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邪不壓正》中彭於晏的表演,是不是傳說中的姜文電影演技最差的男主
邪不壓正這電影看得我非常難受,故事的推進就像突然斷了口氣,一蹦一蹦的,感覺散亂沒有完整性,最差的就是台詞,啰嗦又尷尬,最重要的是台詞和人物脫軌,尤其是主角的台詞。
彭於晏飾演的角色立不起來並非僅僅歸咎於他演技不好這種理由,影片中用來塑造主角形象的手段一方面有一系列的動作戲,日常的訓練、屋頂的奔襲、復仇的搏鬥等,如果這些的著重點不在於凸顯彭於晏的身材,而是認真拍出一個男人的猛與強,我相信一定會出現很多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名場面,也更能讓觀眾對人物角色有一個更為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是台詞真的是這部電影最明顯的病垢,好幾個人物說出來的話都讓人感覺莫名其妙,人的語言體現了他的性格和品質,但電影里很多角色的語言很明顯受到了刻意的編排,借人物的嘴嘲諷,不是說借作品發聲不好,但每個角色的靈魂能不能支撐他說出這樣的話才是關鍵,如果總是這樣張口就來毫無鋪墊,就會顯得莫名其妙,甚至讓人不爽。
㈡ 彭於晏:很多事我都不了解,但我想探索這個世界
彭於晏35歲了。他的標簽仍然是肌肉、陽光和一抹壞笑。只是,在戲外,他開始越來越願意麵對真實的世界,也不可避免陷入更多的思考。
本刊記者/周甜
他穿著黑色皮鞋,黑色牛仔褲,淺灰色棉體恤,膚色黝黑,這是他參演電影《明月幾時有》的時候,為了讓自己更接近游擊隊員「劉黑仔」這個角色而特意曬黑的。這個7月,彭於晏主演的兩部作品接連上映。在《明月幾時有》中,他是上世紀40年代名揚港九的傳奇抗日英雄「劉黑仔」;《悟空傳》中,他是那個一身反叛精神的孫悟空。
想得多了
彭於晏35歲了,已經到了一個被人叫「小鮮肉」會覺得不好意思的年紀,擺在面前的機會越來越多,他的節奏也越來越快。剛剛過去的半年,彭於晏有6個月是在劇組度過的。他想趁著精力旺盛的時候多留下一些作品。當然,他也坦然承認,這也是壓力所致,他怕一旦停下來了就會被大家遺忘。
從2002年出演第一部電視劇到現在,15年過去了。非科班出身,20歲剛開始演戲那會兒 ,彭於晏說自己全憑感覺。演電視劇《海豚愛上貓》,他拿到了海豚訓練師資格證,這是他得到這個角色的條件。做演員初期,彭於晏更多的是聽從和照做,他不斷在挑戰身體的極限,而近些年,他學會了觀察和思考,比以前想得多了。
而想得太多有時候會束縛他的表演。這是他從《明月幾時有》的導演許鞍華那裡學到的。「你可以換種方式,試著再放開一些,說不定會更好。」拍攝期間,許鞍華經常這樣跟他講戲。彭於晏發現,表演,有時候需要鬆弛。
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的獻禮之作,《明月幾時有》講述了一段發生在1942年的抗日故事。當時日軍攻佔香港,知識分子成了被通緝的目標。為了把文化人士轉移出去,彭於晏飾演的游擊隊隊長劉黑仔和周迅飾演的小學女教師方蘭里應外合,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秘密營救。
