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程青松和比自己小33歲的大一學生在一起了,你相信這是真愛嗎
52歲的程青松,和19歲的大一男生,相差整整33歲,這不僅老少配,還是斷袖之癖,如此雙重組合在一起,足以讓人驚呼,真是“百年難見一聞”!
從思想、生活閱歷等方面來看,兩人肯定存在較大的代溝。所以,如此一來,思想上就很難達到同步一致的溝通。這樣的愛,無非就是一方得逞一方感動罷了,待新鮮感褪去,就談不上愛情了。
其次,正如網友所說,天底下喜歡同性的雖然不多,但也是不少,小年輕為何選他,圖啥,圖程年紀大嗎,還是圖長得……
當然,人家也有可能是真的找到了有趣的靈魂!那就當是祝福。
只要不是一個是不負責任,一個“欺騙”就好。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對此,你又是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一起分享探討~
關注我,看世間百態,品百味人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識。
⑵ 電影《深空》入圍台北電影節,陳冠導演程青松監制,你認為他的作品怎麼樣
他的作品是特別棒的,而且也是有一定的特色的,能夠傳達出一定的價值觀。
⑶ 導演入門書籍推薦
1、《影視導演基礎》
《影視導演基礎》由2009年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心語。這本書是涉及這一領域的基礎教材,它為業內和業外熱愛影視導演專業的人提供一些可資學習的知識與幫助。
2、《經典電影理論導論》
本書是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達德利·安德魯的經典著作,清晰透徹地挖掘了經典時期主要電影理論的傳統與核心。作者是達德利·安德魯。
3、《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
《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由2010年後浪出版咨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茨。
4、《導演的攝影課》
《導演的攝影課》由2014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傑奎琳·弗洛斯特,是面向導演和攝影師的UCLA課程。
5、《青年電影手冊》
國內第一本以影評、導演對話、電影理論和電影創作與參展指南的專業性圖書,以「網聚電影人的力量」為目標,關注新人的成長發展和中國電影商業和藝術方面的新浪潮趨勢。現主編為程青松。
6、《拍電影》
《拍電影》是電影大師費里尼的人生自述,他在此書中追憶了自己的似水年華,講述了對電影的奇思妙想,以及電影與生活之間千絲萬縷的羈絆。透過他直率幽默的話語和對藝術的個性化解讀,我們將在字里行間重新領略迷人的「費里尼風格」。
費里尼是電影史上公認最偉大的天才導演之一,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塔爾科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執導過《甜蜜的生活》《阿瑪柯德》《八部半》《大路》《卡比利亞之夜》《浪盪兒》等20世紀最偉大電影,獲得過五次奧斯卡金獎和各種電影節大獎。
7、《電影語言的語法》
本書是烏拉圭電影導演丹尼艾爾·阿里洪根據本人創作實踐經驗編寫的電影敘事技巧教程,其專業性、實用性、經典性為全球各影視院校所公認。全書涉及到電影製作中如攝影機位、場面調度、剪輯等關鍵問題,對兩個以上演員對話場面的處理、攝影機位三角形原理的運用、內外反拍等均有詳細論述。
全書層次分明,清晰准確,並有近500幅插圖貫穿其中,便於讀者充分理解和掌握,此外對大量經典影片的典型段落進行了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廣島之戀》、《桂河大橋》,深入揭示其中激動人心的奧秘。
8、《如何指導演員:導演的必修課》
好萊塢明星導師朱迪絲·韋斯頓在書中分享了自己三十餘年的授課經驗,深入解析了導演和演員在合作當中的心理狀態,幫助導演在紛繁的片場保持頭腦清醒,向演員提供精確、細致的指導。
