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5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侯孝賢

5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侯孝賢

發布時間:2023-04-09 15:34:25

台灣導演侯孝賢\蔡明亮的全部作品

1980年《就是溜溜的她》35mm彩色/金世紀 編劇:侯孝賢 導演:侯孝賢 攝影:陳坤厚 美術指導:紀凱慶 剪輯:廖慶松

1981年《風兒踢踏踩》35mm/彩色/金世紀 編劇:侯孝賢 導演:侯孝賢 攝影:陳坤厚 美術指導:紀凱慶 剪輯:廖慶松

1982年《在那河邊青青草》35mm/彩色/東大 編劇:侯孝賢 導演:侯孝賢 攝影:陳坤厚 剪輯:廖慶松

1983年《風櫃來的人》35mm/彩色/萬年青電影公司 導演:侯孝賢 編劇:朱天文 攝影:陳坤厚 於1984年 獲第六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 最佳影片獎

《兒子的大玩偶》35mm/彩色/出品:中影/100 分鍾 原著:黃春明 編劇:吳念真 導演:侯孝賢 萬仁 曾壯祥 攝影:陳坤厚 監制:明驥 製片:徐國良 美術指導:李富雄 剪輯:廖慶松

1984年《冬冬的假期》35mm/彩色/萬寶路 編劇:朱天文 侯孝賢 導演:侯孝賢 攝影:陳坤厚 作曲:楊德昌 剪輯:廖慶松 於1985 年獲第三十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 節最佳劇情片獎

1985年《童年往事》35mm/彩色/中影/118 分鍾 編劇:朱天文 侯孝賢 導演:侯孝賢 攝影:李屏賓 監制:許新枝 製片:徐國良 於1987年獲第二十二屆金馬獎原著劇本獎,第三十七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非、歐、美洲最佳影片獎

1987年《尼羅河的女兒》35mm/彩色/學甫 編劇:朱天文 導演:侯孝賢 攝影:陳懷恩 作曲:張弘毅 剪輯:廖慶松 於 1987年獲義大利第五屆都靈國際電影節特別評審獎

1987年《戀戀風塵》35mm/彩色/中影 編劇:吳念真 朱天文 導演:侯孝賢 攝影:李屏賓 美術指導:劉振祥 剪輯:廖慶松 於1987年獲葡萄牙特羅伊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

1989年《悲情城市》35mm/彩色/年代影視股份有限公司/160分鍾 編劇:朱天文 吳念真 導演:侯孝賢 攝影:陳懷恩 美術指導:劉志華 林崇文 作曲:立川直樹 張弘毅 剪輯:廖慶松 錄音:杜篤之 於1989年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第四十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1993年《戲夢人生》35mm/彩色/歡樂無限 編劇:朱天文 吳念真 導演:侯孝賢 攝影:李屏賓 錄音:杜篤之 剪輯:廖慶松

1995年《好男好女》35mm/彩色/侯孝賢電影社/108 分鍾 原著: 蔣碧玉 藍博洲 編劇: 朱天文 導演:侯孝賢 攝影:陳懷恩 監制: 謝屏翰 金介文 製片: 張華福 錄音:杜篤之 剪輯:廖慶松

1996年《南國再見,南國》35mm/彩色/侯孝賢電影社 編劇:朱天文 導演:侯孝賢 製作人:張華福

1998年《海上花》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出品人、導演:侯孝賢 原著:韓子雲 注釋:張愛玲 編劇:朱天文 攝影:李屏賓 製片、剪接:廖慶松 美術:黃文英 錄音:杜篤之 音樂:半野喜

2001年《千禧曼波》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侯孝賢 編劇:朱天文 攝影:李屏賓

2003年《咖啡時光》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侯孝賢 編劇:朱天文 攝影:李屏賓 剪輯:廖慶松

2005年《最好的時光》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侯孝賢 編劇:朱天文 侯孝賢
蔡明亮作品年表

電影部分:
編劇
1982 《風車與火車》〈張佩成導演〉
1982 《小逃犯》〈張佩成導演〉
1983 《策馬入林》〈王童導演〉
1984 《陽春老爸》〈王童導演〉
1985 《好小子Ⅲ》〈王童導演〉
1987 《黃色故事》第一段〈王小棣導演〉

編劇/導演
1992 《青少年哪吒》
1994 《愛情萬歲》
1996 《河流》
1998 《洞》
2001 《你那邊幾點》
2002 《天橋不見了》
2003 《不見不散》
2003 《天邊一朵雲》

