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些電影的譯名讓你覺得很驚艷
好的電影譯名是濃縮的智慧,是一部電影能否吸引觀眾的關鍵。有些電影的譯名驚艷了我們,我們看有哪些電影的譯名吧
《無間道》
《江湖兒女》
英文譯名「Ash is the purest white」,灰是最純凈的白。這是一部被低估了的電影,也可能是因為電影名字的問題(黑人問號)?反正我身邊沒幾個人去看。你以為的江湖,不是真的江湖。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以為你拿著槍,別人就唯你是從?你眼裡的宏偉抱負,卻被現實打擊的支離破碎。你稱兄道弟的江湖,其實只不過是普通人的生活日常。那平平常常的、甚至有點灰的生活才是真,而這種「灰」才是最純凈的「白」。
這些電影的譯名是不是也雷到了你
『貳』 有哪些驚艷到你的電影譯名
《魔盜王》《神鬼奇航》它們都是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加勒比海盜》在不同地區的譯名!電影的中英文譯名里頭可是有大學問,大陸、香港、台灣之間的譯名也常常會有不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驚艷的電影譯名吧~
文學作家陳伯吹先生的妙筆幫忙。《綠野仙蹤》其實原本是清代文人李百川創作的長篇章回體小說,陳伯吹先生翻譯 The Wizard of OZ 時把它借用了過來。 「綠野仙蹤」既富有詩意又帶有奇幻色彩,一看到它, 就讓人有一探究竟的沖動,幫助了影片從眾多童話中脫穎而出。
『叄』 有哪些非常絕妙的電影名稱翻譯
私以為,在翻譯美學領域無人可與老爺子許淵沖媲美。接觸到其古詩詞英譯版不少,但私心最喜歡的仍舊是在翻譯啟蒙初期看到的兩句古文,源語出自《詩經· 小雅. 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When I left here,Willows shed tear。I come back now,Snow bends the bough。初見之時欣喜若狂,從未見如此傳神之譯法。「Willows shed tears」運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將楊柳依依不捨之情表達出來。「Snow bends the bough」 意指大雪之重壓彎了樹干,也堪稱一絕。從老爺子這里開始,我才真正領悟到翻譯的美之所在。
『肆』 誰知道一些比較有趣的中文電影或中國名著的英文譯名呢
上面的仁兄真是博學啊,我就獻丑了啊
中文名稱:心靈的春天
英文名稱:Spring of Life
別名:Pramen zivota
捷克譯:源泉 生命(生命之源)
夜宴 The Banquet
瘋狂的石頭/賊中賊 Crazy Stone
狗咬狗 Dog Bite Dog
龍虎門 Dragon Tiger Gate
下面這些可能是你想要的吧----
《紅樓夢》:
1、The Story of Stone《石頭記》
2、A Dream of Red Mansions/Chamber(紅色大樓/房間的夢)
3、The Cowherd and the Weaving Girl(牛郎和織女)
《三國演義》:
1、《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 三個王國的羅曼史
《水滸傳》
1、《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
2、《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內皆兄弟:豹子的血
3、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翻譯《水滸》七十一回本,取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
4、《OUTLAWS IN THE MARSH》——沼澤地里的逃犯
最早德文譯名是《強盜與士兵》;法文譯名是《中國的勇士們》;英文譯本為《在河邊發生的故事》
《西遊記》: Journey to the West(去西方旅遊)
Monkey / The Monkey King(猴王)
還有其他的:
1、《金瓶梅》譯成法文,題目成了《熱戀的少女·中國13世紀的愛情故事》
2、《聊齋志異》的義大利文版譯作《老虎作客》
3、《趙氏孤兒》由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改寫後易名為《中國孤兒》。譯作,也有節譯的。
4、《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德莫朗譯成《蒙辱的東方女性》,而英文譯名則是《名妓》。
5 、《聊齋志異》Strange Tales from a Lonely Studio(攝影棚里的寂寞傳奇)
6、《西廂記》The Western Chamber(向西邊窗口)
8、《醒世恆言》Stories to Awaken Men(覺醒者的故事)
9、《喻世明言》Stories to Enlighten Men(開導者的故事)
10、《警世通言》Stories to Warn Men (警告者的故事)
11、《官場現形記》Exposure of the Official World(接觸官方世界)
12、《本草綱目》Outline of Herb Medicine(賀伯固醫學概要)奇怪!
