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往事只能回味的內容簡介
舞台劇《往事只能回味》是全民大劇團的第五部作品,講述北京大院出身的聲樂家老田,來台拜訪眷村長的電視製作人老王,一曲走調的《往事只能回味》,讓兩人聊起兒時偷聽對岸發送短波廣播節目和音樂
原本不屬於劇場的王偉忠和田浩江,2010年因緣結識,沒想到兩人情投意合,一談就談到「舞台」上。原來兩人都是偷聽對方「短波」長大的,如今他們站在同一個舞台上,光明正大地互說著各自在台灣眷村和大陸部隊大院親歷的故事。
《往事只能回味》的故事集中在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在這段信息封閉的年代中,兩岸的少年不約而同都選擇收聽短波來探知對岸的消息。相對於生於北京部隊大院來自音樂家庭的田浩江,從小鬼靈精怪的王偉忠,年輕時的回憶趣味橫生,田浩江與父親聽古典樂,王偉忠則是冒充父親之名,試想騙得幾張火車票。
王偉忠感性地表示,這出戲是為了紀念去年剛過世的哥哥,短波是一種溝通的媒介,但在傳送的過程難免會受到干擾而走調,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會因為外在環境或他人觀感的影響而有所沖突。這出戲在時間和空間的軸上,交錯出他與田浩江青春過往裡,同與不同的際遇:甜美的初戀、兄弟的情感、兩岸的情仇、家人的依靠、美國夢的追尋等等,將那段特殊時期里的兩岸文化、情感和社會形態演繹得活色生香。
B. 8090年代的愛情電影, 插曲是《往事只能回味》
機動部隊之人性
http://wenwen.soso.com/z/q125974954.htm?w=%B2%E5%C7%FA%CA%C7%CD%F9%CA%C2%D6%BB%C4%DC%BB%D8%CE%B6&spi=1&sr=3&w8=%E6%8F%92%E6%9B%B2%E6%98%AF%E5%BE%80%E4%BA%8B%E5%8F%AA%E8%83%BD%E5%9B%9E%E5%91%B3&qf=10&rn=93
C. 求一部台灣感人電影,91年-93年之間看的露天電影!情節如下:
往事只能回味 (1971)
導演: 劉家昌
編劇: 劉家昌
主演: 尤雅 唐威 劉家昌 / 歸亞蕾 孫越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D. 尋一部老電影:上世紀70年代台灣作曲家劉家昌導演的《往事只能回味》,電影海報如下,感謝!
http://my.tv.sohu.com/us/63330822/19618956.shtml看看是不是這種樣子的
E. 往事只能回味的創作背景
往事只能回味》是一首經典老歌,1970年甫一面世就大獲成功,轟動華語樂壇。在《唐人街探案》中,《往事只能回味》作為插入歌出現,同時也是重要情節發生時的背景音樂,意義非凡 。
F. 往事只能回味的歌詞
《往事只能回味》是電影《唐人街探案》的推廣曲,該曲由陳思誠和王寶強演唱,那麼你們還記得這首歌曲的歌詞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這首歌曲的相關歌詞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往事只能回味的歌詞
陳:時光已逝永不回
往事只能回味
憶童年時竹馬青梅
兩小無猜日夜相隨
王:春風又吹紅了花蕊
你已經也添了新歲
王寶強
你就要變心
像時光難倒回
我只有在夢里相依偎
陳:時光已逝永不回
往事只能回味
憶童年時竹馬青梅
兩小無猜日夜相隨
王:春風又吹紅了花蕊
你已經也添了新歲
合:你就要變心
像時光難倒回
我只有在夢里相依偎
你就要變心
像時光難倒回
我只有在夢里相依偎
往事只能回味的演唱者簡介
王寶強,1984年5月29日出生於河北省邢台市,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2003年主演劇情片《盲井》獲得第4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2004年因參演馮小剛執導的劇情片《天下無賊》而獲得關注,並獲得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2008年憑借《士兵突擊》獲得第2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具人氣男演員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等多項大獎。2011年憑借喜劇電影《Hello!樹先生》,獲得第9屆俄羅斯海參崴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05屆亞太電影大獎(APSA)最佳男演員獎、紐約中國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等多項大獎。2015年5月,參與拍攝湖南衛視真人秀《真正男子漢》;同年12月,主演喜劇片《唐人街探案》。2016年執導了個人電影處女作《大鬧天竺》。
陳思誠,原名陳思成,1978年2月22日出生於遼寧沈陽人,中國大陸導演、演員、編劇。1996年開始主持“學生時代”節目;2006年在電視劇《士兵突擊》而被大眾熟知;2009年,主演婁燁導演的電影《春風沉醉的夜晚》,入圍第62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2010年,參演電影《守望者:罪惡迷途》,獲得英國萬像國際電影節優秀男配角獎;2012年憑借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獲得安徽衛視國劇盛典年度媒體特別推薦導演獎;2015年,主演電視劇《大貓兒追愛記》;2016年憑借電影《唐人街探案 》獲得第2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往事只能回味歌曲鑒賞