本書自出版以來暢銷十餘年,已譯為德、日、西、韓等語言,被世界各大影視類高校和好萊塢電影公司列為指定讀物。其介紹的劇本分析方法、排練技巧,從選角到拍攝的一系列准則,不僅對於導演具有指導作用,對於演員及編劇而言也能打開視野、激發靈感。
9、《導演的誕生:我的第一部電影》
這是一本有趣有料、坦率至極的當代導演訪談錄,集中關注僅憑第一部獨立執導的長片就躋身世界影壇的十位「新人」。他們成長背景、性格志趣、際遇發展各不相同,既有非科班出身且賭上家當的林克萊特,勇闖大製片廠高層過關斬將的門德斯,拋棄會計金飯碗征戰寶萊塢的卡普爾,又有兩次拿下金棕櫚的庫斯圖里卡,處女作票房在本土超越《泰坦尼克號》的莫迪松,兩度在職業巔峰換跑道從此成為「電影節獎項收割機」的伊尼亞里圖。
在洛溫斯坦的引導下,諸位導演回溯初執導筒時遭遇的種種煎熬,從苦尋資金、演員、拍攝場地,與劇組成員並肩作戰,到最終殺青、死磕電影節,向讀者敞開了人生中最精疲力竭的一段浴火重生之路。路途中有滑稽,有慘烈,有熱血,有鋒芒,個中滋味與他們的作品一樣精彩。
10、《以眼說話:影像視覺原理及應用》
本書介紹了空間、線條和形狀、影調、色彩、運動、節奏等基本視覺元素,以及如何運用這些元素駕馭視覺結構、表達人物情緒、展現故事主題, 進而創造出更具表現力的影像。
作者布魯斯布洛克有三十餘年的影視行業工作經驗和電影教學經驗,對影像的視覺結構有著深入而獨到的認識,該書已被譯為5種文字,是電影專業的經典教程。
11、《導演創作完全手冊》
本書詳細介紹了編、導、攝、美、錄各部門職能、合作重點及運作原則,幫助導演規劃職業生涯,涵蓋了在整個電影創作過程中必須了解的導演方法、拍攝技術、創作思維和判斷標准,在逐項分解之後揭示如何使劇組這樣一個分工明確的龐大拍攝團隊精誠合作,順利完成導演想要講述的故事。
本書強調低成本數字製作技術,幫助創作者在有限的預算下保證最好的創造力和專業性。作者非常重視從實踐中磨練技能,因此提供了大量需要實際操作的有效評估和練習。這些都能夠幫助創作者去發展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故事。自出版以來,本書已經讓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讀者受益,使他們得以實現自己的藝術想像、製作出扎實的好電影。
12、《電影藝術(影印第10版)》
作者以一個非常系統性的方式進行電影「形式」與「風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時佐以巨細靡遺的影片舉例,詳細分析電影的元素,說明電影的形式系統(敘事性與非敘事性)及風格系統(攝影、剪輯、場面調度與聲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
本書內容宏廣,從對電影製作的技術性解說、對構成電影各元素的系統化評介,到電影分析方法的示範、電影史的梗概提要,無不做到深入淺出、思慮縝密而觀點周全。第10版更與時俱進地對電影數字化製作、發行和放映進行全面介紹。
13、《大師鏡頭(第三卷)》
《大師鏡頭(第三卷)》是《大師鏡頭》系列的最新力作,作者秉承了該系列深入淺出、圖例明晰的寫作特點,從攝影機運動、布景設計以及場景調度等方面為讀者梳理了100個經典案例,以達到讓電影脫穎而出的神奇效果。
《大師鏡頭》系列前兩卷側重於故事情景設計,而《大師鏡頭(第三卷)》作為前兩卷的升級版,更多的是對片場工作的還原和提煉。每個章節基本上概括了拍攝過程中的某個重要環節,例如鏡頭的選擇、縱深的調度、布景設計、取景與構圖等。讀者既可以選擇通讀全書,也可以選擇將《大師鏡頭(第三卷)》本書帶在身邊,作為技術手冊隨時進行翻閱。
14、《世界電影史(第二版)》
本書是世界電影的全球通史,是一本被最廣泛採用的電影史教程。書籍圍繞下述三個基本問題展開:電影媒介的使用怎樣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以及形成了怎樣的規范?電影工業的狀況對電影媒介的使用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電影媒介的使用上和電影市場中的國際性趨勢是怎樣出現的?提綱挈領呈 現百餘年世界電影脈動的主流,精微處描畫重要歷史情境的豐富褶皺。
本書作者克里斯汀·湯普森是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系的名譽教授。她擁有艾奧瓦大學電影方面的碩士學位以及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電影方面的博士學位。目前她正在研究劉別謙的無聲長片。另一位作者大衛·波德維爾是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系雅克·勒杜電影研究教授。
