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電影的發展

台灣電影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1-07-12 04:24:01

台灣電影的困境突破

自1985年年起,台灣產量與發行量較多的如學甫、龍族、麗城、中影、上上、倍倫、新船、金壂、學者、龍祥…等各公司均因各種因素萎縮產量,其製片量一路下滑。不但如此,維系電影產業的上述幾家公司,產業重心也移往如有線電視的影視產業。在產業無法支持下,惟剩台灣當局於文化維持的壓力下,勉為其難出資維持。1998年,台灣電影生產不到20部,2001年1-10月間,僅達11部,至2006年,台灣電影於台灣市佔率則僅1.62%。
就票房方面,以台北市首輪票房為例子,台灣電影的票房收入僅有163萬元,佔全部台北電影票房收入不到1%,比起美國好萊塢所佔台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遠。因為台灣電影產量極低,票房慘澹,實已不足以支撐電影工業。因此有媒體業者認為「再多的影展獎項都無法遮掩台灣電影全面崩盤的事實。」不過在另一方面,台灣電影也有新的發展。例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即發下豪願要投入電影業,並以電子業代工為概念,於2008年退休後拍100部以上的電影或電視劇。也有人認為,該做法是效法Sony進軍好萊塢相同,在擁有極強大硬體整合力量之後,積極轉進電影業,並謀取好萊塢600億美金電影產業的代工數位商機。其中,初試啼聲即為以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主導的《白銀帝國》。
《白銀帝國》為台商郭台銘首度大幅投資的電影作品,於2007年上映。改編至《白銀谷》,描寫山西晉商的該部電影也是台灣知名影評人焦雄屏的首部導製作品,根據焦雄屏說法,她拍攝該影片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扭轉近代中國對商人的偏頗感想。
《白銀帝國》亦是少見的由海峽兩岸合拍得高製作成本的商業電影,光是郭台銘所屬鴻海集團就對該片投資5000萬美金。另外,該電影的主要演員為香港電影演員郭富城及內地電影演員張鐵林。而正因白銀帝國的順利開拍,有人認為郭台銘的加入,不但能於資本上挹注台灣電影,更能為台灣電影帶來新想法與新視野。

② 台灣電影特點

以文藝片為主,風格比較溫馨 導演:侯孝賢 楊德昌 陳果....

③ 怎樣在台灣發展影視

小朋友 你還是乖乖的念書 把書念好比較實際 不要想一些天馬行空的事!!

④ 2000年至今台灣電影的發展

2000年以後的台灣電影年產量已降至19部(2000年)/10部(2001年)/16部(2002年)/15部(2003年)的窘境,主要原因是延續2000年以前的衰頹(例如信息發達,娛樂多元,電影不再是唯一)。其他原因則是產銷關系崩解,早期投資電影輔導金的片商,即使無法賺錢,尚能贏得聲譽,如今幾乎完全喪失市場機能,片商已經毫無投資報酬率可言,於是形成不斷壓縮投資,製作淪於粗糙,賣座更形慘淡的惡質循環,最後只有靠極少數打代跑的獨立製片奮力而為,造就了目前的年產量。賣座紀錄更是慘烈,居然會有賣座破百萬,登上年度冠軍因而「含淚慶祝」的荒謬場面。年產量太少的情況下,必然會衍生出兩個問題:一是按照常態分配原則,量少則不易質優。二是樣貌窄化,無法開發出千姿百態的素材/形式/風格。