「我想都沒想過,許鞍華導演會找我拍戲。」彭於晏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11年時,彭於晏憑借電影《翻滾吧!阿信》入圍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那一屆,許鞍華憑借《桃姐》摘得最佳導演獎。在那場頒獎典禮上,《桃姐》三次提名,三次拿獎,成為那屆金馬獎上的大贏家。《明月幾時有》是彭於晏第一次和許鞍華合作,此前兩人只是在電影人雲集的頒獎禮上碰過面,從來沒有過交流。所以當「劉黑仔」找到他時,彭於晏一開始有點懵。
「這個角色對我來說很難,我不像一個游擊隊的人,不會講廣東話,什麼都不會。」一開始他完全沒有信心,開拍前,許鞍華給了他三本關於「劉黑仔」的人物傳記,讀到最後,他慢慢讀出了自信。
和「劉黑仔」一樣,彭於晏也沒想過自己有機會成為「孫悟空」。
《悟空傳》改編自今何在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在大鬧天宮的五百年前,未成為齊天大聖的孫悟空,不服天命,向天地諸神發起抗爭的故事。這部出版於2000年的小說曾在網路上取得了頗高的點擊率。導演郭子健曾與周星馳聯合編劇並執導過古裝神話片《西遊·降魔篇》。
「他很帥,但帥當中有一點猴子的氣質在,《悟空傳》的定位是孫悟空成為齊天大聖之前,還沒有名揚天下的那個階段,必須兼具可愛、反叛、堅持和無奈這些氣質,彭於晏是第一個跑進我腦海中的那個跟劇本不謀而合的演員。」 郭子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彭於晏是他第一個定下的演員,之後根據他的氣質去選擇其他的演員。
這是郭子健和彭於晏第一次合作,在此之前,只是在他執導的電影《救火英雄》的片場,彭於晏探班好友余文樂時,他和彭於晏有過幾次簡單的關於電影的交談。
「如何在人的狀態下去演孫悟空?」這是郭子健想要嘗試的,也是吸引彭於晏加入的原因。「我們要讓他像一個人,但又不能完全去掉他是猴子的事實。」這是導演希望呈現出的效果,至於怎麼做到這一點,他沒有給彭於晏現成的答案。彭於晏需要自己去摸索,比如手指如何顫抖,眼神如何更到位。
而比起肢體表演,這部戲對於彭於晏最大的挑戰是聲音的表演。導演希望彭於晏為自己扮演的孫悟空配音,而彭於晏的普通話並不標准,多少帶點台灣腔。在專業配音演員的指導下,在提前觀影的觀眾的吐槽聲中,彭於晏前後進出錄音室十多次,最長的一次,在錄音室連呆兩天。「這次行不行,不行我們再來。」郭子健記得,彭於晏從沒有過一句抱怨,每次離開時都會這樣問他。
不停的翻滾!
其實,早在三年前,「孫悟空」的角色找到彭於晏時,身邊不少朋友都建議他放棄這個機會。理由幾乎一致:經典很難超越,觀眾的期待值會很高。事實上,早些年他拍電影《激戰》《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和《破風》的時候,身邊也總有不理解的聲音。
「不要太在意別人說什麼,喜歡就會去把握。我覺得人有時候是這樣,還是會選擇聽跟你想法一樣的人的意見。」彭於晏形容自己比較「自我」。
「會不會很難?」「觀眾會不會接受?」或者「我根本就不適合這個角色?」以及「為什麼我做不到?」對於這類問題,彭於晏覺得,他必須得先踏出去,接受這個選擇,才有機會一探究竟。
彭於晏坦言,自己不是一個善於規劃未來的人,比起看不見的未來,他更在意當下。回看自己的作品,彭於晏只有一個打分標准:拍戲過程中,我是不是過癮?我有沒有學到新東西?