15、《電影是什麼》
安德烈巴贊一向被人們尊為「電影的亞里士多德」,因為巴贊不僅奠定了電影作為一門藝術的基礎,也奠定了電影作為一門學科的基礎,他的《電影是什麼?》一書向來被稱為「電影的聖經」,50餘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國電影專業必備書籍和影評寫作的實用參考書。
16、《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
本書是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是枝裕和歷時8年,寫下的首部自傳性隨筆集。作者在書中回顧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講述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後的傳奇故事、緣起與理念,記錄各個創作時期對電影的探索與思考,以及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書中不僅匯集了電影大師的哲思與靈光,更講述了一位導演腳踏實地,從賒賬拍片到斬獲世界各大電影節獎項的勵志旅程。
17、《剪輯之道》
全書以問答的形式展開,講述了默奇剪輯《教父》《對話》《現代啟示錄》《英國病人》等重量級影片的創作心得。在這些對話中,默奇的剪輯觀念、電影觀念乃至整體的藝術觀念表現得淋漓盡致。跟隨其創作軌跡,可以看到他以及同時代的科波拉、
盧卡斯這群有才氣的鬍子拉碴的年輕人,如何從獨立製作起步,成立反好萊塢的西洋鏡公司,再創作出《現代啟示錄》這樣的里程碑作品。書中還談到了文學、音樂乃至易經、夢境等與創作息息相關的「題外話」。無論是電影製作者、影迷還是小說家等其他藝術工作者,或許都能從中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18、《好萊塢類型電影》
這是一本類型研究領域的標桿之作,建立了其歷史與理論基礎。本書立足於形式美學、文化研究、產業分析、符號學方法,把電影創作視為工業體系與觀眾互動的動態過程,探討類型如何應對人類基本的文化沖突、表達社會共同理想,並隨著時代變化而演進。
作者將目光集中在好萊塢黃金年代的西部片、黑幫片、硬漢偵探片、神經喜劇、歌舞片、家庭情節劇六大重要類型,通過細致的文本分析,層層剝開藝術家、資本、觀眾三股力量間復雜的博弈,揭示特定故事被大眾認可、被創作者不斷重復或再造的深層機制。書中的經典論斷已在影史中得到了驗證,對我們認識當今的類型創作與文化也深具啟發。
註:以上部分內容引自北京尚影藝來科技官方帳號「美藝尚影電影留學」
⑷ 程青松獨家對話柯震東
程青松對話柯震東
時間:2017年3月18日
再見瓦城
挖地才可以洗熱水澡
程青松: 《再見瓦城》是很像紀錄片,很強烈的紀實風格,演員又要用當地的語言,這是你沒有拍過的電影類型。當時怎麼去拍了這部電影?
柯震東: 趙德胤導演的上一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剛好在處理某些事情,對他的作品沒有了解。而《再見瓦城》的劇本送到公司來,公司內部的人都贊譽有佳。跟我以前看過的劇本不太一樣,看的過程中不會覺得無聊,反而想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加上跟導演本人聊天以後,覺得這個導演不是我想像中的那麼單一,他會想接觸各種類型的電影,跟我聊了很多科幻大片。他的視野和想法很多面,能學到很多很不一樣的東西。我以為他四十幾歲,結果他才32。他跟我講他在哪裡出生的,怎麼來台灣的過程。他跟我講拍片的類型跟怎樣去拍片,還告訴我去拍《再見瓦城》一個人要做很多事情,我不僅是一個演員,可能還是一個工人,開拍的時候不僅要當演員,還要當道具人員。雖然一開始會擔心,但我很喜歡跟這種類型的導演去挑戰。就拍了《再見瓦城》。
程 :你演的阿國是一個普通人,從緬甸偷渡到泰國的打工仔,是你從沒有飾演過的角色。完全看不到柯震東以前的任何一部電影人物的痕跡。我能感覺到你拍這部電影並不像以前那樣只是去完成導演的任務,而是參與到這部電影的創作。以前你一直是拍青春片或者偏偶像色彩的影片,現在把那些東西都放下了。我想知道你這部電影在緬甸拍了多久?