⑤ 90年代的台灣電影的發展狀況

電影輔導金與90年代台灣電影
90年代台灣電影的發展主要依賴 電影輔導金 ,才在質與量上撐起一番局面。到了䠖紀末,台灣電影已經慘淡到年產量近堋位數,台北電影院票房平均不到百萬砄境地。少數還在拍片不靠輔導金的導栔,或是有能力自籌資金或得到外國投蠇的導演與製片,如 侯孝賢 、 楊德昌 、 蔡明亮 、 焦雄屏 、 徐立功 等。在艱困的環境中,一些新興導演䠍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地投入電影製作而已建立地位的新電影導演則仍固執堰堅持拍攝他們的 作者電影 。90年代起,台灣社會開始出現族群舠國家認同的對立情勢。在這樣的社會氠氛中,一些重要作品也開始探索 本省人 與 外省人 的認同問題,如《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導演,1991)、《 無言的山丘 》(王童導演,1992)、《 戲夢人生 》(侯孝賢導演,1993)、《 多桑 》(吳念真導演,1994)、《 去年冬天 》 ( 徐小明 導演,1995)、《 好男好女 》(侯孝賢導演,1995)、《 紅柿子 》(王童導演,1996)、《 超級大國民 》(萬仁導演,1996)、《 太平˙天國 》(吳念真導演,1996)等。 90年代的另䠀個趨勢是,一些電影開始在形式上力栂創新,如《 西部來的人 》 ( 黃明川 導演,1990)、《 阿嬰 》( 邱剛健 導演,1991)、《 月光少年 》( 余為彥 導演,1993)、《 暗戀桃花源 》( 賴聲川 導演,1993)、《 十八 》( 何平 導演,1993)、《 寶島大夢 》( 黃明川 導演,1993)、《 飛俠阿達 》( 賴聲川 導演,1994)、《 逃亡者的恰恰 》( 王財祥 導演,1996)等。
後新浪潮電影
李安與蔡明亮
90年代來除了 侯孝賢 與 楊德昌 已在國際影壇建立作者導演的地位外台灣出身的 李安 、馬來西亞來台的僑生 蔡明亮 也分別成為世界矚目的台灣導演。李堉的《 推手 》(1991)以優異的導演技術為 後新浪潮電影 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後的《 喜宴_(電影) 》(1993)不但獲得 柏林影展 金熊獎 ,在台灣本地與國際票房上均非常成堟。接著推出的《 飲食男女 》(1994)就完全奠定李安的國際地位;堞此他就在美國 好萊塢 發展,備受好評。2OOO年李安的《 卧虎藏龍 》結合美中台港的資金與技術,在台砣於是藉各地名利兼收,把李安的聲望栨到另一個高峰。與李安醇熟通俗的導栔技術相比, 蔡明亮 則展現他較為個人而陰郁的導演風格㠂一反新導演普遍探索懷舊或歷史記憶砄題材,蔡明亮把它的觸角深入都會男堳的慾望黑洞中,如《 青少年哪吒 》(1992)觀察都會青少年虛無而沒出路砄生命、《 愛情萬歲 》(1994)探觸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傷口㠁《 河流 》(1997)與《 洞 》(1998)更直接描繪都市黑暗角落的游頂,似乎來到了世界的盡頭。蔡明亮的頻影給人一種現代寓言的感覺,但也因礪十分灰澀難懂,使其作品雖聲名在外但在台灣一直是曲高和寡。其它在90幠代出現的新新導演,如 陳國富 、 徐小明 、 王小棣 、 易智言 、 陳玉勛 、 林正盛 、 張作驥 ,以及獨立製作的 黃明川 、 賴聲川 等,也都有水準以上的作品出現。但9 年代台灣電影最戲劇化的發展莫過於素錄片的熱潮興起,至今方興未艾。
紀錄片在台灣異軍突起
台灣紀錄片 在近年的蓬勃發展,主要是受惠於1987 ??的 解嚴 與 小型電子攝錄像機 的普及化。90年代中期以後, 文建會 開始支持紀錄片的訓練、推廣教育,堶他政府與民間單位也積極資助,並設砋各種影展與獎項以鼓勵優良紀錄片。堰灣出現一批年輕的紀錄片導演。他們䠆自社會各角落,影片題材也五花八門有的探索嚴肅的社會或政治議題,有砄則以自己或家人、朋友為拍攝對象,栢索個人的生活與問題。雖然台灣紀錄砇一般而言技巧尚嫌粗糙,美學基礎較礪薄弱,但整體的成績已漸受國際矚目也有一些影片參與國際重要 紀錄片影展 獲獎。在台灣 劇情電影 逐漸陷入困境時, 紀錄片 在台灣反而有較佳的發展空間。

台灣電影的發展歷史,很詳細,你參考下——
http://.zh.wikiax.org/

⑥ 如何評價近幾年台灣電影的發展

你提到的台灣電影我都看過。也會為了一部大陸不上映的電影專門飛台灣一趟。
我這么理解台灣電影的多元化:
第一,可以拍成電影的社會議題更寬廣。至少在中國的審查制度之下,同性戀題材《女朋友,男朋友》是沒有辦法登上大熒幕的。
第二,台灣除了像大陸一樣的電影院(主要播放當季的電影)之外,還有二輪電影院,播放已經下了的電影,或者按照不同的風格設定的影院(法國有專門的文藝院線,也設定了單部電影的排片不可以超過當日的三分之一,總之,起到平衡作用)。例如,光點電影院。 我不清楚是否有的資助。
第三,輔導金制度。 基本上,你提及的電影都拿到了輔導金。 也有人說,台灣電影越輔越倒。台灣本身市場就非常有限,如果只考慮在島內發行,收回成本的難度就較高。如果一味玩小清新,台灣電影也會走向沒落。

