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談談對中國電影有哪些認識和想法(急急急)
總體上看商業味、場面味重。缺少人性、心理、社會等細膩的表現,不能引發人深刻的思考和感動,還是喜歡一些國外的電影,有味道~
② 我對電影的認識300字
這是柳雲龍作品一貫的風格,台詞設計上很獨到且意味深長,至於劇情方面我覺得蠻真實的,因為現實中不可能有那麼多驚心動魄的場面,最後的結局也是很耐人尋味的,不過要看火爆動作場面的觀眾看來要失望了。
③ 對中國電影的評價500字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以「對中國電影的評價」作為主題,可以用過去的國產電影和如今的國產電影作為對比,然後舉例出自己看過的幾部電影作為例子進行評價,正文:
說到中國國產電影,十年前的我會對其嗤之以鼻。經過了十年的醞釀,十年後的今天再談到國產電影時,我心中的感情只有遺憾。
要說國產電影到底是給我留下了些什麼印象,那我的話就多了。
首先看看20世紀,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大陸內地拍攝的黑白愛國片,高還原歷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愛國精神。看完往往使我熱淚盈眶,由內心散發出一種使命感。然而遺憾的是盡管影片本身沒有缺點,但沒有看點。最終某些幸運的也只能淪歷史老師用來教育學生的科教片。大多數都變成了歷史的塵埃。
再接著我就想到了香港電影。比如周星馳的系列電影,但他拍的大部分都是喜劇片,能留下來反復品味的實在不多。他是個好演員,但好電影考的不光是演員。香港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大部分都一個樣,沒有什麼新意。不過這是建立在21世紀的觀點。在當時香港電影火爆整個大陸。只可惜現在能用來回味的經典卻是屈指可數。
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紀,中國的動畫電影享譽全球。但是後來動畫被視作小孩子看的東西,根本不被重視。
到了21世紀初,大陸的電影質量和數量都有了不小提升。但因為資金技術等的不足,在科幻片方面,特效技術的缺乏使中國一直沒有像樣的科幻片。因為相關部門的限定,恐怖片也被打壓,動畫片更是慘淡。能讓我留下印象的電影幾乎沒有。
到了最近幾年,我看了一下所謂的高票房國產電影。12年比較火的是一個叫《人在囧途》的喜劇片。我個人不討厭喜劇片,但我始終覺得一個沒有內涵只靠把人逗笑就完事的電影絕對算不上經典。
13年的《西遊降魔篇》,可以說是既有新意又沒有新意。它確實演繹了一個嶄新的西遊世界,但還是西遊,一個被拍爛的作品。再怎麼有心意的剩飯也只是剩飯。
14年有一個給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叫《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這次劇情上不僅沒有新意還特別無聊,最關鍵的動作戲一筆帶過,唯一的看點就是美國多少年前就能做的特效。這種無內涵,無劇情,不搞笑的電影我是真的不知道哪來的高票房。大概是他們的宣傳片做得好,再加上人們開始有錢了,開始找樂子了。
16年,周星馳拍了個叫《美人魚》的片子,票房高是為了表示對星爺的尊敬,但正如我一開始說的,他是個好演員,但不是個好編劇。作為喜劇片一點都不好笑,如果一部電影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好誰會去探究它的深層意義?
17年的《戰狼2》,我只能說很難評價,在戰場上接吻沒人打我也就不說什麼了。但可惜的是,這種完全不科學的英雄主義電影我在上個世紀的美國電影中已經看夠了。也許戰狼表現確實不錯,但我確實看不到美國某些電影中那種放飛的想像力以及深刻豐厚的內涵。
還有某些國產電影我都不想說什麼了,就比如《爵跡》。從頭到尾有幾個原創的設定?而它的票房卻硬是靠幾個大牌演員給扯上來了。
最後,我個人覺得中國也許並不缺電影方面的人才,但是文化局的限制是真的很嚴格。個人覺得如果能像國外一樣把分級制度做好應該會好一點。
④ 對電影的認識,300字左右
有的是推薦,有的是誤看,有的需要和主文有點關系——例如都是同一個導演的片子,或者是同題材、同風格;有的需要主題相對集中——例如近期喜劇、近期名著改編電影、近期卡通片,有的也沒什麼限定,只要是有趣的電影。
其實一點也不比寫1000字主文容易,因為短,而且資料密集,還要全部核實,但正因為短,寫起來也特別來勁,特別有話說,往往還說多了。
都不會是太晦澀的電影,但偶然我也夾帶一點私貨,例如伊格楊,例如《深夜止步》和《熱帶疾病》。
我搜羅了一下,居然有很多,整理了一半貼出來。
基本見於《時尚芭莎》、《瑞麗》和《商界時尚》。
⑤ 談談對中國電影的看法
我認為只要中國有熱愛電影藝術的人,中國電影會好起來的。由於票價過高,現在看電影,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已經漸漸成為奢侈的事情。如果電影票便宜點,去電影院感受電影魅力的人會更多,熱愛電影的人會更多,願意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也會更多。中國電影應該是拍給中國老百姓看的,應該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
⑥ 對電影的看法
電影是由特定文化創造的文化文物。它們反映了這些文化,進而影響了它們。電影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大眾娛樂的來源,也是一種教育公民的有力媒介。電影的視覺基礎賦予了它傳播的普遍力量。
電影具有獨自的特徵,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
(6)對中文電影認識擴展閱讀
電影的表現手段:電影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⑦ 你對國產電影有什麼看法
我覺得國產電影還是很棒的,雖然它的特效可能比不上國外大片,但是它的故事性,邏輯性還是值得一看的。特別是最近比較火的一部「我不是葯神」就反映了現在比較熱門的社會現實。
⑧ 對影視的看法(600字)