13、《史記》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歷史學家的紀錄)
14. 《資治通鑒》History as a Mirror(以史為鏡)
『伍』 10大令人驚艷的外語電影譯名,總有一個戳中你
早就想寫這一篇關於外國電影名經典翻譯的文章了。優秀的翻譯之於原文及影片,就好像蔥花之於蔥油潑面那麼重要。你還別說,文字的魅力對人的影響就是那麼大,同一個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收獲的結果就可能天差地別。同理,電影的名字是影片劇情的概括與升華,起得不好,票房慘敗顆粒無收也是有的。以下片名翻譯按優秀程度遞減排列,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見,不服……憋著。
1. 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 , 1940 年)
這是我心目中永遠的No.1,迄今為止,我再未見過比它更經典、更貼切的片名翻譯了!我第一次看《魂斷藍橋》是中央台的譯製片,當時不知道其英文名,看過影片後,覺得片名也就是恰如其分。後來得知原名是Waterloo Bridge,我立刻被驚艷到了!
首先,如果譯為《滑鐵盧橋》,從翻譯角度看,當然沒有錯,但會讓人以為這是一部戰爭片或關於拿破崙的歷史人物傳記,影院絕對會失去一大部分女性觀眾和情侶檔;在中國,這部在西方大放異彩的片子也很有可能夭折,而不會成為傳頌已久的愛情經典片。
其次,這個Bridge為什麼是藍橋而不是其他橋呢?藍橋取自於陝西民間傳說「藍橋相會」,講的是唐代秀才裴航沖破世俗偏見,不顧門第高低,不同流俗,執著追求績麻姑娘雲英(後來發現是仙女),通過不懈努力最終與之結成百年之好的故事。同樣是不門當戶對的愛情,藍橋相會以喜劇收尾,而影片中則以女主角在滑鐵盧橋上與列車相撞自殺身亡結束——魂斷藍橋,再貼切不過了。
最後,如果你講白話或者粵語,你就會知道,「魂斷藍」三個字的白話或粵語讀音與Waterloo的英文發音相近——這就是白話版的音譯啊,而且與劇情結合得如此渾然天成、天衣無縫!再沒有哪部電影名的翻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了。每次看到,我都想把膝蓋獻給那位不知名的譯者,為Ta的智慧與文采,以及對我持續而長久的啟迪和影響。
2. 她比煙花寂寞( Hilary and Jackie , 1998 年)
我知道這部影片完全是因為師太(亦舒)的同名小說《她比煙花寂寞》,應該說,電影片名借用了小說的名字,因為小說在1996年已經出版。片名已經完全脫離英文原名,純粹是電影主題的濃縮升華,然而十分准確,直擊靈魂。光看名字,就能猜出說的大概是什麼樣的故事,看影片前大約會准備好紙巾。
師太的小說寫的是一個電影明星生前燦爛輝煌,身後卻寂寞無比,去世時候連遺產都沒人接收;而她畢生所願不過是像普通人那樣結婚生子吵鬧而庸俗的過完一生。這個平凡無奇的心願,終究沒能實現。就像煙花,綻放時璀璨奪目,背後卻是無邊的黑與寂寞。電影與之同名,其實很有道理。主人公同樣是煙花般絢爛的一生,同樣生前風光無限,對愛卻始終求而不得。求而不得,人生至苦。
影片的其他譯名有狂戀大提琴、中斷的琴聲、希拉里和傑基、希拉莉和積琪琳。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些譯名不算錯,但都不如煙花那樣意味雋永,餘音繞梁。
3. 蝴蝶夢( Rebecca , 1940 年)
《蝴蝶夢》原名《呂蓓卡》,呂蓓卡是影片中實質性的女主角——盡管一開篇她已然是個死人,但音容宛在,庄園里處處都是她的印跡。她的幽靈通過死忠女管家繼續控制著她的家、她的丈夫以及新任女主人,直至一切毀滅。對於新來的女主人,這段經歷就像一場斑斕而陰森的夢,醒來之後,只余追憶。
翻譯成蝴蝶夢當然比呂蓓卡更有魅力。對於初次接觸的觀眾而言,呂蓓卡只是一個女性的名字,除此之外,我們一無所知,且沒有浮想聯翩的慾望。蝴蝶夢,就算你不知道「庄生曉夢迷蝴蝶」,光從字面也能模糊的體驗到諸如凄美、幻滅、遺憾之類的感覺。這三個字的組合,於我而言,有著不可描述的、令人著迷的魔力。
4. 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 , 1991 年)