柯 :先學語言,學了半年。
程 :半年一直在那兒?
柯 :沒有,先在台北,每天定時到導演家報到,找不到會教緬甸、雲南話的人,所以他就自己教。半年之後時間差不多了他把我丟到緬甸,在那邊生活兩個月,去挖地,去看那邊的市場,看那邊的年輕人,看那邊的流氓、好小孩、壞小孩,全要看。跟他們聊天,去他們家串門。差不多又過了一個多月去泰國的工廠,去那邊認真當工人,其實工廠內都是柬埔寨人或緬甸人,所以他們都不知道我是誰。
程 :這樣多好,沒有人知道你是柯震東。你必須成為阿國。
柯 :我們的演員都要進去,工作兩個月。
程 :以前拍電影有這么長的准備時間嗎?
柯 :沒有,以前拍攝也就最多一兩個月。
程 :早年大陸拍電影,也是讓演員去體驗生活,演農民就要去種地,演工人就要去工廠做工,操作動作不熟練的話拍的時候就不像。所以,導演讓你去農村和工廠的這個過程其實是很重要的。我覺得不僅僅是為這部電影做功課,而是讓你的生活突然多了一個體驗——我這段生活或者生命是在「瓦城」那兒過的。是不是剛開始在那邊也覺得無聊呢?聽說你也想逃離,想回台北去。
柯 :確實在緬甸的時候很想回去。坐飛機到緬甸首都那邊,之後要搭16個小時的車到導演的家鄉,確實是很恐怖,想偷用手機,但是導演的家鄉是沒有網路的,完全沒有信號,所以就變得每天起來——早上跟他媽媽聊天,跟他媽媽去買菜,四點多買菜回來看他媽媽做飯,坐在院子里跟小孩聊天,下午去挖地。有挖地才可以洗熱水澡,沒有挖地只能接著雨水洗澡。一開始會覺得很恐怖,覺得導演很煩,久了之後覺得蠻有趣的。一開始覺得很臟、很不舒服,後來覺得我不要讓自己變得干凈,要克服。久而久之,很多事情不去在乎。跟他們當地的壞小孩聊天 ,他們雖然壞,但他們有一種裝出來的壞的樣子。
程 :他必須那樣才有存在感。(笑)
柯 :一群人在一起聊天,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父母重病,沒有錢到雲南去看醫生,因為緬甸當地沒有什麼好的醫院。
程 :這些小孩他們留在那兒多嗎?還是像阿國這樣離開家鄉的多?
柯 :留在那兒的少,當然現在比較好一點的是緬甸在仰光開放發展,很多人到了仰光,不需要像以前一樣到邊境偷渡到雲南,或者偷渡到泰國,或者用升學的方法到台灣。
程 :趙德胤雖然是從緬甸去到台灣,但是可以看出來他受到很多台灣電影的影響,侯孝賢很喜歡他,他其實是跟台灣電影有一個血緣關系。估計他在緬甸的時候也能看到一些台灣的電影,只不過是盜版的。
柯: 台灣電影、內地電影都很多,近年來更好的是緬甸能夠接收到中國的衛星。
程 :電影在緬甸拍了多久?