在演員這條路上,彭於晏似乎一直在「被選擇」。
彭於晏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里,小時候大部分時間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喜歡看電影,經常帶他去電影院,外婆最喜歡的電影演員是周潤發,那個時候,周潤發對於彭於晏而言,是隔著屏幕的遙不可及的一個夢。
13歲時,彭於晏離開台灣,去了加拿大,在那裡,他考上了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主修經濟學。之所以選擇經濟學,是外婆的建議,「學金融前景好」。
大學一年級結束後的那個暑假,外婆過世,彭於晏回台灣奔喪。這一年他19歲,小時候找他拍過廣告的導演楊大慶當時在籌備偶像劇《愛情白皮書》,被楊大慶看中後,彭於晏接拍了這部劇,之後休學,正式開啟了他的演員職業生涯。多年後他曾回憶,那個時候完全是抱著打工的心態去拍戲,合約也沒有簽。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只是為了圓外婆的電影夢。
圓夢之路一開始走得並不順利。
2001年入行,2011年電影《翻滾吧!阿信》在台灣上映,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彭於晏第一次在大屏幕上找到了作為演員的成就感。
而在此之前的十年間,彭於晏拍了20多部影視劇,收視和票房都反響平平。讓他在真正意義上走進大眾視野的是一則他和台灣演員桂綸鎂為某口香糖所拍的一則電視廣告。
2010年7月,這則廣告在電視上首播。播出前的一個月,他拿到了《翻滾吧!阿信》的劇本。同年年底進組拍攝,當時工作人員見到他,都會喊一句「兄弟,加滿」。這是那則廣告里彭於晏的一句台詞。
《翻滾吧!阿信》是彭於晏和台灣導演林育賢的第三次合作。早在2006年時,彭於晏就出演了林育賢執導的電影《六號出口》,這也是彭於晏的第一部大銀幕作品。電影的名字叫《六號出口》,不過他們並沒有找到出口,這部電影後來以虧損收場。
三年後,提前和當時的經紀公司解約,26歲的彭於晏遭遇事業最低谷,沒有工作機會,沒有收入,還背負著解約帶來的數額不小的賠款,他甚至要靠家人的救濟來維持生活。如果不是《翻滾吧!阿信》來得正是時候,他很有可能在那時選擇退出這個行業。
故事主人公林育信是一名體操運動員。電影講的是阿信從人生低谷翻身贏得冠軍的故事。開拍前,彭於晏用三個月的時間學會了體操的全部六個項目。
2011年8月,《翻滾吧!阿信》上映後,在台灣獲得了8000萬元新台幣的高票房,彭於晏憑借這部電影入圍了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得知入圍的消息後,彭於晏閃過一個念頭,他覺得這應該是他演員生涯的最高峰了。
「不停的翻滾!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這是彭於晏寫在自己社交媒體簡介中的一句簽名。
戲里過癮,戲外恐慌
第二年,彭於晏和桂綸鎂為那部廣告片拍了續集。這款口香糖隨後成為了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冠軍。為了角色而練就的完美身材也讓彭於晏成了「健身改變命運」的最佳代言人。自此之後,「肌肉」成了彭於晏的一大標簽。之後他只在大熒幕上出現,幾乎沒有再拍過電視劇。
早期拍電視劇那會兒,除了演戲之外,經常需要出席各種各樣的見面會,彭於晏不習慣這樣的大環境。拍電影後,他發現自己只需要專心演戲,穿梭在一個又一個劇組,宣傳期出來露面就好。這是他喜歡的演員的狀態。更重要的是,拍戲的過程中,他足夠過癮。