女性冒險片,這是我看到片名《末路狂花》的第一印象。影片講的是兩名在生活中循規蹈矩的失意女性——塞爾瑪與路易絲,周圍的男性沒一個好東西。某天,她們決定暫時擺脫平庸的現實,開車上路散心卻意外殺人,此後一發不可收拾,搶劫、恐嚇、射擊、飆車,從家庭主婦和餐廳女招待變成比男人更彪悍的存在。她們沖破藩籬、奔向自由的旅程,最終在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懸崖上戛然而止。塞爾瑪和路易絲以年華、以生命為價,給予這個男權社會最後有力的一擊和嘲諷。
末路狂花,言簡意賅,暗含人物和結局,透著一往無前的孤勇和寧死不回的決絕。相比之下,「塞爾瑪與路易斯」、「上錯驚魂路」之類的譯名,不是平淡就是膚淺,簡直弱爆了。
5. 春風化雨( Dead Poets Society , 1989 年)
其實我很想把春風化雨排在第四,但因為末路狂花結尾太令人心痛和震撼,以至於覺得片名都帶著血色(果然是誰慘誰勝出么……),所以忍痛讓春風排在第五。Dead Poets Society原來譯為「死亡詩社」,乍一看我還以為是我最心水的懸疑恐怖片,看了之後才知道講的是一個老師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幫助禁錮在傳統守舊教條框框內的學生們解放思想、領悟自由與生命真諦的故事(裡面將將18歲的伊桑·霍克真是帥到憂傷)。
一直以來,外語片名的翻譯大部分都是大陸勝出(至少在以前是如此),香港譯名總是帶著濃厚的市井或江湖味,台灣的翻譯多是流於艷俗。然而在本片,台灣譯的「春風化雨」遠勝其他兩地,栩栩如生的提煉了影片主題和主角形象。對比香港譯為「暴雨驕陽」,還有「壯志驕陽」,港真,不知道是什麼鬼!
6. 綠野仙蹤( The Wizard of OZ , 1939 年)
這個奇幻故事稱得上家喻戶曉,很少有人不知道的。當年我看這個故事時還不懂英文呢,書名被譯為《奧茲國國王》,非常符合小孩子的審美情趣——小時候,大家不都愛聽王子公主國王王後之流的故事么。後來上大學,才看到書的電影版,立刻被「綠野仙蹤」這個名字秒到了。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被這個充滿美麗夢幻氣息的名字所吸引——這更像屬於大人的童話。綠野茫茫,仙蹤渺渺,帶著一絲中國特有的古典神話的飄逸,與西方的活潑明麗相得益彰,令人感覺深刻而鮮明。
其他譯名有「奧茲國歷險記」,也蠻恰當,就是少了點令人遐想的餘地。
7. 翠提春曉( The Great Waltz , 1938 年)
其實我對這類影片興趣不大。如果打出的片名是「偉大的圓舞曲」,我大概不會去看。但是,譯成「翠提春曉」,就太漂亮了!片名畫面感超強,尤其當我看到影片中長畫卷般的仙境景色時更覺得這四個字美麗:
·維也納森林中,天色將明,晨曦初露,滿目蒼翠,霞光透過枝葉射進密林,馬蹄聲敲著路面,發出優美、緩慢的「得、得、得」三拍節奏。
·朦朧晨霧中,羊群緩緩走過草地,牧羊人在牧笛上吹奏出樸素單純而又悠揚舒緩的音調。
·維也納河畔,作曲家施特勞斯所愛之人不忍破壞其家庭獨自乘船離開,輪船遠去,倩影消失在遠方,施特勞斯煢煢孑立,而粼粼碧波的岸邊是一對對幸福的情侶。
說實話,這種有婦之夫才子與紅顏才女相識恨晚相戀,原配欲大度退出成全,然而才(小)女(三)良心發現,浪(渣)子(男)回歸家庭的故事——如果不是有那麼多流芳百世的作品加持,也就是碗狗血——當然,本片的碗比較華麗。
盡管如此,我仍幸慶因為片名而去觀影——那首《當我們年輕時》,猝不及防就讓當時的我遭到了一萬點的心靈暴擊:當我們還年輕,在美妙的五月早晨,你曾說:你愛我,當我們還年輕。
五月的早晨,像朝露、像夕陽、像最珍貴的青春,美好卻易逝,唯有愛可以永不磨滅。
8.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 1940 年)
說來慚愧,直到上高中我才拜讀了赫赫有名的《飄》,上大學才看到根據書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一般來說,如果先讀了原著,後面再看根據其拍出的電影或電視劇,總會覺得後者不如前者——文字留給讀者的腦補空間遠遠超過具體的影像。你在看書時,你的腦海里會形成你所希望的書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書里描述的一切細節,也會帶有你根深蒂固的個人風格。但是《亂世佳人》完全沒有輸給原作,因為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正是我心目中的郝思嘉和白瑞特,尤其是費雯·麗的眼睛和氣質,和書里描寫的一模一樣:「帽上長長的翠綠色飄帶映襯著她那亮綠靈動的雙眸……她是降落人間的精靈——純潔又邪惡的迷人精靈。」這大概得歸因於演員超群的演技。