柯 :只有一點而已,只是半記錄的方式。大部分在泰國拍,因為這個電影是從泰國開始的。有一些在台灣,也有一點他認為適合的風景。
程 :看《再見瓦城》的時候我一直在觀察,如果說拍第一部拍電影的時候你調動的是本能去表演,這部電影你真是做足了功課,浸潤到角色當中。到這種境界我覺得是很幸福的,你可以去把控阿國那個人物。這裡面有柯震東的理解,當然也跟導演最開始對人物的設定有關。但是你對人物的理解,他怎麼說話,跟女生之間的感情,從陌生到相愛的過程。感覺你參與的特別多,一眼就能看到。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結尾,你們兩個早晚會分開,一個人留下來,一個人選擇了去嚮往的地方,沒想到是那樣的結尾,蠻讓我意外的。
柯 :結尾我在看劇本的時候大概就知道,但是正式剪出來第一次是在威尼斯看的,還是覺得很震驚。當然結尾對我來說也非常有說服力,我們看很多新聞,一對情侶因為小的價值觀、思想的不同而沖動、而情緒化地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我一開始看也覺得有點突兀,但經過導演講解,又看了很多新聞,這是日常生活中全世界都在發生的事情,只是好像大家沒有正視這個問題。
程 :阿國的觀念是要過一個穩定的生活,要讓自己活下來,一個很安定的生活就足夠了。他最後的舉動給了這個人物更大的亮點,他們兩個人必須走到最後那一步,不然沒有辦法去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看到這里的時候我說導演好狠,好殘酷。
柯 :這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導演小時候,他家的鄰居發生的事情,一對夫妻剛結婚回來沒多久就發生了這樣的慘案,後來警察調查原因是女生想要回到台灣,男生想要在緬甸好好待著,所以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他小時候印象非常深刻,拍了那麼多紀錄片、電影,可是他還是不斷的尋找更多的細節,問他的媽媽。
程 :我看到那個女生也是,從最初到最後也是有一個蛻變,不是簡單的寫一個好小孩或者壞小孩,而是生活的艱難。
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跟理由,但對方不一定認同, 試著去認同也沒有辦法認同 ,在自己強大的理想下完全不去理解對方的想法。
那些年
直到開拍第一天都不知道在干什麼
程 :在《再見瓦城》之前大概有多久沒有拍電影了?
柯 :一年多吧,在台北幾乎大部分時間在家裡,我有半年的時間是住在老家,山上。住在那邊看看電視,見見導演,那個時候碰到導演但沒有確定要演,他給我看一些電影。幻想著各種拍片的可能,直到後來確定是跟這個導演合作,差不多一年。
程 :從最早的《那些年》到《小時代》,你拍了各種各樣的電影,從豆瓣上看有分低的,也有分高的,比如霍耀良的《在一起》分很低,演員不一定有那麼好的運氣每一次都遇到好的電影。得過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影片的《小時代》我也有重看,《小時代》你演的角色很尷尬。我記得有一場戲,你和郭采潔在校園里走,你的媽媽跑過來說不許她跟你在一起,我覺得那場戲非常的尷尬,沒有給你表演的空間。當然是因為這部電影以四個女生為主角,你的戲不是那麼重要。回過頭來看《南方小羊牧場》就特別好,我個人認為《那些年》在台灣青春片里是特別不一樣的,我們看的是特別完整的版本,電影中你在家裡的狀態,爸爸不穿衣服,你也不穿衣服,特別青春的身體。在裡面我不覺得是柯震東,你為什麼就變成了那個角色柯景騰,當時憑的是什麼?因為你不是學藝術的,是學體育的,父母有做這個行業的嗎?
柯 :沒有,都沒有。我也不清楚,其實當時很緊張,不止我緊張,整個劇組都緊張。
程 :看不出來你緊張,好奇怪。
柯 :畢竟是柯導演(九把刀)的第一部電影,攝影師也是新人,他們要用我這個新人,所以很緊張。《那些年》小說還蠻火的,所以當一說要拍的時候,在網路上造成很大的轟動,很多人期待,期待越高最後他自己也很緊張。所以他給我上了很多課,但不是認真的那種表演課,就是一些讓我愛上陳妍希的課,因為是他本人的故事,用自然歡樂的方法詮釋很多的角色,但是我其實一直不知道要怎麼做。直到開拍第一天的時候其實還是處在一個不知道在干什麼的狀態,第一天我拍的是在教室被老師處罰的那一段。第一天拍的是輕松的,不需要太多演技的,然後一步一步展開。
程 :他是以批評罵人的方式?