電視部分:
編劇
1989 《不了情》
導演
1989 《快樂車行》劇集
編劇/導演
1989 《海角天涯》單元劇
1990 《我的英文名字叫瑪麗》單元劇
1990 《麗香的感情線》單元劇
1990 《阿雄的初戀情人》單元劇
1991 《給我一個家》單元劇
1991 《秀月的嫁妝》單元劇
1991 《小孩》單元劇
1995 《我新認識的朋友》紀錄片
2001 《月亮不見了》兒童歌舞劇

舞台劇部分:
1981 《速食醡醬面》
1982 《黑暗裡一扇打不開的門》
1983 《房間里的衣櫃》
1994 《公寓春光外泄》
1998 《小康跟桌子》
1998 《四川的好女人》

短片部分:
2002 《天橋不見了》
2001 《與神對話》(DV短片)

Ⅱ 侯孝賢個人資料簡介 侯孝賢個人介紹

1、侯孝賢,1947年4月8日出生於廣東梅縣(今梅州市區)。中國台灣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金馬電影學院發起人、院長。

2、1980年,拍攝了個人首部電影長片《就是溜溜的她》。1982年11月27日,編導的劇情片《在那河畔青草青》上映,由此獲得了第1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1983年,執導的劇情片《風櫃來的人》上映。1984年,執導了劇情片《冬冬的假期》,憑借該片獲得了第30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1985年8月3日,執導的劇情片《童年往事》上映,獲得了第22屆台灣電影金馬渣頌爛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87年8月22日,執導的劇情片《尼羅河的女兒》上映。1989年,執導了劇情片《悲情城市》,該片獲得了第4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1993年9月13日,櫻雀執導的傳記電影《戲夢人生》上映,該片獲得了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1995年5月22日,拍攝的劇情片《好男好女》上映,獲得了第3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998年10月1日,拍攝的劇情片《海上花》上映。2003年,執導了劇情片《咖啡時光》,獲得了第9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年度電影人獎。2007年8月如漏,獲得了第6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09年4月10日,被選舉為台灣電影金馬獎主席。

Ⅲ 2020年金馬獎提名公布,《大佛普拉斯》主創霸榜

第57屆金馬獎完整入圍名單揭曉!陳玉勛執導的 《消失的情人節》 以11項提名領跑,黃信堯導演新片 《同學麥娜絲》 獲10項提名。

《消失的情人節》 找來了 《大佛普拉斯》 主演陳竹升和庄益增來當主角,而黃信堯則是 《大佛普拉斯》 導演。

簡而言之,就是在內地和香港電影繼續缺席的情況下, 《大佛普拉斯》 主創霸榜啦。

具體提名名單如下:

最佳劇情長片——

《日子》

《消失的情人節》

《同學麥娜絲》

《親愛的房客》

《手卷煙》

最佳導演——

蔡明亮 《日子》

陳玉勛 《消失的情人節》

黃信堯《同學麥娜絲》

鄭有傑 《親愛的房客》

陳果 《墮胎師》

最佳男主角——

李國煌《男兒王》

劉冠廷《消失的情人節》

林柏宏《怪胎》

莫子儀《親愛的房客》

林家棟《手卷煙》

最佳女主角——

李霈瑜《消失的情人節》

謝欣穎《怪胎》

桂綸鎂《腿》

白靈《墮胎師》

陳淑芳《孤味》

最佳男配角——

納豆《同學麥娜絲》

鄭人碩《同學麥娜絲》

張少懷《腿》

戴立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金玄彬《無聲》

最佳女配角——

高慧君《逃出立法院》

張雅玲《迷走廣州》

陳淑芳《親愛的房客》

謝盈萱《孤味》

陳雪甄《馗降:粽邪2》

最佳新導演——

張吉安《南巫》

廖明毅《怪胎》

許承傑《孤味》

柯貞年《無聲》

陳健朗《手卷煙》

最佳新演員——

吳奕蓉《大桔大利 闔家平安》

劉俊謙《幻愛》

霍嘉豪《狂舞派3》

陳昊森《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陳姸霏《無聲》

最佳原著劇本——

陳玉勛《消失的情人節》

張吉安《南巫》

鍾孟宏、張耀升《腿》

鄭有傑《親愛的房客》

柯貞年、林品君《無聲》

最佳改編劇本——

曾俊榮、周冠威《幻愛》

黃信堯《同學麥娜絲》

黃怡玫、許承傑《孤味》

黃修平《狂舞派3》

最佳攝影——

周宜賢《消失的情人節》

彭文淳《今宵多珍重》

廖明毅《怪胎》

中島長雄《同學麥娜絲》

姚宏易《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最佳視覺效果——

郭憲聰《消失的情人節》

龔仲湘、苗天雨、嚴振欽《怪胎》

李志緯《嗨!神獸》

許媛、黃閔彬《馗降:粽邪2》

最佳美術設計——

王志成《消失的情人節》

吳忠憲《怪胎》

趙思豪《同學麥娜絲》

李天爵、劉怡如《無聲》

張兆康、姚漢文《手卷煙》

最佳造型設計——

郭子勝、Azni SAMDIN《男兒王》

林少芬《今宵多珍重》

許力文《腿》

張兆康、陳子晴《手卷煙》

施筱柔、王嘉瑩《馗降:粽邪2》

最佳動作設計——

黃泰維、李紹朋《逃出立法院》

張鵬《打噴嚏》

麥秋成《狂舞派3》

鄧瑞華《手卷煙》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柯仁堅、蔡仲軒《同學麥娜絲》

法蘭《親愛的房客》

柯智豪《孤味》

侯志堅、黃雨勛《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盧律銘《無聲》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Happy Family》——《你是豬》

《Lost and Found》——《消失的情人節》

《孤味》——《孤味》

《歡迎嚟到呢座城市》——《狂舞派3》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最佳剪輯——

賴秀雄《消失的情人節》

賴秀雄《同學麥娜絲》

雪蓮、黃修平《狂舞派3》

蘇佩儀、陳俊宏《無聲》

張叔平、盧煒麟《手卷煙》

最佳音效——

曹源峰、何湘鈴、林子翔、李育智、王敏旭《日子》

杜篤之、吳書瑤《幻愛》

簡豐書、湯湘竹《消失的情人節》

鄭名輝、譚景華、楊智超《狂舞派3》

郭禮杞、李東煥《無聲》

最佳紀錄片——

《爺爺和父親》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千年一問》

《迷航》

《佔領立法會》

最佳動畫長片——

《中山魂》

《廢棄之城》

最佳劇情短片——

《伏魔殿》

《主管再見》

《夜更》

《幽魂之境》

《手事業》

最佳動畫短片——

《白露》

《大冒險鐵路》

《山川壯麗》

《多雲時情》

《夜車》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彭仁孟

終身成就獎——

侯孝賢

本屆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行。

Ⅳ 侯孝賢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第57屆金馬獎於8月24日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侯導在接獲通知時的第一反應竟然是要把獎金捐給金馬獎,工作人員感動之餘,不忘提醒侯導這是沒有獎金的。此外,他還表示:“我喜歡電影,我拍電影,這就是我的信念。”

Ⅳ 如何評價侯孝賢

在侯孝賢身上,我看到了一種非常純粹的敘述方式,這是用另一種方式來看世界,冷眼看生死、這是讓我銀肢握感到最震驚和感動的,通過他的電影,我更好地看到了我們的世界,看到了我自己。(讓-米歇爾福廷)侯孝賢以其獨特的現實主義視野和審美風格,成為20世紀80年代初台灣新電影浪潮的領軍人物。30年來,他因為《悲傷之城》成為第一位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中國導演,在台灣電影低谷中,仍然有價值地保持著創作量,近年來,創辦了台北電影節,大力支持金馬獎,激勵和支持電影業繼人之後,他對台灣電影的責任從來沒有放下過。

一位年輕導演在創作暢銷劇本的過程中,轉向了自己獨特的視覺審美和精神感知,在電影創作的成熟期更堅定地「回歸觀眾」。作為當今台灣電影界世界著名的電影領袖之一,年輕導演在堅持自我管理的藝術理念的同時,也受到了「面向觀眾」的鼓勵。在藝術和電影領域,他的作品表現出一種似曾相識、似曾相識、似曾相識、遙相呼應的桃花源藝術風格。

Ⅵ 名詞解釋侯孝賢

侯孝賢(外文名:Hou Hsiao-hsien,1947年4月8日-),出生於廣東梅縣,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台灣男導演、監制及編劇,中國台灣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1年,拍出第一部長片《就是溜溜的她》。[1]1989年,執導的影片《悲情城市》獲得了第4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西阿克特別獎和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993年,憑借《戲夢人生》獲得了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2007年,獲得了第6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塵攜獎。2007年11月11日,擔任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理事長。2014年,獲得了第8屆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2]2015年5月25日,憑借《刺客聶隱娘》獲得了第68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3]同年11月21日,獲得了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悶兄肆導演獎。2018年10月19日,監制的電影《寶貝兒》上映。2020年8月24日螞轎,獲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Ⅶ 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有什麼重要含義

8月24日,第57屆金馬獎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所做出的貢獻。

細述歷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第47屆獎項得主徐力功,第48屆獎項得主丁善璽,第49屆得主石雋,第50屆獎項得棚銷主甄珍......