拍電視劇那會兒一天20場戲,通常是照著本子拍,拍完離開,第二天繼續這樣「完成任務」。後來他拍《翻滾吧!阿信》,在片場,他會和林育賢導演商量,台詞怎麼改一下更好。他初次體驗到了創作角色的興奮感。他開始早起,期待去片場迎接新一天的拍攝。有時候戲份兒相對輕松,早早結束,他不夠盡興,就留在現場當圍觀群眾,看別人是怎麼拍的。
而具體是什麼時候對演戲這件事開竅的,彭於晏自己也說不上來,他把所謂的「演技」歸功於年紀的增長。而至於「拚命」一說,彭於晏每次被問起,總是會笑著回應。他不覺得自己為角色做的那些功課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那是他的方法。
彭於晏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拍第二部電視劇《戀香》的時候,在劇中扮演他父親的是台灣演員劉松仁。他那時候不懂怎麼演戲,全憑直覺,每天吃飯的時候,跟劉松仁聊天,從前輩那裡取經。劉松仁的台詞本密密麻麻,做了很多標記,「我就以為拍戲就該那樣」。彭於晏說。
後來《海豚愛上貓》的劇本找到他,參演的前提是考取海豚訓練師資格證。「那麼酷,為什麼不學呢?」到了電影《聽說》,練就角色具有的技能已經成了他演戲的習慣,「如果我不會手語,只是現場擺弄一下手指,好像有點欺騙觀眾的感覺,對聾啞朋友也不尊重。」
彭於晏說,他自己是一位「挑剔」的電影觀眾,如果演員演得不到位,他沒法投入那個故事。
「我不能總在表演,內心沒那種體驗的話,會覺得很空,會覺得不踏實。」他要盡可能讓自己成為扮演的那個角色。
到了《湄公河行動》,彭於晏注意到了更多的細節。「開槍這種事情,給你一把槍,誰都會開。練習上兩三個月後,拿槍的動作和第一次一定是不一樣的。」
而過癮之後是恐懼。「進入那個故事後其實有點恐懼,就不想離開了,會把較多的能量留到那個戲里,拍完之後,回到日常,就不去想別的事情,只想放空自己。」這種恐慌通常會隨著下個角色的來到慢慢消散。
彭於晏說自己其實有點矛盾,有時候,他會想要給自己制定一個職業規劃,找一個確定的方向,有時候他又覺得「想那麼多干嗎,順其自然就好」。
「有時候我們是被環境改變的。」這么多年,他似乎都是「被選擇」,他清楚演員這個職業的被動,近些年,找來的劇本多了,他有了更多主動選擇的權利,有一點始終沒變,他還是想要去挑戰一些遠離日常生活的故事。
拍戲占據了他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而拍戲之餘,他的生活非常簡單,他想要在那些角色的故事中尋找遠離日常生活的邊緣經驗和奇妙感受。
「很多事情我都不了解,但我想探索這個世界。」彭於晏這樣總結演戲對他的意義。
㈢ 彭於晏的電影有哪些
彭於晏新電影《第一爐香》《緊急救援》將要上映,都有少量份額可認購
《第一香爐》主出品方:上海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和和(上海)影業有限公司
導演:許安華
演員:馬思純、俞飛鴻、彭於晏、張鈞甯、范偉、梁洛施、張佳寧、尹昉、秦沛、白冰、吳彥姝、Alex Pychtin、巴雷特.科茨、
編導:王安憶、張愛玲(原著作者)
製片人:許安華
音樂:坂本龍一
攝影指導:杜可風
剪輯師:鄺志良
美術指導:趙海
服裝師:和田惠美
音效:杜篤之
㈣ 彭於晏電影有哪些
彭於晏電影有《翻滾吧!阿信》、《聽說》、《湄公河行動》、《悟空傳》、《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激戰》、《破風》、《匆匆那年》、《乘風破浪》等等。
《翻滾吧!阿信》由台灣導演林育賢執導的一部追求夢想的勵志熱血電影,彭於晏、柯宇綸、林辰唏、陳漢典等主演。《湄公河行動》由林超賢編劇並執導,張涵予、彭於晏、馮文娟等主演。