Gone with the wind的中文書名譯為《飄》,電影名譯為《亂世佳人》,都非常棒。書是經典名著,書名要言簡意賅,又要具備意味深長、耐人尋味的特點。一個「飄」字道盡了英文原名和書的精髓。在大型戰爭面前,個人的命運就如同被風刮下的落葉,背井離鄉,流落四方,但最終會回到堅實的大地上。影片要賣座,就得盡可能吸引不同口味的觀眾,雅俗共賞。在艷俗的「佳人」前面放個「亂世」,立刻有了沉重和悲壯感,並且也概括了影片主要內容,真是極好的(甄嬛附體…)。相比之下,直譯為《隨風而逝》就顯得中庸且不知所雲了。
9. 廊橋遺夢( 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 , 1994 年)
The Bridge ofMadison County譯為「廊橋遺夢」充分體現了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開始,我也不知道為啥將「麥迪遜橋」翻譯成「廊橋」,直到我看到影片中的橋——有頂的橋,可不就是中國的廊橋么——有房檐的橋。當然,麥迪遜的橋要比咱們精雕細刻的廊橋遜多了。「遺夢」用來形容纏綿悱惻而不能圓滿的愛情再合適不過了。廊橋與遺夢的組合絕不僅是故事發生之地與故事結局的簡單概括,它所包含的深意.....你懂的。
10. 人鬼情未了( Ghost , 1990 年)
與前面神作相比,其實《人鬼情未了》這個翻譯並不是那麼出彩,但是奈何隊友太坑爹啊——其他的譯名有《幽靈》以及《把妹把到鬼》——差點讓我笑出八塊腹肌。尤其是想到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凄美深情的人鬼愛情時,配上這么個二貨的片名,真是很有反差萌啊~~
其他的佳作還有 風月俏佳人( PrettyWoman )、聞香識女人( Scentof a Woman )、月色撩人( Moonstruck )、深閨疑雲( Suspicion )、壯志凌雲( Top Gum )、出水芙蓉( Bath Beauty )、紅菱艷( The Red Shoes )等 。但於我而言,感觸都沒有前10個那麼多,就不寫啦。
這些影片最新的,距今也快有20年,感覺那時的翻譯者對作品不止於「准確」這一標准,他們把電影吃透,力求做到信、達、雅,帶給觀眾藝術般的體驗。如今不知是我看電影看少了,還是翻譯水準下降,總之,再沒有見過令我眼前一亮且怦然心動的片名了(惆悵臉)。
『陸』 有哪些很好的電影卻有一個翻譯很爛的中文名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閃光少女、百萬美元寶貝、墊底辣妹、陽光小美女 好像我們在挑選電影的時候都不太喜歡這種關鍵字 但其實影片真的很好看
『柒』 《變形金剛》翻譯「汽車人」被吐槽俗氣,港台電影譯名才更奇葩呢
本文首發於:深圳文藝復興(微信公眾號ID:sz_wyfx)
吐槽前,先說優點:作為一個太平洋吹來的風都是五千年文化味兒的省份,台灣人起的電影譯名,時有神來之筆,我最為激賞的就是 《一樹梨花壓海棠》 。
典故取自蘇軾調侃好友張先的詩句,這位張先生娶了比自己年輕了一個花甲的小妾,得意地跟蘇軾炫耀,於是蘇軾就懟了回去:「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污得漂亮)
【台灣電影譯名槽點之一: 快來猜我呀】
不過,似這般的妙名,看起來只是妙手偶得之,更多的台灣電影譯名,就跟起著玩兒似得,隨便得叫你跟猜燈謎似得,別想從名字一眼看出來這片子要演啥。
比如,今年奧斯卡大贏家《LA LA LAND》,大陸譯名 《愛樂之城》 ,港譯叫 《星聲夢里人》, 台譯叫 《樂來越愛你》 。
三個名字,大陸的雖然中規中矩,但算是最好的了。
人家英文原名 「LA LA」 當中語帶雙關,除了音符LA還含了個LA城市名,只有大陸譯名還原出了這個意思,港譯還算有心借了個諧音, 「星聲」二字 在粵語里同音,也算是還原了「LALA」這個梗,後邊 「夢里人」 也是點題了。
不過台譯呢?這是啥? 《樂來越愛你》 雖說也借了個諧音,BUT這個名字隨便安在哪個愛情歌舞片都行吧?你起得這么隨便,發行公司是怎麼通過的?