關於對當代影視現狀的一點看法 人類自二十世紀發明電視以來,它已經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人們從電視中獲取生活信息,從電視中欣賞文藝節目,從電視中知曉天下大事。人們把看報紙的時間給了電視,把讀書的時間給了電視,電視傳媒已成為當今人們文化生活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平台。但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的現狀究竟如何呢?我覺得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題材匱乏,翻版不斷。中國影視大概有以宮廷戲、神功武俠戲為主的古裝戲和以反貪案情片、警匪片居多的現代戲。古裝宮廷戲、清官戲是目前中國收視率最高的一大類。我國似乎很熱衷於拍古裝戲。這本來也無可厚非,但不少古裝戲簡直就等同於肥皂劇,以無聊占盡風頭,諸如《風流才子唐伯虎》、《春光燦爛豬八戒》等等。還有一些清宮戲也如此,拍了一部又一部,還沒完沒了了。實在沒得拍了,就給以前拍過的加上一些人物繼續拍,還以把它拍得復雜為榮。但很多時候都給人一種狗尾續貂的感覺。至少我的感覺是這樣的。翻版得最多的當屬金庸的武打片了。 二, 歪曲事實。許多電視劇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增加了許多本沒有的情節,拍得多了,歷史上的人物全都已面目全非了。比如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為了突出和申的罪大惡極和紀曉嵐的聰明才智,把和申阻止紀曉嵐向皇帝獻書《石頭記》和紀曉嵐智保《石頭記》的事拍得向真的一樣。但是,事實上,是和申向皇帝獻的《石頭記》。在《戲說乾隆》里,乾隆被拍成了一個風流倜儻的多情才子。雖然它不是歷史正劇,但因為此類電視劇充斥著我們的銀屏,所以,很多人,特別是小孩會受到其影響,把它當成歷史。這將影響著人們正確地認識歷史。 三,商業化趨勢加強。在一些大片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些大片都是直奔商機、市場和大獎去的。片子尚為開拍,新聞發布會卻早已炒得沸沸揚揚的了,宣傳更是大張旗鼓。究其內容,無非就是場面宏大氣派,圖畫絢麗多彩,武打特技精彩絕倫。但卻缺少一個中心主題,忘了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往往讓人看不懂。比如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 四,粗製爛造。在拍《紅樓夢》之前,演員們用了2年多的時間去學習《紅樓夢》,揣摩人物性格,劇組還按照《紅樓夢》里的描寫建了一個大觀園,所以,成就了經典。《水滸傳》也拍了3年零8個月,於98年初與觀眾見面。觀眾和專家們普遍認為,它基本上把握住了原著的精神,也展現了北宋時期的民情風貌,烘托出了書中提供的宋代文化的藝術美麗及豪爽奔放的齊魯文化精神。而現代,還有誰捨得花那麼多的心思在這之上?他們講究的是快速,以便盡早地投放市場,獲得效益。於是,一部部爛片子就橫空出世了,一看上去就覺得很假,穿幫鏡頭不斷,簡直讓人目不忍視。 五,人物形象驚艷化、新潮化。在翻版的古裝戲中,又興起驚艷和新潮之風,欲以其超越經典,頻頻使出「帥哥+美女+大牌明星」的組合。大凡翻版,便是美女如雲,青春偶像叢生,明星大腕助陣。當我們被《橄欖樹下的情人》這樣樸素地展示人性善惡的伊朗電影所打動,被《美麗人生》這樣凄苦地敘述生命故事的義大利電影多征服,被《青春校樹》、《給我一個爸》這樣娓娓地透視人的心靈的捷克電影所吸引的時候,反省我們的電影,也許,我們會意識到,中國電影所缺乏的不僅僅是電影市場運作機制,藝術能力和藝術想像,最缺乏的是一種對於電影的真誠,對於藝術的真誠,從本質上來說是對於人的真誠。電影在我們許多的電影人那裡,只是獲取社會位置和商業利益的一種途徑、一個手段,而不是一種對於人、對於生命、對於心靈的關照、呵護和熱愛。媚權的電影、媚俗的電影充斥我們的銀幕,洶涌澎湃的功利主義慾望淹沒了相濡以沫的人文關懷,急功近利、矯揉造作、嘩眾取寵使得中國電影正在遠離真誠,也在遠離人們的心靈。許多電影在粉飾現實的同時也在粉飾人性,在簡化故事的同時也在簡化人生。不少中國電影所虛構的現實圖景和所內省到的人性世界大相徑庭。電影中沒有人的真性情、真體驗、真血肉——這正是中國電影最刻骨銘心的悲哀。 我認為,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影視行業應該順勢而動。首先,我認為從行業的特性看,是需要相當高的專業化程度的。從宏觀上看,電作為一種藝術商品在製作和銷售上必然同普通意義上的商品有所區別。基於此,如果要保證生產的質量和水品,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創作和營銷團隊是非常重要的,而社會分工的細致恰恰保證了行業的專業化。從微觀上看,在某一部電影的製作和銷售過程中,行業內部的分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生產過程中,只有編劇、導演、演員、攝影、場記、服化道等各個工種各司其職,出色得完成本職工作才能保證生產的質量,這也是與職務的專業性有密切關系的;在營銷過程中也是一樣,推廣工作、銷售工作、管理工作都需要專業化的團隊來完成,只有這樣營銷才能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有人說隨著家用DV走進千家萬戶,影視行業已經開始朝「平民化」方向發展。我認為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影視行業從誕生之日至今,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和演變,已經形成了具有良好的市場適應性的行業體系。而這正是建立在越發細密的社會分工和行業分工的基礎上的。我相信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細化社會分工從而增強專業性對於影視行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