縱觀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不是電影大亨就是導演,不是粵劇演員就是電影巨星,同時也有編劇大神倪匡和功夫大師劉家良。他們都是用了畢生的心血去孕育作品,度過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漫長時間去打磨修改,才呈現出經典與傳鏈搏游奇。

Ⅷ 侯孝賢的電影都捧紅了哪些演員

侯孝賢1歲從廣東移居台灣,作為中國台灣的導演,也拍了不少電影,侯孝賢也成為了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捧紅了伊能靜、舒淇等眾多演員。

一、侯孝賢是因為看了一部英國電影,走入了電影界這個行業,侯孝賢是從李行。他的第一部個人劇本是1975年,在1979年的時候就因為擔任《早安台北》的編劇,獲得了第1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

二、1980年,侯孝賢拍攝了個人的第一部長篇電影。1982年因自己編導的一部劇情片,拿到了第1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提名,自己也獲得了最佳導演獎提名。1983年又做編劇又做製片人,獲得了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同年還獲得了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獎、周建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等各種獎項和提名。

Ⅸ 你知道金馬獎最近鬧了什麼嗎

2018年金馬獎台灣女導演傅榆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公開說道:「青春很美好,青春卻也是最容易犯錯的時候,也是容易把錯誤的期待投射在別人的身上,也有可能發生在人對人、或是國家對國家,希望我們的國家可能被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最大的願望。」

在2018年的時候,剛好舉辦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滑橘結果一位中國台灣女導演傅榆卻說出了非常令人震驚的不當言論,當時甚至連鞏俐都拒絕上台為其頒獎。就在1月17日的晚上,傅榆憑借著《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得了金馬獎中的最佳紀錄片獎,上台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她引起了在場嘉賓的一片嘩然。

金馬獎導演之最:

侯孝賢是公認的電影大師,但是他在台灣本地似乎未能征服觀眾和評委的心。雖然侯大導演先後憑借19屆《在那河畔青草青》、21屆 《風櫃來的人》,22屆《童年往事》,26屆《悲情城市》,32屆《好男好女》、35屆《海上花》、42屆《最好的時光》 七次贏得金馬獎最佳友彎導演的提名,但最終只在26屆與32屆金馬獎上捧杯。

蔡明信告團亮先後憑借29屆《青少年哪吒》、31屆《愛情萬歲》、38屆《你那邊幾點》、40屆《不散》、42屆蔡明亮《天邊一朵雲》、46屆蔡明亮《臉》、50屆《郊遊》七次贏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提名,但最終只在31屆與50屆金馬獎上捧杯。

Ⅹ 侯孝賢個人資料,侯孝賢個人資料

1生平

早年生涯

1947年8月,四個月大的侯孝賢隨全家遷台,本想客居幾年卻由於政治原因無法回歸故土。一家人輾轉幾地之後定居於高雄鳳山,從國小到當兵之前的侯孝賢便是成長於鳳山眷區,父母親和祖母在這期間相繼過世——這段故事在1985年的《童年往事》中有提及。

作為邊緣地帶的台灣,在兩岸對立的時局背景下,當時存在著原住民文化、明清遷台的閩南文化、日本殖民文化以及大陸移民文化,它們相互交織影響,造成了既不同於大陸也不同於香港的獨特地緣文化。侯孝賢從小就喜歡看例如武培遲俠在內小說,尤其喜歡看皮影戲和布袋戲,耳濡目染的影響使得侯孝賢在後來拍了《戲夢人生》,童年的他也曾用假票矇混進電影院去看戲,由此和電影結緣。

從影前

在參加全國大專聯考失利後,1966年侯孝賢和多數台灣年輕人一樣入伍服兵役,在這期間他看了一部英國影片《十字路口》,感觸之餘決心用十年的時間進入電影界。

1969 年,侯孝賢從軍中退役,並且以第一志願進入了當時的國立藝專電影科就讀(現已改製成國立藝術學院)。1972年,侯孝賢順利從學校畢業,這一年,他25 歲。畢業後的侯孝賢卻沒能進入電影界,在八九個月時間里只能做一份電子計算機推銷員的工作,在游晃了一年之後,1973年,恰好李行導演要找場記,學校教師便推薦了侯孝賢,於是參與了李行導演的《心有千千結》的拍攝,這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觸電影的製作,他是場記。 自此,侯孝賢正式踏足電影界師從李行導演,擔任場記、助理導演,並從事編劇。

初出

1975年後編寫了電影劇本《桃花女斗周公》、《早安台北》等。1979年後擔任 《我踏浪而來》等影片的編劇和副導演。 從此便開始踏入電影圈,最初是以編劇開始逐漸讓台灣民眾接觸並喜歡的,從1979年的《秋蓮》、1980年的《天涼好個秋》直到1985年的《青梅竹馬》和《童年往事》。其中1983的《小畢的故事》曾獲得第二十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