同樣是今年大熱片, 《血戰鋼鋸嶺》 是大陸譯名,台灣叫 《鋼鐵英雄》, 香港直接叫 《鋼鋸嶺》 。
告訴我,看見《鋼鐵英雄》是不是覺著《鋼鐵俠》出同人了?
來伙計們,往上看一眼這個台灣的《鋼鐵英雄》海報,上頭不是寫「 《英雄本色》導演最新巨作」 嘛!我要提醒你們,這個「英雄本色」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 吳宇森的「英雄本色 」 ——
台灣影史的《英雄本色》是這個,全名賊長: 《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臣妾真是萬萬沒想到啊!這不是梅爾吉布森的《勇敢的心》嗎!
再來一個「隨便他媽給隨便開門」的案例, 《刺激1995 》 和 《刺激1998》 ,是不是讓你覺得這是同一個系列的上下集?
但是,臣妾猜錯了啊!
《刺激1995》竟然是我們大陸譯名 《肖申克的救贖》 !港譯叫《月黑高飛》。而《刺激1998》是我們大陸譯名的 《重返伊甸園》 ,據說台灣發行方只因為這個電影也有牢獄情節就隨了《刺激1995》,做了人家八竿子打不著的續集。
之所以他們都喜歡叫「刺激XXOO」的原因,是因為之前台灣引進了一部保羅紐曼的電影《 The Sting 》,我們大陸翻譯成 《騙中騙》 ,而台灣譯名叫 《刺激》 ,而《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被台灣ER起名為《刺激1995》正是因為覺得跟《刺激》一樣,都是高智商復仇~~~~所以這仨片子硬是被台灣發行方湊成了三部曲。
厲害了,我的灣!
【台灣電影譯名槽點之二: 你個小清新】
相比 大陸的直白樸實 , 香港的簡單粗暴 ,台灣大多數的電影譯名懷揣一顆小清新之心,然而往往注重情緒而失於准確。
比如《Malèna》,大陸翻譯最好——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港譯還是簡單粗暴 《瑪蓮娜》, 台譯是 《真愛伴我行》 ,EXCUSE ME?八點檔鄉土劇嗎?
再比如西班牙黑色喜劇《Relatos salvajes》,大陸翻譯 《蠻荒故事》 ,還是最好。港譯 《無定向喪心病狂》 也好,有幾分CULT片味道。而台譯是: 《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 ~~~整個劇組都是處女座嗎?
有時候小清新的勁兒上來了,硬是不好好說話,明明言簡意賅的名字,非要怎麼拗口怎麼來。
《廊橋遺夢》→台譯《麥迪遜之橋》。
《五十度灰》→台譯《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卡羅爾》→台譯《因為愛你》。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台譯《貧民百萬富翁》。
《美國麗人》→台譯《美國心玫瑰情》。
《國王的演講》→台譯《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雲上的日子》→台譯《雲端上的情與欲》。
《一天》→台譯《真愛挑日子》 (真不會起名字)。
其實能把大陸取名 《史密斯夫婦》 翻譯成 《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的香港人,小清新起來還是相當不錯的。
比如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大陸和台灣統一了名字,而港譯名叫做 《畫意私情》 。
再比如 《悲慘世界》 ,大陸和台灣又統一了,而香港取名 《孤星淚》 ,多有畫面感啊!