《破風》由林超賢執導、彭於晏、竇驍、王珞丹等聯合主演的青春熱血片。該片講述了四個年輕人加入單車隊頂級賽事,在殘酷激烈的競爭中,每個人都需要面對友情與愛情、名利與犧牲、個人與團隊等方面的抉擇與考驗的故事。
歌手介紹
彭於晏,1982年3月24日出生於台灣省澎湖縣,畢業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華裔[89]男演員、歌手。2002年,因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愛情白皮書》,從而進入演藝圈。2005年,因在仙俠劇《仙劍奇俠傳》中飾演唐鈺一角而受到關注。2006年,主演劇情片《六號出口》。
2007年,憑借愛情片《基因決定我愛你》提名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並為金馬短片單元製作片頭,完成了個人導演處女作。2009年,發行個人首張EP《非愛不可》。2011年,彭於晏憑借勵志片《翻滾吧!阿信》提名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㈤ 《匆匆那年》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好看嗎
原著我沒有讀過,咱們光談談電影講的故事給我的感受。青春、愛情這種幾乎人人都有過的東西,最容易產生共鳴,所以懷舊永遠能打動人。片尾曲《匆匆那年》很好聽,王菲+林夕,聽得人哭得稀里嘩啦。這部片子有笑點也有淚點,很多情節能產生共振。點映時,在電影院里我後面有個姑娘全程多半的時間在哭。想來應該是有與片子里很相似的經歷吧。
我看的過程中感覺美好、驚醒、奇妙、困惑和無常:
美好的是青春,是逝去的時光,是那些已經改變又從未改變的人,也是那些深深刻在腦海中的愛的印記,甚至是後悔,那些證明我們存在於世的全部經歷:
當人們從一個原點出發,相逢又散去,投入到各自的生活洪流中時,片刻的駐足,懷念起過去,幾乎很多人都在習慣性美化它們,這大概和大腦的工作機制有關,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我們忘記了很多傷痛,並且在懷念過去時上了濾光鏡。
陳尋回憶起高中時初識方茴那陣子,老師領讀古文的情節,讓人想笑。我記得來京工作第一年,在北京一所中學聽到朗朗讀書聲的時候,心裡感覺也是美滋滋的,可是我回憶起我的高中,並沒有覺得有多麼美。長大後覺得甜蜜的回憶,在經歷的當時,不過是一種平淡無奇的體驗。那時想著的可能是放學後干點什麼,也可能沉浸在被家長批評的煩躁之中,我們還不會以旁觀者的身份來觀察自己的生活,也就沒有對生活的即時的審美判斷,只是認真而專注地活在當下。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說,那段經歷確實也是很美的,那時的悸動與後來我們成熟時的戀愛比起來,我還是更喜歡彼時的青澀和扭捏。年輕時我們無法想像將來會怎麼看待過去的自己,但是那些經驗和教訓化為記憶,存在我們的腦中,還是一點點地將我與其他人區別開來。方茴與陳尋從教室里出來,他們忽而男的在前,又忽而女的在前,兩個人旁若無人地一前一後像兩顆糾纏的雙星系統一樣,讓人覺得心裡真是甜滋滋的。我們都早戀過,知道那種神秘而美好的感情,我與我的妻子也有類似的經歷。陳尋打球的時候把校服反穿,就為了讓方茴一眼認出他來,少言倔強的方茴騎車總會繞道走,就為了多看陳尋一眼。年輕時的勇敢,總是以一種含蓄的方式來表達。男主角陳尋故意少答13分的題,就為了能與方茴上同一所大學,他們在可控制的領域,各自在為自己的目標奉獻和努力。即便上了大學,物是人非,傷了意中人,再回頭看時,雖然後悔,但生活依然要不停向前。我們每個人都從過去的精彩或者不堪的經歷中獲得了很多。