柯 :不是,他希望現場的氣氛是歡樂的,而不是說演的很爛讓我更緊張。我開始沒有找到電影拍攝的感覺,很死板,念完這段台詞念下一段台詞,也不需要聽對方講什麼,把台詞念好了就好了。後來我發現其實就是要展現一種生活。當時沒有脫離學生太久,拍著拍著就融入在了裡面,覺得很舒服。每一場學生戲都讓我很享受,那時候離開高中兩年。以前很討厭學生的身份,拍到最後很喜歡,劇組里的演員、工作人員相處很愉快。慢慢慢慢拍的時候跟所有演員的感情狀態都融在一起,包括面對陳妍希,她年紀比我長一些,幫助我很多。
程 :她那個時候已經拍過一些電影。
柯 :《聽說》等等,她也蠻幫助我的。雖然有一定的距離感,但是默默的在關心。拍完成之後我也不知道電影會變成什麼樣。
程 :柯景騰很打動人,他很固執,堅持某一個東西。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所謂長大,成長,要變,但柯景騰一直停留在某個時刻,這種東西很能打動觀眾,就是我們曾經的樣子。你在拍的過程中,生活中也有點戲裡面的那種狀態了,加上這一群男生的設定也很好玩,每個人物都出彩。大家看到一個跟別的套路不一樣的青春片,這個電影影響了很多人,後來很多人想模仿,但模仿不了,因為這畢竟是導演自己的故事。你真的要感謝《那些年》,他把你19歲這段時光留下來了。別的人19歲頂多拍個照片,做個畫冊,但你這個是電影,你生命的那段時光既是在拍電影,也是你人生的這個年齡被記錄了下來。老天賞飯吃給你,讓你演了這部電影,而這部電影能夠入選我們的100大青春片,肯定也有它自身的魅力,導演也把演員的魅力很充分的釋放了出來。我看過你演的別的青春片,都沒有《那些年》那麼充分、那麼飽滿,而且這個電影還真的不全是女主角的戲,焦點還是在你身上。
柯 :對,雖然大家都在追著她,但是還是在說一個男生成長的過程。我覺得導演所說的東西其實蠻適合我的,很多旁白對我來說印象很深刻。同齡的男孩比女孩不成熟,這個東西對我們男生來說會難過,但是我們不會變,只不過我們不知道當時的我們是幼稚的。
程 :電影里你好像還唱歌了。
柯 :對,我有唱歌。
程 :有好多的劇情設計的還挺好的,比如說地震的時候擔心對方的那一段。再回過頭來看《那些年》它還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一部電影。我看你的《南方小羊牧場》,又不一樣,它有點像童話,導演很浪漫。這個電影和《那些年》相隔多久去拍的?
柯 :蠻久,因為《那些年》宣傳期很長,沒有預想到那麼火,所以後來越拉越長,從台灣、香港、馬來西亞,之後到大陸,然後又回到台灣。
《南方小羊牧場》
程 :《南方小羊牧場》也很好玩,典型的小清新,不像《那些年》,我覺得《那些年》還是有所謂的熱血,這個純粹是浪漫。
柯 :對,導演情懷不同。
柯震東、金燕玲、程青松
小時代
也不是很胖,但是要求非常瘦
程 :《小時代》當時是怎麼接的?
柯 :我們公司有參與監制,其實我也試鏡很多次。我也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試,去了一開始那些人說太胖。
程 :你那個時候胖嗎?