1981年侯孝賢拍出第一部長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獨樹一幟,大膽運用長鏡頭而造就出的獨特視覺風格,後來成了侯孝賢電影的標記。1982年他又拍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3年的他拍攝技術日臻完善,作品《風櫃來的人》所呈現的是一個平靜、悠閑的漁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們成天無所事事,他們看白戲、賭博、逞勇鬥狠。終於有一次,他們因為鬧事鬧得太厲害,被警方懲戒,於是結伴離開風櫃——這個澎湖列島中的一個小島,他們棲息的家,來到了光怪陸離的高雄,一切都變了,他們對這個城市感到芒然,陌生,焦慮和恐懼。在兩種生活狀態的切換中,侯孝賢的想傳達的心緒是不言而喻的。同年他拍攝了《兒子的大玩偶》,這是一部悄然揭示父愛的電影:小鄉鎮失業青年坤樹為了養家糊口,替電影院做「三明治廣告人」。他化裝成小丑,身前身後掛著厚厚的廣告牌,在烈日酷暑的街頭遊走、宣傳。可是當坤樹去掉化裝的油彩時,小兒子竟不認識父親了,被嚇得哭鬧起來。好中耐他無奈只好再化裝成小丑,以贏得兒子的歡心。當周圍的人會意微笑時,我卻不得不拭去彌漫在眼前的淚霧,想起了自己那曾被我當馬騎的父親。

起步

作為侯孝賢電影創作的一個割裂點,《風櫃來的人》之前和之後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侯孝賢。從第一個鏡頭開始,侯孝賢便宣告了自己的改變,質朴無華的演員、追憶逝去的時光、青春的宣洩與迷茫。和結尾一樣,在羅大佑和李宗盛的歌聲之外Vivaldi的《The Four Season》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按侯孝賢本人說法,通過《風櫃來的人》是獲得了對電影的「重新認識,感覺那是另一種語言」。盡管後來人們評論說影片幾乎就是在實踐安德烈·巴贊的寫實理論,而採用的又是讓·雷諾阿一向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攝影機擺設方法。

《風櫃來的人》和《兒子的大玩偶》也奠定了侯孝賢的敘事風格:就像是一個旁觀者,偶爾娓娓道來,偶爾沉默不語,平靜的用他的長鏡頭展開充滿著中國山水畫留白的無盡畫面,而畫面里的台灣小城鎮,衣著樸素的青澀少年,友春年邁老朽的台灣阿公……一切的一切都讓觀眾在靜觀在這種簡約的鏡頭下,深深地感到一種情感和意象的延伸。

往事

1985年,侯孝賢籌劃拍攝了半自傳體的電影《童年往事》 ,這部電影被影評人認為是其早期作品的代表作,而在大多數的看眾眼裡,它所傳遞的那種悠悠的成長之旅實在是賺人熱淚。電影的一開始就是他自己的聲音,講述著家族的遷徙,從梅縣到台灣鳳山,靜謐的固定鏡頭,拍著他幼時的家,和家的中心—父親。而後鏡頭帶到老奶奶用她溫柔的聲音喊著「阿孝咕!」——就是侯孝賢,打字幕的時候,忽然發現它的英文片名「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這大概就是《童年往事》所表達的意念吧!所有人都對電影中的三個記錄死亡的鏡頭印象深刻:記從父親死亡時全家人的傷痛,到母親死亡時的兒子肅穆沉默,最後老奶奶的死亡,已變成僅有旁白的自述。在《童年往事》的尾段,侯孝賢用了旁白去憶述婆婆之死:「看到婆婆的手有螞蟻在爬,才發現她可能死去多時……」,彷彿惋惜多於悲愴的旁白讓整個畫面忽然彌漫開一種淡淡的離愁,有人說,侯孝賢作品是浪漫的,詩化的。那麼《童年往事》恰是這種說法最自然的注角。

聯系《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戀戀風塵》這三部作品的一個關鍵詞是:往事。作為侯孝賢、朱天文、吳念真三人各自對應的一部分或者說大部分真切的成長記憶與體驗,它們無可避免地有其特殊之處。

《冬冬的假期》的真正出發點是由朱天文孩時點滴零散回憶觸發,再以侯孝賢電影散文般的筆觸一一展現出來。故事原本是朱天文《炎夏之都》里的一篇《安安的假期》,作為一部不折不扣的兒童電影,影片折射出來的孩童與成人間的距離,被影像巧妙地縮小了,通過孩童的目光來注視成年人的世界,在目光中寫下了成長的注腳,同時又能讓成人世界的紛紜無奈曉於孩童的目光所察中。

它的自然、流暢和寫實的風格,帶給我們幾乎都曾擁有過的生活體驗。—— 張昌彥

作為許鞍華等導演心儀的十大電影以及各類最佳華語電影排行榜上的常客,《童年往事》承載的東西太多,已不是「最好」二字可以形容概括得盡。父親、母親、祖母的相繼離去,生與死的糾葛,由童年到少年,由個人到家庭,再由家庭到時代,來自於侯孝賢個人成長體驗這部《童年往事》,在帶著自傳性質之餘令無數觀者發自內心為之動容。