還有 《音樂之聲》 ,台版翻譯 《真善美》 (公益片?),港版最妙: 《仙樂飄飄處處聞》 。
《心是孤獨的獵手》 ,港版也妙: 《天涯何處覓知心》。
《殺手裡昂》 ,台版 《終極追殺令》 (太對付了),港版絕了: 《這個殺手不太冷》 。
就 簡單粗暴 而言,台灣人有時候跟香港也不遑多讓的。比如《霸王別姬》,台灣版竟然多了一行副標題: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不過,《霸王別姬》的英文譯名更奇葩:《別了,我的妾》。
其實,類似翻譯弄巧成拙搞成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系列 的台灣電影譯名還有很多,比如:
《Inception》 → 陸譯 《盜夢空間》→ 港譯 《潛行凶間》 台譯《 全面啟動》 (弄啥嘞?) 。
《No Country for Old Men》→陸譯 《老無所依》 → 港譯 《2百萬奪命奇案》 (這個爛的我也無法偏心了)→台譯 《險路勿近》 (鬼片?)。
《The Hurt Locker》→ 陸譯 《拆彈部隊》 → 港譯 《拆彈雄心》 (雄心系列也是HK特產) → 台譯 《危機倒數》 (懵逼臉)。
《Crash》→陸譯 《撞車》→ 港譯 《撞車》 →台譯 《沖擊效應》 (不想評了)。
《Million Dollar Baby》→陸譯 《百萬美元寶貝》→台譯《登峰造擊》( 造起來baby)。
翻譯講求「信達雅」,雖然大部分大陸電影譯名都太追求信和達了,不夠雅,可一部分台灣電影的譯名太晦暗模糊了,根本就不想讓觀眾產生一見片名就購票的沖動,走性冷淡風是嗎?
【台灣電影譯名槽點之三: 神鬼你全家】
台灣人喜歡 「神鬼」 ,什麼電影都要「神鬼」,可大部分神鬼根本就是神鬼你妹,跟GOD和GHOST沒有一毛錢關系,比如 《荒野獵人》 ,他們硬要翻譯成 《神鬼獵人》 。
據不完全統計,以下片子均屬於強行被台灣譯名捆綁而成的 「神鬼家族 」——
而且台灣人這個神鬼系列吧,讓人摸不透起名者的腦迴路,你說這名是玄幻靈異題材專用呢,但連 美版《無間道》 ,甚至都被翻譯成 《神鬼無間》 ,這我就看不懂了!
講真啊,台灣發行方是不是有一批小李黑粉?他的三部作品《盜夢空間》、《荒野獵人》和美版《無間道》,接連遭遇翻譯毒手,好氣哦!
類似「神鬼」系列的,台灣人還有 「專人專名」系列 的電影譯名,比如施瓦辛格專用的是「魔鬼系列」。
但有時候, 史泰龍以及史蒂夫西格的電影也被台灣人用「魔鬼」系列冠名,大概因為他們同為肌肉男吧! 下圖中施瓦辛格的 「魔鬼」系列 ,就混進了 史泰龍的《魔鬼專家》史蒂夫西格的《魔鬼戰將》 。
不過這不是台灣專利, 大陸也有 專人專用的片名,比如 傑森斯坦森專用的是「玩命」系列 ,《玩命追蹤》、《玩命快遞》,還有 連姆尼森的「營救」系列。
前段時間,聽說台灣電視台吐槽大陸的《變形金剛》汽車人名字翻譯很「俗氣」,於是,有人做了一張對比圖:那就比比看啊!