柯 :也不是很胖,但是要求是非常瘦,所以就減肥,然後看看書里的人怎麼樣。
《小時代》
程 :其實就拍了兩次,第一次剪成兩部,第二次剪成了兩部。
柯 :對。
程 :那個電影你的戲份不太多。
柯 :男生戲份不太多,兩集一起拍,一集大概拍六十幾天,中間很多休息,主要是女生的戲。
程 :特別像道具,每個男生都不重要。
電影x電視劇
我覺得表演跟電影是很神奇的東西
程 :聽說你有一部電視劇,已經拍完了。
柯 :對,台詞超級多,不過我覺得蠻好玩的,可能太久沒有工作了,工作三個月,每天都是十幾個小時,我覺得蠻累的,但是蠻實在的。
程 :以後可以去演舞台劇了,舞台劇全部都是台詞。
柯: 台詞我倒是沒有很喜歡,但喜歡那種充實感,拍電視劇不太一樣,很快速。
程 :拍電視劇表演上相對要比電影強一點,因為電影是被放大。
柯 :鏡頭的感覺不一樣,一開始是要調一下表演模式的。
程 :春夏就說她拍不了電視劇,她拍過一部,但後來演了《踏血尋梅》之後,她發現她是屬於電影的,拍電影的感覺,在鏡頭面前一下就有了,拍電視劇的時候她就一直找不到感覺。
柯: 我有調整了一個禮拜,但不是每天都調,畢竟我覺得可以配搭,因為每個人的演法不一樣,所以慢慢的所有人,他拉低一點,我拉高一點,去變成一個頻率。
程 :聽一個導演說,以前有一個很好的女演員拍完電視劇之後回來拍電影要調很久,所有的都變成套路了,比如哭、笑、回你一句話,都是按一個套路去演,不是按那個人物的本能反應去演,所以多去拍電影。像你拍過商業片也拍過藝術片,尤其是《再見瓦城》,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是一個非常高的台階。如果能夠在這個上面繼續拍一些很好的作品,那肯定很豐富。
柯: 我也希望可以再有機會能拍這類影片。
程 :最近聽說廣電總局會放開一些,不知道你的事業受到影響之後,怎麼去調整?我覺得可以變成很好的經驗。生命被限制了,或者某一種困境,有這種體驗,對演員來說不是壞事,可以把這個消化了之後,通過再創作來轉化。我覺得《再見瓦城》已經給了你一些東西在裡面。
柯:這個時間我覺得老天爺對我還是蠻好的,時間一年,剛好趙導的戲需要強烈的生命經驗跟時間去了解,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時間變多了以外,再就是對很多事情的理解和看法不會像以前那樣那麼沖動。以前對很多事情覺得非黑即白,對或錯沒有其他的,現在想的比較多。剛好又碰到《再見瓦城》,需要更慢,所以慢慢一步一步下來,如果是往好處想的話,對我的幫助是很大的。
青年電影手冊2016華語十佳頒獎典禮現場的柯震東
程 :接下來有拍什麼新的作品嗎?
柯 :還不知道。
程 :你很有天賦,《那些年》憑本能在演,看《再見瓦城》就覺得你可以往相對成熟的角色演了,不是只演青春片。
柯 :我覺得表演跟電影是很神奇的東西,它除了演員、導演、每個人都在經歷一段新的人生,對看的觀眾也是很神奇的,很奇妙的,每個人的過程跟別人不一樣,但會有共通點,可能是男孩的熱血或者對女孩的執著,或者他的奮斗,可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但看電影的時候會有奇妙的共鳴。
程:電影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藝術,在裡面不管是你的青春、你的熱血或者你的生命的某一個痕跡它都能記錄,這個功能太神奇,所以我也希望能夠早一點看到你拍更多更好的電影。
對話攝影:王鶴清 洪麗麗 黎雲鶴
整理 / 編輯:馬文放
柯震東簡介
柯震東,本名柯家凱,1991年6月18日出生,台灣澎湖人。
2011年,主演電影處女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第1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演員獎,青年電影手冊2011年度華語十佳影片等獎項;
2012年,主演電影《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
2013年,主演電影《變身超人》、《在一起》、《這一刻,愛吧2013》;
2013—2015年,主演電影《小時代》系列;
2014年,主演電影《這一刻,愛吧2014》;
2016,主演電影《再見瓦城》,提名第53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獲得《青年電影手冊》2016年度男演員。
新片《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我的情敵是超人》《舞櫻》將陸續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