繼《風櫃來的人》和《冬冬的假期》在法國南特影展獲獎並引起國際關注,突破阻擾的《童年往事》參加了1985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並且獲得了國際影評人獎以及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非歐美洲最佳影片獎。

這些死亡,這些記憶,由於有了一層時代變動的背景,已然超越無關緊要的個人鄉愁民國四十七年台海空戰、陳誠之逝、隨時准備返回返大陸的祖母等描寫,無論是伏筆或明言,皆與片中的情節匯集一流,使得《童年往事》的記憶成為時代的記憶、民族的記憶。—— 陳國富

按照小野的說法,《戀戀風塵》原本要找陳國富來拍攝,結果被他拒絕。獲得1987年法國南特影展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的《戀戀風塵》是了解侯孝賢作品拍攝風格和電影美學的一個絕佳入口。

在《侯孝賢畫像》里作為編劇的吳念真曾笑著埋怨說他那感天動地的初戀故事在《戀戀風塵》如何被侯孝賢「修改蹂躪」。相戀於鄉間,分手於都市,一片山水青蒼中,《戀戀風塵》里的愛情就和陳明章的吉他聲一樣太容易淹沒在轟轟烈烈的歲月里或是紛繁嘈雜的生命中。[1]

嘗試

侯孝賢早期作品,不僅成功地在美學上營造出一種「視覺真實感」,同時也透過人物角色與空間的選擇、情節故事的安排等等,記錄台灣的「成長過程」。前者是美學感受,後者則是在特定歷史時空下人民生活的處境與社會關系;前者訴諸於觀眾的注視,後者則是突顯觀眾所處的社會位置。在長鏡頭的鋪設下,觀眾遙遠的關注著這個社會,卻分明近距離的感受到了一種濃重的情感積淀——畫面上樸素的村莊、生動的田野和規矩的人們在一種早已預設好了的生活軌道上點綴著時空,而故事往往就發生在這樣的歲月和地點。我們在侯孝賢的電影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時候玩耍過的游戲,蹲在門口等大人回來的經驗,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悅……這些瑣碎的、平淡的,似乎只會吸引小孩子的情節累積起來,偏偏構成了一部一部感動了整個電影院的作品。如果說侯孝賢試圖通過鏡頭說服看眾的感動,或者說,不是侯孝賢打動了看眾的心,真正打動我們的正是我們自己。

1987年的《尼羅河的女兒》讓侯孝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評:鏡頭長度比《在那河畔青草青》長了許多,而且不用分鏡,改用數個靜止長鏡頭,這讓很多曾經欣賞長鏡頭風格的人對這庸長得讓人一頭霧水的「侯式」鏡頭表示懷疑,盡管在這部電影中,侯孝賢試圖表現的是隱藏在台北霓虹燈下種種不健康的都市文化的憂思,但過分長鏡頭的鋪設讓人產生郁悶,無聊的感受。在《尼羅河女兒》中,角色被槍殺,是突如其來的一槍,然後死亡,事前絕無任何鋪排,絕無用任何方法令觀眾的情緒慢慢醞釀,盡管侯孝賢認為刻意安排正代表了欠缺自然,然而卻無法讓人承受。對於眾人善意或挑釁的批評聲,侯孝賢照單全收,然而他卻比平常更沉默了。同年的《戀戀風塵》卻一掃《尼羅河女兒》里晦澀難懂的鏡頭含意,出現在觀眾視線里的是一個平凡真實的愛情故事,一段平添自然的人生歷程。男主角到金門當兵,發生兵變,女主角與每天來送信的郵差結婚。這本來可以一句話就說完的事,卻實實在在揪著看眾的心長達102分鍾。每個人都試圖通過電影找尋當年自己的影子,每個人都知道這段愛情的結束不是誰的過錯,可依然會在阿遠回鄉時,跟隨他的目光眺望遠方的山,然後不知不覺的發現自己已經淚落沾巾。

歷史

沉寂了2年之後,他終於向世人展示了他超才華的顛峰之作——《悲情城市》。他成功的完成了從關注台灣民生成長過程到關注社會歷史問題的一個自然的淡入淡出。但是,「人」,依然是侯孝賢永遠關注的。說到《悲情城市》,我相信有太多的人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欣賞它和品味它,電影中的許多鏡頭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經典。《悲情城市》的優美及苦澀讓所有看過的人都無法釋懷。這是一部以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大製作,依舊是把攝影機不遠不近不離不棄的擺在畫面的一側,依舊是漫不經心事不關己的畫外音,依舊是溫情脈脈柔和生動的光暈,太熟悉了,每個人都在心底說,還是侯孝賢啊!

