高娃
1949年生,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人,蒙古族。1965年任內蒙古自治區歌舞團舞蹈演員、報幕員。1979年在故事片《歸心似箭》飾演角色,獲文化部79年優秀青年創作獎。198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1982年因在影片《駱駝祥子》中成功塑造了女主角虎妞的銀幕象,展現了角色的復雜性格和鮮明色彩,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六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後主演影片《似水流年》,於1985年獲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一屆理事。1986年後定居瑞士。
第五屆(1986年)
最佳影片 《警察故事》
最佳導演 張婉婷 《非法移民》
最佳編劇 陸劍明 鄧榮錄 《錯點鴛鴦》
最佳男主角 鄭則仕 《何必有我》
最佳女主角 王小鳳 《錯點鴛鴦》
最佳男配角 孟海 《皇家師姐》
最佳女配角 葉德嫻 《花街時代》
最佳新人 陳婉麗 《女人風情話》
最佳攝影 潘恆生 《生死線》
最佳美術指導 陸樹遠 《平安夜》
最佳動作指導 成家班 《警察故事》
最佳音樂 梅洛迪#8226;班克 《僵屍先生》
影帝:鄭則仕
第五屆和第十六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1977年加入香港無線電視台,多番獲提名競逐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男配角,曾獲最佳男主角及最受歡迎男藝員獎項。鄭則仕不但是影帝,自從他在電視劇《肥貓尋親記》中飾演的肥貓一角可稱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可愛人物。
PS:這一屆金像獎上,周潤發憑關錦鵬的《女人心》獲最佳男主角提名,但可惜的是這次輸給了鄭則仕的《何必有我》。
影後:王小鳳
王小鳳在80年代中期曾經是香港一線女星,戲路寬,多面化。但是進入90年代以後,就嫁人退出影圈。前段時間傳出她患抑鬱症,曾兩度企圖自殺,多虧丈夫對她不離不棄,幫助她慢慢恢復了健康。可惜她的資料不多,在此我只能作以上陳述。
第六屆(1987年)
最佳影片 《英雄本色》
最佳導演 方育平 《美國心》
最佳編劇 邱戴安平 黎傑 《地下情》
最佳男主角 周潤發 《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 張艾嘉 《最愛》
最佳男配角 秦沛 《癩佬正傳》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地下情》
最佳新人 劉玉娟 《美國心》
最佳攝影 杜可風 《老娘夠騷》
最佳美術指導 黃仁達 《癩佬正傳》
最佳動作指導 程小東 《奇緣》
最佳音樂 羅永輝 《夢中人》
影帝:周潤發
第六屆、第七屆和第九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周潤發生於1955年5月18日,在70年代後期通過無線電視台的藝員訓練班進入電視圈,只經過短短的龍套生涯,便得到了出演無線重頭戲《上海灘》的機會,從而奠定了他無線頭號小生的地位。之後,他又在《狂潮》、《網中人》、《火鳳凰》和《笑傲江湖》等作品中一路拼殺,終使觀眾認可了他英俊瀟灑的個人風格,他可算是一個時代的坐標。
對於這一屆金像獎,算是周潤發揚眉吐氣的一年,他在頒獎禮上說「三年,我等了你三年啊」,他終於等到最佳男主角。《英雄本色》是吳宇森無數郁悶累積的爆發,《英雄本色》是發哥踏上事業頂峰的開始。最佳影片實質名歸,從此在電影中江湖不再只有血腥和暴力,它更多的是代表道義、正氣、肝膽相照與生死與共。
影後:張艾嘉
張艾嘉1953年生於台灣,她是羅大佑口中的「小妹」,她是李宗盛、梁詠琪心目中的「張姐」,她是美國《時代》雜志曾以三頁篇幅推介的人物,她是位德高望重的偶像。1969她進入廣播電台做節目,稍後進入電視圈,主持西洋歌曲節目。1972演出首部電影《龍虎金剛》。1973離開嘉禾,進入配音間工作,看了近300部電影,開始立志要當電影人。1976演出李行拍攝的電影《碧雲天》,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演出電影《我的爺爺》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87榮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最愛》
PS:盡管從頂級到末流歌手、演員在媒體上往往被冠以「藝人」二字,但我總以為除卻才華本身,藝人該是德藝雙馨的代言人。於是集唱、演、導於一身的張艾嘉成為我心目中無人可替的藝人形象。
第七屆(1988年)
最佳影片 《秋天的童話》
最佳導演 林嶺東 《龍虎風雲》
最佳編劇 羅啟銳 《秋天的童話》
最佳男主角 周潤發 《龍虎風雲》
最佳女主角 蕭芳芳 《不是冤家不聚頭》
最佳男配角 梁朝偉 《人民英雄》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人民英雄》
最佳新人 林國斌 《省港旗兵續集》
最佳攝影 鍾志文 詹姆斯#8226;海曼 《秋天的童話》
最佳美術指導 奚仲文 《倩女幽魂》
最佳動作指導 成家班 《A計劃續集》
最佳音樂 戴樂民 《倩女幽魂》
PS:這一屆影帝仍是發哥,先讓我們先來看看這樣的提名名單:
李修賢 (龍虎風雲)
張國榮 (英雄本色 II)
曾志偉 (最後勝利)
周潤發 (秋天的童話)
周潤發 (龍虎風雲)
周潤發 (監獄風雲)
1987年應該叫作周潤發年,1987年發哥的出色表現,為他在1988年的頒獎禮里上贏得了又一個金像影帝,那部電影是《龍虎風雲》。但讓我記憶深刻的卻是《秋天的童話》中「船頭尺」一角。
其實這一年還有一部同樣是與愛情有關的電影在香港掀起一股風潮,那就是由徐克監制、程小東導演的《倩女幽魂》,寧采臣、聶小倩,藍若寺,將永遠留在每個熱愛電影的人心裡。
不知道是周潤發成就了林嶺東,還是林嶺東是發哥走向顛峰,林嶺東兩部《風雲》(監獄與龍虎)同獲最佳導演提名,最終他憑借《龍虎風雲》擊敗了張婉婷與程小東,拿到這個影帝獎項。
影後:蕭芳芳
第七屆和第十五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蕭芳芳,原籍吳縣角直,1947年出生,6歲涉足香港影壇,9歲獲東南亞最佳童星,少女時代的她,占盡古裝片少俠風采。青春時期的她,掀起時裝歌舞片的狂潮,在傾倒無數觀眾的同時,成為青年男女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她的年拍片紀錄高達30,拍片總數超200。而且還當過導演,演藝經驗起碼在30年以上,這樣的演員在香港被稱為「老戲骨」。進入90年代,蕭芳芳迎來了演藝事業的第二春,她拓寬了戲路搞笑加武打,凡是和她年齡不符的角色她都願意接過來試試,然而這些並沒有給蕭芳芳帶來些什麼,而1996年,蕭芳芳演回了自己,一個年過四十的中年婦女,這個真實樸素的角色反倒讓她在柏林電影節上奪得了影後的稱號。這部許鞍華的《女人四十》讓觀眾認識到生活的細碎與樂趣,生命的寶貴和無常。蕭芳芳不露聲色的演繹,全面地再現出普通人對生命與生活認知的態度。對於一個聽力有殘障的女人,她在成就背後的付出,非常人能夠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