㈥ 電影湄公河行動觀後感
《湄公河行動》是彭於晏與林超賢的第三次合作 ,彭於晏趁開機前接受了槍械訓練以及學習與緝毒犬相處等連串特訓,還練習泰文及緬甸語 ,而此前他從沒接受過專業射擊訓練 。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電影湄公河行動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篇:電影湄公河行動觀後感
湄公河行動》我看的首映,因為實在是很喜歡林超賢導演的作品。
相較於其他的香港導演,林超賢的鏡頭大多提及,都說勝在各式各樣的激烈高燃的動作鏡頭,但我之偏愛,恰恰在乎他似乎不那麼出色的故事裡的一點點溫暖。《激戰》里張家輝再一次站起的神色篤定,《破風》里竇驍吼著「我會的」的決絕堅毅,很多時候猝不及防戳中你心裡最敏感的那個點,為即將到來也必然到來的成功喝彩。
他總有個你可以預料到的好結局,這大抵不讓人無望而歸。
當然,關於《湄公河行動》,這次與夢想無關,他改編自一次真實的案件——2011年兩艘中國商船,13位船員於金三角水域全部遇難,泰國警方從船上搜出90萬顆冰。為查明真相,剿滅毒梟,中國緝毒警們前仆後繼地踏上了不歸路。由於公安部門的介入和現實案件的禁錮,這部看似商業化的電影註定脫不開主旋律的影子。
導演說,「希望這部電影給片提供一個新的思路」,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未嘗不是一部「非傳統意義的公安宣傳片。」
如何戴著鐐銬跳舞,在既定已知結果的前提下(甚至還有一部完全同質題材的電視劇《湄公河大案》),能讓電影更好看,成為了本片的關鍵點。而發揮主要作用的,依舊是林超賢導演最擅長的動作場景。
伴隨著案件的發展,共有4次明顯的行動,從營救線索人質→ 商場假作談判→ 直搗糯卡老巢→ 終極BOSS交火,影片分別展現了巷內追擊,樓間高空跨越,封閉場景下多人多物的槍戰,叢林野戰及近身格鬥,甚至最後還華麗麗玩兒了一個直升機VS海面快艇的高密度火力大逃殺,更別提無處不在的街景追車和強勢爆破。在不同動作場景的設置下,林超賢可謂是做到了一切你能想像到的,抓緊短平快的節奏,一次又一次把觀眾帶到爽嗨。
所以從整體兩個小時的觀影體驗而言,還是相當令人欣慰的。
值得一提的是對金三角地區的全景畫面展示和對細節無微不至的雕琢,此二者構成了全片無與倫比的真實代入感。因為涉及到多國地點的頻繁切換,所以當位置有所切換,影片畫面在左下角設置了標注加以區分。貫穿始終的大幅大幅的對金三角當地的風景性描述彷彿開的燦爛的罌***,美則美矣,但實則有毒,在保持視覺享受的同時也暗藏了小小的心機叵測。
娃娃兵的人形炸彈在加劇了細節上的真實之外,也彌補了劇情缺乏沖突性的部分缺陷,增添了不少亮點。金三角之所以讓人忌憚與恐懼,從來不僅僅是緣於先進的槍械火力,更多的是對人性泯滅的毫不在意。
一切皆為工具,一切皆有目的,萬物無情,才最可怕。
即便有以上這些增色的部分,在整體的調性和風格上,《湄公河行動》依然是失衡的。
片頭太過「新聞聯播」式的主旋律播報一瞬間讓我以為在看 會議紀要 ,而片尾大字報形式的「徵兵廣告」更如同一盆冷水當頭澆滅所有熱血。而張涵予的京式痞罵摻雜著彭於晏的軟糯台灣腔,也時時讓人疑惑跳戲。其實什麼口音不重要,什麼風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當這些前後達不成完整的統一,自然會損害電影的質量。
至於故事,因為既知結果所以缺乏劇情波折和沖突如果尚可理解(正如《解救吾先生》),那麼感情線是真正雞肋也不具備同理心和情感上的沖擊才是差評。
總的來說,《湄公河行動》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商業電影吧。