《悲情城市》里的悲情來自於電影里文清和寬美在時空邊緣苦苦維系的愛情,來自於寬容和大家情緒激昂,慷慨高歌《流亡三部曲》,也來自於「你們要尊嚴的活著,父親雖死於獄中,但請相信,父親無罪。」的遺書,來自於一切一切在歷史背景下被踐踏,被忽略的人性尊嚴。《悲情城市》為台灣人長期心中的禁忌與恐懼,作了最傷痛的回憶,片中無論是陳儀所代表的官方敘事,還是寬美的日記,都是讓觀眾看到所謂台灣光復的歷史敘事原來是如此的充滿斷裂,充滿悲情。而侯孝賢自己在接受采訪時則說:「這部電影想要抓住的感覺,與其說是嘗試要為這幾十年來的台灣歷史進行註解,其實是更像把一首台語老歌給唱出來,歌詞簡單,情感直接,但唱的人和聽的人都會在歌聲中找到自己寄託的空間、非關逃避,而只見人的韌性。」

1993年的侯孝賢悄然的推出了他的新作《戲夢人生》,這是一部記實性的電影,紀錄了台灣處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布袋戲藝術大師李天祿坎坷的一生;侯孝賢在通過當事人的親身憶述及導演重塑的處理場面,造成一個時空穿梭交替、多重視點的李天祿回憶錄;再度呈現了被歷史無情壓抑的人的悲哀。為貼切地呈現這位根植台灣本土的藝術家半生的生活經歷,侯孝賢獨放棄特寫效果,就是要避免蒙太奇對觀眾視角的蓄意操縱,而試圖把觀眾推在任何一個特定的視角之外,使觀眾與人物的內心世界相隔離,以平實靜觀的態度來捕獲一個個非戲劇性的日常活動片斷。 「生活本身就是歷史」這就是侯孝賢信奉的觀念。這部電影的配樂也也非常特別,採用了台灣本土的月琴取代了傳統的吉它,月琴一撥,那些來自鄉野民間的歌謠就通過那些質朴的嗓子吟哦出來,然而轉瞬間,又飄散在喧嚷的人潮或帶著泥土味的空氣里。像極了侯孝賢的電影風格——不管有多少的痛楚與感懷,鏡頭一轉便是滿目的綠水青山。

1995年,侯孝賢延續了他的長鏡頭風格,但放棄了靜止鏡頭的泰然自若,取而帶之了上下搖晃的動感效果,在當時讓很多熟悉他的影迷都大覺意外。《好男好女》所描述的愛情也分明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當少女蔣碧玉認識鍾浩東的時候才十六七歲,那時蔣是個少女護士,鍾則因為用功過度而犯了輕微的神經質住院,他們常在一起說話,那時的鍾港東有強烈的國家意識,還說他是要革命的人,不能結婚,蔣碧玉總是聽著他說,對他宏大的理想,浪漫的祖國意識,都存著模糊的尊敬,心裡想著即使不結婚也好,默默的決定跟著他。這一跟就是一輩子的事...《好男好女》、《戲夢人生》和《悲情城市》,這三部連續推出,反映不同時代背景的電影,成為了台灣的「悲情三部曲」。也是侯孝賢中期創作的顯著特色:直接與台灣過去的歷史對話,敘事的時間軸不再單一,採用不同時空交錯處理。

《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這三部作品的時代背景貫穿著台灣在20世紀的苦難命運,以不同的視角來看一段段的大歷史,這裡面既包括知識分子、民間藝人還有普通百姓。而正是通過這個台灣三部曲(或稱悲情三部曲),侯孝賢確立了他在國際范圍內的穩健地位。

作為編劇的朱天文為《悲情城市》寫過很多的文字,除了名篇「《悲情城市》十三問」——那是解讀影片的絕佳文字,在影片獲得1989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金獅獎時,她也寫下了感慨文字。她說《悲情城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要感謝的是詹宏志,然後才是其他人。而聞獲消息,在威尼斯的匈牙利旅館里,同為編劇之一的吳念真無法抑制地哭了:「緊緊抱住侯孝賢,不願使眼淚被人看見而至久久埋在侯孝賢肩上不能抬起頭。」

侯孝賢創作《悲情城市》的靈感來自一曲《港都夜雨》(註:港都指的即為基隆),另一種說法則是最早的感覺來自於由洪榮宏翻唱、粱弘志重編《悲情的城市》——而可以肯定的說侯孝賢用他動人的長鏡頭和詩意的節奏抓住了那個混亂大時代的精髓。[2]