虧他們好意思吐槽,「歐特八族」真的有比「汽車人」洋氣嗎?「無鐵鐵牛」敢說自己比「擎天柱」洋氣?我的大黃蜂都笑了。
在起名方面,兩岸三地明明就是半斤八兩。
台灣人喜歡「神鬼」,大陸人喜歡「總動員」,香港人喜歡「追緝令」。
這些年,也鬧了不少「茶葉蛋」事件,台灣說大陸把阿湯哥的 《TOP GUN》 翻譯成 《好大一把槍》 ,而我們反過來說我們明明叫 《壯志凌雲》 ,你們台灣省才是《好大一把槍》。
可憐的阿湯哥,他還不知道自己在這個互相吐槽的梗里邊,變身成島國動作片的男主了。
最後,我知道有人要提這個,我自己來——
悲哀的是,港台電影的譯名會鬧笑話,可我們引進的電影連內容都在鬧笑話。比如,刪減了14分鍾還要在電影院搞分級的《金剛狼3》。
我無話可說。
『捌』 《摔跤吧!爸爸》堪稱印度神片,但如此奇葩的中文名是最大敗筆
對於印度電影,你的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一說到印度電影,腦袋裡立刻會跳出 一群男女動不動就唱唱歌跳跳舞 畫面。高興時跳舞,悲傷時也跳舞,憤怒時還是跳舞,總是喜歡這樣鬧哄哄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印度電影的中文片名總是很奇葩
《三傻大鬧寶萊塢》以意味深長的自嘲及其映射的社會意義征服了一大票觀眾,也將一位印度男星推向了大眾視野—— 阿米爾·汗 。
今天西哥推薦的這部電影是阿米爾·汗的新片《Dangal》,中文片名居然被譯成了 《摔跤吧!爸爸》 。這樣一部有著優秀品質潛能的作品,卻配了這么個聽起來像兒童片似的譯名,這翻譯……
印度電影片名翻譯要麼不是奇葩痴迷綜合症,就是寶萊塢強迫綜合症。 印度版楊麗娟事件的《Fan》被翻譯成了《腦殘粉》,這是有多少人想看一個關於腦殘的故事啊?《P.K.》影迷們公認的譯名是《外星醉漢PK地球神》,結果被改成了《我的個神啊》,瞬間從一線城市降為城鄉結合部。《Bajrangi Bhaijaan》被譯為了《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如果「小蘿莉」是為了滿足宅男 無可救葯的蘿莉控 嗜好,這個「猴神」到底幾個意思?
還有 不管啥內容,只要是印度電影,就非要在譯名里加「寶萊塢」三個字。 比如《Devdas》硬是翻譯成了《寶萊塢生死戀》,最著名的還是阿米爾·汗的《ThreeIdiots》,它被譯作了《三傻大鬧寶萊塢》,神作《Endhiran》被譯成了《寶萊塢機器人之戀》,以上兩部片子好歹是寶萊塢出品可以理解,這部電影壓根就不是寶萊塢出品的, 沒有半毛錢關系 也可以這樣?
原本西哥對印度電影並不感興趣,印度電影的產量是世界上最多的, 一年數千部的寶萊塢電影能被記住的也只是個零頭而已 。但你有沒有在電影院見過全體觀眾自發起立,向國歌致敬的。也不知道印度人怎麼突然這么愛國了?西哥還是決定去影院觀看這部豆瓣評分曾高達9.1的《摔跤吧!爸爸》
改名《摔跤吧!閨女》那才是是一部女權片
《摔跤吧!爸爸》以印度冠軍摔跤手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 的真實故事為藍本,講述他不顧世俗的阻力將兩個女兒訓練成摔跤世界冠軍,既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也讓兩位女兒成為了受人尊敬的獨立女性的故事。這部帶有印度喜劇色彩的勵志電影,憑借超高口碑已經成為 印度影史的票房冠軍 。
在印度這個女性地位低下的國度里,女人從事摔跤行業是一件非常 「出格」 的事情,於是作品很快就被打上了女權主義的標簽。片中確實有兩個姑娘在父親的指點下,成為了優秀的摔跤手,並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這些內容在整個故事中,處於次要地位,甚至可以說是被弱化的。 影片的雖然講兩個姑娘有多勵志,但更多的是講姑娘他爹有多牛。
片中馬哈維亞早就灰心喪氣爆肥,准備這樣度過餘生的時候,直到女兒的打架意外的發現她們過人的摔跤天賦。於是就不顧妻子的阻礙,孩子的反抗,全村人的嘲笑,開始培養自己的女兒摔跤。我們從中看到的是 一個能夠突破傳統思維束縛的高尚男人,而不是一個為自己命運抗爭的女性。