此次《往事只能回味》打破傳統MV模式,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出陳思誠與王寶強相識以來合作的精彩片段,有此次合作《唐人街探案》的幕後花絮,尤其以十年前風靡一時的《士兵突擊》為主線,更有唐國強與張譯等陳年舊友出鏡助陣,回憶青春,不同的場景呈現了不同時期他們之間深厚的兄弟情,也表達了不同的音樂內涵。
《往事只能回味》更是請到了劉洲擔任此次MV音樂製作人,劉洲是中國著名青年音樂作曲家,全能音樂製作人,先後為國內外知名明星藝人製作單曲、專輯以及擔當其御用製作人音樂總監,如《我是歌手》中韓紅的《天亮了》、《往事隨風》、譚維維《康定情歌與溜溜調》、《耳界》、羽泉《塵埃》諸多耳熟能詳的傳世經典作品均出自劉洲之手。
此次合作獻聲MV,也是陳思誠和王寶強首次在音樂上的合作。MV中除了有陳思誠與王寶強兄弟情深的橋段,還出現了“曾小賢”時期的陳赫,憑借小品走紅初期的小沈陽,“老男孩”時期的肖央等等。這些恍如昨日的經典畫面,搭配此時此刻他們各自在《唐人街探案》中的形象交疊在一起。
看了往事只能回味的歌詞的人還看
1. 今夜我想喝醉的歌詞
2. 往事只能回味吉他指彈譜黃家偉版
3. 80後勵志歌曲大全
4. 最好的我們尤克里里彈唱教學簡譜
5. 擱淺尤克里里彈唱教學簡譜
6. 吉他譜 吉他入門 吉他教程
G. 行事只能回味是什麼電影主題曲台灣的
應該是往事只能回味吧
回味《往事只能回味》的往事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1869457.html
國語歌《往事只能回味》面世於一九七零年,它的聲勢非常厲害,在香港,它還導致兩部同樣以《往事只能回味》為名字的國語片打對台。一九七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兩部影片同日上映。在廣告中,甲片聲稱「最近發覺有人將江青主演之《記得當時年紀小》臨時改名《往事只能回味》爭先排映,意圖魚目混珠……」,乙片則謂「真命天子駕臨,是真是假一看便知,不值一辯,當日分曉」。當然,兩部電影是必然會唱到《往事只能回味》這首熱門歌。這方面,甲片聲稱「原裝名曲,絕不取巧,尤雅主唱,街知巷聞」,乙片中的歌是由玉女歌後鄧麗君主唱。
不過,從這兩個電影廣告,可知道《往事只能回味》的唱片其時已「傾銷百萬只」,風頭之勁,一時無兩。
看看張夢瑞《金嗓金曲不了情》一書中的說法:「這首歌是民國五十九年,由劉家昌譜曲,林煌坤作詞,海山唱片發行,任誰也沒有想到,在短短的幾天里,立刻轟動全台,大街小巷到處可聽到這首歌曲,凡是與這首歌曲沾邊的,莫不大發利市。當初海山唱片並不特別看好這首曲子,因此把它放在唱片中的第三首,主打歌是《四個願望》,第二首是《只要為你活一天》。想不到歌迷獨具慧眼,把《往事只能回味》推向暢銷金曲……不僅如此,海外華人地區也為這首淺顯易唱的歌曲深深打動……」。
人有名有利,就會有別的人來認親認戚。歌也不例外!筆者在一九七二年元旦的《華僑日報》娛樂版上見到如此的新聞標題:「流行名曲《往事只能回味》,原屬韓國《淚的小花組曲》」。有這樣的事?
這新聞的內文謂:
……據說,《淚的小花》、《淚的小雨》、《往事只能回味》都是韓國最流行的名曲,這幾支歌屬於《淚的小花組曲》,到了台灣,有人利用原譜,改了國語歌詞,也很快在台灣、香港及東南亞各地流行起來。 ……《往事只能回味》……的確是劉家昌的嘔心傑作。曲譜呢,原來是韓國的。
劉家昌是天才,也是鬼才,他作曲、作詞、演戲,都很出色。他本是在韓國長大的華僑,懂得韓文,後來在台灣升學,在台灣生根,他把韓曲《往事只能回味》介紹到台灣,屬於文化藝術交流,這一份努力,獲致極佳效果。
現在報告歌迷影迷一個好消息:韓國出品,原裝的《往事只能回味》搬上銀幕了,片名《往事令我心碎》,由影帝申榮均與文姬、高銀兒主演。片中主題曲《往事只能回味》由原裝的韓國音樂家演唱……
讀了這則消息有點半信半疑。但原來劉家昌真是在韓國長大的,而《淚的小花》也的確原是韓國歌曲,日文版和國語版都是後來產生的。可是,《往事只能回味》的原產地真的也是韓國,筆者暫時還不大置信,何況目前在網上似乎也找不到有關的訊息。
說到《淚的小花》、《淚的小雨》、《往事只能回味》這三首歌,是有一共同特點:旋律都是由純五聲音階構成的。將它們串成組曲,相信亦是很諧和的。筆者還注意到,《往事只能回味》的曲調結構,像是好些雙調的宋詞詞牌,上下片除了過片時把開始的部份變化一下,其他部份都是一樣的。這種類似宋詞的結構,流行曲中並不多見,另一例子是粵語流行曲《舊歡如夢》。
H. 往事只能回味這首歌是哪部電影里的
現在是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羽凡唱的
I. 想知道一部舊的台灣電影的名字,其中女主角演唱過往事只能回味,
往事只能回味 (1971)
When We Were Young
地區: 香港
片種: 劇情
Release Date: 07/22/1971
導演
劉家昌
編劇
劉家昌
演員
唐威
白嘉莉
尤雅
劉家昌
張傑(1)
江青
馮海
韓蘇
歸亞蕾
孫越
萬儀
出品公司
大有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大有有限公司 (香港)
攝影
陳榮樹
製片
王東原
副導演
林煌坤
剪接
劉國雄