《戲夢人生》講述的是台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坎坷又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它散發著濃厚鄉土氣息,同時又飽含著深切情感。影片原聲音樂非常出色,特邀打造配樂之一的詹宏達是正是侯的好朋友詹宏志的弟弟。影片獲得了1993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特別獎之外,盡管在後來人們發現那一大部分原因應該歸功於伊朗人阿巴斯,他是那屆電影節的評委之一,同時也是侯孝賢的忠實擁護者。《戲夢人生》被認為是90年代侯孝賢最具實力的一部影片,同時也是蘇姍.桑塔格90年代十部最佳電影之一,另一部同樣入選、出自侯孝賢的是《南國再見,南國》。蘇姍· 桑塔格評價說「The Puppetmaster (Hou Hsiao-hsien, 1993) Set in the ཚs and ཤs, The Taiwanese director is just as marvelous as everyone says。」

《好男好女》的原著來自藍博洲的《幌馬車之歌》,該原著同時也影響了《悲情城市》。最早構思中《好男好女》是名叫《浦島太郎》(《從前從前有個浦島太郎》),通過日本浦島太郎的故事,講述一名政治犯在白色恐怖時被抓入監獄,後在80年代出來面對現代物質化台灣社會的命運。

作為台灣歷史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影片,侯孝賢採取了三個不同時空的交錯組合,而在之前這是不可以想像的,甚至出現了以梁靜為代表的現代年輕人,這似乎也預示了之後在他身上將要發生的改變。《好男好女》描述的白色恐怖時期,與《戲夢人生》里的日據時代、《悲情城市》的光復期間組成了完整台灣近代史篇章。

轉變

1998年的《海上花》是一部華麗而頹廢的作品,據說整個妓院在台灣建景拍成,美工為了找能體現生活痕跡的「沒用的東西」還特別煞費苦心。《海上花》,上海花,是一朵朵在上海英租界討生活的名妓花,只可惜,她們被深鎖在花房,只能白白地等待最美的花期過了,盡管是招來迎往、萬般寵愛,卻還是一身孑然;華麗,但頹廢。實在是無法想像,台灣的侯孝賢拍起老上海的故事,竟可以這么平穩而內斂。又據說,侯孝賢在回答記者關於《海上花》時空局限時的回答是:「…… 用冷靜客觀的角度去看那些 *** 們的生活,所以我故意不拍外景,因為她們困頓在這一個situation裡面,跑不掉。其實每個人都是,他們出生來到這個社會就跑不掉。」這樣的斷言,實在是很酷。

聽說侯孝賢又在籌劃他的新電影《千禧曼波》:全片分為「五百萬的戀情」、「愛到昨天停止」等7段劇情,每段將剪輯3分鍾片段在網上先行播放,讓網友提出回應與質疑,並以此為題材繼續發展新的故事,如此的枝幹綿延將可無限延展,傳統電影的框架因此將被徹底打破。想到侯孝賢也可以這樣前衛,笑容早就掛在了嘴角。

侯孝賢從《南國再見,南國》開始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能入選手冊的年度十佳,《南國》一片同時入選90年代十佳影片。

在侯孝賢身上,我看到一種很純潔的敘述方式,這是用另外一種眼光來看世界,這是讓我感到最震驚和最受觸動的,通過他的電影,我更好地看到我們這個世界,看到了我自己。 ——讓-米歇爾·付東

總結

生命中有許多吉光片羽,無從名之,難以歸類,也不能構成什麼重要意義,但它們就是在我心中縈繞不去。—— 侯孝賢

侯孝賢,台灣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於廣東省梅縣(今梅州市梅縣區),1948年移居台灣。1972年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影劇科。1974年從影,次年任李行場記、助理,後當過副導演、編劇、演員。1980年執導電影處女作《就是溜溜的她》。1989年執導《悲情城市》獲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和第4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閱讀全文

與5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侯孝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主角吉澤 瀏覽:760
電影節提名類別 瀏覽:807
冰雪奇緣2英文電影觀後感100字 瀏覽:478
托馬斯的電影中文版全集 瀏覽:659
火車囧事電影完整 瀏覽:438
英文犯罪電影片段配音 瀏覽:890
聽音樂開車搶劫電影 瀏覽:368
投影儀4比3的等看電影院嘛 瀏覽:106
電影兩女兒導演 瀏覽:141
電影黑天鵝女主角 瀏覽:867
電影吵架前段英文 瀏覽:779
中國音樂和西方音樂電影 瀏覽:492
電影什麼芬芳 瀏覽:168
電影法國春天 瀏覽:491
演員演技對於一部電影的影響 瀏覽:900
松岡茉優大尺度電影 瀏覽:791
關於在學校里的愛情電影 瀏覽:900
中英字幕適合英語初學者的電影 瀏覽:553
非洲電影全集大全 瀏覽:144
男鴨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