直到有一天,鄰家女孩披著嫁衣卻鬱郁寡歡,流著淚對兩個女孩說: 「我希望有你們那樣的父親,至少他是愛你們的,他是負責的。他在為你們的人生努力,你們不用在14歲時就嫁給你們不認識的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飯。」 這番話,點醒了她們,從此刻起兩個小姑娘就開始主動認真訓練,這背後籠罩著的是男性巨大的光環。
兩個女兒並不是主動喜歡摔跤的,而是在父親的逼迫下,進行訓練,當然她們感悟父親的苦心後,從一種理解的角度,接受了父親為自己安排的人生。最終促成了好的結果。但是假如最後這幾個孩子沒有成功呢?是不是所做的一切就沒有意義了呢?女權主義,關鍵是女人自我意識的覺醒,而不是她被安排了怎樣的人生。 說這是一部女權電影,不如更確切的形容這是一部女英雄的電影。
當然西哥也不喜歡影片中父親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女兒身上的行為,就像現實里的我們總會遇到長輩的 「我都是為你好」 。其實影片這里可以修改一下最好,改成哈維亞希望通過兒子幫他實現這個夢想,拿到世界冠軍,讓印度的國歌奏響,可上天偏偏就賜給了他四個女兒,哈維亞心灰意冷、鬱郁寡歡。兩個女兒從小聽著父親的傳奇也漸漸長大,有一天看見鄰家女孩14歲時就嫁給不認識的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飯。 兩女孩決定改變自己命運,為了不在14歲嫁人,為了不是男人選她們,而是她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男人,兩個女孩決定爭得金牌實現自身的價值,證明自己不比男孩差,開始要求父親訓練成為摔跤手。
這樣的故事開篇,更能實現引發男女平等的思索,這在男尊女卑的印度來說,不啻於一聲吶喊,影片的名字最好也改成 《摔跤吧!閨女》
《摔跤吧!爸爸》一部有點神奇的電影
這樣一部電影放在印度社會的大環境之中,很多人評價本片是女性發聲的電影,也正是因為印度的國情,本片才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
在這樣一個堪稱 「狼爸」 的故事中,小女兒們從 不理解到理解、從理解到沖突、從沖突再到和解 ,幾段的起起伏伏影響這劇情的走向,讓很多觀眾也被片中的父女之情所感動,尤其是最後的和解,兩人電話兩端幾乎沒有一句話,但情感就得到了充分的宣洩與表達。將一個女性獨立、成長的熱血故事,與父女兩代人的和解融合在一起, 不煽情、不販賣雞湯,卻依舊打動人心。
大部分的動作戲都在後半部分,就像體育直播一樣演了半天女子摔跤比賽實況,但看起來不覺得單調乏味,反而興趣叢生,讓你的 腎上腺素飆升 ,足以讓你忘了它是一部電影。從始至終你都會不由自主為這兩個女孩加油,因為西哥相信 大家都愛看女人打架,更何況是穿緊身衣的大美女貼身纏斗呢。
結局最後一場比賽的5分 絕殺 ,高潮前的最緊張的戲劇場面,估計誰都能猜得到,吉塔靠著父親教她的假動作,然後一個神走位,驚天的過肩摔,完成自後的絕殺。但沒有料到父親知道女兒獲勝的方式, 本以為會讓父親看到獲得5分的最後一幕,但是,當父親在儲物間聽見國歌響起時則更是感人,難怪印度影迷影院集體起立。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有點神奇的電影,一部電影把 女權、勵志、官僚、愛國、父女、成長 等主題一股腦無主次的放在一部電影里。以印度電影拖沓的毛病,本片並沒有拍成流水賬,不僅敘事不急不慢,而且還閑筆得當。
可以說《摔跤吧,爸爸》是印度一部意義重大的作品,它展現的是一個平凡人家拚命和命運做抗爭的故事,不管是不是女權主義, 劇里的父親確實給孩子打開了一個門縫,讓光透進來了, 而之後他能和孩子一起拼盡全力去追逐夢想、成功獲得改變命運的機會。
不過,一直以來,引進中國的印度電影就陷入了這樣的魔咒: 叫好不叫座 。《摔跤吧,爸爸》固然 口碑爆表 ,但它依舊難逃魔咒, 三天累計票房8022萬 。五月上映除去硬剛的《銀河護衛隊2》,再加上五一檔的四部國產電影,及《速8》的餘威,《摔跤吧!爸爸》的票房空間太小了,估計也就是默默無聞悄悄的來,然後悄悄的走。
『玖』 你最想吐槽的電影譯名是哪部
你沒見過那些辣眼睛的電影譯名
1、《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港譯《月黑高飛》,湊合吧。
台譯《刺激1995》
你們還知道哪些奇葩的電影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