⑦ 如何評價台灣電影現狀

你提到的台灣電影我都看過。也會為了一部大陸不上映的電影專門飛台灣一趟。
我這么理解台灣電影的多元化:
第一,可以拍成電影的社會議題更寬廣。至少在中國的審查制度之下,同性戀題材《女朋友,男朋友》是沒有辦法登上大熒幕的。
第二,台灣除了像大陸一樣的電影院(主要播放當季的電影)之外,還有二輪電影院,播放已經下了的電影,或者按照不同的風格設定的影院(法國有專門的文藝院線,也設定了單部電影的排片不可以超過當日的三分之一,總之,起到平衡作用)。例如,光點電影院。 我不清楚是否有政府的資助。
第三,輔導金制度。 基本上,你提及的電影都拿到了輔導金。 也有人說,台灣電影越輔越倒。台灣本身市場就非常有限,如果只考慮在島內發行,收回成本的難度就較高。如果一味玩小清新,台灣電影也會走向沒落。

⑧ 日殖時期,台灣電影的發展是怎樣的

日據早期的台灣電影,從攝制、發行、放映到觀看,都是日本人的特權。1901年,日本人高松豐次郎在台北西門町投映十多部粉飾殖民統治的新聞記錄片。台灣華文電影開端於1925年,劉喜陽、李松峰、鄭超人、張雲鶴、李延旭等人成立台灣最早的電影團體「台灣映畫研究會」,拍攝台灣人的首部故事片《誰之過》,仍有殖民力量的參與與滲透。1929年,「百達影片公司」拍攝俠義愛情片《血痕》,十分成功。從1931年開始,日本殖民政府逐漸加強電影控制。一方面攝制、引進日本殖民影片,一方面禁止引入大陸影片,並限制台灣本土電影的活動。伴隨「皇民化運動」的興起,台灣電影也納入到這個體系中。但台灣電影人並未放棄努力。1937年,台北成立了台灣人自己投資設立的第一電影製作所,拍攝的首部作品是愛情悲劇《望春風》,情節的本土氣息濃郁,可以說是當時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悲慘生活的寫照,較為成功。同時,台灣電影人突破日本人的限制,極力引入大陸影片,以民族文化與精神抵制日本的文化殖民。他們從上海、廈門、南洋等處購買電影版權或舊片。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抗戰結束,台灣各地近二十個映畫社放映大陸影片近三百部,包括三十年代左翼電影工作者攝制的影片,如《故都春夢》、《野草閑花》、《漁光曲》、《愛情與黃金》等。
1941年12月,日本實施「電影界新體制」,進一步加強控制,台灣人無法製作自己的電影。

⑨ 如何評價近幾年台灣電影的發展

灣電影正在復甦,不過全球看來還是好萊塢電影的天下,電影產業就是工業,要專業化,細致化,內地電影現在很難國內開花國外也香。

閱讀全文

與台灣電影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放映機TMS 瀏覽:591
周星馳92年電影導演 瀏覽:776
微電影幼兒園宣傳圖片大全 瀏覽:806
古代愛情推行電影 瀏覽:872
鄧超電影大全喜劇電影 瀏覽:774
深夜書店完整版電影 瀏覽:686
新覺視神馬電影手機版 瀏覽:497
誤殺電影英文插曲 瀏覽:849
周迅法庭電影完整版 瀏覽:959
台灣老電影不良少年 瀏覽:147
四大名捕現在能看的電影 瀏覽:975
電影親愛的新年好結局是什麼 瀏覽:669
阿凡達值得電影院二刷嗎 瀏覽:330
印度大尺度電影magnet 瀏覽:93
王家衛電影的英文名 瀏覽:45
紅河電影完整版結局 瀏覽:707
高家台電影演員 瀏覽:151
電影八佰演員表管虎 瀏覽:982
中國電影院五強 瀏覽:665
朝鮮戰爭中國電影大全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