即使糯卡被抓到了,但金三角的終極Boss依舊逍遙法外。雖然這世上的壞人是除不幹凈的,但仍然有一批又一批的緝毒警察悍不畏死,感恩並記住他們的付出,我想這是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
第二篇:電影湄公河行動觀後感
林超賢帶著張涵予和彭於晏把人拉回2011年湄公河「10.5」案件,揭秘了當時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看到劇本時林超賢自己就坦誠這個片子不好拍。然而籌備三年,還是帶來一部在當下水準較高的片子。
五年前「湄公河慘案」轟動全國時,經過篩選博納最終獲得了此題材的電影拍攝權。此後博納派出了一個采風小組前往昆明審判糯康的法庭現場,紀錄宣判糯康及其團伙的全過程。同時整理了所有參與案件人員的訪談。其中一些雲南話很難「翻譯」,最終他們將幾十萬字的錄音、視頻交給林超賢,最大程度還原了案件本身。
拍完《破風》之後的林超賢感覺已經被掏空,沒有片子可以拍了,突然接到這個題材非常興奮。「終於有一個故事去拍香港地域背景以外的動作片,就像美國的海豹突擊隊執法,一聽就很想拍」。
公安部極為重視電影的拍攝,安排張涵予飾演的緝毒隊長高剛的原型、時任「10.5湄公河案」專案組組長劉躍進擔任《湄公河行動》的總顧問。
「說了很多不能說的秘密」,還提供了很多第一手絕密資料和當時不便曝光的內幕,在道具、裝備上給予支持,提高電影的細節還原度。
以往影視劇里曾大量表現金三角地區,為了拍出不同,林超賢秘密前往金三角考察,一行七八人由前線情報人員帶路,去到金三角一個靠近寮國的小村子,有線人接應。
只能偷看,不許拍照。在那片貧窮的區域,他們去到的村子卻很富裕,因為那裡是毒販聚集地。
彭於晏稱第一次拍《激戰》只有一條短褲穿,第二次拍《破風》只有緊身衣,這一次到《湄公河行動》看到自己有這么多衣服和造型,特別開心,但沒想到把臉給「毀」了。卷發、絡腮胡的邪魅造型與他以往陽光帥氣的形象相差甚遠,有各種頭套、假臉皮和鼻子,變裝後在片場也會有人用泰語跟他打招呼,常常被認錯。
除了要學英語、泰語和緬甸語,彭於晏還有會泰拳,因為是一個駐扎在金三角地帶五年的情報員,身上一定要有很多當地的特徵。為了做到真實,劇組還聘請了一位泰國皇家保鏢和一級神槍手來訓練演員。彭於晏每天著魔到收了工就跟劇組借一把槍到酒店練,被助理說成「神經」。
為了一場誘捕大毒梟之子拿突的戲,劇組真砸了馬來西亞一家著名商場,這場戲搭景花了兩周,前後拍了8天。拍完後挨家商戶清點賠錢,搞得出品方抱怨「太貴了」。在馬來西亞拍攝一場重頭戲時,林超賢被長達六寸的毒蜈蚣探入褲管咬傷,前往醫院救治途中一度休克。即便情況如此嚴重,在經過醫院治療後立即出院恢復工作。林超賢稱:「我都懷疑是誰養的蜈蚣,想咬一下我,好早點收工,但是我就不收工。」 之後劇組為每一位工作人員准備了水靴和血清。
對於沒有太多動作戲 經驗 的張涵予來說,這次拍《湄公河行動》儼然變成動作演員,不過幸好警察的格鬥都是實戰性很強的動作。「全劇組只有我那身防彈衣是真的,特別沉,槍也是真的,掛著手鐳,所有的東西都是真的。抱上這些東西以後還要不停地跑,因為狗在前面跑得很快,我要追那隻狗。」
抓捕糯康是中國警察第一次境外執法,受到管制,公安幹警租用的是民用直升機,所以沒有機槍被當成了活靶子吊打。行動時穿的衣服也不是軍用迷彩。因為電影時長關系,劇情並未對此特別解釋,造成很多軍事迷誤解。
片方特別邀請了近千位公安幹警及警校學員提前「檢閱」該片,當年參與偵破「湄公河慘案」的公安部於海斌、趙乘鋒在映後「劇透」張涵予「特別帥」!而張涵予則謙虛地表示:「在我心裡最帥的是我的緝毒犬——哮天」。哮天在片中表現不凡。
電影當中糯康手下的娃娃兵賭錢片段展現的暴力且露骨,對觀眾沖擊很強烈。靈感來自對一線警察的采訪。在與糯康的交手過程中,確實遇到了很小就被抓去、xi腦、再被毒**控制的小孩。除此之外的吸毒、殺俘虜、爆頭,這些不乏血腥暴力的大尺度鏡頭都被呈現。
真實的抓捕糯康有個「一路抓一路放」的過程,糯康是緬甸籍,泰國人,如果在泰國境內抓他,將交給泰國警方審判,如果在緬甸抓了則要交給緬甸。所以必須一路抓一路放,把他趕到第三國實施抓捕。
東盟國家中寮國、柬埔寨跟中國更為友好,所以最後在寮國實施抓捕,通過外交努力引渡回中國審判。為了劇情考慮,電影放棄了這條敘事線。在實際抓捕糯康的過程中,到了他的老巢,公安幹警一度准備跟他談判,但糯康跑掉了,當時也准備強攻,後來幸虧取消了作戰計劃。
因為糯康的老巢跟電影里表現得一樣危險,地上有地雷、樹上掛著雷,連藏了毒的老婦笸籮里都有槍,如果強攻我方的傷亡將非常慘重。但林超賢把強攻呈現在了銀幕上。直升機救援在現實行動里也是公安幹警設計的抓捕方案之一。電影將這些抓捕手段糅合在一起,進行了再創作。
為了拍水上戲份,戲里5條船,戲外工作船隻則有20條。拍撞船戲還毀掉了幾條,因為撞擊時間要配合得很准,結果很多次都收不住。真實事件里最後抓捕糯康其實是在一個茶園里,為了追求效果電影將過程設計的更為曲折。
真實案件中一名重要的線人「宋哥」被設計成公安幹警與糯卡之外的第三股力量,上演了一場「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戲碼。
林超賢最不能忍的「扔個手榴彈出去怎麼可能爆出一個火球出來」。所以電影里對射殺中國船員後彈孔的專業分析以及如何推測出殺船員是45度行刑的方式,的確極為專業且寫實。
與公安部開始討論拍攝是在2013年,因題材敏感把控嚴格,劇組前後准備了二十餘稿劇本,香港出身的林超賢中途還萌生過退出的念頭。黃建新安慰他,當年《黑炮時間》批評點有幾百個,現在這二十多個不算什麼。因「湄公河大案」在泰國的敏感性,林超賢還承受來自當地部門的壓力。但他仍然堅持最大限度地還原案件的真相,以示對歷史和生命的尊重。
㈦ 彭於晏卧底題材新片官宣,你覺得彭於晏近幾年的演技有進步嘛
7月12日彭於晏在微博平台上發布了電影《潛行》的宣傳預告引得諸多粉絲連連尖叫,大家都表示對此部影片非常期待,看了預告片以後小編認為彭於晏近幾年的演技確實有進步。在業內彭於晏一直被認為是一名有實力的演員,他與那些流量小生不同,不僅長得帥,演技也是受到非常多人的認可。
小編個人覺得努力無疑是彭於晏的代名詞,從剛開始出道的偶像派演員一步步向實力派演員靠近,他對於職業的尊重以及自身的敬業程度是流量小生所遠遠不能達到的。但是正像一部分的網友所言,他出演角色時口音較重,有十分濃厚的台灣腔,台詞功底需要更耐心持久地打磨。演繹角色類別過於單一,都是偏硬漢型角色,後期可以在角色選擇上嘗試其他類別,跳出舒適圈。
㈧ 好像是一部台灣的電影,男主角天闊是彭於晏扮演的,女主角開始裝是聾啞人,後來去見彭於晏的家長時說話了
該影片是《聽說》。
《聽說》一部由鄭芬芬編劇並執導,由彭於晏、陳意涵、陳妍希主演的勵志愛情電影,於2015年6月26日在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秧秧和便當店男孩黃天闊互相以為對方是聽障人,發生的一段奇妙美好的愛情故事。
影片評價
與偉大的人物相比,平凡的人最能帶給人感動,《聽說》這部電影就是這樣。有時候沖著著名導演,著名影星拍的大片,看後每每讓人失望;而沒有過多宣傳,不需商業運作的一些電影,卻往往無意的讓你感動,點綴你的雙眼。
台灣電影《聽說》在剛剛開始上映時,知道的人並不多,該片最初是為了迎接殘障奧運會而拍攝,因此並沒有過多的修飾與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